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复习-----物理总复习指导课件

中考复习-----物理总复习指导课件

中考复习-----物理总复习指导课件

初中物理复习课

1、中考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突出重点考查;—注重“联系”“综合”,突出能力考查—重视思想方法,题型设计新颖;—强调应用意识,考查实践能力。

2.初三的全程安排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打基础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上台阶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补漏洞

第四阶段:考前调整稳心态

第五阶段:考试填志愿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打基础

2 月20 日至5 月1 日要求:抓纲务本,夯实三基;

全面复习,单元过关.检测:质检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上台阶

5 月1 日至5 月20 日要求:构建网络,重点复习;

归纳迁移,发展能力.检测:第三阶段:综合训练补漏洞

5 月20 日至

6 月10 日要求:纵横联系,综合补漏;

强化训练,全面提高.检测:学校考前热身小测

第四阶段:考前调整稳心态

6 月10 日至6 月20 日要求:自学为主,个辅为辅;

适度训练,轻装上阵.检测:第五阶段:考试依分填志愿

6 月20 日至6 月28 日要求:沉着冷静,自信迎考;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

物理概念总复习 一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据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读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读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3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简单的运动 1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v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 ;速度的单位是:m/s ,读作:米每秒;1m/s= 3.6 km/h。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s=vt 可用来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 t=s/v 可用来计算时间。 三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 2 声音的三要素是: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幅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四热现象 一、温度计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是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 3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 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分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 读数; 4、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2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熔点、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样凝固时要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时要吸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蒸发:(1)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届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第20课时

届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课件第20 课时 篇一:2011届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试题20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理解与应用 1.能源家族中人类现在常用的是________能源。 2.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3.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裂变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 ________反应。 4.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________;另一种是用________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5.人类经过的几次能源革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6.我们现在说见到的灾害大多数是一种________的能源释放。 7.关于能源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我国煤与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与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际上是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石能源归根到底来自于太阳能 8.下列几种发电方式,所用能源不来自地球以外的是 [ ] A.风力发电 B.火力发电 C.原子能发电 D.水力发电 9.关于能源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太阳能只有通过太阳炉、太阳灶等加热设备才能转化为内能 B.我国能源丰富,所以一些新能源的开发并不重要 C.自然界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热核反应 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能 10.下列哪组物质都属于新能源? [ ] A.电能、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C.液化气、沼气、酒精D.石油、天然气、煤 11.下述能源在利用时对环境污染最厉害的是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考复习:物态变化(提高) 知识讲解

沪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提高) 【考纲要求】 1.知道温度计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能正确区分; 3.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要放热; 4.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5.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6.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加压和降温。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 (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六个物态变化过程【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主要考点梳理二、物态变化】 要点诠释: 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 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要点三、两个实验探究 1、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试管、温度计、火柴、搅拌器、三脚架、钟表(2)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松香 (3)实验装置: (4)实验内容: ①观察海波熔化时的现象? ②当温度达到40℃后,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 ③当海波开始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热还能继续熔化吗? ④用记录的数据描点作图。 (5)表格: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学案(全套)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学案〔全套〕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学案 〔一〕运动的世界A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根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二、根底知识回忆,规律方法小结 1、长度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为_________,比它大的单位有 _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要求注意换算关系:1m= km= dm= cm= mm= μm = nm。 1km=______m,1dm=______m,1cm=______m,1mm=______m,1μ m=_______m,1nm=_______m。 2、时间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为。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要求注意换算关系:1s= h= min= ms= μs。 1h=___ ___s,1min=__ ____s,1ms=____ __s,1μs=_____ __s。 3、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5 ×10mm=m〔3〕0.32km=__________dm 〔4〕256000μm=_______dm 〔5〕7200s = h〔6〕1h20min= s 4、认识刻度尺和停表〔如图〕,其中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沿小圈走的是分针,沿大圈走的是秒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是30秒。读数=分针数+秒数〕 量程零刻线分度值单位 5、正确使用刻度尺〔五对〕 〔1〕选对:根据需要选用适宜的刻度尺〔考虑量程和分度值〕。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5固体压强(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

专题15固体压强 章节考点考试题型难易度 压强压力选择题、实验题★固体压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一、压力: 1.定义: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必须要接触);(用符号F表示); 2.方向:且指向受压的物体; 3.作用点:(接触面上)。 4.压力的示意图作法: (1)作用点画在接触面上; (2)垂直接触面(标上垂直符号)画力; (3)指向受压物体,有大小还需标上大小。 5.压力的大小: (1)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F = G = mg (2)重为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时所受压力的大小: 分类直接放置水平受力竖直下压竖直上拉顶在顶板压在墙上 受力 情况 压力G G G+F G-F F-G F (3)多物叠放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所有物体的重力:F=G1+G2+…+G n (4)容器装液体+其他物体+外力时对地面的压力:F=G容+G液+G物-F拉(或 +F压) 6.压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因素: (1)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2)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通过观察海绵的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凹陷越深,压力的作用效果 越明显),这种实验方法叫作; ②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③分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④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⑤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 这里是一份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全套,涵盖了中考物理所需要的所有知识点和考点,供考生们参考。 一、物理基本概念 1.物理量及其计量单位 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和度量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或基准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2.物理学的基本规律 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守恒定律、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3.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实验、理论和模型等。 4.物理世界的层次和研究方法 物理世界的层次包括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微观层次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物理性质,宏观层次研究物体的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核物理学等。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 二、力学 1.力、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力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F=ma。 2.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几个力的效果用单一的力来代替,分解

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 3.摩擦力 摩擦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有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动力学 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等。 5.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三、热学 1.温度、热量和定容比热 温度是代表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物理量,热量是热能传递的量,定容比热是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物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 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包括固-液相变、固-气相变、液-气相变、气体压缩等。 4.热传递 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四、光学 1.光的反射和折射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指导质量和密度

北京中考复习指导----力学部分 质量和密度 (一)复习要点 1.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密度 (1)密度的概念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ρ=V m 单位:千克/米3(kg /m 3) 换算1g/cm 3=103kg /m 3。 (2)密度的测定:在用天平、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要明确:实验原理; 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实验结果。 (3)密度的应用 可根据密度公式ρ=V m 的变形m =ρV 和V =ρm 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由于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测出物质的密度,查密度表就可知道物体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二)复习指导 1、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会用比例关系解密度问题 例1 一个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是2kg ,这个瓶子最多能装下多少千克酒精?(ρ酒精=0.8×103kg/m 3) 分析与解:题中隐含的已知条件是,瓶的容积一定,则水的体积和酒精的体积相等.分步解法如下: V 酒精=V 水, 水 酒精水酒精ρρ=m m . 6.1kg/m 101kg/m 106.1kg 1333 3=⨯⨯⨯=⋅=水 酒精水酒精ρρm m kg. 3.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例2 体积是30cm 3的铜球,质量是89g. 用三种方法判断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若在空心部分注入某种液体后,铜球的总质量为109 g ,求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ρ铜=8.9×103kg/m 3) 分析: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可以从密度、质量或体积三个方面去考虑。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球的密度,再跟铜的密度相比较。 ρ球=≈=33089cm g V m 球球 3.0g/cm 3 = 3.0×103kg/m 3.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一)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一) (光学)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册 第五章光的反射 第六章光的折射

第一课时:知识点回顾: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烛焰,通电发光的电灯等; 都能自行发光,都是光源. 2.光的传播 例如在影剧院看电影,光线是沿光的传播方向,操时排成的队列, 3.光速 传播速度都要快. 4.光的反射 (1(2)如图1所示,AO 是法线;入射光线AO ∠AON 为入射角;反射光线即∠BON 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一束平行光线射到光滑平整的镜面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束.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当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向着不同的方向无规则散开的光束,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平时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这些物体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的缘故. 5.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虚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此规律可理解成: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以镜面对称. (2)平面镜的应用,可用来成像,还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6.球面镜 (1)凹镜 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凹镜. 凹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一个实焦点(2)凸镜 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有一个虚焦点汽车上的观后镜:7.光的折射 (1就是光的折射. (2)如图2所示,AO MM ˊ是水面,NN ˊ是法线,OB 与AO 相比,OB

中考物理复习

1楼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初中物理知识: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103J/Kg·℃; =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度=1千瓦·时kwh=×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初中物理知识: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初中物理知识:物理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 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初中物理知识: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

中考物理复习指南

中考物理复习指南 物理是中考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好物理知识将有助于提高 中考成绩。为了帮助同学们有效复习物理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中考 物理复习指南。以下是按照不同知识点整理的复习要点,帮助同学们 系统地进行复习。 1. 运动与力 - 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以及加速直线运动。要掌握速度、位移、加速度等概念,熟悉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 力:了解力的概念和单位,熟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常见 力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牛顿运动定律:掌握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具体内容以及 应用。 2. 声与光 - 声:要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性质,知道如何计算声速,并 能够解释声音的干涉、共振等现象。 - 光:掌握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规律,了解镜子、透镜的 成像规律,并能够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3. 电与磁 - 电: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熟悉欧姆定律的使用, 并能够解释电路中的并联与串联以及电器的使用安全。

- 磁:要了解磁场的产生,知道磁铁有北、南极,并能够解释磁场 对物体的作用。 4. 热与能 - 热:掌握温度与热量的概念,了解物体的热传导、辐射和对流, 熟悉热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 能: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掌握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等 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关系。 5. 压强与浮力 - 压强: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熟悉不同情况下的压强计算。 - 浮力:掌握浮力的产生原理、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6. 其他重要知识点 - 运动的图像:要熟悉在平面镜和凹凸透镜中物体的成像情况。 - 核能与原子能:了解核能的利用与危害,知道原子能的应用和安 全问题。 除了以上各知识点的复习,同学们还需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以巩 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建议同学们多做选择题和计算题,注意 分析题干要求和选项信息,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参考相关电子课件、教辅资料和模拟题,进行 有针对性的复习。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规划好学习时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运动和力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运动和力 知识点梳理 1.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的作用;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3)惯性: ①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不变的性质; ②影响因素:惯性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③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④惯性不是力,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惯性力”。(4)运动与力的关系: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状态,此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并且在。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不同点共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示意图 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②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静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③产生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粗糙;(3)相对运动。 ④影响因素: a:压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c:在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B.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驾驶员的惯性 C.物体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2.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轮滑鞋装有滚轮B.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C.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花纹D.行驶的磁悬浮列车不接触导轨 3.如图所示,这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祖糙程度不同的水平表面上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不同水平面的初始速度相同 B.小车受到阻力的大小由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大小来体现 C.小车在斜面下滑过程中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D.根据实验现象可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4.微雨四五点,春风九十里。2023年4月27日某校初三学子奔赴韶山开展以“追寻伟人足迹,追光砥砺前行”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如图所示,同学们在伟人铜像前庄重宣誓“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一、实验专题 (一)15个重要探究性实验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3、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6、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8、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0、探究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1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3、探究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4、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力的作用等;15、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二)电学两个主要实验 器材、电路图 多 为 差 多 要 功 功率 (三)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实验案例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物理定律、原理等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力和运动的关系 3、物体浮沉条件 4、阿基米德原理 5、二力平衡的条件 6、杠杆平衡条件 7、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光的折射规律 10、凸透镜成像规律 11、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12、分子动理论 13、串、并联电路的分配规律 14、欧姆定律 15、焦耳定律 16、安培定则 17、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8、能量守恒定律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中考物理总复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 =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 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 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 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相等 。(速度 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公 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 3.6 千米/ 小时 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路程 除以 时间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 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平均速度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刻度尺 和 秒表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 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

【名师中考讲座】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名师专项讲义专题讲座(11类专题超全带经典例题及答案)

常见力、重力、摩擦力的测量与应用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可以理解为垂直于水平面,但不能理解为垂直于地面,这一规 律在建筑上被广泛应用,万丈高楼,必须垂直于水平面。 右图中的水平仪就是重力方向的应用。 7、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如右图 所示,用力拉着木块在木板上运动,在接触面间就会产生一个阻碍木块运动的 滑动摩擦力f,方向和拉力F的方向相反,需要明确: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是我们考生必须要把握的探究性实验,可能会作为实验题来考查我们,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测木块摩擦力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拉着木块做。 比较甲、乙两图能说明。 比较甲、丙两图能说明。 答案:(a)匀速直线运动; (b)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c)压力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析:(a)要使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相等,木块必须处于平衡状态,使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比较甲、乙两图发现: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由此可知研究的是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结论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c)比较甲、丙两图发现: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由此可知研究的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故结论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越粗糙摩擦力的越大。 同学们,此探究过程必须用控制变量法,你们可以掌握哟。 另外,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益,就需要增加;有时对我们有害,就需要减小,请大家自己探究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吧。

初中物理总复习

201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1讲测量声现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知道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用量筒(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4.会进行长度及体积的单位换算。 5.知道声音的发生及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知识整理: (一)长度测量: 1.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常用的还有、 、、、和 _ 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m = _______Km = _______dm = _______cm = ______ mm = __________nm。 2.工具: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 ,使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 做到: 齐: 靠: 正: 准: (二)体积测量: 1.在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来测物体的体积。 2.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视线要跟凹形液面的___________部或凸形液面的 ____________部相平(即平视)。 3._________________叫做误差,它是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完全避免的。 (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__________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3.乐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跟声源 的振动的频率有关;______________跟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三.例题及巩固练习: 1.单位换算(要求写出换算过程) ⑴ 0.56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厘米; ⑵ 35毫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 ⑶ 1.53×106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毫米; ⑷ 4.76×104微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 ⑸ 0.5纳米=_________米=_________毫米=________微米(不写过程)。 2.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⑴某同学身高为1.64________; ⑵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_______; ⑶窗玻璃的厚度为2.5_______; ⑷一号干电池的长度约为6_____。 3.如图: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4.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位换算: ⑴ 1.5米3=________升=_________厘米3=__________毫升; ⑵ 360毫升=_______升=___________米3=___________厘米3。 6.如图:是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金属块体积的示意图,水的体积为: _____ 厘米3,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_____厘米3,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厘米3。 这只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可以精确到___________。 第4题图第6题图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全套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编写人:审核人:班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 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 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m; 1m = dm= cm= mm=μm= nm。▲ 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 的、和。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 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 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不变、沿着_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 位和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 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 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解题时要注 意〔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2〕三个物理量的 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图 1 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发动同步 2.〔05·龙岩〕小说《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 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突然吹到‘墙’外去了。”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A.房屋 B.大树 C.石头路 D.篱笆墙 3.〔04·龙岩〕2004年4月25日,连城冠豸山到深圳航程为750km,飞行时间50min则其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假设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 m。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上课讲义

初中物理总复习 初中全册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 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 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 基本物理量、公式、定律 规律总结及专题题型归类精讲、训练

【物质】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一是实体物质,如空气、水、铁等。二是场物质,如电场、磁场、电磁场。 2、物质的状态变化 ⑴判断发生何种状态变化时, 3、熔化和凝固 ⑴描述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如图各点表示什么状态?各段表示什么过程?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⑶晶体熔化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4、汽化和液化 ⑴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液体蒸发的快慢:①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②对于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如建造坎儿井,减少水的蒸发。 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意:①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要能继续吸到热,才能沸腾。③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如高压锅内压强为两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升为120℃。 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时要放热,如蒸汽熨斗。 液化有两种方法:①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②气体液化的温度跟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气体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如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成液体。 5、升华和凝华 ⑴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如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降温,制造“白雾”。 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如电灯泡发黑是气态钨遇冷,在灯泡壁直接变成固态钨。 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其中水的位置不断变动着,水的状态不断转变,在这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因此,水循环影响地球各地的气候和生态,我们应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记住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 ①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低空形成雾. 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露. ②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地面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霜。 ③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④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或降到地面前熔化形成雨。 ⑤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来形成雪 ⑥大气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到地面,就形成冰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