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我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我能在观察、比较和测量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

约7 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

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

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

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

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

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粉笔盒、牙膏盒都属于立体图形,

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

开,比一比,哪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

试着照教材第19页例2提示用筷子、木棒和橡圈做一个长方体

框架,找出相应的长、宽、高,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相对的()条棱算作

一组,可以分成()组;每组棱的长度。相交于一个

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3、长方体有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

叫做长方体的、、。

4、长方体的总棱长=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

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汇报展示︵

约10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

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

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

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

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

归纳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的长度。

达标检测︵

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如图:

(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

的面是哪个面?

(2)哪个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3)面积是48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

(4)这个长方体的总棱长是多少厘米?

8cm

4cm

6cm

拓展延伸︵

约6 分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

体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

2、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

形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

少厘米?

4、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m,宽40cm,高80cm的玻璃柜台,现

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长方体的总棱长=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课时第三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我能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我能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我的操作能力,发展我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

约7 分钟

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

落实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

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

励和时间要求。

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观察:

1、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正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

开,比一比,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正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1、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正方体也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相同点不同点

面棱

面的形状面积棱长

长方体

正方体

汇报展示︵

约10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

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

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

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

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

的经验。

1、归纳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达标检测︵

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一、填空:

1、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厘米。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6个面的

面积(),12条棱的长度(),它是特殊的()体。

3、长方体框架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分成()组,

每组有()条。

二、判断:

1、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六个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拓展延伸︵

约6 分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

是()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

厘米?

4、用72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

长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6个面的面积(), 12条棱的长度(),它是特殊的()体。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时第三单元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从而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我能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我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长方体、正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

约7 分钟

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

落实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

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

励和时间要求。

1、自学教材第23页,我会发现:

①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关系:

、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

、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

、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

所以,长方体的表面就是:

②正方体每个面都相等,都是形,每个面都等于: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就是: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24页例1、例2练习。

例1:上、下每个面,长,宽,面积是;

前、后每个面,长,宽,面积是;

左、右每个面,长,宽,面积是;

表面积:

例2: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求。

思考: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水池抹水泥

汇报展示︵

约10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

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

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达标检测︵

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

2、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

前面的面积是:算式()

上面的面积是:算式()

左面的面积是:算式()

那么这个长方体的饼干盒的表面积是()

3、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

是多少?

拓展延伸︵

约6 分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1、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无盖水桶,长是5dm,宽是4dm,高是6dm,

制作这个水桶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

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3、一个正方体玩具的表面积是45cm 2,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⑴长方体的表面积=

⑵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时第三单元第4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观察、实践理解体积的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我能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

学习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

约7 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

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

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

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

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

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自学教材第27页,通过回忆“乌鸦喝水”的过程,是因为

乌鸦把投到瓶子里,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

就会涨起来。我发现所有物体所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的体积就

是的大小。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

中,所占的空间最大,所以的体积最大;所占

的空间最小,所以的体积最小。

要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单

位来测量。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28页。

1、计量体积需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可以用字母写成,,。

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为。的体积大

约是1cm 3。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为。的体积大

约是1dm 3。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为。的体积大约

是1m3。

汇报展示︵

约10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

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师指定小组展示交流。

达标检测︵

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可以分别写成()、()、()。

3、体积单位的规定:.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

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

积是()。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棱长是1m的

正方体,体积是()。

拓展延伸︵

约6 分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1、选择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

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2、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

度用()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大小要用()单位。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

积是()。

4、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体积单位大,体积单位小。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体积。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接近食指的指间部分)体积为1cm 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接近粉笔盒的大小)体积为1dm 3。

棱长是1m的正方体(接近讲台的大小)体积为1m3。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时第三单元第5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会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动手实践,加强我的空间观念,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学习难点会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

约7 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

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

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

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

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

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3、说说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规定,你能

想像或比划一下它们有多大吗?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

程中的一些问题。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1、小组合作,把摆法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教

材第29页表中。

观察表中数据,发现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的积。

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的体积等

于××的积。

长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2、完成教材第30页例1练习。

汇报展示︵

约10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

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

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

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

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

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达标检测︵

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

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

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

克?

拓展延伸︵

约6 分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1、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长8分米、宽4分米,它

的高是多少分米?

2、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10厘米,宽8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分米,长8分米、宽4分米,它

的高是多少分米?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课时第三单元第6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在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我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我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学习难点能准确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

约7 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

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

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

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

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

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长方体的体积= ,

用字母表示:

正方体的体积= ,

用字母表示:

2、一个长方体它的长8厘米,宽6厘米,高10厘米,它的体积

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1.6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认真阅读教材第31页,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

1、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

2. 体积公式的统一: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所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用字母表示上面的公式可以写作:

3、完成教材31页做一做。

汇报展示︵

约10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

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达标检测︵

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4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25平方米。

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3、一堆长方体木料,底面积是1.5㎡,高是1.2m,这堆木料的

体积是多少?

拓展延伸︵

约6 分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1、把一根长 2米的长方体木料,平均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12

平方米,原来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要把它熔铸成一个横截

面积是20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所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课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时第三单元第7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培养我认真审题的习惯,使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

学习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

约7 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

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

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

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

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

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计算体积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填空: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相邻两个面积单

位间的进率是。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1、先阅读教材34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把dm换算

成cm,1dm=10cm,它的体积就是10×10×10=1000(),它们

是同一个物体,从而推出13

dm=1000(),也就是棱长1dm的

正方体能切成1000个棱长是()的小正方体。同理,棱长1m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把棱长换成dm作单位,1m=10dm,

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也就是13

m=1000()。

2、填空:

5立方米=( )立方分米

1.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汇报展示︵

约10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

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达标检测︵

约7 分钟︶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

流。

1、填空:

3.83

m= 3

dm 24003

cm= 3

dm

2.53

dm= 3m 33m5003

dm= 3m

7.853

dm= 3

dm3

cm

2、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

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

千克?

3、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

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拓展延伸︵

约6 分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1、一块长方体钢板,长3dm,宽2.5dm,厚16cm,这块钢板的体

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米?

2、用150块同样大的长方体木板堆成长3m,宽1.6m,高1m的

长方体,每一块木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

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课时第三单元第8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我的分析、比较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弄清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进率和名数的变换。学习难点弄清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

约7 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

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

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

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

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

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填空:

5 m3=()立方分米 1.5 m3=(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 ) m3

12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写出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公式。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第37页,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

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和。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

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

3、填一填:

1升(L)= 毫升(mL) 1升 = 立方分米

1毫升(mL)= 立方厘米( cm3 )

2.4升=()毫升

3.5升=()立方分米

500毫升=()升 760毫升=()立方分米

6.09立方分米=()升=()毫升

1750立方厘米=()毫升=()升

4、完成教材38页例5。

5、阅读并完成教材39页例6。

汇报展示︵

约10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

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达标检测︵

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1、填一填:

0.54升=()毫升=()立方厘米

2430毫升=()升=()立方分米

4升30毫升=()升=()毫升

320毫升=()立方分米 2.4立方分米=()毫升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一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一张课桌所占空间约350();

一间教室面积约是50()。

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237();一棵大树高15()。

拓展延伸︵

约6 分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1、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

高5分米,这个油箱的容积是多少?

2、挖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深2米,这个游

泳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占地多少?

3、把9升水倒入一个里面长是5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长方体

容器里,水的高度是多少?

4、一个长100厘米,宽80厘米的长方体水槽中,放入一个长方

体的铁块,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时,水面上升了4厘米,铁块的体

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

计量液体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用L和ml表示。

1L=1000ml

1升=1立方分米

课后反思

0704.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导学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2.会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 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使用说明: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9---100页,结合问题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带★号的可以选做。 一.知识链接 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填表。

二.自主学习 1.教材99页4个物品里有哪些图形? 2.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三.合作探究 1.独立完成99页例4。 (1)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2)列式计算出图案的面积。 2.怎样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3.计算组合图形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四.达标测评 1.判断。 (1)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3)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12 , 面积不变。(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2.5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 ★4.一张硬纸板长15分米,宽10分米,如下图剪下4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五.整理学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我能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 1、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2、课文第4页的例2.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 1、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有:、、 、、、 、。 2、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梯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 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和圆环有条对称轴。 3、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 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我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3.我能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 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3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 1、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2、课文第4页的例2.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3.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 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根据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三、合作交流 1、课文第5页例题例3的风车。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这是什么图案? (2)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2.5+2.5+2.5= 2.5 ×( )=( ) 6.3+6.3+6.3+6.3+6.3=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 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 5角×3=()角=()元 ()元+()元=()元 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3.5元×3=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3.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72,计算 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得到0.72×5的积。小数末尾的 0可以(),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边起数出()位点上小数点,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2.用竖式计算。 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三、达标测评: 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位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写出竖式)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第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 ×( )=( ) ++++=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 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 )元, 5角×3=( )角=( )元 ( )元+( )元=( )元 方法二:把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元×3= (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 ,就是

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 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学习流程图:

学案 课前课外预习内容: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P2~P3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把有疑问的地方 做上记号。 学习任务: 1、弄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的原理。 2、初步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述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用完整而优美的格式书写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4、谈谈计算的小窍门。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求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 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课堂反思:学生在展示6× 15 2 的计算时,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只能是6和15进行约分,而6不能和2约分呢?”。还有一个学生问“如果是6×9 3 ,那 9应该是和3约分,还是和6约分呢,还是6和3一起与9约分?”,学生的提问太精彩了,我在教学前的预设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这说明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的思维放的比较开,打开了学生思考的门!所以还要继续把交流和展示及提问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是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 分数乘法(二)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班级姓名座号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2.会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知识链接】 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问题中是中国银行2012年10月x日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计算时按此兑换比率计算。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1)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___、___、___。 (2)根据右表,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___元, 求这本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就是求6.31元的 6.70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 ________________。 (3)计算: 6.31×6.7 =42.227 ≈_____(元) (4)在用元作单位时,小数点后一位表示___,第二位表示___,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在求人民币的题目中,即使没有特别要求,一般也要用“________”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出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2.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1)求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就是求600元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3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_____________。 (2)商要保留两位小数,那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第__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自主尝试】 笑笑用5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word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三、过关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精打细算 (2) 第二课时打扫卫生 (4) 第三课时打扫卫生试一试 (6) 第四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8) 第五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试一试 (10)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12) 第七课时人民币兑换试一试 (14) 第八课时除得尽吗 (16) 第九课时调查“生活垃圾” (18)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第一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20) 第二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 (22) 第三课时平移 (24) 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 (26)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第一课时倍数与因数 (28) 第二课时 2, 5 的倍数的特征 (30) 第三课时 3 的倍数的特征 (32) 第四课时找因数 (34) 第五课时找质数 (36)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比较图形的面积 (38) 第二课时认识底和高 (40) 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2)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试一试 (44) 第五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46) 第六课时三角形的面积试一试 (48) 第七课时梯形的面积 (50)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 (52) 第二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 (54) 第三课时分饼 (56) 第四课时分数与除法 (58) 第五课时分数与除法试一试 (60) 第六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2) 第七课时找最大公因数 (64) 第八课时约分 (66) 第九课时找最小公倍数 (68) 第十课时分数的大小 (70)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 (72) 第二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74) 第三课时公顷、平方千米 (76)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设计秋游方案 (78) 第二课时图形中的规律 (80) 第三课时尝试与猜测 (82) 第七单元可能性 第一课时谁先走 (84) 第二课时谁先走试一试 (86) 第三课时摸球游戏 (88)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数与代数 (90) 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 (92) 第三课时统计与概率 (94)

最新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学习评价】 5.1.2 观察物体练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学会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5.1.1 观察物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找次品 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 学习目标: 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 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中、八 课前 复习 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 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 课中 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 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 三、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 第八单元总复习 因数和倍数 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 题。 复习目标: 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 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过程: 、til 、八 课前

知识梳理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既不是,也不是。 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 三、我的小问题: 课中 一、检查课前学习 二、基本练习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87195204630 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下面的数,哪些是合数?说一 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3157657883 判断 ①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五年数学导学案 姓名:

教学进度表

全册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整数除法的运算性质、整数的四则运算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注意了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然后区别于整数不同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的思想;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3、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4第1课时观察物体15第2课时观察物体27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9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10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212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14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16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18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20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22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23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25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7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29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30第6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1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33第8课时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34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5第10课时体积单位之间进率解决问题36第11课时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37第12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38第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40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1)41第2课时分数的意义(2)43第3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4第4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45第5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1)47第6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2)49第7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3)51第8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53第9课时分数基本性质(2)54第10课时最大公因数56第11课时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8第12课时约分60第13课

时求最大公因数和约分的练习课62第14课时最小公倍数63第15课时求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64第16课时通分66第17课时通分练习课68第18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70第19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练习课72第20课时整理和复习74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 (三)》教学计划76第1课时旋转(1)77第2课时旋转(2)79第3课时旋转(3)81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练习课83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85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86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88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90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92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94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96第7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98第8课时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99第9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101打电话103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计划104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05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07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109第1课时“找次品”问题110第2课时“找次品”问题练习课112第九单元总复习114第1课时复习因数和倍数114第2课时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16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与减法118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120第5课时统计122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设计者:司剑丽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

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观察物体(1) 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学习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约7 分钟︶ 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 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教 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 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 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 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汇报展示︵约10分钟︶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 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 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 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 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 不对齐着摆。 达标检测︵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拓展延伸︵约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 书 设 计 观察物体(1) 课 后 反 思

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

课题等式与方程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我会理解方程的含义. 22020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3、我可以根据情境正确列方程.(难点)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2分钟): 5x+4x= 8y-y= 7x+7x+6x= 7a×a= 15x+6x= 5b+4b-9b= 二、新课先知(10分钟) 1、看图写等式: 2、我会写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自学检测(3分钟) 认识新朋友,并把你认为最关键的两个词圈出来: 像x+50=100,x+x=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四、分层训练(10分钟) 1、观察、思考并讨论,并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填入下图: 注意: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 子叫做()

我发现: ()一定是 (),但()不一 定是(). 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也有类似的关系?请举例? 五、扩展延伸,当堂检测.(12分钟) (一)、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 36-7=29() 6+x=14() 60+23>70() 8+x()50÷2=25()x+4<14() 5Y=40() y-28=35()(二)、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2、方程一定是等式. ( ) 3、1.5+X是方程. ( ) 4、等式一定是方程. ( ) (三)、 (四)、

602525=+-x 481818=-+x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重点) 3、理解由具体的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难点) 导 学 过 程 一、回顾旧知(2分钟): 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二、新课先知(10分钟) 1、看图填空. 20 ○20 20+( )○20+( ) x ○50 x +( )○50+( ) 50+a ○ 50+a 50+a-( )○ 50+a-( ) 2、小组讨论:第一竖排和第二竖排的式子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等式的性质: 4、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6025=-x 4818=+x ○□ ○□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人教新课标

社旗县新时代国际学校导学案 班级姓名 年级五学科数 学执笔数学备 课组 审核使用日期月日 课时及内容植树问题、两端都栽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学会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 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在合作、交流中,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进一步激 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学习过程】〖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理解教材例题,进行思路梳理;解决问题。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3、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自学教材第106页完成表格总长 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即 间隔(米) 两端都种 间隔数棵数20米 5 4 5 4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我的疑惑〗: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在下面,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究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 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 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三、〖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1、学校校园内一条小路的一旁从头到尾共有35棵树,每两棵树相距5米。这条小路共有多长? 2、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24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3、广场上的大钟7时敲7下,12秒敲完,10时敲10下,需要几秒钟敲完? 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你有哪些疑问?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好,以后注意的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找次品(二)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学习目标: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学习过程:课前(独学) 复习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10卷),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课中 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拓展提升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 三、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 ☆ ☆ ☆ ☆ 第八单元总复习因数和倍数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题。复习目标: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复习过程:课前知识梳理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3、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1既不是(),也不是()。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三、我的小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