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仲永2012

伤仲永2012

《伤仲永》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

2、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

3、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第一课时

一、读准字音

仲隶尝啼焉邑

扳谒称泯矣耶

自为其名邑人奇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二、《伤仲永》的作者是代家、家。本文选自《》。

三、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四、翻译课文,解释重点词语:

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

B.未尝识书具()

C.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E.或以钱币乞之()()

F.从先人还家()

G.贤于材人远矣

1.“父异焉”焉:

2.“即书诗四句”书: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5. 或以钱币乞之或:

6. 父利其然也利: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8、“邑人奇之”奇

9、从先人还家先人10、贤于材人远矣于

11、卒之为众人卒12、且为众人且

13、固众人固14、得为众人而已耶?

五、理解下列句式

⒈“不使学”

⒉“还自扬州”

⒊“受之天也”

六、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第二课时

一、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二、小组合作讨论:

1、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2、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

3、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⒋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5、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小结

本文,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前两段,最后一段。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提出作者的见解,,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第三课时

检测反馈:

一、填空:

1、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的句子:————,——————

2、最能表现仲永幼时天资过人的句子:———————,——————————

3、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的句子:

—————,—————,

——————。

4、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的句子:————————

二、写出文中的二个通假字:________通________,音为________,意思是______

________通________,音为________,意思是______

三、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仲永生/五年 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四、.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孙强)

《伤仲永》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临朐外国语学校 姓名:孙强

《伤仲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重点语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复述文中故事。 3、感悟“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文章的详略安排,词类的活用,明白文中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说新语》。对于故事中的的陈元方印象特别深刻,他聪明、机敏,然而年龄只有七岁。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说说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由学生来讲故事。这些天资聪颖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学习,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板书:伤仲永) 二、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 三、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同学说一说。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2、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哪些诗?回忆背诵《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3、读准下列字音: 邑yì 扳pān 谒yè称chèn 泯mǐn 卒zú夫fú 还huán 四、诵读练习 1、听课文录音。 2、找学生读课文。 3、学生评价。 4、教师点播。(本文的朗读应带着惋惜、哀伤的语调去读。) 五、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内容。找出对文中理解有困难的句子,由学生读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解难。 (1)重点字的理解 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 于:“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受于人者不至” (2)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做宾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作有利可图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古今异义词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穷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7、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无比憎恨。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古义:泪。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3、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4、何苦古义:怕什么。今义:不值得做。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古义:丢弃。今义:献出。例句:乃捐金于野。(《乐羊子妻》) 26、烈士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7、虽然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今义:一个词。 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沪教版(2011-2012)九年级古诗文期末复习及答案

1 九年级期末古诗文复习 《卖油翁》 一、词语解释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善:( ) 2、当. 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当:( )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 ) 4、睨之,久而不去. 去:( ) 5 、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 ) 6、正见清河,具以. 情告 以:(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 ) 以. 我酌油知之 以:( ) 7、 汝亦知.射乎 知:( ) 以. 钱覆其口 以:( ) 以我酌油知.之 知:( ) 以. 为且噬己也 以:( ) 8、 乃取. 一葫芦置于地 取:( ) 必虑人逼取. 取:( ) 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 取:( ) 二、句子解释(4分)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3、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4、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三、内容理解 1、“公亦以此自矜”表现了陈尧咨 的性格特点;他所依恃的是 “ ”、“ ”。(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2、写出文中能反映陈尧咨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是: ① ②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而钱不湿”这几句,以 描写突出了卖油翁 ,形 象说明了的道理。(最后一空用成语回答) 4、文中详老翁酌油而略写陈尧咨射箭的原因是 5、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画线词语的情味。 (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子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康肃笑而遣之。 四、常识填空 《卖油翁》选自《 》一书,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他和唐朝的韩 愈、 ,宋朝的 等合称为“ 唐宋八大家”。 《曹刿论战》 一、 词语解释 1、曹刿请见. 见: 2、肉食者鄙. 鄙: 3、虽不能察.,必以情 察: 4、牺牲.. 玉帛 牺牲: 5、小惠.未遍 惠: 6、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 加:

河北省围场县棋盘山中学七年级语文《伤仲永》习题精选 人教新课标版

《伤仲永》习题精选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⑤借旁近与之( )( ), ⑥邑人奇之( ), ⑦稍稍宾客其父( ) ⑧或以钱币乞之( ) 3.下列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并自为其名(写下) B.父异焉(对此) C.即书诗四句(书具) D.父利其然也(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句回答问题。

(1)表现仲永天资聪颖的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仲永最后变成普通人的根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表现作者对仲永遭遇的感伤痛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仲永“泯然众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训练 (一) 7.读下面的话,按要求做题。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③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②③句语序有误,调成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段末横线处填写原文句,说明这样写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句是什么句式?简析这种句式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余闻之也久 B.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C.忽啼求之 D.不能称前时之闻 9.在段中括号内补写出省略的内容。 10.给最后一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11.后文与“世隶耕”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仲永》教学设计1

《伤仲永》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小学 2、学科: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初识文章。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https://www.doczj.com/doc/df19161336.html,】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所得。 二、教学课题 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这是一篇寓理于事的文言文。学习本课要用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表达方式的分析,理解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 3. 在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 才能衰退的原因; 4. 通过理解王安石的背景知识,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达到教育目的。 三、教材分析 本文是文言文,应该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加深对“受之人”的道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根据课下注解,基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概要。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王安石的背景知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在教学之前积极利用百度搜索引擎[https://www.doczj.com/doc/df19161336.html,]在网上搜索《伤仲永》的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视频资料、教学课件、优秀教学设计等,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学情,最终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定教学情境,帮助深化主题,用百度网(https://www.doczj.com/doc/df19161336.html,)上搜索下载关于“头悬梁,锥刺股”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百度(https://www.doczj.com/doc/df19161336.html,)在网上搜索《伤仲永》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领会文章主题。 四、教学过程

上海中考语文2001-2013年课内文言文整理

2014年中考文言文篇目整理 〇一、为学 〇二、天时不如地利 〇三、橘逾淮为枳 〇四、伤仲永 〇五、周处 〇六、小石潭记 (2009年)第1-4段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〇七、卖油翁 (2005年 A组)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6.请用—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2分) (2012年)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以我酌油知之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〇八、核舟记 (2002年)第一、二、五段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9.上文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舟的,赞美了(3分)

(2008年)第三、四段 4.上文出自课文《》,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3分)〇九、口技 (2013年)第一、二段 9.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朝代)的林嗣环。(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〇十、愚公移山 十一、陋室铭 十二、爱莲说 (2003年)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0.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品行的追求,对__________世风的厌恶。(4分) 十三、王顾左右而言他 十四、公输 十五、曹刿论战 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八、孔孟论学 十九、黄生借书说 (2004年)第三、四段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七下 第5讲 文言文《伤仲永》测案(

伤仲永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未尝:不曾,识:认识。 之:代词,指书写工具。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书:动词,写。 以……为:把……当作,养:赡养。收族,和亲族的人搞好关系。收,团结。意:主题。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对待…… 或:有的人。乞之,讨取仲永的诗。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有利可图。然:这样。 使:让。 也:舒缓语气。 从:跟从。 复:再一次。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卒:最终,之:调整音节为:成为。 且:况且。 固:本来。 【词类活用】 (1)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 (2)邑人奇之奇:对……(感到)奇怪。 (3)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对待…… (4)利其然利:对……(感到)有利可图,认为……有利可图。 【重点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三、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伤仲永》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重点问题】 1、从全文看,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仲永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 2、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 答:泯然众人矣。说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对一个人的成才至关重要。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人成材的关系。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四、阅读题典 【题源】广东省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题文】《伤仲永》(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星隐曜 C.未尝.识书具/吾尝.求古仁人之心 D.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小题2】翻译句子。(3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3】文章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而略写他成年后才思衰退的情形?(4分) 五、牛刀小试 【题源】2014中考四川资阳卷

伤仲永2012

《伤仲永》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 2、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 3、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第一课时 一、读准字音 仲隶尝啼焉邑 扳谒称泯矣耶 自为其名邑人奇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二、《伤仲永》的作者是代家、家。本文选自《》。 三、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四、翻译课文,解释重点词语: ㈠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 B.未尝识书具() C.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E.或以钱币乞之()() F.从先人还家() G.贤于材人远矣 1.“父异焉”焉: 2.“即书诗四句”书: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5. 或以钱币乞之或: 6. 父利其然也利: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8、“邑人奇之”奇 9、从先人还家先人10、贤于材人远矣于 11、卒之为众人卒12、且为众人且 13、固众人固14、得为众人而已耶? 五、理解下列句式 ⒈“不使学” ⒉“还自扬州” ⒊“受之天也” 六、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第二课时

一、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二、小组合作讨论: 1、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2、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 3、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⒋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5、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小结 本文,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前两段,最后一段。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提出作者的见解,,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第三课时 检测反馈: 一、填空: 1、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的句子:————,—————— 2、最能表现仲永幼时天资过人的句子:———————,—————————— 3、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的句子: —————,—————, ——————。 4、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的句子:———————— 二、写出文中的二个通假字:________通________,音为________,意思是______ ________通________,音为________,意思是______ 三、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仲永生/五年 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四、.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2012高考文言文——1时间词分类3

文言文时间词分类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 “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五、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俄顷,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钱大昕《弈喻》)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林嗣环《口技》) 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狼》)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蒲松龄《狼》) 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环《口技》) 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⑧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表示眨眼间的,如:瞬间、瞬息。 瞬息可就。(《活板》) 八、表示立刻马上的,如:旋、即、立。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②即书诗四句。(王安石《伤仲永》)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伤仲永》) 九、表示没有多长时间的,如:未几。 未几,高垣陴睨,连亘六七百里,居然城郭矣。(蒲松龄《山市》) 十、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 ①大儿初醒声。(林嗣环《口技》) 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钱大昕《弈喻》) 十一、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其间相距的时间较短,如:既而,寻,相当于“不久”“旋即”的意思。 ①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 ②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十二、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动作就要发生或完成,如:将,意思是“快要”“就要”“将要”。 ①不治将恐深。(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②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十三、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紧接前事的。如:既而,已而。 ①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蒲松龄《山市》) ②已而太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十四、表示时间过了很久,如:久之,“很久”的意思。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十五、表示以往时间的,如:向。 向吾不为斯役,在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十六、表示更长时间的,如:曩。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捕蛇者说》) 十七、表示年月很久的,如:昔、曩昔、畴昔。 十八、表示时间终止的,如:终、竟、迄、卒。 1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共25篇) 《论语》、《三峡》、《爱莲说》、《陋室铭》、《口技》、《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马说》、《桃花源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公输》、《孙权劝学》、《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伤仲永》 中考名著篇目(12篇) 1.《西游记》吴承恩 2.《水浒传》施耐庵(2012年) 3.《朝花夕拾》鲁迅 4.《繁星?春水》冰心 5.《骆驼祥子》老舍 6.《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7.《鲁滨孙漂流记》笛福 8.《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9.《名人传》罗曼?罗兰 10.《童年》高尔基 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12.《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题(33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分)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分)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2分)(4)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 “,”。(2分) (5)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1)我母亲对我们的jieju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它chenmian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敬意。 (3)yue ming feng qing 的夜晚,人们有时看见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4)“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sui sheng fu he 着。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记叙文)把外部压力转化成动力,促进自己的成长(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记叙文)把外部压力转化成动力,促进自己的成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引用了名人名言,名言具有哲理启迪意味,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理解含义即可,但要注意“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这一具体要求。分析材料中语句含义时可以抓关键词:人生、内部、外面、打破、成长、自己。强调了我们要从内把自己打破,使人生得到突破性的的成长,强调了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不断奋斗,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同时自己否定自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内”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亦即一个人本真的生命。“外”主要指你生活的环境,也就是你生存的土壤。“打破”意味着生存的眼光、胆识、勇气、智慧和决策。还意味着行动,敢于、善于突破一切桎梏。所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参考立意: (1)成大事,必要有胆识、智慧和勇气。 (2)命运和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敢于创新。 (3)把外部压力转化成动力,促进自己的成长。 可用素材: (1)生命的旅程不会总是平坦,遇到挫折时不要怕。因为人生就像我们手中的掌纹一样,虽然曲曲弯弯,但它始终在我们的手中。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他突

破了量子力学,黑洞理论、相对论等多个科学难题,还写成了著名的《时间简史》,这样一位有突出成就的人谁能想象他患有肌萎缩性侧囊硬化症,浑身只有两根手指可以动呢?他用顽强的意志,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如果说,他的命运是一只残败不堪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而变得繁花似锦,光彩夺人,如果说,他的生命是漆黑一片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而变化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一片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而变得生机勃勃,一片绿意。上帝将他的大半辈子囚禁于一张轮椅,他用自己的信念,创造自己的人生,用思想驰骋于无限宇宙。他告诉我们命运由自己掌控。 (2)美国享有盛誉的《时代》杂志,曾在年度人物的评选的名单中,独具匠心地贴上了一张反光纸,告诉众多读者,其实年度人物都是我们自己。没错,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影响世界的人,不论你是何种身份,有何种职业,命运都在你自己的手中。 (3)而她,有着满满的自信,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她也是英国第一位有大学学位的王妃,她便是凯特王妃。面对朋友对她说她能和威廉王子交往真幸运,她立即反驳“是他有幸和我交往”。她没有重蹈戴安娜王妃的覆辙,她有她自己的个性,她一直在掌握自己的命运。在那个举世瞩目的婚礼上,她拒绝说“我服从”,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说“我愿意”。正因为她这样一个想掌握自己命运的个性,为英国王室带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4)可是总有一些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像5岁小神童仲永,年纪那么小时就极具天赋,可以咏诗作文,可他没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是随着父亲去炫耀,最终才有“伤仲永”这一憾事啊!人生的路上,难免遇到坎坷、挫折,在失意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萧瑟的凄凉与酸楚,这时候,连原本十分坚强的意志力也变得薄弱。只有热爱生命的人,灵魂会始终昂扬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永不放弃的人才能有所转机,要相信暂时的低落是为了更高的崛起。 范文展示: 做命运的主宰

达标一语文doc

达标一语文doc 日期:2012 -2-22 班级姓名出题人: 1、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________。他字,号,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⑴ 未尝识书具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⑷ 稍稍宾客其父3、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⑵ 不能称()前时之闻⑶ 泯()然众人4、按原文填空。 ⑴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5、翻译下列句子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父利其然也。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6.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A、借旁近/与之 B、金溪民/方仲永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达标二日期:2012 -2-22 班级姓名出题人:张春青 1、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2、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3、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

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6.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8.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3分) 【参考答案】 6、(3分)C 7、(4分) (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 (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 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顾”1分;通顺1分) 8、(3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参考译文】 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争执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去报了官。李惠让他们出去,看着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然后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于是背柴的人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2012福建龙岩)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①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

中考课内文言文30篇道理启示类整理

从课本内得到的道理和启示类回答术语: 《劝学》立志求学,努力上进《橘逾淮为枳》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伤仲永》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卖油翁》熟能生巧 《王顾左右而言他》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善于提意见。《邹忌讽齐王纳谏》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中造就人才 《孔孟论学》中心:第一条:学习的作用,能使人终生受益。第二条: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要精密结合第三条: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习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第四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止步不前,要持之以恒第五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第六条: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黄生借书说》要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需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 《黔之驴》敢于、善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狼》对待坏人和邪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黠鼠赋》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拓展常见的道理启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因材施教,不能拔苗助长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实践出真知 对待别人的错误应该宽容仁慈 要学会感恩

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 做事要把握机会,才能事半功倍 做事不能目光短浅,要有远见 道理启示类方法—— 例题讲解,归纳方法 (一)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题目: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阅读《歧路亡羊》,完成题目: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三)阅读《效为敝车》,完成题目: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 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12 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 六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