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记录计算表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记录计算表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记录计算表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的高程和几何形状。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记录计算表,供您参考:

| 测量站点 | 起点高程 | 起点角度 | 终点高程 | 终点角度| 测量方法 |

|------|------------|------|------------|------|``` | | A | 10000 | 30 | 10028 | 30 | 闭合水准路线 | | B | 10030 | 35 | 10052 | 35 | 闭合水准路线 | | C | 10060 | 40 | 10082 | 40 | 闭合水准路线 | | D | 10100 | 45 | 10128 | 45 | 闭合水准路线 | | E | 10140 | 50 | 10172 | 50 | 闭合水准路线 | | F | 10180 | 55 | 10212 | 55 | 闭合水准路线 | | G | 10240 | 60 | 10272 | 60 | 闭合水准路线 | | H | 10300 | 65 | 10332 | 65 | 闭合水准路线 | | I | 10360 | 70 | 10392 | 70 | 闭合水准路线 | | J | 10420 | 75 | 10452 | 75 | 闭合水准路线 | | K | 10480 | 80 | 10522 | 80 | 闭合水准路线 | | L | 10540 | 85 | 10582 | 85 | 闭合水准路线 | | M | 10600 | 90 | 10632 | 90 | 闭合水准路线 | | N | 10660 | 95 | 10692 | 95 | 闭合水准路线 |

|O | 10720 | 100 | 10752 | 100 | 闭合水准路线 | | P | 10780 | 105 | 10822 | 105 | 闭合水准路线 | | Q | 10840 | 110 | 10872 | 110 | 闭合水准路线 | | R | 10900 | 115 | 10932 | 115 | 闭合水准路线 | | S | 10960 | 120 | 10992 | 120 | 闭合水准路线 | | T | 11020 | 125 | 11062 | 125 | 闭合水准路线 | | U | 11080 | 130 | 11122 | 130 | 闭合水准路线 | | V | 11140 | 135 | 11182 | 135 | 闭合水准路线 | | W | 11200 | 140 | 11242 | 140 | 闭合水准路线 | | Z | 11260 | 145 | 11292 | 145 | 闭合水准路线 | ```

这个计算表假定测量站点之间的测量角度都是30度,并且测量

方法是闭合水准路线。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是按角度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因此可以用于确定地面的高程,进而确定建筑物或其他地形的高度。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原创实用版4篇】 目录(篇1) 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正文(篇1) 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是我国工程测量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对地面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各个测站点的高程值。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包括: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与水准点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中各测站点高程值的代数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是:在平地上,采用水准路线长度(L)计算;在山区,采用测站数(n)计算。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高程计算与调整是五等水准测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高程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通过高程计算与调整,可以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并改正测量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的五等水准测量工作中,需要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闭合差,并

对高程值进行调整。为此,可以使用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该表以测站数(n)或水准路线长度(L)为依据,列出了各种可能的闭合差与高程改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查表,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任务。 综上所述,五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基本任务,闭合差调整与高 程计算是确保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目录(篇2) 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正文(篇2) 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在五等水准测量中,要求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此外,与水准点 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的误差。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取决于测量的地形条件,一般情况下,平地上采用 L 计算,山地采用 n 计算。具体来说,如果水准路线长度为 l,则闭合差容许值为 l/20;如果 测站数为 n,则闭合差容许值为 n/20。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高程计算是五等水准测量的核心任务之一,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会

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四等水准测量是用于测算地表高差的一种方法,其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这种测量方法通常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农业水利测量以及地理测绘等领域。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来得到最终的成果。本文将介绍在四等水准测量中常用的计算表,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首先,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测量基线信息:测量基线是在测量过程中所测的两个点之间的直线 距离。在计算表中,需要记录每个基线的编号、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观测 方向以及距离等信息。 2.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是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所得到的高差值。在计算 表中,需要记录每个点的编号、观测到的高差值以及测量的次数。 3.高程计算: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需要通过观测数据计算每个点的高 程值。在计算表中,需要记录每个点的编号、观测到的高差值、已知点的 高程值、误差修正值以及计算得到的点的高程值。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 1.基线计算:根据测量基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可以计算出每个基线 的水平距离。通常使用坐标平差方法来进行计算,得到每个基线的水平距离。 2.高差计算:根据观测数据中的高差值,可以计算出每个观测点的高差。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误差修正值、大气压力、温度、潮汐影响等 因素。

3.高程计算: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值,可以通过高差计算得到每个观测 点的高程值。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修正大气压力、温度、基准高程差等因素。 4.精度评定:在四等水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通常采用误差理论来评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是进行四等水准测量过程中的重 要工具,用于计算基线长度、高差值以及最终的高程值。通过正确使用计 算表,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四等水准 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在应用测量结果时需要考虑其精度范围。

二等水准测量计算表详细

二等水准测量计算表详细 一、引言 二等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确定大地水准面上各点的高程差。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最终得到详细的测量计算表。 二、测量计算表的目的和意义 测量计算表是二等水准测量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目的是对测量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出各测点的高程差和高程值,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测量计算表的编制需要严谨的计算方法和规范的格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测量计算表的内容和结构 测量计算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测量基本信息:包括测量日期、测量组织单位、测量人员等基本信息,以及测量路线和测点的详细说明。 2. 测量数据表:列出各测点的观测数据,包括起点、终点、测站高、观测高差、仪器常数等数据。观测数据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标明每个数据的单位和精度要求。 3. 高程差计算表:根据观测数据,按照高程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得出各测点之间的高程差值。高程差计算表应包括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以及相应的单位和精度要求。 4. 高程值计算表:根据已知的起点高程值和高程差计算表中的数据,按照高程值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各测点的高程值。高程值计算表应包括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以及相应的单位和精度要求。 5. 检查和校核表:对测量数据、高程差计算表和高程值计算表进行检查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查和校核表应包括检查和校核的内容、方法和结果。 四、测量计算表的编制步骤 测量计算表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数据整理:对测量过程中所获得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的筛选、排序和标注单位。 2. 高程差计算:根据观测数据,按照高程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各测点之间的高程差值。 3. 高程值计算:根据已知的起点高程值和高程差计算表中的数据,按照高程值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各测点的高程值。

闭合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二 普通水准测量 水准路线一般布置成为闭合、附合、支线的形式。本实验通过对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按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使同学们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实验性质 综合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2?3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⑴练习水准路线的选点、布置。 ⑵掌握普通水准测量路线的观测、记录、计算检核以及集体配合、协调作业的施测过程。 ⑶掌握水准测量路线成果检核及数据处理方法。 ⑷学会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实际作业过程。 三、仪器和工具 ⑴水准仪1台、脚架1个、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木桩4~5个、斧头1把、记录板1块、测伞1把。 ⑵自备: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步骤 ⑴领取仪器后,根据教师给定的已知高程点,在测区选点。选择4~5个待测高程点,钉木桩并标明点号,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⑵在距已知高程点(起点)与第一个转点大致等距离处架设水准仪,在起点与第一个待测点上竖立尺。 ⑶仪器整平后便可进行观测,同时记录观测数据。用双仪器高法(或双尺面法)进行测站检核。 ⑷第一站施测完毕,检核无误后,水准仪搬至第二站,第一个待测点上的水准尺尺底位置不变,尺面转向仪器;另一把水准尺竖立在第二个待测点上,进行观测,依此类推。 ⑸当两点间距离较长或两点间的高差较大时,在两点间可选定一或两个转点作为分段点,进行分段测量。在转点上立尺时,尺子应立在尺垫上的凸起物顶上。 ⑹水准路线施测完毕后,应求出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以对水准测量路线成果进行检核。 ⑺在高差闭合差满足要求(()km 40L f h ±=容,单位mm )时,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数据处理 后各待测点高程。 五、注意事项 ⑴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 ⑵读取读数前,应仔细对光以消除视差。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 终端水准点的已知高程,和经水准路线观测、推算的高程之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 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h f 为: h f = ∑测 h - (始终H H -) (2-8)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h f = ∑测 h (2-9) 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 平地 容h f =L 40±mm 山地 容h f =n 12±mm (2-11) 式中,L ―水准路线全长,以km 为单位;n ―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 ⊿i h = - i h L L f ⋅∑ (平地) ⊿i h = - i h n n f ⋅∑ (山地) 式中, L ∑―路线总长;i L ―第i 测段长度 (km) (i =1、2、3...); n ∑―测站总数;i n ―第i 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 h i 改=hi+⊿h i i =1,2,3,…… 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

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 下图1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 、B 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图1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示意图 测段号 点 名 测站 数 观测高差/m 改正数 /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1 BM1 8 +8.364 -0.014 +8.350 39.833 1 48.183 2 3 -1.433 -0.005 -1.438 2 46.745 3 4 -2.745 -0.007 -2.752 3 43.993 4 5 +4.661 -0.008 +4.653 BM2 48.646 ∑ 20 + 8.847 -0.034 +8.813 辅助 计算 h f =+ 0.034m 容h f =2012±= ±54mm 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高差i h 、已知高程数填入表2-2内相应栏目 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里数栏,填入各测段公里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 2〕进行高差闭合差计算: h f = ∑测 h - (始终H H -) =8.847-(48.646-39.833)=+ 0.034m 由于图中标注了测段的测站数,说明是山地观测,因此依据总测站数n 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 容h f =n 12±=2012±= ±54mm 计算的高差闭合差与其容许值填于表2-2下方的辅助计算栏。 3〕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f h ≤f h 容,故其精度符合要求。

利用水准仪进行闭合路径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利用水准仪进行闭合路径水准测量 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组别: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认识水准仪的各部分构造。 2、利用水准仪进行闭合路径水准测量。 3、对水准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1、水准测量是按一定水准路线进行的,并已知一点高程,求算另一点高程的一般方法。 当两点间距较远或高差过大时,则需要将两点之间分成若干段,逐段安置仪器,依次测得各段高差,然后计算两点间的高差。如各段高差,然后计算两点间的高差。如要测A、B两点的高差,在A、B两点之间依次设三个点(称为转点,起传递高程作用),安置四次仪器,即设四个测站,每一站可读取后(a i)、前(b i)视读数,得各段高差为:

h1=a1-b1 h2=a2-b2 h3=a3-b3 h4=a4-b4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四个测段高差之和,即: H AB=∑h=∑a-∑b 2、双面尺法:采用红、黑两面尺观测,由于同一根尺两面注记差一个常数,这样在一个测站上对每个测点既读取黑面读数,又读取红面读数,据此校核红、黑面读数之差。由红、黑面测得高差之差应在5mm内。 3、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的水准 点开始,沿一条闭合的路线进行水准测 量,最后又回到该起点,称为闭合水准路 线。如右图所示,设水准点BM1的高程已 知,由该点开始依次测量相邻两点间高差 h1,h2,h3,h4与BM1点组成闭合水准闭合路 线。这时高差总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h理=0。但由于测量含有误差,往往∑h 0而存在高差闭合差f h,即f h=∑h测。 理≠ 高差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质量,闭合差的允许值f h允视水准测量的等级不同而异,等外水准测量允许的最大闭合差为平原丘陵区 f h允=±40√∑L(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