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熬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一般有蒸煮法、水煎、冷煎、熬浸、金银锭法等。

一、蒸煮法。

1、将中药加水蒸煮,水量通常是药材的2-3倍,火候可划分为大火、小火、微火几种。

2、蒸煮要适度,蒸煮的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比较硬结的药物可

以延长时间。

二、水煎法。

1、同蒸煮一样,先加水将药物煮沸,煮沸后加少量水,尽量保持剩

余液体量不变,改用小火慢煎。

2、煎药时间依中药质地而定,一般控制在1-2小时左右,多药汤水

煎时间可以延长,到药浸动性差不离锅时即可。

三、冷煎法。

1、熬制前用凉水将药物浸泡,浸泡了一段时间之后将药物取出,再

盛入药锅中,加入新鲜蒸馏水。。

2、将药锅放在温和火上,将药汤熬至药汤变浓,但不栓糊,汤汁浓

稠时,熄火,放凉即可。

四、熬浸法。

1、将药物放入容器内,用温水将药物浸泡备用,每次浸泡时间不少

于3个小时。

2、待浸泡好的药物取出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开大火加热,熬至汤汁浓稠,关火放凉,即可。

金银锭法。

1、将药物放入药锅中,加入新鲜蒸馏水,放入金银锭,再放入炉中,用小火慢熬,加入武火炖煮。

2、炖煮至药汤浓稠,降温至室温,再入冰箱冷藏。

中药煎熬的方法

中药煎熬的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

煎药常识及服药禁忌

煎药常识及服药禁忌 标签:杂谈分类:医药偏方,秘方,土方,佛医养生 中药煎服法看似简单,实则中医对煎煮法很讲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药的煎服方法 一、中药的煎煮法 煎药用具有讲究:在煎药时,应注意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为佳,忌用铁、铜器。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而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控制火候“先武后文”:煎药的火量大小、温度高低,中医称为火候,一般药物先武火后文火,简称“先武后文”,即先用大火、急火将锅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火慢慢煎熬,保持微沸状态即可。这样既可使药锅内保持适度温度,将有效成份煎出,又可避免将药熬、熬糊。(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煎药方法需注意: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冷水浸泡药物(第一煎不能用热水),泡透以后再行煎煮(一般0.5-1小时,过久则药物发霉变质),有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适量用水: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以外,一般药物主要用洁净水,以自

来水、甜井水、泉水煎煮即可,但不能用金属离子含量高的矿泉水,因为个别金属离子可以和生物碱、苷类、鞣酸发生化学反应。煎药用水量根据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和功效主治的不同而异,传统认为一般以浸泡药物后水面超过药物3-5厘米为宜。 灵活掌握煎药时间:一般药物煎煮两次,第一次(称“头煎)时间短,以开锅后15-20分钟即可。根据药物自身性质和疾病情况,煎煮时间可灵活掌握,如平常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药物煎煮时间可稍短,用于滋补营养类的药物可稍长一些。 特殊煎法要切记:对一些性质特别的药物根据病情煎煮前需要特殊处理,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负责调配处方的药师要特别嘱咐病家,并予以单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先煎:对于矿石类、动物角甲、贝壳药物、有毒类药物,如生石膏、龟板、乌头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钟;如附片超过10克时最好煎3小时,在煎药前放足够冷水,煎药过程中不能加冷水,附子煎好后不能放入冰箱等冷冻地方,服用前要加热,超过60克要分3-6次服用。后下: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细辛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包煎: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含粘液汁较多的如车前子等,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熬制中药的正确方法

熬制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煎药器的选择与选择 中成药质量的高低与所选用的煎药器密切相关。如今仍然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它的传热 均匀均匀,这也是古往今来的原因之一。另外,还可以选择搪瓷锅、不锈钢锅、玻璃煎器。但铁锅、铜锅等不宜使用,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 锅的化学特性不稳定,容易氧化。当煎煮药物时,可以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例如与鞣质类成分相结合可以形成铁剂,使药液颜色 加深。和类黄酮成分形成难溶性聚合物。由有机酸组成可形成盐。这将影响中药汤剂的质量,并与其临床疗效直接相关。 二、煎药剂加水 煎药水的加水量也非常重要,加水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药汤的质量。添加量少,会导致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其水份较多, 所煎药液较多,患者服药十分不便。中药材由于质地不同,其吸水量也有很大差异,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一10倍。同一重量的药物,质地疏 松其体积大,吸水自然多。纹理坚实其体积小,吸水少。所以,炒花、 炒叶、全草类药,加水要多一点。烹调类矿物、贝壳类药物,加水较少。按传统的加水方法,是药锅里放药,第一次煎煮时加水量以水超过药 面3一5厘米,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药面3厘米以上为准。该方法操

作简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三、煎药法注意事项 1、煎药前浸水: 药丸在煎煮前必须浸泡,这是因为植物类中药多为干品,经加水 浸泡可使药液变软,组织细胞膨胀,恢复其自然状态,煎药时有效成分 容易浸出。通常是用花、叶、茎来浸泡药,浸泡0.5一1小时。本品 以根、籽、根、果类药物浸泡1一2小时。 2、水煮数次: 多煎多次,效果优于一次一次煎煮。结果表明,煎煮两次,可使药 液中所含成分达到80%左右,因此煎药的次数应以二至三次为宜。 3、煎药剂温度: 药温的高低,中医把它叫做“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我们所说的文火,就是弱火,气温升高缓慢,水分蒸发比较慢。我们所说的武火,就是强火,气温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如果煎药时 火候太大,水分蒸发快,会影响药效成分的浸出,还容易糊锅。相反, 火候不强,用煎的药效果不好。通常要在未煮开之前用武火,煮开后改为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以使水的蒸发速度减慢,这样有利于煎出 有效成分。 4、烹调时间: 药物的性质、病情、病情等都有很大的关系。通常第一煎的时候要先煮20一30分钟,然后再煎30一40分钟。用感冒药先煎10一

中药煎服法

中药煎服法

一、普通中药煎服法 ①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②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 ③(头煎)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 药液剩余一小碗,倒出。 ④(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200-300ml),倒出。 ⑤两次煎出液分别服用或者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 ⑥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早、晚各服一次。 ⑦饭后30分钟服药。 ⑧晚上可以一次性煎两次,留一碗第二天早上加温后服用。上班族早上也可以把药液装矿泉水瓶中带去公司,早餐半小时后加温服用。 附: 先煎:先煎沸后30分钟加入其它药同煎; 后下:煮沸后15分钟一次放入; 包煎:用布袋装好与药同煎; 烊化: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兑煎好之药汁服; 冲服:把药末分二次放在碗内,将煎好的药汁滤入碗内同服。 二、煎法 中药在煎煮时,首先应注意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的火候及煎药的方法。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4.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另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方法来煎煮,现介绍如下:(1)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磁石等,因

熬中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熬中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应该是比较陌生的,但是现在也有很多的人会选择中药治疗,中药煎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即使同样的药材,煎制出来的中药药效也会大不相同,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熬中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你。 熬中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1、器皿 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2、浸泡 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至少也要20分钟。 3、用水 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4、火候 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锅盖 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6、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7、时间 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

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一般煎煮20—25分钟即可。 加热中药不需要沸腾 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放凉些饮用。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坏,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最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加热。 中药煎糊煎焦时要全部倒掉 如果中药煎糊了、煎焦了,千万不要把坏的挑出来加水重新煎,应该全部倒掉,哪怕只是焦了一点点。药材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有快有慢,煎出来中药的浓度也会随着煎药时间的长短发生改变。煎糊了的中药不仅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降低了。 而且,有些药材煎糊后,会产生其他功效,如蒲黄原本是用于活血的,煎糊后蒲黄炭则是用来止血的,作用完全相反。 中药的煎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更是需要细心,从煎制器皿的选择,火候的大小,煎制时间的长短,无不需要慎重。其中的每一步对于最后的药效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药,最后出来的药效却又千差万别。小编说的这些,你学会了吗?切莫大意,让精华在过程中溜走。

中药的传统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传统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作为人类行医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很多疾病的治疗方式,同时也是很多人熟知的护身符。但是,正确的煎煮方法是正确使用中药的重要前提,只有合理的煎煮方法才能让中药以最佳的效果帮助人们治病,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中药治疗时更加重视煎煮药物的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中药煎煮的传统方法以及一些使用中药时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中药的煎煮方法是基于不同药物性质而有所区别的。具体而言,有水煎法,油煎法,酒煎法,蜂蜜煎法和放射性煎法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前三种煎煮方法,这三种方法是煎药的最基本的和最常用的方法。 水煎是用温水煎煮药物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将相应计量的中药粉放入温水中,加热至沸点,然后将开水倒入,再煎到比原来多占原来体积的1/3,即可熄火,放凉即可饮用。水煎法适用于有水溶性细胞的清除痰湿,活血活络的药物,如黄芩,金银花,熟地黄等药物。 油煎是用油煎煮中药的方法,一般采用红油或椰子油,具体的方法是将药物倒入油锅中,油的温度在400摄氏度左右,煎制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质确定,一般一小时左右,将药物煎至汤汁浓稠即可,再用滤纸过滤,再加入少许白糖,即可饮用。油煎法适用于温补劳虚,补气血之类的药物,如当归,淫羊藿,桂圆等。 酒煎法是用白酒煎的中药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将药物放入碗

中,倒入白酒,再加入少量的清水,然后放入蒸锅中,用中火蒸制,一般煮到汤汁稠烂,再加入少许白糖,即可饮用。酒煎法适用于增进食欲,健脾和止痛等药物,如细辛,异烟精,党参等。 另外,在煎煮中药时还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项,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每种药物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煎煮方法,不能把水煎,油煎和酒煎的方法混淆,不然很可能会影响药效。另外,最好在煎煮前,先把中药洗净,把粗毛和杂质等过滤掉,以保障药效的最佳状态。 总之,中药煎煮方法有多种有不同,要根据每种药物的性质,使用合适的煎煮方法,煎之前,最好先将中药洗净过滤掉,以保证药效的最佳状态。只有合理的煎煮方法才能使中药发挥最佳的功效。

熬制中药注意事项以及正确方法

熬制中药注意事项以及正确方法 很多人现在都选择喝中药来调理自己的身体,中药拿回来需要自己熬制,那么中药的熬制方法是怎样的?中药怎么煎?下面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的熬制方法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

中药饮片煎熬方法及注意事项

煎药用火先武后文 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红豆蔻、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玫瑰花、细辛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不宜久煎的中药,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应后下。钩藤含钩藤碱,煎20分钟以上,其降压成分易破坏.杏仁含苦杏仁甙,久煎能部分水解,产生氢氰酸而随水蒸气逸散,减弱止咳作用;对于炮制不透的杏仁,由于酶的作用,水解更迅速。 1、先煎:介壳、矿石类药,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龟霜,生磁石,生牡蛎,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生瓦楞等,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可打碎先煎20~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同煎。对附子、生半夏、马钱子、乌头等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先煎45~60分钟,以降低毒性,保证安全用药。 2、后下: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红豆蔻、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玫瑰花、细辛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久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另外,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应后下。钩藤含钩藤碱,煎20分钟以上,其降压成分易破坏。杏仁含苦杏仁甙,久煎能部分水解,产生氢氰酸而随水蒸气逸散,减弱止咳作用。故此两类药物须在一般药物即将煎毕前3~6分钟再下。 3、包煎:对于赤石脂、车前子、海金沙、青黛、滑石、蒲黄、旋复花等粘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小纱布袋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可避免药液混浊,或刺激引起咳嗽. 4、烊化:阿胶、龟胶、鹿角胶等为避免入煎粘锅,往往用水或黄酒加热化开后兑服. 5、另煎: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等贵重药品,往往单独另煎,单独服或兑入药汁中服用。 6、冲服:如羚羊粉、三七粉、牛黄粉、珍珠粉、芒硝等贵重而量小的药物或粉末药物,为了避免浪费,一般均不进行煎剂,可用其他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 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 先将药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4次服用. 1 器皿的选择 煎药器具忌用铜铁铝器皿。因铜铁铝在煎煮时与中药中有机成分起反应,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甚至降低或改变药性,发生副作用.所以煎药所用器具宜用瓦器或瓷器。已经证明,选用砂锅煎药最好.因为砂锅的化学性质稳定,传热缓慢,受热均匀,药物易煎透,煎出的汤剂药汁浓,药味纯,质量好,且价格低廉,故作为首选。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水煎,分温三服"者,先用水煎煮一遍,把药汁取出,再加水煎煮二遍,与第一遍药汁混在一起。每一次服药时,取三分之一的药量,温服。"水煎,分温两服"者,则将两次煎好的药液分为两次温服。除非医生特别注明,服中药多取温服。 2、医生未嘱付于食前、食后服者,则食前后服皆可,与饮食时间隔半小时左右为宜。但补阳药要求在饭后服药。不要在非常饥饿时空腹服中药。 3、药方中注明"泡水代茶饮"者,用中药直接泡开水服用。泡中药的开水,当为初煮开的沸水,泡后加盖闷闭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才可服用。一次要服光,再加第二次水。第一泡时水多放一些,因药吸水。再加水时,也要用开水。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也就是说,一付药在早上开始第一泡,喝完,再加水,再喝完。将药渣弃去不要。 4、药方中注明"煮水代茶饮"者,泡药后先在火上煎药至沸腾,再文火煎煮五分钟,而后把药汁连同药渣倒入保温杯中,闷半小后服用。可带药出差。再加水时,用开水即可。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这种方法比常规的煎药法要省事许多,特别是对需要外出的病人。 5、有大量制附片的方子,在服药时先小口尝一下,以不麻为度。如果麻嘴,要再煎一会儿。服药时要小口慢慢地喝,不要一口喝光。也可以在煎药时加一两勺蜂蜜,一起煎两个小时。如果制附片的用量在15克以下,一般不需先煎,也不需久煎,合计煮药半小时即可。

6、如服中药恶心、呕吐的病人,宜小量频服。用小勺慢慢地喝中药,并且,隔一会儿就喝一小口,以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7、服中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舌麻,或者手麻、头晕、腹部剧烈疼痛,或是排便次数过多,患者自觉难以忍受时,可以热水调蜂蜜服下即可。一般如果服药中病,则可能会出现不少反应,甚至症状会短时加重或全身无力等,最好咨询医生,不可随意停服或者另服西药,否则疗效难以为继。切切不可因病情变化,私找民间土医滥服激素,以致于病情反复。 8、服中药不避月经。 9、不可用微波炉加热中药。这种加热方式会破坏中药的有效成分,因为它不是自然界的加热方式。 10、服中药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者反复,往往是药中病所的"暝眩"反应。不应擅自停药,当咨询医生。 补充一点:小儿煎药,只需煎一次。服时,可以频频喂服,不限定时间,只是在一天之内,把一小碗中药服完即可。可以加糖,加蜂蜜。 服中药饮食禁忌 一般服中药或者针灸治疗期间要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以及发物。常规忌口罗列如下。 一、食物方面:冰,香蕉,木瓜,芹菜,葡萄,绿豆,竹笋,酸菜,西瓜,空气菜,花生米,沙鱼,虾,蟹,鸭肉,鳖,鸭蛋,母猪肉,牛肉,鸡肉,辣椒,蚝,香油,芝麻,苦瓜。以上各种食物,经常吃的,可以照常吃,不经常吃的,在诊疗期间应请暂忌。 二、饮料方面:酒、咖啡、酒酿、茶。服补阳药的忌口尤为特别,宜引起重视,以期得到更好的疗效。如下所列,皆属服补阳药期间所应该忌口者。

熬制中药时要知道的事情

熬制中药时要知道的事情 中医是我国的瑰宝,救命与人。无论从2003年非典到今年的新冠病毒,中药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医中的汤药是治疗疾病最广泛的方法,并且取得的疗效也非常的好。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中现在熬制中药也都成自动熬制了。但是在没有自动熬制机器的地方,怎么熬中药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熬制中药的一些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 中药在熬煮的时候,分别从器具选择、水量、温度、时间、次数等供您参考: 1、熬制中药器具的选用:在熬制中药的时候,首要选择砂锅,不能使用铜器或者铁器类的锅,避免和中药发生反应,影响药材效果。在没有砂锅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搪瓷锅、不锈钢锅或者是玻璃器具 2、熬制中药的水量:在熬制中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药和水量的比例,避免出现药汤过浓或者过稀。首次熬制中药时候的加入水量要超过药物表面三到五指的高度,第二次熬制的时候,超过药物表面三指为好。 3、熬制中药的温度:熬中药最不好掌握的是火候了,正确的掌握火候才能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一般情况下先用武火(强火)把水烧到沸腾状态,然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在微沸腾状态,这样有利于药物成分的熬出。 4、熬制中药时间:熬制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熬制中药次数:有的药物并不是煎煮一次就可以了,需要我们熬制2次,3次甚至多次。中药汤剂在熬制前2次能够熬制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具体看中药的性质。 6、药液量:熬制好的中药汤剂,大人和儿童的使用量是不一样的,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1、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器具 好多人在开完药后总会习惯的问一下医生,我家没有砂壶可不可用使用铁锅啊,可不可以使用家里的铝合金小锅啊之类的。其实熬 药的容器对于药物能发挥怎么样的作用是很关键的,熬药的容器一 般以砂锅和陶器为最好,若家中没有或者不方便、不愿意去购买砂锅,可以使用玻璃容器或者搪瓷容器熬制中药,但绝不可以使用铁锅、铝锅、铜锅等,因为中药中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铜铁铝等金 属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十分的活泼,容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产生 化学反应,例如铜器受热容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会直接 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所以在生活中最好选用砂锅来熬制中药,绝不可使用铜铁器来代替,不但达不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还会影响健康。 2、水量的把握 在熬制药物的时候,应该放多少水才可不至于熬制的太多,也不至于熬制的太少而干锅,一般在熬制中药时加水量多为400-600毫升,再放水时注意观察,当水漫过药物2-3厘米,也就是一指的距 离即可。同时建议大家,在熬制第一次的时候,最好将水放足水, 不要发现水量不足而再次向里面放水,会影响药物本事的作用。最 后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药物敖干了,绝对不可以在服用或者加水再 次熬制,因为药物会因为干烤而变性发生不良反应。 3、熬药时间如何把握 在熬制中药之前要对药物进行浸泡,因为多数植物类的中药比较干燥,加水浸泡以后,会使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期天然的形态,熬 药时容易将有效成分浸出,一般花、叶、茎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一

个小时左右,根、果实、种子之类的药物可浸泡2-3个小时为宜。对于熬药时间的.把握要以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来确定,一般解表类的药物第一次煎煮10-15分钟,第二次煎煮5-10分钟;滋补类的药物第一次煎煮30-40分钟,第二次煎煮20-30分钟为宜。 4、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合适呢 也许会有很多的人在喝中药的时候会有这种疑问,其实什么时间喝中药也是很重要的,这要看你治疗的是什么样的疾病及药物的属性,如果是补益类的药物,一般要求饭前服用,如果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一般要求饭后服用,如果是安神宁心类的药物,一般要求睡眠服用。 中医中药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独到之处,有效的把握这些小常识,在治疗疾病时会到达事倍功半的效果!

中药煎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制方法以及考前须知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拟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响,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响,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吞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那么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吞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翻开锅盖,否那么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场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详细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考前须知: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那么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详细有: 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参加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缺乏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平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理论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到达较高的药物浓度。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

中药煎煮知识完全手册

中药煎熬知识完全手册 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不小。那么,怎样煎药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呢? 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 一、对煎药器皿的要求 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二、注意加水量

三、煎前浸泡 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四、掌握火候

中药煎药知识

中药煎药知识 一、对煎药器皿的要求 (2) 二、注意加水量 (2) 三、煎前浸泡 (3) 四、掌握火候 (3) 五、煎药次数 (4) 六、煎药时间 (5) 七、特殊煎法 (5) 八、关于道地药材的认识 (6) 九、服药的方法 (7) 十、简而言之 (8)

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不小。那么,怎样煎药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呢? 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 一、对煎药器皿的要求 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二、注意加水量

三、煎前浸泡 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四、掌握火候 沈括就指出:“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明代医家李梴指出:“如补汤慢火煎熬,汗下及治寒湿药,紧火煎服。”明代罗周彦《医宗粹言》云:“凡煎汤药,初欲微火令小沸……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明末著名医僧胡慎柔云:“古人煎药,各有法度。表药以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