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原创实用版4篇】

目录(篇1)

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正文(篇1)

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是我国工程测量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对地面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各个测站点的高程值。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包括: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与水准点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中各测站点高程值的代数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是:在平地上,采用水准路线长度(L)计算;在山区,采用测站数(n)计算。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高程计算与调整是五等水准测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高程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通过高程计算与调整,可以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并改正测量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的五等水准测量工作中,需要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闭合差,并

对高程值进行调整。为此,可以使用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该表以测站数(n)或水准路线长度(L)为依据,列出了各种可能的闭合差与高程改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查表,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任务。

综上所述,五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基本任务,闭合差调整与高

程计算是确保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目录(篇2)

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正文(篇2)

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在五等水准测量中,要求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此外,与水准点

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的误差。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取决于测量的地形条件,一般情况下,平地上采用 L 计算,山地采用 n 计算。具体来说,如果水准路线长度为 l,则闭合差容许值为 l/20;如果

测站数为 n,则闭合差容许值为 n/20。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高程计算是五等水准测量的核心任务之一,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会

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调整,以确保高程计算的精度。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工程中,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城市施工测量中,可以通过该表进行水准点的调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度。在水利工程中,该表也可以用于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

目录(篇3)

1.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五等水准路线高程计算的方法

3.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

正文(篇3)

一、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是指在五等水准测量中,由于测量误差造成的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闭合差分为容许闭合差和实际闭合差,容许闭合差是根据测量规范和误差理论计算出的允许存在的闭合差,而实际闭合差是实际测量中得到的闭合差。在五等水准测量中,容许闭合差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水准路线长度(L)计算,适用于平地;另一种是基于测站数(n)计算,适用于山地。实际闭合差的计算则是在测量过程中,将各测站的高差误差相加得到。

二、五等水准路线高程计算的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高程计算是基于水准路线的闭合差和已知高程点进行的。高程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水准路线长度(L)计算,适用于平地;另一种是基于测站数(n)计算,适用于山地。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测量规范和误差理论,选用适当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

三、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表格,用于记录和调整五等水准测量中的闭合差和高程计算。表格中包含了各项必要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如水准路线长度、测站数、各测站的高差、高差改正数等。通过使用该表格,可以方便地进行闭合差调整和高程计算,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录(篇4)

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正文(篇4)

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是我国工程测量中的一种基本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其要求测量精度较高,闭合差容许值较小。在五等水准测量中,水准路线长度、测站数以及使用的测量仪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闭合差的计算结果。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水准路线长度(L)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平地测量;另一种是基于测站数(n)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山地测量。

对于平地测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闭合差≤ L ×全中误差

对于山地测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闭合差≤ n ×全中误差

其中,全中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最大偏差。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在工程实践中,高程计算与调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高程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高程调整则是确保测量结果符合工程要求的关键步骤。因此,在进行五等水准测量时,必须充分考虑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问题。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工程中,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进行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项目的测量时,需要根据五等水准测量的结果,计算闭合差并进行高程调整,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 起点 终点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备注 闭合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路线 BM1 BM2 不相同 支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沿原路线返回。如:BM1→1→2→3→4→3→2→1→BM1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 [1] 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 ∑∑-=理 测h h f h 。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b a f h ; 附合水准路线: ∑∑-=b a f h -(H 终-H 始)。 以上公式比较抽象,若使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具体化,必须从高差的概念入手,对公式进一步推导: ()()终理 终测始终理始终测理测H H H H H H h h f h -=---=-=∑∑ 从公式可以看出,高差闭合差就是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的差值。 下面以一组数据为例结合公式进行验证,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水准测量记录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 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 () (2-8)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2-9) 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 平地=mm 山地=mm (2-11) 式中,―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 ⊿= -(平地) ⊿= - (山地) 式中,―路线总长;―第测段长度 (km) (=1、2、3...); ―测站总数;―第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

h i改=hi+⊿h i i=1,2,3,…… 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 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 下图2-18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B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表2-2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 测段号点名测站 数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高 差/m 高程/m 备注1 2 3 4 5 6 7 8 1 BM1 8 +8.364 -0.014 +8.350 39.833 1 48.183 2 3 -1.433 -0.005 -1.438 2 46.745 3 4 -2.745 -0.007 -2.752 3 43.993 4 5 +4.661 -0.008 +4.653 BM2 48.646

高差闭合差计算原理及公式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摘 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而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 给出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 起点 终点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备注 闭合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路线 BM1 BM2 不相同 支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沿原路线返回。如:BM1→1→2→3→4→3→2→1→BM1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 [1] 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 理测 h h f h 。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原创实用版4篇】 目录(篇1) 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正文(篇1) 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是我国工程测量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对地面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各个测站点的高程值。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包括: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与水准点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中各测站点高程值的代数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是:在平地上,采用水准路线长度(L)计算;在山区,采用测站数(n)计算。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高程计算与调整是五等水准测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高程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通过高程计算与调整,可以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并改正测量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的五等水准测量工作中,需要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闭合差,并

对高程值进行调整。为此,可以使用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该表以测站数(n)或水准路线长度(L)为依据,列出了各种可能的闭合差与高程改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查表,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任务。 综上所述,五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基本任务,闭合差调整与高 程计算是确保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目录(篇2) 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 正文(篇2) 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在五等水准测量中,要求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此外,与水准点 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的误差。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取决于测量的地形条件,一般情况下,平地上采用 L 计算,山地采用 n 计算。具体来说,如果水准路线长度为 l,则闭合差容许值为 l/20;如果 测站数为 n,则闭合差容许值为 n/20。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 高程计算是五等水准测量的核心任务之一,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会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摘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而高差 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 给出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中高差 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起点终点 起点与终点 的位置 备注 闭合水准 路线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 路线 BM1 BM2 不相同支水准路 线BM1 BM1 相同 沿原路线返回。如: BM1→1→2→3→4→3→2→1→BM1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1]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

高差闭合差计算原理及公式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摘 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而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 给出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 起点 终点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备注 闭合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路线 BM1 BM2 不相同 支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沿原路线返回。如: BM1→1→2→3→4→3→2→1→BM1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 [1]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 理测 h h f h 。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闭合差: (2)计算限差:(图根级) (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 K<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1) 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h f =∑h ,若h f ≤容h f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 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i h i i h i L L f V n n f V ·· ∑-= ∑-= 或 各段改正高差: i i i V h h +=改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水准仪使用及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的实施 一、水准点 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用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控制点—水准点(BM)。 水准点有永久水准点和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标志后,在水准记录本绘制“点之记”,绘制水准点的草图、对周围附近情况加以说明,注明水准点的编号。 图5 水准点(单位:cm) 二、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按照已知水准点布设情况,水准路线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图6 水准路线的形式 A:闭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又闭合到原来点的环形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符合到另一高级水准点的路线。 C:往返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到终点,又从终点返测到原来高级点的往返路线。 支水准路线长度为1~2Km。 三、水准测量的实施 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法、改变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进行测量。 往返测量法步骤: 设定已知一水准点BM高程(123.446m),要测定B点的高程。如图所示:

图7 水准测量的实施 1、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I处,并选择好前视转点ZD1,将尺置于A点和ZD1点上。测站在后视点与前视点的中间。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差。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a。 3、转过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至此完成了一个测站的观测任务。(架一次仪器叫一个测站) 4、将仪器搬迁到下站II站,把第I站的后视尺移到第II站的转点ZD2上,此时第一站的前视成了第二站的后视。 5、按2.3步骤测出第II站的后、前视读数。如此重复至B点。

(完整版)水准测量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二 一、填空题 1、水准测量直接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高差法,计算公式为AB A B AB h H H b a h +=-=,,该方法适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单个点高程的情形;另一种是视线高法,其计算公式为 b H H a H H i B A i -=+=,,该方法适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多个前视点高程的情形。 2、写出水准仪上四条轴线的定义: A 、视准轴 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学丝交点的连线。 B 、水准管轴 过水准管零点圆弧的切线。 C 、圆水准器轴 过圆水准器零点的球面法线。 D 、竖轴 水准仪旋转轴的中心线。 3、水准管的分划值τ″是指 水准管2㎜圆弧所对应的圆珠笔心角,分划值τ″愈小,水准管的灵敏度愈 高。 4、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使视准轴处于水平位置。 5、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和 支水准路线。 6、水准测量测站检核方法有 两次仪高法和 双面尺法。 7、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传递高程。 8、水准尺的零点差,可采用 每测段测偶数站予以消除。 9、DS3微倾式水准仪中,数字3的含义是指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 10、设A 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若后视读数为1.358m ,前视读数为2.077m ,则A 、B 两点高差为 -0.719m , 因为 高差为负,所以 A 点高;若A 点高程为63.360m ,则水平视线高为 64.718m ,B 点的高程为 62.641m 。 11、将水准仪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再旋转仪器180°, 若气泡偏离中心,表明 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竖轴。 二、问答题 1、试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水准测的原理:利用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已知高程点(A )和未知高程点(B )上立水准尺并读取读 数,测定两面三刀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如图: AB A B AB h H H b a h +=-=,

完整版高差闭合差计算原理及公式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摘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而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屮容易混淆。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给岀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屮高差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屮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龙附合路线、女路线裁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山丁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尢任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k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 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水准路线的区别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口中,高差闭合差可以怎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理论高差的总和值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朿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