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单元整体说明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知识结构: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四节密度和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和性质。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和公式,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

单的问题。

重点:1、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质量------------------------------------------1课时

第二节密度------------------------------------------1课时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

第四节密度和社会生活--------------------------------1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第六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题:质量

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

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关键: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

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果我有一个大梨和一个小梨你会选择哪个吃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

一、质量的概念

展示:铁钉和铁锤、大小烧杯、课桌椅子的图片

提问1:铁钉、铁锤、玻璃杯, 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物体。

提问2:铁钉、铁锤、玻璃杯、桌子、椅子等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活动:回答:铁钉和铁锤是由铁制成的,玻璃杯是由玻璃制成的,桌子椅子是由木材制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强调: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设计意图:问题1、2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生活中常用单位

3、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符号:吨(t),千克(Kg),克(g),毫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 t = 1000kg ,1 kg = 1000g ,1 g = 1000mg 学生活动:自学课本完成以上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贴近生活寻找物理的“原形”,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为后面将物理回归生活打好基础。

三、质量的测量

(1)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观察每人面前托盘天平,提问:托盘天平和我们生活中那个物体很相似?

学生活动:学生有可能的回答:跷跷板。

托盘天平与跷跷板对照,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讨论分析,将跷跷板改造成托盘天平需要哪些步骤?

问题一:放被测物体和砝码之

前,跷跷板不平衡,该怎么办?托盘天平是如何解决的?介绍平衡螺母:它的作用就是调横量平衡。强调:在放被测物体和砝码前,一定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问题二:看不清跷跷板是否准确平衡,该怎么办?托盘天平是如何解决的?介绍:指针和分度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递进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探究和构建知识,最终把跷跷板改造设计成一台托盘天平。可以使学生明白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作用。

问题三:如果要测量比砝码小的质量,该怎么办?托盘天平的哪一个部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介绍:游码和标尺的作用和游码如何读数

提问:我们设计的天平能测一头大象或者一只蚂蚁的质量吗?强调:量程。使用测量仪器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被测物体质量不要超过它的量程。

设计意图:这样在“明其理”的基础上,再通过动手操作,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养成使用测量仪器的良好习惯。

(2)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托盘天平测铁块的质量

A、学生自己总结托盘天平使用的要求

B、多媒体模拟规范操作过程

C、分组实验

强调四个问题:①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②判断天平平衡的方法;③游码正确读数;④看清量程

三、当堂训练,约6分钟(1)将体积为2 dm3的铁块,锻成长0.5 m厚0.2 mm的铁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铁块的形状和质量变化,体积不变

B.铁块的形状变化,体积和质量不变

C.铁块的形状和体积变化,质量不变

D.铁块的形状、体积、质量变化

(2)一个鸡蛋,估计它的质量是 ( B )

A.5 kg B.60 g C.100 mg D.无法估计

(3)下列物体质量的记录中,质量最小的是 ( D ) A.mA=1.19×10-7t B.mB=125 g

C.mC=0.13 g D.mD=0.00012 kg (4)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静止;然后将游码移至水平横梁标尺左端的零点上,再调节平衡螺母达到平衡,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红线上。

(5)使用天平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要用手拿,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大于天平的最大称量_。

(6)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相当于向天平右盘里加减砝码。

设计意图:巩固有关质量的知识,并把物理和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熟悉天平使用的有关知识。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单位的换算:1 kg = 1000g,1 mg=0.001g =0.000001kg,1

t = 1000kg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五、作业,约1分钟倍速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倍速上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

6.1 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4、托盘天平的使用:①、注意事项

②、使用步骤

第六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题:密度

教学目的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会查密度表,能用密度公式分析、计算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物质种类有关,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

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以及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实际问题的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关键: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测认识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我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学生用;天平及配套砝码、四个不同体积的长方体铝块、学生自备刻度尺。

教师用:天平及配套砝码、酒精、水、烧杯、体积相同的三个圆柱体(铜、铁、铝)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1、复习提问:演示:在使用天平时应如何调节天平?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天平的使用。

2、展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纯净水瓶子里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能准确判断出水、酒精吗?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然后回答、展示。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对问题提出猜想。学生具备“质量与体积有关”的生活体验。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初步认识密度与质量有关系

1、教师拿起一个小烧杯,和学生一起称出小烧杯的质量,天平重新平衡.然后在右盘放入100g的砝码,在小烧杯中慢慢加入100g水.同样的方法称出100酒精。结论:不同物体,m相同时,体积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交流.设疑,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出发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学生对密度的属性有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拿出三个体积一样的铜柱、铁柱、铝柱,让学生猜测,它们谁的质量大?(邀请学生来实际测量)大家进行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不同物体,V相同时,质量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把天平调平后,一边放铜柱,一边放铁柱,然后把铜柱拿掉,放上铝柱,学生得出m铜 > m铁> m铝。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为后面讲密度的概念做铺垫。

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1、让学生带着疑问,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分组实验并讨论所得出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长方体)铝块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绘制表格和图像,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

A、让学生计算:四个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思考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值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相应的知识。3、想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差别?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学生活动:学生感受: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感受密度的初步含义)。

4、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理解,领会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比值不同,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即物质的密度不同。

设计意图:从上面的导入实验和探究实验对比,得出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定义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学生活动:学生体会、总结。

2、公式:ρ=m/V,1g/cm3=1×103kg/m3

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说说其密度的意义。

学生活动:分析,领会各物理量的意义,对公式进一步熟悉,理解。观察P115的三个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会查密度表。

理解密度的含义:ρ水=1.0×103kg/m3有什么意义,怎么理解? 学生活动:练习公式的使用及公式的变形,以及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导入实验得出密度的定义,定性的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的大小,使学生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四、密度的应用:

讨论:公式ρ=m/V还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1)让学生自己看例题,有没有疑问。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P116的例题。

2)P16页“想想议议”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运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当堂训练,约6分钟1、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2、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若将此冰切去2/3,则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空气的密度是 1.29kg/m3=1290g/cm3,铁的密度是7.9g/cm3=7900kg/m3。

4、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是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4.6k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

设计意图:考查密度的概念,从而加深理解。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引导学生推导单位换算关系,并总结换算方法。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光的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光的反射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五、作业,约1分钟1、完成课本P116的1、2、3、4题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并且规范物理学科的解题步骤。

课后反思:

板书:

密度

1.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实验结论:m一定时,V不一样;V一定时,m不一样。

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 ρ=m/V

单位: kg/m3 g/cm3

4.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课)

教学目的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

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

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重点:难点:

关键: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会对不同的物质选择合适的测量的方法及仪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八年级近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素养,他们基本能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并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密度的知识,但对知识原理的理

解程度还不够深刻,在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各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在脑海

中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天平200g 20个、量筒100ml 20个、水、盐水、石块等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得出若测ρ就先测m和V再算出。方法如下: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

设计意图:回顾密度的概念,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学生活动:不能,体积的测量不可以,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本节知识的原理。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合作探究一、量筒的使用:

(一)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17页想想做做中的问题,使用方法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从实际操作中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使用方法:

(1)、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学生活动: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2)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

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

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

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

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

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

积。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

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

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

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

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

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活动: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

积。用画图法表示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图形可以使学生有一直观的感觉,便于学生理解。

分组实验: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

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

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

种物质密度相同。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塑料块、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选

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

序,重点是盐水质量的测量方法,写(画)在练习本上。最后

结论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计测量小石块、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评估交流,提出新问题,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

课堂气氛,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视

野更开阔。

三、当堂训1、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

练,约6分钟

A用天平测了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

B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了它们的总质量m1

C用矿泉水一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D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

E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B )

A、A

B、B或D

C、C

D、都不能省去

2、实验室中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要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 m3的酒精,则应选的量筒是( B )

A、500ml,10 ml

B、250 ml,5 ml

C、100 ml,2 ml

D、50 ml,2 ml

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后,小轲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1)测量牛奶的密度(2)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3)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4)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5)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数目,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D )

A、(1)(2)

B、(1)(2)(4)

C、(1)(2)(4)(5)

D、(1)(2)(3)(4)(5)

4、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DCBA )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

设计意图: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会对不同的物质选择合适的测量的方法及仪器。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1、测量密度的原理2、量筒的使用

3、测量固体的密度

4、测量液体的密度

然后,让学生自己小节本节课的知识,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使学生把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五、作业,约1分钟倍速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倍速上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 v1 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

, v , m2

第六单元第4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

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重点:

难点:

关键: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学生易受

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密度的物质鉴别应用。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物理这门课也充满兴趣。在学习本节知识前,学生对密度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已经

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基本的密度计算也能基本应对。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

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

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

容易。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

入,约3分

视频:选种

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

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的阅读情况,讲讲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留心生活是学好物理

的前提。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密度与温度

视频:龙卷风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

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密度知识是否有

关呢?

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

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

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结论: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2、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提问:冬天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那么湖底还有鱼存活吗?(多媒体展示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

演示实验三: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

教师演示时请学生观察1kg冰化成水后的体积变化情况。

先将装置中的烧瓶装满水,塞紧装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的胶塞,使玻璃管中保持适当高度的水柱,再将烧瓶置于盛有冰盐混合物的大烧杯中,等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取出。

总结水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思考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师: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3”等字样。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例题3:铁的密度为ρ铁 =7.9×103kg/m3 ,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3 ,质量为79 g ,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学生活动:思考并独立解题。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事情。实现学以致用。在交流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三、当堂训书本P12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练,约6分

设计意图:知识的应用,巩固,从物理走向生活。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本节课《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了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学生活动: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五、作业,约1分钟倍速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倍速上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二、应用:

1、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2、密度与物质鉴别

3、利用已知求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等

本章总结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

水平。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5)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6)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二、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

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ρ=m/v

4、单位主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5、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6、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7、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8、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三、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

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

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

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 ;

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

3、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一大块石蜡的密度。器材有:小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细线。(也可以用大头针)

A、用量筒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

B、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为V1;

C、把金属块与石蜡用细线捆绑在一起,完全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总体积为V2 ;

D、被测石蜡的密度ρ。

4、测量牛奶的密度。器材:天平、空瓶、水、牛奶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0;B、往空瓶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 ;C、把水全部倒掉,再把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瓶和牛奶的质量为m2 ;D.用公式ρ=m/V 求出牛奶的密度ρ。

5、判断球体是否空心的方法

①:用物体质量÷物体体积,将计算出的平均密度和材料的密度相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②:用材料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③:用物体的质量÷材料的密度,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四、天平在使用过程中读数偏差问题,读数大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游码忘记调零,但横梁是平衡的,就直接对物体称量。2、调节好天平后,测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互相放错了。3、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有破损

读数小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生锈了。2、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上沾有灰尘,或者有小水珠。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全章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 难点:对“权”的理解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 在教材P124“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A ,B ,C 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 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初二(五)班有4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名同学得到了100分、7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 2 62 10026199+< +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绩这样的结论?为什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 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 教材P124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24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25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 教材P125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人教版(精品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教材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客观上,教材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教材例的作用如下: ()、解决例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为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的作用,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

、教材例的作用如下: ()、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 ()、例与例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堂引入: 、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x 4 1 () 五、例习题分析: 例和例均为计算数据加权平均数型问题,因为是初学尤其之前与平均数计算公式已经作过比较,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搞明白问题中是否有权数,即是选择普通的平均数计算还是加权平均数计算,其次若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权数又分别是多少例的题意理解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好这里的几个百分数在总成绩中的作用,它们的作用与权的意义相符,实际上这几个百分数分别表示几项成绩的权。 六、随堂练习: 、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测验占、期中占、期末考试占,小关 (单位:小时)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案课程.doc

授课教案 班级: 17 计 1 班课程:office2010授课教师:黄媚课题名称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数据处理与分析 知 识 1、掌握数据的查找、替换、排序、筛选 目 2、学会使用合并计算、分类汇总和条件格式 标 教能 1、通过课件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步骤,理解其中的力 学操作含义 目 目2、准确判断使用正确的方法,正确处理数据 标 标 素 1、在实际操作中提起每个操作的兴趣,有 欲望了解之后的操质 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 2、能自觉完成课堂练习 标 课的类型理论加实践课程 1、数据自定义排序 教学重点2、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 3、条件格式 1、正确排序 教学难点2、正确区分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 3、使用正确的条件格式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及材料多媒体机房、课件、习题 课时8 课时理论课, 8 课时实践课,共720 分钟课前准备了解学情,备好教学素材,操作习题 教学反思1、授课期间应在授课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情况,对于学生露出困惑较多的地方再次加深讲解。 2、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多鼓励会的同学多多指道不会的同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被教的学生也会比较容易接受。 3、习题要跟进,这样学生才会及时打好基础。 4、复习要及时,这样才会印象深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导入新课(3 分钟)讲授新课(20 分钟)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一个与该节相同的例子观看,教师示范操作当堂的师生互动能导入本次新课。学生认真听课并回让学生更能加深对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操作步骤的印象, 7、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其中运用到的按 7.2.1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钮印象更深刻 1、数据查找 单击任意单元格 - 开始 - 【编辑】组 - 查 找和替换-查找-在 “查找和替换”的 对话框输入查找内 容 - 选择“查找全 部” 2、数据替换 单击任意单元格 - 开始 - 【编辑】组- 查找和替换-替换- 在“查找和替换”的“替换”对话框输 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 选择“全部替 换” 序 选 7.2.2数据排序 1、使用排序按钮快速排序 开始 - 【编辑】组 - 排序和筛选 表示数据按递增顺序排 列,使最小值位于列的顶端 表示数据按递减顺序排 列,使最大值位于列的顶端 2、使用“排序”对话框进行排序 选择需要排序的单元格- 数据 -【排序和 筛选】组 - 排序 - 确定 列——选择要排序的列 排序依据——选择排序类型 次序——选择排序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质量和密度》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2012年广东)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 C.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质子原子核 2.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 从地球运到月球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磨掉铁块一个角 3.下列对质量和长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 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4.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5.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A.将游码向左移动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6.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7.同学们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1.29kg?m-3)()A.2.5kg B.25kg C.250kg D.2500kg 8.(2012?山东聊城)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9.一个瓶子能盛1kg水,可用该瓶子盛1kg的下列哪种液体?(已知ρ水银>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 A.酒精 B.汽油 C.植物油 D.水银 10.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11.(2011?黄石)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新人教版八 上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一、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 表示。 ★2、基本单位:千克 符号:Kg 常用单位:吨(t ) 克( g ) 毫克(mg ) ★ 3、换算:1 t =1 000 kg , 1 kg=1 000 g , 1 g=1 000 mg ★4.估测常见物体质量: 成年人:约50 -70 kg , 1只鸡或鸭:约2 kg , 1个鸡蛋:约60 g , 1 个苹果:约150 g ★5、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物体的质量与温度也无关) 二、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天平) 2、天平构造 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游码、标尺、砝码 ★3.托盘天平的使用: ●(1)使用前:调节天平的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①平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②调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③调平衡螺母: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 衡(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 ★平衡螺母的调节:指针偏左往右调,指针偏右往左调。 ●(2)使用时: ①左物: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 ②右码: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 ③调游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3)读数:m 物= m 砝+ m 游码示数(读左侧)。 即: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质量+游码所对应的示数 (4)整理仪器:游码归零、砝码必须放入砝码盒内。 4.测量固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平衡; (2)被测物体放左盘, 砝码放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记录数据。 5.测量液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 (2)测量空烧杯质量m 0 (3)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 测量总质量m 总; (4)被测液体质量m=m 总? m 0 砝码 分度盘托盘横梁游码 标尺底座平衡螺母指针镊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单元测试题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的很多,“轻”说明“碳海绵”( ) A.密度小 B.体积小 C.硬度小 D.弹性小 2. 下列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是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避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码 A.质量 B.形状 C.密度 D.体积 3.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 B.①②④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 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5.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根据 下表中一些其他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 是() 物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密度/(kg·m-3) 1.25 1.43 1.98 0.09

A.20kg B. 200kg C. 1000kg D. 2.0×l05kg 6.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纯水 1.0×103冰0.9×103 水银13.6×103干松木0.5×103 酒精0.8×103铜8.9×103 煤油0.8×103铝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7.一个瓶子能盛1 kg水,则可用该瓶子盛1 kg下列哪种液体(已知ρ水银>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 ) A.酒精 B.汽油 C.植物油 D.水银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6-3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温从2 ℃升到8 ℃的过程中,其密度 (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 D.保持不变 图6-3 图6-4 9.如图6-4所示是用烧杯盛装某种液体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八年级上物理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知识清单

质量和密度知识清单 01 知识梳理 1.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质量与物体所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 mg),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t =________kg =________g =________mg. (3)测量:实验室常用________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时首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_上;然后调节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把物体放在________盘中,向________盘中适当的加减砝码,并适当的移动_______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物体的质量就等于右盘中所加的________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2.密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 V ,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3)单位: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换算关系:1 g/cm 3=________kg/m 3. (4)基本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______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物体的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5)水的密度:水在4 ℃时密度最大,为________kg/m 3. (6)密度的应用: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常见物质受温度影响的规律是________,一般________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密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

质量与密度 (测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A.3:4 B.4:3 C.2:1 D.1:2 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可得,2ρ甲V+ρ乙V=ρ甲V+3ρ乙V,ρ甲V=2ρ 乙V,ρ甲:ρ乙=2:1.故答案为:C. 2.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解:气球升空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球升空过程中,气球外的气压减小,为保证内外压强相等,所以球的体积增大来减小球内 压强,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密度变小.故选B. 3.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解:从图象可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线性关系,且图象过原点,说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在体积相同时,甲物体的质量大于乙物体的质量,由此可以判断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选:C . 4. a ,b 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物质的密度比b 的大 B .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 3 C .b 物质的密度是a 的2倍 D .a ,b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解:由图象可知,当V a =V b =2×10﹣3m 3时,m a =1kg ,m b =4kg ,则a 、b 的密度分别为: ρa =a a m V =331210kg m -?=0.5×103kg/m 3,ρb =b b m V =334210kg m -?=2×103kg/m 3,∴ρa <ρb ,即a 物质的密度最小,且b 物质的密度是a 物质密度的4倍,故AC 错误,B 正确;∵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a、b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 不正确.故选B . 5.阿基米德采用排水法解决了王冠掺假问题,现有一个金和银做成的王冠,用排水法测量出其体积为56.9cm 3,若与王冠质量相同的纯金块和纯银块的体积分别为52.5cm 3和96.5cm 3,则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为( )(ρ金=19.3g/cm 3 ρ银=10.5g/cm 3) A .1:8 B .1:9 C .1:10 D .1:11 解:∵与王冠质量相同的纯金块的体积为V=52.5cm 3, ∴王冠的质量m=ρ金V=19.3g/cm 3×52.5cm 3 =1013.25g ; 设王冠中含金和银的体积为V 金、V 银,则 王冠的质量为ρ金V 金+ρ银V 银=1013.25g , 即19.3g/cm 3×V 金+10.5g/cm 3×V 银=1013.25g ﹣﹣﹣﹣﹣﹣① 王冠的体积为V 金+V 银=56.9cm 3﹣﹣﹣﹣﹣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 m 银=101.325g 或V 银=9.65cm 3; 黄金的质量m 金=m ﹣m 银=1013.25g ﹣101.325g=911.925g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课题:20.1.1 平均数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灵活应用一组数据平均水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对“权”的理解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下: 应试者听说读写 甲85 78 85 73 乙73 80 82 83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教师更正 解:1、甲的平均成绩=《85+78+85+73>/4=80.25 乙的平均成绩=《73+80+82+83>/4=79.5 因为..的平均成绩比..的高,所以应该录取...。

2、甲的平均成绩=....................................... 乙的平均成绩=.....................................? 因为..的平均成绩比..的高,所以应该录取...。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 :上叙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每个数据一样重要。问题2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之后,看课本p112面,理解“权”的意义, 以及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三、交流展示: 例1:课本p112面例题1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演板 小结:1、 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 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例1与问题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x =4 1(79+80+81+82)=80.5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演板 四、归纳小结: 1、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3、权的意义 五、当堂训练: 一、必作题 : 1、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6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的密度小 B.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C.气体受热膨胀后,其密度变小 D.国际单位kg /m3比常用单位g/m3要大 2.关于如图所示的电子天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天平没有砝码 B.使用中不用担心被测物体放错托盘 C.比托盘天平更精密 D.称量液体质量时,不能通过显示屏直接读出液体质量 3.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C.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质量也一定大 D.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一定大 4.同一密封完好的袋装食品,分别位于不同海拔处,表现出“瘪”“鼓”两种不同的外形,如图甲和图乙所示,有关袋内空气的物理量一定不变的是

A.密度B.体积C.质量D.温度 5.正确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对下列器材所指示的数据,读数正确的是 A.刻度尺:1.4cm B.速度计:90m/s C.温度计:38℃D.天平:33.4g 6.将一个空的塑料瓶装满水,拧紧瓶盖后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一天后取出观察。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瓶外壁出现白色的霜,它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塑料瓶中的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C.塑料瓶鼓起来,说明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变小了 D.塑料瓶鼓起来,说明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和质量都变大了

7.托盘天平调平衡后,某同学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这时他应该 A.减少天平右盘中砝码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8.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般教室的高度约为6m B.北京夏天室外温度约为99℃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为1min 9.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10.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数据的分析全章备课教案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第1课时 课题:6.1.1 从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1) 学习目标: 1、认识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权数的性质,以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观察,创设问题情景。 甲、乙两组各有8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单位:米):甲组:1.60,1.55,1.71,1.56,1.63,1.53,1.68,1.62。 乙组:1.60,1.64,1.60,1.60,1.64,1.68,1.68,1.68。 1、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 A、甲组中的8个数都不相同:每个数只出现一次。 B、乙组中含有相同的数:1.60出现3次1.64出现2次,1.68出现3次,重复出现的次数(频数)不同,反映了数据之间的差异。 2、分别计算甲、乙两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A、甲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1.60+1.55+1.71+1.56+1.63+1.53+1.68+1.62)÷8=1.61(米) B、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1.60+1.64+1.60+1.60+1.64+1.68+1.68+1.68)÷8=1.64(米)

3、想一想,计算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有没有别的方法? A 、重复出现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乙组同学的身高也可以这样计算: (1.60×3+1.64×2+1.68×3)÷8=1.64(米) B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式子也可以写成: (1.60×3+1.64×2+1.68×3) ×81 =1.60×833/8+1.64×82 +1.68×81 =1.64(米) 二、探索研究、建立数模 1、在乙数数据的8个数中: 频数 频率(比率) 1.60 有3个,占83 ;1.64 有2个,占41 ;1.68 有3个占83。 83,1/4,8 3分别表示1.60,1.64,1.68 这3个数在乙组数据的8个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称它们为这3个数的权数。 A 、在乙组数据中: 1.60的权数是(83); 1.64的权数是(41 ); 1.68的 权数是(8 3 )。 B 、3个权之和是(83+41+8 3 )=1 C 、小结:一般地,权数是一组非负数, 权数之和为1。 2、按算式1.60×83+1.64×41 +1.68×83=1.64算得的平均数,称为1.60, 1.64,1.68分别以83,41,8 3 为权的加权平均数。 三、思索、应用、拓展 1、比较下面的两种说法: A 、1.64是1.60,1.60,1.60,1.64,1.64,1.68,1.68,1.68的平均数。

2020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六章单元检测 [测试范围:第六章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选,11、12题为多选;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00 g的可能是() A.一只蚊子B.一只小鸡C.一头小猪D.一头小象 2.同一密封袋装食品,在不同海拔处表现出不同的外形,如甲和乙所示。该食品袋内一定不变的量是() A.质量B.温度C.密度D.体积 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是() 4.如图所示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5.李明同学阅读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的温度从2 ℃升高到6 ℃的过程中,其密度()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D.保持不变 7.如图所示,在副食店中,商家常用“提子”来量度液体物品的质量。如果用刚好能装0.5 kg酱油的“提子”来量度白酒(ρ酱油>ρ白酒),则对装满一“提子”的白酒质量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0.5 kg B.小于0.5 kg C.大于0.5 kg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将质量相等的铝块、铜块和铅块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中(金属块均为实心且ρ铝<ρ铜<ρ铅),水不溢出,水面最低的是() A.放入铝块的杯子B.放入铜块的杯子 C.放入铅块的杯子D.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A.3∶4 B.4∶3 C.2∶1 D.1∶2 10.学习完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1.(多选)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用量杯测量了液体的体积V,根据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案

授课教案 班级:17计1班课程:office2010 授课教师:黄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 3分钟) 讲授新课 ( 20分 钟) 通过一个与该节相同的例子观看, 导入本次新课。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7、2 数据处理与分析 7.2.1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 1、数据查找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查找-在“查找和替换”的对 话框输入查找内容-选择“查找全部” 2、数据替换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替换-在“查找和替换”的“替 换”对话框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 选择“全部替换” 教师示范操作 学生认真听课并回 答教师提出的问 题。 当堂的师生互动 能让学生更能加 深对操作步骤的 印象,对其中运用 到的按钮印象更 深刻

序 选 7.2.2 数据排序 1、使用排序按钮快速排序 开始-【编辑】组-排序和筛选 表示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使最小值位于列的顶端 表示数据按递减顺序排列,使最大值位于列的顶端 2、使用“排序”对话框进行排序 选择需要排序的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排序-确定 列——选择要排序的列 排序依据——选择排序类型 次序——选择排序方式 数据包含标题——排序时保留字段名称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7.2.3 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按值列表、按格式、按条件 选择所需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 “筛选”下拉按钮-选择所需值-确定 2、自定义筛选 选择所需的单元格区域或表-数据-【排序和筛选】组-筛选

6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详解总结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重、难点知识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 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 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 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厘米3 ( c m 3 ) 量程、分度值。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ρ m V =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单元精测卷 (教师卷)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单元精测卷 (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考号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结冰。这一过程中,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温度 B.质量 C.体积 D.密度 【解析】选B。矿泉水放入冰箱,首先是温度降低到凝固点,再放热凝固,即温度降低;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温度变化,但是冰的密度小于水,由V=可知,结冰后的体积变大,故选B。 2.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一间普通教室里的空气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 A.一个苹果 B.一名中学生 C.一头牛 D.一辆家用轿车 【解析】选C。本题考查质量的计算和估测。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一间普通教室的长约为10 m,宽约为 5 m,高约为 4 m,则教室的容积:V=长×宽×高=10 m×5 m×4 m=200 m3,教室里空气的质量:m=ρV=1.29 kg/m3×200 m3=258 k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kg,一辆家用小轿车的质量大约是1.2 t,一头牛的质量约为200~300 kg,故选C。 3.小明观察到学校在硬化路面时,工人师傅用振动器在混凝土上来回振动。工人师傅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增大混凝土的质量 B.增大混凝土的体积 C.减小混凝土的密度 D.增大混凝土的密度 【解析】选D。工人师傅用振动器在混凝土上来回振动,从而使颗粒之间的缝隙减小,则体积减小,由ρ=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增大,故选D。 4.“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材料,其构造类似于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之一。由此可知,“全碳气凝胶”是( ) A.密度小的绝缘体 B.密度大的导体 C.密度大的绝缘体 D.密度小的导体 【解析】选D。“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用确切的物理语言来说是指它的密度很小,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全碳气凝胶”是密度小的导体,故选D。 5.在墨西哥近海海域发现死亡鲸鱼,当地居民用皮尺粗略测算出其中一头鲸鱼的体积约为2 m3,若鲸鱼的密度约为1.0×103kg/m3,则该头鲸鱼的质量约 为( )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全章(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析》

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分析 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着重研究了加权平均数。 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下面是本章知识展开的结构框图。 本章知识的展开顺序如下图: (四)课时分配 全章教学约需15课时(不包括选学内容的课时数),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 18.1 数据的代表约6课时

18.2 数据的波动约5课时 18.3 课题学习约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约2课时 数据的代表 18.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课程类型:新授课 方法手段:启发式教学法 四、课堂引入: 1、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data teaching plan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七上第四章的一点补充,即在学习了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带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和excel 平台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并得出相应的信息 教材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个 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 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所学的 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八 所外国语学校之一,重庆市教委直属xxx中学,全国享受20%保送名额的13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设备先进一流,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较高,由于我校是国家级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学生有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的实际体验。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一些信息 难点:比较、估计、推理等方法的应用 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并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探索、师生共做,学生小组合作及动手实做。 教学过程: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瞬息变化的世界,而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数据。如果大家看看报纸、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新闻、经济论坛、天气预报、广告或者是体育比赛,很多地方都十分频繁地使用着数据。请大家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一两个有意义的数据,并想一想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会从自己的身边举出许多的数据,老师关键是引导学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大 全 知识点1:质量 1.概念: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单位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属性: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温度、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知识点2:天平 1.托盘天平的构造:由底座;托盘;横梁;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标尺;游码构成;且每架天平有一套砝码。 2.使用方法: “调”: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测”: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读”: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收”首先将被测物体取下,然后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最后将游码拨回游标卡尺的左侧零刻度线。 3.测量时的补充: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 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2)已经调好的天平,当位置改变后应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方可进行测量。 (3)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4)潮湿的物品或者化学物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知识点3:密度 1.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