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酸菌对河蟹生长及蟹塘环境影响的研究

乳酸菌对河蟹生长及蟹塘环境影响的研究

乳酸菌对河蟹生长及蟹塘环境影响的研究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2期

乳酸菌对水产养殖的多种健康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水产相关工作者和养殖户重视,不仅解决

了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防控难题,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大量使用渔药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但乳酸

菌对河蟹的生长及蟹池水质的影响等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对比乳酸菌施用

到河蟹饲料中和河蟹养殖水体中两种方式对蟹池水质和河蟹品质、规格产生的影响,探究河蟹

养殖最适使用乳酸菌的方式,以期为河蟹的生态养殖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上海晟槟水产养殖合作社虾蟹养殖基地。

1.2?塘口条件

试验池塘选择1、2、3号3个池塘,面积均为10亩。池塘沿四周挖有4m宽的的回字形环沟,沟深0.8m,坡比1∶2.5。所有池塘四周均设有防逃设施。水源为长江引河水,经检测符合渔业生产用水标准。待上一年的蟹种销售完毕后(约每年的1月初),通常采用150kg/亩生石

灰或者10~20kg/亩漂白粉等含氯制剂清塘,对于有野杂鱼、泥鳅的池塘,用茶粕进行二次清塘。清塘结束后,开始进水、种草、施肥等工作。要求有机肥在投放入塘前用生石灰发酵处理,杀

灭有害生物和降低耗氧量;伊乐藻、螺蛳、饵料鱼在投放入塘前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寄生虫,确保不因有机肥、种草、螺蛳和饵料鱼而带来外来有害生物,以至突发疾病使用药物,影响乳

酸菌的效果。

1.3?种苗放养

于3月15日放养蟹种800只/亩(80~160只/kg),放养的蟹种均为本地生产,4月5日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尾/亩(规格6尾/kg),花鲢鱼种5尾/亩(规格10尾/kg),5月12日搭

配放养鳜鱼苗10尾/亩,以上放养品种放养前均要做消毒处理。

1.4?养殖管理

试验池塘按照试验设计方案施用乳酸菌,对照组不施用乳酸菌,其他养殖措施相同。饲养

管理遵守“四定、四看”原则,确保河蟹吃饱吃好。常开微孔增氧机,适时调控水质,加强高

温期水草的管理,定时防病。

1.5?试验材料

乳酸菌制剂,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液态菌制剂,主要成分为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活菌数

≥2.0×109cfu/g。

1.6?试验方案设计

2017年4月5日开始,1号试验塘乳酸菌添加到河蟹饲料中,每公斤饲料拌乳酸菌100mL (每天喂料前三个小时,把乳酸菌液体兑适量水用喷雾器喷洒到饲料表面,拌匀后放在阴凉的

地方晾干后使用),投饵量按河蟹体重的5%~8%投喂,投喂量要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天气情

况和剩余饵料量适时调整,每天1次连续投喂7天,停止拌料一周再继续拌饲投喂一周,这样

隔周投喂循环下去至一个养殖周期结束。2号试验塘施用乳酸菌剂量为500mL/亩,每15天一次,饲料中不添加乳酸菌,按正常方式投喂。3号试验塘为对照塘,不施用乳酸菌。

1.7?采样方法

水质采样,在4月5日试验开始前,各池塘采样测定一次,以后每15天采样一次,在每个池塘中固定一个点为采样点。

1.8?实验结果和分析方法

水质测定指标为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并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束时统计各试验塘的河蟹平均规格,亩产量和回捕率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和分析

2.1?不同施用模式对河蟹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见,对照组的河蟹规格、亩产量和回捕率均低于饲料添加组和水体添加组,其中

水体添加组的河蟹规格、亩产量和回捕率均高于饲料添加组。

2.2?乳酸菌对蟹塘水质的影响

2.2.1?pH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实验组pH值在7.8~8.8之间变化,变动幅度较小,说明乳酸菌能够分解水体有机物,维持pH值稳定。实验组间没有较明显差异。对照组pH7.8~9.5在之间,起伏较大,对河蟹生长不利。

2.2.2?亚硝酸盐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对照组初期上升较慢,中后期逐渐上升。实验组前期上升较慢,后期上

升幅度增大,说明乳酸菌对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分解能力有限,但水体添加组的亚硝酸盐要低于

饲料添加组。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换水,三组亚硝酸盐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养殖后期水体

富集有机物太多,通过换水来降低水体亚硝酸盐的效果不明显。

2.2.3?氨态氮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试验初期3个组间差异不明显,中后期对照组比试验组上升幅度增大,

水体添加组的氨态氮是最低的。

3?讨论

3.1?乳酸菌对河蟹生长的影响

从本实验的收获结果分析,在水体和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均能促进河蟹的生长。而且添加

在水体组比添加在饲料组生长效果更明显,因为乳酸菌制剂能够很快均匀的散布到水体中,全

面地改善水体环境,有利于河蟹生长。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被河蟹食用后,乳酸菌可定植在河蟹

肠道内,通过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产物,改善河蟹胃肠道内部微环境、降低pH值和抑制有害菌生长,对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等疾病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同时它们可参

与机体的某些重要代谢反应,促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协同寄主增加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从而促进河蟹的生长。

3.2?不同投放方式的区别

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对河蟹生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在添加过程中乳酸菌的量和添加的方式受的限制条件较多,在我们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限制性。直接添加到水体中的乳酸菌能够快速的在水体中增殖对水质的净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河蟹的生长,也成为我们养殖生产中常见的使用方式。而乳酸菌在水体中的增殖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要隔一段时间向水体中补充乳酸菌。

基金项目:本试验是由崇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青年启明星计划项目(CQCX2015-02)资助

(通联:202150,上海市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乳酸菌和微量元素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技巧

乳酸菌和微量元素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技巧 第一部分,乳酸菌实战篇 1、乳酸菌的定义 相信很多朋友都了解过,但在这里还是要再讲一下,还有一部分朋友不大了解。 乳酸菌并不是某一种菌,几种或者十几种菌所形成的菌群,在严格的细菌分类上是没有乳酸菌的。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在乳酸的产量大于等于代谢物百分之五十时才能称其为乳酸菌,但是有些菌类如双歧杆菌乳酸产量达不到50%,但是他的作用效果和乳酸菌类似也把他划为乳酸菌。其实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就会发现乳酸菌本身在定义上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其实乳酸菌没那么高大上!对于养殖户朋友来讲,只要把这包菌拿回家发酵,能够产生足够的乳酸就可以了。 2、乳酸菌的特性 乳酸菌有很多优点比如调节肠道促生长,预防肠道内弧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可以在肠道内定殖(当然也是需要维持和不断补充的)而芽孢杆菌则没有这个功能。 但是他的缺点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保存难度大。朋友们可以到超市去看一看真正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保质期是多少?21天!蒙牛、光明和伊利这样的大企业也没能解决活性液体乳酸菌的保存问题,更何况我们这些鱼药厂家。但是你会发现一些乳酸饮料的保质期有半年以上,没错!这种产品里面只含乳酸等不含活菌。现在鱼药市场上的乳酸菌产品也和上面提到的情况类似。 3、乳酸菌水剂和粉剂的特点

乳酸菌分为水剂和粉剂,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水剂的很难保藏,那为什么用下去还是有效果的?!这是因为它里面虽然没有了活菌,但是菌的代谢产物乳酸还在,它会起到一定的调水效果。但是如果用它来发酵扩培,效果就会很差了。话又说回来,如果就是想起到调水效果,芽孢杆菌足以,何必要用乳酸菌。而乳酸菌真正的优势如改善肠道,抑制弧菌,还没显现出来。而粉剂的乳酸菌则可以解决它保存难的这个缺点。 4、乳酸菌到底该如何使用才能起到它应有的效果。 简单一句话,真正的乳酸菌必须发酵扩配,才能起到效果!微生物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到底是菌本身在起作用还是菌的代谢产物在起作用。我认为这种提法太笼统,针对不同的菌类有不同的结论。如果拿乳酸菌来谈我认为菌本身和菌的代谢产物的作用要二八开!因为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特殊作用如抑制底部和肠道内的弧菌直接作用的物质就是乳酸等。乳酸菌既然功效如此强大,为什么在虾蟹养殖中推广的速度不快,而且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观点?!简单来说,使用方法!举几个例子 案例一:我的一个同事向我咨询,可不可以把乳酸菌粉剂直接外泼,给客户做出效果,我说不要这么做,粉剂的乳酸菌直接外泼是没什么效果的因为:乳酸菌本身上主要为厌氧菌,粉剂的直接外泼在水的中上层就会死亡很多,而池塘底部的环境有没有适合它增殖的环境,菌本身的存活都成问题,更别说能看到表观效果了。结果用下去还没有任何效果,客户不开心。 案例二:海安养殖蚂蟥的老板,蚂蟥养殖主要问题是底臭和坏水,看了出问题的池塘都有想吐的冲动。客户将发酵好的乳酸菌卖给他(除了按零售价加上去的原料成本外,每桶还加了他80元的手工费),每两到三天每亩外泼乳酸菌发酵液两斤。全程水色和底质正常,未出现问题。村里其他养殖户每亩产出150斤左右的蚂蟥,而他则将近500斤每亩,一百五十亩场地,赚了将近两百万。 案例三:就是用了我前面提到露天育苗那位仁兄的苗的一位养殖户,每天用发酵好的乳酸菌和微量元素拌料,每张棚一斤,氧化型底改每两到三天一次少量多次。全程水质稳定,未出现掉苗现象。每张棚放苗五万,产量为400斤,九十头左右。虽然产量和头数不尽如人意,但已经是和他那同一批苗的养殖户中最好的了,其他十几个养殖户平均一百多斤一张棚,一百头左右!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从粗放式养殖过渡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养殖品种日益增多,养殖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伴随着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养殖水体污染严重,养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至水产动物疾病频繁发生。微生态制剂(水产益生菌)常用于水产养殖的水环境调节及水产饲料中。 1.微生态制剂概述 抗生素因其使用导致病原菌耐药性产生二次污染以及在生物体内残留等原因,已经被逐渐淘汰使用。而微生态制剂无药残无污染,且能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改善水体微生态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使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鱼类肠道菌群的平衡是鱼肠道发挥正常生理作用的基础。因此,积极研究和探讨鱼类肠道的微生态并加以调控,使之建立稳定平衡的菌群体系,对维护鱼类的健康,提高鱼的产量,生产安全的水产品,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及结构 鱼类肠道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极大。研究报道指出,淡水鱼肠内细菌的数量基本在105-108之间(sugita. et al.,1983),而海水鱼肠内细菌的数量在106-108之间(尾崎久雄,1985)。肠道的优势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同时也存在革兰氏性菌。不同鱼种之间,由于所处的水体环境、食性等因素,其肠道的细菌组成结构也不尽相同的。许多研究表明,淡水鱼类肠道内专性厌氧菌以A、B Bacteroides(拟杆菌科)等为主(Sakata,etal.,1981;1980),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以(气单胞菌属)、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等为主(尹军霞等,2003)。乳酸菌在陆生动物是常驻菌,而在鱼类也是肠道菌群的一个组成部分,Ring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1994年,王红宁对淡水池中的鲤鱼肠道菌群结构研究发现,在鲤鱼肠道中需氧和兼行性厌氧菌的数次是:气单胞菌、酵母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需氧芽孢杆菌。对淡水养殖池中的四种不同食性鱼—乌鳍、鲢、鳊、鲫的肠壁菌群进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不论是好氧菌还是厌氧菌,同种鱼前肠壁分布一般比中壁和后肠壁少;同一肠段,都是厌氧菌总数远大于好氧菌总数,一般相差个数量级。不同鱼之间,肠壁的好氧菌总数差别比厌氧菌总数差别大得多菌中的乳酸球菌和双歧杆菌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四种鱼肠道壁中的厌氧菌和双歧杆菌分布的规律是:肉食性的乌鳢>杂食性和广食性的鲫鱼>食浮游植主的鲢>草食性的鳊,即鱼类肠道壁中的厌氧菌总数和双歧杆菌随着从草食肉食性发展而逐渐增加。 3. 影响鱼类肠道菌群的因素

乳酸菌对河蟹生长及蟹塘环境影响的研究

乳酸菌对河蟹生长及蟹塘环境影响的研究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2期 乳酸菌对水产养殖的多种健康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水产相关工作者和养殖户重视,不仅解决 了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防控难题,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大量使用渔药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但乳酸 菌对河蟹的生长及蟹池水质的影响等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对比乳酸菌施用 到河蟹饲料中和河蟹养殖水体中两种方式对蟹池水质和河蟹品质、规格产生的影响,探究河蟹 养殖最适使用乳酸菌的方式,以期为河蟹的生态养殖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上海晟槟水产养殖合作社虾蟹养殖基地。 1.2?塘口条件 试验池塘选择1、2、3号3个池塘,面积均为10亩。池塘沿四周挖有4m宽的的回字形环沟,沟深0.8m,坡比1∶2.5。所有池塘四周均设有防逃设施。水源为长江引河水,经检测符合渔业生产用水标准。待上一年的蟹种销售完毕后(约每年的1月初),通常采用150kg/亩生石 灰或者10~20kg/亩漂白粉等含氯制剂清塘,对于有野杂鱼、泥鳅的池塘,用茶粕进行二次清塘。清塘结束后,开始进水、种草、施肥等工作。要求有机肥在投放入塘前用生石灰发酵处理,杀 灭有害生物和降低耗氧量;伊乐藻、螺蛳、饵料鱼在投放入塘前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寄生虫,确保不因有机肥、种草、螺蛳和饵料鱼而带来外来有害生物,以至突发疾病使用药物,影响乳 酸菌的效果。 1.3?种苗放养 于3月15日放养蟹种800只/亩(80~160只/kg),放养的蟹种均为本地生产,4月5日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尾/亩(规格6尾/kg),花鲢鱼种5尾/亩(规格10尾/kg),5月12日搭 配放养鳜鱼苗10尾/亩,以上放养品种放养前均要做消毒处理。 1.4?养殖管理 试验池塘按照试验设计方案施用乳酸菌,对照组不施用乳酸菌,其他养殖措施相同。饲养 管理遵守“四定、四看”原则,确保河蟹吃饱吃好。常开微孔增氧机,适时调控水质,加强高 温期水草的管理,定时防病。 1.5?试验材料 乳酸菌制剂,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液态菌制剂,主要成分为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活菌数 ≥2.0×109cfu/g。 1.6?试验方案设计 2017年4月5日开始,1号试验塘乳酸菌添加到河蟹饲料中,每公斤饲料拌乳酸菌100mL (每天喂料前三个小时,把乳酸菌液体兑适量水用喷雾器喷洒到饲料表面,拌匀后放在阴凉的 地方晾干后使用),投饵量按河蟹体重的5%~8%投喂,投喂量要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天气情

螃蟹生态养殖防病技术

螃蟹生态养殖防病技术 螃蟹生态防病是通过活螺蛳的投放,水草的栽种和保护,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水质调节及必要的防病手段而达到河蟹疾病的综合防控,通过螃蟹生态防病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养殖户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塘口清整消毒 在11—12月份待存塘水产品销售结束后及时清整修复蟹塘,清除沟内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清塘药物的选择上,杜绝使用五氯酚钠等违禁药物,可选用茶粕、生石灰、漂白粉等。 二、优质扣蟹的投放 一般选用本地培育的扣蟹入池,规格80—200只/kg,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力强,放养一般在3月份结束,放养密度在400—600只/亩之间,苗种投放时可选用VC或苗复康浸泡后再投放池中,以增强投放蟹种的体质。 三、螺蛳的合理投放 在1—8月份,都可向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有条件的可在板田上围网,设专区培育水草及螺蛳,投放量在300~600kg/亩,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分批次投放,在5月份之前建议投放螺蛳不宜太多,一般以200斤/亩为宜,以免引起水质过瘦,及水中缺氧而引起河蟹第 一、第二次脱壳时,发生顶壳现象。 四、水草的栽种和保护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栽种及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存环境及河蟹的出池规格,种好水草和保护好水草是生态防病技术的重要措施,目前,一般采取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三种水草混种,环沟前期主要栽伊乐藻以提供河蟹前期生长脱壳需要,3月底田块一般以 种苦草为主,条播种植轮叶黑藻及伊乐藻,使池中做到多品种水草共存,分布合理,水草占总蟹池面积的70%左右。 在养殖过程中,水草上容易附着污泥等异物,而影响水草光合作用, 降低水草的分解有害物质的能力,一般采取适量施肥,及泼洒护草活水素等方法进行处理。 五、池塘的底质、水质、水位的调节 池塘底质、水质的调节和控制,贯穿河蟹养殖的整个过程,在水质 控制上总体要求前期肥,中期清,后期爽。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感观要 求,水色呈黄绿色,水质清亮,透明度在40cm左右,高温期间,除掌握好水色,还要了解池塘的主要水质参数,要求溶解氧在5mg/L以上,PH7.5~8.5,氨氮<0.1mg/L,亚硝态氮<0.05mg/L,在养殖过程中,针对不同水质,不同的化验指标,采取相应的水质调节方法。 1. 在水质调节上,**常用的方法是进行池塘换水,在换水时要一次 性不能更换太多,以免引起河蟹的应急反应,一般一次性换水不超过10%,或补水2小时。 2. 定期泼洒生石灰,进行PH值调节。补充池中钙源,一般一次性泼洒不超过10kg/亩·米。 3. 高温期间,根据不同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常用微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

螃蟹3-10月的养殖

扣蟹到成蟹的生长过程 三月 三月水温低,清塘、晒塘后,池塘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导致蟹苗上岸,影响其成活率,需要做好放苗前的塘口准备工作。 养殖前期肥水可以培养河蟹的天然饵料,提高水体的光合作用能力,为水体提供足够的溶氧。同时还可以促进水草生长,预防青苔的发生。 投放螺蛳是河蟹生态养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螺蛳不仅可以为河蟹提供鲜活的动物性饵料,而且可以摄食池塘中的有机颗粒,滤食浮游生物,起到清洁水体的作用。 蟹苗下塘后的第一次脱壳是整个成蟹养殖中关键的一环。河蟹脱壳时对钙磷等微量元素和体能有较大的要求。 放苗后根据水温应尽早投喂饲料,以利于蟹苗体质恢复和生长,水温10℃以上时即可开始投喂,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河蟹养殖的饲料投喂通常贯彻“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所以养殖前期扣蟹下塘后,投喂得饲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小鱼,螺蛳等),或者投喂蛋白高的配合饲料。 四月 温度逐渐上升,防止蟹塘青苔滋生,以及一壳后水草的种植。投放螺蛳,注意苗种成活率,适当补苗。 仍需以动物性饲料野杂小鱼为主,辅以颗粒饲料(蛋白含量36%--40%),投饵量为蟹体重的2%,投喂时间以中午为主,投饵地点为水深40厘米左右处,并注意增加投饵点,保证河蟹均匀摄食。 对伊乐藻生长过旺的蟹塘,要开始分期分块进行疏割水草,并及时将割掉的水草捞出,每次割掉的水草面积不能过大,每次割草间隔时间应掌握在3天左右,这样蟹塘环境、水质在割草期间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了养殖期间水草和河蟹的正常生长。同时应加紧做好轮叶黑藻及苦草的移植工作。 外界水源良好的塘口加水应少量多次,蟹池浅水区水位控制在45—55厘米。随温度提高逐步提高水位,防止水质老化,河蟹池水位以浅水区水草刚好没头为准。 蟹池水体透明度超过40厘米的塘口,仍需做好肥水工作。施肥也有利于前期水草生长;降低池水透明度也可以控制青泥苔生长。 五月 河蟹逐步进入生长旺期,连续高温,会造成蟹塘水质变化较大,管理难度加大。。 目前池塘水位较低,水量少,而气温高,水质极易变化,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给池塘补水,加水时要在上午,傍晚以后禁止加水,防止对流造成缺氧。加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加水控制在10-20公分,不要超过池塘水体的20%,防止过度加水产生应激反应,引发病害。 前期应尽量控制水位,抑制伊乐藻快速生长,如果生长过旺,5月份采取刈割去伊乐藻上部20-30厘米,以促进伊乐藻新的根系、茎叶生长。对大量滋生青苔的塘口,不要随意大面积使用杀青苔类药物,防止大面积出现水草腐败导致水质恶化,应使用生物控制的办法来抑制青苔的繁殖。 河蟹第二次脱壳以后,必须加强营养,需投喂优质的配合饲料、冰鲜海鱼以及玉米、小麦等青饲料。冰鲜海鱼一定要待化冻,玉米要浸泡,小麦要煮熟,投食要看天气,不能过多,吃完即可。 六月 6月份江苏会相继进入梅雨(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天气过程,在该养殖阶段多阴雨天气,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研究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研 究 摘要:利用微生物进行饲料发酵具有很多优势,包括促进禽畜生产性能及免疫能力的提升,对禽畜肉质进行优化,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等等,因此,将其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内涵和具体菌种进行介绍,然后分析其在水产养殖中具体应用和问题,最后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饲料;水产养殖 引言:众所周知,在养殖水产动物、禽畜过程中,都需要将适量抗生素添加到饲料中,由于长时间使用,造成动物产生抗药性,也间接导致人类抗拒某些有害病菌药性,进而对人类生命健康有所影响。现阶段,国家已经明确要求减量应用饲料添加剂,这就增加了使用非药物饲料的几率,人们也更为关注微生物发酵饲料。接下来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微生物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微生物发酵饲料概述 1. 内涵 微生物发酵饲料实质是一种或多种有益菌,借助人工接种方式产生于轻工业和农业副产品中,在有益菌发酵作用影响下,对副产品中一些营养物质进行降解,使其分解或者转化后形成其他物质,促进生物饲料的产生,这些生物饲料具有明显优势,如易于消化吸收、具有丰富营养元素等[1]。 (二)菌种及类型

微生物菌种是发酵微生物饲料的关键与核心,对发酵饲料的品质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生产发酵饲料的主要菌种包括霉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与此同时,现阶段重点研究的内容有筛选优质性能、运用混合菌种和基因工程菌。对于乳酸菌而言,它能够借助碳水化合物,促进大量乳酸菌的形成,使PH值下降,阻碍有害细菌生长和发展,促进饲料质量的提升,此外,有大量氧化物歧化菌酶存在于乳酸菌体内和代谢物中,能够提高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当前常用霉菌种类有黑曲菌、米曲菌等,能够很好分解纤维和淀粉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同时观察到包含在霉菌中的真菌多糖,能够增强机体抵御能力,防止受到有害微生物侵害。对于酵母菌而言,其具有较短生长周期,繁殖速度非常快,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应用于发酵饲料中可以提高营养价值。肠道内枯草芽孢干菌可以将大量氧气消耗掉,促进肠道内厌氧环境条件的形成,阻碍有害生物繁殖和生长,同时可以促进维生素B族和各种消化酶产生,使发酵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升,同时使禽畜发病概率不断下降[2]。 1. 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发酵饲料 1. 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有利于生长发育 对于微生物发酵饲料而言,其中的大量益生菌进入肠道后能够不断繁殖,代谢出一些有益因子,对动物消化吸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使其消化吸收能力不断提高,为水产动物快速生长提供保障和支持。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例如,对于罗非鱼的快速生长,发酵饲料可以发挥有利作用,同时使其成活率大幅度提升,使饵料系数有所下降,效果最好时是添加饵料比例为15%。再如,饲养中华绒螯蟹时,在饲料中添加发酵鱼粉、发酵虾壳粉等,能够增加中华绒螯蟹重量,有效提高平均亩产量和成活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1. 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对生态养殖环境进行改善

食品中不同酸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食品中不同酸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食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的微生物对人类健康与食品质量 具有重要影响。酸度是食品中一个重要的参数,不同的酸度可以对微生物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食品中不同酸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的成果和应用。 酸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是食品中各种酸性物质的表征。许多食品中含 有饮食酸,如柠檬汁、醋和柑橘类水果等,这些食物会在体内形成酸性环境。微生物对酸度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有着显著的差异。 研究发现,酸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酸度较高的环境 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酸度高于一定程度时,可以使微生物受损或死亡。这是因为酸性环境下,微生物的细胞膜会受到腐蚀和破坏,导致细胞内部的生化反应被扰乱。此外,较低的酸度还可以改变微生物的形态,影响其代谢和生理功能。 然而,并非所有的微生物在酸性环境中均无法生存。一些酸性耐受菌能够在较 低的酸度下生存和繁殖。这些微生物具有更高的耐受能力,能够调节其内部pH值,减少酸性环境对其细胞膜的伤害。因此,食品中的酸度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选择性。 比如,乳酸菌就是一类能够在酸性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乳酸菌是一种广泛存 在于食品中的益生菌,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益处。它们能够发酵糖类,产生乳酸,降低食品的pH值,从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该类菌群在制作酸奶、发酵食品 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研究不同酸度条件下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可以优化食品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在食品行业中,酸度是确保食品安全性和延长货架期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控 制食品的酸度,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保护食品的品质。很多食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期初调研测试 高三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 B.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O、N 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强弱 D.DNA分子转录过程中,有双链的解开和恢复 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不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B.细胞中蛋白质的运输必需经过内质网 C.tRNA和RNA聚合酶都可经核孔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皮肤细胞 3.右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无关,但与其功能有关 B.细胞凋亡由遗传物质控制,不同细胞凋亡速率不同 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减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D.若某一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 4. 研究表明卵母细胞发育早期有8种关键基因表达。科学家诱导胚胎干细胞表达这些基因,将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卵母细胞样细胞(DIOL)。DIOL可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但不能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受精后发育成早期胚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IOL减数分裂过程中仅产生1个极体 B.DIOL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D.DIOL受精后可发育为正常二倍体胚胎 5.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要经过加工才能与核糖体结合发挥作用: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初始RNA的剪切过程需要非蛋白质类的酶参与,而且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发挥完作用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相关

乳酸菌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乳酸菌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现代乳酸菌产业科研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一、乳酸菌介绍 “酸奶、优酸乳、乳酸菌、益生菌……”面对着超市里越来越多的 “新面孔”,不少消费者都有点“眼晕”。从最初的酸奶到现在的这菌那菌,到底这些菌有哪些功效?益生菌和传统的“乳酸菌”到底有什么不同?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 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的细菌统称为乳 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 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保 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就是人们通过酸奶最早认识的健康乳酸菌。而“益生菌”是指能够到达人体肠道并产生健康功效的活微生物。当前发酵 乳制品市场上常见的益生菌有: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由于它们都能发酵糖产 生乳酸,因此也同时属于健康乳酸菌。可以说,益生菌产品是更加注重活 性乳酸菌在肠道内的存活率和健康功效。 二、乳酸菌类型及特点 乳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源乳酸菌,一类是植物源乳 酸菌。因为动物源取自动物.因此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 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过敏,即排斥 反应。而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认可.不论摄取多大量, 都不会产生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性更具有活力,能比

动物源性蛋白以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 定的生物功效。 三、非活性乳酸菌和活性乳酸菌的区别 乳酸菌饮料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主要区别在于乳酸菌发酵后,形成产 品前是否再经过杀菌的程序。非活性乳酸菌饮料产品也有营养价值,在乳 酸菌发酵过程中消耗掉了乳糖,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维生素类和酶类等,这些代谢产物对人体也是有益的。而活性乳酸菌饮料产品则不仅具有乳酸 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益人体的代谢产物,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活性乳 酸菌,有利于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四、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一)20世纪,俄国的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Mechnikof,l845—1916),在他的“长寿学说”里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 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 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人们在认识乳 酸菌之前就已利用它们来加工和保存食品,帮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 进排出毒素,促进营养有效吸收。 以下列出了乳酸菌的十大生理功能: 防治有色人种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 促进蛋白质、单糖及钙、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维生素B族等大 量有益物质。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 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乳酸菌实验报告

乳酸菌实验报告 标题:乳酸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发酵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优化发酵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食品工业中,乳酸菌发酵被广泛应用于奶制品、蔬菜、果品等食品的制作,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安全性及口感。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不同培养基成分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情况,以评估其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牛奶、酸奶、乳酸菌菌种、培养基、无菌试管、无菌平板、无菌棉签等。 2、制备不同浓度的乳酸菌悬液:将乳酸菌菌种与适量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分别制备成不同浓度的乳酸菌悬液。 3、接种乳酸菌悬液:分别取适量乳酸菌悬液接种到已灭菌的无菌试

管和无菌平板中。 4、设定不同培养条件:设定不同的温度(30℃、37℃、45℃)和培养基成分,将接种后的试管和平板放入相应条件下培养。 5、观察记录生长情况:每隔2小时观察记录试管和平板中乳酸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速度、形态变化以及对培养基的影响。 6、整理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 下表为不同温度和培养基成分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不同温度和培养基成分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培养基成分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在较高的温度(45℃)下,乳酸菌生长迅速,生长量大,而对培养基的消耗也相应增加。此外,培养基成分对乳酸菌的生长也有显著影响。在低糖培养基中,乳酸菌生长较为缓慢,而在高糖培养基中,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这表明葡萄糖等糖类物质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乳酸菌的生长特性和对发酵过程的

易错点14 群落常见的“四个”理解误区-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易错点14 群落常见的“四个”理解误区-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1.在海底,海葵主要吃小鱼和小虾。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 更有效地捕食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海葵和寄居蟹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B.食物是影响寄居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C.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 2.肠道芽孢杆菌能促进部分有益菌的生存生长,其原因是好氧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的 O2,形成厌氧环境,从而有利于乳酸菌的生存生长。这种理论学说称为“生物夺氧学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肠道中,芽孢杆菌与乳酸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B.芽孢杆菌在肠道作用的结果有利于肠道中酵母菌的大量增殖 C.在肠道中,等量葡萄糖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中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不相等 D.芽孢杆菌在消耗O 2的同时会伴随着CO 2和乳酸的产生,为乳酸菌生长提供酸性环境 3.已知蚯蚓能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对番 茄茎叶脱落酸(ABA)水平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番茄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B.高干旱胁迫下番茄植株ABA含量增加,促进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 C.低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通过增加土壤含水量来缓解干旱胁迫 D.高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能促进番茄植株合成ABA来对抗干旱胁迫 4.下表为不同环境中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A、B相互作用(甲、乙、丙)对彼此所造 成的影响,其中“+”表示正面影响,“-”表示负面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活河蟹养殖中的养殖环境温度与影响分析

活河蟹养殖中的养殖环境温度与影响分析 活河蟹(又称为泥蟹)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广大 消费者的喜爱。在活河蟹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活蟹的生长、发育、生理状态和繁殖能力等方面。本文将对养殖环境温度对活河蟹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首先,养殖环境温度对活河蟹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影响。泥蟹是一种冷水生物,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到20℃之间。当水温过高时,活蟹会出现活动减少、食欲下降等情况,从而导致生长速度减缓;而当水温过低时,活蟹的新陈代谢会减慢,食物消化吸收能力也会降低,同样会影响到生长速度。因此,在活河蟹的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以提高蟹的生长速度。 其次,养殖环境温度还对活河蟹的繁殖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泥蟹的繁殖需要一 定的温度条件。一般来说,温度过低会导致活蟹的繁殖功能退化,无法正常产卵;而温度过高则会影响精子和卵的质量,从而降低受精率。因此,在养殖泥蟹过程中,应根据繁殖需要,合理调控养殖环境的温度,以提高活蟹的繁殖能力。 另外,养殖环境温度还对活河蟹的免疫力、抗病能力等方面产生影响。泥蟹的 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患病。研究表明,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泥蟹的免疫力,增加其感染病害的风险。因此,在活河蟹的养殖中,保持适宜的水温对于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非常重要。 对于控制养殖环境温度,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尽量选择温度较为稳定的 地点,避免暴晒和寒冷等极端环境条件对活蟹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建设恰当的养殖设施。可使用遮阳网、温控设备等措施,调整室内温度,使其适应泥蟹的生长需求。特别是在冬季,应使用加热设备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提供最佳的养殖环境。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高二4月期中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高二4月期中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若一个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下降 C.调查某山坡上珙桐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渔网网孔较大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2.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B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以及某些动物 B.碳在A、B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进行传递 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D.图中的D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图1和图2表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1中字母表示能量,A1、A2为呼吸作 用散失的能量,C1、C2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图2中甲~丁表示生物成分,数字表示能量值,能量单位:kJ)。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B 2 +C 2表示 B.图2中乙流向丙的能量可用图1中的D 1表示 C.图2中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图1中C 2的一部分 D.图2中数据显示该生态系统平衡已被破坏 4.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2是该草原中鼠的部分能量来源 和去向,其中a~g表示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大量捕杀蟾蜍,则短时间内鼠的数量会增加 B.鹰在图1食物网中处于第三、四、五营养级 C.图中蛇和鹰同化量的传递途径完全相同 D.鼠同化的能量分为两部分(e+f)流向分解者 5.传统发酵技术可用于多种食品的制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酒发酵结束后继续进行果醋发酵,需要改变的条件只有温度 B.传统发酵过程中,原料和发酵设备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制作泡菜时,为了缩短发酵时间,可以加入陈泡菜水 D.腐乳制作过程中,盐的用量过多会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6.科研人员分离、计数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④三个平板上的菌落 数量分别为48、52和5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B.步骤④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单菌落 C.实验结果表明,每克土样中含有5.1×10 7个尿素分解菌 D.需设置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7.如图为植物细胞工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1.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具有抗肿瘤活性,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紫杉醇难溶于水,易 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脂质体是一种类似于细胞膜结构的微型囊泡体,如图所示。将紫杉醇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部,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应将紫杉醇嵌入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图中b处) B.图示脂质体膜和细胞膜的最大区别在于无蛋白质 C.脂质体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在脂质体表面加上靶向信号分子可以实现定向药物输送 2.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均使用NaOH溶液和CuSO 4溶液,但两种试剂的使用方法完全不同 B.观察叶绿体和观察质壁分离实验都可以选用菠菜叶下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均为对比实验 D.观察根尖有丝分裂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作用完全相同 3.基因X的表达需要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的复合物与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的结合,其表达 产物可促进细胞凋亡,而生长阻滞特异转录物5(Gas5)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其调控细胞凋亡的机理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Gas5是通过转录生成的不含有氢键的单链RNA B.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的化学组成与Gas5完全不同 C.Gas5直接抑制RNA聚合酶与基因X的启动子结合 D.降低癌细胞中Gas5的含量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4.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在大脑的发育阶段,神经元会形成远多 于实际需要的突触连接,因此需要清除掉功能不适合的连接才能形成正确的环路。不同的小胶质细胞能分别清除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种突触。研究发现雄性小鼠酗酒会诱导小胶质细胞选择性清除前额叶皮层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突触,增加焦虑行为。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小胶质细胞清除突触连接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的功能 B.酗酒的雄性小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受到抑制 C.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时有可能导致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生 D.上述研究实例说明免疫系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5.为研究赤霉素(GA)对玉米节间伸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利用玉米正常植株及矮化突变 体植株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正常植株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后节间伸长不显著,矮化突变体植株喷施等浓度的赤霉素后节间显著伸长至接近正常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对玉米节间伸长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矮化突变体自身合成的赤霉素含量可能低于正常植株 C.矮化突变体植株可能为赤霉素受体不敏感型或赤霉素运输缺陷型 D.水稻受到赤霉菌感染时,引起水稻赤霉素分泌增加,导致水稻患恶苗病 6.河南、湖南、广西等省份相继报道发现“怪鱼”鳄雀鳝。鳄雀鳝原产于北美洲,生性凶猛, 可供观赏,靠捕猎其他鱼类为食。如果没有相应的天敌遏制,将对其他鱼类构成极大威胁,进而影响当地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鳄雀鳝作为观赏性动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相互选择可能会改变本地生物进化的方向或速度 C.从北美洲引进鳄雀鳝的天敌一定可降低鳄雀鳝对当地生态和经济的危害 D.在“其他鱼类→鳄雀鳝”这条食物链中,鳄雀鳝属于初级消费者 7.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产物,马铃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储存, 红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储存。下图是马铃薯和红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二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二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1.五一假期时,小明同学在田间劳动时发现自己会出现一些现象:手上出现水疱,身体肌 肉酸痛,同时伴有口渴、胸闷等情况,经稍微休息后有所好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收割小麦过程中,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B.水疱内的液体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低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只能渗入毛细淋巴管 D.小明长时间劳动后,产生了渴觉,渴觉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 2.科学家选择离体枪乌贼巨大神经作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得如下结果,图1表示神经元 的某一位点在不同时刻的电位变化,图2表示不同位点同一时刻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图3表示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其中“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流入细胞引起膜内电位升高的离子电流;“外向电流”指阳离子流出或阴离子流入引起膜内电位降低的离子电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的ce段、图2的①③段、图3的DE段均属于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B.图3中的外向电流是由外流引起的 C.图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 D.图1的b和图2的④均在发生内流 3.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肾上腺髓质会分泌激素(肾上腺素)参与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 调节过程如图所示。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由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环化而成的一种细胞内信号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AMP直接作用是为酶P转为活化状态提供信息,不能提供能量 B.人处于饥饿状态时,B、C、D三处的血糖浓度大小关系最可能为C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二年生物科试卷 命题学校: 考试时间:1月4日完卷时间: 75 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稳态是生命系统的显著特征。下列关于稳态及其调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表达水平上的稳态受到破坏 B.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稳态的维持,正反馈调节一般不利于稳态的维持 C.高强度运动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PH相对稳定 D.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相互转化,以达到动态平衡。下表是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可能会导致其成分发生改变 B.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①属于组织液,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 3.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上。图乙表示不同强度的刺激及对应的膜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②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

B.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①①上一定不会双向传导 C.随着膀胱的充盈,感受器细胞所受的刺激加强,Na+内流的速率加快,人体的尿意加强 D.刺激神经元①,逼尿肌收缩,结合图乙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刺激强度大于S5 4.取若干生理状况相似的枪乌贼神经纤维,分别浸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给予同等强度刺激,测得膜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三组实验中,100%生理盐水组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B.若增大电刺激强度,33%生理盐水组形成的动作电位将会大于0mV C.若外界溶液Na+浓度下降,神经的动作电位峰值下降 D.若外界溶液Na+浓度下降,兴奋的传导速度可能减慢 5.抑制素(INH)是一种主要由卵巢分泌的蛋白类激素,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科研人员制备了INH的抗体并在大鼠发情期注射给大鼠,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实验数据推测INH可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卵泡发育 B.INH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C.用双缩脲试剂分别与INH和性激素反应,均能产生紫色反应 D.注射的INH抗体可在机体内与抑制素结合,解除其作用 6.科学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