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学生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复习重难点】

重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与密度一章,这节课我们复习一下本章知识,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复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一名同学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自学环节(25分钟)

(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自学提示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进行系统回顾,在方框中勾勒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另附纸)。

1.本单元有哪几节

2.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3.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4.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复习检测(15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面的检测,注意思考,独立完成。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0 mg是()

1.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物理老师出了一个抢答题:×7

A.一头象的质量

B.一名小学生的质

C.一只兔子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2.(多选)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质量变小

C.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三)质疑问难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的问题 三、后教环节(8分钟)

合作探究

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体密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2,然后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 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3,然后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1)按第 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如图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烧杯和液体的总质

量(g )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g )

倒出液体的体积

(3cm )

液体的密度(g/3cm ) 50

2.配套练习册P102

13题:体会等体积法 14题:讨论三种解题方法 四、梯度训练(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当堂训练题。

1.对于密度公式 的正确理解为( )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 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 跟其体积V 成反比 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 成反比

m ρV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和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甲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其结果3m = g 。 (2)计算空瓶的容积和酱油的密度。

3.有一个质量为237 g ,体积为40 3cm 铁球,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则空心的体积是多大(ρ铁=×310kg/3m )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相关知识,要注意知识网络的建立,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会测量固体与液体的密度,会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附:板书设计

质量与密度

【教学反思】

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 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复习目标】

1.我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我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我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我通过复习,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指导

要求: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自学提示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进行系统回顾,在方框中勾勒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另附纸)。

1.本单元有哪几节

2.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3.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4.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复习检测

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物理老师出了一个抢答题:×7

10 mg是()

A.一头象的质量

B.一名小学生的质

C.一只兔子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2.(多选)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质量变小

C.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三)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

体密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

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并回答下面的

问题:

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

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

(1)按第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2)如图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

量(g)烧杯和剩余液体的

总质量(g)

倒出液体的体积

(3

cm)

液体的密度

(g/3

cm)

50

2.配套练习册P102

13题:体会等体积法 14题:讨论三种解题方法三、梯度训练

m

ρ

V

1.对于密度公式的正确理解为()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反

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

体积无关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和小

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

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甲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其结果

m= g。

3

(2)计算空瓶的容积和酱油的密度。

3.有一个质量为237 g,体积为40 3

cm铁球,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则

10kg/3m)

空心的体积是多大(ρ铁=×3

四、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你认为本节课

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是你在检测训练过程中容易出错的请你总结在下面。

1.我的收

获 .

2.我的易错

点 .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课时:第1课时 时间:2020.4 【考点聚焦】 1.知道质量的单位。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 【知识结构】 考点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 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 子可以再分,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有的性质了。 3.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4.纳米(nm )是长度单位,1nm=910 m 考点二 质量 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 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kg ,1t=1000kg=g 610=mg 910 考点三 质量的测量 1.常用工具:杆称、台秤、电子称等。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托盘。 3.天平的使用 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拔: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调: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 幅度一样是,天平平衡。 称: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加砝码顺序时从大到小,砝码不能调平 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调平平衡。

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示数。 注意: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物体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考点四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2.单位:kg/m 3或g/cm 3;1g/cm 3=310kg/m 3 3.公式:v m =ρ 注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物质的质量和 体积无关。 考点五 密度的测量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 的体积为V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 V2。 (4)固体的密度1 2V V m V m -==ρ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m1。 (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4)液体的密度V m m V m 21-== ρ 1.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 判断是何种金属?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的质量m (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V 1 (3)把金属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 2(4)算出金属块体积V 金=V 2-V 1,则ρ金=m 金/(V 2-V 1)(5)对照密度表判断是何种金属。 2.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策略 ●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 质”。 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三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教师演示器材:天平,相同烧杯两个,水、煤油。 学生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2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各25组。 五教学设计 1 展示目标自学反馈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规定好自学任务和限定时间,学生结合学习手册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习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再纠错补漏。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外形相同,表面镀有相同颜色的铜块和铝块,在不损坏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如何辨别?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根据轻重来辨别,有的可能反驳,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 教师演示: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上,让学生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

人教版物理《质量和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

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 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 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 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

质量和密度教案.doc

质量和密度教案 (一)质量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含有物质多的,我们说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含有物质少的,我们说它的质量小。质量用字母m表示。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吨比千克大,符号为t,克和毫克比千克小,符号分别是g、mg。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 t=103 kg=106 g=109 mg。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辨析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你玩过橡皮泥吧,一块橡皮泥不论被捏成什么形状,它的质量是不会改变的。冰化成水,虽然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状态改变了,其质量也是不变的。把一本书由北京带到上海,虽然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但其质量是不改变的。因此,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4.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实验室中,是用天平来测物体的质量的。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案秤、台秤、电子秤、杆秤等。 图2—7—15.天平的使用(1)天平的调节。首先,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其次,要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每台天平都有平衡螺母,调节前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偏左,或者你观察到的是左盘低右盘高,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偏右,或者你观察到的是是右盘低左盘高,这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是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时,天平就平衡了。你就可以放物体进行测量了。(2)称量过程。在左盘中放上物体后,估测物体质

量,按先大后小的顺序,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如果砝码添加后不能恰好使横梁平衡,再用镊子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平衡。这时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了。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处位置的刻度值之和。砝码上都标有质量数,读出相加即可。读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时,需要你首先弄清标尺的分度值,读数时,应读游码最左边所对的刻度。游码的示数也要加入物体的总质量中。易混点平衡螺母和游码都可用来调节横梁平衡,但它们使用的时机不同,平衡螺母在天平调节时使用,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切不可混淆使用。 (二)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计算式是p=m/v。 2.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3 (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 3(g/cm3)。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g/cm3=103 kg/m3。 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讲质量时,我们说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而密度我们称之为物质的特性,为什么这样说呢? 比较特性是指某种物质所特有的,能够与其他物质相互区别的性质、形态、颜色、软硬等。物质的属性可以相同,但是特性一般不相同。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但密度一定相同;例如,桃木桌子和桃木椅子的质量不同,但密度都是桃木的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密度一般不同,我们可以用密度来辨别各是什么物质。34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完整版)密度教学设计.docx

课题:密度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 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通过探 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 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 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 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换算、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哑铃 2 个、小铁钉、大泡沫块 学生观察实验用:天平砝码,木块 2 个,石块 2 个,量筒,水,烧杯 2 个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

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 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的 师:最近老师一直在减肥健身,老师今 天带来两个哑铃想和咱们班力气大的同 学比一比。看看健身效果如何。谁想试 试啊? 找一健壮男学生到讲台前。拿出两个哑 铃(一真一假,假的为泡沫模型与真的 外观相同)。师拿假哑铃并将真哑铃递给 学生。师生一起举起哑铃。 引 课学生败,老师胜。老师显得很轻松。 老师将假的哑铃递给学生。 师:两个哑铃不是一样的么? 老师拿一大块泡沫和一个小铁钉,问学 生那个质量大。 师:不是铁质量大么?到底谁质量大 啊? 师:哦。原来还有前提啊!那同学们说 铁和金子谁的质量大呢? 提 出 问师:那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题和前面的情况一样呢? 通过精彩的课 学生踊跃举手 堂小活动,激 起学生的疑 问。 其他学生为师 生二人计时 学生们奇怪 生:哑铃是假 的,泡沫做的 啊太像了 生:不一样, 铁沉,铁的质 量大 通过图钉与泡生:泡沫沫塑料块的比 较,把学生的思生:在体积相 维定向到“质量”同的情况下, 和“体积”上来 铁质量大。 生:体积相同 时金子的质量 大。 引领学生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 生活中的现象, 并回答 培养学生细心 学生举例观察生活现象的 习惯。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 . 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学生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容。 2.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复习重难点】 重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与密度一章,这节课我们复习一下本章知识,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复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一名同学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自学环节(25分钟) (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自学提示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进行系统回顾,在方框中勾勒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另附纸)。 1.本单元有哪几节? 2.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3.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4.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复习检测(15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面的检测,注意思考,独立完成。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 10 mg是() 1.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物理老师出了一个抢答题: 2.5×7 A.一头象的质量 B.一名小学生的质 C.一只兔子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2.(多选)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确的是()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质量变小 C.氧气瓶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密度》概念引入教学设计

《密度》概念引入教学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3= dm3= m3 2.1.5㎏=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 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二) 学法点拨 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支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学教程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思考: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行吗? 二、实验探究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 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三、密度 1、密度定义 从前面的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有的特性,它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是十分有意义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就把它定义为密度。 板书: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V m =ρ介绍密度的符号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 3)

《质量与密度》全章教学设计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第1节质量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天平的使用。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认识质量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把“物质”与“物体”混为一谈;日常购物时常提到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的关系搞不清楚。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几种物体,以及对实物的观察,明确“物质”与“物体”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基础,引入质量的概念。 (1)物体与物质 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等是物体,木材等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 (2)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多少不同,塑料桶和塑料杯含有塑料这种物质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一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表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以后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是说质量表示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应该明确,这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 (3)认识质量的单位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粮、菜、糖、水果等物品时,常说它们的重量是多少斤或公斤,这里说的重量,实际是质量。因为售货员使用的台秤或杆秤,跟天平一样,属于杠杆类量具,只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另外公斤和斤都是质量的单位,斤和公斤是500克和1千克的别名,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重量实际上是质量。 2.测量质量 关于天平的使用,本书有两个原则:一是器材不局限于某种形式、某种规格(如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秤或其它自制天平),二是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 从这两个原则出发,本书给出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让学生对照实物(如果没有托盘天平,也可以用自制天平),认真阅读,熟悉天平的主要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

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 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 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 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 113质量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简案 广州市第十八中学潘盛满 课题:《质量和密度》复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 2、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技能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测量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体积、面积等的特殊测量。 2、有关密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四步启发分层式目标教学。 五、教具:天平、量筒、烧杯、水等。 六、教学程序:认定目标→巩固基础→分层练习→反馈答疑 七、教学过程: (一)认定目标:启发提问学生归纳本章讲了几类问题,并分别指出重、难点。 (二)提问学生回忆知识网络、复习各知识点。讲解例题并完成知识点练习。 教师投影答案。 (三)分层练习:学生继续进行A、B、C层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收集信息、精讲点拨、反馈纠正。 (四)反馈答疑:提问学生还有哪些不太懂或哪类问题不太懂,特别要注意哪些,并解答学生提问。 (五)布置作业: A组:教材P111练习1,教材P113练习1、2、3 B组:教材P113练习4、6,《名师》P75

学习方案 课题:第七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一、回忆归纳知识网络及各知识点: 二、例题: 1、现有一铜球质量为89g,体积为20cm3,已知铜的密度为8.9g /cm3,问此铜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用三种方法。根据上述条件,还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2、有一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请设计两个不同的方案,测出小矿石的体积。 解:(1) (2)

《密度》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与预设 1、 知识与

《密度》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与预设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应用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密度知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而且要在亲身参与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活动中,体验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因此本节教学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学中的规律。 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由于本节以实验探究为主,所以教学媒体的应用以辅助实验为主,主要针对实验中的过程、注意事项、数据表格等内容做教学上的辅助。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质量与密度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物体中所含物质种类不同,所含物质多少也不同。本类型除了要求理解质量这一属性外,重点是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节天平时的区别。 归纳总结: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此类试题中除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外,还经常从考查实验步骤及方法入手,分析实验误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质量及其测量 1.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B ) 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块质量的实验情景,小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天平的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请你指出小宇操作中的错误:游码没有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纠正错误后,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 知识板块二密度及其测量 3.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C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4.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41g,已知其中铜的质量为89g。如图所示,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2.6g/cm3。(铜的密度为8.9g/cm3)

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20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体现注重全体学生发展的理念 全体学生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见学生分析和教学流程)。 2.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从引入新课(“铁比木头沉”)到认识质量(许多包装袋标有质量)到测量质量的工具(介绍生产、生活中各种秤)几个环节都来自生活实例。 3.体现注重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整个教学环节涉及到:科学探究、阅读说明书学习天平的使用、实验、讨论交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多种学习和教学方式。 二.课标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和天平的用法三大部分。质量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是学习后续重要物理知识的基础。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包装都标有质量出发,引入质量的初步概念,较浅显,因为《课程标准》要求“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所以学生使用天平应该达到较熟练的程度,对天平的使用方法,教材一改以往纯粹讲述的面孔,而是以“使用说明”、“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就像学习使用电视机、手机等一样,亲切、轻松的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是本节难点,所以教材通过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感受质量与形状、物态和位置无关。 三.学生和学法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质量,所以对质量的初步概念容易认识,对此部分知识让学生阅读自学,小组总结的形式进行。学生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合作、探究活动,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和自学能力,对天平的使用让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小组讨论、实际操作(测固体质量)、展示不规范操作(归纳学生操作不规范事例)和再操作(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一系列学习过程。 四.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 2.通过阅读、讨论、实验操作等学会天平的使用。 3.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阅读说明书学习天平使用的过程,培养多种学习使用器材的方法。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天平使用规律。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平乡县职教中心张克强 教学过程设计

的盐水的密度,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合作探究: 一、量筒的使用: (一)观察量筒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 (二)使用方法: (1 )、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 i;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o V2与V i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 (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 (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学生动手操作: 仃吐*11水的总你枳 石块的体积:V =V2 -V1 (2)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 “溢杯法”测量其体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使学生 知道本 节知识 的原理, 进一步 熟悉测 量工具 的使用 方法, 培养学 生观察 能力, 总结能 力,从 实际操 作中总 结量筒 的使用 方法。 培养学 生的转 化思想, 引导学 生学会 使用量 筒测量 固体的 体积。

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 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画图法表 示自己的方法图形可 以使学 生有一 直观的 感觉, 便于学 生理 解。 分组实验: 【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密度】(播放课件)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 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 序。 设计测量石块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学生自 主设计 测量小 石块密 度的实 验方 案。进 行实验 与收集 数据。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6.1《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金属块、金属体等。 【教学方法】 1.讲解与示范结合,自学与讨论结合,探究与交流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思考:请把以下物品:铁钉、铁夹子、图钉、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等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请说出分类的理由。 铁钉、铁夹子、图钉一类,由铁组成,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是由塑料组成。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是啊,大到天体,如太阳、月亮,小到人们的日用必需品,如水、衣服、食物、住房等,尽管这些物体形态各异,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新课开始,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物体,分析它们的组成材料,完成分类,使学生对“物体”、“物质”的模糊理解顿时变得清晰明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一)巧妙设问,直奔重点——学习质量的概念. 课件显示汽车、自行车图片,比一比: 1.汽车轮胎用的橡胶与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谁的多?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汽车轮胎用的橡胶多 课件显示木尺、木桌子图片,比一比: 2.木尺与桌子那个用的木材多一些呢?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桌子用的木材多 由以上你能得出什么呢? (师生)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的.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密度》教案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学生分析】 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仪器材料】 天平、砝码、水、体积不等的木块、石块等。 【教学流程设计】

初中物理_【课堂实录】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2 密度教学设计

引: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常常需要知道这些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这就需要鉴别一下这些物质. 请看这样的3组,虽然都是木头和泡沫,但我用相同的纸把它们包裹起来了。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能鉴别木头和泡沫,那么它能鉴别其他物质吗?比如木头和铁。 如果能,那它就像颜色和气味一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如果它是物质的一种性质,那么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就不同,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我们已经知道了铝和铁的密度,你还想知道其他物质的密度吗?带着这两个问题看课本107页的小资料。 做完纪念碑的题,做一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实验原因的意识,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

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密度的定义之前,已经有了不少与密度有关的经验。初中学生在学习新的科学概念时,无论从他科学知识基础还是认识发展水平上来看,都离不开具体经验的支持,但学生已有的经验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因此设计探究性实验,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活动机会,调动学生在智力上积极、主动的投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效果分析 《密度》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本节课有两个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在授课中,我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自学课文,交流讨论、绘图、归纳概括、练习、检测,为学生以后独立学习、自我获取知识打下了基础。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尝试做课本上的例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我认为自己的这节课,有创新,有突破,有重点,重基础,提能力,是符合活力课堂的理念的。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1、通过实验探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由此引出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应用。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 教材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同时,密度又是一个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方面有有困难,教师引导学生从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出发,用实验、分析的方向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楚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千克每立方米与克每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