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回复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回复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回复

很高兴能为您撰写关于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文章。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所写的文章:

【1】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在水准测量中,闭合水准路线是指在一个封闭的测量环路中所产生的

高程闭合差。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对闭合水准路线

进行高差闭合调整,并编制高程计算表,以达到精确的高程测量目的。

【2】评估闭合水准路线的深度和广度

要进行全面评估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调整与高程计算表,我们需

要从测量原理、仪器精度、环路误差、大地水准面形状等多个方面进

行深入分析。只有全面评估,才能得到准确的高程数据。

【3】浅析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

在实际测量中,闭合水准路线产生的高程闭合差需要进行调整,以消

除测量误差。这涉及到闭合差的分解、计算、调整和检查等多个步骤。只有进行深入分析和精确计算,才能得到高质量的高程数据。

【4】高程计算表的编制及使用

高程计算表是根据实测的高程数据编制而成,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点

的高程关系,是高程测量工作中重要的成果之一。在编制高程计算表

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测量误差的消除和数据的精确性,以保证计算结

果的可靠性。

【5】总结与回顾

通过对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全面评估,我们了

解到在水准测量中,闭合水准路线的高程闭合差需要进行精确的调整,以得到准确的高程数据。编制高程计算表是保证高程测量结果准确性

的重要环节。只有全面、深入地评估和分析,才能得到高质量、准确

的测量成果。

【6】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水准测量中,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调整和高程计算表的编制是

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测量

原理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闭

合水准路线进行全面评估和精确分析,是提高水准测量质量的重要手段。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所撰写的文章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果还有其

他需求,也欢迎随时联系我。水准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测量技术,在工

程建设、地质勘测、地图编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程测量是

水准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调整和高程计

算表的编制则是保证高程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本文将继续探

讨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相关内容,深入分析其

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意义。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调整是指通过对闭合路线的高程观测数据进

行精确计算和调整,消除测量误差,以得到准确的高程数据。在实际

测量中,闭合路线所产生的高程闭合差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进行高程

计算时,需要对这部分闭合差进行分解和调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

确性。这涉及到闭合差的分段计算、误差分析、观测精度评定等多个

环节,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测绘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计算结果的

可靠性。

高程计算表是根据实测的高程观测数据编制而成的表格,反映了各点

的高程关系。在编制高程计算表时,需要将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计算各点的高程值,并结合闭合差的调整结果,得到准确的高程计算表。这些高程数据将作为后续工程设计、地形编制等工作的基础,因

此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测量中,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和高程计算表的编制是一

项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认识到闭合水准路线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其在高程测量中的重要性。需要掌握闭合差的计算理论和方法,

精确分析和计算闭合差的大小和性质,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控制。需要

熟练掌握高程计算表的编制方法和技巧,确保表格的清晰准确。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编制也需要依托先进的技

术手段和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仪器和软件的更新换代,为高

程测量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工具。全站仪、GPS等先进仪器的使用,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和精度,减少观测误差。高程计算表的编制

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高制表的质量和效率。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调整和高程计算表的编制是水准测量中的关

键环节,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

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同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

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工程测量、地质勘

测等领域取得准确可靠的高程数据,为工程设计与规划提供可靠的基

础数据支持。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 起点 终点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备注 闭合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路线 BM1 BM2 不相同 支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沿原路线返回。如:BM1→1→2→3→4→3→2→1→BM1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 [1] 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 ∑∑-=理 测h h f h 。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b a f h ; 附合水准路线: ∑∑-=b a f h -(H 终-H 始)。 以上公式比较抽象,若使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具体化,必须从高差的概念入手,对公式进一步推导: ()()终理 终测始终理始终测理测H H H H H H h h f h -=---=-=∑∑ 从公式可以看出,高差闭合差就是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的差值。 下面以一组数据为例结合公式进行验证,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水准测量记录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原创实用版4篇】 目录(篇1) 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正文(篇1) 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是我国工程测量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对地面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各个测站点的高程值。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包括: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与水准点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中各测站点高程值的代数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是:在平地上,采用水准路线长度(L)计算;在山区,采用测站数(n)计算。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高程计算与调整是五等水准测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高程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通过高程计算与调整,可以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并改正测量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的五等水准测量工作中,需要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闭合差,并

对高程值进行调整。为此,可以使用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该表以测站数(n)或水准路线长度(L)为依据,列出了各种可能的闭合差与高程改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查表,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任务。 综上所述,五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基本任务,闭合差调整与高 程计算是确保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目录(篇2) 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正文(篇2) 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在五等水准测量中,要求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此外,与水准点 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的误差。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取决于测量的地形条件,一般情况下,平地上采用 L 计算,山地采用 n 计算。具体来说,如果水准路线长度为 l,则闭合差容许值为 l/20;如果 测站数为 n,则闭合差容许值为 n/20。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高程计算是五等水准测量的核心任务之一,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会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例题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例题 水准测量是一种重要的地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球表面的高程。在水准测量中,闭合水准路线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起点和终点,沿着一条闭合的路线进行高程测量,最终得到的高程数据应该是一致的。本文将以一个简单的闭合水准路线计算例题为例,介绍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问题描述 假设我们要在一个小区内进行高程测量,测量范围为1000米, 起点高程为10米,终点高程为20米。我们在小区内选择了4个测站,测站1、2、3、4的高程分别为15米、12米、16米、18米。现在要求我们计算出每个测站的高程改正数和最终的高程数据。 三、计算方法 1. 计算起终点高程差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起终点高程差,即终点高程减去起点高程,即: 起终点高程差 = 终点高程 - 起点高程 = 20 - 10 = 10米 2. 计算闭合差 闭合差是指在闭合水准路线上,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的高程差,即: 闭合差 = 高程改正数之和 在本例中,我们需要计算出每个测站的高程改正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闭合差。高程改正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高程改正数 = 测站高程 - 实际高程 其中,实际高程指的是测站所在位置的真实高程,它由地形图或现场测量得到。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测站的高程改正数: 测站1高程改正数 = 15 - 13 = 2米 测站2高程改正数 = 12 - 14 = -2米 测站3高程改正数 = 16 - 14 = 2米 测站4高程改正数 = 18 - 14 = 4米 将它们相加得到闭合差: 闭合差 = 2 - 2 + 2 + 4 = 6米 3. 计算高程调整数 高程调整数是指在闭合水准路线上,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每个测站的高程改正数累积值。它的计算方法如下: 高程调整数 = 闭合差 / 测线长度×测站间距 其中,测线长度指的是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测站间距指的是相邻测站之间的距离。 在本例中,测线长度为1000米,测站间距为250米,因此可以 计算出高程调整数: 高程调整数 = 6 / 1000 × 250 = 1.5米 4. 计算最终高程数据 最终的高程数据是指在闭合水准路线上,每个测站的实际高程值。它的计算方法如下:

高差闭合差计算原理及公式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摘 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而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 给出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 起点 终点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备注 闭合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路线 BM1 BM2 不相同 支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沿原路线返回。如:BM1→1→2→3→4→3→2→1→BM1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围之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 [1] 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 理测 h h f h 。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b a f h ;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摘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而高差 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 给出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中高差 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起点终点 起点与终点 的位置 备注 闭合水准 路线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 路线 BM1 BM2 不相同支水准路 线BM1 BM1 相同 沿原路线返回。如: BM1→1→2→3→4→3→2→1→BM1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1]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

完整版高差闭合差计算原理及公式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摘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而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屮容易混淆。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给岀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屮高差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屮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龙附合路线、女路线裁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山丁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尢任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k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 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水准路线的区别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口中,高差闭合差可以怎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理论高差的总和值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朿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高差闭合差内业计算

建筑测量基本计算2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终端水准点的已知高程和经水准路线观测、推算的高程之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hf为hf 测h 始终HH 2-8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hf 测h 2-9 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平地容hfL40mm 山地容hfn12mm 2-11 式中L―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n ―路线测站总数。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ih -ihLLf 平地⊿ih -ihnnf 山地式中L―路线总长iL―第i测段长度km i1、2、3 n―测站总数in―第i测段测站数。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hi改hi⊿h i i123……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二、举例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下图1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B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图1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示意图表2-2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测段号点名测站数观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备注1 2 3 4 5 6 7 8 1 BM1 8 8.364 0.014 8.350 39.833 1 48.183 2 3 1.433 0.005 1.438 2 46.745 3 4 2.745 0.007 2.752 3 43.993 4 5 4.661 0.008 4.653 BM2 48.646 20 8.847 0.034 8.813 辅助计算hf 0.034m 容hf2012 54mm 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高差ih、已知高程数填入表2-2内相应栏目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里数栏填入各测段公里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2进行高差闭合差计算hf 测h 始终HH 8.84748.64639.833 0.034m 由于图中标注了测段的测站数说明是山地观测因此依据总测站数n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容hfn122012 54mm 计算的高差闭合差及其容许值填于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