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中药煎煮方法--第 1 页共 6 页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含中

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其根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

药种类的总数目已近 13000 种

中药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以为:“煎药之法,最宜

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意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妥的不良结果:“凡服汤药,虽

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莽撞冒昧,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些都说

明先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要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了中药药

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样生理活性

成份进行化合反响。所以,汤剂的煎制方法有很多特别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关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升治疗成效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能

够充足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关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

一下几个方面 :

一 .冲洗:

中草药多半是生药,在销售以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以前一般没有必需淘洗。假如确实感觉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快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刷,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

水解流失,还有炮炙增添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批丢掉,进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

煎药器具以沙锅为好,由于沙锅的材质稳固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响,导热平均,

热力和缓,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到现在的原由之一,但沙锅孔隙许

易“串味”,且易破裂。其余,也可采纳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拥有抗酸耐碱的性能,能够防止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响,大批制备时多项选择用。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固,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响而影响质量,不可以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固,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能够采纳,但不是理想的煎药器具。

三.浸泡时间与水温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益于有效成份的充足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防止因煎煮时间过长,致使部分有效成份消耗、损坏过多。多半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铺平,而后加常温水 --室温水浸泡,轻压药材时水超出药平面约 2 厘米。这样关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关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防止临煎加水时飘荡在水面上。以把药材浸

透为原则。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免得腐败和酶解变质,冬天能够长些。

在煎煮中药应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不可以直接加热水浸泡中药或冷水煎熬,这类方

法极不行取。浸泡中药绝对不可以用开水浸泡,由于中药大多是干品,是含有淀粉、蛋白质

的植物类,有效成份以结晶、无定型积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假如忽

然受热,会立刻皱缩、凝结,蛋白质凝结、淀粉糊化,阻挡了水分透入到药材的组织细胞中去,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行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

物有效成分的溢出、溶解。一些拥有硬壳的果实或种子类药物,如荔枝核、桔核、带壳苡

仁、金樱子、山栀子等,煎前应打坏,以便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第一煎加水量以淹过药物二横

指为宜,第二煎时,水稍超出药物表面即可。假如药材经过浸泡后就会膨胀松散,有效成份

也简单煎煮出来。

中药入煎前应先浸泡多长时间为好呢?这应视配方中的药物构成而定。若以花、叶、

细茎类质地松散和轻薄的植物药为主的,浸泡 20~ 30 分钟即可入煎;而以生长多年的植物块根、根茎、种子、果实为主,质地坚硬的,应浸泡60 分钟方可入煎;凡是矿物、动物、蚧壳类药材,浸泡时间需更长一些,这样可润湿药材,能使其充足膨胀,药材变湿变软,更多的

有效成份才会煎出。

至于用水温度,一般含挥发油、苷类药物及维生素类的药物如薄荷、羌活、解表药等以

冷浸短煎为宜,免得长时间煎煮有效成份会跟着水蒸汽而挥发;含淀粉、蛋白质等一些成份

丰富的药物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等则宜用40 度左右的水温浸泡,使水分慢慢浸透药材组织内部松散膨胀,形成优秀的溶出环境,让有效成份易于煎出。可是关于复杂的中药处方来说,

宜侧重考虑绝大部分药物的性质,采纳冷浸的方式。药物的浸泡时间及浸泡温度在保持一般

原则的前提下,也应试虑到季节对药物成份性质的影响,夏秋酷热季节,中药浸泡时间不宜

过长,免得发酵变质;而在冬春严寒季节,多半中药浸泡时间则可长一些。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益于有效成份的充足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防止因煎煮时间过长,致使部分有效成份消耗、损坏过多。多半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

铺平,而后加常温水 --室温水浸泡 60 分钟,轻压药材时水超出药平面约 2 厘米。这样关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关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防止临煎加水时飘荡在水面上。以把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免得腐败和酶解变质,冬天能够长

些。

四 .用水

煎药用水一定无异味、干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

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亮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

较好的。水最好采纳经过净化和融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备水中钙、镁等离子与

药材成份发生积淀反响、不留宿的凉开水最好,由于自来水市经过氯办理过的,含有氯,经

过沸腾后氯离子减少,降低了毒性。

加水多少:按理论计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

量的总和。固然实质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准,但起码应依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

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立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 :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 5-8 倍,或将饮片适合加压后,液面吞没过饮片约 2 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从头加水至超出药平面约- 1 厘米(最好不冷水,用热水,由于加冷水会使本来已经膨胀松散的药材组织发生皱缩,降低了有效成分的煎出,降低了疗效)。连续武火煎煮

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 15- 20 分钟即可。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

药物略多,质地松散,或有效成份简单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吞没药物即可。一

般假如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许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增补加水,能够多放一点水。

好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部分碗。其实这是抽象的说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药物

有多少之别,药材质地亦有所不一样,不可以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部分碗而论。

五 .方法

5.1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 (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 )。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 --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免得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份蒸发,有益于有效成份的溶出。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

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免得药味挥发。

5.2 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 次,最少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整,药材损失大;

煎煮次数太多,不单耗工和燃料,并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加。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

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关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

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许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 3 次服用,以节俭中药资源,同时在必定

程度上可提升疗效。由于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第一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

再扩散到药材外面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均衡时,因浸透压均衡,有效成份就

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从头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连续溶出。为了充足

利用药材,防止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 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 20~30 分钟,二煎 10~20 分钟。用

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l0~20 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 次为宜,头煎为40~50 分钟,二煎为20~30 分钟,三煎为l0~20 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

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足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常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省得有效成份积淀在药渣上;假如不当心把药物煮干煮

焦了,则此药不可以服用,由于此时产生好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滤取药液,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由于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必定药液。其次主药液

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迫取汁就扔掉,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特别

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简单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率

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节余药

液。有研究表示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添药液成份的 l5%~ 25%。

药液煎取量需依据病人的病情、年纪等详细状况决定,中药煎后所获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

150毫升,学龄期小孩100毫升,婴少儿50毫升为宜。按一日 2 次服用 ,,成人每剂 300 毫升日服 2 次,学龄期小孩 200 毫升日服 2 次,婴少儿 100 毫升日服 2 次为宜。

六 .服用中药汤剂讲究多

服药时间应依据病人的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来决定,一般的药最幸亏饭后 1 小时服。1.服药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 30~60 分钟服药,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最好是在饭

前服用,特别是清晨空肚时服,有益于滋补成份的汲取。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

简单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由于在胃空状态

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经过胃入肠,进而许多地被汲取而发挥作用,不致

受胃内食品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补养药品宜空肚服,易汲取,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一般在饭后 15~30 分钟服药。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进食稍后再服为好,以助疗效并减少对胃的刺激。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

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

半小时左右。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伤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防止

因汲取太快而发生毒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防止食品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4).空肚服:润肠的泻药空肚服,易使积滞物泻出。驱虫药在空肚时服,应在清晨空肚

服。能提升杀虫成效,服后注意大便变化;拥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清晨空肚服用,以利于充

足汲取。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肚服,这样可使药物快速汲取,并保持在体

内较高浓度而快速发挥药效。拥有泻下作用的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肚服用,以加

强药效。

中药煎煮方法--第 4 页共 6 页

( 5).睡前服:一一般而言,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般在睡前15~30 分钟服用。补心

脾、放心神、冷静安息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

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起落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

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假如指驱虫药,睡前服 1 次,次日清晨空肚再服用 1 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

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大病应不拘时间赶快服药或频服(每隔 1-2 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准时服药。少儿或呕吐病人由于服用药物有困难则能够分多次服完。服用清热解表药后,不

宜吹风,并察看有无出汗和体温、脉搏的变化;,调经药应在经前服用。药汁冷了,应热一

下再服用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依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

作用,减少不良反响为原则。

2.服用方法

服用中药,很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分头汁和二汁分别服用。其实,这类吃

法是不科学的。由于中药中易溶的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有效成份在头煎中含量许多,其余

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时,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难溶有效成

份则煎出许多,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药效也差别很大。所以,服用中药一

般应将煎煮 2 次或 3 次的中药液体归并,搅拌平均后分为 2 份或 3 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

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正确程度。

但依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能够煎汤来取代茶饮。

一般来说,病情和缓者可每天口服 2~ 3 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依据医师的指示,每隔

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断止,以使药力连续,有益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少病情。

详细服用方法介绍以下: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 3 种,一般而言,

大部分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

热服,清热解毒药的凉性药宜冷服。

(1).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易补益药物。

(2).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这样,

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状况

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物等。

(5).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纳频服的方法,慢慢服下,能使汤药充足接触

患部,较快奏效。

其余,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渐渐加量,奏效了就要立刻停药,千万

不要过度,免得发生中毒和伤害人体正气。

总之,应依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的特色来决定不一样的服用方

法。汗后要注意避风,注意歇息,防止劳苦,否则可能会影响治疗成

效。

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早和白日服用,防止睡前和夜间服食。

七.机煎中药

中药煎煮机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关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

使药物的成份充足地煎出,其煎药方便,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

更切合卫生学要求,不易霉变。

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状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

也在全关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类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损坏,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

留 10 天左右,不论居家仍是出门携带都特别方便。服药时,只要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

10~20 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能够放心服用。

八 .适合忌口,药后调护

好多病人都简单忽视服药后的调治和护理,其实服药后的调治和护理也很重要,它不单直接影响着药效,并且关系到病体的痊愈。

服用中药时期,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需此外增补维生

素。一般患热性病者忌辛、辣、油腻及不简单消化的食品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品;黄

疸、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品及刺激性食品;水肿病人

忌食盐;补血药忌喝茶等。

1.饮食宜忌:一是疾病对饮食的宜忌,如水肿病宜少食盐,消渴病宜忌糖等。另一方面,是

药物对饮食的宜忌,如含地黄的方药,应忌食萝卜;有土茯苓的忌茶叶;服荆芥时宜忌河豚与

无鳞鱼等。总之,服药时期忌食肉蛋鱼虾等发物和葱、椒、姜、蒜等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免

得加大病情。

2.情志调护:防止情绪大幅颠簸,因情绪刺激有碍于机体的运化及调整,加重脏腑的负担。

比方忧思伤脾,震怒伤肝,大喜悲伤,惊慌伤肾等。

3.特别调护:一般服用治疗伤风感冒等解表药时,服药后应服用热粥一碗,以达到服药后

轻轻出汗为最正确成效。服用泻下药后,应注意饮食,不宜进食生冷油腻以及难消化的食

品,免得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九 . 特别中药的办理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别,不可以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一样状况差别对待。医

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

一般药物能够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一样,所需煎煮时间不一

样。有的还需作特别办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一样,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别。

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1.先煎:

(1)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时

间内很难煎煮出来,所以要独自先煎。比如矿物类药物如(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甲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穿山甲)等;(2)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草乌)等,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能够降

低毒性作用,能够起到解毒作用以减少其毒性,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使其

应用更加安全。

(3)有些植物类药,固然质地柔嫩,但因有效成份及组织构造的关系,却需先煎才有效,如(麻黄、石斛、绞股蓝)等,皆应先将麻黄、石斛、胶股蓝煮沸,吹去浮沫,而后归入他药。

从现代理论来说,麻黄草质茎表面有一层蜡样物质,即角质层,而有效成份生物碱主要存在于

麻黄的髓部,短时间不可以煎出其有效成份。因其含内脂类生物碱,需久煎开环后的水解产

物才起作用。关于石斛,最持久煎,一味浓煎始有效劳,若杂入群药中仅煮沸30~40 分钟,其味还没有煎出。石斛的先煎问题,中药大辞典中记述应先煎,但在临床上,几乎没有医生开

先煎。此外,如绞股蓝,只有久煎或高温煎煮才有效,而临床上病人常常沏茶饮,是不可以将

其有效成分泡出的。

2.后下: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芬芳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青蒿、肉桂、荆芥 (穗 )、细辛、豆蔻、草豆蔻、木香、砂仁、沉香)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

故宜后下,部分根茎类有效成份煎煮时中药成份对热不稳固,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久煎可损坏有效成分的药物的亦应后下。如(藏红花、大黄、番泻叶、钩藤)等,入药宜后下。在其

它药煎煮此后,停火前的 5~10 分钟时再将其归入,煎沸 5~10 分钟即可,叫后下,以保证药

物的有效成分充足发挥。

3.包煎:有些中药需用纱布包起来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余药一起煎。需

要包煎的主要有四类药物:

(1)是渺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

简单粘锅,药汁也不简单滤除:

(2)是有些细粉性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滑石、五灵脂)等,煎时简单上飘在

药液表面或积淀锅底,不易充足和水接触,一定包起来煎才能使有效成分充足煎出。所以需

要包起来煎煮;此外如(蒲黄、青黛)等,因质轻多飘荡在水面上。

(3)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

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惹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4)还有的药物有质重的粉剂和含淀粉多的,如(六一散、黛蛤散、滑石粉、益元散)等。有些种子类的药物是颗粒很小如(车前子、海金砂、葶苈子)等。对带有绒毛、冠毛和星状毛的药物如(旋复花、枇杷叶)等,也应包煎,防备毛零落及过滤不净服用时刺激咽喉。

4.另煎兑入:有些比较名贵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海马、海龙、虫草、三七、羚羊角)等名贵药物能够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余煎好的药液服用;免得在与其余药物

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费。

5.熔解:又称烊化,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煎煮时简单与其余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浸透压提升,不利于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成效,或粘附锅底,简单熬焦且浪费药材,不

宜与其余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许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再兑入其余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熔解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

6.泡服:一些用量少,并且药物中的有效成份易溶出的中药如(番泻叶、胖海洋)等,不须煎煮,直接用开水浸泡后即可服用。

7.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药,某些粉末样的药物如(琥珀粉、朱砂)不宜煎煮,或某些较名贵的中药如(三七粉、人参粉、羚羊角粉),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可直接冲进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或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防止药物损失。一些药物较为名贵并且用

量又小,假如与其余药物一起煎煮,其药汁就会被其余药物吸附,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

(牛黄、麝香、珍珠粉、琥珀、冬虫夏草、三七粉)等。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如(川贝母粉、三七粉),固然不是名贵药,但研成细粉冲服,比加入其余药物一起煎煮后服用成效要好些。

如散剂、丹剂、小丸、自然药汁、芬芳或名贵药物,以冲服为宜,如(牛黄、麝香、沉香末)等。

8.煎汤代水:此外还有比方(灶心土)等药物,由于要取的就是它的厚重淳香之气来和

中祛秽,所以中医传统的方法是先用它熬水,而后把药渣滤出,用它熬出的水来再煎煮其余药物。

9.熔解后微煎: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玄明粉)等易熔解的药物,煎煮时间要短、火

候要小、程度要求轻,故应先把二者用水熔解后再放入其余煎煮的溶液中煎五分钟为宜。

中药煎煮方法全在这了.快收藏!

中药煎煮方法全在这了.快收藏! ●最全煎药方法来了!文章总结了如何煎药,以及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赶紧收藏、转发起来。 NO.01

一般药物煎煮方法 1.选择器具:砂锅、瓦罐。搪瓷、玻璃次之。不可用铜、铁、铝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2.煎药用水:洁净为主,也可选择自来水、井水、蒸馏水。 3.煎药火候:有文、武火之分。武火,又称急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文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 4.浸泡药材: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水量高出药材即可。 花、茎、全草类药材可浸泡20-30分钟。 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 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败。 5.加水量:将饮片放入煎锅内,第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3-5cm。 第二煎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1-2cm。花、叶、全草质地松泡的用水量较大,可酌情多加水。 煎煮矿物、贝壳质地坚实的药物,用水量少,正常水量即可。 6.中药煎煮:中药煎煮时一般分为2煎。 一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20-25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留一煎的药材,倒水进行第二次煎煮。 二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15-20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NO.02

特殊药物煎煮方法 1.滋补药物 滋补药物在选择器具、煎药用水、浸泡药材方法和一般煎药方法一样。 滋补药物煎药时间宜长。 煎煮时间:一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30-35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留一煎的药材,倒水进行第二次煎煮。二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20-25分钟,将药液滤渣倒出。 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解表药、清热药物 解表药、清热药在选择器具、煎药用水、浸泡药材方法和一般煎药方法一样。 解表药、清热药煎药时间宜短。 煎煮时间:一煎大火煮开后,再大火煎3-5分钟。 二煎大火煮开后,再煎3-5分钟。 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NO.03

中草药正确煎煮方法

中草药正确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的煎煮是一门学问,历来是有讲究的。 今天,就为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知识,相信看了下面这张图,人人都会熬中药了。

一、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1.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 2.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医嘱。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 3.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二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略短。 4.煎药量:儿童每剂100-300毫升,成人每剂400-600毫升,一般分两次服用。 5.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将“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后下药”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药”:待药物煎好后,取药汁,加入“烊化药”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包煎药”:将“包煎药”用药用纱布包扎好,与其它药同煎。 (5)具体情况按医嘱煎煮。 二、中药的服药方法 (一)宜饭前服用类 1.补益药此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系列药品等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化痰止咳平喘药此类药物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二)宜饭后服用类 1.健胃药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

化积之功。 2.辛辣刺激性药物这类药物如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清热泻火药此类药物药性偏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宜睡前服用类 1.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睡眠。 2.润肠类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中药煎熬的方法

中药煎熬的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

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中药煎煮法总汇

中药煎煮法总汇 1.饮品药物煎煮法 酒乃熟谷之液,性味多醇正、逊良,芳香适口,尤为疏经通络、活血益气之佳品,现分别论述如下: 白酒:《灵枢.经筋篇》说:“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且饮美酒......不饮酒者,自强也。”由此看来,白酒与美酒不是一种酒,李时珍在《食物本草》中说:“白酒处处有之,以蓼与面为曲,酿糯米为酒母,以水随下饮,初下时味嫩而甘,隔宿昧老而酢矣。”《普济良方》说:“糯米一斗,隔夜用冷水浸,次日蒸熟,用井华水,淋下白曲五稠,匀拍在缺边中间留空,得有浆,是为白酒。”丹波氏引《扬州府志》说,“白酒各州县皆有,用草曲,三日可成,味及甘美,少入水日水白酒,冬月煮过窨之,日腊白酒。”又引虞天隆《天香楼偶得》,“古人酒以红为恶,白为美,盖酒红为浊,白则清,梁武帝诗云'金杯盛白酒'正言白酒之美”。据近代医家考证,白酒即初熟的米酒,因色白,日白酒。瓜蒌薤白白酒汤,药以“瓜蒌实一枚(捣),薤白半升,白酒七升。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以宣痹通阳,涤痰散结;瓜蒌薤白半夏汤,药以“瓜蒌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以通阳豁痰,温中行气。 清酒:仲景亦称美酒、无灰清酒,考之即今之米酒。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煮药,以裨通阳复脉,滋阴补血;胶艾汤“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以活血止血,暖宫调经;当归散以“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以补肝健脾、养血安胎;当归芍药散“取方寸匕,酒合,日三服”,以调肝养血,健脾止浊;下瘀血汤以“酒一升,煎一丸”,引药人于血分,以行气和血,通经逐瘀;土瓜根散,以“酒服方寸,日三服”,以祛瘀调经,和营止痛;红兰花酒,“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以益气行血,祛风止痛;麻黄醇酒汤,“以美清酒

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方法 水煎法 水煎法是最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之一。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清水。 2. 将中药材放入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 3. 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4.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保持温度不变。 5. 根据不同药性,煎煮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 6. 煎煮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可食用或外用。 水煎法适用于大多数草药和中药材,煎煮时间的长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醋煎法

醋煎法主要用于一些难以溶解的中药材,有利于提取药物活性成分。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醋和清水。 2. 将中药材放入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 3. 加入适量的醋,使其与药材充分混合。 4. 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5.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保持温度不变。 6. 根据不同药性,煎煮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 7. 煎煮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可食用或外用。 醋煎法适用于一些难以溶解的药材,可以增强药物的功效。 双煎法 双煎法主要用于一些产生油脂类药物的中药材,可以充分提取药物成分。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清水。

2. 将中药材放入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 3. 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4. 煮沸后,将药液倒掉,再次加入新的清水。 5. 再次将放入火上,用文火慢慢煮沸。 6. 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保持温度不变。 7. 根据不同药性,煎煮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 8. 煎煮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可食用或外用。 双煎法适用于一些产生油脂类药物的药材,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煎煮方法,根据不同的药材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请在使用中药煎煮时谨慎操作,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煎煮中药的一般方法

煎煮中药的一般方法 中药煎法的科学与否,有时也影响药效。 一、煎药器具。 用砂锅(没有砂锅,也可用搪瓷等制成的器具代替),因有的中药会与金属器具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成分,故不宜用金属器具。 二、加水和浸泡 加水量:加清洁的自来水(最好是蒸馏水,但不能用开水),加水量至没过药面2 -3厘米(约一指节高)。注意:轻的花叶会浮在水面,加水时应用筷子压沉观看所加水是否没过药面。药味过少时可适当加多水量(不少于一碗半水),以免总水量太少而煎干。 浸泡时间:30-60分钟后煎煮,急症时可不浸泡马上煎。冬天由于水温低,加水后最好开火(约4分钟)热一热再放置浸泡。 三、煎煮方法 先用武火(大火)烧沸腾,再改用文火(小火)煎,在此过程中要每隔10分钟翻动一次药物。 煎法时间:一般感冒药多为花叶,容易煎出有效成分,煎煮时间不宜长,约煎20-25分钟为宜。将煎好的药汁倒出到陶瓷(玻璃也可)碗或杯里,药渣留药锅里,再加水到刚没过药面,加盖,按上法再煎.一般药剂再煎15-20分钟,滤出的药液与第一煎药液混合,分次温服(一般分2次服)。 药剂中若多根、茎、块、坚果难煎出有效成分,相对煎煮时间要长,约30-40分钟。加水前最好将较长的根、茎折断,将块状药、坚果打碎,以加快煎出时间。 每次煎出的药液量约为大半碗至一碗为佳。 二、特殊煎法: 先煎:主要对难煎出成分以及有毒性药物使用。先煎的意义:一为减少毒性,比如附子等有毒性中药需要先煎;二是充分煎出有效成分,比如牡蛎、石膏等贝壳类、矿石类药物,此类药物最好打碎成粉末状煎煮,如此可不先煎,而且剂量可适当减少,这样处理比先煎更

佳。 先煎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之后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至规定时间(其它药物先另用盆或碟装清水浸泡)。 后下:就是待其它一般药物煎煮一定时间后,再加入后下的药物同煎至规定时间。后下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失和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比如桂枝、薄荷、苏叶、鱼腥草等需要后下。另外有些药物后下与否要视其在处方中所起的作用而论:如大黄,要取其泻下作用则宜后下;如用于治疗热病、狂语等则要久煎。后下煎煮时间一般为6-8分钟,薄荷2分钟即得(不煮而最后加入以热的药液闷一会儿更佳)。象大黄、薄荷这类很易析出成分的药用开水泡服也行。 包煎:就是将药物用纱布袋包裹起来与其它药一起入煎,作用主要是防止粉、毛状药物在饮用时刺激咽喉,比如海金沙、蒲黄、五灵脂、夜明砂等,纱袋隔开使粉、毛状药物不渗出到药液中。 生汁兑入:对于一些打汁用的药物如鲜生地、生藕、梨、韭菜、姜、白茅根、竹沥等,因量大、不便入煎,可打取(绞或榨)原汁,兑入煎好的汤药中一起服用。 冲服:对于一些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可用药汁冲服。比如肉桂粉、川贝粉、人参粉、三七粉、羚羊角粉等较贵的药粉(末),均应以煎好的药液冲入杯或碗搅拌均匀药粉,待温服。 烊化:一些胶类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是动物的皮、角或板甲等经过长时间加热煎熬而成,含胶质较多,粘性大,不易入煎(入煎反而影响其它药物析出成分),宜另外熔化后再冲入煎好的汤药中一起服用。 本文转载自https://www.doczj.com/doc/0019453705.html,/qihuangguzheng

怎样煎中药完整版教案

怎样煎中药 浸泡用水要适宜 通常情况下,煎煮用水多少与饮片质地、吸水性及煮药时间长短有关。一般来讲,加水后按住饮片,以液面超过饮片约两厘米左右为宜。由于中药饮片绝大多数都是植物的根、茎、叶、花及种子,直接用沸水煎药,容易使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产生凝固现象,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也不易破裂,会妨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因此,煎药前应在常温下用冷水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再上火煎煮。 煎煮时间须留意 煎中药时,一般宜先大火后文火,即没开锅前用大火,开锅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药或其他芳香类药物,可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宜用文火久煎,以利有效成分溶出。对于矿物类、贝壳类及骨角类药材,应先入煎30分钟后再纳入其他药同煎。制川乌、制附片等为减低毒性,也应先煎半小时后再入他药同煎。薄荷、大黄、钩藤、紫苏等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遭到破坏而不宜久煎,用药时宜后下,待他药煎成,临出锅前几分钟投入即可。 煎药器具有讲究 煎药时最好采用沙锅、沙罐,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受热均匀,保温性好。其次,可选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最忌使用铝、铁、铜等金属器皿,因为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一般来讲,为了充分利用药材,减少浪费,一剂药至少应煎两次,且两次药液应兑在一起,分2~3次服用。煎好后的药液宜榨渣取汁,以使药渣中吸附的药液能够充分滤出。 煎药是否需要加盖 一般说来,为了使中药煎透,最好是盖着煎。特别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如薄荷、藿香、紫苏叶、佩兰、钩藤等,更应加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免有效成分挥发,降低药效、对于某些贵重药品,如人参,鹿茸,枸杞之类,也一定要盖着用文火缓缓煎煮,以便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有些中草药是使用其全草,有些药物重量轻,体积大,如金钱草、夏枯草、白通草、丝瓜络、包谷须等,则又不宜加盖煎煮,否则往往溢出罐外,反而丧失药效。而应开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以便煎透。 所以,煎药是否需要加盖,应根据不同药物而分别对待。 为什么有些药物不宜入煎 胶类及糖类药物,如阿胶、鹿胶、龟胶以及饴糖、蜂蜜等,不能与其他药物一同煎煮,否则不仅难以发挥药效,而且常使药物煎焦。对于阿胶、鹿胶,龟胶,一般宜用黄酒或加水蒸化,待其它药物煎好并除去药渣后,再兑入煎剂;蜂蜜和饴糖则宜先在锅内蒸化,再兑入煎剂。 鹿茸、沉香、琥珀等药,既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或采用水磨的方法磨细以后,再兑入煎剂,或用开水冲服。 羚羊角片虽然可以单煎服用,但如研成细粉或水磨研细,用煎剂或开水冲服,效果更好。 川贝母、酸枣仁等药,研成细粉冲服,也比加入汤剂煎煮效果好些。 总之,药物是否入煎,及煎药注意事项,医生在处方上均已注明,须遵照执行。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有些人看完中医,手里拿着中医开的中药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熬中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下面我们来看看熬中药的三个基本步骤。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煎药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5cm为宜) 第二步、将药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开,沸腾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后开始计时,解表药(多为治感冒的药)煎15-20分钟左右,其他药一般煎40~50分钟。 第三步、将第一次煎出的药液倒出,加入适量的热水(水不要太多,以刚淹没药材2-3cm为宜)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时间约20-30分钟左右即可。 煎药时间 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煎药的次数 一般一付中药煎煮2次为宜,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将减少,达不到疗效。解表药煎煮一次即可。如一付药的量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药

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要注意的是:不论煎煮几次都应该将每次煎好的药液混兑在一起后再分开服用,这样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药力均匀。 煎熬中药用什么锅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各种中药的煎煮方法(仅适用于汪剑医生的中医处方)

各种中药的煎煮方法(仅适用于汪剑医生的中医处方) 大致包括几种特殊中药的煮法 A、含有附片的中药方子煮法 附片煮法(以附片15g为例) 一、开水先泡附片30分钟(泡后水不要倒,就水开始煮药); 二、煮沸附片45分钟,以口尝不麻为度,如有麻感延长煎煮时间15分钟以上; 三、接着纳入余药,煮沸20分钟,药汁倒出; 四、加开水煮沸20分钟,药汁倒出; 五、再次加开水煮沸20分钟,药汁倒出; 六、三次药汁混合,分五次饭后口服,每日三次,一天半喝一付。 注意:中途水熬干只能加开水。 如果附片剂量加大,附片的煎煮时间还应相应延长,如30g制附片,应先煎90分钟以上,50g制附片,应先煎3个小时以上。 B、治疗感冒咳嗽类及含有挥发类中药的方子煮法 一、先用水泡中药20分钟后开始煮(泡后水不要倒,就水开始煮药); 二、第一次煮沸3到5分钟左右,倒出药汁(第一次不能煮太长,以免感冒药挥发); 三、加水煮第二次,煮沸15分钟,药汁倒出; 四、加水煮第三次,煮沸15分钟,药汁倒出; 五、三次药汁混合,分五次饭后口服,每日服三次到四次,一日半吃一付。 C、一般的中药方子煮法 一、先用水泡中药20分钟后开始煮(泡后水不要倒,就水开始煮药); 二、第一次煮沸20分钟,倒出药汁;

三、加水煮第二次,煮沸20分钟,药汁倒出; 四、加水煮第三次,煮沸20分钟,药汁倒出; 五、三次药汁混合,分五次饭后口服,每日服三次,一天半吃一付。 D、需要后下的中药煮法 一般如钩藤、砂仁、檀香等中药需要后下。药房会单独另包,熬药的时候,先熬其他药物,当熬第一次,煮到要起锅前5分钟,再将后下的药物丢下去,一起熬5分钟起锅。第二次、第三次就一起煮,不用再管。

中药煎药操作方法

中药煎药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汤剂的煎煮方法 1、煎药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 2、煎药加水量:根据中药的质地、吸水性决定加水数量,一般以水浸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煎用水量可少一些,以超过药渣1—2厘米为宜。 3、饮片的浸泡:在煎煮前,将饮片进行浸泡,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要求先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20—30 分钟再煎煮,以利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一般以花、叶、茎类药物为主的汤剂浸泡时间稍短,而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类药物为主的汤剂浸泡时间稍长。 4、汤剂的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汤剂的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决定,煎煮次数一般为煎煮两次。一般药物以水沸后20-30分钟为宜,第二煎时间可稍短。解表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水沸后15-20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和质地坚硬的药物时间须长,可煎30-35分钟。 5、煎药的火候:沸腾前用“武火”(强火);沸腾后改用“文火”(弱火),保持微沸状态即可。煎药时勤搅动,防止药液沸腾外溢或煎干煮焦。 6.煎药量:煎好的汤药过滤留取药液。儿童服药液量一般为50—150毫升;成人为200—300毫升,或根据医生处方要求煎取药液量。 二、特殊煎煮方法凡本规程规定或处方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煎汤代水”、“榨汁”等特殊要求的药物,应按要求进行操作。 1、先煎品种及煎煮方法:先煎品种:生石决明、生石膏、生磁石、生赭石、生紫石英、生自然铜、生龟甲、生鳖甲、生珍珠母、生牡蛎、生瓦楞子、生紫贝齿、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生蛤壳、生禹余粮、川乌、草乌、附子、水牛角、滑石块、白海巴、金礞石(布包先煎)。煎煮方法:将先煎的药物煮沸20—30分钟,再加入群药同煎。 2、后下品种及煎煮方法:后下品种:薄荷、鲜薄荷、鲜藿香、鲜佩兰、紫苏叶、砂仁、豆蔻、钩藤、番泻叶、沉香。煎煮方法: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加入后下药同煎。 3、包煎品种及煎煮方法:包煎品种:旋覆花、车前子、葶苈子、六一散、青黛、黛蛤散、生蒲黄、滑石粉、儿茶、金礞石、海金沙。煎煮方法:将药物装入纯棉纱布袋与群药同煎。 4、烊化品种及煎煮方法:烊化品种: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龟鹿二仙胶、饴糖。煎煮方法:将药物加入适量热水或加热炖熔化,兑入煎好的药液同服。 5、另煎品种及煎煮方法:另煎品种:野山人参、人参、红参、西洋参、鹿茸片、羚羊角片、西红花、冬虫夏草。煎煮方法:将需另煎的药物,置适宜的药锅中,加适量水,单独煎煮1—2小时,滤取药液合并到汤药中服用。 三、注意事项:煎药容器以砂锅、陶瓷器皿、不锈钢为宜,禁用铁器。

草药煎煮方法

草药煎煮方法 中药的特殊煎煮方法 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在某味药的上角或下角处加以简要的要求,其作用是简明的指示调剂人员对该味药的饮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常见的煎煮方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 1、先煎:(1)矿石类、贝壳类、动物角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 先煎30分钟,如:生石膏、磁石、代赭石、生龙骨、石决明、生牡蛎、珍珠母、龟甲、鳖甲等 (2)某些有毒饮片可经过先煎1―2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制川乌、制草乌、附子、半夏、雷公藤等 2、后下:(1)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 如:薄荷、砂仁、豆蔻、降香、鱼腥草等 (2)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饮片,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10―15分钟入煎,如:勾藤、苦杏仁、徐长卿、大黄等。 (3)质地松泡的药材,如:青蒿、茵陈、浮萍、香薷等 3、包煎:(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车前子、葶苈子 (2)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复花、辛夷、枇杷叶、石苇、骨碎补等 (3)花粉等微小饮片,这类是因为总表面积大、疏水性强,易漂浮影响有效成分煎出,如:蒲黄、海金沙等 (4)有特殊气味的需要包煎,如:五灵脂、儿茶等 4、另煎:一些贵重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三七、鹿茸、蛤蚧、冬虫夏草等

5、冲服:一些用量少,贵重的中药宜研成粉末用药液冲服,如:三七粉、鹿茸、羚 羊角粉、 琥珀粉、芒硝、血竭等 6、烊化: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鳖甲胶、龟板胶等 7、泡服:主要是指花叶类及部分易浸出有效成分的药材,用开水浸泡代茶频服,如:金银 花、红花、西红花、菊花、桑叶、竹叶、香薷、大青叶、藿香、薄荷、胖大海、蒲公英、地丁、桔梗、麦冬等 调剂人员应熟悉各种特殊煎煮的方法和品种,调剂时单独包装后再与群药同包。对门 诊病人在发药时要做特殊交代。值得注意的还有,对需特殊处理的饮片品种,即使处方中 未注明也应按规定处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药煎煮方法!(包括加水量的计算公式)

中药煎煮方法!(包括加水量的计算公式) 经方最常用的剂型是汤液,也称为汤剂。汤剂的特点是便于吸收,取效快。急性病和发热性疾病,一般宜用汤剂。 Soul:打造志同道合的交友圈 广告 汤剂煎煮的容器及浸泡: 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陶土瓶),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20分钟,使水溶性成分析出至汤水中,同时能增加汤药的浓度。冬天可以用20C~30C的温水浸泡,但不宜用开水浸泡,以免使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药材浸泡后,再以水浸过药材面2~ 3cm 为佳; 或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展开剩余60%

煎药的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 煎药加水量计算公式 我们推荐的加水量公式: 加水量(mL)= 680+1.8x 药材重量(g) +需要得到的汤液量(mL )。 煎煮方法: 文火煎煮,沸腾后30~ 40 分钟为宜。 目前常用的有两种煎煮方法: 第一种是古典的煎法,即只煎煮1次,加水后小火煮沸,然后再煎煮30~ 40 分钟,滤出药液,分2~ 3 次服用。这种煎煮法适合于治疗急性病和重病的药方,如桂枝汤、麻黄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理中汤等。 第二种是后世的煎法,即煎煮2次。先煎30-40分钟,镇药液后、加水再煎IS 分钟左右、遮出药液,把两次的药混合均匀、分2~ 3 次服用。这种煎煮法适合于一些滋补性的药方、如炙甘草汤、温经汤等。 服用方法: 急性病宜空腹服,慢性病宜在两餐之间服; 实证宜饭前服,虚证宜饭后服; 泻下药宜饭前服,发汗药饭后服。急性病每日3次以上、慢性病每日1~ 2次,也有隔日或隔周服用的。 文章选自: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第二版),仅供大家学习,如存在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 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熬制中药注意事项 中药的熬制方法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

中药煎煮方法专业版全

中药煎煮方法专业版全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些都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还有炮炙添加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不能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三.浸泡时间与水温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这样对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对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避免临煎加水时漂浮在水面上。以把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和酶解变质,冬季可以长些。 在煎煮中药应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不能直接加热水浸泡中药或冷水煎熬,这种方法极不可取。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是干品,是含有淀粉、蛋白质的植物类,有效成份以结晶、无定型沉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皱缩、凝固,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了水分透入到药材的组织细胞中去,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一些具有硬壳的果实或种子类药物,如荔枝核、桔核、带壳苡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