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知识参考)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知识参考)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知识参考)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知识参考)

知识学习# 阿莫西林胶囊不良反应信息级文献收集情况

简述:阿莫西林(amoxicillin)别名羟氨苄青霉素,是20世纪70年代用于临床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该药抗菌谱广、杀菌能

力强,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率在90%以上,并且不受食物影响。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以及

白喉、百13咳、伤寒、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不良反应以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多见,偶有皮疹、血清转氨酶升高等,罕

见伪膜性肠炎

1.说明书中描述的不良反应情况

⑴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⑵皮疹、药物热和哮喘等过敏反应。

⑶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⑷血清氨基转移酶可轻度增高。

⑸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⑹偶见兴奋、焦虑、失眠、头晕以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市场上或者文献报道中相关信息

⑴引自《抗感染药学 2007年3月第4卷第1期》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国内文献回顾性分析

陈巧云,周晓东,袁力,王楠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品科,江苏南京 210002)

对计算机检索得到的172篇文献进行仔细的全文阅读和深入分析,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结果共

纳入阿莫西林临床ADR报告病例文献138篇,涉及的ADR病例175例。莫西林临床ADR报告病例文献

138篇,涉及的ADR病例175例。一般情况男性74例,女性101例,年龄5d~80岁,平均年龄(36.02±18.68)岁。

既往有药物过敏史29例,无药物过敏史20例,药物过敏史不详116例。135例为口服用药,38例为

静脉用药,2例为接触阿莫西林后发生ADR。从表l可以看出,阿莫西林引起的ADR女性多于男性,

年龄分布则以中青年所占比例最大。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

ADR发生时间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从表2可以看出,阿莫西林ADR多发生于用药,后1d以内,占58.29%,其中发生在30min内的有38例,占21.72%。

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获得,对检索到的符合条件的阿莫西林ADR资料进行计量统计学分析。

共检索出175例阿莫西林,ADR病例报告,ADR临床表现列前3位的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泌尿系统损害,共占80.58%。详细情况见下表知识学习#

(2)引自《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5月5卷10期>药物临床

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高洁李建秀宋传霞王淑华

○1消化系统

阿莫西林可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假膜性肠炎等不良反应,占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6.04%。

○2神经系统

可引起患者头晕、头痛、兴奋、失眠、焦虑、口唇麻木,少数患者还发生症状为四肢针扎、蚁走感的多发性神经炎。知识学习#

○3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统计资料显示90%的患者发病在用药后的2~20min内,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少数病例可昏迷死亡[2];过敏性皮疹;重症药疹患者口服阿莫西林2天后,手足出现水肿性红斑并逐渐增多,遍布全身,双上肢、双足、背部皮损融合成大片暗红色斑。表面有灰白色松弛性水疱,部分表皮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口唇水肿,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4]。

○4血液系统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女性扁桃体炎患者,口服阿莫西林翌日出现发热,继而头晕乏力,皮肤出现出血点。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5];血小板减少症1例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口服阿莫西林0.5g,qd,第8天四肢出现散在出血点,血小板计数75×10 9 /L,诊断为阿莫西林致血小板减少症。

○5心血管系统

2例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咽炎口服阿莫西林,2天后均出现头晕头痛、眼胀、血压升高,停服阿莫西林后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6]。

○6泌尿系统

患者,女,79岁,上感咳嗽,静滴阿莫西林,自感腰痛腹胀,夜间排出血尿50ml,第2天续滴症状加重,排出血尿80ml,停药治疗逐渐恢复到尿常规正常[7]。

○7其他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报道渐多,如引起淋巴结肿大,喉头水肿,继发性角膜剥脱,尿频尿崩,耳鸣,过敏性关节炎,躁狂样精神障碍等,临床医生在使用阿莫西林时应高度警惕其不良反应。

知识学习#

(3)引自《临床合理用药2009年5月第二卷第十期》·药物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不良反应差异分析

鄢清元,徐俐瑜,雷招宝

检索1999—200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不良反应报告情况:1999~2008年中阿莫西林(包括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共有460例

(4)引自《菏泽医专学报》2004年第16卷第1期

阿莫西林致过敏性休克11例

朱凤芹

知识学习#

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 一、药品不良反应定义:(Adverse drug reactions)。英 文缩写:ADR )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为药品不良反应。 注:判断ADR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药品必须合格,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及其他不合格药品出现的反应,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范畴;二是用药必须符合药品说明书明示的规定,在正常的使用范围内。任何非正常的、不合理的及超大剂量的经验用药、没有根据的所谓“个体化给药”不是药品不良反应;三是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具有非预期性和有害性。 例如:卡托普利片,主要成份是卡托普利,用药主要目的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在正常用药用量的情况下,有的人会出现干咳、眩晕、头痛、心律加快等有害的不良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一)按药理作用关系:可分为A型、B型、C型三种; (二)按不良反应等级:可分为一般、严重、新的; (一)按药理作用关系分类 A型不良反应:是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相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例如:阿司匹林片,它的主要成份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主要功效是解热镇痛,普遍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等,按要求一般解热用药不超过3天,止痛用药不超过5天,超过上述规定患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A型不良反应。 B型不良反应:是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其特点是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而且时间关系明确。 例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它的主要成份是青霉素钠,主要功效是抗菌消炎,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进行了过敏皮试,但也会出现一些皮疹、荨麻疹较常见的不良反应,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B型不良反应。 C型不良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其潜伏期较长,药品和不良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其特点是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难以用试验重复,其发生机理不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例如:四环素类药物不仅可以影响婴幼儿时期发育的乳牙牙色,而且孕妇若服用此类药物,还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期发育的乳牙牙色。许多儿童的牙齿与骨骼发育障碍均与长期服用四环素有关。—C型不良反应。 (二)按不良反应等级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规章制度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各科室负责人作为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及时督促和帮助临床医生认真地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保持与药剂科临床药学人员的密切联系。 药剂科临床药学人员具体负责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监测员通过网络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另外负责转发上级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材料。药剂科内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小组,临床药师接到临床医师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及时到病人床前询问情况、查阅病历,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剂科监测员负责存档。 医务科和药剂科负责提供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咨询指导,组织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对某些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严重药

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以便做好防范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范围:⑴有危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⑵新药使用后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⑶疑为药品所致的突变、癌变、畸形。⑷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⑸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物依赖性。⑹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⑺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可疑即报”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普遍报告原则。 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医护人员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报告医院药剂科和医务科,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监测评价小组分析确认后由药剂科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医院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医务科、药剂科应当对本院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

可怕的抗生素:千万不要乱用阿莫西林了!

可怕的抗生素:千万不要乱用阿莫西林了! 如果有人对你说,阿莫西林是对抗发炎的“神药”,我想你一定不会质疑吧。毕竟如果感冒了嗓子痛,就“来盒阿莫西林”;发烧了,就“来盒阿莫西林”;有点头痛,也要“来盒阿莫西林”……反正,无论哪里发炎,吃点阿莫西林准没错!打开自己家里的小药箱,几乎每家都有几盒“阿莫西林”备在那里。可是你知道吗?被你奉为“神药”的阿莫西林其实是一种抗生素,属于处方药,在日常药品管理中应该是需要凭借医生开具的处方才可以购买、使用的。它的主要攻击对象只有对其敏感的细菌,对其他细菌、病毒、真菌都是无效的!关于抗生素, 你知道多少?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曾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抗生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神奇的功效,在人类历史上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可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如果不加限制的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另一个问题的发生——抗生素滥用。世界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是全球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至少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可怕的抗生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马院长曾分享过一个故事:“我们抗生素

研究所的一个技师跟我说过一件事。他说马院长,现在鸡蛋买不到了。我说鸡蛋怎么可能买不到呢?大街上哪里买不到鸡蛋呀。他跟我说,他们很多细菌的培养需要用到蛋清,但他用从市面上买鸡蛋,提取鸡蛋清来养细菌,养一个死一个。”这貌似笑话一样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很多食物里面都含有抗生素。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的公共卫生问题。滥用抗生素,后果有多严重?一、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这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对人体各部分细胞和器官造成损害。二、细菌耐药性滥用抗生素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细菌产生广 泛的耐药性。细菌为了生存,它就会不断进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适应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也就是说,会导致在以后遇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一般的抗生素起不到作用,则必须使用更强力的抗生素。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会导致无抗生素可以对已经有很强抗药性的细菌或病毒 产生作用。三、延误病情在临床中,一些医务工作者由于对患者病情认识不深,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导致对诊断具有参考价值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而且会因此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如何正确应用抗生素?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3.剂量要足、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培训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培训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知识培训 一、病例报告属性分类 二、病例报告的质量评估标准 三、上报病例报告注意事项 四、出现下列情况,可以看成是可疑的严重的病例报告 五、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六、过敏性休克的判断标准 七、病例报告中,“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标准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属性分类 一般、严重的、新的一般、新的严重四种 新的不良反应是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也可理解为在药品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目下记载内容均没有提及的表现(如药品不良反应名称项下未列出的不良反应表现:肝功能异常肝坏死);也不包括仅在文献报道提及的不良反应。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引起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异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新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均需有国家药品监督权威机构认定 二、病例报告的质量评估标 准 评价的总体原则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核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报内容是否符合真实、完整、准确的要求。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为了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促进监测工作规范开展,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科学预警作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依据报表各项信息在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将相关信息给予不同的权重比,赋予分值来体现,总分分。 具体将审核项目分为为三大类,即病例报告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表》进行考查,不合格者扣除相应分值。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真实性(分)为否决项。通过对患者基本信息、报告来源、报告单位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

药品不良反应基本常识

药品不良反应基本常识 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2.什么是药品不良事件? 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药品不良事件(英文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3.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4.什么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5.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 目前,药品不良反应分类有很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最简单的药理学分类。这种分类是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三类:A型反应、B 型反应和C型反应。A型反应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通常包

药品不良反应考核和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考核和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不良反应监测员:各科组长及护士长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任务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任务是对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业务技术指导,收集、整理、分类、保管与评价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资料,反馈不良反应信息,并在药品安全性方面负责向药品监测管理部门咨询。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工作职责 1、向本院医护人员宣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解释有关问题。 2、密切关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动向,并督促医护人员认真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特别注意新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论轻、重度,只要认为可疑都应及时报告。 3、负责指导和督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员的工作。 4、不定期对本院严重或疑难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因果关系评价会聘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员工作职责 1、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病历的收集工作。 2、督促主管医生护士正确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报告表中各项应无漏项,合格后送交药剂科。 3、应本着“可疑就报”的原则,及时向药剂科通报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每年每个科室向药剂科报告本科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10份,若有漏报,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给予处罚。

四、药物不良反应专家组工作职责1、负责评价本院收集的不良反应病例。2、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五、药剂科工作职责 1、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2、负责收集、整理、分类、保管、评价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3、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交流与反馈工作。 4、不定期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及院ADR监测小组通报全院ADR发生情况及报告表收集情况,对ADR发生频度高的药品、对导致严重或致死性ADR 的药品,应尽量寻找原因,并提出减少或避免发生ADR的应对措施,必要时与厂家联系。 六、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部分内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3月4日发布) 1、第三章是有关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规定 (1)第十三条、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2)第十五条、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3)第十六条、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2、第五章是关于处罚的规定第二十七条 (一)无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二)

阿莫西林

病情分析: 你好,一般的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细菌合并病毒的感染,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都是抗生素。区别在于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罗红霉素是红霉素类,两者抗菌谱差不多,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的,那么用罗红霉素较安全,但是有些人胃肠道功能不好,那就不要用罗红霉素,因为其会对胃肠道有副作用。 指导意见: 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都是常用药物,家里可以备点,另外最好能备点抗病毒的药物,如清开灵,板蓝根,银黄解毒丸等。可以备点止咳的药物就可以了 病情分析: 从你提供的信息看,这种情况有可能存在鼻窦炎的,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都属于抗生素,前者对细菌的杀灭左右强于后者,属于杀菌剂,后者属于抑菌剂,但后者的过敏反应比较少,而且用阿莫西林无效的支原体感染用罗红霉素有效, 你好,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两种都是消炎药物,针对的病原体基本相同,但是罗红霉素对支原体和衣原体有效,而阿莫西林针对这两种病原体无效, 阿莫西林是青霉素一类的消炎药物主要是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罗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的消炎药物,也主要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所以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服用一种药物就可以,不需要同时服用两种药物,但是这两种药物可以同时服用,不会发生药物反应,对身体也没有影响等, 指导意见: 这两种药物都属于消炎的药物,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抗生素,原则上不盲目应用,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所以我建议让大夫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然后注意好休息,多喝水等,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病情分析: 阿莫西林属于羟氨苄青霉素,是B-内酰胺环类抗生素,是杀菌剂,对杆菌及球菌都有杀菌效果。罗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抑菌剂。主要对球菌有抑菌作用 指导意见: 您好,这两种药原则上是不可以一起吃的,临床上有经验性使用这两种抗生素的现象,但都是经验性用药,除非有两种药非要一起用的指证,否则切不可乱用抗生素。 病情分析: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之最总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之最题汇总 第一章 01.我国最大的冰瀑布(世界第二):海螺沟冰川瀑布 02.亚洲第一大河:长江 03.亚洲第二大河:黄河 04.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 05.我国水量最丰富的内河流:伊犁河 06.我国第一大咸水湖(全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07.世界最大的天坑: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08.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海洋保护区:昌黎黄金海岸 09.我国最大的海岸沙丘:昌黎黄金海岸 10.我国最大额泻湖:昌黎黄金海岸 11.中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景线:富春江,长江三峡,桂林漓江 12.神州第一漂:湘西猛洞河漂流 13.世界最早的船闸:灵渠的陡门 14.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 15.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西藏纳木错 16.我国最深的湖泊:长白山天池 17.我国最大的堰塞湖:镜泊湖 18.贵州省最大的湖泊;威宁的草海 19.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中国 20.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21.我国最长的阶梯瀑布:福建周宁龙祭瀑布 22.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3.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型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24.钱塘江最佳观潮时间: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 25.我国最大的古树园:曲阜的孔林 26.我国古树名木最多的城市:北京 第二章 2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8.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民族:回族 29.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 30.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31.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32.中国最早的典籍产生于:商代 33.中国最早的纸产生于:西汉

34.纵过最早的类书:曹魏时期的《皇览》 35.现存最早的类书:糖肽的《北唐书钞》 36.古代编篆规模最为浩瀚、实际范围最广泛的类书:《永乐大典》 37.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38.康熙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39.中国古代最早的丛书:南宋的《儒学警悟》 40.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41.七大藏书楼阁: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朔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 42.现阶段发现并已适读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 43.世界上最早的手术麻醉剂:麻沸散 44.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 45.中国最早的医药学和植物学分类学专著:《神农木草经》 46.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 47.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第四章 48.藏传佛教中最有实力的教派:格鲁派 49.道教信奉的最高神:尊神 50.伊斯兰教派中最善于秘密活动的教派:什叶派 51.世界上拥有教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52.天主教最高的首领:教皇(或教宗) 第五章 53.世界最早的券拱石桥:安济桥 54.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 55.我国古代建筑的高峰时期:明清时代 56.官式建筑中最高的规格:重檐庑殿顶 57.古代彩绘中的最高登记:和玺彩绘 58.历史上城市布局最景点、规模最壮观,实际影响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元大都 59.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 60.泰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岱庙 61.全国孔庙中规模最大,时代最早,规制最高的:山东曲阜孔庙 62.覆斗方上式地面封土中形最大的:秦始皇陵封土 63.我国保留最古老的地陵:黄帝陵 64.我国第一座皇帝陵,历代单葬制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秦始皇陵 65.现存陵前石雕像最早的实物:茂陵“马踏匈奴” 66.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清东、西陵 67.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知识培训资料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知识培训资料 一、ADR病例报告属性分类 二、ADR病例报告的质量评估标准 三、上报ADR病例报告注意事项 四、出现下列情况,可以看成是可疑的严重的ADR病例报告 五、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六、过敏性休克的判断标准 七、ADR病例报告中,“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标准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属性分类 一般、严重的、新的一般、新的严重四种 新的不良反应是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也可理解为在药品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目下记载容均没有提及的表现(如药品不良反应名称项下未列出的不良反应表现:肝功能异常/肝坏死);也不包括仅在文献报道提及的不良反应。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引起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异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新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均需有国家药品监督权威机构认定。 二、ADR病例报告的质量评估标

准 (一)评价的总体原则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核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报容是否符合真实、完整、准确的要求。 (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 为了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促进ADR监测工作规开展,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科学预警作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依据ADR报表各项信息在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将相关信息给予不同的权重比,赋予分值来体现,总分110分。 具体将审核项目分为为三大类,即病例报告真实性、规性、完整性,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表》进行考查,不合格者扣除相应分值。 真实性(100分)为否决项。通过对患者基本信息、报告来源、报告单位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逻辑判断,对报告真实性做出初步判断,经核实确认报告信息存在虚假,此份报告核查分数为“0”分。 规性(44分): 1)报告属性(5分):分为一般、新的一般、严重、新的严重四类;报告属性选择有误,该项分值扣除;

阿莫西林胶囊的说明书

篇一:阿莫西林说明书 阿莫西林说明书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 【中文名称】 阿莫西林 【产品英文名称】 amoxicillin 【功效主治】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竞争性地减少本品的肾小管分泌,两者同时应用可引起阿莫西林血浓度升高、 半衰期延长。 2.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体外干扰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但其 临床意义不明。 【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 2.皮疹、药物热和哮喘等过敏反应。 3.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4.血清氨基转移酶可轻度增高。 5.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6.偶见兴奋、焦虑、失眠、头晕以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禁忌症】 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产品规格】 (按c16h19n3o5s计)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 40mg/kg,每8小时1次; 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12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钟的患者每24小时~。 【贮藏方法】 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药品不良反应总结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不断加大措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督导,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作出了积极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为了加强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顺利的开展,经我院院务会决定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院长张广海担任组长,小组办公室设在本院,以此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报工作。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年初就联合召开了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切实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培训和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推动监测报告工作广泛、深入、扎实的展开。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院根据上级部门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工作部署和领导要求,为确保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三项措施,促进了全院监测工作正常运转,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点;明确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具体负责本院与上级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联系沟通工作,实行实时督报制度,各科室在规定日期集中报送监测信息,杜绝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二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员库,各信息员要做到反馈灵敏、报告及时,形成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良好

局面,使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培训,我院派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收集工作的同志多次参加了市药监局组织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会议,同时又多次组织我院工作人员在全院大会上学习药不良反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明确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做好监测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截止2017年12月,我院共上报不良反应检测病例3例,3例都是药品不良反应,完成了2017年的任务,同时,对各个监测点的信息上报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未发生一起漏报、瞒报、迟报现象,上报率达100%,做到了准确、科学、及时,而且不断提高了监测报告的质量和水平。 三、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对事件报告的“关联性”评价不够规范,可能和不可能等关联性评价混淆不清。 2、医学术语匮乏,在事件报告的描述中不会运用相关的医学术语去描述临床症状。 3、责任心不强。在事件报告表中,有些厂家的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是相同的,或者在商品名称的填写处填写成通用名 四、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培训科室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的概 念,能准确定义不良反应事件,防止漏报。 2、对于科室隐瞒不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加大处罚力度,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须引起科

药品不良反应规章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规章 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规章制度 一、目的:加强本企业所经营的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药品不良反 应的检测及报告工作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制定本制度 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相关条例 适用范围:本企业所经营的药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二、相关责任单位:质量管理部,药品购进、销售部,医院各诊 所对本制度负责 1.要求质量管理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管理员,负责药品 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及时上报。 2.关于报告程序和要求 1).负责企业所有经营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检测。要求连锁门店、销售部、医院各诊所一经发现可疑不良反应的情况,应立即向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员报告,质量管理员应详细记录,调查确定后填写《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报告国家不良反应中心并同时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报告。 2).如果发现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以快速的方式报告国家不良反应中心并及时告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局 3)要求连锁门店,如果发现药品说明书已载明的药品不良

反应病例,一个月集中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严重者及时上报,不得有误。 4)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员负责收集培训药品不良反应的工作。 三、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处理措施 1.质量管理部及时监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对已 确认有不良反应的药品,应根据国家要求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停止销售和发货,,产品就地封存并及时上报药品监督管理局。 2.对本企业药品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一经确认,应立即 通知相关部门,停售,招回,就地封存,上报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待处理。 3.企业内部如果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论是连锁药店还是是 医院各部门不及时上报或是瞒报,引起严重后果的,严厉批评、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罚款等规定。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 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一、远古时期 二、夏商周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五代时期 六、宋辽金元时期 七、明清时期 八、近代史 一、远古时期 1.人类起源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10万年的蓝田人等都是早期中国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的墓葬遗存说明了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意识。 一、远古时期 2.母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7000~5000年,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彩陶文化”。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一、远古时期 3.父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5000~4000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为代表。

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发现 原始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文化 一、远古时期 4.古代传说 有巣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和伏羲“蛇首人身”,“龙的传人”的源头。伏羲氏画八卦、刻文字。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炎帝、黄帝战蚩尤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尧、舜、禹是继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1.夏朝——奴隶制确立 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奴隶社会从此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 发布日期:2016-05-26 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答: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2.什么是药品不良事件? 答: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药品不良事件(英文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3.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4.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从总体上来说,药品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如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泌尿系统损害(血尿、肾功能异常等)、全身损害(过敏性休克、发热等)等。 5 .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答:是的。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GSP)

药Array品不良 反应报 告和监 测管理 制度 1 目的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保证该项工作有序、按时、准确完成。 2 依据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及公司相关制度。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经营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处理、跟踪。 4职责 运营中心、质管中心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要求 5.1.1公司各部门在经营过程中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向质管中心报告,由质管员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5.1.2公司各部门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的资料。

5.1.3质管中心质管员应当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记录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包装规格;客户名称、负责人、投诉人姓名和联系电话;使用不良反应药品的患者(姓名和联系方式、患者名称、年龄);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过程;患者的用药情况等。 5.1.4质管中心质管员应当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及时上报质量负责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质管中心调查处理方法如下: (1)调查产品的购销渠道,核实物流在途情况、往来单位仓储情况,初步的临床用药情况并记录; (2)核查该产品的购、销、存记录,冷链药品的还应核实在途在库的温湿度监测情况,作为调查的凭证; (3)对于确定为公司销售的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需要召回的及时下达召回通知按照《药品召回管理制度》执行; (4)对于超出公司质管中心调查处理能力范畴的应及时报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并协助其进行相关调查处理。 5.2基础术语 5.2.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5.2.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5.2.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分析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24T15:11:15.0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作者:王立梅[导读] 本研究对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等进行阐述,对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对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七台河市七煤医疗集团铁东医院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要:阿莫西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对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等进行阐述,对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对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保证阿莫西林在临床上得到安全应用和治疗效果。关键词:阿莫西林;不良反应阿莫西林又名为羟氨苄青霉素,其化学结构在AMP的侧链苯环上多一个羟基,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是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阿莫西林的多种应用逐渐被发现,并达到良好的效果;阿莫西林是一种西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本文对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和常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 1作用机制阿莫西林作为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对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淋病奈瑟菌、革兰阳性菌等细菌有良好的活性;该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在胃肠吸收率高。对于伤寒、沙门杆菌等感染有非常好的效果,对细菌产生明显的抑制,阻断尿路感染发生。阿莫西林的半衰期较短,具有穿透细胞壁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阿莫西林能够在短时间将内酰胺基水解成肽键,和细菌中的转肽酶进行结合,使细菌活性消失,从而使细菌成为球形体并溶解,导致细菌细胞壁缺失,从而死亡。 2临床应用 2.1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相比传统的青霉素抗菌活性强,虽然多数细菌和氨苄青霉素有相同的体外抗菌作用,但阿莫西林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在组织中有较高的浓度,对肠球菌和沙门菌的效果更加显著,同时阿莫西林的穿透能力强,杀菌更加迅速,效果更加显著[2]。临床研究显示,阿莫西林治疗感染疾病的治愈率高达90%左右,特别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导致的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有效果明显。 2.2分布、吸收 阿莫西林在口服后1h达到血清最大值,作用效果相比其他等量青霉素更加明显,血清的浓度和给药途径有关,主要通过人体的肾脏、肝脏、肌肉、前列腺等,阿莫西林在母乳中的含量较低,在环孕期间可以使用该药物;阿莫西林大部分通过尿液排出,小部分通过胆汁进行排泄。 2.3联合用药 ①胃炎、胃溃疡:胃炎、胃溃疡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阿莫西林联合雷尼替丁能够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有研究显示,阿莫西林联合雷尼替丁还能够减少溃疡性疾病的复发,达到良好效果。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也能够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痊愈率高。②慢性支气管炎:阿阿莫西林和羧甲半胱胺酸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阿莫西林在支气管炎症分泌物中的浓度,促进阿莫西林的抗菌效果。③尿路感染:阿莫西林联合克拉维酸治疗尿路感染显著,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何用能够提高抗菌效果,治愈率高。④心内膜炎:阿莫西林和红霉素、洁霉素联用治疗心内膜炎有良好的效果,单一服用药物时患者体内血高峰浓度过高,不利于清除引起内膜炎的病菌。 3不良反应 3.1肾功能损伤 肾功能损伤是阿莫西林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在中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症,多由用药量过大所导致,用药量过大会导致在人体内出现结晶,使患者出现肾盂、输尿管扩张等[3],从而易出现肾功能损伤;因此,在使用阿莫西林前应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综合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阿莫西林治疗,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一旦出现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告知医生。 3.2抽搐 阿莫西林使用后可能引起部分患者出现荨麻疹等症状,逐渐发生大汗和抽搐等症状,一旦出现抽搐症状,应给予患者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3.3药物性肝炎 有部分患者用阿莫西林后会出现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肝部疼痛,经检查出现药物性肝炎后,应立即停止阿莫西林,对患者进行保肝治疗。 3.4口唇糜烂 口唇糜烂是阿莫西林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唇肿胀、瘙痒,应立即停止用药,对口唇进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采取对症治疗。 4讨论 阿莫西林是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该药抗菌谱广,抗菌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阿莫西林和药物联用能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但随着阿莫西林的应用广泛,用药较多,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在应用阿莫西林时应进行青霉素皮试试验,来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询问患者是否有阿莫西林过敏史,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不可自行随机增减药物剂量,告知儿童、老年等体质较弱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关注尿常规及肾功能的变化;同时在使用阿莫西林时应观察患者病情,在不同青霉素药物之间可能会出现交叉过敏反应,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阿莫西林,过敏体质和遗传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阿莫西林。对于第一次使用阿莫西林患者应观察半小时后方可离开,出现不良反应能够及时治疗。参考文献: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 药物是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另一些疾病。能够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很多,按其来源分类,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抗生素、生物制品、人工合成药、中成药等;如果按照药理作用分类,其几乎可以包括迄今为止临床应用中所有类别的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可侵及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等,以及致突变、癌变和畸形等。 药品不良反应具有自限性特点,发现早,处理及时,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自行恢复。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反应甚至影响到人体的组织器官功能,除停药外,还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和治疗。 了解和学习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监控意识,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药品不良反应基本概念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主要是指合格的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严格地讲,ADR主要是指常规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而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应包括超剂量给药、意外给药、蓄意给药、药物治疗错误、药物滥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据此,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定必须具有以下三点:第一、药品必须是合格的。所谓合格药品,指的是符合我国《药品管理法》和国家药品标准并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药品。假药、劣药产生的不良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畴。 第二、患者使用药品和医师指导用药必须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或没有违反药品的配伍禁忌以及用法用量。误用、滥用药物所造成的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出乎事先预料。 以上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可鉴定为ADR,这与由人为过失造成的药品纠纷不同。对ADR进行严格的界定,是正确诊断和救治由ADR引起的机体有害反应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区分ADR和其他形式的药品纠纷,以利于法律责任的认定。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1、按药理学分类 Rawlins等在1977年首先提出了一个简便的ADR分型方法,把不良反应分为两种类型,即A型和B型。 A型(增强型)反应指因某种药物正常的药理作用过强而引起的反应。这类反应可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性预知,通常呈剂量依赖型,如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动过缓。A型反应较常见,一般可以预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