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熬中药正确方法

熬中药正确方法

熬中药正确方法

熬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熬中药的方法并不简单,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下面将详细介绍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准备工作

1.1 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料。根据不同的处方和病情,中药材料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需要准备好各种草本植物、动物组织和矿物质等材料。

1.2 工具准备

除了中药材料之外,还需要准备好各种工具。常用的工具包括:陶瓷煲、木铲、木勺、漏勺、过滤纱布等。

二、处理材料

2.1 洗涤处理

在使用前,需要对中药材料进行洗涤处理。这可以去除灰尘和其他污染物,并确保中药的纯度和质量。洗涤时应该使用清水,并反复冲洗多次。

2.2 切割处理

有些中药材料需要切割成小块或碎片以便于浸泡和煮制。切割时应该选择适当的大小,避免过大或过小。

三、浸泡药材

3.1 选择合适的容器

在煮制中药之前,需要将中药材料浸泡在水中。这可以使药材更容易释放有效成分,并提高煎煮效果。选择合适的容器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陶瓷或玻璃器皿都比较适合。

3.2 控制时间和温度

浸泡时间和温度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浸泡时间应该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取决于配方和药材的种类。温度应该保持在60℃左右,避免过高或过低。

四、煎制中药

4.1 加水

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料放入陶瓷煲中,并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来说,水量应该是药材重量的3-5倍。

4.2 加热

将陶瓷煲放在火上,并加热至沸腾。然后调整火力,使水保持微沸状态。

4.3 熬制时间

根据不同的处方和药材种类,熬制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熬制时间应该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需要注意的是,熬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以免药材粘底或煮干。

五、过滤和分装

5.1 过滤

煎好的中药需要进行过滤,以去除杂质和残渣。可以使用漏勺和过滤纱布进行过滤。

5.2 分装

过滤后的中药可以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一般来说,玻璃瓶或塑料瓶都比较适合。分装时应该注意密封性和卫生。

六、保存和使用

6.1 保存

保存中药时需要注意防潮、防晒和防虫。最好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6.2 使用

使用中药时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用法。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不适,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总结:

以上就是熬中药的正确方法。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只有遵循正确

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才能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希望大家能够学会正确的熬药方法,并在需要时正确使用中药。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八、煎中药为什么要加锅盖 一些人在煎中药时,为了操作方便,常不盖锅盖。为此,中医师提醒患者,煎中药时莫忘盖锅盖。 经研究,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是,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九、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

中药煎熬的方法

中药煎熬的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

熬中药正确方法

熬中药正确方法 熬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熬中药的方法并不简单,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下面将详细介绍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准备工作 1.1 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料。根据不同的处方和病情,中药材料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需要准备好各种草本植物、动物组织和矿物质等材料。 1.2 工具准备 除了中药材料之外,还需要准备好各种工具。常用的工具包括:陶瓷煲、木铲、木勺、漏勺、过滤纱布等。 二、处理材料 2.1 洗涤处理

在使用前,需要对中药材料进行洗涤处理。这可以去除灰尘和其他污染物,并确保中药的纯度和质量。洗涤时应该使用清水,并反复冲洗多次。 2.2 切割处理 有些中药材料需要切割成小块或碎片以便于浸泡和煮制。切割时应该选择适当的大小,避免过大或过小。 三、浸泡药材 3.1 选择合适的容器 在煮制中药之前,需要将中药材料浸泡在水中。这可以使药材更容易释放有效成分,并提高煎煮效果。选择合适的容器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陶瓷或玻璃器皿都比较适合。 3.2 控制时间和温度 浸泡时间和温度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浸泡时间应该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取决于配方和药材的种类。温度应该保持在60℃左右,避免过高或过低。

四、煎制中药 4.1 加水 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料放入陶瓷煲中,并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来说,水量应该是药材重量的3-5倍。 4.2 加热 将陶瓷煲放在火上,并加热至沸腾。然后调整火力,使水保持微沸状态。 4.3 熬制时间 根据不同的处方和药材种类,熬制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熬制时间应该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需要注意的是,熬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以免药材粘底或煮干。 五、过滤和分装 5.1 过滤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虽然现在医学发到,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检查到人体各个部位的情况,但是从治疗上来讲,很多人还是比较信赖中医中药的可是你知道怎么煎熬中药吗?下面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一: 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滤出药渣。 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继续浸泡,煎熬。 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喝中药有时候是需要忌口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要求不一样,在喝中药之前不妨咨询医生,要遵医嘱,效果才会好。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二: 准备好砂锅等器皿,刷洗干净。 把中药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 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边,不要熬没了汤,有剧毒的。 中药煎好后,要用过滤网或者拿根筷子挡住药渣,把药慢慢倒出。

熬中药的正确方式

熬中药的正确方式 你知道应该如何奥中药吗?你知道中药的熬制方法吗?下面是yjbys 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熬中药的正确方式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熬药前: 1、熬前中药泡不泡? 只要是需要煎煮的中药,医生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泡10-20分钟! 这样不仅可以清洗去除中药中的不洁杂质,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直接入沸水中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降低药效。 2、熬中药该用啥水? 基本上大家熬中药都是从水龙头接的自来水!但是,在医生看来,这可不是最佳选择哦!熬中药的水,最好是用: 哪里那么讲究哦!不就熬一堆草草药嘛,还需要专门切买纯净水?完全不晓得为啥子! 来看看为啥子要讲究: 因为自来水中氯、钙、镁离子较多,这些容易和中药材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有可能会影响药效。而相比之下,纯净水中这些物质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存在,才能保证熬制后药物的效果。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尽量使用纯净水,一般500ml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条件,也可将自来水放置数小时,使溶于水中的氯挥发一些,再用来熬中药! 二:熬药中 1、熬中药要熬好久? a、滋补类中药适合微火久煎,一般用时30-40分钟左右; b、外感伤风及泻下用药则宜用猛火短时煎煮,一般用时10分钟左右; c、其他的中药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文火20分钟煎煮就可。 2、熬的时候盖不盖盖盖儿?

好多人在熬中药的时候,为了防止水开的时候溢出,都不得盖药罐罐儿的盖子,但是这是不对的哦! 医生建议: 熬中药的时候要盖盖子,因为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而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盖上盖子煎煮可以有效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盖上盖子熬药怎样解决溢水的'问题呢? 熬药器皿均有壶嘴或透气孔,另加入水不要太多,一般500ml左右,应不存在溢水问题;实在不行就搭双筷子了…… 另外,现在几乎都是这种药罐熬中药,如果屋头还有莫得盖子的药罐罐,可以淘汰了哈! 3、熬中药时需不需要搅拌? 的确需要经常去搅一下 特别是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熬的时候需经常搅拌,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更易完全溶解析出。 三:熬完后 1、熬中药取汁多少? 这个嘛!熬药的水多了也不得行,少了也不得行! 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 一般建议一副中药熬两次,第一次差不多取药汁150-200ml,第二次取药汁200ml,两次混合后用药就OK! 2、中药到底饭后吃还是饭前吃 这是医生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但是因为中药不像西药有明确地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所以用药时间上要多与医生沟通!是饭前、饭后或者是频繁服用这与医生的经验有关,我们华西专家这样建议:因为食物在胃内消化大约60-90分钟后,在胃保持空畅时进药更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有些人看完中医,手里拿着中医开的中药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熬中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下面我们来看看熬中药的三个基本步骤。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煎药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5cm为宜) 第二步、将药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开,沸腾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后开始计时,解表药(多为治感冒的药)煎15-20分钟左右,其他药一般煎40~50分钟。 第三步、将第一次煎出的药液倒出,加入适量的热水(水不要太多,以刚淹没药材2-3cm为宜)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时间约20-30分钟左右即可。 煎药时间 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煎药的次数 一般一付中药煎煮2次为宜,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将减少,达不到疗效。解表药煎煮一次即可。如一付药的量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药

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要注意的是:不论煎煮几次都应该将每次煎好的药液混兑在一起后再分开服用,这样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药力均匀。 煎熬中药用什么锅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药最好用沙锅,水要洁净,不要有油污;煎药时水要高过药面,先浸泡后煎,不要边煎边添水,更不要把药煎糊了。 下药要注意一定的顺序,坚实的药物所含成分比拟难煎出,宜先用武火煮15~30分钟,再参加其它药物同煎,如:石膏、代赭石、紫石英、海浮石等 挥发性强或不耐热性成分的药物,为减少成分的损耗,宜在煎毕前10~15分钟时下药,如:砂仁、辛荑、荆芥、菊花等。 有毛茸的草药煎后易混悬于药液,服后易引起刺激性咳嗽; 粉末状药物煎时易沉于器底,易于烧焦; 还有些药煎煮后呈糊状,不易过滤,这都需要包煎,如:旋复花、蒲黄、百草霜、蚕砂等。 特别贵重和一些特殊的中药最好另行煎煮,取汁服用,如:人参、三七、鹿茸、耳环石槲等。 有些药物用量少,又具有挥发性、易溶性,宜先研成粉未或磨汁,待药煎成后对入搅匀内服或冲服,如:麝香、狗宝、熊胆、珍珠、犀角等。还有一些可溶性和胶体药物,宜直接溶于温热的汤药中〔也称后溶〕如:蜂蜜、安息香油、阿胶、鹿角胶等。 吸水量大的药宜先煮水去渣后再煎其它的药,如:伏龙肝、荷叶、大腹皮、丝瓜络等。 有些药宜用新鲜的,最好取汁对入服,如:西瓜、竹沥、雪梨、鲜菖蒲等。

※→←※→←※→←※→←※→←※→←※→←※→←※→←※→←煎中药到底应不应加盖呢? 其实加盖与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比方,要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丧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通草、菌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被煎透。 总结一下,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程序是: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然后参加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假设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 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有些人看完中医,手里拿着中医开的中药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熬中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

中药煎制的正确方法

中药煎制的正确方法 中药煎制,是把中药材放入一定的沸腾的水中,使其熬煮而熟成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有助于促进药物发挥功效,常用于治疗较重症状或者药物较难作用的患者。由于中药煎制所采用的技术不仅影响了药效,而且改变了药性和药味,因此要求正确煎制才能达到规定的治疗目的。下面介绍一下正确的中药煎制方法: 一、决定煎剂量 煎制剂量是指煎制材料的重量,决定了治疗疾病的效果。煎剂量规定一般是以病人的体重、器官功能状况等因素为准,也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小孩煎药量较少,老年人煎药量较多,体质虚弱、病情重者煎药量比较少,体质强壮、病情轻者煎药量比较多。 二、搭配药膳 煎中药时,应用药膳搭配,也可以分为三类:加味煎、加温煎和多物搭配。加味煎是加入味精、蜜糖、醋等,可以增加中药的味道,使之更好服用。加温煎则是补煎时加入健脾的中药材料,使之更有效的发挥功效,如芍药、当归、麦冬、白术等。多物搭配指的是根据疾病的不同,充分调整不同原料的药量,基本常用于疾病比较严重慢性的患者。

三、选择煎制方法 1.簿煎:就是把药物加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撇去沫子,开始煮,沸腾之后改小火,慢慢的熬制即可。一般要煎3-4次,有的药物煎制时间较短会煎2次,有的药物煎制时间较长会煎6-7次。 2.灰洗:就是把药物放入清水中,搅拌后将沫子撇去,再加入适量水,开火小火熬。灰洗法同样分为上下两次,每次熬制时间再浓稠中有所不同。 3.半丝:半丝法是将药物放入一定数量的温开水中,煎至剩下一半的水量时,到达熬制的最佳状态,成为半丝状态,亦称为蜜丝法。一般用于不耐火的中药制剂。 四、熬药计时 熬药的计时非常重要,如果煎制过长或煎制过短都会影响药效,一般普通的中药煎剂,根据不同的药物,有的煎10分钟,有的煎20-30分钟,可能更长。用灰洗法制药时,中药材熬制30分钟,水开后熬药20分钟,改小火熬药20分钟,以此循环2-3次。熬制结束后,可以按需要加入味精或者调味品 五、分瓶装和食用 完成熬制后,可以按需要进行分瓶装,或者立即食用。分瓶装时要注意玻璃瓶采用无毒露凝剂,然后把熬好的药液放入瓶中,再加入一点清水,把盖子盖紧,放入冰箱保存,若在多天内还需继续服用,应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