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血小板;疗效;护理体会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多数血液病得以有效治疗的重要保证[1]。在现代医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为了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血液资源,我国从1998年颁布了《献血法》和2000年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来,临床成分输血有了较快的发展,成分输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医院输血的水平的指标,成为医院评级的一个必检指标。而血小板的输注更是成分输血中一项重要的治疗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各种出血疾病的主要措施。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推广。临床上对血小板输注的要求逐年增加,但是血小板输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值得关注的[2]。现将本科在输注血小板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总结一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本科在治疗血小板引起出血的各种住院患者45例,其中恶性髓性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例,恶性淋巴瘤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15~67岁,45例患者静脉血小板计数<35×109/L,临床需要输注血小板来预防和缓解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

1.2 血小板来源所有血小板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一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为200~250 ml,含血小板数≥

2.5×1011/袋。

1.3 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3] 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CCI值>4.5为输注有效。

1.4 方法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分别输注单采血小板1~2 U,输注前给予地塞米松

2.5~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或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10 mg肌肉注射,防止发生过敏反应,输注前及输注后0.5~4.5 d内分别测定外周血血小板数,同时观察输注前后出血情况,有无血小板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

2 护理措施

2.1血小板输注前的护理护士在输注血小板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有无过敏史等。同时护士也应掌握输注血小板的目的,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有关输注血小板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注前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注血小板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对输注成分血小板的恐慌心理,增强对输注血小板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此成分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患者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2 取血及血小板的输注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应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

血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以备检验。护士取回血小板后应立即输注,因为血小板功能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用输血器输注。输注前将血袋混匀,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在常温(22±2)℃下保存,并每隔10 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冰箱保存。ABC血型同型输注,Rh阴性患者如有条件应输注Rh阴性血小板。护士在输注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小板的质量,输注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以及血液种类和计量[4]。在输注过程中,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患者对输注血小板的恐惧和顾虑。

2.3 输注后的护理护士对输成份血的患者关心和询问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注而引起的异常情况,也有益于患者,提高对成分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暂停输注,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前准备。

2.4 输血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再输血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不良反应,常见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发热、寒战,头痛、腰背痛,进针部位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常见症状,而输注血小板易发生皮肤瘙痒,出现荨麻疹,这可能是由于多次输注血小板,受血者血循环中的抗IgA 抗体与输入血内的IgA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致。因此,在输注血小板前,应先输入地塞米松或肌肉注射扑尔敏,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再输注过程中,护士应加强观察,尤其是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当发现患者出现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减慢输注速度,报告医生,遵照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症状轻微者经处理后可继续输注,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入,感染、发热可致输后血小板的增加率降低20%~40%。因此,应积极抗感染治疗,严格无菌操作,指导患者做好自我保护,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尽可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输血的传统观念是全血输血。随着现代输血观念的更新,全血输注已逐渐被摒弃,目前在发达国家全血输血所占全部输血的比例不足5%,而成分输血具有纯度高、疗效好、针对性强、一血多用、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推广运用。成分血还可节约大量血液资源,这是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血小板输注作为成分输血中尤为重要的治疗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血小板的总用量是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近年来,由于放化疗而导致血小板急剧降低的肿瘤及血液患者日益增多的原因。总之,作为一名护士,通过大力加强有关输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强输血业务、学习,加强输血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规范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制定处置各种输血的不良反应预案,极大地提高临床输血护理质量。对于保护患者、医院和自身的合法效益,保证患者安全有效输血,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龙银芳.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3):243-244.

[2] 卢焕兴,李春娇,梁永生.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8,9(6):321-322.

[3] 刘影汉,林武存编.临床输血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5-17 .

[4] 段磊,于艳秋.护理学基础.人民出版社,2003:380-383.

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

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 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甚至发生的并发症[1]: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输血错误)是最主要、最严重的输血危险[2]: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临床输血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临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依法行医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我们做为护士应遵徇法定及院内规定的输血制度,以确保输血安全。 掌握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 2.1、全血和红细胞的输注和护理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穿刺;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Y型管(双头输血器)注入血袋中加以稀释并混匀,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余血;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h;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必须在2h内输完,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冰箱保存24h;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尤其是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否则会发生凝固、凝集或溶血;对于有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应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幼脐带血移植病人输血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2.2、血小板的输注和护理保存条件为24~26℃,轻轻振荡;因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所以取回后应立即输注(输注前将血袋混匀,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用输血器输注;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在常温(22±2)℃下保存,并每隔10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冰箱暂存;ABO血型同型输注,Rh阴性患者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小板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2.3、血浆的输注和护理保存条件为-20℃以下,融化后应尽快取回;输注前必须检查血浆外观,正常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输注速度一般为5~10ml/min;用输血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浆原则上需同型输注;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浆有特殊要求,一般输注AB型血浆,应特别注意。 2.4、冷沉淀的输注和护理冷沉淀是从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制备的,其容量为20~30ml;在37℃水浴中快速融化后,应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可以加入10~15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不主张静脉推注,建议选择输血器输注;原则上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严格按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执行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护理 抗凝药是指能降低机体的凝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或对已形成血栓的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药物抗凝药物的基本分类 1、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蚓激酶等 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降纤酶、阿替普酶等 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前列环素、双嘧达莫、氯吡格雷等 一、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 1、肝素类成份及种类:肝素钠/ 钙,普通/低分子机 制: 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与凝血酶原-III 结合,对活化的Ⅱ、Ⅸ、Ⅹ、Ⅺ和Ⅻ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 2 香豆素类华法令: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结构与VitK 类似机制: 竞争性拮抗VitK 的作用,使维生素依赖的凝血因子作用 产生障碍,致II、VII 、IX、X 失活,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对已经合成的凝血因子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华法林没

有溶栓(化栓)的作用药动学论 1 、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100% 作用发挥慢 2 、半衰期36-42 小时 3、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4 、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因此需要严密监测INR 5、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剂量华法林引起较高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6、药为酸性,遇碱性药物则失去抗凝性能小结—不宜合用的药物 1、解热镇痛药 2、广谱抗生素 3、镇静剂 4、同化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5、口服降糖药 6、抗结核药 7、制酸药、轻泻药 监测 1 、用药的第一周每3 天监测1 次INR 2 、INR 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两天,1 周监测1 次 3 、当INR 稳定后对于门诊患者,可以每 4 周监测1 次

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血小板;疗效;护理体会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多数血液病得以有效治疗的重要保证[1]。在现代医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为了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血液资源,我国从1998年颁布了《献血法》和2000年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来,临床成分输血有了较快的发展,成分输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医院输血的水平的指标,成为医院评级的一个必检指标。而血小板的输注更是成分输血中一项重要的治疗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各种出血疾病的主要措施。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推广。临床上对血小板输注的要求逐年增加,但是血小板输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值得关注的[2]。现将本科在输注血小板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总结一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本科在治疗血小板引起出血的各种住院患者45例,其中恶性髓性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例,恶性淋巴瘤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15~67岁,45例患者静脉血小板计数<35×109/L,临床需要输注血小板来预防和缓解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 1.2 血小板来源所有血小板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一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为200~250 ml,含血小板数≥ 2.5×1011/袋。 1.3 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3] 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CCI值>4.5为输注有效。 1.4 方法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分别输注单采血小板1~2 U,输注前给予地塞米松 2.5~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或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10 mg肌肉注射,防止发生过敏反应,输注前及输注后0.5~4.5 d内分别测定外周血血小板数,同时观察输注前后出血情况,有无血小板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 2 护理措施 2.1血小板输注前的护理护士在输注血小板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有无过敏史等。同时护士也应掌握输注血小板的目的,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有关输注血小板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注前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注血小板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对输注成分血小板的恐慌心理,增强对输注血小板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此成分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患者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2 取血及血小板的输注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应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

临床输血的护理体会

临床输血的护理体会 临床输血是由血站,医院血库,临床用血科室共同完成的一项抢救及治疗工作,涉及血液采集与筛查,血液储存与配发和输血治疗及护理等过程。而临床输血护理包括受血者标本采集与运送,血液领取与保存,血液输注,输血患者的监测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输血的护理记录及证据保存等多个环节,是临床护理常见且复杂的工作之一。临床输血护士是实施输血治疗过程中的执行者,任何一个环节有误,不仅影响医疗安全,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危害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1]。现就临床输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临床输血病例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0~75岁。 1.2护理方法 1.2.1输血前的护理 1.2.1.1准备工作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输血的目的,输注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清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病人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输血前应了解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国民体质,有无发热等。输血前要知道病人失血性质,用血种类,正常血液成分寿命。现大多数医院都是输冷藏血,冷藏血的红细胞大约每天死亡>1%,白细胞只能生存5~6天,血小板只能生存3~5天,凝血酶原只能生存2~3天,因此,选用成分血要特别注意血液储存日期,正确取血[2]。 1.2.1.2备血护士根据医嘱抽取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填写的患者与实际患者是否一致,准备无误后才能抽血,抽血后立即在试管上贴好标签,做好标记,做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1.2.1.3取血凭取血单和血库工作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和血袋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袋条形编码号,血液品种和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签名。取血后勿剧烈震荡血液以免红细胞大量破环而引起溶血,不能将血液加热,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在输入。 1.2.2输血时护理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15min 前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若不良反应,要根据需要调整速度,无论什么情况一袋血必须在4h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因放置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生长细菌的危险[3]。 1.2.3输血后护理 1.2.3.1护士对输血后病人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也有益于病人提高对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2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头痛,腰背痛,进针部位疼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是常见的症状。输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若发

浅谈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

浅谈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 在临床治疗中,为改善和维持体内环境平衡,输血已成为重要措施,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重 要手段。但输血是不同于药物治疗的特殊治疗措施,护士是输血治疗中实施最后一步的执行者,安全有效输血是每一名护士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名护士都必须了解和掌握输血的有关 知识,才能保证输血安全、有效。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 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甚至发生的并 发症,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是最主要、最严重的输血危险。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 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多年来通过分析临床输血 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依法行医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作为一名护士应知晓这些相 关的法规和政策,通过集中讲座和专题讨论等形式,学懂、学透,并结合医院和科室实际情 况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 2 掌握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 2.1全血和红细胞的输注和护理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选择比较粗大的 静脉穿刺;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必要时在输注过程 中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 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Y型管(双头输血器)注入血袋中加以稀释并混匀,在血液输完时可 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余血;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h;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必须在2h内输完,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冰箱保存24h;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尤其是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否则会发生凝固、凝集或溶血;对于有ABO新生儿溶 血病的患儿应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幼儿也尽可能输注洗涤红细胞;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 移植病人输血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2.2血小板的输注和护理保存条件为24~26℃,轻轻振荡;因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 长而下降,所以取回后应立即输注(输注前将血袋混匀,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用输血器输注;如因故未能及 时输注,应在常温(22±2)℃下保存,并每隔10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 不能放冰箱暂存;ABO血型同型输注,Rh阴性患者如有条件应输注Rh阴性血小板;骨髓、 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小板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2.3血浆的输注和护理保存条件为-20℃以下,融化后应尽快取回;输注前必须检查血浆外观,正常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 输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输注速度一般为5~10ml/min; 用输血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浆原则上需同型输注;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 人输注血浆有特殊要求,一般输注AB型血浆,应特别注意。 2.4冷沉淀的输注和护理 冷沉淀是从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制备的,其容量为20~30ml;在37℃水浴中快速融化后,应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可以加入10~15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未能及 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不主张静脉 推注,建议选择输血器输注;原则上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2.5机采粒细胞的输注和护理机采粒细胞主要应用于治疗因粒细胞严重减少或功能障碍, 伴严重感染,经联合抗感染治疗48h无效,经充分权衡利弊,可考虑输注粒细胞;不提倡预 防性输注粒细胞;一般每天至少应输注1.5×109~3.0×109个粒细胞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一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 一、种类和保存 1.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采自单个献血者,每单位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为 2.0-2.5×1011/250ml,其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含量低,能有效地减少因输注血小板而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等特点。一般采用室温22±2℃,不断轻轻振荡的方法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5天。 2.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由200ml全血制备,每单位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2。0×1010/20-25ml;由400全血制备,每单位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4.0×1010/40—50ml.一般采用室温22±2℃,不断轻轻振荡的方法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通常1个单位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相当于10个单位由200ml全血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 二、输注原则与适应症 1.血小板生成数量障碍 ⑴手术患者 ①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制剂; ②血小板计数<50×109/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10/L以上才能实施手术; ③血小板计数50-100×109/L,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 ④通常实施头颅、眼部以及脊柱等部位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100×109/L;实施上腹部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须〉70×109/L;实施产科

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应血小板计数〉50×109/L ⑵非手术患者 ①血小板计数〉5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制剂; ②血小板计数<10×109/L,伴有或不伴有龈血、尿血、便血等严重出血,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 ③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 2.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小板计数虽正常,但有功能障碍时.也就是说倘若术中或疾病诊治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确定是由于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不管血小板计数是多少,均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 三、输注方法 1.以200ml全血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为例:按10kg体重输注血小板1—2U或4-5U/m2计算;机器分离浓缩血小板1-U/次。输注间隔不宜过长,应连续输注效果更佳。 2.应选择与患者红细胞ABO血型相配合的血小板制剂予以输注,由于血小板上无红细胞Rh血型系统,故献血者与患者红细胞RhD血型不必相匹配。 3.输注速度是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一般输注速度越快越好。 四、影响输注疗效的因素 1.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可使输入患者机体内的血小板迅速破坏。 2.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1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1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近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现 的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蜱为其传播媒介。我科自2011 年8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患者10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及精心护 理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患者10例,均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防治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 年龄在25-80岁之间,平均年龄60.1岁。住院时间3天-13天,平均9.4天,均好转或治愈 出院。 1.2标本采集情况用无菌真空管,采集患者急性期(发病2周内)和恢复期(发病4周左右)非抗凝血5ml,将血标本置于4℃冰箱内保存[1],由市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取走进行病毒 特异性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及病原体分离。 2 护理 2.1一般护理患者应当床边隔离,卧床休息,做好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1次,保持床单 元清洁干燥,若被服污染应及时更换。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 质饮食,给予多饮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日口腔护理2次,进食后及时漱口。保持病室 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于不宜开窗或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 染的重症患者可应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探陪人员管理,减少家属探视 避免交叉感染。 2.2药物治疗及护理早期进行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症应用多西环素0.2口服bid,喹诺酮类: 如左氧氟沙星100ml静脉输入bid。应用痰热清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输入qd进行 清热解毒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2.3对症护理对于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肌注甲氯普胺并及时补充热量, 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其注意对低钠血症患者补充。高热者体温超过39℃可给予物 理降温冰袋冷敷,必要时使用吲哚美辛栓纳肛退热。本组患者中有6例可见明显出血(睑结膜、注射穿刺处等)或血小板明显降低(低于30×109/L),均给予输注鲜血浆、血小板。4 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ALT≥100IU/L),给予应有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等进行保肝 治疗。8例患者心肌酶异常(CK-MB≥13mmol/L),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其心率、心律的变化,心功能不全者绝对卧床休息,应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量及速度。4例患者出现轻微精神症状,高度兴奋难以入睡,24小时睡眠少于3小时,给予调整病房,住单人房间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声光刺激同时给予安定等镇静剂改善症状。 2.4心理护理本病为新发传染病且起病急,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少,多有恐惧忧虑心理,入 院时护士详细介绍本病病因、治疗、转归及治疗成功案例,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 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住院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发现问题 及时与之沟通,保持患者情绪乐观、稳定。 2.5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对于一般病例,按照虫媒传染病进行常规防护。在治疗或护理危重 病人时,若病人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戴好隔离服、口罩、手套、防护眼镜、帽子等,避免与病人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直接接触。同时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避免院 内交叉感染[2]。 3 出院标准及健康宣教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血小板减少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血小板减少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血小板减少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血小板减少10例,均实施抢救,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观察患者抢救情况。结果3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自动出院;1例患者突然发作深昏迷,病情危重办理自动出院;5例抢救成功者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6 d,分别住院24、27 d。结论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治疗,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加强基础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管理好血制品及生物制品,对控制感染及促进血小板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小板减少;抢救;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可能危及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急性高血糖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是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进一步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1]。本病来势凶猛,病情危急,护理难度大,专科性强,死亡率高。本科3年来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血小板减少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科于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血小板减少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病程4~6年,血糖13.25~34.73 mmol/L,血钠113.7~140.0 mmol/L,血渗透压263.64~309.75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4.4~21.9 mmol/L,pH<7.3,血小板1~70万,白细胞计数7.3~41.7。10例患者均合并严重感染,其中5例呼吸道感染,2例败血症,1例化脓性腮腺炎,2例尿路感染。 1. 2 救治方法①10例患者皆为平车入院,迅速安置在单人房间,即予低流量吸氧,备吸痰器,床旁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昏迷休克者取去枕平卧位,上床栏。②快速补液、补钾迅速在患者的同侧肢体使用双腔静脉留置针建立两路静脉通道,保证液体快速输入,另一侧肢体便于测血压及采集血清检查标本。补液速度视心功能、脱水情况及尿量而定。如心功能正常,一般最初2 h输入生理盐水1000~2000 ml,最初24 h 4000~6000 ml,如经快速补液仍不能有效地升高血压者,应输入胶体溶液并采取其他的抗休克措施;如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神志不清者应减慢输液速度,并留置胃管灌液,减轻心肺过重负荷,避免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的发生;神志清者鼓励饮水,能有效地改善脱水症状和促进酮体排出。同时在心电监护下,结合患者的尿量调整补钾量及补钾速度。另一路静脉予小剂量胰岛素降糖消酮,本科选用微量注射泵注射小剂量胰岛素使胰岛素均匀准确有效地输注静脉内,避免因为患者躁动而影响胰岛素输注速度。诺和灵R开始以4~8 U/h静脉泵人,当血糖降到13.9 mmol/L,改输5%葡萄糖溶液,加入普通胰岛素持续静脉点滴(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为3~4∶1,即每3~4 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直至尿酮体消失,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③血小板<10万者,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血小板<5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护理体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50例ITP的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在临床医生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防治出血的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根据IT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的病情观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ITP患者的临床护理在患者的康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标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进而引起血小板减少,临床以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在我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症日益增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的康复除了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外,其院内及院外的综合护理在患者的康复中也越来越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减少临床出血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是不容忽视的。现将我院2011~2015年收治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者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患者,其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其中女性患者27例,男性患者23例,年龄在22~80岁。50例患者均有不同出血倾向(包括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等)。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波动在3×109/L~45×109/L。 2 护理措施 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疾病情况,根据病情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有效的帮助医生做好临床观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2.1病情观察ITP患者常因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或鼻衄、牙龈出血就诊,其出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躯干、颈部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出血点、瘀斑的颜色、数量、分布情况,有无新增出血点出现。对于血小板<20×109/L 者,有发生内脏或颅内出血的风险,应注意观察有无相应症状和体征出现。一旦有发生大出血的征像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做好抢救准备。 2.2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配合临床治疗及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ITP患者由于血小板减低明显,临床出血症状明显,出现出血时患者常常恐惧不安,这时在护理上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观察

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观察 赵敬红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濮阳市三级甲等医院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组予以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输注前后出血症状评分、输注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输注前两组患者出血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两组患者出血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两组出血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输注效果显著,均可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安全性高.【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7(026)017 【总页数】2页(P3154-3155)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 【作者】赵敬红 【作者单位】濮阳市中心血站河南濮阳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1

血小板输注为临床重要的支持疗法之一,可防治血小板减少与功能异常造成的出血。目前,临床输注的血小板主要包括混合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等,传统观念认为应用单采血小板发生同种免疫率低,纯度高,而使用混合浓缩血小板会增加同种免疫率,造成输注无效。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并无显著差异[1-2]。本研究选取濮阳市三级甲等医院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 124例,通过设置对照组,探究对比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 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濮阳市三级甲等医院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入组患者均具有输血史,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可能会对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的因素,如:弥漫性血管内出血、骨髓移植、脾脏肿大、感染、发热等。对照组男39例,女23例, 年龄为18~77岁,平均(44.91±14.05)岁。观察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为20~79岁,平均(44.59±13.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输注方法对照组予以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组予以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选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KX-21N血细胞计数仪,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FCM 500流式细胞仪,南京双威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输血器材,美国生 产的Trima及Amicus血细胞分离机,日本泰尔茂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无菌接驳机。血小板均来自于健康献血捐献的全血制备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每袋容量均≥250 ml,且血小板含量≥2.5×1011/袋。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方法如下。①选择于6 min内抽取的400 ml/袋新鲜 全血,在采集后6 h内用白膜法进行第1遍重离心,分离出血浆,血浆分到距白 膜层约2 cm处,既夹住血浆管道。②打开第2个空袋管路,继续分离剩余血浆,直到白膜层分离到第2个子袋袋口处,电子秤回零再分离挤出白膜(BC)层(含有红

血小板极度低下患者行picc中心静脉置管预防出血的护理体会

血小板极度低下患者行picc中心静脉置管预防出血的护理体 会 【摘要】目的应用有效的护理方法,确保血小板极度低下患者进行picc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性。方法在手术之前,进行预防出血的准备,术中需要严密的注意患者的反应,操作者的动作必须快速、轻柔,术后在局部应用凝血酶粉剂、透明敷贴进行固定,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固定,根据医嘱进行同型机采血小板1个单位成人治疗量输注,应用正压接头将导管连接,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结果20例患者未存在血肿、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血小板极度低下患者应用预防的措施,并进行护理干预,穿刺的部位撒上凝血酶,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固定,应用生理盐水封管,能够保证安全性。 【关键词】护理干预;中心静脉置管;出血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63-01血小板低下的患者,会出现自发性的出血,或者是受到轻微的损伤以后出血不停止,因此,血小板极度低下患者最好不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当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必须进行多通道高危药物的输注,患者的外周血管条件较差,不能满足输注高危药物的条件时,必须进

行picc中心静脉置管,符合护理的要求。本次研究选择20例血小板极度低下患者进行picc中心静脉置管,没有出现相关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患者20例,其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6例,年龄为18-49岁,平均年龄为(36.0±9.0)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例,血小板低于10×109/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5例,11例白血病患者血小板低于20×109/L,经过多次化疗,病情未能得到缓解。本组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医院的设施,进行picc中心静脉置管。 1.2方法对血小板极度低下患者,进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由经验较为丰富的主治医生实行,根据技术规范操作。 2结果 20例患者未存在血肿、严重出血等并发症。 3讨论 3.1手术前的准备 3.1.1术前进行讨论主治医生等进行术前讨论,对患者的病情、血小板、白细胞等进行评估,讨论在置管过程中以及置管后防止出血的方法。 3.1.2知情同意书签署多次化疗病情未得到缓解的急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护理体会(全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护理体会XX】R472 XX】XX】1672-3783(20XX)02-0075-0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ort,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目前认为大多数是病毒感染所致)的综合征,表现为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计数减少,引起紫癜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由于有抗体存在,故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该病可出现自发性颅内出血,可累及全身各脏器及造血系统。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护理要点 1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ITP患儿起病急、重、极重型多见,病情变化快,严峻者可引起脏器自发出血,危及生命,因此需紧密观察病情,及时了解患儿血小板动态变化。对血小板量极低(<20 ×109/L)者,静脉穿刺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幸免反复穿刺造成出血。行股、颈静脉穿刺后用消毒棉球紧压穿刺部位10~15 分钟,以免引起血肿。幸免患儿剧烈哭闹。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臀部及下肢有无淤斑。护士要紧密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视力模糊、呕血及便血情况,了解有无内脏及颅内出血。 1.1 鼻出血时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冷敷鼻部,出血不止时

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藻酸盐敷料填塞鼻腔止血。止血填塞物压迫鼻腔不宜超过72 h,取下时可先在鼻腔滴入少量的液状石蜡或水,防止结痂处再次出血。保持病室内相对湿度为55% ~65%,可有效幸免鼻腔黏膜干燥出血。不要用力擤鼻涕,勿挖鼻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必要时用湿棉签湿润,防止干裂出血。防止碰、撞、跌倒,以免加重出血;同时注意有无自发出血情况发生。 1.2 口腔黏膜出血及牙龈出血的护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牙龈出血者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或用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含漱止血,同时可用益口含漱,时间5 ~10 min。齿龈及舌体易出现血泡,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后,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嘱患者饭后漱口,勿用牙签剔牙,养成用软毛牙刷刷牙的习惯,以免诱发牙龈出血。 1.3 皮肤出血护理经常检查皮肤出血点及淤斑情况,嘱患者幸免碰撞,不要搔抓皮肤,穿宽松舒适的棉质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便后坐浴,勤换衣裤及被服。。静脉输液时一针见血,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拔针后应压迫针眼5 -10min。 1.4 预防颅内出血PLT 1.5 消化道出血:头晕、口渴、恶心等症状常是呕血的先兆;肠鸣音增强、腹胀常是便血的先兆,应注意观察。消化道大出血的征象如面色苍白加重、呼吸脉搏加快、出汗及血压下降提示可能有失血性休克,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应严密观察记录腹胀恶

美罗华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美罗华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小剂量 美罗华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采取严格规范地进行药物配制,控制输液速度,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措施。结果20例中2例恶心、厌食,1例畏寒、皮疹,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使用美罗华治疗时应严格掌握使用方法,药物作 用及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美罗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护理美罗华是一种人鼠嵌合型的单克隆抗体,能够与跨膜CD20抗厚特异性结合,有效地清除异常的B细胞克隆[1],从而妨碍自身抗体的产生。我科20例难治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通过观察及有 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入住我科20例,临床诊断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女14例,男6例,年龄19—63岁,病程15—33月,平均25月,20例患者均用 过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美罗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 <13X10E9/L,所有患者均首次应用美罗华。 2 药物用法与效果 2.1 美罗华用法:采用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美罗华注射液,4周为一个疗程, 美罗华以100mg在第7、14、21、28日滴入,同时1—4天地塞米松40mg滴入 每日一次,5—7天强的松30mg口服,每日两次,8—14天强的松15mg每日两次,15—21天强的松每日一次,22—28天强的松10mg每日一次。 2.2 效果 20例病员使用美罗华后有11例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2年以上未复发;有6例病员血小板计数超过50X109/L持续3个月以上;2例病员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1例病员临床 症状无改善,血小板计数无上升。 2.3 副作用 20例病员中有2例出现恶心、厌食;有1例出现畏寒、皮疹,通过治疗前心 理干预,准确用药的护理,毒副反应的观察和及时处理,均顺利完成了总疗程的 治疗。 3 护理 3.1 治疗前的心理干预 本组均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长期反复住院,对疾病治疗能 否达到预期目标担心。同时美罗华药价昂贵,为此,病人存在顾虑情绪。向患者 及家属介绍有效的病例、用药注意事项,使病人消除思想顾虑,主动、积极配合 治疗。 3.2 准确用药的护理 3.2.1 药物保管与配制 美罗华制剂放置于2—8℃冰箱内避光保存;配制的药液室温下放置12h可保 持药液稳定性,如不立即使用可在2—8℃环境中保持24h[2]。因美罗华药液不含

输注血小板护理

血小板输注护理 一、严格执行医嘱 1.核对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输注剂量。 2. 血小板应避免剧烈摇荡,以免血小板释放ATP发生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坏。从而影响输注效果。 3.血小板在领取后应尽快输注,以免降低血小板的功能,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为宜,一般80~l00滴/min。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必须在24 h内输注,机采的血小板可在22℃ 振荡保存3~5 d。4.在输注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过敏反应,如发 生过敏反应,应减慢输注的速度,遵照医嘱,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5.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的血小板。6.观察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血小板输注后出血停止和出血时间缩短,尤其是输注后的l h 和24 h的血小板计数都增 高时,说明输注剂量和治疗都有效。 二、输注时的护理 1.严格检查血小板外观。正常的血小板呈淡黄色、云雾状,形状呈园盘状。当血小板透过光源轻轻旋转时,会出现一种漩涡现象的能力,当血小板遇低温、体外保存时间延长、乳酸堆积导致pH值降低时,血小板由圆盘状变成球状,失去 漩涡现象的能力。一般当细菌污染量>107 cfu/ml时,漩涡现象也会消失。如发现异常,按不合格血小板处理。2.输注前轻轻摇动血小板

袋,使袋内血小板混匀3.选择标准滤器输注。选用孔径170μm的标准滤器进行输注,不能用小孔径的滤器,因会阻滞部分血小板,而影响输注效果。4.缩短冰冻血小板解融后存放时间。血小板出库后,由于温度、振动方式等发生变化,要求冰冻血小板从解融完毕到患者输注完毕最好在40 min内完成;洗涤后的血小板从洗涤完毕到患者输注完毕不得超过4 h;多个单位离心法备的血小板如果没有放置在专用袋内短时间内使用,放置过久有细菌污染的可能,要求从制备完成到患者输注完毕,必须在24 h内完成。为了缩短时间,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一是和用血单位临床电话联系,如果患者正在输用某种药物不能即时停止,就等患者药物快输完时对方电话告知,发血科人员计算好融解和路途中所用时间后,开始融解冰冻血小板。二是要求不论哪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取回病房后,护士应立即给予输注,输注速度宜快,以病人的最大耐受力输注,要求一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约200 ml)或10个单位的冰冻血小板(约200 ml)最好在20 min内输注完毕,最长不超过30 min。因故不能及时输用时,要按要求在室温下振动放置,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0 min,不能放于冰箱内保存。5.输注中保持血小板处于动态。输注时,最好有专人用手轻轻摇动血小板盛装袋。 三、输血小板时注意以下几点:1.输注前要轻摇血袋,致使其混匀。2.因故未及时输用要在室温下放置,每隔10~15 min轻轻摇动血袋以防血小板发生聚集,勿将血小板放置冰箱。3.输注冷冻机采血小板时,轻摇血袋需要用输血滤器,要在融化后 1.5 h内输注完毕;逾期或未输完者不可再次冻存。4.以患者可以耐

影响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分析

影响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各因素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论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疗效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疗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122-02 对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血小板输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单采血小板因为浓度高、纯度高、疗效好,已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但疗效有时并不能令人满意。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很多,如免疫因素(同种免疫)、非免疫因素、血小板制品质量、操作不当等。现就单采血小板从采集、储存、运输、输注等外在因素对输注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采集 1、各种血细胞分离机设备参数不一,因设备参数不一收集的产品数量存在一定的波动,对临床输注疗效也有影响。 2、无偿献血者,机采献血者之间血小板计数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采集效率也高低不一,因此这些制品中血小板含量不同,对临床输注疗效也有影响。 二、储存 1、储存环境,为防止血小板因聚集而被激活,并促进气体通过具有渗透作用的塑料血袋进行气体交换,必须恒定振荡血小板。必须保存于受控、稳定、和温度适宜(22-24)的环境下,维持适当的pH值是保证血小板存活的关键因素。 [1]以上这些也对临床输注疗效有影响。 2、储存时间,单采血小板制品的保存时间为5天,为了及时满足临床需求很多地方开展了库存。血小板的活性和数量会随着储存时间而递减。储存时间的长短也对临床输注疗效有影响。 三、运输 1、从血站到医疗机构,必须要使用血小板振荡箱,保存在受控、稳定、和适宜的温度里。否则不正确的运输也对临床输注疗效有影响。 2、临时保存,在医疗机构内其他区域在血小板输注前可能会有耽搁,因此对医院护士做好相应的培训,必须考虑上述因素,以避免血小板质量下降,影响临床输注疗效。 四、输注 1、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输注指征,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可显著降低患者出血的风险和程度,证实了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价值。 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是最常见的治疗性输注适应证。 3、使用抑制血小板药物,临床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导致血小板破坏,何时停药和如何进行血小板输注直接影响临床输注疗效。 4、输注剂量,血小板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输血前血小板计数和预期要达到的计数目标和临床情况。常用量成人每次输1个治疗量,儿童为10ml/kg体重。对于体型较大和年长儿童可适当加大剂量。 5、输注方法,输注血小板时应使用标准输血器,小孔径过滤器会阻滞部分血小板而影响输注效果。取来的血小板应即刻输用,并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快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