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报告范本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报告范本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

——渔用配合饲料配方的电脑设计

实验小组成员:贾启操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水产18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渔用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

2、掌握渔用饲料配方设计的原理;

3、能够独立设计饲料配方。

二、原理

由于涉及商品用配合饲料,需要采用多种饲料原料,同时要考虑每种饲料原料的多项营养成分,根据养殖对象的营养指标,设计出营养成分合理、价格最低的配合饲料配方。

三、实验原则

1、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

2、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平衡

3、矿物质与维生素满足需求

4、粗纤维含量以及限度

5、粗脂肪与脂肪酸的平衡

6、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的平衡

四、基本方法

EXCEL法

五、实验步骤

1、查找水产动物(任选一种已在贵州省进行推广养殖的品种)的饲养标准及营养需求;

2、根据就地取材,原料广泛、易得的原则,选择饲料原料,从中国饲料数据库查出所选饲料的成分及营养价值;

3、设计基本的饲料配方;

4、检查饲料配方的合理性、经济性、推广性。

六、结果与讨论分析

1、鲈鱼渔用配合饲料配方

饲料原料组成添加剂量g/kg

鱼粉100

菜籽粕140

棉粕250

玉米50

大豆200

鱼油74

羽毛粉150

抗氧化剂 1

多维12.5

多矿 4.5

饲料营养成分分析%

水分

粗蛋白42.35

粗脂肪12.03

能量(千焦耳/千克饲料)18321.53

多维组成与含量:V A 1.5mg/100g,VD 0.055mg/100g,VE 150mg/100g,VK 10mg/100g,VC 750mg/100g,烟酸200mg/100g,泛酸60mg/100g,磺胺素30mg/100g,核黄素20mg/100g,吡哆醇20mg/100g,叶酸5mg/100g,VB12为0.01mg/100g,生物素2mg/100g。

多矿组成与含量:锰180mg/100g,铜9mg/100g,钴1.5mg/100g,铁66mg/100g,锌150mg/100g,碘6mg/100g,硒0.3mg/100g。

2、饲料成本详细计算分析(元/千克饲料)

鱼粉(8.6)、菜籽粕(2.46)、棉粕(2.5)、玉米(2.556)、大豆(6.58)、鱼油(10)、羽毛粉(2.6)、大豆卵磷脂(30)、防霉剂(7.5)、氧化胆碱(24)、抗氧化剂(140)、多维(2)、多矿(1.5)

成本

=(8.6*100+2.46*140+2.5*250+2.556*50+6.58*200+10*74+2.6*150+30 *12+7.5*1+24*5+140*1+2*12.5+1.5*4.5)/1000=5.06245(元/千克)

3、设计配方的理论依据

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鲈鱼的蛋白需求为40%~45%,脂肪需求为10%~14%,糖需求为18%~22%,以鱼粉和羽毛粉作为主要蛋白源,另外菜籽粕、棉粕和大豆也提供一部分蛋白,还提供少量的碳水

化合物,以玉米为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的物质,大豆和鱼油主要提供脂肪。另外再添加一些少量或者微量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等。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饲料与动物营养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饲料与动物营养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饲料与动物营养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饲料与动物营养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饲料与动物营养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饲料与动物营养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饲料与动物营养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饲料与动物营养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饲料与动物营养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饲料实习报告六篇

饲料实习报告六篇 饲料实习报告篇1 实习是每一个合格的业代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市场,让我们学到很多在市场外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市场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饲料销售的实习业代,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几年的工作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它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 一、实习目的 实习的意义在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习就是一种实践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帮助我从饲料行业外走进饲料行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饲料市场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工作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饲料行业外走入的心理适应期。作为一个饲料市场营销的实习业代,实习不仅仅是

一次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磨练或者说一次历练,因为当前饲料市场是一个充满向往和残酷竞争的市场,每天都上演着没有硝烟的为争夺饲料市场的战争。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从20__.7.1开始至今,地点:跟随邵明栋安排的地点。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 20__年7月1号早晨7点钟,我们从平邑出发去了平邑卞桥镇的东庄。开始了我的实习销售的第一站。我和邵明栋面带微笑面对每个客户,我陪在邵明栋的身边静静的听他是怎么拜访终端客户的,我了解到原来饲料的厂家很多、品牌更多,我们公司的饲料价格和其他公司的相差不是太大,所以销售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很多客户都喜欢一些质优的饲料,通过对终端销售工作,在这几天的实习中让我对饲料销售的知识有了不少的认识,我回顾了这几天来的实习,感觉真是收获不少。在销售过程中我的感悟是所有的销售都是相通的,只是销售的产品不同而已。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在销售方面我不敢说有了深刻的了解,但通过是实习使我理清了思路,市场营销对于原本的我很陌生。所谓陌生,是在这之前我从没有真正意义上学习和研究过它,对它的认识仅仅是表面而已。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 充足的营养是动物机体的基本需要和维持健康的先决条件,这在人类方面早以得到充分的认识。然而,在实验动物科学领域营养却是最易被遗忘的一个因素。但实际上与其它各种因素相比,饲料营养则是实验动物生长、繁殖以及遗传和各种生物学特性得以充分表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实验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营养需要是指动物群体每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平均需要量。营养需要量的确定是对各种实验动物生物学,特别是消化代谢特点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是制定实验动物饲养标准的科学依据。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一)实验动物所需营养素的种类 到目前为止已知动物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达50 余种,其中最主要的可划归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及纤维素等。因此,对于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学来说,就是要求严格控制,合理搭配这7类50余种营养物质,使之满足动物的各种生理需要。 (二)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 在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时,要选择一些指标作为进行实验测定的依据,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选择不同的测定指标,测定所得需要量数值亦不相同。过去通常以实验动物生长发育(体重、器官、组织等)与繁殖性能等作为测定指标;近来则逐渐改用实验动物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等指标作为判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征,因此,所得相对数值亦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机体维持最佳生理状态时的营养需要量较维持生长、发育等基本功能活动高的缘故。以维生素A为例:实验动物维持最佳免疫状态需要量>最佳体内贮存需要量>有效体内贮存需要量>正常生长需要需要量>维持生长需要量。 (三)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 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较多,实验动物不仅因品种、品系的不同而其营养需要量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实验动物性别、年龄、生理阶段与生产状况等也与其营养需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实验动物饲育生产方面常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及生理状态将其营养需要分为生长、繁殖和维持三种,并据以考虑饲料营养配比: 1.实验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生长营养需要,要求饲料营养能够满足动物生长与体内同化过程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动物生长是指通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使动物的整体及其重量增加的过程。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生长是机体内物质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的结果。从解剖学角度看,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强度和占总体生长的比重不同。在生长早期,骨组织及头、腿生长较快;生长中期,体长和肌肉生长幅度较大;生长后期,则以身体的增长和脂肪的贮积为主。因此,即使是同一动物,其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成分配比及营养需要亦有所不同。 2.实验动物繁殖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的繁殖过程包括雌雄动物的性成熟、性欲、性功能的维持、精子卵子的生成、受精、妊娠及哺乳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受饲料营养

23实验报告2 鱼粉中各种掺假物的检测 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国实验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鱼粉中各种掺假物的检测(定性分析) 实验时间:2023.5.8 地点:饲料厂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饲料原料鱼粉中可能掺杂的掺假物种类,并通过相应的快速检测方法分辨出鱼粉中的掺假物。 二、实验材料 鱼粉样品 2.80 mm的标准筛网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感官鉴别检测 1. 视觉方法 从视觉上观察鱼粉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等。鱼粉经过脱脂、烘干后,颜色非常深,如果是自然晒干的鱼粉,则颜色会相对较浅。 2. 嗅觉方法 好的鱼粉有清香鱼粉气味,有明显的咸腥味,而掺假鱼粉有腥臭味、氨味、酸败味,掺有植物性木质素类原料的鱼粉有夹杂的植物味道,掺有其他动物性饲料的鱼粉混杂动物气味。或借助灼烧的方法,用电磁炉烘烤鱼粉,好的鱼粉有鱼香味,而掺假鱼粉有难闻、异臭或芳香味。 3. 口感 好的鱼粉入口即化,有清香鱼片的味道;掺假鱼粉则含而不化,有辣味、涩味、苦味、酸败的味道(哈喇味)等(慎用此法,注意卫生安全)。 4. 触觉方法 好的鱼粉手感细腻、光滑、松软,形状类似肉松;而稍微掺假的鱼粉,质地明显粗糙,有细小颗粒。 (二)物理鉴别检测 1. 水溶法 水溶法适用于掺入花生壳粉、小麦麸、稻壳、锯末等植物纤维类物质,河沙、石粉等矿物质的鱼粉的鉴别。 选取试样2~4 g于高型烧杯中,加入4倍的水,经过剧烈搅拌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烧杯中物料在水中的分布状况。一般情况下,优质的鱼粉经水搅拌后,上方不会出现漂浮物,下方不会出现明显的沉淀物;而掺入小麦麸、花生壳粉、锯末等物质时会浮在水面,掺杂沙子、石粉等较重的物质时在水中会快速下沉。 2. 过筛法

将鱼粉样品用孔径为2.80 mm的标准筛网进行筛选,标准鱼粉至少有98%的颗粒通过,否则说明鱼粉中有掺假物,使用不同网眼的筛子可检出掺入的掺假物。 3. 气味测试法 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可以判别鱼粉的真伪。燃烧时,若闻到类似纯毛发燃烧后的气味,说明鱼粉中有动物性原料;若闻到谷物干炒时的芳香味,说明鱼粉中有植物性原料;取样品20 g,放入小烧瓶或三角瓶中,加10 g大豆粉、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 min,去掉塞子后可以闻到氨气味,则说明鱼粉中有尿素掺入。 4. 容重法 纯鱼粉的容重一般为450~660 g/L,如果容重明显偏大或偏小,则说明鱼粉中有掺假物。具体的检测方法为:将鱼粉样品仔细地倒入1 000 mL的量筒中,直到正好达到1000 mL刻度为止,用刮铲或匙调整容积。注意放入样品时动作应轻柔,不得震动或击打。然后把鱼粉倒出来,并称重(做三个平行样,取平均值),最后与纯鱼粉的容重进行对比。 5. 显微镜法 利用体式显微镜或生物显微镜,根据鱼粉在显微镜下的特征,可判断鱼粉是否掺假。通常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可以检测出的掺假物有尿素类化合物,饼粕类及谷物加工副产品等植物性原料,血粉、羽毛粉、皮革粉等其他动物性原料。 (1)鱼粉中掺入植物性原料。 ①掺大豆皮粉的鱼粉。鱼粉中掺入大豆皮粉,镜下可见豆皮,为黄色或黄色块状物,豆皮有凹形斑点,稍有卷曲,并可见种脐。镜下还可见白色海绵状淀粉像水珠样浮在块状物表面。 ②掺花生饼粕的鱼粉。鱼粉中掺入花生饼粕,镜下可见花生外壳和种皮。外壳为破碎、不规则、厚薄不一的片状,分层,内层呈白色海绵状,有纤维交织,外层表面有突筋呈网状。种皮为红色、粉红色、深紫色或棕黄色。 ③掺菜籽粕的鱼粉。鱼粉中掺菜籽粕,镜下可见菜籽粕的种皮。其种皮特征为棕色且薄,外表面有蜂窝状网孔,表面有光泽,内表面有柔软的半透明白色薄片附着。菜籽粕的种皮和籽仁碎片不连在一起,籽仁呈黄色,形状不规则,无光泽。 ④掺棉仁饼粕的鱼粉。鱼粉中掺入棉仁饼粕,镜下可见棉絮纤维附着在外壳及饼粕颗粒上,棉絮纤维为白色丝状物,中空、扁平、卷曲、半透明、有光泽,棉籽壳碎片呈棕色或红棕色,较厚。沿其边沿方向有黄色或黄褐色的不同色层,并带有阶梯似的表面。棉籽仁碎片呈黄色或黄褐色,含有许多圆形扁平黑色或红褐色油腺体或棉酚色腺体。 ⑤掺芝麻饼粕的鱼粉。鱼粉中掺入芝麻饼粕,镜下可见芝麻种皮,芝麻种薄,表面带有微小的圆形突起,呈黑色、褐色或黄褐色,因品种而异。 ⑥掺稻壳粉的鱼粉。鱼粉中掺入稻壳粉,镜下可见稻壳碎片,该碎片表面有光泽和井字条纹,并可见到壳表面的茸毛。 ⑦掺麦麸的鱼粉。鱼粉中掺入麦麸,镜下可见黄色或棕色片状麸皮。麸皮的外表面有细皱纹,内表面粘附有许多不透明的白色淀粉。 (2)鱼粉中掺入其他动物性原料。 ①掺皮革粉的鱼粉。鱼粉中掺入皮革粉,镜下可见绿色、深绿色及砖红色的块状物或丝状物,像锯末似的,不如水解羽毛粉那样透明。 ②掺水解羽毛粉的鱼粉。鱼粉中掺入水解羽毛粉,镜下可见半透明不规则的碎颗粒,有些反光;同时可见羽毛轴,似空心圆;也可看见未能充分水解的生羽毛。

水生动物营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概念: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及其所需配合饲料的科学 营养:营养是指动物摄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代谢转化为自身机体组织的过程 营养物质:指能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供给能量、构成体质及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主要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六大类物质) 饲料:凡能直接或间接加工后被动物摄食、消化、吸收利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无毒的物质 水产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竞争更加激烈、环境污染、疾病问题、饲料原料的紧缺、养殖环境的恶化、科学人才滞后和人才紧缺 水产动物营养需求特点:1、对能量的需求低;对糖的需求量低,利用能力差;(鱼、虾)对脂肪的需求量和利用率较高2、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但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能力较低3、鱼、虾对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及烟酰胺等需求量大,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低4、鱼、虾一般对饲料中的矿物质要求低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内容:1、水产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情况2、各种营养素对水产动物营养作用3、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病因和防治措施4、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时对各种营养素的最适需求量等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目的:1、学术目的:通过机体的生长和体内的化学变化来认识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机能、营养生化变化和营养需要,阐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影响2、应用目的:研制高效、低成本的配合饲料,为提高养殖生产水平服务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现状: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的少;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深度不够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向:扩大研究对象;加强定量研究;加强对幼体营养需求的研究 水产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水 水产动物的营养特点:1、对能量的利用率高2、对人工饲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少3、对饲料的消化率低 4、对蛋白质需求量高,要求必需氨基酸种类多 5、对脂肪的消化率高 6、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 低7、对饲料中矿物质的需求量少8、对饲料中维生素的需求量大9、摄食情况不易观察10、对营养素的需求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供给生长、更新、修补组织的材料2、参与机体免疫3、作为部分能量来源4、参与构成酶、激素和部分维生素5、参与遗传信息的控制6、参与体液调节及血凝7、具有运输功能。 蛋白质(氮)代谢平衡:B = I -( F + U )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 U:尿中排出的氮量1、氮的总平衡,即B=0,I=F+U。2、氮正平衡,即B>0 。3、氮负平衡,即B<0 。 鱼、虾类对蛋白质的需要包含两个意义:1、维持蛋白动态平衡所必需的蛋白质量,即维持体内蛋白质所需要的蛋白质量2、能使鱼、虾类最大生长,或能使体内蛋白质积蓄达最大量所需的最低蛋白质量。 糖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后能够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糖类的种类:按结构分单糖、低聚糖、多糖;按糖类的生理功用,可分为可消化糖类(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糖类的生理功用:(可消化糖类)1、是鱼、虾类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2、可为鱼、虾类提供能量;3、是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4、可为鱼、虾类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碳架5、可改善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粗纤维)6、促进消化7、保障健康8、提高饲料效率 脂类的生理功能:1、脂类是鱼、虾类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2、可为鱼、虾类提供能量3、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运输4、提供鱼类生长的必需脂肪酸5、可作为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原料6、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脂类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脂类的吸收部位在回肠前部盲囊,吸收的脂类主要包括脂肪酸、甘油二脂、

水产动物健康和营养的研究

水产动物健康和营养的研究 水产动物的健康和营养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 追求,对水产动物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保持水产动物的健康和营养,以保证产 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对产业的影响 水产动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条件非常重要,健康养殖的水产动 物体内寄生虫卵呈低水平、细菌和病毒数量较低、饵料的消化吸 收率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饵料的利用效率、并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保持水产 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二、水产动物营养的要素和影响因素 水产养殖的营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饵料的配方、饵料的形态等 因素。营养要素也包括蛋白质、热能、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水产养殖中,适当的饵料配方非常关键,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 段和不同的品种选配合适的饵料,保持养殖的正常进程。另外,

粒径、形态等也会影响饵料对水产动物的营养吸收,其中,水生 生物的耗能率很低,特别是青年鱼。因此,对于青年鱼,需要选 择适当的饲料粒径,并确保不会影响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 三、水产动物健康营养的研究进展 1. 健康状况的分析。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是养殖中的重点,需 要对水产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判断其健 康状况。目前,通过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可以用计算机对 水中鱼类进行自动化精准识别和分类,避免了传统的人工劳动强 度大、费时费力的问题。 2. 饵料的研究。由于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水产动物对饵料要 求不同,因此,在研究饵料时,需要考虑生长阶段、品种和环境 等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多种饵料膳和组合对鲸鲤的生长效果最好,表明复合饵料的配方可以更好地满足水产动物多种营养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渔业生产需求。 3. 营养成分的研究。水产动物营养的要素是水生生物的正常生 命活动必需元素,对水生生物的健康成长和高效生产起着很大作用。目前,研究已开展了微生物饵料和植物来源的蛋白质、糖类、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2040 课程总学时/学分:27/1.5(其中理论0学时,实验27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动物营养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动物营养学》的配套课程,两者既密切配合,又各有侧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动物营养学实验》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技能,即查阅、动手、观测、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具体到教学内容上则是重在使学生掌握饲料样品的采集准备、饲料常规养分的测定、饲料的调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并提倡创新精神,为今后的科研及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动物营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熟练地掌握饲料中营养成份的分析的基本方法、原理、步骤、仪器操作及注意事项,并认真规范的完成实验报告。课堂中应加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间、学生间对知识的讨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风干样品吸附水测定 [实验要求] 本实验将风干试样置于105±2℃烘箱中,在一个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烘后所失去的质量即为吸附水。本法适用于测定配合饲料及单一饲料中的吸附水含量,不适用于奶制品、植物及动物油脂等。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二] 饲料粗灰分测定 [实验要求] 本实验将试样在温度为550±20℃马福炉内灼烧后,所得残渣,用质量百分数表示。残渣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中的砂石、土等,则称为粗灰分。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饲料中灰分总量,了解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中灰分的变动情况,也对饲料品质鉴定具有参考意义。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三] 饲料总磷的测定 [实验要求] 将试样中有机物破坏,使磷元素游离出来,在酸性溶液中,用钒钼酸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训指导书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训指导书 第一部分实验部分 (2) 实验一畜禽营养缺乏症临床症状观察 (2) 实验二常用饲料的识别及感官鉴定 (2) 实验三应用饲料配方软件进行配方设计 (3) 实验四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4) 实验五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6) 实验六、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8) 实验七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 (9) 第二部分实训部分 (10) 实训一、饲料中钙的测定 (10) 实训二、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 (15) 实训三、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17) 实训四、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19) 实训五、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21) 实训六、饲料配方的设计 (23)

第一部分实验部分 实验一畜禽营养缺乏症临床症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幻灯片、录像片的放映或到饲养现场观察,识别动物营养缺乏症的表现,达到能确认动物典型营养缺乏症的目的。 二、材料用具 动物营养缺乏症电子课件 三、方法步骤 首先由教师结合课件,启发学生回顾课堂讲授的有关内容。师生无同总结出所观察到的动物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然后让学生反复观看,以加深记忆,增强识别能力。主要观察内容如下: 1、观察钙、磷、铜、锰及维生素D等所引起的“佝偻症”表现。 2、观察生长猪缺乏锌引起的“不全角化症”、羔羊缺锌引起的皮肤炎的表现。 3、观察猪、鸡缺乏维生素B12所引起的贫血症。 4、观察猪、鸡缺乏维生素A患“干眼症”的表现。 5、缺乏维生素E引起的羔羊“白肌病”、肉鸡“脑软化症”的表现。 6、鸡缺维生素B1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及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蜷爪麻痹症”的表现。 7、猪缺乏烟酸引起的“癞皮症”及缺乏泛酸引起的“鹅行步伐”的表现。 8、动物缺乏维生素B族引起的皮肤炎症。 9、鸡缺乏维生素B6引起的眼睑炎性水肿。 四、作业 记录观察到的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并从营养的角度阐述其产生的原因。 实验二常用饲料的识别及感官鉴定 一.目的要求 对所提供的饲草、饲料能正确识别、认识和描述其典型感观特征,并能根据其营养特点进行分类。

动物营养学实验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实验设计和饲料制备

动物营养学实验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实验设计 和饲料制备 动物营养学实验: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实验设计和饲料制备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饲料营养的科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的饲养和饲料对其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科学家们常常进行动物营养学实验。本文将介绍动物营养学实验的设计和饲料制备的相关内容。 一、动物营养学实验设计 动物营养学实验的设计非常重要,它需要考虑到实验的目的、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组的划分和实验参数的测定等因素。 1.实验目的 在进行动物营养学实验之前,研究人员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种饲料对动物生长的影响,还是评估不同饲料成分对动物产蛋率的影响?不同的实验目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2.实验动物的选择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对象,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非常重要。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猪等。不同的实验动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代谢方式,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3.实验组的划分

在实验设计中,通常需要将实验动物划分为不同的实验组,以便比较不同处理对动物的影响。例如,可以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饲喂添加某种成分的饲料。此外,还可以设置多个实验组,比较不同剂量或配方的饲料对动物的影响。 4.实验参数的测定 为了评估实验结果,需要对一些关键参数进行测定。例如,可以测定动物的体重、体长、饲料摄入量、饲料转化率等指标,以评估饲料对动物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此外,还可以测定动物体内的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群落等来了解饲料对动物的影响。 二、饲料制备 饲料是动物营养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制备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饲料配方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动物的需要,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是非常重要的。饲料配方应包含适宜的能量来源、蛋白质来源、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满足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2.原料选择和处理 饲料原料的选择和处理对饲料的质量和口感有重要影响。应选择新鲜、无霉变、富含营养的原料,避免使用含有毒物质或反式脂肪酸的原料。此外,在制备饲料前,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研磨、混合和加工处理,以确保饲料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 一、引言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是畜牧养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动物的饲料摄入、消化吸收、营养代谢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畜牧业提供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本文将从动物营养和饲料实验技术两个方面,介绍相关的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 二、动物营养实验技术 1. 饲料成分分析 饲料成分分析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成分的含量,可以确定饲料的营养价值。常用的方法有干物质测定、粗蛋白测定、粗脂肪测定和粗纤维测定等。 2. 饲料消化率测定 饲料消化率是评价饲料对动物的营养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粪便收集法和氨氮测定法。粪便收集法通过收集动物排泄物中的粪便,测定其中的干物质和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氨氮测定法则是基于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与饲料中的氨氮的关系,通过测定粪便中的氨氮含量,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

3. 营养需求测定 动物的营养需求是指为维持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通过实验测定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营养需求,可以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依据。常用的实验方法有营养限制试验、营养补充试验和营养平衡试验等。 三、饲料实验技术 1. 饲料配方设计 饲料配方设计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的特点,合理选择和配比饲料原料,制定出满足动物需求的饲料配方。通过实验确定适宜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常用的方法有线性规划法、试验法和模型预测法等。 2.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的能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物质。通过实验研究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和作用机制,可以为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实验方法有生长试验、生理指标测定和代谢试验等。 3. 饲料加工技术 饲料加工技术是将饲料原料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的技术。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可以为饲料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常用的实验方法有粉碎试验、颗粒化试验和发酵试验等。

水生动物的食性实验报告

水生动物的食性实验报告 通过参加课程的学习与在学校农场的参观实践,使我们初步的了解了 现代水产养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对水产养殖的饲料配置,营养成分,病害防治有了大概的理解。 在课堂上,老师详细的介绍了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在饲料配方,营养 需要,能量需要,消化机理,免疫学上的不同,并且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 了不少关于水生动物营养与饲养的相关知识。 在消化机理上,水生动物可分为无胃和有胃两种,无胃鱼基本上是草 食性鱼类,有胃鱼可以是肉食性的,也可能是杂食性的。有胃鱼的肠道不 经弯曲直接到肛门,成一条线,整体长度较短。无胃鱼的肠道较为弯曲, 通常为有胃鱼的3到4倍。另外,有胃和无胃鱼的消化特点也不尽相同, 主要表现在两种鱼类的蛋白质凝固性上,因为无胃鱼不能分泌盐酸和胃蛋 白酶,蛋白质的凝结主要依靠胰酶的作用和PH由中性向碱性的转化过程。 在营养物质的需求上,课程中主要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方 面来考量。 蛋白质由于有胃鱼和无胃鱼的结构不同,饲料中的含量也有所区别, 并且随着鱼体的年龄,体重,水温不同,单位饲料中的含量也有所区别, 并且对于同一类型蛋白质的消化率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蛋白质消化率 随体重的增加呈正相关,在适宜生长的水温下基本上也呈现出随着水温升 高而升高的规律。 在氨基酸上,一些氨基酸是否是必须氨基酸对于水产生物的品种有较 强的针对性,例如天门冬氨酸只是小龙虾的必需氨基酸,而其他动物所必 须的赖氨酸对于罗氏沼虾则可以足够合成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在确定饲

料配方时,氨基酸的拮抗和互补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方面。另外,能够满足水生动物体内多种氨基酸需求的合成氨基酸因为其相对于与蛋白质结合的氨基酸的快速吸收的特性近年来也在水生动物饲料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更好的利用合成氨基酸,在生产实践中,经常使用添加合理构型的氨基酸,提高氨基酸的吸收同步性以及增加投喂次数等方法来达到提高合成氨基酸利用率的目的。 关于能量的需要,主要强调了水温,动物的活动和大小对于水产动物维持所需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水生动物由于是变温动物其维持能量需要随水温的变化呈正相关,这点与普通陆生哺乳动物是相反的。 对于维生素需要主要讲解了维生素的分类以及各维生素的功能并且学习了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后果,同时也对常量以及微量的矿质元素对于水生动物体内各器官的作用,并详细列出了缺乏症状以及解决方案。 最后课程也对于现代养殖所应用的新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在最后安排了在学校农场的总结性参观,使我们对水生动物养殖与饲养技术的现状以及前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另外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章,发现水生动物饲养在向着低药残,高料重比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近期社会上水产动物养殖领域所出现的热点事件进行了讨论与反思,主要在讨论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进一步的提高水产养殖的利润。例如关于如何避免水产养殖饲料对于水体的富氧化污染,以及如何精确控制药物投放量减少产品体内药物残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报告模板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验报告 实验一短期饥饿再投喂对鲟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姓名:贾启操 专业:水产养殖 学号:1823000144 一、实验目的 掌握补偿生长机制对鱼类生长和饲料利用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研究方法 1、原理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变化、季节交替、食物分布不均等原因,很多水产动物容易遭受饥饿胁迫;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养殖密度较大,投喂不均,也容易导致饲养对象遭受饥饿胁迫。当饥饿胁迫解除时,水产动物的生长率超过未受饥饿胁迫的水产动物的生长率,这种现象被称为补偿生长现象。鱼类补偿生长依其补偿程度大致可分为超补偿生长、完全补偿生长、部分补偿生长和不能补偿生长。 1)超补偿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饥饿或限食后再恢复投喂一段时间,鱼体净增重超过同期持续摄食饲料组的鱼体净增重。 2)完全补偿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饥饿或限食后再恢复投喂一段时间,鱼体净增重接近或达到同期持续摄食饲料组的水平。 3)部分补偿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饥饿或限食后回复投喂一段时间,鱼能正常生长,甚至在短期内其生长速度有所加快,但最终鱼体增重不能达到同期持续投喂组的水平。 4)不能补偿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饥饿或限食后再恢复生长过程中,鱼体增重和生长速度均不能达到同期持续投喂组的水平。

2、研究方法 对饥饿处理组进行“饥饿-投喂-再饥饿-再投喂…”的重复处理,各处理组的“饥饿+投喂”总持续时间相等,对照组持续喂食; 三、实验材料 1、实验鱼: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鱼的种类。但使用易驯化、习惯实验环境的鱼类(杂交鲟)效果较好。总体重1119.7g,每个实验组90尾。 2、水族箱:每个实验组配250L容积的水族箱3个。 3、充氧设备:每个水族箱配微型充气泵1台。 4、残饵收集工具:每组配虹吸管1支、残饵收集框1个(内置200目筛绢)。 5、小捞网:每组配1个。 6、电子天平:2台(量程1kg、精度0.01g一台) 四、残饵收集 把实验鱼置于水族箱,充气,用实验饲料暂养7d,饥饿24h后,根据实验设计开始养殖实验。每次投喂足量实验饲料让鱼群饱食。待饱食后30min,虹吸收集残饵,烘干称重。 五、计算公式与数据统计分析 1、计算公式 增重率(%)=100×(终末体质量-初始体质量)/初始体质量 特定生长率(%/d)=100×(Ln终末体质量-Ln初始体质量)/养殖时间 日摄食率(%/d)=100×摄食饲料总量/(终末体质量/2+初始体质量/2)/养殖时间饲料效率(%)=100×(终末体质量-初始体质量)/摄食饲料总量 2、数据统计与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存在显著差异,则使用Du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 表示差异显著。 六、实验结果 1、各养殖组原始数据 鱼初始总重量341.1g 357.1g 421.5g 鱼末总重426.54g 455.21g 476.33g

23实验报告1 实验一 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国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2:通过实验,熟悉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原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时间:2023.5.14 地点:饲料厂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原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二、实验材料 饲料样品、谷物取样器、分样板(或药铲)、粉碎机、标准筛(0.44 mm、0.30 mm、0.216 mm)、剪刀、瓷盘或塑料布、粗天平、恒温干燥箱、样本瓶(250 mL 广口瓶或塑料瓶)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样本的采集 样本的采集即采样,是指从一种物品中采集供分析用的样本。采样是饲料检测的第一步,影响饲料品质的检测结果。因此,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测物的相关性质;必须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采集的样本必须有一定的数量。否则,无论以后的样本处理及检测计算结果如何严格、准确,都将毫无意义。 样本包括原始样本和化验样本,原始样本来自饲料总体,化验样本来自原始样本。通常从现场大量分析物品对象中采取的样本称为原始样本,它应尽量从大批量饲料或大面积牧地上,从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广度采取,以保证每一小部分的成分与全部成分完全相同,使其具有代表性。然后,从原始样本中采取化验样本。根据原始样本是均匀性物品还是非均匀性物品,化验样本的采取方法又各不相同。对于非均匀性物品,如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家畜屠体等,一般可采用“几何法”采集化验样本。所谓“几何法”,是指将一堆饲料看成有规则的几何立体(棱柱、圆台、圆锥等),它由若干个体积相等的部分均匀地堆砌在整体中,应对每一部分设点进行采样。我们将从每个取样点取出的样本称为支样,各支样数量应一致。将支样混合后即初级样本,再对此初级样本进行取样,如此重复取样多次,得到一系列逐渐减少的样本,分别称为初级、次级、三级等样本,然后从最后一级样本中制备化验样本。对于均匀性物品,如单相的液体,搅拌均匀的籽实,磨成粉末的各种糠麸、鱼粉、血粉等饲料,以及一些研碎的物品,一般可采用“四分法”缩减原始样本,以获得化验样本。化验样本一分为二,一份送检,一份作为复检备份。“四分法”的具体方法是:将原始样本置于一张方形纸或塑料布(大小视原始样本的多少而定),提起纸的一角,使饲料反复移动混合均匀,然后将饲料展平,用分样板或药铲,从中划一“十”字或以对角线连接,将样本分成四等份,除去对角的两份,将剩余的两份按照前述混合均匀后,再分成四等份,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剩余样本数量与测定所需的用量接近(一般为500~1 000 g)。对于大量的原始样本,也可在洁

动物营养学

1、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被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2、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PN)两部分。 3、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 4、无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5、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6、可消化营养物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7、蛋白质的变性—在紫外线照射、加热煮沸以及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或有机溶剂处理蛋白质时,可使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8、瘤胃中的氮素循环—氨在瘤胃内积聚并超过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最大氨浓度。多余的氨就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输送到肝脏,在肝中转变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份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但大部分却随尿排出而浪费掉。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9、未代谢尿氮—瘤胃中未被利用的氨通过瘤胃壁进入肝脏,合成尿素,而从尿中排走的那部分称为未代谢尿氮。 10、过瘤胃蛋白—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随其它营养物质一起通过瘤胃,进入真胃,再被真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而吸收的这部分蛋白质叫过瘤胃蛋白 11、蛋白质的热损害—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因此,这种聚合物也称为“人造木质素”。 12、饲料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BV—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即表观生物学价值。 13、真实生物学价值(TBV—是从粪氮中扣除来自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非饲料来源的内源尿氮(UN ),则可计算出真实生物学价值(TBV): 14、净蛋白利用率—是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 蛋白质效率比—是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重,PER愈大,其蛋白质品质愈好。 15、化学比分—待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某种标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其比值最低的那种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则为该待测蛋白质相对于标准蛋白质的化学比分。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态。这是提高饲粮蛋白质品质和利用率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16、氨基酸的拮抗—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这种(些)氨基酸的需要,这种现象称为氨基酸的拮抗。赖氨酸与精氨酸精氨酸与组氨酸缬氨酸与亮氨酸、异亮氨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苯丙氨酸与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与甘氨酸苏氨酸与色氨酸之间也存在拮抗作用;比例相差愈大,拮抗作用愈明显。 17、氨基酸中毒—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存在氨基酸中毒,只有在使用合成氨基酸大大过量时才有可能发生,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和严重的生长障碍。 18、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 P)——可溶性NSP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指大麦中含的β-葡聚糖和部分阿拉伯木聚糖。可溶性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阻止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分消化率。 19、脂类的水解特性—脂类分解成基本结构单位的过程除在稀酸或强碱溶液中进行外,微生物产生的脂酶也可催化脂类水解,这类水解对脂类营养价值没有影响,但水解产生某些脂肪酸有特殊异味或酸败味,可能影响适口性。 20、脂质自动氧化—是一种由自由基激发的氧化。先形成脂过氧化物,这种中间产物并无异味,但脂质“过氧化物价”明显升高,此中间产物再与脂肪分子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当氢过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则分解形成短链的醛和醇,使脂肪出现不适宜的酸败味,自动氧化是一个自身催化加速进行的过程。 1、必需脂肪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 2、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机体蛋白质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在合成机体组织新的蛋白质的同时,老组织的蛋白质也在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

饲料实习报告合集六篇

On the way to struggle, time always flies quickly.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troubles are many, but as long as you don’t forget your original intention and step by step towards your goal, the final outcome will be determined by tim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饲料实习报告合集六篇 饲料实习报告篇1 一、实习内容 6月24日,我们学院六个班去了深圳华宝饲料公司进行一天的实习。 到达目的地后,按照带队老师安排,我们班首先去化验室参观学习。化验室并不大,但是布置合理,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了化验室的布局、设备、用途和注意事项等。据了解,化验室一般进行的是饲料的八项常规化验,基本上承担了原料及样品的检查及化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负责人也告诉我们样品编号的含义。如1字头代表鸡料、2和3字头代表猪料、4字头代表鸭料、7字头代表鸽料以及9字头代表渔用饲料。在参观化验室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墙上的一些告示。如在产品留样观察制度上面的两条值得我们在日后工作中引起注意: (2)样品管理员在接受时要检查样品的包装、外观和数量,并进行登记、编号,将样品分成两份,一份留存备查,一份按规定粉碎以制备工作样本。

(7)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预混合饲料样品保存期限必须超出报质期两个月以上,原料样品保存期限三个月以上。 接着我们班去了参观预混饲料车间,但由于工人已下班,于是经理就在车间外面给我们介绍了基本情况。整个预混车间有三层楼高,主要生产预混合饲料 1预混合饲料的生产技术要点 A混合均匀 饲料混合虽然仅是物理过程,但由于原料密度等特性差异明显,必须科学地选定设备、混合时间和合适的载体或稀释剂,工艺流程尽量简洁,力求混合均匀。预混料的均匀性差就意味着动物的实际摄入量与配方规定的供给量不符合,从而直接影响到添加效果和配合饲料的饲喂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安全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不大的微量成分来说,均匀性差可能造成使用不安全的后果,所以均匀性是预混料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衡量均匀性的指标为混合均匀度,以变异系数表示,我国部颁标准规定变异系数应小于5%。B引入HACCP管理系统 在肉食品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预混料生产中引入HACCP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实施HACCP,可以提高预混料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意识和质量控制水平,必将推动预混料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

饲料实习报告汇总7篇精选

饲料实习报告汇总7篇 20xx年正月初六,我满怀憧憬的踏上了通往惠民的客车。中午我们八人一块在惠民汽车站集合,然后公司派专车把我们接到了总部。胡总同时也是我们的大师兄亲自接见了我们,随后对我们进行了统一安排。我和富贵被分到了饲料厂。 踏入天禧恒誉饲料厂,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厂子太小,很简陋,远没有大公司那样的豪华与气魄,但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其实饲料厂的各种设备相对来说还是比拟先进的,而且厂里的员工都比拟和气、平易近人,当时我就想这样的厂子开展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实习期间,我整天穿梭在化验室与饲料车间之间,其间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从饲料原料入手,逐渐认识了常见的原料及其属性,之后对配合饲料加工工艺流程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及其严重的问题,就是所学的理论不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毫无价值可言!有些东西看似很简单,但当你真正去做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天禧牧业公司很小,但感觉很正规,饲料及原料的化验严格遵照国家规定的指标把关,能真正做到把养殖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公司未必能做到。 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公司员工理论知识匮乏,自学能力较差,进取心弱;饲料厂与养殖户间缺乏交流,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反响给公司;公司下各分厂沟通能力差,个人感觉企业要

做强做大内部良好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公司未来的开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实习体会: 在蔡总、宋经理、吕班长的指导以及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已经度过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对原料的取样检测和收货等各环节的学习,不仅专业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学会了如何适应这个社会,从一个门外汉也渐渐的进入了角色。以下就是我这段时间对工作的一些理解和体验: 一、良好的工作态度,必须在坚持公司原那么的根底上,确保客户的利益,公正公平的执行公司标准,坚决不收关系粮,不作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把好质量关,效劳大行销。作为一名取样员在取样过程中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公司负责,对客户负责。如在30%的时候,对于像散装玉米一样的的货物,我们要从不同方位进行取样,抽样时,要分区设点,先上后下,并保证每个点都要抽至底部,以防止原料上下水分不一致。对于袋装的原料,我们同样也要从不同方位进行抽样。在100%取样时,散装原料应定时从下方原料的终点横段截取样品,而袋装原料,那么必须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抽取样品,并检查存放位置,例如:垫板、散装库的清洁等,所取样品重量均不得少于1公斤,严格地执行公司取样标准。每次到货,先要看原料的包装与标签是否符合公司要求,下雨天,货车是否盖有篷布,对于不盖篷布而导致,我们应坚决退货;每次取样,不能只对几个较单一的的点进行抽取,要经常的换点,因为在取样时,很多客户会观察我们的取样点,以便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