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想到的

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想到的

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想到的
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想到的

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想到的孔子说:“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段话经过战国和汉代学者的解释和发挥,形成了所谓“比德”理论。其实,自然美的比德并不始于孔子,在孔子之前,就有人这样做了,比如子产,不过,在孔子之前,人们对自然美的比德只是具体景物的比德,主旨还不是孔子说的“仁智之乐”——自然美的欣赏。

乐是一种情感体验,孔子并没有明确解释“知者为什么乐水,仁者为什么乐山”,后人多有这方面的论述,包括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管子·水地篇》、《孟子》、荀子》、董仲舒《春秋繁露》、韩婴《韩诗外传》、刘向《说苑》等,根据这些学者的分析理解,孔子似乎想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水,明澈流动、迂回婉转、润泽万物,充满了动感与变迁,智者善思考而无碍,故以水的通达而有乐,乐在变通和豁达;山,巍峨屹立、钟灵毓秀、丰茂万物,仁者心境宁和、无所变迁、长久如山,故以山的涵容和凝重为乐,则乐存于稳固与包容之中。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命题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比德”观,显然已经涉及了文学艺术的一些问题:人本主义的自然观

“中国古人对自然的认识也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过以神秘感应为核心的巫术阶段与神化自然的自然神阶段。先民慑服于自然力,对客观世界存在着神秘感和恐惧感,同时也滋生着驾御自然、征服山川的愿望。因而,上古时期的人类将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一个拥有智 慧的人,只有当他的智慧像江河一样不停地流动的时候,他才能真正感受到智慧本身的快乐;一个拥有仁爱心灵的人,只有当他的仁爱像高山一样静止不动的时候,他才能感受到仁爱本身的幸福。智慧的本质是流动的,仁爱的本质是静止的。聪明的人快乐而幸福,仁爱的人健康而长寿。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要不断的思索,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的思想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的时候,我们是快乐的。当我们通过劳动换来收获的时候,我们是幸福的。但同时,我们又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劳动和我们的报酬并不成正比例,我们所付出的代价甚至会遭到家长的不理解......社会的不理解,我们似乎无从谈起快乐。 当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环境如何恶劣,我们依然行驶着教师的职责。我们对学生是充满了仁爱之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不是所有的人都充满了智慧,智慧的人是大气的,胸怀是宽大的,是海纳百川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适应各种环境,都能够做到海纳百川,因而有人感到不快乐,痛苦时常伴随着他。当一个人真正做到能够包容一切:有牺牲精神、有忍耐精神、对人谦虚、有好脾气的时候,那么他肯定是个快乐的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008-12-12 14:52:11) 标签:文化分类:琉璃手札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知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知者好动,仁者好静,知者达观进取,所以常快乐.仁者无欲,不役于物,故能长寿.」 朱子集注:「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寿.」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比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何谓知者,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孔子认为知者,第一是务民之义,服务大众。但不能凭空

王蒙简介.doc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王蒙简介:元代山水画家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山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元末,他做过“理问”、“长吏”一类的小官,后来因为“遇乱”(指爆发农民起义),弃官隐居黄鹤山多年。 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维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王蒙书画风格: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维)”。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 王蒙一生画了许多隐居图,但内心对退隐和出仕始终十分矛盾。因此,他的画气息不如黄公望、吴镇、倪瓒的作品那么平静超脱,甚至线条中往往透露出不安的情绪。也正是由于他不能忘情止俗,所以他对周围的环境更加关心,对山川自然的描写,比他们更为尽心尽力。而且他的技法多样,显得艺术上更为多能。 王蒙的山水画,早年受外祖父赵孟顺的影响,后来又受到画家黄公望的指点,因此他在继承董巨画法的基础上能自出新意。他的画以繁密见长,而且笔法变化多,功力深厚。他擅长皴法主要是解索皱(弯弯曲曲的长线条,形同解索)和牛毛皴(细线密皴,宛如牛毛)。点苔多用胡椒点和破笔点。在画中还喜欢点掇人物活动。总之,他的艺术风格是沉郁深秀,浑厚华滋。 王蒙画山水,以董、巨为宗,而自成面目,亦兼画人物。与倪云林、黄公望、吴镇齐名并有交往,后人称“元四家”。他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维)”。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倪云林曾在他的作品中题道:“叔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其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松山书屋》、《湘江风雨图》、《溪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 新高考新国学 2012-08-14 0855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词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拼音】zhì zhěyào shuǐ,rén zhěyào shān 【出处】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论语别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几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问题大了。套用的口吻来说,“知者乐水”,那么鳗鱼、泥鳅、黄鱼、乌龟都喜欢水,它是聪明的吗?“仁者乐山”,那么猴子、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是我故意作此解释的。 为什么不是我故意的?再看下文就知道,他说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智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坡,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论语集注》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仁智兼者乐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者乐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者乐石;是孔子咏石石句,孔子对他的学生们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仁智者强。 仁者喜爱山,就象山一样安静,长寿。智者喜爱水,就 象水一样活泼,快乐。有仁又智的人喜爱石,就象石头 一样坚硬顽强,充满自信。 学生子张问孔子:“为什么仁者乐于见到山呢?” 孔子说:“山,不但高大巍峨。还因为山上草木繁茂,鸟兽成群,人们所需的一切东西山上都出产,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它自己却不从人们那里索取任何东西,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山上取其所需,山都慷慨给予。山还兴风雷、做云雨以贯通天地,使阴阳二气调和,降下甘露以惠泽万物,万物因之得以生长,人民因之得以饱暖。这就是仁者之所以乐于见到山的原因啊。” 学生子贡接着问道:“为什么智者乐于见到水呢?” 孔子回答说:“水,它滋润万物生命而出乎自然,就象是人的美德,它流向低处,蜿蜒曲折却有一定的方向;就象正义一样,它汹涌澎湃没有止境,即使跌進万丈深渊,也毫不畏惧。它柔弱,但是却又无所不达,万物出入于它而变的新鲜洁净,就象上善若水、善于教化一样,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吗?” 学生子张问孔子:“为什么仁智兼者乐于见到石呢?” 孔子说:因为石是静态的,它外表秀丽且内心美善,须然无法用言语表达却能传神,它不张扬却内外坚强,而山若缺少了石就不坚、不奇、不竣、不峭,而水缺少了石就不清、缺少了石就没了大落差就不美。它美善、坚强,这正是人生需要的自信。 在广东南粤石文化博览园中有一块大麻石刻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者乐石”落款孔子,体现了石头的重要性。 南粤石文化博览园是目前全国石文化种类最全、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石文化专题博览园,深入南粤石博园,你就会明白“黄山天下奇、泰山天下雄、峨嵋天下秀、华山天下险、青城天下幽”都是浮云。毛泽东名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也许会在南粤石博园给你另一种顿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 一、陶诗中的山水情结 陶渊明擅长?以情造境?,他的诗歌古朴自然,诗意深醇,且能天然入妙,体现山水情怀,究其源动力,在于他的山水情结。相较于一般文人,?陶渊明与他们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与大自然之间没有距离。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诗缘情而发,他从山川河泽中得到美的感受付之以诗,他的诗?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读者能触景生情,情以景观。陶诗中出现的物象诸如山和泽大多包含着诗人欣豫自远、委心事外的态度,本质上是一种山水情结的实体化。 具体而言,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性本爱丘山——骨子里存在着亲近山水的基因 陶渊明的一生是与山水结缘的一生,单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这十个字,我们便可感知回归自然是与他的人生追求相契合的。?爱丘山?的意思就是?爱自然?,?性本爱丘山?说明他的骨子里存有着亲近自然的因素。他渴望并在后二十年完全生活在大自然中,已融成大自然的一员,他不再是山水的旁观者、欣赏者,更不是占有者,山水早已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他的喜怒哀乐里。虽然曾经?误落尘网中?

(同上),还?一去三十年?(同上),但就像羁鸟恋着旧林,池鱼思着故渊,他?目倦川涂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无时或忘地?心念山泽居?(同上),最后?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向往山水的心被彻底放飞,即使面对死亡,他也可以高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词三首》其三)从他的诗句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领略到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眷恋。那些山,那些泽(水),以及山泽间的动物和植物,都充满着一种非凡的魅力,诱惑着他走近。?山泽久见招?(《和刘柴桑》)——山泽哪里会真的招呼人,只因为诗人心思归隐,在山水情结的作祟下,他才会觉得山水见招。这是情结与实物之间的通感。也正因为诗人?性本爱丘山?,拥有着妙造自然的山水情怀,所以别人都瞧不上眼的山野景观在他笔下却显得格外亲切,他的诗歌才能任怀得意,营造出一种属于山水独有的意境。 2、怅恨独策还——黑暗社会压迫下渴望回归自然 陶渊明生于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在年少时,他也有过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宏图大志,但他真醇的秉性受不了宗室斗争、军阀夺权的政治野心,受不了不断的血腥杀戮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更兼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便选择了归隐这条路。选择归隐,证明他?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归隐后,可以?种豆南山下?(《归园田居五首》其三)、?久去山泽游?(《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可以尝试?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归园田居五首》其五),可以怀想?在昔曾

仁者乐山为什么要读yao,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

仁者乐山为什么要读yao,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原文及意思《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lè)水,仁者乐(lè)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 译义有多种。孔子说:“智慧的人以水为乐,仁义的人以山为乐;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另一理解为“智者乐,水”——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仁者乐山为什么要读yao ,“乐”字应该读作“要”。《王力古汉语字典》“乐”字中,第三个读音:“yao,五教切,去,效韵,疑。药部。”下注云:“喜好,喜爱。《论语·壅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即读“要”之说。

然而,此“乐”字,真就应该读作“要”吗? 案唐代陆德明之《经典释文》云:“乐,音‘岳’,又五孝反,下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那么《经典释文》中的“五孝反”即同于《王力古汉语字典》里的“五教切”。《经典释文》意思是,“乐”读音作“岳”,又可读作“五孝反”的音“要”。“下同”,是指《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中有两个“乐”字,第一个“乐”字读音解释完了,下面第二个“乐”字的读音与第一个相同。 在《经典释文》中,“要”这个读音是作为第二个选择的,而第一读音应为“岳”。那么,对于这个“要”的读音,应当怎么看呢? 明代秦钺之《慈湖家记》云:“音释家‘乐山’、‘乐水’,并五孝反,尤为害道。”此中即指出,将“乐”读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为害道”的,即不同意读作“要”。 又清代翟灏之《四书考异》云:“此‘乐’字,或言不应音‘岳’,恐《释文》有讹。然《礼记》‘乐不可及’、‘敬业乐群’、‘有所好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完整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 总结归纳精选(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析: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透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因此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因此用山来进行比拟。 总结归纳精选(2):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就应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古的时代古的风尚,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相谐,以大自然作比,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时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境界,甚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因此,庄子梦蝶,不知我是蝶蝶是我。因此,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此,李白遥望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因此,伯牙钟子期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识我心中山水者,即是知音无数古人高举大自然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最后铸就中华礼貌的独秀天下!因此,人的品质也会受自然山水、自然万物的无形影响。自然山水的品质、自然山水的特点也会反映在人的气质、修养之中。在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一样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能够为善,也能够为恶。聪明人 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因此,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量。水滴石穿,最坚硬的东西,都能够被水磨平、被水击穿。水内含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量。因此,智者乐水。你看那水,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激发人的雄心,荡涤人的思绪,教人创新,教人自由,教人忍耐,教人解放思想,放眼世界。因此老子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因此能够长寿。因此说仁者乐山。你看那山,顶天立地,巍然屹立,壮阔人的心胸,开拓人的视野,教人自信,教人勇敢,教人坚定,教人理解磨难,成就伟业。因此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再看山,清风拂山岗。挺拔险峻,巍然屹立,不为外物所动。层峦叠翠,蓊蓊郁郁,以博大的心包容天下万物。仁爱的人喜爱与山为伍,临山而居,正如这山一般,宽容仁厚,不以物喜,不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配套演讲稿》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配套演讲稿》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是论语第十三条: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句话的表面含义是。“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难道孔圣人就如此草率,认为智慧的人一定都喜爱水,仁德的人就一定喜爱山吗。不,这当然不可能是孔圣人话中真正的含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山和水都是大自然中一种奇妙而又美丽的景物,历代文人墨客都爱游山玩水,留下不少千古名句。山它巍峨、陡峭、幽静、美丽;水它清澈、平静、又或湍急。智者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性情好动,就如川流不息的水一般;仁者仁慈宽容,不易冲动,性情喜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 但我也认为山和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美”,美得让人心醉,美得让人丢掉世间的凡俗,在山水中彻悟人生的真谛,做一位世人仰慕的智者或仁者。 “知者乐”智者必为心胸开阔之人,他们自然不会因为人世的纠纷、恩怨而烦恼,只会在生活中去寻找那无处不在的快乐。 “仁者寿”这句话既然是孔子之言,我就用孔子之言来解释:“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这句话出自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哀公向孔夫子请教,

问:「夫子,是聪明有才智的人比较长寿,还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较长寿呢。」孔子回答道:「是这样的。人有三种死,并不是他寿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损掉的。比如起居没有定时,饮食没有节制,时常让身体过度疲劳或无限度地放逸。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爱惜身体,使身体受到损伤,这样,疾病就可以夺去他的性命。第二,居下位的人却无视君王,以下犯上;对于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节制,贪求无厌。这样的人,刑罚也能夺去他的寿命。再者,人少却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却还要去欺辱强大;忿怒时不懂得克制自己,意气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计后果地行动。这样,刀兵战事就可以让他夭折。 像这三种情况:『病杀、刑杀、兵杀』,是死于非命,也是咎由自取的。而仁人廉士,他们行动有节,合乎道义,喜怒适时,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养自己高尚的性情,这样他们得享长寿,不也是合乎道理的吗。」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和仁者,他们的智和仁在于他们的生活态度,在于他们的高尚的品德,这才让他们成为世间的智者和仁者。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内容仅供参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文800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文800字 俗话说的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我们在这车水马龙的市区,对于能够在虫鸣鸟叫中生活是我梦寐以求的。终于在风和日丽的清晨,和妈妈以及妈妈的同事共同开车前往“清境农场”。 在前往的途中看到了满山的槟榔树,沿途樱花盛开,万紫千红真是美不胜收,看见天空的白云霭霭像极了澎彭松棉花,我忍不住打开车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绿草香,令人心旷神怡,将尘嚣抛诸于脑后。 期待已久的“清境农场”,终于映入眼帘中,出了车门,满山满谷的绵羊,及壮硕的马群,在我面前奔驰,这就是著名的“青青草原”,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呀!沐浴在蓝天白云及蓊蓊郁郁的草原,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也……。而一只只毛绒绒的绵羊令我联想起香甜的棉花糖,一朵一朵的散布在翠绿的草皮上,相互争食游客手中的饲料,这有趣景象对于长年居住都市的小孩是弥足珍贵的经验。 到了日正当中,令众人引颈企盼的“绵羊秀”即将热烈展开,只见人山人海,坐无虚席,将整个表演场地挤的水泄不通。很幸运的,我因为秉持“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提早就定位,而坐于绝佳观赏位置。首先上场的是成群结队的羊群,被聪明及训练有素的牧羊犬追赶着,从一开始排列乱无章法到最后羊群整整齐齐的到达羊圈,观众拍手叫好掌声不绝于耳,平时的严谨训练,

如今呈现出来。而鼎鼎有名的外国牧羊人妙语如珠逗的大家开怀大笑;而惊险绝伦的牛仔秀,展现出高超的皮鞭技巧,将台上观众的气球一一精准击破,观众却毫发无伤,真是艺高胆大,令人拍案叫绝。更值得一提的是哈萨克的马术表演,让我暗自吃惊,年轻的女骑士交替跳跃于马群中,如果一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她们精湛的演出,使我想起“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必定是下过苦功才有今日的演出,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夕阳西下,这时觉得又饥又渴,便喝了天然浓郁的牧草汁及香醇的羊奶馒头,真是人间美味,齿颊留香。当夜晚笼罩大地时,窗外传来阵阵的虫鸣声,空气之中飘来扑鼻的花草香,我沉浸在这悠然的“清境”山林之中,静谧的月光洒下我的窗前,我沉沉进入香甜梦乡。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

主编:
编辑:吴 琼
第8期
2011 年 12 月 9 日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 德的人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各位老师:
因近期咱们班的老师刚刚注册参加学习,为了让这些老师也 有学习的机会,根据河北省继教中心的安排,从 12 月 10 日至 12 月 28 日之间继教网将重新开放本项目提交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功能。在 此之间,所有学员老师依然可以针对之前不合格的作业进行修改和提 交,在此期间的学习数据也会被累计到最终的考核成绩中,还希望所有 老师抓紧时间学习,顺利完成培训!

在此期间,辅导教师经常上网批阅学员新交的作业、教学设 计与反思。12 月 30 日 0:00 之前,请辅导教师会完成所有任务的批阅 工作。
继教网将于 12 月 30 日 0:00 截止各项数据的统计,并以 12 月 30 日 0:00 的各项数据为准,汇总上报给河北省继教中心备档。
根据国培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咱们班的学校情况很不乐观没有三分之一的 教师现在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一般。咱们班的老师们现在的学习还有一些没有 上网学习的,没有交作业的、没有完成一项国培的作业。这样的学习还是希望 以下的老师们进款完成:
吕美琴 0 /0 /0 /0 裴丽英 2 /0 /0 /0 武世芳 0 /0 /0 /0 梁义存 0 /0 /0 /0 杨广有 0 /0 /0 /0 王长明 0 /0 /0 /0 王林祥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1 小时 48 分 13 小时 8 分 14 小时 26 分 0 小时 20 分 1 小时 40 分 0 小时 0 分 0 小时 0 分
30.00 24.06 22.72 12.63 0.00 0.00 0.00
现在网上作业提交系统已经关闭了,针对这一情况,咱们可以现在发 10 个主题 帖,回复 20 个帖子,这样可以得到 10 分。还有研修日志的的完成,教学设计 与反思的提交。等着网上提交作业的系统打开后可以再次的提交作业。

诸子百家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哲学

诸子百家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哲学 导读: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哲学,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记:蠢货对智者的言谈所做的翻译,永远不可能准确,因为他会不知不觉的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他所能理解的东西。 很早就读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但似乎我也是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按照我初中时期的理解大致是“智慧的人喜欢玩水,仁慈的人喜欢游山”,表示不同性格和不同境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 但是到了高中以后,才逐渐明白,原来其含义与自己的理解有着如此大的偏差,这就是“蠢货与智者的差异”!可见,知识决定了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层次,而成形形色色、各有不同。 读书笔记: 【出处】 子曰:“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

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哲学意义及赏析: 我一直认为孔子的话富含哲理,具有哲学意义,由于地域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孔子所作的解释在这个局部的环境中是非常正确的。但更伟大的是,放到今天来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哲学也可以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作出一些合理的解释: 1、西方人主要以欧洲为中心因此欧洲人的生计经常要和数学计算、经商贸易打交道,自然而然会变得善于算计,这也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智者”。 2、东方人(主要指中国)古代多生活在两河流域,我们中华文明也起源于此,所处的都是大山、大河等内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自然以农业为核心,而务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脚踏实地的干活、卖力气、与人为善,长此以往人们变得淳朴仁厚,这边是“仁者”的表现。 诸子百家: 儒家学派是提倡入世的,这种思想也让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他游历了很多国家,每每遇到一个君主,就去推销自己关于治国方面的思想,但生不逢时,当是的环境其实也并不适合用儒家思想来解决问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出自《论语》卷三“雍也”篇,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四川的峨嵋山有一幅化咏这个内涵的楹联:“刚日读史柔日读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把单日称为刚日,双日称为柔日)。我们把这此话引在一齐来看,就能够更深入的明白这句话,其实这是用一种“道法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仁”和“智”的内涵,就是用有形的方式来表达叙述无形的内涵。要领会它对我们思维的好处,我们就先来看看山有何特性,水有何秉质。 苏轼有一首很著名的禅意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了角度的不一样所见不一样,要识认事物的真实全貌,是务必跳出事物本身在看问题。同学们正因各自的喜好、成长的环境等因素的不一样,即使是看同一座山,也定会有不一样的观感吧?比如说,人们都在说“黄山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峨嵋天下秀,华山天下险”,人们游其山,也确实证明了这

些特色。然而,我们此刻要做的,却不是为分别现象所执迷,而是要看共通象并揭示这个共同特质的内涵―――这就是山有什么特性? 山是大家寻常见的,但撇开具体的山而论山的特性,就象撇开一个具体的人而论人性一样,我们要把握山这个总的集合的特点,需要我们用心而不是用眼去看了。 山是一个象形字。对于我们大学同学来说,那怕没有到过名山大川,一提到山,都能在脑海中有很多影子浮现,本来山就不是我们所陌生的。古人讲格物致知讲,说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的真理及其内涵,其实天地造化都已经给我们展示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境遇里,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以我们日常看的文字,天地的大道理用的符号是日月星辰、云雾海啸、山川灵秀和生活经验无声的告诉,人在明悟的过程中,发现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代的圣者正因识贯三才,就能把这个道理用人的语言叙述出来,因此,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他那里说的述而不作,还不是一些人所说的他删述古人的著作不加入自己的思想。他删述古人的著述,也是本于“述而不作”格物致知之道,以圣智圣识来“一以贯之”留给将来。而他讲的道,他要告诉人他所讲出的道理并不是我孔丘这个人的私意,而是体天格物,叙述宇宙天地之道,用特定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的意思。这是立言的最高境界。

探析“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探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摘要: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他所提出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山”壮美,象征稳重、宽厚和刚毅;“水”柔美,象征着灵活、周流和顺达;“乐水”者善于权变,“乐山”者善于坚守。它们都是对立统一体,是和谐、是境界。 关键词:智者仁者乐水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里,孔子用“山”和“水”的形象来比喻智者和仁者之所“乐”,间接地也就是折射智者和仁者本身。“仁”跟“智”是孔子思想里的重要成分,他强调“仁智统一”,其中仁是他思想的核心,智则是实现仁的前提,进而指出了二者的区别。但是终究,孔子把二者和谐统一了起来,“乐山”、“乐水”,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 一、仁和仁者 仁,会意字。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为两人相遇、亲密无间之意。所以《说文·人部》释义为:“仁,亲也。从人、二。” 在《论语》中,“仁”字数出现达109次之多,这也就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什么呢?他对“仁”作出了多种解释。“仁”有下述内容:“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这里,孔子首先规定仁的本质即为“爱人”。“仁的根本在于爱别人。”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仁者,人也,亲亲为大”。②“孝”是君子的仁德品性,“孝”是子女奉养父母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将爱人从爱自己家人扩展到爱别人、爱别人的家人。进而能够达到如孟子所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③,正所谓“泛爱众而亲仁”。“樊迟问仁。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 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论语·子路》)“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综观孔子对仁的种种表述,可以看出孔子以“仁”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仁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是人的合社会伦理而动的行为,是人的处世原则及方法、伦理信条和规范。他自己也说:仁者,人之德也。但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爱人”。“仁是我思想的核心,而‘爱人’又是我所规定的仁的本质和基本内容,其它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扩充、放大和引申。”[ 4 ]总之,“爱人”是为仁之本, “仁”是人的理想人格化,“仁者,人也”。[ 2 ] P31 孔子不仅用“爱人”来解释“仁”,而且提出“忠”“恕”是实行仁的根本途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孔子曾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山,性格稳重,志存高远,有其高、深、博、大之质。他执著挺拔,内含正直,风格简洁。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书写青松磐石风格。经年累月,历经苍桑,成就无言谦卑气质,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他临谤不戚,受誉不喜,遭辱不怒,从不昂首天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他天天看云卷云舒,年年赏花开花落,身高不言高,体厚不称厚,每临大事有静气,任凭风吹浪打而不惧,自岿然不动。 山,厚德载物,心胸宽大。经受着严寒酷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与冰雪为侣,与河流作伴,养育着参天大树,名花小草,鸟兽昆虫,孕育了人生的悲与欢,苦与乐。山是孤独的,但它并不寂寞,因为它拥有一个博大而精深,丰润而宽厚的内心世界。 仁,二人相对为仁。“仁者爱人”就是说,仁者是友爱别人,不是害别人。两个人在一块相处,最大的原则是互相友爱,不做对不起对方的事。仁者不但要爱别人,与人为善,而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爱山水,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仁者则平和、稳重、安静,和山一样平静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像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长寿永恒,正所谓仁者乐山也。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水是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却又是最厉害、最可怕的东西。海的容量、海的能量、海的气势又有谁能比?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山在水面前,只有被缠绕的份儿,山之险,只能衬托水之奇。水的静,也许比水的动还要可怕,越深的潭,就越平静;这种平静就意味着它深不可测。 居,善地。与你相容的地方就是善地。水是随遇而安的,无处不是善地。心,善渊。心像深渊那样。一个人,做到心如止水也许不难,难的是能把天大的事看小,能把巨石像纸片那样抛向天空,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能够把敌人射来的子弹像小鸟那样抓在手里,听它那动听的歌唱。 把人当水看,水是人格的最高显示。人与人交往接触,就像水与水相交,不论多少股水汇在一起,就不再有分别。人行吗?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可是却很难像水那样相溶相亲。言谈,要像水那样,循循善诱,平和清静,以诚感人。而且水还会见机而行,有谁见过大堤开了口子,水还愣在那里不动的? 水善于利用万物而不与万物竞争,所以水永远没有过失。在水面前,人不能只照照自己涂过香水的脸面就拉倒,人还应该把自己变成水,走到悬崖边,跌碎自己,然后组成新的江河。 鱼在水里,鱼未必懂得水的重要;鸟在树上,鸟未必领会树的深意;就像你在生活中,也未必想到空气每时每刻在维持你的生命一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浅探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浅探 文艺评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浅探 刘晓阳(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50030) 摘要:孔子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观点,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具体地分析了山水的自然形态特点,道德比附含义和人格精神,以及山水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以期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山水诗;山水画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两千五百年前的 孔子倡导以"仁,义,礼,智,信"的人格规范去实现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他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 政治抱负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他在《论语? 雍也》中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 乐,仁者寿"的观点,赋予山水以人格精神和道德比附的含义,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为何见大水必观时,孔子说"夫水 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 下旬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 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 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 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正是由 于水具备了泽被万物,涤荡污浊,百折不回,平正有度等特点, 孔子才会发出"智者之所以乐水也"的感慨.崇尚自然的道家对 水更是情有独钟,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学概念,然"道可道,非常 道",它"惟恍惟惚","寂兮廖兮",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 于是老子以水喻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八章》).水性之柔弱,无为,不 争,处下正与其所主张的道的特点相接近.儒家和道家在对水的认识和理解上虽各有偏重,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柔的水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它才冲破一切阻力,奔流 不息.很多军事家都在用水之道上大做文章,如《孙子兵法》中就有"激水之疾,所以磲石者,势也"的说法;而"水滴石穿" 又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奋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警示着历代统治者要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水的无穷力量又是一把双刃剑,洪水泛滥又带来数不清的灾难,于是有了大禹治水,李冰造都江堰,以至今日的葛洲坝,小 浪底,三峡等水利工程,这~切都是人们认识水,利用水,从而 趋利避害的智者所为. 水又是善变的,它百折干回,终归沧海,亏则盈,满则溢, 寒则凝为冰,热则蒸为汽,它能为云为雾,为雨为雪,为霜为 露,变幻莫测,令智者神往,又令智者沉思. 相对于水的柔,动,善变,山则是刚,静,恒定的.人类 对于山的崇拜与敬畏始于上古,《诗经.,J,雅?车辖》中就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句,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山之所以被关照,还在于山定位在"仁"的道德比附意义上,孔子说山是"万 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 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正 因为山滋生草木,养育生灵,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奉献出无尽的资源,符合仁者的胸怀,是故"仁者所以乐山也". 山的高度吸引着无数的攀登者.登山能给人带来一个不同 寻常的视点,可以获得更宽,更广,更远的视域.登高望远,眼 界顿时开阔,心胸随之豁然,孔子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 小天下",杜甫则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低"的境界 又是何等惬意和畅快,而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写十六字令"山,剌

仁者乐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古的时代古的风尚,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相谐,以大自然作比,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时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境界,甚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所以,庄子梦蝶,不知我是蝶蝶是我。所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李白遥望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所以,伯牙钟子期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识我心中山水者,即是知音……无数古人高举大自然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终于铸就中华文明的独秀天下!因此,人的品质也会受自然山水、自然万物的无形影响。自然山水的品质、自然山水的特点也会反映在人的气质、修养之中。在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量。水滴石穿,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水含有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量。所以,“智者乐水”。你看那水,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激发人的雄心,荡涤人的思绪,教人创新,教人自由,教人忍耐,教人解放思想,放眼世界。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因此说“仁者乐山”。你看那山,顶天立地,巍然屹立,壮阔人的心胸,开拓人的视野,教人自信,教人勇敢,教人坚定,教人接受磨难,成就伟业。所以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再看山,清风拂山岗。挺拔险峻,巍然屹立,不为外物所动。层峦叠翠,蓊蓊郁郁,以博大的心包容天下万物。仁爱的人喜欢与山为伍,临山而居,正如这山一般,宽容仁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仁爱的人总是心胸宽广,福寿绵长。仁者的追求、作为应该如山如峰般巍然屹立,顶起一片灿烂的星空,为低处的人们送去一丝光明。又如群山一般生产万物,为贫困的人们送去饱暖。 山水就是大自我,大神圣。古代的人乐山乐水,有时候可能也是一种姿态,给自己架下的一个阶梯。先面壁十年读些圣贤之书,然后隐居山水之间,似乎就是仁者智者了。他们一般不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子击磬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论语·宪问篇》) 60.在孔子看来,“知者”的主要特点是,“仁者”的主要特点是。61.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中的“荷篑者”是“知者”还是“仁者”,为什么? 1, 【答案】 60.灵动(意思对即可)沉稳(意思对即可) 61.是知者。①他能从孔子琴声中听出言外之意,可见是一个知者; ②从文中他主张的“深则厉、浅则揭”可知,他是一个通权达变之人。【解析】 60.通读题目所给的两则文言文阅读材料,可知答案在第一则阅读材料中。智者主要特点可根据文中“知者乐水”“知者动”“知者乐”来分析概括。仁者特点可根据文中“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来分析概括。61.根据第一则阅读材料中内容,分别概括出智者和仁者的特点,然后结合材料二中“荷篑者”举止言行来判断其实智者还是仁者。材料一种说智者是灵动的,仁者是沉稳的。从“荷篑者”能从孔子琴声中听出言外之意,说明其非常聪明,在根据材料二“荷篑者”说“深则厉,浅则揭”(意思是:水深,索性连衣裳走过去;水浅,无妨撩起衣裳走过去),说明其是一个通权达变之人,综合起来看“荷篑者”是一位智者。 参考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论语?雍也篇》) 孔子在卫国,一天正敲击着磬,有一个挑着筐子的汉子卡在门前走过,便说道:“这个击磬是有深意的呀!”等一会又说道:“磬声硜硜的,可鄙呀!(它好像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没有人知道自己,这就罢休好了。水深,索性连衣裳走过去;水浅,无妨撩起衣裳走过去。”(《论语?宪问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