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贵港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广西贵港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广西贵港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广西贵港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

——在贵港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市长李宁波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考验、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的一年。一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6亿元,增长15.2%;财政收入34.03亿元,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18亿元,增长3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1亿元,增长19%;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同比下降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5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4504元,增长11.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4.57%、16.88%;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7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力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和不利影响,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一系列决策部署,迎难而上求发展,奋力拼搏保增长。集中做好国家投资项目的策划、呈报和争取工作,一批谋划多年的重点项目实

现开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深化政银企合作,全年新增贷款64.9亿元;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与各级干部和企业界人士分析困难、研究对策,并及时出台帮扶工业、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生产要素协调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经过积极努力,全市经济在困难较多的形势下仍然实现快速、均衡、科学发展,总体成效好于预期。

(二)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63.4亿元,增长5.1%。粮食总产量达143.6万吨,增长3.7%,实现4年连续增产。蔬菜、木薯、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特色农业基地5万亩。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82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363户,畜禽饲养总量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5家。培训农民38.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万人。投入4.98亿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9座水库实施除险加固,硬化灌区渠道104公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0.6万亩;建成人饮工程187个,解决农村43.6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8960座。投入5000万元建成水库移民进村(屯)道路工程99个、移民新村35个。认真落实农机购臵补贴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启动实施城乡风貌改造试点,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成绩。

(三)着力扶持企业渡难关,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大幅回升。采取财政贴息、减免税费等一系列切实可行措施,工业经济实现逆势攀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2.96亿元,增长25.6%;实现利润10.5亿元,增长257.9%。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建材、冶金、电力、化工、机械等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技改投资完成69.6亿元,增长34.8%。园区经济进一步壮大,园区工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29.5%。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实施了7个工程减排项目,关停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

(四)不断拓宽服务业领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59.3亿元,增长15%。水运货物周转量和公路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21.6%、26.7%;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390万吨,增长8.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70家,农家店覆盖73%的行政村。旅游产业逆势增长,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4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33.6亿元,实现税收2亿元,分别增长22.7%、30.4%。

(五)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116个,完成投资70.44亿元,华润(平南)三期、史丹利复合肥项目一期、清隆机械扩建等57个项目竣工投产。南广高速铁路建设进度加快,梧州至贵港、桂平(石龙)至来宾高速公路

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平南白沙核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中央扩大内需投资的264个项目全部按计划开工。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7亿元,覃塘至凤凰二级公路全线竣工通车,完成通乡通村水泥路项目58个370公里,其中通村水泥路项目17个114公里。郁江北堤建设加快推进,郁江南堤项目实现开工。投入8亿元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瑞雪、鹤岭等一批重大电网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新引进合作项目426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3亿元,增长47%;实际利用外资1.35亿

美元,增长2%;外贸出口1.1亿美元,增长16.9%。海关入库税款2.3亿元,增长43.2%。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突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并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8.9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35.6%。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通过专家评审,港口总体规划获自治区同意并呈报国家交通运输部候批。投入64亿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加快,马草江生态公园对市民开放,南山公园改造基本完成,市图书馆、市博物馆、荷城初中开工建设,迎宾大道北延段、荷城路西延段竣工通车,新开工建设布山路西延段、新区三路、南山路等9条城市道路。在中心城区新建公厕20座、垃圾转运站5座,完成小街小巷改造200条。新增城市公共绿地77.21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中心城区和平南城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桂平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基本建成。

(七)重视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大幅度提高民生投入,全市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达38.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1.3%,增长25.9%,其中支农惠农投入8.2亿元,增长83%;社保与就业投入4.38亿元,增长22.1%;教育投入19.82亿元,增长21.7%;科技投入0.13亿元,增长14.8%;文化体育投入0.4亿元,增长35.1%;环境保护投入0.91亿元,增长26.2%;医疗卫生投入5.66亿元,增长46.4%。突出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大力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工作,各类保险人数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新建、改扩建23所乡镇敬老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2万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全市参合农民393万人,参合率达91.1%。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投资1.1亿元建成经济适用房8万平方米;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南江点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西江农场点基本建成主体工程。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第二批整村推进的29个村通过了自治区验收,减少贫困人口4.1万人。

(八)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引进科技项目5个,获得专利授权108件,贵港动力、源安堂、安泰化工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广西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投入1.77亿元改造和新建中小学校舍16.72万平方米。中小学校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职业教育攻坚稳步推进,其他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新发

展。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完成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稳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3.98‰,低于自治区下达控制指标2

个千分点。

(九)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市荣获“自治区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称号。文化市场管理得到加强,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扫黄打非”行动取得新成效。普法工作有序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1件、政协委员提案236件。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率先在全区将中央扩大内需重大项目纳入电子监察系统进行监管,并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三级网络对接,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监察和审计工作得到加强。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交通、消防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进一步健全应急机制,应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实施“维稳基石工程”,精心组织“严打”斗争,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在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第六届

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没有出现上京赴邕的非正常上访现象。

2010年工作安排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宏观形势,审视我市发展,我们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迎来更大的机遇。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虽然我国经济已有所回升,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更加困难局面、迎接更加激烈竞争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十大产业振兴一揽子计划,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建设西江经济带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同时自治区作出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打造桂东四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决策,出台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以及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计划,这些都为我们带来了扩大投资、调整结构、增强后劲、改善民生的政策叠加机遇。从贵港自身来说,经过多年坚持不懈抓项目,全市一批支撑力和带动力较强的重大项目启动实施,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将逐步显现,完全具备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条件。综观

全局,只要我们用好机遇、坚定信心、沉着应对、乘势而上,在更高层次上吸纳更多优质要素,就一定能够把政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后发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继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赶超”目标的要求,坚持“六靠”工作思路不动摇,紧紧抢抓政策机遇,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坚持扩大经济总量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产业培育与园区建设相依托,增加投资与扩大内需相促进,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统筹,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协调,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财政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5%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9.7%、10.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产业层次

充分利用建设西江经济带、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和构建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等政策叠加机遇,把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竞争力作为应对挑战、保持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培育工业新优势。认真对接中央和自治区实施的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增强发展后劲。重点抓好建材、冶金、化工、机械、糖纸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整合提升羽绒、服装、食品、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电力能源产业,积极构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链。坚持企业改造升级和培植新型产业相促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支持清隆机械、鑫发冶炼、宏源矿业、鑫益饲料等规模企业扩能改造和产品开发。力争年内实现建材产业产值超70亿元,冶金产业产值超60亿元,电力能源产值超50亿元,化工、机械、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产值分别超30亿元;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6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落实项目推进负责制,全力推进188个规模以上产业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28.2亿元,重点抓好台泥粉磨站、金茂化工、华润 (桂平)一期、益海嘉里粮油加工、利维造船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桂平陶瓷城、粤港皮革城项目,规划建设中港工业城。加大政策扶持,及时掌握煤、电、油等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信息,综合运用调控措施,提高工业抗风险能力,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积极构筑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北煤南调物流基地、钢铁中转基地项目,抓好金泰物流、丰宝物流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跟踪落实松宇国际机电机械综合市场、澳门商业街、台湾大润发超市等项目。扶持发展骨干物流企业,壮大交通运输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农超对接”工程,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拓展农村、社区连锁销售终端网络。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提高居民的消费预期和信心,扩大即期消费规模。支持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编制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改善旅游设施条件,加强旅游宣传和推介,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和30%,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推进新上节能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江南、桂平城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建设覃塘城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继续通过限期治理、挂牌督办等措施推进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促进生态和谐。

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坚持把发展民营中小企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城乡就业的重要措施。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

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协调金融机构扩大对各类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鼓励和扶持非公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激活民间资本。

(二)突出农民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赶超”目标为抓手,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401万亩、产量145万吨的基础上,扶持壮大优势种植业,重点抓好木薯、桑蚕、中草药、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基地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建设,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力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580万亩,实现产值60亿元,种植业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1800元。把建设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作为转变畜牧水产业生产方式的重点,新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0个以上,新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场100个以上。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家以上。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密切并规范企业同农民、农业生产的联系,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年内力争新增农民专业

合作社130家,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争取年内培训农民40万人次,引导和组织外出务工94万人,实现务工收入85亿元。落实农业各项财政补贴和涉农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多方促进农民变现增收。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新一轮鼓励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抓好达开水库、岭蒙水库等6座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快实施达开、武思江、六陈等三大水库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建一批节水灌溉、渠系改造等节水项目,完成渠道硬化43.6公里,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600亩,改善灌溉面积18.6万亩。投资2.25亿元修建81个乡村公路项目,实现100%行政村通等级以上公路,其中通村水泥路比例达60%以上。投入1.8亿元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供电可靠率。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年内实现5万人以上脱贫目标。落实农机具购臵补贴,加大农机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精心打造西江经济带,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加快贵港港开发建设。启动建设猫儿山作业区三期工程、东山多用途泊位工程等项目,加快续建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罗泊湾作业区20万标箱及件杂货配套堆场和库场项目、猫儿山作业区二期工程、郁水作业区仓储码头工程、武林港二期工程等项目,推进贵港至梧州一级航道、来宾至桂平二级航道、贵港至南宁二级航道和贵港航运枢

纽二线船闸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贵港港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水陆联运能力,发挥港口的门户和引领功能。扶持发展航运、港口物流、集装箱联运、船货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适时增加开通贵港直航目的港班轮航线,吸引本地和更多的外地货物从贵港港进出,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力争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3700万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万标准箱以上。加快贵港港口岸服务设施建设,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口岸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查验通关服务。加大标准化船型推广力度,促进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航道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按照“竞争力强、集约度高、配套性好”的要求,加快沿江产业园开发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功能配套能力。突出抓好市江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努力成为沿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力争贵港(台湾)产业园、桂平龙门工业集中区、平南临江工业园成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在推进园区建设过程中,各县市区都要精心策划,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抓出成效。港北区重点抓好商贸、物流、能源产业,加快西江产业园区建设;港南区重点抓好羽绒、化工、木业集中区建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覃塘区重点抓好台湾(贵港)产业园区建设和建材、物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桂平市重点抓好长安工业园区建设和冶矿、机械、食品、服装针织、旅游、制药和造船业发展;平南县重点抓好临江产业园区建设和建材、化工产业发展。

发展临江大产业。重点推进建材、电力、化工、冶金、机械等重大产业以及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造船、物流等新兴产业和临港物流园区,积极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平南白沙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港口综合物流枢纽。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搞好城北新区二期、港南片区控制性规划和南湖公园专项规划,力争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51平方公里以上,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指导各县市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和控详规划编制,搞好重点建制镇规划,形成与中心城市功能互补、规模适度的城镇体系。建立完善规划决策机制,开展规划执行监察,坚决制止和查处违章违法建设行为。

增强中心城区承载力和吸纳力。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档案馆和民族文化公园、南湖公园。加快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东湖整治工程、郁江南北堤路园建设。继续抓好建设西路、桂林路、仙衣路北延段、中山路北延段等城市道路建设,新开工郁林路、金田路、民主路、浔州路、龚州路、贵州路、城北大道、解放路中段、布山大道、同济大道等城区道路,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规划建设市区农贸市场、农副食品批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各行业管养分离的工作机制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

工作机制。深入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活动,努力营造更加适宜发展创业、更加适宜人居、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全力配合推进南广高速铁路和梧州至贵港、桂平(石龙)至来宾高速公路(贵港段)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贵港段)、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贵港段)、贵港东环路郁江特大桥和平南武林港进港公路,抓好柳州至平南高速公路(贵港段)、贵岑二级公路港南至四灵段改建工程的前期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安全饮水、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亿元加快推进逢宜2#主变扩建、国茂等重大输变电工程。

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城乡风貌改造工程,重点抓好试点村屯和沿街、沿路建筑物的立面改造。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突出抓好西江沿岸、国道路旁、村屯屋边的造林,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五)加强财政金融工作,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财源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源建设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做好基础财源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用足用活财政政策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巩固提升电力、建材、冶金、糖纸等骨干税源,扩大中小税源,培育新兴税源,努力壮大税源基础。

强化财税征管。实施税源动态管理,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税收征管,确保重点税源和主体税种收入稳定增长;坚持

严征细管,加大对零散税源和易流失税收的征管力度,抓好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在确保法定支出的基础上,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集中财力为民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完善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强化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改善金融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找准产业发展与信贷支持的结合点,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的信用评价和监督管理。支持金融机构拓展经营领域,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业项目、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六)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在保持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县乡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加快土地流转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探索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存量挖潜改造,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服务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

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为“三农”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深化国企改革,巩固国企改革成果。继续深化粮食、供销等流通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强化财政职能,完善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筹集、分配、管理的全过程监督。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项目。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增强项目投资吸引力。加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力度,不断拓宽引资领域。强化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氛围,确保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增长20%、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进一步壮大出口主体,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新增就业群体自主创业,积极引进市外投资主体来贵港创业,发挥大中型企业在创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聚集创新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开展科技创新,引导企业研究引进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

(七)加强社会管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坚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和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

构的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7万人。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继续抓好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提标扩面工作。逐步解决政策性破产国有企业以及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城镇未参保人员的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探索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提高社会救助水平。通过发展经济,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和部分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改造和扩建城区学校力度,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学院建设,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引导和扶持民办教育,关心外出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困难家庭子女

的学习和生活。实施“西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计划”,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监督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发展中医药和妇幼保健事业。深入实施“文化信息共享”、“新农村文化致富”和“文化下乡”工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发展社会科学,繁荣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依法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统筹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抓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提升城乡文明程度。继续实施“维稳基石工程”,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预防各种刑事犯罪。加强信访工作,完善化解矛盾纠纷长效工作机制,预防和有效处臵群体性事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抓好为民办实事和惠民工程。今年要认真办好以下实事:①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完成12个自治区级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示范点建

设任务;实施市中心城区金港大道东西两个主要出入口和中山路中段、建设路北门市场路段的改造;桂平、平南分别完成2个主要道路出入口、各县市区分别完成二级公路沿线2个村屯的改造任务。②在中心城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荷城初中,新建、改建或扩建三所中学和三所小学,筹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缓解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问题。加大改造中小学校危房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

③在中心城区新区规划筹建一所综合性医院,缓解城市居民就医难问题。④规划筹建市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广大老年人、青少年和妇女儿童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⑤在中心城区建设街头绿地3个、公厕10座、垃圾转运站3座,在主要街道和公园景区安装休闲椅1000张、添臵果皮箱2000个;完成旧城区150条小街小巷1700盏路灯改造安装、硬化路面100条2.5万平方米、改造排水沟渠30条4.5公里,基本搞好旧城区现有小街小巷改造,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⑥新建96个五保村,改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条件。⑦年内新建廉租住房2万平方米400套,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房1558套,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帮扶贫困农民改造危房。⑧筹资3900万元修建建制村通公路项目11个83公里,其中通村水泥路项

目9个75公里,实现全市建制村全部通四级以上公路;投资7500万元,建设水库移民进村(屯)道路工程110个,改建移民新村75个,让10万库区移民和10万非库区群众受益。⑨筹资1500万元,补助新建5000座沼气池;筹资1.25亿元实施人饮安全工程100个,解决

2013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李高令整理

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3年2月20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马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编制实施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并大力推进“三大主体”工作,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调节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14亿元,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6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61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90亿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6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12531元,增长13.4%。 ——新型城镇化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以六个切入点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了全域拆迁面积、城乡基本建设投资、土地收储和争取土地指标三个突破性进展。“两环十七放射”开工建设总量达70%以上,十条市域快速通道中郑汴物流通道、南三环东延、四港联动大道、国道107线、郑新快速通道新郑段建成通车。国家、省、市三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是2011年的1.5倍。生态廊道绿化面积完成36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功能逐步提升,“六旧九新”片区改造启动项目302个,三环以内177家市场完成外迁23家,启动外迁25家。四类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60个、合村并城社区98个、新型农村社区68个、新市镇25个,建成安置房800多万平方米。畅通郑州建设扎实推进,地铁1号线顺利实现双线轨通,京广高铁全线通车,郑州东站建成投用,京广快速路一期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20条,新建停车场367个,新增停车泊位7万多个。三环快速化工程、高速路出入市口、南水北调跨渠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城区道路大修、排水管网改造、污水、热力、电力等市政工程有序推进,南部热源厂正式运行,城市管理整治提升初见成效。郑东新区实现“十年建新城”目标,郑州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组团加快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造林22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067万平方米,文博森林公园、西流湖生态公园(北区)建成开园。生态水系和水源工程进展加快,西流湖污水治理初见成效,龙湖调蓄工程建成蓄水。PM2.5监测启动运行。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结构调整效应持续显现。积极破解影响郑州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问题,明确了工业和服务业主导产业定位及布局,投资2268亿元、开工建设了211个省市重点项目,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增强。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基地加快整合。国机集团、华强电子、海尔产业园、中国联通中原数

2013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66530065.html, 2013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2013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为报告实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 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 一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去五年,我们是在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走过来的。这场危机来势之猛、扩散之快、影响之深,百年罕见。我们沉着应对,及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着力点,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26万亿元,主要 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8万座,治理重点中小河流2.45万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70万公顷;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951公里,京沪、京广、哈大等高铁和一批城际铁路相继投入运营;新增公路6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56万公里;新建机场31个;新增万吨级港口泊位602个;一批跨江跨海大桥、

2013年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0日在钦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李新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我市经受住了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的严峻考验,经济发展在前年实现“撑杆跳”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多出成效的工作基调,大力弘扬新时期钦州精神,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攻坚克难,强化执行,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呈现出平稳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式开园,川桂临海产业园落户钦州,自治区级高新区获批设立,中国石油化工(钦州)园区获批为首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亿吨大港建设稳步推进,30万吨级主航道竣工,30万吨级油码头完成水工部分,一批深水码头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铁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基本完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千亿元石化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造纸、粮油等六个百亿元产业快速发展,中船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澄星磷化工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县域工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梦之岛、沃尔玛、大地影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入驻,现代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滨海新城建设展现新形象,扬帆大道南延长线基本贯通,北部湾大道一期建成通车,南北高速公路茅尾海出口、北部湾钻石海岸国际海鲜城、和谐塔公园等一批功能性项目相继建成,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开始显现; ——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北部湾大学和千年古陶城,成功举办“两节一赛”,

2013年军转:201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之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013年军转:201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之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关键词】军转网军转论坛军转军转干转业干部军转干考试军转干考试军转干部安置军转待遇军转干考试公告军转干考试大纲军转干考试成绩 四、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政府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永不停步,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永不停滞。顺应民心,尊重民意,集聚民力,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创新思维。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认真研究解决稳增长、惠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结构、转方式上探索新路子、实现新突破。在改革发展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转变发展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完善体制机制,使各项工作更加体现科学性、增强针对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全面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速政府工作效能、规范运转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大科技手段的运用。推进政府系统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开展第二批省政府系统19个部门的标准化建设。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符合民意。 第三,推进法治建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切实把政府工作纳入依法运行的轨道。加强政府立法,完善执法体制,规范行政裁量权,强化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010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徐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徐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张敬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20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3.5%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含基金)467.6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164.3亿元、增长30.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72.6亿元、比年初增加45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32.6亿元、比年初增加33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00元、6900元,均增长11%。 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三重一大”项目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亿元、增长28%;其中工业投资820亿元,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四大产业”完成投资860亿元、增长32%。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0亿元、增长18%,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4%。 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成效显著,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实现产值2390亿元、增长22.8%,商贸物流旅游业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增长17.8%。徐工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中国工程机械之都”通过国家认定。中能多晶硅产量达7500吨、跃居亚洲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19亿元、增长51.6%;全市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500项,专利申请量达6900件、授权量达2400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40亿元,增长15.5%;浦发、莱商等商业银行来徐设立分支机构,徐州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二)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实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综合改革启动,362家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市直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有序实施,铜山县、云龙区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点稳步推进,市级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建设加快,新沂市被评为“江苏省金融生态示范县(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工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工业11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全市实际到帐注册外资6.9亿美元、增长19.8%,增幅列全省第三;全年共引进118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自营出口完成15.2亿美元,下滑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新签外经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增长39%和35%。大力加强开发区建设,徐州经济开发区和其他7个省级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368亿元、增长50%。南北共建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东方鲁尔工业园列入国家商务部指导项目。 (三)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快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 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 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 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 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 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 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 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 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 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 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 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 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 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 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最坏 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 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 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 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 的冲击。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_DOC版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3月6日在五华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五华县人民政府县长范宜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挑战,我们以建设“工业新城,长乐之乡”为目标,坚持抓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促和谐,沉着应对,主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主抓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县生产总值92.4亿元、比增1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7亿元、财政总收入29.5亿元,分别比增20.1%、24.9%;国税组织收入2.1亿元、地税组织收入2.9亿元,分别比增19.1%、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亿元,比增11.7%;外贸出口总额7210万美元,比增13.6%;实际利用外资1830万美元,比增107%;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9.6亿元、贷款余额39.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8%、22.7%。乡村金融服务站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筹资1亿多元,加快园区建设,完成征地拆迁1820亩,

平整土地1200亩,清理闲置土地184亩。县经济开发区与县城工业区区位调整有序推进。园区实现产值21亿元、创税8125万元,税收比2011年翻一番。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加强与商会组织及外出乡贤的沟通联系,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全年新引进项目32个,计划投资总额69.8亿元。冠华传导等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动工建设。扎实开展“暖企行动”,大力扶持制酒、制药、五金电器、汽车配件和工艺品加工等特色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与长乐烧酒业签订了2亿元的增资扩产协议。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8.9亿元、增加值6亿元,分别比增25.2%、19.2%。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3.4亿元,比增36.9%。1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3.8%。抽水蓄能电站生态控制区调整通过省人大、省政府审批,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框架协议已签订,实物指标、移民意愿调查初步完成,进场公路和移民安置点征地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恒兴矿业3#尾矿库用地指标得到省批复,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有序推进。汕湛高速控制性工程东岭隧道动工,济广高速五华段征地拆迁顺利推进。琴江公路(水寨至安流)立项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44.4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7851元,分别比增5.6%、16.0%。粮食播种面积83.4万亩,种植烤烟1.8万亩、收购干烟叶4.6万担,新种油茶2万亩、特色水果2500亩,发展特色水产养殖6500亩。长乐烧酒业被评为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 文化旅游较快发展。狮雄山秦汉城址考古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文物考古重要新发现,位居“2012·梅州10件大事”之首。五华石雕工艺厂建成投产。积极参与市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首届五华酒香节、美食节、山歌擂台赛等节庆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进行现场直播。 以下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这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固安县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县2010年的政府信息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 (一)加强政务公开领导体系建设,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为信息公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各单位也根据今年的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构,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开展培训、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信息公开氛围。2010年,我们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县干部教育学习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河北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廊坊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组织召开了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会,对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另外,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积极向群众宣传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狠抓监督检查。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在全县开展了以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为重点的政务环境建设年活动,通过“六公开、三到位、一监督”,着力打造公开、规范、高效的“阳光政府”。同时,完善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制度》、《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核制度》、《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九项制度,通过完善制度有效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发布信息的主动性和权威性。 (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努力推进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按照《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在严格进行保密审查的基础上,全面公开政府信息。对乡镇、部门上报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未出现失泄密事件。对本级本部门66个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部门所需公开的信息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概括信息类、计划总结类、法规公文类、工作动态类、财政信息类和政府事项信息类等7大类15项信息进行网上公开。同时,依托我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共设概括信息、计划总结、法规公文、工作动态、财政信息、政府事项信息、其他信息等7大栏目;共设地区介绍、机构职能、领导信息、计划总结、政务动态、规章、政府采购、行政许可等20余个子栏目。全年共发布信息5400余条,其中县政府门户网站共发布信息2700余条。2010年,我县未接到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件;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无受理依申

政府工作报告2013落实措施

《政府工作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重点 工作具体贯彻落实措施 政府办: 现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重点工作具体贯彻落实措施情况报告如下: (十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加快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完成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700套,建设廉租房420套、公租房418套。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采取做法有:(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发改委、建设、财政、民政、国土、物价、税务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了全县一盘棋,为我县保障性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认真摸底,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审核,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我县先后出台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由县住建局牵头,且末镇、民政局积极配合,对全县享受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和优抚对象家庭的住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核实、建档;(3)制定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确保分配公平、公开、公正;(4)科学编制规划,确保应保尽保。在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后,科学编制《“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规

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廉租住房1974套,总投资16923.3万元;建设公共租赁房1302套,总投资10350.9万元;棚户区改造3156套,总投资45109.65万元。 二、且末县城镇居民小区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完成现有四个小区内的停车场、小区封闭、物业管理用房、庭院路网、休闲座椅等项目的建设。目前已完成设计工作,6月30日前完成楼兰花苑,阿尔金花苑,亚欧花苑和车尔臣花苑的改造。 三、继续完善集中供热续建项目、供排水改扩建二期工程等基础设施。 且末县城集中供热工程为拟建锅炉房一座、新建换热站8座、新建供热管网4492米。为且末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主要建设内容为在原县城三区锅炉房原址新建锅炉房,供热站占地面积为30669.48平方米,建设46MW热水锅炉两台及其配套设施及建筑物和换热站8座。 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项目选址、环评和土地预审的申报和审批工作,完成了供热站主题的施工及2号、3号换热站的施工建设。项目可研已上报自治区住建厅和自治区发改委,待项目评审通过后,申报项目建设资金。 排水改扩建二期工程,完成了项目的选址、地质勘探、环评报告的编制、招投标等等。按照项目季度工作节点安排正在做厂区场地平整阶段,2013年3月18日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已进场,并开始做厂区场地放线工作。 具体要求: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完成排水改扩建二期工

贺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白希市长在贺州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克难奋进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极大困难,年初主要工业行业大面积亏损,近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停产,主导产品市场萎缩,价格下跌,利税缩减,企业效益下滑,严重影响财政收入,一季度连续三个月财政收入呈负增长,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农民工大量返乡,就业形势极其严峻。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全力支持下,市政府积极谋划,全力应对,紧紧围绕“四保”的目标任务,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使我市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全年经济逆势而上,实现了加速提质发展,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长12.2%。财政收入18.15亿元,增长13.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性收入10.39亿元,增长22%,增幅位居全区第7。实现工业增加值116.53亿元,增长7.9%;农业增加值58.9亿元,增长5.5%;工业技改投资51.6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72%,增长194.8%,增幅位居全区第1。 ——扩大内需取得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增长58.9%,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万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元,增长56.8%,增幅位居全区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7亿元,增长18%。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新增贷款38.37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3.5%,增长52.8%,增幅位居全区第2。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贸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增长35%,增幅位居全区第3。全市招商引资新签项目投资总额240亿元,增长63%。其中,内资项目到位资金175亿元,增长81.1%,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9%,增幅位居全区第5。 ——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3.98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2万吨以内。 ——人民生活切实改善。新增就业136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9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3876元,增长1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二)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条件持续改善。 (三)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 (五)采取措施拓展市场,扩大消费取得明显成效。 (六)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七)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 (八)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九)坚持为民办实事,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0年,是实施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三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在复杂形势中巩固扩大发展成果的关键一年。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更有重大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应对危机一揽

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在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葛红林 (2011年3月30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扎实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固

定资产投资4255.4亿元,扣除灾后重建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增长11.7%、15.1%。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受到国家充分肯定。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别列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和第一名。 一、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三次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0.1亿元,增长23.6%,新增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3户,完成工业投资130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84亿元。一汽丰田、神钢挖掘机等182个项目竣工投产;彭州石化、一汽大众二期等143个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重汽王牌等95个项目开工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0亿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民营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5.2%。 服务业持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2785.3亿元,增长11.8%。仁恒臵地、兰桂坊特色街区等16个重大商贸项目竣工投用,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等121个重大商贸项目加快建设。新增澳新银行、联泰大都会等7家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成功获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五年政府工作报告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代表: 龙腾金秋结硕果,欣闻京都传捷报!在全国上下同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如期展开乡镇人大政府的换届工作。现在,我谨代表司马冲镇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出席会议的上级领导、列席会议的代表、同志提出建议和建议。 五年工作回顾 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社会事业全面提速,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平纯收入翻一番,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注重改善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全镇工作取得了新的较大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乘势展开两翼,强农业,稳工业 (一)因地制宜强农业,注重特色种养 一是挖掘山地潜力,突出药材种植与畜禽养殖。司马冲镇属典型的丘陵山区,二万五千多亩耕地,有6万亩山地,山多田少,优势在山地,潜力也在山地,唱好“山”字歌。

发展林业和中药材生产既有丰富的山地优势,又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根据实际,我们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林业和中药材种植。全镇新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 XX 亩,大力提倡山地药材种植,推广玉竹、茯苓等致富快的药材种植近 600 亩,在全市率先成立药材合作社,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同时培育养殖大户,其中猪养殖场40户,家禽养殖场20户。全镇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716元 二是狠抓科技兴农,提升经济品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年以来,全镇着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推广科技成果3项,新建科技基地5处,培训农业技术人才1189人,发展科技示范50户,新扩无病毒脐橙1000亩,柿子600亩,沙田柚60亩,增加科技含量高,推广绿色环保型的农产品种植,大大提升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品位。 三是稳定粮食生产,作好基础保障。粮食生产事关老百姓的温饱,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社会稳定,我镇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全镇双季稻种植面积达到8020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五千零五十亩,种植杂交玉米面积达到一万二千二百二十亩,油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同时,积极帮助老百姓搞好水稻病虫害监测预报,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四是注重城乡统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具体指导下,我镇洽义、勒石两个新农

历年参考资料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出现次数

解读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03月05日 16:14来源:凤凰资讯 以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口,观察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以及政府施政的方向,向来是人们的一个选择。而语言作为行动的直接传递,我们从1979年到2015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过高频词汇的提取,进行分析。 以改革年代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口,观察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以及政府施政的方向,向来是人们的一个选择。而语言作为行动的直接传递,我们从1979年到2015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过高频词汇的提取,进行分析。 在1979年之前的,文革当中那些充满“斗争”的词汇,比如反攻倒算等,在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后,便从此消失了。改革的字眼,开始出现,而且频率逐渐增多。 经过对历年改革出现频次的梳理发现,经过第一轮改革开放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改革呼声极为强烈。此后,邓小平南巡之后,新一轮改革出现,改革逐步走向平稳。 但在平稳中,每逢政府换届年,改革便攀升。但十八大之后的2013年,改变了这一规律。从数据的曲线可以看出,2013年之后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出现频率并没有因为是“平年”而减弱,反之逐年增多,今年达到86次。这跟当前政府深化改革相关。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今年作为改革关键年,改革的高频出现,再次释放了改革持续加码的信号。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价格改革、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军队改革等等,这些都是要继续啃的硬骨头。 与改革相对应的,依法治国等词汇,在上世纪90年开始出现,随之“服务型政府这类词汇,也开始上升。由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的词汇也高调出现。 而经济一直是改革年代的高频词汇。这说明,历年改革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发展经济上。于是,我们看到自从199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入GDP的概念,GDP的总量不断增长。此后出现了两个拐点,一个是2012年温家宝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时,将八年来一直控制在8%左右的增长目标,下调至7.5%。第二个拐点出现在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GDP增长目标再次下调至7%左右。 这是在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确立的。但总理在报告中所谈及的创业、以及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等等,都释放出确立这一目标的自信——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涉及的积极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对照版和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对照版和《经济学家》中英文对照版建议多看看,上面的习题最好都亲自做一下,三级没多大难度,充分准备应该可以通过 汉英翻译技巧的培养(translati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应涉及以下内容: 一.要培养对英语的语感和悟性(language intuition – open and alert mind to pick up idioms, specific expressions, etc.); 二.要培养对英语的判断能力和鉴赏能力(evaluation capacity – judgment); 三.要培养对英语的洞察能力和剖析能力(power of observation – insight); 四.要培养对英语细微特征的反应能力(linguistic nuances alertness);- 五.要培养对社会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social-cultural sensitivity –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六.要培养对英语和汉语之间差别的意识(sens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七.要培养对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awareness of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八.要培养对英语“洋为中用”的意识(“use things foreign to serve Chinese purposes”); 九.要培养对英语“学以致用”的意识(apply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your translation); 十.要培养对翻译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思维方式(a multi-tier approach )。 十一.一名称职的翻译工作者必须懂得什么是翻译的真谛(a clear conception of what translation is)。 十二.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必须具有高屋建瓴的视角(great powers of conception)。 各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加强翻译意识的锻炼: 第一:要对翻译的重要性有深刻的、充分的认识,翻译的对与错、好与坏有时会产生绝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季建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重大成效的一

年。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很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实现新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70亿元,增长11.5%。完成财政总收入901.15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4.51亿元,增长12.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58亿元,增长1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8.03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1300.4亿元,增长2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0.1%。突出抓好旅游、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拉动经济增长。出台促进外经贸发展、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等多项政策,取消、减负一批行政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30多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56.15亿元。开工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扬巴二期等81个亿元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亿元。支持10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100家信息化技术供应企业发展。新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201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1日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董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1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多措并举惠民生,真抓实干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制定实施了29条稳增长政策措施,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4369.37亿元,增长1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6.96亿元,增长24.6%,增速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全年共开工建设市级重点项目402个,完成投资1456.7亿元,项目开工数量和投资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3.43亿元,增长26.6%,其中民间投资占到一半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年新增贷款1107.8亿元,社会融资总量突破2000亿元。新增非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2.65万个,累计达到8.26万个,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245.7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4%。 (二)“工业突破”聚集新优势。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了40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4亿元军民融合投资基金。渭北工业区正式挂牌,并开工建设38个重点项目。“央企进陕、落户西安”和“省企、民企进市”成效显著,签约项目合同总额1640亿元。4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项目建成投产,100个重大工业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78.17亿元,增长44.9%。工业用地增长57%,增幅为“十一五”以来最大的一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中石化西安分公司成为我市第6户产销过百亿元企业。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西安科技大市场实现技术成果交易额300亿元,增长46.7%,本地企业吸纳技术交易额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10亿元,增长17.8%。质量强市工作深入推进,名牌产品总数已达527个。特别是经过省市共同努力,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存储芯片项目成功落户并启动建设,成为我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三)消费拉动呈现新活力。8个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聚集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279.9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2%,增长12.2%。建成西安楼观道教文化区、世博园、大唐华清城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15万人次、国内游客7863万人次,分别增长15%和20%,完成旅游业总收入654.4亿元,增长23.4%。《阿房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正式组建,10个博物馆建成开馆,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博会,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