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五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

专题五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

专题五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
专题五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

专题五 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①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α),0[π

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关系:)2

(tan π

αα≠=其中k

规律:当时)2

,0(π

α∈,,0>k 倾斜角越大,斜率越大,反之亦成立

当时),2

(

ππ

α∈,,0

当0=α时,斜率0=k ,当2

π

α=

时,没有斜率

③过),(),,(222111y x P y x P 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212

12

1x x x x y y k ≠--=其中

2.直线的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 方程形式

适用的直线(局限性)

点斜式 )(00x x k y y -=-

不表示垂直于x 轴的直线

斜截式

b kx y +=

两点式

2

11

211x x x x y y y y --=

-- 不表示垂直于x ,y 轴的直线

截距式 1=+b

y

a x 不表示垂直于x ,y 轴与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0=++C By Ax (022≠+B A )

直线方程最终都可以化为一般式

特别提示:过点P

)0,a (的直线可设为)1

(k

m a my x my a x =+==-其中即,这样设可避免对斜率是否存在的讨论。

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利用斜率判断

设直线,::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和直线

①212121//b b k k l l ≠=?且 注:当两直线都没用斜率时也有21//l l

②12121-=??⊥k k l l 注:当一条直线没有斜率,而另一条直线斜率为0时,也有21l l ⊥ (2)利用一般式方程的系数判断

设直线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和直线

①)0(//2222

1

212121≠??≠=?C B A C C B B A A l l 注:当0222=??C B A 时另外考虑 ②0212121=+?⊥B B A A l l (不需要讨论)

4.距离公式:

①点到点的距离:点1P ),(11y x 到点2P 2

212

2122)()(),(y y x x d y x -+-=的距离

②点到直线的距离:点P ),(00y x 到直线0:=++C By Ax l 距离2

2

00|

|B A C By Ax d +++=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设0:11=++C By Ax l ,0:22=++C By Ax l 则2

2

21||B

A C C d +-=

5.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0()()(2

2

2

>=-+-r r b y a x 其中圆心C ),(b a ,半径r (2)圆的一般方程:)04(02

2

2

2

>-+=++++F E D F Ey Dx y x 其中

4

4)2()2(022222

2

F

E D E y D x

F Ey Dx y x -+=+++?=++++

2

4),2

,2(22F

E D r E

D C -+=

--∴半径圆心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几何法(利用弦心距d 与半径r 的大小)

代数法(把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

消去x 或y ,利用?判断)

相 离 r d > 0

0>?

弦 长

222)2

(l

d r += 其中l 指弦长

2122124)(1x x x x k l -++=

注: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用几何法

① 圆上一点),(00y x P 引圆C 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 当切线斜率不存在时,切线方程为0x x = 当切线斜率存在时,切线方程为)(1

00x x k y y CP

--

=- ② 圆外一点),(00y x P 引圆C 的切线有.两.条.,可先设切线方程为)(00x x k y y -=- 然后利用圆心C 到切线的距离d 等于半径r (易忽略了斜率不存在的那条............) ③ 设),,(),,(2211y x B y x A 则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0))(())((2121=--+--y y y y x x x x

证明:设),(y x M 为所求圆上的任意一点,),(11y y x x --=,),(22y y x x --= 由0=?BM AM 易得:0))(())((2121=--+--y y y y x x x x 即为所求圆的方程。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图形

几何法 公切线条数

外 离

d

R

r

r R d +>

4

外 切

d

R

r

r R d +=

3

相 交

d

R

r

r R d r R +<<-

2

内切

d

r R d -=

1

内含

d

r R d -<

重要知识:设圆0:1112

21=++++F y E x D y x C ---①, 圆0:2222

22=++++F y E x D y x C --② 当两圆相交时,公共弦MN 所在的直线方程求法:

将两圆方程相减,即①-②消去2

2,y x 项,得:0=++C By Ax ---③,

此方程就是公共弦MN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下面解释原因: 设),(),,(2211y x N y x M 显然N M ,符合方程③即:??

?=++=++0

2211C By Ax C By Ax

由两点N M ,确定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方程③表示的就是一条直线,故公共弦AB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就是0=++C By Ax N

M

6.椭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① )2||2(2||||2121c F F a a MF MF =>=+其中

图形

c b a O F 1

F 2A 2

A 1

B 2

B 1

b c a F 1

F 2

A 2

B 1

B 2

A 1

标准方程

)0(122

22>>=+b a b

y a x )0(122

22>>=+b a b

x a y 性质 焦点

)0,(),0,(21c F c F -焦距c F F 2||21=

),0(),,0(21c F c F -焦距c F F 2||21=

顶点

)0,(),0,(21a A a A -)0,(),0,(21a B a B - 长轴a A A 2||21=, 短轴b B B 2||21=

)0,(),0,(21a A a A -)

0,(),0,(21a B a B -长轴a A A 2||21=, 短轴b B B 2||21=

范围 b y b a x a ≤≤-≤≤-, a y a b x b ≤≤-≤≤-,

对称性

关于轴轴y x ,及原点O 对称

的关系

c

b a ,,

222c b a +=

离心率

)1,0(∈=

a

c

e ∴-=-=22

221e a

c a a b 离心率→0,椭圆越圆,离心率→1,椭圆越扁 通径 过焦点且与长轴垂直的弦长即通径长a

b d 2

2=

椭圆的性质要点:六点(4个顶点+2个焦点)、两线(2条对称轴)、两形(①椭圆上任意

一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②原点、焦点与短轴顶点构成的三角形)

焦半径公式: 设),(00y x M 为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上的任意一点,

F 1

F 2

M

则01||ex a MF +=, 02-||ex a MF =(左加右减)

推导过程:

)

||)()

1()()(||0002022

02

2

02

201a x a ex a x a

c

a a x a c a

x

b c x y c x MF ≤≤-+=+=+=-++=++= (

7.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①定义:

)2||2(2||||||2121c F F a a MF MF =<=-其中

②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图形

a

c b A 1

B 1

F 1F 2

A 2

B 2

b c

a B 1

A 1F 2F 1F 1B

2

O

A 2

标准方程

)0,0(122

22>>=-b a b

y a x )0,0(122

2

2>>=-b a b

x a y 性质

焦点

)0,(),0,(21c F c F -焦距c F F 2||21=

),0(),,0(21c F c F -焦距c F F 2||21=

顶点

)0,(),0,(21a A a A -

虚轴端点)0,(),0,(21a B a B -

实轴a A A 2||21=, 虚轴b B B 2||21= )0,(),0,(21a A a A -

虚轴端点)0,(),0,(21a B a B -

实轴a A A 2||21=, 虚轴b B B 2||21=

范围 R y a x a x ∈≥-≤,或 ,,a y a y R x ≥-≤∈或

对称性 关于轴轴y x ,及原点O 对称

的关系

c b a ,,

222b a c +=

离心率 ),1(+∞∈=a c e ∴-=-=12

2

22e a

a c a

b 离心率越大,a b 越大即张口越大 渐近线

x a

b

y ±

= x b

a y ±

= 通径

过焦点且与实轴垂直的弦长即通径长a

b d 2

2=

F 2

F 1

M

双曲线的性质要点:

(1)六点(2个顶点+2个焦点+2个虚轴端点)、四线(2条对称轴+2条渐近线)、两形(①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②原点、实轴顶点与虚轴端点构成的三角形)

(2)与12222=-b y a x 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可设为)0(22

22≠=-λλb

y a x

(1)标准方程中,一次项定焦点,一次项系数符号定开口;

(2)焦点的非零坐标是一次项系数的1/4, (3)|MF|=d 利用此结论, (4)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弦AB 性质:),,(11B y x A 设①p x x p

x p x BF AF AB ++=+++=+=2121)2

()2(||||||

②4

2

21p x x =?,221p y y -=?

③以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④p

BF AF 2||1||1=+

9.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可分为相交、相切、相离 判断方法:

设直线),0(0:2

2

≠+=++B A C By Ax l 圆锥曲线??

?==++=0

),(0

,0),(:y x f C By Ax y x f C 由,即

将直线l 方程与圆锥曲线C 的方程联立,消去y 得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x 02

=++c bx ax (当然,也可以消去x 得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y ), 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判断直线

与圆锥曲线C 的位置关系,见下表:

方程02

=++c bx ax 的解

位置关系 0=a

若曲线是双曲线,有1个解,直线与渐近线平行 相交 若曲线是抛物线,有1个解,直线与对称轴平行

0≠a

0>?

两个不相等的解 相交 0=? 两个相等的解 相切 0

无实数解

相离

②圆锥曲线的弦长公式

若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不妨设直线方程为:b kx y +=,圆锥曲线0),(:=y x f C ,

联立方程组??

?=+=0

),(y x f m kx y ,消去y 得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x 02

=++c bx ax ,

设直线l 与曲线C 的交点),(11y x A ,),(22y x B ,则21,x x 是方程02

=++c bx ax 的两根,

ac b 42-=?记

(1)由韦达定定理可得:a

c x x a

b x x =

?-

=+2121, (2)弦长||1||212

x x k AB -+=|

|14)(12

212212a k x x x x k ?+=-++= 若消去x ,得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y 02

=++c by ay

则||1

1||212

y y k AB -+

= 212212

4)(1

1y y y y k

-++

= |

|112

a k ?

+=

10.解析几何与向量综合时可能出现的向量内容: ①直线21,l l 的倾斜角互补021=+?k k

②00)(2121=+?=??⊥y y x x OQ OP O OQ OP 为原点(其中),(),,(2211y x Q y x P ) ③在0,90,0=?=∠?BAC ABC 等于己知给出中 在0,,>?∠?BAC ABC 等于己知为锐角给出中 在0,,

④给出MB MA =?

?

?+λ,等于己知MP 是AMB ∠的平分线

⑤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给出0)()(=-?+AD AB AD AB ,等于已知ABCD 是菱形;

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给出||||AB AD AB AD +=-,等于已知ABCD 是矩形;

⑦在ABC ?中,给出2

2

2

OC OB OA ==,等于已知O 是ABC ?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⑧在ABC ?中,给出=++,等于已知O 是ABC ?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⑨在ABC ?中,给出?=?=?,等于已知O 是ABC ?的垂心(三角形的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⑩在ABC ?中,给出+=()||||

AB AC

AB AC λ+)(+∈R λ等于已知通过ABC ?的内心;

(11)在ABC ?中,给出()

1

2

AD AB AC =+,等于已知D 为BC 边的中点;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部分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 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 叫做直线 的倾斜角. 倾斜角)180,0[?∈α,?=90α斜率不存在. (2)直线的斜率: αtan ),(211 21 2=≠--= k x x x x y y k .两点坐标为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11x x k y y -=- (直线l 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 (2)斜截式:b kx y +=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121 121x x x x y y y y --= -- (12y y ≠,12x x ≠). 注:① 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 ② 方程形式为: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 直线.

(4)截距式:1=+b y a x (b a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0,0≠≠b a ). 注: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一般式化为斜截式: B C x B A y - - =,即,直线的斜率: B A k -=.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0x =. 已知直线横截距0x ,常设其方程为0x my x =+(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或0y =. 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常设其方程为00()y k x x y =-+或0x x =. (2)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时,两条直线有可能重合;立体几何中两条直线一般不重合. 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4.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有

2020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解析几何 高考提能 圆的第二定义——阿波罗斯圆学案

圆的第二定义——阿波罗尼斯圆 一、问题背景 苏教版《数学必修2》P112第12题: 已知点M (x ,y )与两个定点O (0,0),A (3,0)的距离之比为1 2,那么点M 的坐标应满足什么关系? 画出满足条件的点M 所构成的曲线. 二、阿波罗尼斯圆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在《平面轨迹》一书中,曾研究了众多的平面轨迹问题,其中有如下结果: 到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已知数的动点轨迹为直线或圆. 如图,点A ,B 为两定点,动点P 满足PA =λPB . 则λ=1时,动点P 的轨迹为直线;当λ≠1时,动点P 的轨迹为圆,后世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 证:设AB =2m (m >0),PA =λPB ,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m,0),B (m,0). 又设P (x ,y ),则由PA =λPB 得(x +m )2 +y 2 =λ(x -m )2 +y 2 , 两边平方并化简整理得(λ2 -1)x 2 -2m (λ2 +1)x +(λ2 -1)y 2 =m 2 (1-λ2 ). 当λ=1时,x =0,轨迹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当λ>1时,? ????x -λ2+1λ2-1m 2+y 2=4λ2m 2(λ2-1)2 ,轨迹为以点? ????λ2 +1λ2-1m ,0为圆心,???? ??2λm λ2-1为半 径的圆. 上述课本习题的一般化情形就是阿波罗尼斯定理. 三、阿波罗尼斯圆的性质 1.满足上面条件的阿波罗尼斯圆的直径的两端是按照定比λ内分AB 和外分AB 所得的两个分点. 2.直线CM 平分∠ACB ,直线CN 平分∠ACB 的外角.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同济大学版高数)

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引导到空间,使学生明确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对(自由)向量有初步了解,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运算 教学难点:1.空间思想的建立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其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其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在数学上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以后简称向量)。 2. 量的表示方法有: a 、i 、F 、OM 等等。 3. 向量相等b a =:如果两个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说(即经过平移后能完全重合的向量)。 4. 量的模:向量的大小,记为a 。 模为1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 量平行b a //: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零向量与如何向量都平行。 6. 负向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为a -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加减法c b a =+: 加法运算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时也称三角形法则),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交换率和结合率见图7-4

2.c b a =- 即c b a =-+)( 3.向量与数的乘法a λ:设λ是一个数,向量a 与λ的乘积a λ规定为 0)1(>λ时,a λ与a 同向,||||a a λλ= 0)2(=λ时,0a =λ 0)3(<λ时,a λ与a 反向,||||||a a λλ= 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结合率、分配率。设0 a 表示与非零向量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 a a a 0= 定理1:设向量a ≠0,那么,向量b 平行于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 使b =a λ 例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a =AB ,b =AD ,试用 a 和 b 表示向量MA 、MB 、MC 和MD ,这里M 是平行 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见图7-5) 图7-4 解:→→==+AM AC 2b a ,于是)(2 1 b a +- =→ MA 由于→ → -=MA MC , 于是)(21 b a += → MC 又由于→→==+-MD BD 2b a ,于是)(2 1 a b -=→MD 由于→→-=MD MB , 于是)(2 1 a b --=→MB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将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进一步推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如图7-1,其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从正向x 轴以2 π 角度转向正向y 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面对小学,各位学生一定要放松心情。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给各位学生带来帮助。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讲课教案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

第4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 习题4.1 一、选择题 1.将平行于同一平面的所有单位向量的起点移到同一点, 则这些向量的终点构成的图形是( ) (A )直线; (B ) 线段; (C ) 圆; (D ) 球. 2.下列叙述中不是两个向量a 与b 平行的充要条件的是( ) (A )a 与b 的内积等于零; (B )a 与b 的外积等于零; (C )对任意向量c 有混合积0)(=abc ; (D )a 与b 的坐标对应成比例. 3.设向量a 的坐标为 31 3 , 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向量a 的终点坐标为),,(z y x ; (B )若O 为原点,且a =, 则点A 的坐标为 ),,(z y x ; (C )向量a 的模长为222z y x ++;(D ) 向量)2/,2/,2/(z y x 与a 平行. 4.行列式2 131323 21的值为( ) (A ) 0 ; (B ) 1 ; (C ) 18 ; (D ) 18-. 5.对任意向量a 与b , 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 (A )||||a a -=; (B )||||||b a b a +>+; (C ) ||||||b a b a ?≥?; (D ) ||||||b a b a ?≥?. 二、填空题 1.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边BC 和CD 的中点分别为M 和N ,且p AM =, q =,则BC =_______________,CD =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ABC ?三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2),B(8,0,0),C(0,8,6),则边BC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间中一动点移动时与点)0,0,2(A和点)0,0,8(B的距离相等, 则该点的轨迹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力k + 2+ =, 则F将一个质点从)3,1,0(A移到)1,6,3(, B所做的功为 F5 j i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2,5,3(A, )4,7,1(B, )0,8,2( C, 则= ?____________________;ABC =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与证明题 1.已知1 | |= c, 并且0 |= b, 5 | a, 4 |= | a? b + + ?. b ? +c + c b = c a.计算a 2.已知3 ?b || a?. |= |b a, 求| | |= ?b a, 4 | 3.设力k - =作用在点)1,6,3(A, 求力F对点)2 ,7,1(,- + B的力矩的大小. i j F5 3 2+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2、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3、最后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0,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二、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注意: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0×4=1000;125×8=1000; 125×80=10000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是:a×c+b×c=(a+b)×c 注意: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定要掌握它和它的逆运算。 4、个数相乘,如果有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将其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八、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2.计算连乘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乘积是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3.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可通过变形再进行应用。 错点警示:小数乘整数的积的末尾有0时,一定要 先点积中的小数点,再去掉积中小数部分 末尾的0。 规避策略:牢记计算方法和解题过程,先按整数乘 法计算,再数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 置,最后去掉 小数部分末 尾的0。 第二单元《位置》 一、对行和列的认识。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二、对数列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1、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3、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4、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5、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6、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8、表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它标。竖线为列横为行,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逗号分隔标明了。 三、物体移动引起数对的变化。 1、在方格纸或田字格上,物体左、右移动(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上、下移动(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解析几何常用知识点总结

“解析几何”一网打尽 (一)直线 1.[)?? ? ??≠≠--= =∈2112122tan 0x x x x y y k l ,,,直线的倾斜角πααπα 2.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 11() 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 111(,) 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 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一般式 0A x B 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特别的:(1)已知直线纵截距,常设其方程为或;已知直线横截距,常设其方程为 (直线斜率k 存在时,为k 的倒数)或.知直线过点,常设其方程为 或 (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直线两截距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或直线过原点. (3)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一般提到的两条直线可以理解为它们不重合. 3、几个距离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 1122(,)(,)A x y B x y A B =点点 (2)00(,)x y P 到直线0A x B y C ++= 的距离为d = 特别地,当直线L: 0x x =时,点P (00,x y )到L 的距离0d x x =-; 当直线L: 0y y =时,点P (00,x y )到L 的距离0d y y =-. (3).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设11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d ++=++==则4.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重合 5.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 (x ,y )、22B (x ,y )、33C (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 123 (, )3 3 x x x y y y G ++++. b y k x b =+0x =0x x m y x =+m 0y =00(,) x y 00 ()y k x x y =-+0 x x =???1±1 2121212121()0 l l k k k k A A B B ⊥?=-?+=、都存在时{ { 12 1221121212 1221 //()k k A B A B l l k k b b A C A C ==? ? ≠≠、都存在时

最新专题五平面解析几何

专题五平面解析几何

专题五平面解析几何 第14讲直线与圆 [云览高考] 二轮复习建议 命题角度:该部分主要围绕两个点展开命题.第一个点是围绕直线与圆的方程展开,设计考查求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问题,目的是考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试题一般是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第二个点是围绕把直线与圆综合展开,设计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互关系的试题,目的是考查直线与圆的方程在解析几何中的综合运用,这个点的试题一般是解答题. 预计2013年该部分的命题方向不会有大的变化,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重点考查直线与圆的方程,而在解答题中考查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的综合运用.复习建议:该部分是解析几何的基础,涉及大量的基础知识,在复习时要把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在本讲中把重点放在解决直线与圆的方程问题上. 主干知识整合

1.直线的概念与方程 (1)概念:直线的倾斜角θ的范围为[0°,180°),倾斜角为90°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过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 =tan α=y 2-y 1x 2-x 1(x 1≠x 2 ); (2)直线方程:点斜式y -y 0=k (x -x 0),两点式y -y 1y 2-y 1=x -x 1x 2-x 1(x 1 ≠x 2,y 1≠y 2),一般式Ax +By +C =0(A 2+B 2≠0); (3)位置关系: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 1和l 2的斜率存在时,两直线平行l 1∥l 2?k 1=k 2,两直线垂直l 1⊥l 2?k 1·k 2=-1,两直线的交点就是以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 (4)距离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2.圆的概念与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坐标(a ,b ),半径r ,方程(x -a )2+(y -b )2=r 2,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其中D 2+E 2-4F >0);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代数判断法与几何判断法;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内含,代数判断法与几何判断法.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一 直线的概念、方程与位置关系 例1 (1)过点(5,2),且在y 轴上的截距是在x 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 B ) A .2x +y -12=0 B .2x +y -12=0或2x -5y =0 C .x -2y -1=0 D .x -2y -1=0或2x -5y =0 (2)[2012·浙江卷] 设a ∈R ,则“a =1”是“直线l 1:ax +2y -1=0与直线l 2:x +(a + 1)y +4=0平行”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点评] 直线方程的四种特殊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在解题时不要忽视这些特殊情况,如本例第一题易忽视直线过坐标原点的情况;一般地,直线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 1B 2=A 2B 1且A 1C 2≠A 2C 1,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 1A 2+B 1B 2=0. 变式题 (1)将直线y =3x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方程为( A ) A .y =-13x +13 B .y =-13x +1 C .y =3x -3 D .y =13 x +1 (2)“a =-2”是“直线ax +2y =0垂直于直线x +y =1”的( C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探究点二 圆的方程及圆的性质问题 例2 (1)已知圆(x -a )2+(y -b )2=r 2的圆心为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且与直线3x +4y +2=0相切,则该圆的方程为( C ) A .(x -1)2+y 2=6425 B .x 2+(y -1)2=6425 C .(x -1)2+y 2=1 D .x 2+(y -1)2=1 (2)[2012·陕西卷] 已知圆C :x 2+y 2-4x =0,l 是过点P (3,0)的直线,则( A ) A .l 与C 相交 B .l 与 C 相切 C .l 与C 相离 D .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 [点评] 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心位置和圆的半径,求解圆的方程就是求出圆心坐标和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doc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引导到空间,使学生明确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对(自由)向量有初步了解,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1.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1. 空间思想的建立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其长度表示向 量的大小,其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在数学上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以后简称向量)。 2.量的表示方法有: a 、i、F、 OM 等等。 3.向量相等a b :如果两个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说(即经过平移后能完全 重合的向量)。 4.量的模:向量的大小,记为 a 、OM。 模为 1 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量平行a // b: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零向量与如何向量都平行。 6.负向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为 a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b c 1.加减法a b c:加法运算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有 时也称三角形法则),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交换率和结合率见图7 a -4

2.a b c 即 a ( b) c 3.向量与数的乘法 a :设是一个数,向量 a 与的乘积a规定为 (1) 0 时, a 与a 同向, | a | | a | (2) 0 时, a 0 (3) 0 时, a 与a反向,| a | | || a | 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结合率、分配率。设 a 0表示与非零向量 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 a 0a a 定理 1:设向量,那么,向量 b 平行于 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 λ , a≠ 0 使b=a 例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AB a ,AD b ,试用 a 和b表示向量 MA 、MB 、MC 和 MD ,这里M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见图7-5)图 7- 4 解: a b AC 2 AM ,于是 MA 1 (a b) 2 由于 MC MA ,于是 MC 1 b) (a 2 1 (b a) 又由于 a b BD 2 MD ,于是 MD 1 (b 2 由于 MB MD ,于是 MB a) 2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将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进一步推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 如图 7- 1,其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从正向x 轴以角度 2 转向正向 y 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 2.间直角坐标系共有八个卦限,各轴名称分别为:x轴、y轴、z轴,坐标面分别 为 xoy 面、yoz面、zox面。坐标面以及卦限的划分如图7-2 所示。 图 图 7-1 右手规则演示 7- 2 空间直角坐标系图图7-3空间两点 M 1 M 2的距离图3.空间点M ( x, y, z)的坐标表示方法。 通过坐标把空间的点与一个有序数组一一对应起来。注意:特殊点的表示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一、难读的字 长喙(huì) 玻璃框(kuànɡ) 镜匣(xiá) 嗜好(shì) 榨油(zhà) 半亩(mǔ) 茅亭(tínɡ) 爱慕(mù) 糕饼(bǐnɡ) 叶蔓(màn) 眼睑(jiǎn) 眸子(móu) 二、难写的字 匣:被包部分是“甲”,不要写成“田”。 鹤:左边是“隺”,不要写成“隹”。 浇:右边是“尧”,上面不要多写一点。 缠:右边不是“厘”,不要少写一点。 三、形近字组词 宜(适宜) 宣(宣传) 嫌(嫌弃)谦(谦虚) 框(画框) 眶(眼眶)浇(浇水) 烧(发烧) 吩(吩咐)纷(纷乱)慕(爱慕)幕(银幕)浸(沉浸) 侵(侵犯) 捡(捡起) 检(检查) 杭(杭州) 抗(反抗) 豪(文豪)毫(丝毫)享(享受) 亨(亨通)咂(咂嘴)砸(砸碎)

四、多音字组词 散sǎn(散文诗) sàn(分散) 便pián(便宜) biàn(方便) 挨āi(挨近) ái(挨打) 笼lónɡ(鸟笼)lǒnɡ(笼罩) 五、重点词语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忘却结构青色清晨安稳 悠然黄昏恩惠播种浇水收获食品吩咐天色好处榨油爱慕 成熟体面桂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流线型散文诗 木兰花美中不足 六、近义词 精巧——精美寻常——平常 忘却——忘记恩惠——恩泽 爱慕——羡慕完整——完好 七、反义词 忘却——牢记寻常——特别安稳——危急成熟——幼稚 完整——残缺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八、词语搭配

( 精巧)的诗( 优美)的歌(细腻)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 ( 使劲)地摇( 仔细)地寻找(开辟)空地睡得(好熟) ( 摇落)桂花( 放开)胆子 九、课文重点理解: 1.《白鹭》通过对白鹭的描写,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2.《落花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花生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桂花雨》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4.《珍珠鸟》一文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人与鸟,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第二单元◆◆ 一、难读的字: 渑池(miǎn)和氏璧(bì)抵御(yù)廉颇(lián ) 推辞(cí)蔺相如(lìn )游隼(sǔn )上卿(qīng )

解析几何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复习资料

一、直线与方程基础: 1、直线的倾斜角α: [0,)απ∈ 2 、直线的斜率k : 21 21 tan y y k x x α-== -; 注意:倾斜角为90°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①点斜式:00()y y k x x -=-; ②斜截式:y kx b =+; ③一般式:0Ax By C ++=; ④截距式:1x y a b +=; ⑤两点式: 121 121 y y y y x x x x --=-- 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所能表示和不能表示的直线。 4、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 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 1l ∥2l 1221 1221 A B A B C B C B =???≠?; 1212120l l A A B B ⊥?+= . 5、相关公式: ①两点距离公式:11(,)M x y ,22(,)N x y ,

MN = ②中点坐标公式:11(,)M x y ,22(,)N x y , 则线段MN 的中点1122 ( ,)22 x y x y P ++; 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00(,)P x y ,:0l Ax By C ++=,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 ; ④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11:0l Ax By C ++=,22:0l Ax By C ++=, 则平行直线1l 与2l 之间的距离d = ⑤到角公式:(补充)直线1111:0l A x B y C ++=到直线2222:0l A x B y C ++=的角为 θ,(0,)(,)22 ππ θπ∈U ,则2112 tan 1k k k k θ-=+? .(两倾斜角差的正切) 二、直线与圆,圆与圆基础: 1、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 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C a b ,半径r ;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22 40D E F +->); 3、点00(,)P x y 与圆222:()()C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点00(,)P x y 在圆内? 22200()()x a y b r -+-<; 点00(,)P x y 在圆上? 22200()()x a y b r -+-=; 点00(,)P x y 在圆外? 222 00()()x a y b r -+->; 4、直线:0l Ax By C ++=与圆222:()()C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从几何角度看: 令圆心(,)C a b 到直线:0l Ax By C ++=的距离为d , 相离?d r >;

(完整版)(整理)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

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内容概要

习题7-1 ★★1.填空: (1) 要使b a b a -=+成立,向量b a , 应满足b a ⊥ (2) 要使 b a b a +=+成立,向量b a , 应满足 //b a ,且同向 ★2.设c b a v c b a u -+-=+-=3 , 2,试用c b a , , 表示向量v u 32- 知识点:向量的线性运算 解:c b a c b a c b a v u 711539342232+-=+-++-=- ★3.设Q , P 两点的向径分别为21 , r r ,点 R 在线段PQ 上,且 n m RQ PR = ,证明点R 的向径为 n m m n += +r r r 12 知识点:向量的线性运算 证明:在OPQ ?中,根据三角形法则PQ OP OQ =-,又)(21r r -+=+= n m m n m m , ∴n m m n n m m PR OP OR ++=-++ =+=22r r r r r 1 11)( ★★4.已知菱形 ABCD 的对角线b a ==B , ,试用向量b a , 表示 , , , 。 知识点:向量的线性运算 解:根据三角形法则, b a ==-==+B D AD , AB AC BC AB ,又ABCD 为菱形, ∴ =(自由向量), ∴222 AB AC BD AB CD DC AB --=-=-?=?=-=-=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 b b a a b ∴2b a +==,2 DA +=-u u u r a b ★★5.把ABC ?的BC 边五等分,设分点依次为4321 , , , D D D D ,再把各分点与点 A 连接,试以 a c ==BC AB , 表示向量 , , 321A D A D A D 和A D 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位置 (1)用数对表示,先表示出几列,再表示出几行。如(3,5)表示3列5行。 (2)平移时数对中后面的数字不变。上下移动时数对中前面的数字不 变。三、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 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1/4

2021-2022年高考题型专题冲刺精讲(数学)专题五:解析几何(学生版)

2021年高考题型专题冲刺精讲(数学)专题五:解析几何(学生版) 【命题特点】 近三年高考解析几何每年出一道满分为12分的解析几何大题.究其原因,一是解析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同学们在未来学习、发展中的需要所致.细细品读这三年的解析几何大题,感觉如山间的涓涓清泉滋润心田,甘甜可口,不愿离去.为了找到清泉流向远方的目标,我从其志、探其源、求其真.经过探究,发现这几年的解析几何大题的命题特点可概括如下:依纲靠本,查基考能;朴实取材,独具匠心;不断创新,关注交汇;交切中点,核是线圆;长度面积,最值定值;平行垂直,向量驾驭;求轨探迹,运动探究;数形结合,各领风骚;灵气十足,回味无穷;文理有别,意境深远. 复习建议 1.加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由于直线与圆锥曲线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选择、填空题灵活多变,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解答题背景新颖、综合性强,代数推理能力要求高,因此有必要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重点内容、高考的热点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3.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再通过纵向深入,横向联系,进一步掌握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注重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惧怕计算的心态。 【试题常见设计形式】

近四年新教材高考对解析几何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类型:①求曲线方程(类型确定、类型未定);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含切线问题);③与曲线有关的最(极)值问题;④与曲线有关的几何证明(对称性或求对称曲线、平行、垂直);⑤探求曲线方程中几何量及参数间的数量特征; 解析几何虽然内容庞杂,但基本问题却只有几个.如①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②求动点的轨迹或轨迹方程;③求特定对象的值;④求变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⑤不等关系的判定与证明;⑥圆锥曲线有关性质的探求与证明等.对各类问题,学生应从理论上掌握几种基本方法,使之在实际应用中有法可依,克服解题的盲目性.如“求变量的取值范围”,可指导学生掌握三种方法:几何法(数形结合),函数法和不等式法. 从宏观上把握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解题要点,能帮助学生易于找到解题切入点,优化解题过程,常用的解题策略有: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②设而不求,变式消元;③利用韦达定理沟通坐标与参数的关系;④发掘平面几何性质,简化代数运算;⑤用函数与方程思想沟通等与不等的关系;⑥注意对特殊情形的检验和补充;⑦充分利用向量的工具作用;⑧注意运算的可行性分析,等等。运算是解析几何的瓶颈,它严重制约考生得分的高低,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注重算理、算法,细化运算过程,转化相关条件,回避非必求量,注意整体代换等运算技能,从能力的角度提高对运算的认识,反思运算失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运算水平. 【突破方法技巧】 1.突出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解析几何的实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通过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因此要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思路和方法,它是解析几何的核心之一.求曲线的方程的常用方法有两类: 一类是曲线形状明确,方程形式已知(如直线、圆、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等),常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 另一类是曲线形状不明确或不便于用标准形式表示,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直译法:将原题中由文字语言明确给出动点所满足的等量关系直接翻译成由动点坐标表示的等量关系式. (2)代入法:所求动点与已知动点有着相互关系,可用所求动点坐标(x,y)表示出已知动点的坐标,然后代入已知的曲线方程. (3)参数法: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的引入,使所求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确立,消去参数得坐标的直接关系便是普通方程. (4)交轨法:动点是两条动曲线的交点构成的,由x,y满足的两个动曲线方程中消去参数,可得所求方程.故交轨法也属参数法. 2.熟练掌握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 (1)直线和圆 ①直线的倾斜角及其斜率确定了直线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ⅰ)倾斜角α的范围是:0≤α<π;(ⅱ)所有的直线必有倾斜角,但未必有斜率. ②直线方程的四种特殊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各自成立的条件,应在不同的题设条件下灵活使用.如截距式不能表示平行于x轴,y轴以及过原点的直线,在求直线方程时尤其是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③讨论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一般可从代数特征(方程组解的个数)或几何特征(点或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去考虑,其中几何特征较为简捷、实用. (2)椭圆 ①完整地理解椭圆的定义并重视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椭圆是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动点的轨迹.还有另一种定义(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0<e<1)的动点轨迹为椭圆,(顺便指出:e>1,e=1时的轨迹分别为双曲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默写下列单词 U nit 1 What’s he like? 1. 有帮助的____ 2. 滑稽可笑的____ __ 3. 年轻的____ _ 4.和蔼的___ ___ 5.严格的. ____ _ 6. 害羞的;_____ _ 7.勤奋的________ 8. 年老的____ _ 9.聪明的______ _10.有礼貌的________ Unit 2 My week 1. 星期六______ _ ____ _ 2. 周末_______ __ 3.星期三_______ _ ____ _ 4. 星期天_______ _ ____ _ 5.星期五_______ _ ____ _ 6. 星期一_ _______ _ ____ _ 7. 星期四_______ _ ____ _. 8. 星期二_______ _ ____ _ 9. 看书_______ _ 10.看电视__________ 11. 踢足球_______ _ 12. 洗衣服__________ _ 13. 做作业__________ 14.做体育运动________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1. 冰淇淋_____ _ 2.汉堡包_______ 3. 辣的_____ 4.美味的___ _ 5.健康的_____ 6.新鲜的_____ _ 7. 三明治____ __ 8.茶水___ ____ 9.蔬菜沙拉_______ _10.甜的___ _____

Unit4 What can you d oi ? 1.画漫画______ ____ 2.说英语______ ____ 3. 唱英文歌曲______ ____ 4. 弹琵琶______ ___ 5. 打篮球_______ ___ 6. 练武术______ _____ 7.游泳_____ __ 8.烹调_____ _ 9. 打乒乓球____ _____10. 跳舞______ _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1. 在…上面_____ __ 2. 在…的后面___ __ 3. 在……前面____ __ 4在…旁边_ __ ____ 5.在…之间;____ __ 6.自行车__ ___ 7.水瓶__ ___8. 植物__ __9. 相片_ _____ 10. 时钟__ ______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1.高山_______ 2.小山_______ 3.森林_______ 4.树木_____ __ 5.村庄____ ___ 6.建筑物____ ___ 7.房子____ ___ 8.is not=_____ __ 9.河流_____ __10.湖泊____ ___11.桥_____ __ 12.are not=_____ __ 二、对划线部分提问 1.? I can do some kung fu . 2.? The cat is und er the bed. 3.? He is funny. 4.? I’d like some water. 5.? I have maths.English and music on Wednesdays. 6.?I often do homework on Sundays .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大纲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532001 课程英文名称:Analytic Geometr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空间解析几何》是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初等数学通向高等数学的桥梁,是高等数学的基石,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方法。空间解析几何是用坐标法,把数学的基本对象与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起来,它对整个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几何直观化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训练,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解析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并对解析表达式予以几何解释,为进一步学习基础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学几何理论与方法的理解,联系中学数学的教学,充分利用矢量工具注意矢量法与坐标的联系,从而获得高观点下处理中学几何问题的能力,以及画图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矢量的概念;矢量的运算及矢量的坐标法;平面与空间直线方程;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代数形式的联系;曲线与曲面的一般方程;参数方程、球面和旋转面、柱面和锥面、二次曲面(十七种)、直纹面、曲面的交线和曲面所围区域;平面仿射坐标变换平面直角坐标变换空间坐标变换;二次曲线(二次曲面)方程的化;二次曲线(二次曲面)的不变量等。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解析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以及在实际中应用这一方法的能力;严密的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空间的观点和结构的观点解决数学中的其它问题以及其它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技能:使学生获得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运算技能;运用数学软件进行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度的空间解析几何运算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本大纲主要依据应用统计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应用统计学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规划和沈阳理工大学编写本科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及全国通用《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大纲》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 2.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中的章节序号在授课过程中可酌情调整顺序,课时分配仅供参考,打“*”号的章节可删去或选学。 3.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习题课和讨论等方式强化重点,通过分散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难点。 4.教学手段:建议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初等数学行列式矩阵。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课不单独安排。教学内容要配合主讲课程的教学进度,由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讲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将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要补充有一定难度和综合度的练习题,以拓宽同学们的思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