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殖水化学教案

养殖水化学教案

养殖水化学教学实验指导

《养殖水化学教学实验指导》 目录 1 碱度(酸滴定法)----------------------------------------------- 1 2 总硬度(络合滴定法)----------------------------------------- 2 3 钙和镁(络合滴定法)----------------------------------------- 3 4 溶解氧(碘量法)----------------------------------------------- 4 5 化学耗氧量(碱性高锰酸钾法)----------------------------- 7 6 亚硝酸盐(磺胺-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9 7 活性磷酸盐(磷钼蓝法)-------------------------------------- 11

(酸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用标准HCl溶液直接滴定总碱度。以HCl溶液滴定水样,使HCl与水样中的弱酸阴离子,如OH、CO32-、HCO3-等全部反应,此时pH约为4.3,临近终点时加热驱除二氧化碳,以甲基红—次甲基兰混合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二、仪器及设备 实验室常规设备 三、试剂及其配制 1.HCl标准溶液(0.01mol/L):0.9mL浓HCl用除去CO2的纯水稀释至1L。 2.Na2CO3标准溶液(C1/2Na2CO3=0.01000mol/L):称取0.5300g无水碳酸钠(AR,于180℃烘2h),以除去CO2的纯水溶解并在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3.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0.032g甲基红溶解于80mL95%的酒精中,加入5mL0.1%的次甲基蓝酒精溶液,滴加NaOH溶液(0.02mol/L)至指示剂溶液呈浅褐绿色。 四、测定步骤 1.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移取Na2CO3标准溶液1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3滴,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绿色变为玫瑰红,加热驱除CO2,玫瑰红褪去,待稍冷却后继续滴至玫瑰红即为滴定终点,记下消耗的HCl标准溶液体积V(mL,双样标定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HCl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31.5ml CHCl=(0.01000x10.00)/V(mol/L)=3 2.水样的测定 移取水样5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6滴,滴定至溶液呈玫瑰红(临近滴定终点加热驱除CO2),记录HCl标准溶液的总消耗量(mL,以T表示)。 五、结果计算7 ml 1.总碱度 A=1000 · CHCl ·T / 50.00 (mmol/L) 420 六、注意事项 1.配制溶液的除CO2纯水是用纯水经煮沸驱除CO2后冷却制得的。 2.水样中OH-、HCO3-不能共存。 3.作为总碱度单位的mmol/L,均以折算为单位电荷的离子量作为基本单元(如HCO3-、1/2CO32-、OH-等),碱度的单位也可用德国度。 4.海水一般只测定总碱度。

《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水环境化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41210 课程中文名称:水环境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for Aquacultur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63 理论学时:42 实验学时:18 课外学时:3 学分:2.5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水环境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集中讲述天然水和养殖用水中化学成分的来源、转化、迁移及这些成分与养殖生产的关系,使学生较系统和较深入地掌握水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为将来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做好理论和技术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天然水和养殖水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的来源、迁移、分布、变化规律;了解污染物的毒性及毒性实验方法、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天然水的水质特点;掌握天然水中常见的溶解、电离、氧化还原、络合、吸附、凝聚等平衡过程;并能运用水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规律对水质管理提出一般性意见。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 1、了解地球水圈资源的分布和我国水资源状况。了解环境化学的任务和各圈层环境化学的概念; 2、掌握水质系的组成、来源、特点;干燥空气的基本组成及大气平均温度与压

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地球各圈层的基本知识,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的任务和教学内容。 3、重点难点:水质系的组成、来源、特点;干燥空气的基本组成及大气平均温度与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1、初步了解海水盐度、氯度定义的演变,电介质平均活度与平均活度系数的计算。 2、掌握天然水离子总量、盐度、氯度的原始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水体流转混合、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与盐度的关系。阿列金分类法。初步掌握海水电导率、实用盐标的定义及其优点。天然水电导率、电介质摩尔电导、离子摩尔电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运用活度系数进行有关化学平衡的初步计算。 3、重点难点:天然水离子总量、盐度、氯度的原始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水体流转混合、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与盐度的关系。阿列金分类法。 第二章天然水的基本水化学特征 1、了解我国天然水碱度的分布;氧氮气体溶解规律与鱼类气泡病的关系。 2、掌握天然水主要离子的来源。水硬度、碱度的概念、单位及换算、与水产养殖的关系。硫在天然水中的转化,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初步掌握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在天然水中含量的概况,对生物的毒性。海水主要成分的恒定性。气体的溶解度、溶解速率等有关概念;决定养殖水体中氧气含量的因素,溶氧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溶氧在养殖生产中的生态作用。初步掌握气体溶解速率的双膜理论,亨利定律的有关计算。 3、重点难点;水硬度、碱度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硫在天然水中的转化,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气体的溶解度概念;决定养殖水体中氧气含量的因素,溶氧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亨利定律的有关计算。 第三章天然水中与水生生物相关的主要化学过程 1、了解氢氧化亚铁与碳酸亚铁稳定区域图的绘制,FeS、氢氧化亚铁与碳酸亚铁溶的分级沉淀。碳酸分布系数图的绘制。初步了解EH-pH(或pe-pH)稳定区域图的结构、作用及绘制的一般方法。 2、掌握氢氧化物溶解性与pH的关系;难溶硫化物、难溶碳酸盐的溶解性与pH 及总二氧化碳的关系。初步掌握开放体系与封闭体系中碳酸钙的溶解平衡,水稳

养殖水环境化学-第七章 重点

第七章:水环境中的胶体与界面作用 第一节:胶体 一.胶体基本知识 (一)胶体的基本概念 胶体: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普遍存在。 1.胶体分类 在常见的物理化学教材科书中,胶体被定义为“任何线性直径在10-9 m到10-6 m间的粒子”,即胶体粒径大小范围为1~1000 nm,故也可以称其为“纳米粒子”。所以在透过0.45 μm微孔膜的水样中,除了真正的溶解态组分外,还存在着胶体。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可将胶体粒子定义为“能透过0.45 μm微孔膜,但却能被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上物质的超滤膜所保留的粒子”。 胶体分为两类:亲液胶体和憎液胶体。如蛋白质、明胶等容易与水形成胶体的溶液叫做亲液胶体,而那些本质上不溶于介质的物质,必须经过适当处理后,才可将它分散在某种介质中的,叫做憎液胶体。 凡分散介质为液体的胶体体系称为液溶胶,分散介质为气体的则称为气溶胶,而分散介质为固体的则称为固溶胶。 2.胶体的结构 胶体表面带电后,由于静电引力的关系,可从溶液中再吸附一些荷电相反的粒子(称为“反离子”),它们与胶体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离表面近的反离子,受的引力较大,总是随胶体粒子一起移动,故合称为“固定层”,也称吸附层。离胶体表面更远的反离子,由于受到的引力较小,在胶体粒子移动是,它们并不随之移动,称为“扩散层”。 胶粒=校核+吸附层 胶团=胶粒+扩散层反离子 [胶核│n表面离子+(n-x)反离子]x±·x反离子± (二)胶体的电学性质 1.胶体粒子表面电荷的由来 (1)电离一些胶体粒子,在水中本身就可以电离,故其表面带电荷。 (2)离子吸附分散相对表面对电解质正负离子不相等的吸附,从而使其表面获得电荷。具有水合作用的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表面不太容易吸附离子,而疏水物质的表面(如脂类表面)则比较容易吸附离子(DunanJ.Shao,1983)。 (3)晶格取代晶格取代也是黏土粒子带电的原因之一。 2.ξ-电位这种当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做相对运动时,吸附层和扩散层之间存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位,用希腊字母ξ-(Zeta)表示,又称为ξ-电位。ξ-电位与总电位差不同,只有在固液两相做相对运动时,才能表现出来。 3.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在1940-1948年由前苏联学者和荷兰学者建立的DLVO理论认为:胶体质点之间存在着互相吸引力,即范德华力,也存在着互相排斥力,即双电层重叠时的静电排斥力。当粒子之间吸引力占主导时,溶胶就发生聚沉;当静电排斥力占优势,并能阻止粒子因碰撞而聚沉时,胶体就处于稳定状态。

养殖水环境化学

养殖水环境化学 绪论 1、生物圈:生物生存在三个圈的部分空间中,主要集中在水圈、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邻部 分,称为生物圈。 2、温室效应:CO2、H2O、CH4、N2O、氯氟烃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不让热量向大气层外 空散失,使大气变暖,称“温室效应”。 3、水圈:狭义“水圈”是指海洋与陆地各种贮水水体,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盖、地 下水、沉积物中的间隙水等。广义的“水圈”则还包括其他各圈层中存在的水。 4、水质系:水及其中溶存的物质构成的体系。 5、天然水:是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沼泽、冰雪等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称。 6、天然水质系的复杂性: ①水中含有的物质种类繁多,含量相差悬殊 ②水中溶存物质的分散程度复杂 ③存在各种生物 7、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来源、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 控制和治理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8、水环境化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①水环境化学讲授天然水中存在的物质的种类、形态、迁移转化的规律。掌握这些规 律,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养殖水质调控,帮助我们进行有关水域生态学的研究。 ②水产养殖的稳产高产离不开养殖水环境的调控。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产 量和质量。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1、离子总量:指天然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之和,常用mg/l,g/kg单位表示。大多数情况下 是4种阳离子:Ca2+,Mg2+,Na+,K+,4种阴离子:HCO3-、CO32-、SO42-、Cl-,特殊情况还有NO3-、NH4+或Fe2+等离子。 2、含盐量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①天然水的含盐量相差悬殊,水生生物水的含盐量在一定的适应范围,不同种类生物 的适应范围不同 ②淡水鱼只能生活在含适量盐分的水中,不同鱼类或同种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耐盐 限度不同 ③海水鱼在盐度过低的水中会死亡 ④鱼的耐盐限度同盐分的组成有关 3、纯水的密度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天然水的密度是温度、含盐量、盐分组成、压力的函数。 4、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法: ①含盐量的分类: a.原苏联学者O.A.阿列金提出的分类方法:淡水、微咸水、具海水盐度的水、盐水、 b.在湖沼学与生态学中常用的划分法:淡水、寡混盐水、中混盐水、多混盐水、真 盐水、超盐水

水化学第五,六,8,10,14章

第五章:天然水的生物营养元素 天然水中氮、磷、硅元素的可溶性无机化合物在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中被吸收利用,成为生物体的重要组成元素。 营养盐:通常把天然水中可溶性氮、磷、硅的无机化合物称为水生植物营养盐,把组成这些营养盐的主要元素氮、磷、硅称为营养元素或生原要素。 养殖水化学课程中主要介绍水生植物生长必需,而在自然水体中含量相对较低的元素,如N、P、Si等 问答:水生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速度方程——米氏方程中半饱和常数Km的意义? 藻类细胞对营养盐的吸收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酶促反应过程,其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的关系符合一般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Michaelis-Monten方程。即米氏方程 常将米氏方程转化为右图形式: Km ——米氏常数——若{S} 等于Km 时,V = 1/2 Vmax Km 反应了酶对底物有效亲和力,Km小,说明亲和力大,当{S} 较小时,V吸收速度就能较大;Km较大,说明底物与酶结合不稳定,藻类要达到较高的吸收效率则需要较大的有效营养盐浓度{S} 。Km常用来比较不同的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能力的大小。 半饱和常数的意义:半饱和常数值可作为藻类细胞能正常生长所需维持水中有效形式营养盐的临界浓度,也可用于比较不同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能力的大小。在光强、水温及其它条件适宜而营养盐含量较低时,Km值越小的浮游植物越容易发展成为优势种;Km值越大的浮游植物会因缺乏营养盐使生长受到限制。而当营养盐过于丰富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导致某些有害浮游植物的迅速繁殖。 米氏方程仅符合于正常藻类细胞对营养盐的吸收规律。 第二节天然水中的氮P116 一天然水中有效氮的形式(五种):游离态氮、氨氮、亚硝氮、硝酸氮、有机氮 1. 游离态氮:天然水中氮的最丰富形态,在海洋中可达20mg/Kg,而其它可溶性氮化合物仅为0.7mg/Kg。2. 硝酸态氮(NO3---N):含氮物质氧化的最终产物;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域,在各种无机化合态氮中占优势。但在缺氧水体中易被还原。 3. 亚硝酸态氮(NO2---N):天然水中通常比其它形式的无机氮的含量要低,是NH4+-N和NO3--N之间的一种中间氧化状态。 4. 总铵(氨)态氮(TNH4-N)——指在水中以NH3和NH4+形式存在的氮的含量之和。水中含氮有机物分解矿化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反硝化作用产生。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中都规定非离子氨含量不得超过0.020mg/L。 5. 有机氮——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胺类、硝基化合物等 天然水中无机态氮与养殖生物的关系如何? 答:天然水体中无机态氮与养殖生物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NH4+(NH3)、NO3ˉ、NO2ˉ是藻类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的形态,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增加其含量,可提高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提高天然饵料基础,促进养殖生产;另一方面,当水体中无机氮含量过高时,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养殖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3非离子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NH4+(NH3)的毒性表现在对水生生物生长的抑制,它能降低鱼虾贝类的产卵能力,损害鳃组织以至引起死亡。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水中非离子氨的最高限值为0.02mg/L。要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外,还要及时清理排除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施。 N的循环(特点以及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意义):特点:天然水中的各种形态的N在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下共同作用下不断地迁移,转化从而构成的复杂的动态循环。藻类的同化作用,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在各种形态的N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意义:氮是生命代谢元素。大气中氮的含量为79%,但它是一种很不活泼的气体,不能为大多数生物直接

养殖水体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

养殖水体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 一、透明度 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板)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 透人水的深浅程度。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形成的颜色)。在正常情况下,养殖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少,其透明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的悬浮物(包括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等)的多少,透明度与水中悬浮物数量之间呈曲线关系。凡是水中悬浮物多的养殖水体,其透明度必然较小。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精养鱼池水的透明度通常为0.20〜0.40m; 粗养鱼池水的透明度为1.0〜1.5m。浅水的藻型湖泊,因藻类丰富,且易受风浪搅动使底泥悬浮,故透明度较低,一般为0.3〜1.0m。女口武汉东湖平均透明度为0.73 m;而浅水的草型湖泊,由于水草丰富,水中悬浮物少,透明度较高。 二、补偿深度 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单位:m);此深度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单位:卩巳。补偿深度为养殖水体的溶氧的垂直分布建立了一个层次结构。在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增氧水层,随着水层变浅,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净产氧量逐步增大; 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称为耗氧水层,随着水层变深,水中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净耗氧量逐步增大。 不同的养殖水体和养殖方法,其补偿深度差异很大。水体中有机 物越高,其补偿深度也越小。通常,海洋、水库、湖泊的补偿深度较

深,而池塘的补偿深度较浅,特别是精养鱼池,其补偿深度最浅。补偿深度为养鱼池塘的最适深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测定,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精养鱼池的最大补偿深度一般不超过 1.2m;北方冬季冰 下池水的最大补偿深度为1.52m。因此,日本养鳗池(指单一养鳗,不混养其他鱼类)的设计水深均在补偿深度以内,通常不超过1m。 三、溶解氧 (一)水中氧气的来源 1 、空气的溶解水面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将溶于水中,溶解的速率与水中溶氧的不饱和程度成正比,还与水面扰动状况及单位体积的表面积有关,也就与风力和水深有关。氧气在水中的不饱和程度大,水面风力大和水较浅时,空气溶解起的作用就大。 2、光合作用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池塘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3、补水鱼池在补水的同时,可增加缺氧水体氧气的含量。在工厂化流水养鱼补水补氧是氧气的主要来源。在非流水养鱼的池塘中,补水量较小,补水对鱼池的直接增氧作用不大。 (二)水中氧气的消耗 1 、鱼、虾等养殖生物呼吸鱼、虾呼吸耗氧率随鱼、虾种类、个体大小、发育阶段、水温等因素而变化。鱼的呼吸耗氧率在63.5〜 665mg/kg・h。在计算流水氧鱼的水交换速率时,常将鱼的呼吸耗氧速率按200〜300mg/kg - h计算。鱼、虾的耗氧量(以每尾鱼每小时消耗氧气毫克数计)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而耗氧率(以单位时间内消耗氧气的毫克数计)随个体的增大而减小。活动性强的鱼耗氧率较大。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鱼、虾耗氧率增加。如23C 时日本对虾耗氧率,体重为 3.1g的个体,静止时为193 mg/kg • h, 活动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 水环境在养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养殖水质的稳定性和品质都具有直接影响。了解养殖水环境的化学知 识点,有助于养殖人员更好地维护和管理水质,提高养殖效益。下面 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 一、pH值 pH值是指养殖水中氢离子活性的酸碱度指标。pH值的变化直接影 响养殖水中营养物质的溶解度、养殖生物的生理代谢以及细菌、病原 微生物的繁殖情况。不同的养殖对象对pH值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 养殖水的pH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 二、氨氮 氨氮是常见的养殖水环境指标之一,主要来自养殖生物的代谢废物 和饲料残留物。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对养殖生物的呼吸和免疫系统造成 一定的压力,甚至导致养殖生物的死亡。因此,合理控制和监测养殖 水中的氨氮含量,是维持养殖水质的关键。 三、硫化氢 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剧毒的气体,常常由于底泥产生并溶解到养殖水中。硫化氢对养殖生物的呼吸和生理机能产生严重影响,高浓度的硫 化氢还可导致养殖生物的中毒和死亡。因此,定期清除底泥、增加氧 气供应和保持充足的水流是减少硫化氢的重要措施。

四、溶解氧 溶解氧是养殖水中最为重要的物理化学指标之一,是维持养殖生物 呼吸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养殖池塘、养殖箱或养殖槽等养殖设施 的氧气供应方式和水流状况会影响养殖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充足的溶 解氧有利于提高养殖水的质量,减少氨氮和硫化氢含量。 五、硬度 水的硬度主要由溶解在水中的钙、镁等离子所决定,是衡量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指标。水的硬度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骨骼发育很重要。 不同的养殖对象对水的硬度要求不同,因此根据养殖对象的要求,适 当调节养殖水的硬度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养殖水环境的化学知识点包括pH值、氨氮、硫化氢、 溶解氧和水的硬度等。合理控制和管理这些指标,可以提高养殖水质,保障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养殖效益。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养殖水环境化学 知识点能对养殖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养殖水环境化学

养殖水环境化学 一、养殖水环境化学的概念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研究养殖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种类、性质及其对养殖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学科。它是水产养殖学、环境科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 二、养殖水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1、养殖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养殖水体中包含大量的化学物质,如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这些物质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些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2、养殖水体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对养殖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不同的化学物质对养殖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会对养殖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低浓度的溶解氧则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对养殖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3、养殖水体中化学物质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进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是养殖水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通过改善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养殖水体的污染。 三、养殖水环境化学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水体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通过研究养殖水环境化学,可以了解养殖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2、有利于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和质量 通过研究养殖水环境化学,可以了解各种化学物质对养殖生物生长和生存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调节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含量,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和质量。 3、有利于保障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养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不仅会对养殖生物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人类

水产养殖课教案了解水产养殖的原理和技术

水产养殖课教案了解水产养殖的原理和技术水产养殖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产养殖的原理和技术; 2.熟悉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 3.掌握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5.激发学生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水产养殖的原理和技术; 2.掌握水产养殖中的实践方法; 3.熟悉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引入案例】 江西某农业科学院水产养殖专家李老师,因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卓越贡献,被国际水产养殖协会授予国际水产养殖奖,并多次受邀参加国

际水产养殖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在李老师的指导下,该农业科学院成立了水产养殖实验基地,大量培养了一批批优质的水产养殖人才。 2.展开(介绍水产养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直接进入主题】 水产养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方式,创造出一种适合水中生物生长的环境,并利用人工手段来培养和繁殖各种水产生物。水产养殖的特点是生态环境控制,生物种类繁多,可适用于各种水域。它对提高水产品生产效率和确保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探究(讲解水产养殖的原理和技术) 【分析原理】 水产养殖的原理是利用合适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创造出适宜的水质条件,提供合适的饵料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使水产物种能够得到正常的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水质、水温、饲料和管理,以及防治疫病等。 【介绍技术】 1.水质控制技术:包括水体循环、过滤、增氧等方法,用于保持水体清洁和适宜的氧气含量。 2.温度控制技术:通过加热、降温设备,调整水温,使其适合养殖生物的生长需求。

养殖水化学大纲

养殖水化学大纲 养殖水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文化水化学 课程编号:1712106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后续课程:池塘养鱼学、特种水产养殖学、鱼类生态学 总学分:3,包括实验学分:1 教学目的与要求:养殖水化学在水产养殖学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开出,它一方面 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又要为学生将来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做好 理论和技术准备,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主要课程。该课程集中讲述了天然水和养殖用水中 化学成分的来源、转化、迁移以及这些成分与养殖生产的关系,讲述相应的水质分析方法,使学生较为系统和较为深入地掌握水环境化学 基本原理和技术。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123456绪论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第二章天然水的主 要离子第三章溶解气体第四章天然水的ph和酸碱平衡第五章天然水中的生物营养元素234334789101112第六章水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七章水环境中的胶体与界面作用第八 章水环境中的有机物第九章水环境中的配位解离平衡第十章几种主要类型天然水的水质实 验教学2332332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自然环境、大气圈(范围、分层、成分、阳伞效应、 温室效应)、岩土圈(范围、分类、成分)、水圈(水圈范围) 水循环、世界及我国水资源情况、天然水质系的组成及特点)。二、养殖水化学在水 产养殖中的地位以及在本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环境、自然环境、大气圈、岩石土壤圈和水圈的基本 概念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3学时) 第一节天然水的盐度和化学分类 一、天然水的含盐量 1.代表天然水含盐量的几个参数:总离子、盐度、盐度及其变化

水产养殖学详细教案

《水产养殖学》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水产养殖学》 英文名称:Aquiculture 课程编号:802F1004 课程类型:校级选修课 适用专业:非水产养殖专业 开课学期: 学时:36 学分:2.0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水产养殖学》作为校级选修课是根据高等农林院校培养面向二十一纪复合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结合目前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特点及教学和生产实践制定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为重点学习经济鱼类、虾蟹类和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生物学习性、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经济水产动物增养殖原理及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的、辨证的认识经济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及与之相适应的养殖、防病技术原理与方法,加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力求反映国内外水产养殖领域内的新动向和新的养殖模式。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水产养殖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理论教授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水产养殖学原理与应用技术,以及获得增养殖最佳效果的技术措施。 2.教学要求 ⑴使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研究内容是以经济水产动物养殖为目的,研究经 济水生动物生长、繁殖和保健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为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多方 位全面地看问题,避免主观片面,正确认识一些技术措施的双重性,切实掌握增养殖原理与措施。

绪论 2学时 一、水产养殖的概念 1.渔业(Fishery)概念: 依托适宜水体环境,进行水生动、植物生产的人类自觉活动,是大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渔业与水产养殖区别:整体——部分 3. 水产养殖(Aquaculture)概念 Aqua源于拉丁文——水 culture——文化培养 水产养殖——在适宜水环境中,通过人为措施干预水生动、植物生长、发育以获得渔产品为目的生产活动。 4.水产养殖与畜牧生产的异同 4.1 共同点 目的相同,都是一种培养生物产品的产业 4.2 区别 4.2.1 对象生物 畜牧生产:陆上动物,大多为哺乳类、鸟类,种类较少;如家畜、家禽等 水产养殖:为水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软件类、贝类、甲壳类、两栖类、爬虫类、藻类等 凡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都在水产养殖考虑之列 4.2.2 过程: 畜牧空气中直接获得氧气以进行新陈代谢 生产:比较直观,相对容易控制 生产周期一般较短 水产绝大多从水中获氧,受各水质因子影响 养殖不直观,难度较大 生产周期一般较长 5. 养殖方式 根据养殖区域、管理类型、养殖水域等分为多种。 二、水产养殖的发展概况 1.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简史 1.1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 殷墟甲骨卜辞、诗经:池塘养鱼始于 3000多年前 春秋战国时代《养鱼经》:2400多年前(约B.C 460年)范蠡著 汉代:史记、西京杂记、前汉书: 2200多年前,鲤鱼养殖已较普遍 唐代:鲤鱼的养殖停顿,草鱼、青鱼、鲢的养殖兴起,养殖走向多元化 宋朝:《癸辛杂记》记载鱼苗的捕捞及长途运输的技术 明朝:黄省曾的《养鱼经》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对养鱼的全过程都已有详尽的描述

养殖水化学含

养殖水化学答案 【篇一:养殖水化学知识点】 xt>1. 天然水中的主要阳离子和主要阴离子 2. 养殖水环境中重要的水质指标、意义及分类 3. 表示水中含盐量的水质指标,表示方法间的关系,对养殖的影响 4. 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的水质指标 5. 水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循环、及其有关的作用 6. 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散布变化规律 7. 温跃层及危害 8. 水中有毒物质及影响要素 9. 电子活度与pe、氧化复原电位 10. 增氧作用和耗氧作用 11.水中气体溶解度与饱和度,影响要素 12.水体碱度、硬度,变化规律及与养殖的关系 13.水体二氧化碳系统、散布系数与碳酸均衡 14.水体ph 变化规律及影响要素 15.离子强度、活度与活度系数 16.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法 17.水体透明度与赔偿深度 18.日较差及养殖水体溶解氧的管理 19.植物对营养元素汲取的一般规律 20.水中磷元素的存在形式、循环、及散布变化规律 21.天然水有机物的分类 22.腐殖质其对水中污染物迁徙转变的影响 23.水中胶体的种类、带电性与电动电位 24.胶体的稳固性与脱稳 25.胶体的吸附与吸附等温式 26.溶解度与溶积度 27.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28.水中常有难容物质溶解性与ph 的关系 29.络合物与络合常数 30.水中常有配位体的种类及对金属的配合作用 31.水体缓冲系统 32.水中毒物种类及特色

33.水中调控 1 【篇二:养殖水化学】 txt> 一、考试说明 1. 参照教材 养殖水环境化学,雷衍之主编,中国农业第一版社,2004 年第1 版2. 试卷构造(题型)及比率(总计100 分) 1)填空(30% ) 2)问答题(50% ) 3)计算题(20% ) 二、考试纲领 1. 考试纲领的性质 养殖水化学是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报考水产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硕士学位考生参加养殖水化学课程考试,明确复习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特拟订本考试纲领。 2. 考试主要内容 绪论 什么是水质?常有水质指标有哪些?国内常有的水质标准有哪些?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天然水的化学构成;表示天然水中离子含量的指标有哪些?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法;什么是天然水的依数性?天然水的透光性;水的流转混淆作用与水体的温度散布。 第二章天然水的主要离子 硬度的观点、单位及其生态学意义;碱度的构成、单位及其生态学意义;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 第三章溶解气体 水中溶解氧的根源与耗费;天然水中溶解氧的散布变化规律;溶解氧的测定原理及饱和含量、饱和度的计算;溶解氧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水中二氧化碳系统的构成;水的ph 及缓冲性;二氧化碳系统的重要性;水中硫化氢的产生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第四章营养元素 营养盐与藻类的关系;米氏方程;氮元素的存在形态;氮的根源和

养殖水环境化学

养殖水环境化学 一、绪论 我们的生活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与其相邻的部分称之为生物圈。 1、大气圈:指覆盖整个地球,随整个地球运动的空气层。 2、岩石圈:指地球表层具有刚性的一部分,是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3、水圈:海洋及陆地储存的各种水体。 二、天然水系的复杂性 1、水中含有的物质种类繁多,含量相差悬殊。 2、水中溶存物质的分散程度复杂。 3、存在各种生物。 三、天然水中的化学成分的形成。 1、大气淋溶:水滴在高空漂移过程中不断自周围空气溶解各种物质,雨滴下落过程能将大气颗粒物一并带下并溶解,这就形成了降水中的化学成分。 2、从岩石、土壤中淋溶: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在转移、汇集过程中充分与岩石、土壤中的可溶成分就转移到水中。 3、生物作用: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代谢、尸体腐解等过程都可以向水中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及营养盐等物质。 4、次级反应与交换吸收作用:水与土壤接触,除了可以从土壤中淋溶带可溶性成分及胶体成分外,还可能有离子交换作用,使水体的离子成分发生变化。 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 水质指标: 物理性指标:温度、气味、颜色、透明度、悬浊物等。 化学指标:溶解气体、有机物、无机物、非专一性(如电导率) 生物指标:微生物含量、藻类数量。 放射性指标: 四、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包括: 1、水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规律。 2、水质调控方法。 3、水质化验技术。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天然水各离子浓度以及溶解的气体之间具有恒定的比例。 第一节:天然水的含盐量 一、反应天然水的含盐量 0、离子总量:天然水中各种离子含量的之和,常用mg/L、mol/L或g/kg、mmol/kg。 1、矿化度:天然水中所含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 2、氯度:沉淀0.3285234 kg海水中全部卤素离子所需的纯银克数,在数值上即为海水的氯度值。 3、海水的盐度(反映海水含盐量的指标):当海水中的溴和碘被相当量的氯所取代、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有机物完全氧化时,海水中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以10-3或‰为单位,用符号S‰表示,单位是g/kg (一)、盐度的分布和变化 1、影响因素:蒸发与降水、江河水的流入、冰的融化和凝结、潮汐。 2、分布:河口<沿岸<近岸<大洋 (二)、含盐量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水环境与生态学基础教案

水环境与生态学基础知识 学习指导 [学习要求] 1.与水环境质量相关的水质化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2. 了解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天然水的成分与分类; 3. 了解氮、磷、有机污染物、金属离子对水质的化学影响; 4. 明确水化学条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掌握主要水质指标的定义及度量方 法; 5. 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构成,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6. 了解水环境与自然生态间的相互关系及生态学在环境水利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1.水质指标及度量方法; 2. 水化学条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3.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乎衡的意义; 4 . 水环境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 第一篇水环境概述 第一章、水体及水体环境条件 第一节环境 第二节水环境 一、水资源 水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能缺少的物质,是地球上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我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们经常取用的那部分淡水量,即在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水、浅层地下泼水和动态水量。 从广义上说,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水在地球上的总量约为13.6 亿km3,覆盖了地球70 . 8%的表面。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在余下的2 . 5%的淡水中,有89%是人类难以利用的极地和高山上的冰川和冰雪。因此,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

了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明确学习本章的意义. 水的循环过程是无限的,它具有补给的循环性,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人类活动的干预、严重的环境污染会使似乎"用之不竭"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损害( 降低或破坏其使用价值) ,从而造成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甚至枯竭。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最非常少,目前有400 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50 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的缺水程度极为严重。这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而且制约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防止各种形式的水体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水利学中,水和水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注意分清. 二、水环境定义 水环境是地球表面各种水体的总称,包括河流、海洋、湖泊、水库以及浅层地下水等贮水体。在环境领域中,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除了贮水体中的水外,它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溶质、水生生物和底泥,必须认清水和水体是相互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周期性使整个水环境成为一个动态系统,淡水资源就是由水循环产生的。水资源开发越多,规模越大,对水循环的影响就越大。水分在地球上的流动和再分配方式有大气环流、海洋洋流、河流输移三种形式,依靠这种动力方法维持着自然界的水循环。因而无论哪个局部地区发生污染,都可能通过水循环影响其他地区,甚至波及全球。 另外,水通过循环处于经常的运动中,不断被消耗着、污染着,同时又不断恢复着、更新自净着。各种水体更新期限是不一样的,生物体内水分交换十分迅速,常只需几个小时;河水一般需半个月;但地下水的更新期则长达数十年甚至上千年,因此这种水体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恢复。 四、水的功能与作用 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水的功能可分为自然功能和生活与社会功能两大类(如图2-1 所示)。 水的重要性可以高度概括为:"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生命线、环境的要素、生态环境的支柱和社会安定的因素。 水的自然功能:水的侵蚀和堆积等物理作用形成了多种地貌的陆地和水域等国土框架,培养了生物,净化了污染物,维持着生态平衡作用,构成气象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水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水为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用水、能量等资源;排除、稀释、

养殖水化学

养殖水化学 (Aquaculture Aquatic Chemistry ) 养殖水化学概念: 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研究水体(天然或养殖水体)中各种水化因子(溶解气体、pH值和主要离子(8种)、有机物和营养元素、有毒物质等)的来源、转化、迁移及其与水生生物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水资源及水体主要特点 一、水资源概况 1地球水资源分布 空气中:12万亿吨水;地表:3800万万亿升=38000万亿吨的水 2、我国水资源 1.总量丰富,居全世界第四 2.人均占有量少 3.时空分布不均 4.污染严重 3淡水水产养殖水体---泛指地球表面低洼地带的集水区,包括江河,湖沼,塘堰,水库,溪流,水渠 二水体主要特点 1水的重要性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需要水。水是生物体主要的组成要素。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总是在体内的水溶液中以酶为催化剂缓慢进行的;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由水与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水是水栖生物的生活环境,也为陆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条件,地球上原始的生命孕育于原始的海洋中。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鱼水情深”来形容军民关系,可见鱼和水之间密不可分; 2)在我国养鱼8字经:“水,种,饵,密,混,轮,防,管”,水摆在8字经的第一位,可见水在水体养殖中的重要性,离开了水体就不存在水体养殖;也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 2水体的主要特点: 1)水体的热学特性:

①水的比热很大• ②水的导热率低• ③ 4 C (严格来讲是3.98 C)时水的密度最大,0C结冰时密度最小,因此冰块总是浮于水面,低层不易结冰,为水生生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4 C以下向4C升高时----整个水体温度趋于4C,全同温流转期;由4C继续升温----形成温跃层,这时水温上高下低-正分层;向4C降温时----同样整个水体温度趋于4C,全同温流转期;由4C开始降温----这时水温上低下高-逆分层)P36-39 盐度为24.7的海水,密度最大的温度和冰点均为-1.35 C。 2)水的浮力 水的密度较空气的大很多.在水体形成一个特殊群体------浮游生物;由于水的浮力,使得水生动物不需要有坚强的骨骼来支持身体,有些动物如水母甚至没有骨骼,而在空气环境中这些动物不可能生存的. 3)水的流动性(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我们常说“一潭死水”?错!从养殖水体的分析角度来看其内部也是在不断流动变化的,再平静的水体也存在流动(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体的流动使水中的气体,营养,热量等扩散使之分布均匀;同时使生物代谢的废物消散,使水环境得以循环更新;另外,水体的流动还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繁殖与分布等作用. 4)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有着极大的溶解能力;水中溶解的物质有:溶解气体(主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另外可能存在硫化氢,氨气,甲烷等气体)、主要离子(8大主要离子)、生物营养元素(碳,氮, 磷等)、微量元素(钙、镁、铁)、有机物等五类物质. 增补作用----水中的溶存物质的一些变化可使水中某些物质的实际数量或者浓度增大;消耗作用----水中的溶存物质的一些变化可使水中某些物质的实际数量或者浓度减小; 第二节影响水体物质组成的因素 一水体溶存物质来源: 1大气降水; 2与土壤,岩石溶淋而来;

养殖水化学教材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水环境 一、水资源 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据估算地球上水的总量约1.36×109km3,主要分布在海洋,约占总水量的97%,淡水约占2.5%,并且大约70%的淡水分布在冰川冻土中,存在于湖泊、河流、土壤和地下600米以内含水层中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30%左右(见表1-1)。对人类有最大实用意义的淡水资源是主要与降水量有关的江河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淡水量。每年参与全球自然循环的水量平均约占总水量的0.031%,其中从海洋蒸发的水量每年约有36.1×104km3,其余则是来自陆地的各种蒸发。海洋蒸发中的90%落回了海洋,10%漂流到陆地上空降落,形成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淋溶岩石、土壤石汇聚成江河水,最终又流回大洋。形成了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表1-1 地球水资源分布(汤鸿霄,1979) 类别水源容量(×104km3)百分比(%) 地表水 江河 淡水湖 盐湖与内海 0.125 12.5 10.4 0.0001 0.009 0.008 地下水土壤水及结合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6.7 417 417 0.005 0.31 0.31 冰川水大气水海洋水 2920 1.2 132000 2.15 0.001 0.0005 总计136000 100 2、我国的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平均年降水量为6.19×1012m3,平均降水深648mm,平均河川径流量2.7×1012m3,合径流深284mm,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5.8%,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人口众多,如按12亿人口计,人均占有年平均河川径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被列为世界上十三个贫水国之一。我国耕地平均占有的河川年径流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0%。所以,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