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0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0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0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0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4日在恩施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州长杨天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

议,并请各位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全州上下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州人大、州政协

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三州”

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总体要求,努力克服金融危机、自然

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全面完成了州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是近

几年来发展较快、形势较好的一年。

州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80.7亿元,

同比增长12.8%;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3亿元,增长

18.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56亿元、207亿元,

分别增长23%和3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6.6亿元,增长26.9%;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家,总数达到424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5.1%;粮食总产量达到161万吨,增长4.9%,主要农产品产量都保持了大幅度增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新增特色农业基地44万亩,新增湖北名牌产品10个。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中外旅游者663.6万人次,增长4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增长2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增长21%。

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2亿元,增长30.7%,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较上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沪渝高速公路恩施段全线通车;宜万铁路、宜巴高速公路、渝利铁路、武钢恩施铁矿开发“双50

万吨”项目、黄土坡整体搬迁、恩施民族中学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腾龙水泥、华新水泥鹤峰公司、州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等重点工程如期建成;云口电站、罗坡坝电站等水电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装机20万千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通乡油路250公里,实施通达工程7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规范化养护519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平方公里,整理土地7.9万亩,完成2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年实施城建项目185个,

城市建设总投资达35亿元,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城镇化率达到27.5%,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各项改革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启动。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了“中国光彩事业走进恩施州”等活动,全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5亿元,增长26.9%;直接利用外资1311万美元,增长13.6%;完成外贸出口8671万美元,增长53.7%。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和高中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5%,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卓有成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民族文化大州建设扎实推进,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成功举办了“湖北恩施生态文化旅游节”、“欢乐中国行走进恩施”等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日益丰富,恩施籍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成功举办了州第六届运动会;启动

了州城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转换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

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州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1万人;全州社会保险扩面6.2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万人,6万城市居民和20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18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费2915万元。通过建设廉租房、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了7845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设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完成了7000户农村D级危房改造。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解决了农村3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启动了570个重点贫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搬迁扶贫3888户、1.4万人,解决了1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07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0元,增长11.6%。十件实事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平安恩施”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

步增强。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天然林和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州新增植树造林37万亩,新建沼气池5万口,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完成了省定目标。

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开展“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活动相结合,提高了执行力和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57件、政协委员提案164件。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州人民政府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民、居民自治有效推进。“五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狠抓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违法违纪案件得到查处。积极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政府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得到加强,全国“双拥模范

州”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外事侨务、对台、统计、物价、审计、移民、气象、人防、水文、史志、档案、保密、无线电管理、新闻出版、国资监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开工建设和储备的重大项目不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够;二是大的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对产业建设的带动力不强;三是州、县市自有财力有限,调控力不强,影响了一些急迫民生问题解决的进度和效果;四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解放不够,行政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不力,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自治州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这是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

支持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今年是经济发展较为复杂的一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但我们也面临很多有利的机遇。一是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不变,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把我州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同时还将加大“616”对口帮扶工程的实施力度。三是“两路”相继开通后,长期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得到极大改善。四是一批已建成的重大项目进入效益释放期,还有一批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这些都将为我州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变压力为动力,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努力开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产业建设、项目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加大市场主体培植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利用外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3.1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上述指标只是一个预期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加倍努力,争取更好的发展结果。

三、2010年工作重点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新增特色农业基地30万亩以上。继续抓好“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新建专业新村100个、新增规模养殖小区100个。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以上,力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过5亿元的达到2家、过1亿元的达到10家。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重点打造“清江源”烟叶、“恩施玉露”茶叶、“长友”山野菜、“大山鼎”高山蔬菜、“思乐”畜产品等一批特色品牌。加快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升烟叶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8个新农村试点乡镇建设,每个乡镇集中办好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强化村镇规划与管理,改造新建一批特色民居。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成2750公里通达工程、250公里通乡油路、151公里

省际出口路及经济断头路建设,完成6000公里农村公路规范化养护。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完成150平方公里的流域治理和12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4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完成5万亩土地复垦及低丘岗整理和改造任务。加快农村电网完善化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搬迁扶贫,积极开展社会扶贫,推行产业化扶贫,支持重点贫困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新启动57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完成3500户、1.4万人的扶贫搬迁任务,解决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抓好鹤峰县脱贫奔小康和恩施市“整县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建设。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支持“三农”的各项政策,确保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切实做好库区移民安臵,落实好后期扶持政策,确保移民稳定增收致富。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深度开发优势资源。按照“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绿色食品工业重点围绕茶叶、畜产品、特色蔬菜、魔芋等特色农产品开发,推进品牌整合和精深加工,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能源工业重点推进水电综合开发,加快开发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的前期工作。矿产工业重点做好优势资源勘探工作,抓好铁矿、煤矿、磷矿、大理石、方解石等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烟草工业重点支持湖北中烟恩施卷烟厂做大做强,推进恩施金叶公司打叶复烤生产线扩能改造。建材工业重点推进旋窑等量替换立窑工程,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等建材产品。药化工业重点围绕地道药材资源,加强产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推进中成药制剂和药物中间体提取。

加快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州及八县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引导一批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入园,促进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10个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强化工业发展措施。继续实施“过百超千达亿”工程、“企业成长”工程和“小进规”计划,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以上。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进一步建立健全州、县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确保各项工业发展措施落到实处。

(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推进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以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板块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州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全州旅游产业突破性发展。进一步加强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坪坝营三大核心景区建设和神农溪景区延伸开发,加快推进以水布垭和野三河景区为重点的清江旅游资源开发,力争将恩施大峡谷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抓好旅游公路建设,着力解决重点景区可进入性问题。加快星级宾馆、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名镇名村和农家乐,引导旅游商品开发,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整合提升各类节庆活动,打造恩施旅游品牌。继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包机等奖励政策。力争全年接待中外旅游者76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

合收入35亿元以上。

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咨询、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互动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城乡农贸市场、专业市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市场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村级食品安全示范店”规范化建设,新建500家新型农家店和一批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继续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积极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直接采购基地,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拉动经济增长

抓好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其中安排州级重点项目83个(不含4个跨区域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4.3亿元。继续做好宜万铁路、渝利铁路、宜巴高速、江坪河电站等省级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抓好武钢恩施铁矿开发“双50万吨”项目、利川风力发电、

巴东黄土坡整体搬迁、恩施铁路物资专用线、恩施民族中学、恩施火车站片区开发、建始绕城公路等州级续建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安吉高速(恩施至来凤段)、恩黔高速(宣恩至黔江段)、利川至万州高速、姚家坪电站、恩施客运中心站、来凤县生物能源项目、鹤峰至来凤二级公路和巴东、来凤、咸丰绕城公路、270公里国省道大中修等新开工项目建设。积极做好黔张常铁路、安恩张铁路、机场二期扩建、州文化中心、州传媒中心、州城外环公路等项目的前期推进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抓好城镇建设。充分发挥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建设、严格管理。全年安排城镇建设重点项目150个,总投资40亿元。州城建设重点抓好金凤大道、亲水走廊五期工程和航空路至巴公溪、土桥坝至州委党校、209国道绕城线松树坪至龙凤坝城区出口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红旗大桥、连珠大桥建设。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增加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大力促进住房供应结构调整,保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继续实施好“百镇千村”工程,着力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商贸重镇和旅游重镇;逐步放宽户籍政策,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强精细化管

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事关我州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我们将在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州情和发展阶段定位,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政策机遇,紧紧围绕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总体要求,着力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龙头项目和社会事业骨干项目,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笼子,促进我州“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全面完成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着力在土地、林地流转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完善招投标监管体系,解决好重点工程领域里的突出问题。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深化财政各项改革,提高公共资源配臵和分配效率。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和人员聘用管理,稳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

理。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

抓好对外开放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抢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巩固和扩大“中国光彩事业走进恩施州”等招商引资活动成果,切实提高招商项目合同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加强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大对外贸易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不断扩大出口。积极争取设立商检办事机构,提高通关报检效率。

抓好市场主体培育。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吸引外资,激活内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好下岗创业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自主创业;积极策划一批项目,吸引恩施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抓好发展环境建设。着力优化软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继续开展“两提高,两满意”活动。加快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落实无缺位服务制度,实行全天候服务,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扎实做好财税工作。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培植新的财税增长点。建立社会化综合治税网络,加大财税收入组织力度。强化财政调控能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投向上坚持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倾斜,向事关民生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倾斜,确保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强化公共财政理念,严格执行财政预算,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支持金融业加快发展。强化金融生态建设,巩固“A级金融信用州”创建成果,力争所有县市全部进入“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行列。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三农”和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大

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强信用担保机构和创业投资平台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积极为保险、证券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七)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合理配臵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突破性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恩施民族中学要确保2011年秋季正式招生,各县市要按计划完成新建或扩建1-2所高中。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舞阳中学等一批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逐步解决“超级大班”问题。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努力把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支持湖北民族学院加快发展。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影响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攻关,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各类实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三是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全面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启动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抓好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医药市场监管,改善医疗执业环境,保障医疗卫生安全;努力改善乡村医生待遇,稳定村级卫生队伍;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92%以上。四是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五是推进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继续挖掘、抢救、传承和创新传统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保护。打造文艺精品,拍摄电视连续剧《大水井》,创作一台民族歌舞精品节目,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开展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提升恩施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扶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引导和发展演艺、网络、广告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逐步探索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组团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

步建立州、县市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投入的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对贫困群体的临时救助力度,大力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快城乡社会福利机构、老年公寓和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扩面新增3.5万人,征收社保费7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大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保障力度,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拓宽州外就业渠道,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加强清江等河流的治理与保护,完成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四个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不断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

2010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1-02-01来源: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1月16日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许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积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连续跃升。“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总量接连跨越五个“千亿”大关。2010年,预计实现本市生产总值9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86%。人均生产总值1.46万美元,增长5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全口径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分别为4050亿元、10176亿元、1106.8亿元和3507亿元,增长88%、108%、168%和158%。外贸出口2042亿美元实现十八连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亿元,实现翻番。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40亿元,接近前25年总和。 二是经济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居国内首位,五年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9.38万件和10.67万件,基因研究、通信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及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等5家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深圳,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建成运行。国家发改委批准在深设立国家基因库。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0.1:47.2:52.7,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战略性调整。 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超过60%。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产业振兴规划及产业政策。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8%提高到13%左右,国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实现翻番,分别达到20850亿元和15921亿元。创业板成功推出,深交所2010年IPO家数位居全球第一,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加完善。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和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为2251万标箱和2671万人次,增长39%和6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5%,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总部经济发展迅速,在深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80家。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每平方公里产出GDP4.77亿元、税收1.74亿元,分别提高2.23亿元和1.07亿元。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为0.51吨标准煤和20.3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和1/1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1%和37%,圆满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

2010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徐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徐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张敬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20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3.5%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含基金)467.6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164.3亿元、增长30.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72.6亿元、比年初增加45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32.6亿元、比年初增加33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00元、6900元,均增长11%。 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三重一大”项目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亿元、增长28%;其中工业投资820亿元,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四大产业”完成投资860亿元、增长32%。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0亿元、增长18%,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4%。 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成效显著,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实现产值2390亿元、增长22.8%,商贸物流旅游业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增长17.8%。徐工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中国工程机械之都”通过国家认定。中能多晶硅产量达7500吨、跃居亚洲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19亿元、增长51.6%;全市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500项,专利申请量达6900件、授权量达2400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40亿元,增长15.5%;浦发、莱商等商业银行来徐设立分支机构,徐州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二)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实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综合改革启动,362家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市直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有序实施,铜山县、云龙区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点稳步推进,市级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建设加快,新沂市被评为“江苏省金融生态示范县(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工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工业11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全市实际到帐注册外资6.9亿美元、增长19.8%,增幅列全省第三;全年共引进118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自营出口完成15.2亿美元,下滑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新签外经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增长39%和35%。大力加强开发区建设,徐州经济开发区和其他7个省级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368亿元、增长50%。南北共建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东方鲁尔工业园列入国家商务部指导项目。 (三)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快

政府工作报告2020全文.doc

政府工作报告2020全文 20xx年3月5日,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我整理了20xx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欢迎查看! 20xx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20xx年工作,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迈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 20xx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起步之年,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严重干旱灾害,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xx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下同)gdp258.4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1%;完成财政收入10亿元,增长21.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增长2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亿元,增长13.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9000元、11600元,增长10.2%、12%。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一)突出稳增长,产业经济持续扩张。新型工业提质增效。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装饰建材等产业调整增效,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15.6%。税收过亿元企业1家、过千万元企业4家。获评全省发展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县。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稳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试点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建国家和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场2个、省市级示范合作社2个。粮食总产量突破60万吨,起水水产品总量达17.1万吨。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省集中育秧、农业产业化先进县,杨林寨乡合湖、洞莲蔬菜合作社分别获评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部蔬菜标准园,"樟树港辣椒"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扎实做好抗旱救灾、农业保险、粮食托市收购和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农民灾年不减收、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 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 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 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 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 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 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 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 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 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 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 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 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 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 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最坏 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 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 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 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 的冲击。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固安县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县2010年的政府信息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 (一)加强政务公开领导体系建设,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为信息公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各单位也根据今年的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构,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开展培训、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信息公开氛围。2010年,我们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县干部教育学习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河北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廊坊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组织召开了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会,对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另外,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积极向群众宣传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狠抓监督检查。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在全县开展了以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为重点的政务环境建设年活动,通过“六公开、三到位、一监督”,着力打造公开、规范、高效的“阳光政府”。同时,完善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制度》、《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核制度》、《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九项制度,通过完善制度有效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发布信息的主动性和权威性。 (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努力推进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按照《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在严格进行保密审查的基础上,全面公开政府信息。对乡镇、部门上报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未出现失泄密事件。对本级本部门66个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部门所需公开的信息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概括信息类、计划总结类、法规公文类、工作动态类、财政信息类和政府事项信息类等7大类15项信息进行网上公开。同时,依托我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共设概括信息、计划总结、法规公文、工作动态、财政信息、政府事项信息、其他信息等7大栏目;共设地区介绍、机构职能、领导信息、计划总结、政务动态、规章、政府采购、行政许可等20余个子栏目。全年共发布信息5400余条,其中县政府门户网站共发布信息2700余条。2010年,我县未接到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件;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无受理依申

贺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白希市长在贺州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克难奋进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极大困难,年初主要工业行业大面积亏损,近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停产,主导产品市场萎缩,价格下跌,利税缩减,企业效益下滑,严重影响财政收入,一季度连续三个月财政收入呈负增长,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农民工大量返乡,就业形势极其严峻。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全力支持下,市政府积极谋划,全力应对,紧紧围绕“四保”的目标任务,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使我市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全年经济逆势而上,实现了加速提质发展,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长12.2%。财政收入18.15亿元,增长13.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性收入10.39亿元,增长22%,增幅位居全区第7。实现工业增加值116.53亿元,增长7.9%;农业增加值58.9亿元,增长5.5%;工业技改投资51.6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72%,增长194.8%,增幅位居全区第1。 ——扩大内需取得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增长58.9%,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万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元,增长56.8%,增幅位居全区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7亿元,增长18%。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新增贷款38.37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3.5%,增长52.8%,增幅位居全区第2。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贸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增长35%,增幅位居全区第3。全市招商引资新签项目投资总额240亿元,增长63%。其中,内资项目到位资金175亿元,增长81.1%,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9%,增幅位居全区第5。 ——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3.98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2万吨以内。 ——人民生活切实改善。新增就业136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9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3876元,增长1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二)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条件持续改善。 (三)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 (五)采取措施拓展市场,扩大消费取得明显成效。 (六)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七)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 (八)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九)坚持为民办实事,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0年,是实施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三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在复杂形势中巩固扩大发展成果的关键一年。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更有重大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应对危机一揽

北京2010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首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克服困难,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打赢一场硬仗、办好一件大事”的目标任务。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6.8亿元,增长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6元,实际增长9.7%和13.4%。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圆满成功。实现了“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总要求,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筹办国庆活动。 筹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是继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之后,中央交给北京市的又一重大光荣任务。在中央国庆领导小组和市筹委会的领导下,充分运用奥运经验,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和运行调度机制,保证了各项工作协调推进、胜利完成。

精心组织庆祝活动。各指挥部全面建立“双进入、双责任”工作体制,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科学安排训练演练,实现了“高质量、有创新”的目标。组织10万名群众参加国庆游行、8万名学生进行广场背景表演。运用高科技手段,突破传统表现形式,奉献了一场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联欢晚会。组建预备役、女民兵方队,代表全国民兵预备役部队接受检阅。开展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依托现行管理体制,统筹指挥调度,实现了现场运行零差错、活动内外零事故。广大参演人员刻苦训练,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充分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 全面做好服务保障。坚持“贴近服务、融入服务、主动服务”,及时帮助受阅部队解决遇到的困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无缝隙的安保网络,确保了国庆活动的绝对安全。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实现了庆祝活动交通与社会交通的和谐运转。全力做好气象、电力、水务、环卫、通信、医疗、食品供应等保障工作,城市运行平稳有序。高质量完成长安街大修和沿线改造工程,认真做好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城乡环境干净整洁、优美靓丽。 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广泛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组织“百姓宣讲”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130余台、240余场文艺演出。新闻宣传浓墨重彩,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全景展示了庆典盛况。95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在游园、治安、交通等领域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提前公布交通限行等措施,注意减少筹办工作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全市人民服务大局、全力支持、争做贡献,凝聚成办好国庆活动的强大合力。 (二)力保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下行态势明显,保增长压力很大。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完成了年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在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葛红林 (2011年3月30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扎实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固

定资产投资4255.4亿元,扣除灾后重建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增长11.7%、15.1%。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受到国家充分肯定。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别列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和第一名。 一、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三次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0.1亿元,增长23.6%,新增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3户,完成工业投资130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84亿元。一汽丰田、神钢挖掘机等182个项目竣工投产;彭州石化、一汽大众二期等143个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重汽王牌等95个项目开工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0亿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民营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5.2%。 服务业持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2785.3亿元,增长11.8%。仁恒臵地、兰桂坊特色街区等16个重大商贸项目竣工投用,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等121个重大商贸项目加快建设。新增澳新银行、联泰大都会等7家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成功获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历年参考资料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出现次数

解读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03月05日 16:14来源:凤凰资讯 以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口,观察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以及政府施政的方向,向来是人们的一个选择。而语言作为行动的直接传递,我们从1979年到2015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过高频词汇的提取,进行分析。 以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口,观察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以及政府施政的方向,向来是人们的一个选择。而语言作为行动的直接传递,我们从1979年到2015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过高频词汇的提取,进行分析。 在1979年之前的,文革当中那些充满“斗争”的词汇,比如反攻倒算等,在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后,便从此消失了。改革的字眼,开始出现,而且频率逐渐增多。 经过对历年改革出现频次的梳理发现,经过第一轮改革开放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改革呼声极为强烈。此后,邓小平南巡之后,新一轮改革出现,改革逐步走向平稳。 但在平稳中,每逢政府换届年,改革便攀升。但十八大之后的2013年,改变了这一规律。从数据的曲线可以看出,2013年之后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出现频率并没有因为是“平年”而减弱,反之逐年增多,今年达到86次。这跟当前政府深化改革相关。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今年作为改革关键年,改革的高频出现,再次释放了改革持续加码的信号。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价格改革、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军队改革等等,这些都是要继续啃的硬骨头。 与改革相对应的,依法治国等词汇,在上世纪90年开始出现,随之“服务型政府这类词汇,也开始上升。由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的词汇也高调出现。 而经济一直是改革年代的高频词汇。这说明,历年改革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发展经济上。于是,我们看到自从199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入GDP的概念,GDP的总量不断增长。此后出现了两个拐点,一个是2012年温家宝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时,将八年来一直控制在8%左右的增长目标,下调至7.5%。第二个拐点出现在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GDP增长目标再次下调至7%左右。 这是在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确立的。但总理在报告中所谈及的创业、以及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等等,都释放出确立这一目标的自信——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涉及的积极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五年政府工作报告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代表: 龙腾金秋结硕果,欣闻京都传捷报!在全国上下同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如期展开乡镇人大政府的换届工作。现在,我谨代表司马冲镇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出席会议的上级领导、列席会议的代表、同志提出建议和建议。 五年工作回顾 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社会事业全面提速,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平纯收入翻一番,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注重改善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全镇工作取得了新的较大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乘势展开两翼,强农业,稳工业 (一)因地制宜强农业,注重特色种养 一是挖掘山地潜力,突出药材种植与畜禽养殖。司马冲镇属典型的丘陵山区,二万五千多亩耕地,有6万亩山地,山多田少,优势在山地,潜力也在山地,唱好“山”字歌。

发展林业和中药材生产既有丰富的山地优势,又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根据实际,我们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林业和中药材种植。全镇新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 XX 亩,大力提倡山地药材种植,推广玉竹、茯苓等致富快的药材种植近 600 亩,在全市率先成立药材合作社,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同时培育养殖大户,其中猪养殖场40户,家禽养殖场20户。全镇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716元 二是狠抓科技兴农,提升经济品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年以来,全镇着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推广科技成果3项,新建科技基地5处,培训农业技术人才1189人,发展科技示范50户,新扩无病毒脐橙1000亩,柿子600亩,沙田柚60亩,增加科技含量高,推广绿色环保型的农产品种植,大大提升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品位。 三是稳定粮食生产,作好基础保障。粮食生产事关老百姓的温饱,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社会稳定,我镇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全镇双季稻种植面积达到8020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五千零五十亩,种植杂交玉米面积达到一万二千二百二十亩,油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同时,积极帮助老百姓搞好水稻病虫害监测预报,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四是注重城乡统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具体指导下,我镇洽义、勒石两个新农

忻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

忻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d48380575.html,来源:忻州市政府网日期:2010-6-26 浏览:880 次【大中小】——2010年5月26日在忻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忻州市市长李平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是抓住机遇推进煤炭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是抗击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夺取农业好收成的一年,是狠抓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固定资产高强度投资的一年,是兴办为民实事较多、群众得实惠较多的一年,是强化安全、化解矛盾、继续保持社会稳定的一年。 ——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坚持“抓项目、增投资,抓消费、扩市场,抓调产、促转型,抓三农、强基础,抓服务、帮企业”,扭转了经济下滑局面,推动经济增长进入上行通道。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6.5亿元,困难之年实现正增长。财政总收入74.33亿元,同比增长3.42%,一般预算收入33.54亿元,同比增长13.89%,两项收入总量连续两年摆脱全省垫底位次。 ——粮食生产收成较好,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在三季连旱和冰雪灾害多重影响的情况下,市县两级拨出专款,对玉米收购、设施农业、良种推广、养殖小区建设、农机具购置以及设施农业灾后重建进行补贴和支持,有效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22.8亿斤,是一个丰收年。 ——重点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历史空前。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千方百计增投资、上项目、抓服务、促进度,全市完成投资3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忻阜、忻保、太佳、盂五四条高速公路全线推进,干线路、县乡路、通村路齐头并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季建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重大成效的一

年。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很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实现新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70亿元,增长11.5%。完成财政总收入901.15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4.51亿元,增长12.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58亿元,增长1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8.03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1300.4亿元,增长2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0.1%。突出抓好旅游、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拉动经济增长。出台促进外经贸发展、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等多项政策,取消、减负一批行政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30多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56.15亿元。开工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扬巴二期等81个亿元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亿元。支持10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100家信息化技术供应企业发展。新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政府工作报告最终印刷版(定稿)2011.1.10

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材料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2日在登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郑福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0亿元,同比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9亿元,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2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7850元,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3万吨,同比增长4.9%。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经过考察论证,把核桃产业作为特色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按照工业项

目建设方式制定核桃产业发展四年规划,出台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受到农民普遍欢迎,全年种植核桃2万亩,中灵山万亩核桃示范基地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芥菜、红薯、金银花等特色种植同步发展。枣益迪蜂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茶亭沟红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实现了“零”的突破。《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申报郑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新上规模养殖项目83个,畜牧业产值达7亿元,书青牧业有限公司获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年规划》,完成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投入资金7亿元,新修农村公路155公里,新建住房66万平方米、农村户用沼气池1690座。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新流转土地5670亩。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1万人,“阳光工程”培训1150人,绿色证书培训3500人。 工业经济增效提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0亿元,增长18%;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增长20%。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累计投资26.8亿元,实施技改项目40个,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和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的优化升级。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培育发展加工制造、电子电器等新产业,恒美铝业5万吨铝型材、宏鑫无镍不锈钢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嵩阳煤机

201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外县4

201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3月17日在县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县长牛春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面对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砥砺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45 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0 亿元,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12750元,增长1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22万元,增长13.7%。 ——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12亿元,增长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增长3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8亿元,增长18.1%。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3.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23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农村劳动力转移9.1万

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3元,分别增长9%和8%。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谐台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服务企业活动卓有成效。37名县级干部和63个责任单位分包64家重点企业和79个重点项目,组建投融资平台3个,企业生产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得到及时解决。组织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13项,合同贷款5000万元,协议贷款8100万元。二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395万元。“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兑付补贴794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建农家店76家,全县农家店达到293家。三是大招商工作成效明显。引进百万元以上项目52个,其中千万元以上15个,合同签约额7.1亿元,到位资金4.7亿元。四是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县出口创汇企业9家,出口创汇580万美元,增长11.5 %。五是财政金融平稳运行。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8.1%。全年一般预算支出7.3亿元,增长36.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7亿元、贷款余额9.5亿元,分别增长20.9%和39.2 %。 (二)调整结构,膨胀规模,加快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县新上百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4个,其中千万元以上的18个,投资4.6亿元,竣工投产65个。民通纸业

2010 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 年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9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回升平稳、后劲增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25 亿元,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33.18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 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5280 元,增长11%;节能减排完成省考核目标。 (一)坚持多措并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工业帮扶成效明显。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帮扶年”活动,制定落实扶持工业企业渡难关的37 条意见,成功举办首届地产品展示展销会,建立市县区单位与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机制,帮助73 户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61 亿元,增长2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1 户。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68 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67.9 万吨、增长3%。农业产业化“563”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值28 亿元。“润思祁红”、“雾里青”分别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十大名茶和特许商品,“富达”大米荣获全国第八届稻博会金奖。成功组团参加首届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新增主城区蔬菜基地2000 亩。50 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霄坑河等6 条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年水利投资4.8 亿元。建成“村村通”等农村公路940 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2868 口、乡村沼气服务网点174 个。新型农民培训2.3 万人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三是旅游商贸拉动有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 万人次,增长30%;实现旅游总收入108 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 亿元,增长18.9%。花台索道、大王洞索道投入使用,杏花村旅游区和青阳县九子岩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中韩(池州·求礼)友好文化旅游节、杏花村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称号。江口物流基地二期、商之都一期、上海物流城一期等项目建成运营,站前区“无赋费区”新增专业市场营业面积9.4万平方米,实现营销额10.3 亿元。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深入实施,每万户购买家电数量居全省前列,争取农机补贴占全省份额的9%。 (二)坚持投入拉动,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60 亿元,增长45%。一是项目谋划争取成绩突出。编制论证亿元以上项目120 个,总投资1460 亿元。新增省“861”项目储备占全省份额11.4%,完成投资增长71.3%。争取中央投资项目补助资金4.4 亿元。央企对接协议投资679 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二是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工业投资128 亿元,增长53.5%。贵航特钢一期、中山化工二期、华尔泰12 万吨合成氨扩建、金邦铜业等22 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铜冠60 万吨铅锌、广信农化30 万吨离子膜烧碱、瑞强塑业等35 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池青九快速通道基本建成,九华山机场、宁安城际铁路池州段加快建设,国内风景区首条轻轨-九华山旅游轨道交通项目、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江口港区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东九高速公路即将开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初具开工条件,吉阳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三)坚持创新突破,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33.5%,比上年提升3.3 个百分点。一是自主创新力度加大。制定出台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系列政策措施;投入资金1.2 亿元,重点扶持安徽白鹰集团、艾柯蓝节能环保公司、智新生化等

县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一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年以来,在地委、行署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地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广东省对口支援的机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一、落实年狠抓落实,夺取了--年各项工作的新胜利 --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迎接十七大、

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这条主线,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落实年狠抓落实,取得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局势持续稳定的喜人成绩。全年生产总值达到7600万元,其中第一、二、三产分别实现961.17万元、2563万元、4075.8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71.39万元;本级财政总收入20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394.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13.79元;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48.62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927.9万元。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一年来,我们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以科技为动力,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文件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028.96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1762.3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162.2吨;油菜籽总产量达到0.9吨;牲畜存栏达到1.46万头;肉类总产量达153.31吨;牲畜出栏3295头;乡镇企业总产值155万元;多种经营收入366万元。 (二)农牧业特色产业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加大热带果林栽培,现有12个热带水果品种,1342株。农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年来共争取农牧业项目6个,共335万元。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1.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县(市)、 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9.5亿元,增长16.1%。其中,县(市)、区按增幅排名 依次为:鸡冠区19.3%、鸡东县17.3%、密山市16.3%、麻山区15.1%、滴道区14.8%、 恒山区14.5%、城子河区14.5%、梨树区14.2%、虎林市14%;按绝对值排名依次为: 虎林市887244万元、密山市883160万元、鸡东县788988万元、鸡冠区291712万元、 滴道区166452万元、恒山区151873万元、城子河区60372万元、梨树区33123万元、 麻山区26922万元。 2.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其中, 县(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9769亿元,增长41.3%。其中,县(市)、区按增幅排名 依次为:滴道区42.4%、梨树区39.7%、城子河区37.6%、麻山区37%、鸡冠区36.6%、 虎林市36.1%、鸡东县31.1%、恒山区30.1%、密山市28.3%;按绝对值排名依次为: 鸡冠区30003万元、鸡东县25412万元、密山市20270万元、虎林市16330万元、恒山 区12555万元、滴道区12344万元、城子河区7720万元、梨树区3124万元、麻山区 2202万元。 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其 中,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 上。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1亿元,增长42.6%。其中,县(市)、区按 增幅排名依次为:滴道区106.8%、密山市56.7%、鸡东县50.2%、恒山区49.8%、麻山 区46.1%、梨树区43.4%、城子河区31.2%、虎林市21.2%、鸡冠区20.2%;按绝对值 排名依次为:鸡东县73285万元、虎林市63226万元、密山市52955万元、滴道区45107 万元、鸡冠区39610万元、恒山区39309万元、梨树区13217万元、城子河区9496万 元、麻山区6053万元。 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其中,县 (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以上。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61.7亿元,增长42.7%。其中,县(市)、区按增幅排名依 次为:梨树区114.2%、麻山区113.1%、滴道区77.6 %、恒山区75.2%、密山市66.2%、 鸡冠区48.7%、城子河区48.5%、鸡东县46.3%、虎林市45.2%;按绝对值排名依次为: 密山市192314万元、鸡东县179981万元、虎林市167010万元、鸡冠区118512万元、 城子河区73330万元、滴道区54091万元、梨树区53770万元、恒山区52858万元、麻 山区22846万元。 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其 中, 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增长18.9%。其中,县(市)按增幅排 名依次为:鸡东县18.8%、虎林市18.7%、密山市18.5%;按绝对值排名依次为:密山 市180420万元、虎林市133291万元、鸡东县98153万元。 6.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其 中,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005元,增长12%。其中,县(市)按增幅排名 依次为:密山市15.5%、鸡东县13.6%、虎林市13.3%;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 名依次为:鸡东县13229元、虎林市12990元、密山市12907元。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