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

1、观察物体……………………………………………………………1课时

2、练习二………………………………………………………………1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 P2例1例2 练习一1、2、3题编写人

学习目标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难点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

1、准备5个小正方体学具;

2、自学课本P2例1、例2内容。按要求摆一摆

3、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

【合作互助学习】

1、摆一摆、看一看: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按照试着按课本P2的例1

的(2)的要求摆一摆、看一看,通过观察、体验自己的猜测、判断是否正确?

2、猜一猜、摆一摆:小组合作猜测课本P2例2的3个形状可能有哪些摆法?

试着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不

是这样的?

3、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这些立

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你所说的形状是在物体的

什么位置观察的?画出你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4、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

【展示引导学习】

1、突出小组合作学习,重点展示课本例1例2中要求的内容和学生自学、

互学、群学情况。边展示、边总结,引导学生猜测、想象,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

力。

2、思考:为什么坐在不同方向上的同学看到的形状不尽相同?(小组内互

相交流、质疑)

【评价提升学习】

1、完成课本P3练习一第1~3题

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是这样形状的图形(如下图1),这个

物体至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3、如右图: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正面右面左面上面

4、用8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摆出哪些有趣的图形?课后请摆一摆,把你摆出的结果画下来或者写下来。

5、连线:

正面上面左面右面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整理与复习课本P3-4练习一第4-7题编写人

学习目标

对所学观察物体知识进行巩固梳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辨认形状并摆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组合物体的实物立体图。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合作互助学习】

把你所学到的《观察物体》的知识,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成知识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

【展示引导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2、汇报展示:让学生实地摆拼观察、体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小组内交流、质疑。

【评价提升学习】

1、如图所示: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2、数一数,画一画。先数出每个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个数,再分别画出从左面和上面方向看到的物体的的形状。

左面上面左面上面

3、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4、由4个拼成了一个图形,小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样的图形(如下图),这4个可能是怎样拼的?(试拼一拼)

5、如下图,按要求填空。

6、完成课本P3-4页练习一第4~7题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5、3的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

四、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共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 3 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质数和因数……………………………………………………………2课时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

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P5例1 练习二1-3 编写人

学习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重难点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1、结合2×6=12,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2、有12个小朋友正在讨论怎么站队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吗?你能用一道简单的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排法表达出来吗?

3、根据你写出来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你能找出下面的数的倍数吗?

3的倍数:

5的倍数:

【合作互助学习】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1的内容。

2、小组交流自主学习2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得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并重点板书。引导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交流完后,同桌互相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

4、学生汇报自主学习4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白3和5的倍数有无数个,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大的倍数无限大,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展示引导学习】

1、判断

(1)5的倍数一定大于5。()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3)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

(4)1是1,2,3,4,5,6……的因数。()

(5)任何自然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

(6)因为4×7=28,所以4和7是因数,28是倍数。()

2、完成课本练习二第1题。

3、完成课本练习二第3题。

【评价提升学习】

1、在算式5×7=35中,()和()是()的因素。()是()和()的倍数。

2、16的因素有(),其中最小的因素是(),最大的因素是()。

3、学生汇报预习1的内容。

4、小组交流讨论预习2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的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

5、一个数的因素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因素是()最大的因素是();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2

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二)P6例2、 3 练习二4 编写人

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重难点重点: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1、说出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25和25 63和9 54和18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15是倍数,5是因数。()

②6是3的倍数,是24的因数。()

③4是12的因数,也是36的因数。()

④48是12和6的倍数。()

3、预习新知识

⑴试着找一找18的因数有哪些?你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更快的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⑵你还有什么重大发现?

【合作互助学习】

1、汇报预习的第一个内容:“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

2、小组交流预习的第二个内容“新知识”,按照⑴、⑵的顺序交流,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的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预习记录本上。

3、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找的又全又快。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的内容,从中找出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的找)。然后把因数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

4、完成教材,让学生用前面归纳的方法找出30和36的因数。集体订正。

5、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

【展示引导学习】

1、在下面的圈内填上合适的数。

40的因数小于50的5的倍数小于100的16的倍数

2、完成教材练习2第4题。

3、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征?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数中,不是60的因数是()。

A、15

B、12

C、24

D、60

(2)18的因数共有()。

A、2

B、4

C、6

D、8

(3)一个数,它是48的因数,又是8的倍数,同时他还是2和3的倍数,这个数是( )。

A、6

B、8

C、16

D、24

(4)一个自然数(非0)的最小倍数()它的最大因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或等于

(5)有一个自然数,既是13的倍数又是13的因数,这个数是()

A、1

B、13

C、1或13

D、26

【评价提升学习】

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几?

(1)它比10小,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这个数是()。

(2)有一个数,它是3的倍数,6是这个数的倍数,但它没有因数2,这个数是()。

(3)有一个数在10和24之间,它有因数3,且是5的倍数,这个数是()。

(4)一个两位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5)有一个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8的因数,这个数是()。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 P9例1 做一做练习三1 、 2 编写人

学习目标1、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

的倍数。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2、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1、预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1)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

(2)根据你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

2、预习新知识

(1)观察2的倍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3)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合作互助学习】

1、检查自主学习1。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根据倍数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

2、检查自主学习。

(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教师总结,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

3、检查自主学习2(2).

(1)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

(2)做小游戏

①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思考: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

②抢数活动: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上台抢奇数和偶数,其余学生可以在下面指挥。然后让学生思考零是奇数还是偶数?讨论后明确零是偶数。

【展示引导学习】

1、比较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偶数的个位上是②奇数的个位上是

2、认识自然数的分类。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样分?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啊,然后试着画一画。

3、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检查预习内容(2)、(3)

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5或0的数是5的倍数。

让学生进行验证。

【评价提升学习】

1、填一填:

(1)个位上是()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或()的数,都是5的倍数。

(2)在2,3,9,17,20,0,29,57,43中,偶数有(),奇数有()。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中,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

(4)在10,16,18,20,35,65中()是2的倍数,()是5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那么这个数的个位数一定是()。

2、把下面各数按要求填在圆圈里。

14 70 52 100 210 135 514 75 60

2的倍数↑ 5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3、用0、1、2组成三位数(1)偶数:(2)奇数:

(3)5的倍数:(4)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 P10例3练习三3-12 编写人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

是3的倍数。

2、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

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习兴趣。

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难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

(1)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提示:可以说给家长或同学听,然后让家长和同学评价,并在预习本上打上等级,或者写在预习本上。

(2)从2、3、5、6、9这些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要求:

①是2的倍数②是5的倍数③同时是2和5的倍数

【合作互助学习】

(1)从2、3、5、6、9这些数字中能不能组成3的倍数呢?

(2) 观察你组成的3的倍数,看看有什么特征?

(3)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困惑?或者你认为哪些知识很重要,想提示大家?

【展示引导学习】

1、汇报这部分内容与哪些知识有联系,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

2、小组交流复习预习1和预习新知的内容,对2(2)的问题,大胆猜想,交流,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教师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睁不正确呢?让学生举例子,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评价提升学习】

1、哪个灯笼上的数是3的倍数,请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填空。

(1)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在45,63,51,84,102,207,96中,是3的倍数的数有(),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有()。

(3)有一个三位数76□,在□里至少填上(),这个三位数就是3的倍

18 33 192 1303

数。

(4)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3、在下面每个数中的□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请在()里写出符合要求的所有数字。

30□() 8□16()

61□7() 208□()

5□() 2□9()

36□() 13□5( )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

学习内容质数和合数 P14 编写人

学习目标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你能说出2、3、5的倍数的特征吗?

【合作互助学习】

⑴找出1—20的所有因数,然后给他们分分类。看一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①每个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

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交流后完成下面的题。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⑵观察思考:

①有两个因数,如2、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②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⑶你还有什么发现?

【展示引导学习】

1、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先说给同学听,然后老师检查)

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学案2的内容。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和数的概念。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和数。

4、100以内的质数表。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和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评价提升学习】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

学习内容《因数与倍数》整理与复习编写人

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

倍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重点: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

难点:相互间的关系。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1、你能说出

2、

3、5的倍数的特征吗?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吗?

2、你能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吗?你知道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吗?【合作互助学习】

1、检查自主学习1、2的内容。

2、探索2和3的倍数的特征。首先让学生在1—100的数字表中分别用“”和“”标出2和3的倍数。然后小组讨论寻找2和3的倍数的特征。接下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归纳这些数的特征。

3、练习:

①你能写出满足下面要求的数字吗?

既是2又是5的倍数:

既是3又是5的倍数:

既是2又是3的倍数:

②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那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

12 15 21 30 35 36 44 50 57

4、复习质数和合数

⑴给出几个数判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引导学生回顾质数和和数的定义。

⑵思考:质数和数的区别是什么?

【展示引导学习】

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7 37 41 58 61 73 83 95

11 14 33 47 57 62 87 99

质数有()。

合数有()。

【评价提升学习】

一、填空题。

1、a、b是两个自然数(a、b都不为0),如果a×b=42,那么a、b是42的(),42是a、b的()。

2、20以内的全部质数有()。

3、18的因数有(),在这些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因数是()。

4、同是2,5,3的倍数的数,其个位数一定是()。

5、如果四位数□674同时是2和3的倍数,那么□里能填()。(填

出所有符合要求的数字)

6、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有()和()。

7、100以内的数中,最小的质数是(),最大的质数是()。

二、选择题。

1、有一个自然数,它既是11的因数又是11的倍数,这个数是()。

A、1

B、11

C、1和11

D、22

2、下面各数中,不是15的倍数的数是()。

A、15

B、45

C、70

D、60

3、下面几组数中,哪一组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A、20和3

B、5和48

C、39和13

4、 2、3、

5、7、11都是()

A、奇数

B、质数

C、偶数

5、1是1、2、3、4、5,……的()

A、倍数

B、因数

C、质因数

三、判断正误。

1、因为0.6÷0.3=2,所以0.6是0.3的倍数。()

2、所有的质数中,只有一个是偶数。()

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4、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一定是10的倍数。()

5、是9 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4、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学措施: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增加练习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课时划分共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课时

4、体积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

5、容积和容积单位………………………………………………………2课时

6、整理和复习……………………………………………………………1课时

7、探索图形………………………………………………………………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策略: 1.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 四、课时设计: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出示第2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板书课题:东西南北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课件: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2),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我能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 1、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2、课文第4页的例2.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 1、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有:、、 、、、 、。 2、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梯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 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和圆环有条对称轴。 3、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 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我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3.我能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 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3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 1、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2、课文第4页的例2.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3.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 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根据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三、合作交流 1、课文第5页例题例3的风车。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这是什么图案? (2)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第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 ×( )=( ) ++++=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 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 )元, 5角×3=( )角=( )元 ( )元+( )元=( )元 方法二:把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元×3= (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 ,就是

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 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学习流程图:

学案 课前课外预习内容: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P2~P3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把有疑问的地方 做上记号。 学习任务: 1、弄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的原理。 2、初步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述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用完整而优美的格式书写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4、谈谈计算的小窍门。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求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 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课堂反思:学生在展示6× 15 2 的计算时,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只能是6和15进行约分,而6不能和2约分呢?”。还有一个学生问“如果是6×9 3 ,那 9应该是和3约分,还是和6约分呢,还是6和3一起与9约分?”,学生的提问太精彩了,我在教学前的预设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这说明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的思维放的比较开,打开了学生思考的门!所以还要继续把交流和展示及提问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是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 分数乘法(二)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班级姓名座号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2.会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知识链接】 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问题中是中国银行2012年10月x日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计算时按此兑换比率计算。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1)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___、___、___。 (2)根据右表,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___元, 求这本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就是求6.31元的 6.70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 ________________。 (3)计算: 6.31×6.7 =42.227 ≈_____(元) (4)在用元作单位时,小数点后一位表示___,第二位表示___,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在求人民币的题目中,即使没有特别要求,一般也要用“________”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出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2.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1)求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就是求600元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31元,用除法计算,列式为:_____________。 (2)商要保留两位小数,那商就要除到小数点后第__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自主尝试】 笑笑用5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word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三、过关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最新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学习评价】 5.1.2 观察物体练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学会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5.1.1 观察物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找次品 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 学习目标: 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 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中、八 课前 复习 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 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 课中 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 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 三、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 第八单元总复习 因数和倍数 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 题。 复习目标: 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 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过程: 、til 、八 课前

知识梳理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既不是,也不是。 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 三、我的小问题: 课中 一、检查课前学习 二、基本练习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87195204630 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下面的数,哪些是合数?说一 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3157657883 判断 ①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 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 方法一:方法二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 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 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 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当堂检测: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五年数学导学案 姓名:

教学进度表

全册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整数除法的运算性质、整数的四则运算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注意了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然后区别于整数不同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的思想;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3、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4第1课时观察物体15第2课时观察物体27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9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10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212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14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16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18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20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22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23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25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7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29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30第6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1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33第8课时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34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5第10课时体积单位之间进率解决问题36第11课时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37第12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38第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40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1)41第2课时分数的意义(2)43第3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4第4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45第5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1)47第6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2)49第7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3)51第8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53第9课时分数基本性质(2)54第10课时最大公因数56第11课时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8第12课时约分60第13课

时求最大公因数和约分的练习课62第14课时最小公倍数63第15课时求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64第16课时通分66第17课时通分练习课68第18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70第19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练习课72第20课时整理和复习74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 (三)》教学计划76第1课时旋转(1)77第2课时旋转(2)79第3课时旋转(3)81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练习课83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85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86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88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90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92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94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96第7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98第8课时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99第9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101打电话103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计划104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05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07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109第1课时“找次品”问题110第2课时“找次品”问题练习课112第九单元总复习114第1课时复习因数和倍数114第2课时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16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与减法118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120第5课时统计122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设计者:司剑丽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

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观察物体(1) 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学习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约7 分钟︶ 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 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教 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 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 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 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汇报展示︵约10分钟︶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 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 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 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 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 不对齐着摆。 达标检测︵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拓展延伸︵约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 书 设 计 观察物体(1) 课 后 反 思

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

课题等式与方程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我会理解方程的含义. 22020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3、我可以根据情境正确列方程.(难点)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2分钟): 5x+4x= 8y-y= 7x+7x+6x= 7a×a= 15x+6x= 5b+4b-9b= 二、新课先知(10分钟) 1、看图写等式: 2、我会写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自学检测(3分钟) 认识新朋友,并把你认为最关键的两个词圈出来: 像x+50=100,x+x=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四、分层训练(10分钟) 1、观察、思考并讨论,并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填入下图: 注意: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 子叫做()

我发现: ()一定是 (),但()不一 定是(). 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也有类似的关系?请举例? 五、扩展延伸,当堂检测.(12分钟) (一)、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 36-7=29() 6+x=14() 60+23>70() 8+x()50÷2=25()x+4<14() 5Y=40() y-28=35()(二)、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2、方程一定是等式. ( ) 3、1.5+X是方程. ( ) 4、等式一定是方程. ( ) (三)、 (四)、

602525=+-x 481818=-+x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重点) 3、理解由具体的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难点) 导 学 过 程 一、回顾旧知(2分钟): 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二、新课先知(10分钟) 1、看图填空. 20 ○20 20+( )○20+( ) x ○50 x +( )○50+( ) 50+a ○ 50+a 50+a-( )○ 50+a-( ) 2、小组讨论:第一竖排和第二竖排的式子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等式的性质: 4、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6025=-x 4818=+x ○□ ○□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人教新课标

社旗县新时代国际学校导学案 班级姓名 年级五学科数 学执笔数学备 课组 审核使用日期月日 课时及内容植树问题、两端都栽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学会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 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在合作、交流中,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进一步激 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学习过程】〖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理解教材例题,进行思路梳理;解决问题。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惑”中。 3、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本部分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只有“用心才会,细心才对”。 自学教材第106页完成表格总长 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即 间隔(米) 两端都种 间隔数棵数20米 5 4 5 4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我的疑惑〗: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在下面,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究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 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 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三、〖训练案〗---有效训练,当堂矫正。 1、学校校园内一条小路的一旁从头到尾共有35棵树,每两棵树相距5米。这条小路共有多长? 2、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24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3、广场上的大钟7时敲7下,12秒敲完,10时敲10下,需要几秒钟敲完? 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你有哪些疑问?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好,以后注意的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找次品(二)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学习目标: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学习过程:课前(独学) 复习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10卷),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课中 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拓展提升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 三、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 ☆ ☆ ☆ ☆ 第八单元总复习因数和倍数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题。复习目标: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复习过程:课前知识梳理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3、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1既不是(),也不是()。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三、我的小问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