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疝修补的原则

疝修补的原则

疝修补的原则

疝修补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疝病,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和膈疝等。疝是由于腹壁肌肉弱化或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腹部内脏(如肠子)通过腹壁的薄弱区域突出形成的。疝修补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位结扎疝囊:疝修补手术的首要原则是找到疝囊的颈部,并在尽可能靠近腹腔内口的位置进行高位结扎,以防止疝内容物再次脱出。

2.修复腹壁缺损:手术需要修复导致疝发生的腹壁缺损。这可能包括直接缝合、使用人工补片或其他生物材料来加强和覆盖缺陷区域。

3.保护周围组织:在进行疝修补时,需要尽量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4.减少张力:手术应力求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因为高张力修补可能会增加疝复发的风险。这可能需要使用适当大小的补片和合适的修补技术。

5.防止感染: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如果存在感染迹象,可能需要先进行抗生素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修补手术。

6.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因此疝修补手术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包括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和材料。

7.术后管理:术后管理也是疝修补原则的一部分,包括适当的恢复期活动指导、疼痛管理、预防便秘以及定期复查等,以促进愈合和减少复发风险。

疝修补手术的目标是修复腹壁的缺陷,防止疝内容物再次脱出,并尽可能降低疝复发的风险。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和个体化的术后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疝修补的基本原则是修补和加强腹壁的缺损,以恢复腹壁的完整性。传

统的疝修补手术,包括疝囊高位结扎加腹股沟管修补术,以及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Stoppa手术)等,都是遵循这个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疝修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和疝复发的可能性。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临床指南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小儿外科-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

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 2、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码:53.0-53.9 54.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 1、病史:腹股沟或阴囊可复性肿物; 2、体格检查: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突出,可回纳; 3、B超检查结果:考虑腹股沟疝。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 1、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 2、有反复嵌顿病史;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疾病编码; 2、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 天,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住院生化、免疫4项、血型鉴定; 2、胸部正侧位片; 3、必要时B超检查 七、抗菌素选择用药: 1、原则上头孢一代,首选头孢唑啉半衰期1.5~2h,其次头孢选半衰期0.8~1h; 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头孢唑啉 的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才追加),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3、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使用人工植入物,可再用1次或数次到2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 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要有分析记录; 4、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G-杆菌可用氨 曲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第1-2 天麻醉方式:全麻。 九、术后住院恢复 2 天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伤口无红肿渗液,阴囊无红肿; 2、无其他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此种疾病术后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 2、节假日:由于患者住院后赶上节假日,而使手术拖延,从而也使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

腹壁切口疝

1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因素 腹壁切口疝是指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发生切口疝是切口愈合不良和腹腔压力异常增高所致,任何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和可使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切口疝发生。临床体检可触及或经影像学(如CT)检查可显示原手术切口下腹壁缺损,可伴或不伴有腹壁包块。除腹部手术切口的基本要素之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1)全身因素:高龄、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营养不良、腹水、黄疸、全身性严重感染、休克、使用类固醇激素等均可影响切口愈合;(2)腹压增高因素:咳喘、排便困难、排尿困难、负重等因素均可使腹压增高;(3)切口局部因素:切口关闭缝合技术非常重要。切口感染、消化道瘘等也是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以上诸多因素可引起机体胶原代谢异常,胶原蛋白是维持机体组织结构稳定的重要细胞外基质,近年国外研究表明,任何引起胶原代谢异常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腹壁疝的发生和发展[1]。 2腹壁切口疝的分类 2.1 根据疝环缺损的长径分类切口疝环缺损最大径不同,决定着采用不同的修补术式。(1)小切口疝:<3cm;(2)中切口疝:3~5cm;(3)大切口疝:5~10cm;(4)巨大切口疝:≥10cm[2]。 2.2 根据切口疝部位分类(1)中线腹壁切口疝:包括脐上、脐下、脐上下中线切口疝;(2)侧腹壁切口疝:包括肋缘下、肋髂间区、腹股沟区切口疝。 3腹壁切口疝修补的手术时机 (1)无切口感染史的初发和复发切口疝:根据原手术及切口的康复情况,在术后3~6个月; (2)有切口感染史的初发和复发切口疝:在切口愈合后1年;(3)使用修补材料修补并感染所致的复发切口疝:需在切口愈合1年后,局部组织细菌培养阴性,才可再次使用生物材料修补[3]。 4腹壁切口疝修补的手术原则 (1)小切口疝:可采用连续缝合修补技术,选择单股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要求缝线长度与疝环缺损长轴的比例为4∶1,保证缝合时有充足可靠的缝线跨度;(2)中切口疝:可选择连续缝合修补技术,如缝合修补关闭缺损有张力时,应考虑采用人工修补材料行无张力修补术;(3)大和巨大切口疝:需采用人工补片材料行无张力修补术。 5手术前准备 (1)改善全身情况,纠正切口疝的诱发因素,减少术后复发诱因;(2)评价呼吸功能对于术后患者的顺利康复很重要;(3)腹腔减容准备:巨大切口疝手术修补关闭缺损,还纳大量疝内容物,可造成腹腔室隔综合征效应,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国外有的学者采用术前间断给予人工气腹以使患者逐渐适应,国内术前准备多采用无创的腹带束扎,常需适应准备2~3周的时间,使膈肌逐渐升高,满足修补术后的腹腔容积状态;(4)采用人工植入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 腹腔内脏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90%。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仅占5%。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为多见。(一)腹股沟区解剖层次腹股沟区位于髂部,呈三角形,左右各一。上界是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与腹前壁其它部一样,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浅筋膜(camper's筋膜)、深筋膜(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层次结构虽同,但远为薄弱。 (1)腹外斜肌:此肌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水平以下,已无肌肉,进入腹股沟区移行为腱膜。此腱膜在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之间,向后向上反折,增厚成为腹股沟韧带。该韧带内侧部有一小部分纤维,继续向后向下向外反折成陷窝韧带(Gimbernat韧带),附着于耻骨梳上,边缘呈弧形。此韧带的游离内缘组成了股环的内界。陷窝韧带继续向外延续,附于耻骨疏韧带(Coper韧带)。上述各韧带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很为重要。腹外斜肌腱膜的纤维自外上方向下方行走,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分为上、下二脚,二脚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裂隙,即为腹股沟管的外环。正常人的外环口可容一食指尖。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有两条呈平行的髂腹下神经和骼腹股沟神经于腹内斜肌表面行走,二者纤维可相互交叉相连,有时成为一条神经,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时,谨防误伤。 (2)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在腹股沟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分别起自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2与1/3,两者的肌纤维都向内下行走,下缘构成弓状,越过精索前、上方,在其内侧都折向后方,止于耻骨结节。在手术和尸体解剖中,发现腹内斜肌下缘弓多为肌肉,甚至少形成腱膜;而位于深面的腹横肌下缘多为腱膜结构,称腹横腱膜弓。此腹横腱膜弓在各类疝修补术中是修补的基本用物,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约5%的病例,腹横腱膜弓与腹内斜肌下缘腱膜结构在精索内后侧互相融合,形成联合肌腱或称腹股沟镰,止于耻骨结节。 (3)腹横筋膜:在腹股沟区,腹横筋膜外侧与腹股沟韧带,内侧与耻骨梳韧带相连。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cm处,腹横筋膜有一卵圆状裂隙,即为腹股沟内环。精索由此通过,腹横筋膜向下将其包绕,成为精索内筋膜,腹横筋膜在内环内侧增厚致密,形成凹间韧带;而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则覆盖股动静脉,并随伴至股部,形成股鞘前层。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腹沟内侧1/2区,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个极为薄弱的腹壁“空隙”区,因为在此区,与其它腹前壁不同,完全没有强有力的肌肉层(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保护,仅一层腹外斜肌的腱膜和一层非薄的腹横筋膜,力量极为薄弱,这就构成了腹股沟区好发疝的解剖基础。更何况,当人立位时,该区所承受的腹内压力比平卧时约增加三倍。 (二)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在正常情况下为一潜在的管道,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在成人管长4~5 厘米,有内、外两口和上下前后四壁。内口即内环或称腹环,即上文所述腹横筋膜中的卵园形裂隙;外口即外环,或称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下方的三角形裂隙。管的前壁是腹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 百科名片 腹股沟斜疝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 简介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又分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两种: (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与胚胎发育有关。人类胚胎期,睾丸从腰椎旁逐渐下降,同时带动部分腹膜、腹横盘膜及腹部肌肉经过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形成阴囊。在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形成一个腹膜鞘突。当睾丸下降完成后,腹膜鞘突自行缩闭锁。如果腹膜鞘突未闭锁或闭锁不全,则可能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囊。 (2)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部位的解剖缺陷有关。正常情况下,腹横筋膜和腹横肌的收缩可使腹股沟深环关闭,从而阻止斜疝的形成。如果腹横筋膜或腹横肌发育不全,再加上腹内压力增高(如劳动、排便、排尿、腹水、啼哭等)因素的出现,可促使深处的腹膜向外突出形成疝囊,肠管等组织也随之进入疝囊,形成后天性腹股沟斜疝。当疝内容物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赫赛又哈三角)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称腹股沟直疝。腹股沟直疝多见于中、老年人,与老年人腹壁肌肉较薄弱有关。例如,老年人出现长期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及慢性便秘等情况,造成腹内压力升高,促使直疝三角部位的腹膜及内脏突出,可形成腹股沟直疝。 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最常见的腹外疝。 治疗措施 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但一周岁以内的患儿,腹壁随生长发育,强度增高,有可能自愈,可暂缓手术。老年体弱如患有其他严重疾患不宜手术,可在回纳疝块后用疝托紧压疝环,夜间休息时可除去。长期使用疝托可造成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一般不予推荐。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及术前、 术后注意事项 在外科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技术合理、安全的无张力修补手术, 主要是在腹壁打洞置入观察镜,利用长器械分离疝囊,然后植入补片,一般包括 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前者需要进入腹腔切开腹膜分离 疝囊,后者则不需进入腹腔,是在腹膜前分离疝囊。一般情况下,腹腔镜腹股沟 疝修补术的复发率是比较低的,为1%-2%,相当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手术。 一、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 一、术后疼痛感属于轻微程度。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后有着非常明显的疼 痛感,一般在术后的三天内会通过注射止痛药降低疼痛感,在术后一周左右仍然 存在疼痛感。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后几乎没有疼痛感,在术后也不需要利用止 痛药。二是:术后恢复比较快。传统开放手术后患者一般需要住院一周左右的时 间才可以出院,并在两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恢复基本活动。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一般2-3天的时间就可以出院,并在出院后就可以恢复基本活动,大大缩短恢复 时间。三是:切口小,美观。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在腹股沟区切一个大概7-8cm长 的切口。而腹腔镜手术则需要在腹壁上切三个0.5-1.0cm的小切口,不会留下很 大的疤痕。四是:术后的应激反应比较小:由于传统开放手术后疼痛感比较大, 非常容易刺激患者,进而增加心肺器官的负担。而腹腔镜收手术的疼痛感比较小,患者的反应比较小,不会出现很大波动。 另外,就是腹腔镜手术可以同时处理腹股沟疝和其他疾病,如:阑尾炎、胆 囊结石等,针对双侧腹股沟疝不需要额外增加切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且在治疗复发疝时可以避免原来的手术切口,使得手术更加简单。 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前注意事项

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

1.手术野清拭后以2%~3%碘酊和75%乙醇消毒。 2.以原手术切口并切除手术瘢痕后进腹或以疝环的最大直径方向取切口进腹。要谨慎注意内脏和皮肤的粘连,防备误伤内脏。 3.游离皮下组织和筋膜至疝囊。手术瘢痕、皮下组织和破碎筋膜一并切除。 4.谨慎切开疝囊,分离大网膜、肠管与疝囊或疝环的粘连。腹腔内粘连肠管的分离、大网膜和肠管是否切除要视腹腔被疝出的内脏回纳后的容积和关闭腹膜缺损的程度。如要切除肠管必须要注意尽可能减少污染。 5.在腹膜前(肌筋膜后)做钝性分离,各方向分离面要超过疝环3~5cm,做成一腹膜前间隙为置入人工合成补片用。分离时注意止血和勿损伤内脏。以可吸收合成缝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膜。 6.测量已做成腹膜前间隙的面积,即:疝环的直径+疝环外已游离的3~5cm的间隙。并以此面积的大小裁剪聚乙烯补片,一般取圆形。 7.把已裁得的聚乙烯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内。视容纳情况可再裁剪,不要使补片太小,也不要过大而使补片打褶。 8.以不可吸收合成缝线间断缝合补片的外缘固定于前面的筋膜肌层上,以同样方法再缝一圈把补片固定于疝环上(筋膜下补片修补术-UnderlayRepair)。 9.或关闭腹膜后在肌筋膜上做一间隙,大小如前已叙述。补片置入后以相似方法做两圈间断缝合固定补片与其下的肌筋膜层和疝环(筋膜上补片修补术-OnlayRepair)。 10.正中切口的切口疝在游离疝囊和回纳疝内容物后,在近中线处较充分的把两侧腹直肌后鞘向各自的外侧游离5~7cm,并过疝环的上界3cm。把两侧腹直肌后鞘对合缝合后,裁剪相应大小的聚乙烯补片置入腹直肌后间隙内。以补片的一侧与相应侧的腹直肌外缘和穿过腹直肌到前鞘做数针褥式缝合,待两侧缝合结束后打结。补片被置于腹直肌后鞘前、腹直肌后,补片缝合固定通过左右腹直肌的外缘到前鞘,使补片与左右腹直肌连为一体。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Rives-StoppaRepair)。 11.如果因粘连广泛无法闭合腹膜时,以聚四氟乙烯或用聚四氟乙烯和聚乙烯复合材料的补片替代腹膜缝合。使用此复合材料时,必须是聚四氟乙烯面对内脏。以不可吸收缝线间断把补片与腹膜缝合固定。 12.缝合皮下组织时不要有无效腔。置闭式引流管后缝皮。 注意事项 1.用人工合成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游离创面较大,有时要游离肠管粘连。手术要仔细,止血要可靠,注意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污染。要用有效的预防性抗生素,视术中情况决定持续应用时间。 2.手术后要注意病人对疝出内脏复位的耐受能力。尤其要注意呼吸功能、血气分析和呼吸道护理。 3.引流管以低压闭式持续吸引,视引流量决定拔管时间。停止引流后还需检查有否腹壁残余血肿或浆液肿,在无菌下穿刺抽液。手术后即需用腹带包扎,要持续3~6个月。 4.视术中情况选用补片和决定如何置入补片。聚乙烯补片不能接触肠管,但耐受感染好。聚四氟乙烯抗粘连强但发生感染要取出补片。筋膜下置入补片后由于腹压和肌张力使补片两面受压,缚贴平整,又因肌层阻挡基底宽于疝环很大的补片,不易复发,但手术固定补片有一定难度。筋膜上置入补片的手术操作不难,固定补片进针不要过深防误伤内脏,但因补片开放于脂肪组织所以浆液肿发生率高,引流时间要稍长。无论在筋膜上或筋膜下置入补片,补片外缘要超过疝

疝气手术护理常规

疝气手术护理常规 (以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为例) 人体内的脏器或组织,由于各种原因自其正常的解剖位置、部位,经由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区域、裂孔、间隙或缺损进入另一部分和位置,被称为疝。发生于腹部的疝被称为腹疝,腹疝又被分为腹内疝和腹外疝。腹外疝定义是:腹腔内的组织和脏器连同腹膜的壁层,经腹壁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向体表突出。 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斜疝的疝囊是经腹壁下血管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形成的,并可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 腹股沟斜疝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咳嗽、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尤以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 各种斜疝的修补原则都是使疝出的腹膜及内容物还纳腹腔,并修复内环以防复发。 1.解剖

1、适应症 易发性和难复性斜疝均应行手术治疗。 2、禁忌症 (1)加腹内压的因素未能解除或缓解者 (2)其他系统有严重疾病,全身情况不适于手术者(3)手术区域或全身存在感染者 (4)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而逐渐强壮,故婴儿期腹股沟斜疝有自愈的可能,因此1岁以内的婴儿不主张手术。 一、用物准备 1、布类:铺布、大孔、手术衣 2、器械:瘤仔包 3、一次性物品:血垫1包、方纱1包、短电刀1把、吸引管(头)各1根、10#刀片1片、泰丝线1#4#7#各1包、8*20圆针1包、8*20角针1包、6*14圆针1包、手套按需准备。 备用:明胶海绵、可吸收2-0、3-0圆针各2包、疝补片

(外科自备)、6cm*10cm敷贴(外科自备) 二、体位: 仰卧位 三、消毒铺布 1、消毒液:安尔碘消毒 2、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上剑突平面,下至大腿中份,双侧至腋后线,包括双侧腹股沟。 3、铺布: (1)一张治疗巾折叠馒头状塞至阴囊下方(男性患者) (2)四张治疗巾1/4横折,按照会阴侧、对侧、头侧、近侧顺序铺于切口周围。 (3)两块中单铺于尾端及升降架托盘,一块中单遮盖头端。

疝修补的原则

疝修补的原则 疝修补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疝病,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和膈疝等。疝是由于腹壁肌肉弱化或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腹部内脏(如肠子)通过腹壁的薄弱区域突出形成的。疝修补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位结扎疝囊:疝修补手术的首要原则是找到疝囊的颈部,并在尽可能靠近腹腔内口的位置进行高位结扎,以防止疝内容物再次脱出。 2.修复腹壁缺损:手术需要修复导致疝发生的腹壁缺损。这可能包括直接缝合、使用人工补片或其他生物材料来加强和覆盖缺陷区域。 3.保护周围组织:在进行疝修补时,需要尽量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4.减少张力:手术应力求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因为高张力修补可能会增加疝复发的风险。这可能需要使用适当大小的补片和合适的修补技术。 5.防止感染: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如果存在感染迹象,可能需要先进行抗生素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修补手术。 6.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因此疝修补手术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包括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和材料。 7.术后管理:术后管理也是疝修补原则的一部分,包括适当的恢复期活动指导、疼痛管理、预防便秘以及定期复查等,以促进愈合和减少复发风险。 疝修补手术的目标是修复腹壁的缺陷,防止疝内容物再次脱出,并尽可能降低疝复发的风险。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和个体化的术后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疝修补的基本原则是修补和加强腹壁的缺损,以恢复腹壁的完整性。传

统的疝修补手术,包括疝囊高位结扎加腹股沟管修补术,以及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Stoppa手术)等,都是遵循这个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疝修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和疝复发的可能性。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临床指南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嵌顿疝处理原则

嵌顿疝处理原则 嵌顿疝是一种常见的腹股沟疾病,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下面将介绍嵌顿疝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嵌顿疝的处理原则是“即刻处理、早期手术”。嵌顿指疝气被固定在腹股沟管内,形成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严重甚至导致脏器坏死。因此,在发现嵌顿疝后,应立即进行处理,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其次,处理嵌顿疝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非手术处理,另一种是手术治疗。非手术处理主要是通过轻柔的按摩和冷敷等方法,试图使嵌顿的脂肪或肠管返回腹腔内。然而,这种方法成功率较低,且存在再发的风险。因此,当非手术处理失败或病情较为严重时,应尽快转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处理嵌顿疝的最佳选择。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手术的目的是将嵌顿的脂肪或肠管重新放回腹腔,并加固腹股沟区域,防止再次嵌顿发生。手术的效果较为稳定,且具有长期的疗效。 在进行嵌顿疝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要停止进食,并保持胃肠道通畅。其次,要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饮食调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最后,嵌顿疝的处理过程中要注重预防措施。预防嵌顿疝的发生,可以通过控制体重、避免抬重物、避免过度用力以及规范饮食等方式 来减少腹压。此外,患者在手术后也应注意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过累,以免造成腹股沟区域再次受损。 综上所述,嵌顿疝的处理原则是“即刻处理、早期手术”。非手 术处理只适用于轻度病例,而手术治疗是最佳的疗效保证。在进行手 术前后及康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一些预防和保健措施,以减少病情 复发的风险。通过正确处理和预防,可以有效控制嵌顿疝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科----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邵毅山东大学医学院硕士 智绪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方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限制腹腔镜疝修补术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尚不能确定该手术方式安全性和有效性、认为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的费用高等。本文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解剖、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综述,以期增加临床医生对此手术技术及发展状况的了解。 一、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应用解剖 熟悉腹膜前间隙内腹股沟区解剖结构是新近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医师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经前腹膜腹股沟区解剖的重要标志包括:①脐侧韧带:这是腹腔镜下最显著的解剖标志。此韧带是一条纵向走行的腹膜皱襞,紧靠正中线,邻近膀胱,起于髂内动脉,一直延伸到脐部。②腹壁下动脉:始于髂外动脉,形成斜疝内环口的内界,镜下可见其搏动,有助于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诊断。③输精管:白色条索状物,向中下走行,跨过Cooper韧带于镜下右侧8点钟,左侧4点钟位置进入内环。 ④髂耻束:由腹横筋膜至腹股沟韧带向后的游离缘处加厚所形

成,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中需特别重视腹横肌腱膜弓和髂耻束。髂耻束被腹股沟韧带覆盖,有时不易辨认而与腹股沟韧带混淆,手术中需仔细辨认此结构。⑤内环口:系腹壁下动脉、输精管、精索血管的交汇点。如无斜疝,内环口扁平。小的斜疝内环口呈浅陷窝状,如斜疝较大则呈宽而浅的盆状或洞穴状。 ⑥Cooper韧带:白色,较坚韧,向正中起行,止于耻骨结节。该韧带与髂耻束、联合腱、腹直肌外侧缘等构成一个坚强肌-腱膜-骨性结构支架,是镜下固定网状结构的主要承受体。⑦毁灭三角:腹壁下动脉构成斜疝内环口的内侧边界,可见输精管从内下进入内环,而生殖血管从外中下进入内环,两者之间的间隙称为毁灭三角。此区有髂外动静脉及股神经从其下方通过,在缝合或钉合网状结构时应避开该三角,以免损伤血管神经。 二、腹腔镜疝修补术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属微创外科的范畴。其术式包括单纯内环口关闭术(PET)、假体填塞术、腹腔内补片植入法(IPOM)、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法(TAPP)、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法(TEP)。1982年Ger等实施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疝修补术。Shultz等1990年首次应用腹腔镜关闭内环和聚丙烯补片充填缺损。1991年Toy和Smoot联合报道了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此手术将补片固定在腹壁上未对腹股沟区进行解剖干预。同年,Arregui首次报道了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其方法是在腹腔内

缝合要点常见腹股沟疝修补术

缝合要点常见腹股沟疝修补术 导读 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 组织修补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少,下面重点介绍李金斯坦修术(Lichtenstein)及其衍生的网塞平片修补术。 李金斯坦修补术 ➤核心技术 分离出全部腹股沟管后壁,将补片植入腹股沟盒间隙,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类似无张力的Bassini手术。 ➤缝合技术 充分暴露腹股沟管后壁区域,选择(10~12)x(6~8)cm大小的补片。 补片外侧自耻骨结节起与腹股沟韧带做连续缝合至内环上缘出;补片的尾端修剪成燕尾状开口绕过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开口;补片的内侧瓣重叠在外侧瓣的上方,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补片的内侧与腹直肌外侧缘出间断缝合3针。 网塞平片修补术(Plug and Patch) ➤核心技术 使用预成型的网塞,对局部缺损进行修补,然后再使用补片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主要包括Rutkow和Milliken术式。 ➤缝合技术 网塞的缝合:网塞经内环口或切开的腹横筋膜置入腹横筋膜深面。将网塞缝合固定在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或疝环周围坚韧组织上。 平片的缝合:覆盖腹股沟管后壁,缝合方法同Lichtenstein修补术。 开放腹股沟疝缝合材料选择 固定补片、纯组织修补建议使用普理灵或者PDS;丝线可能引起

感染及慢性疼痛,不作为推荐使用;快速吸收缝线可能增加疝复发的几率,亦不作为推荐。 建议选择抗菌薇乔(2-0);切口感染属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伤口深部感染是疝术后长期严重不适和经济赔偿的主要原因。 建议使用防刺伤针(爱惜卫),能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几率。 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关于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本文将重点讲解TAPP及类似的TEP修补术,IPOM将在后续文章介绍。 TAPP修补术 ➤核心技术 进入腹腔,打开腹膜,分离回纳疝囊,植入补片覆盖耻骨肌孔(MPO),最后再关闭腹膜。 ➤缝合技术 疝囊的处理:斜疝疝囊可以完整剥离,也可以横断。横断后远端旷置,近端必须缝合关闭。 直疝疝囊可采用疝钉、缝合等方法将腹横筋膜(假性疝囊)反向牵拉,与陷窝韧带或耻骨梳韧带固定,也可采用圈套线将松弛的腹横筋膜套扎收紧。 补片的覆盖:通常选用10*15cm的补片(如超普等),完整覆盖肌耻骨孔并与周围组织有足够的重叠。<=3cm的缺损可以不固定或采用医用胶固定,>3cm的缺损可采用钉枪、缝线等方法固定,只有联合肌腱、腹直肌、陷窝韧带、耻骨梳韧带可以用来缝合或钉合固定。 腹膜的关闭:腹膜必须完全关闭,包括横断的疝囊以及任何破损的腹膜,以避免补片与肠管接触引起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建议连续缝合关闭腹膜。 TEP修补术 ➤核心技术 不打开腹膜,气腹建立在腹膜前间隙,分离回纳囊,置入补片,覆盖整个肌耻骨孔(MPO)。 ➤缝合技术

疝修补补片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疝修补补片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疝修补补片类产品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并指导该类产品注册申请人在申请产品注册时临床试验资料的准备,特制订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虽然为该类产品的临床试验及注册申请人在申请产品注册时临床试验资料的准备提供了初步指导和建议,但是不会限制医疗器械相关管理部门对该类产品的技术审评、行政审批以及注册申请人对该类产品临床试验资料的准备工作。 本指导原则系对疝修补补片临床试验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临床试验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疝修补补片相关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学相关诊疗技术的发展、法规和标准的不断更新,本指导原则还会不断地进行完善和修订。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腹腔外置疝修补补片和腹腔内置疝

修补补片,包括以不可吸收材料为主制成的疝补片,也包括完全可吸收材料制备的组织重建型疝补片。具有特殊设计的疝修补补片需参考本指导原则适用的部分,并结合产品自身特点另行设计其临床试验。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为产品申报注册而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开展的完整的上市前临床试验。若申请人以境外临床试验资料申报注册,则需按照《接受医疗器械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提交注册资料,例如考虑受试人群与境内人群的人种差异对产品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性的影响等,并且相关境外临床试验原则上不应低于本指导原则的要求。 二、疝修补补片临床试验 (一)概述 本部分内容仅提到了临床试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而非提供一个完整临床试验方案或报告的模板。在境内进行的临床试验需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具有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内开展,在申报注册时按照相关法规提交临床试验方案、临床试验报告等资料。 (二)总体设计要求 1. 若申请人确定申报产品需通过临床试验的方式开展临床评价,在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时可参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等技术指南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并实施试验。 以申请首次注册上市为目的的疝补片类产品临床试验一般情况下宜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根据设计预期的临床意义及试验医疗器械的性能选择合适的试验类型(优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适用于I型、II型、III型和IV型的腹股沟直疝、斜疝和股疝(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修订稿)。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o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率为1〜2%,等同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低于开放式有张力修补术。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手术相比,切口小、疼痛轻、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早。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总并发症发生率等同于开放式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清肿。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费用高于开放式修补术 手术方法 综观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史,可归纳为6种方法: 内环口关闭术:相当于开放式手术中疝囊的高位结扎,因未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仅适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 植入物填塞术(Plug and Patch):将植入物直接植入缺损处。因植入物容易移位,且修补局限,故复发率和再发率高,目前已很少应用,建议不要用这种方法进行腹股沟疝修补。 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ntra 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在腹腔内将补片钉合在疝缺损的腹膜上。IP0M是目前治疗切口疝的主要方法。在修补腹股沟疝时,因补片容易移位,需做一定的改良:如补片中央固定、补片四周缝合、打开腹膜将补片与耻骨结节或Cooper's韧带固定等。为防止腹腔粘连,必须使用聚丙稀和聚四氟乙稀复合材料(如ComposixMesh)或膨体聚四氟乙稀(e-PTFE) 双面材料(如Dual Mesh),补片价格较贵。 IP0M+内环口成形术:在IP0M的基础上加行内环口成形术,即将腹横筋膜与骼耻束对合以缩小内环口,相当于开放式Marcy术。该方法操作难度高,目前应用很少。 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TAPP):在腹腔内打开腹膜,解剖腹膜前间隙,将补片与Cooper's韧带、耻骨结节、腹直肌外缘和跌合肌腱钉合,再关闭腹膜。原则等同于Rives、Stoppa在八十年代提出的开放式经前腹膜补片植入术。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直接进入腹膜前

腹股沟直疝修补术

腹股沟直疝修补术 Repair of DirectInguinal Hernia 腹股沟直疝较斜疝少见,多发于老年人,术后复发率较斜疝高。 【适应症】 易复性和难复性直疝都应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1.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先行控制症状以后手术。 2.术前1周戒烟,训练床上大小便。 3.术前排尿,使膀胱空虚,必要时可置尿管,以免手术误伤膀胱。 4.巨大疝,术前需卧床休息3天,使疝内容物还纳。局部组织疏松,减轻水肿,有利于术后愈合。 5.特殊巨大疝,腹腔脏器有一部分降入疝囊内,突出腹外。假设估计手术不能将内容物完全还纳,术前可作气腹,以扩大腹腔。 6.绞窄疝,术前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输液,可给胶体液防止休克,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应在积极准备的前提下,尽早手术。 【麻醉】 可用局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局麻较理想,其优点是: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中可嘱病人增加腹压,以区分斜疝和直疝。修补前后,嘱病人抬头或抬肩检测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和修补效果。 【体位】 平卧位,床脚略抬高。 【手术步骤】 1.切口:皮下组织别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别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别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假设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别离下来(图7)。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4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别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胱和腹壁下动、静脉。切断颈部,用4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 (1)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假设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

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手术图谱

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宇文皓月 [手术原则] 1.充分显露切口上方需在腹壁下动脉处,使疝囊颈充分显露出来。 2.高位结扎疝囊在内环处完全分离出疝囊,这样才消灭腹膜的袋形外突,防止疝的复发。 3.仔细止血沿精索走行的大小出血点要一一结扎止血,防止术后形成血肿,继发感染。 4.加强腹壁主要是利用缝合或修复的方法加强腹壁,特别是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力量,减少单薄环节,这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术前必须仔细选择修复方法;术中应认真操纵。 图1 腹股沟斜疝的解剖改变图2 修复腹膜及腹横筋膜的手术途径根据腹股沟斜疝的解剖特点和临床表示,证明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防止疝复发的重要环节在于妥善缝牢内环处的腹横筋膜。

腹横筋膜围绕精索形成内环口,并呈漏斗状向下进入腹股沟管,酿成精索内筋膜。形成腹股沟斜疝后,腹横筋膜则同时围绕着疝囊和精索[图1]。所以,手术修复斜疝时,必须在此漏斗口部纵行切开精索内筋膜,显露疝囊和精索,并将二者分离,然后在内环平面横行切开疝囊,将疝内容物返纳后,闭合腹膜。并要特别注意缝牢腹横筋膜。除婴幼儿外,还需将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的联合肌腱缝于腹股沟韧带上,进一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修复手术中显露内环的途径有三种:一是要腹股沟部,二是经腹腔,三是经腹膜前。临床上常使用两种方法[图2]。 [手术方法的选择] 修复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疝囊大小、病程长短、有无复发等具体情况来选择。经常使用的手术方法和操纵特点如表26-1: 病人情况手术方法和操纵特点 婴幼儿先天性斜疝经腹腔疝囊高位离断术 儿童、青少年小型斜疝,腹肌无明显缺 损 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 成人斜疝,腹股沟管后壁无缺损精索原位腹股沟斜疝修复术(Ferguson)精索不移位,仅次联合肌腱缝于腹股沟韧带上,加强腹股沟管前壁 成人斜疝,腹壁轻度单薄精索腱膜下移位腹股沟斜疝修复术(Bassini):精索移位至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之间,再将联合肌腱缝于腹股沟韧带上,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老年人斜疝,复发性疝,腹壁重度单薄改良精索腱膜下移位腹股沟斜疝修复术(McVay):与上法相同,但联合肌腱缝于耻骨韧带上

外科之路:斜疝修补术关键技术

外科之路:斜疝修补术关键技术 如果有一种手术比阑尾切除还多,那一定是斜疝修补术。它是年轻普外科医生入门手术之一,与阑尾切除相比,更强调解剖、分离、层次、保护,而且是我们接触的第一种重建手术,意义非同一般。 回味斜疝修补术,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对解剖、重建手术至关重要原则和方法。(手术难易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来说,单纯切开、分离手术难度最小,术后并发症最少;然后为单纯切除手术、重建手术、切除+重建手术,最麻烦的是重造手术。 1、左与右 左侧?右侧?这个问题本来不算什么,但当我明白什么是失误,什么是错误;什么错误可以原谅,什么不可原谅;什么错误可以弥补,什么错误不能弥补。 随着工作越来越繁忙,每天完成手术的台次增多,这个问题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就诊时看、术前看、问家属、看病历、看腕带、问助手、问病人、试外环、扪疝囊,坐在手术台前还要问自己:那边是左?那边是右?直到切开疝囊,还会想会不会是双侧?为了除掉这块心病,我准备了一根标记笔,看清问明是那边了,就在患侧腹股沟区画一个标记,疝囊较大,进入阴囊的,画一个圆圈;疝囊较小的画一个十字;刚刚发病或很少出现的,画一个三角。 这下,我心里舒服了,我想大家也都舒服了。 2、切口确定 常规斜疝切口大家早已接受,并没必要更改。我一般都在耻骨上扪及精索的位置斜向上1厘米做一个标记作为起点,然后平行腹股沟韧带向上切开3厘米即可,如果助手喜欢拉钩,可以再小一点。无张力修补切口适当向上。

3、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切开 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后,就要确定外环口的位置、外环口的顶点,以便沿外环---腹外斜肌腱中心线切开。此时可用血管钳提起切口下腹外斜肌腱膜,向上拉紧,可以很容易确定。如果你的刀口小到手指不能进入,还可以经阴囊向上触及。 另外,切开腹外斜肌腱无需剪刀分离神经,只要切一个小孔后,用钳尖沿纤维方向划开。除后壁修补外,外环并非必须完全切开,保留原先外环口处,不会影响修补,还可以阻挡皮下组织挤入。 4、精索内筋膜 切开提睾肌后,并不能马上看到精索和疝囊,他们两个都藏在精索内筋膜内,而且精索内筋膜内只有精索和疝囊,换句话说,疝囊只在精索内筋膜内,如果其中没有疝囊,就不是斜疝。现在切开精索内筋膜----先别急!如果你需要后壁修补,可在精索内筋膜外游离精索,简单方便,不会出血,而且游离精索的同时游离了疝囊。如果疝囊估计很小,也要沿精索内筋膜向上游离并以此为界。如果想做腹横筋膜修补,现在就应在精索内筋膜后分离出间隙。 一个问题不明白: '腹外斜肌腱中心线的确定:此时可用血管钳提起切口下腹外斜肌腱膜,向上拉紧,可以很容易确定'能在讲详细点吗? 答:外环口的形状为半圆形,底部为耻骨。外环口基本和腹壁平行,手指需在耻骨上向下抠才能进入外环,而且单凭指尖无法确定外环口顶点。此时可用血管钳提起切口下腹外斜肌腱膜,向上拉紧后,外环口变成与腹壁有大约30 度斜角的三角形。有角度------手指可直接探及,三角形-- ------容易确定顶点(等腰即可)。 5、寻找疝囊 本来寻找疝囊不是什么问题,如果精索内筋膜层次分辨清楚,疝囊应该手到擒来。既然年轻朋友提问,就简单说一说。切开精索内筋膜后,应该先寻找精索血管,在精索血管内侧(精索内筋膜内),输精管上方,即为疝囊应该在的位置。年轻医生容易对疝囊视而不见,但请记住,精索内筋膜内只有精索和疝囊。

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专家共识及腔镜手术操作指南(全文)

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专家共识及腔镜手术操作指南(全文)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胚胎时期因膈肌发育停顿所致膈肌缺损,在胸腹腔压力差的作用下,腹腔内游动度较大脏器疝入胸腔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CDH出现缺氧、紫绀和呼吸困难症状越早,病情越重,预后也越差。90%的CDH发生在膈肌后外侧(胸腹裂孔疝,Bochdaleck hernia),发病率在1/2 500~1/3 500之间[1],出生后6 h内出现缺氧、紫绀和呼吸困难症状者称为重症CDH,其肺发育不良较重,病死率达60%以上[2],因此,CDH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早期,有学者认为,在生后即出现症状的CDH是不能治愈的。然而,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建立,总体生存率已有所提高[3,4]。除围手术期的诊断、护理、重症监护和康复策略外,近年来随着腔镜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腔镜技术已引入到CDH治疗中,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微创操作使CDH治疗不仅展现出疼痛轻、创口外观美观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术后快速康复的优点[5,6,7,8]。为提高和普及先天性膈疝腔镜手术治疗效果,2014年国家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小儿腔镜诊断治疗先天畸形技术规范、标准及新技术评价"课题组(201402007)将CDH纳入腔镜新技术诊治评价及操作规范制定,2017年7月15日在大连召开"先天性膈疝修补术著名专家学术沙龙"普胸俱乐部会议,与会专家针对CDH手术时机选择、腔镜手术适应证及操作原则达成共识。鉴于目前国内CDH腔镜手术开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手术时机的选择、初学者的培训、不同中心的手术技术操作参差不齐等;此外,CDH修补术缺

疝修补补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疝修补补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疝修补补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申请人/生产企业进行疝修补补片的注册申报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系对疝修补补片的一般要求,申请人/生产企业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生产企业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疝修补补片是指植入体内以修补疝的补片类产品,材质涵盖聚丙烯/聚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不可吸收合成材料、聚乳酸/聚己内酯等可吸收合成材料、动物源性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复合材料等。 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产品的技术资料(适用于首次注册及变更重新注册中的相关部分)

1.产品名称:产品通用名称一般为“疝修补补片”;与置入工具等一同包装的可称为“疝修补系统”。 2.注册单元划分,可考虑划分不同注册单元的情况举例: (1)不同的材质或化学成分 (2)不同的适用范围,如:按照补片放置在腹腔内或腹腔外 下列情况适合补片放置在腹腔内:补片置入腹腔内的腹壁疝(手术切口疝、造口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等);食管裂孔疝;膈疝;盆底疝等。 下列情况适合补片放置在腹腔外:补片不置入腹腔内的腹壁疝(手术切口疝、造口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等);腹股沟疝;股疝等。 3.产品适用范围:申请人应根据临床资料规范申报产品的适用范围,如描述为“该产品适用于腹膜外修补腹壁疝”,或者直接描述其诊断名称,如:“该产品适用于腹膜外修补脐疝”。 4.产品基本信息: (1)材质:申报产品各部件对应材质的标准化学名称(列表详述)。 (2)外型结构描述及相应图示:产品整体结构示意图、局部细节示意图(如编织方式、孔隙结构、分层结构图示)。对于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产品,应提供每一组成部分的结构描述及相应图示(例如支撑环、提拉带、置入工具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