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一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教学案

高中政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一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教学案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第一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一五”计划期间,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主要有:第一,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第二,抵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第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5.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6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原因

(1)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要巩固这一政治成果,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发展工业,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2.基本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体制是属于(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有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1

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2.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3.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生产解放牌载重汽车等。这些成就的取得( )

①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抑制恶性通货膨胀③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作用④需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该题的①②③④均是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五”计划期间发挥的积极作用,但②③与题干材料无关。材料中的大桥建成通车和汽车生产等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故①④符合题意,应选C项。

答案: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识记·探究层级]

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2.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3.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理解·应用层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1)所有制结构单一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2)忽视市场的作用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而且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误区:计划经济一无是处

警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内外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在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用集中统一的计划来指导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难以奏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

—————————————————————————————————————❸改革开放以前,某冶炼厂不能直接把自己的产品卖给马路对面的电缆厂,电缆厂用铜也不能直接从对面的冶炼厂购买,而要到相隔数千公里的南方去运。这是( ) A.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

C.两厂家激烈竞争的体现

D.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这一知识点。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典型表现,是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7

[命题点一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例1] 建国初期的指令性计划在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作用很大。以下关于指令性计划的正确理解是( )

①国家各级计划机关从全局利益出发,向国有企业直接下达的具有约束力的计划②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的,纳入指令性计划的产品一般由国家直接调拨分配

③指令性计划一经下达,各级计划执行单位就必须坚决完成④单纯依靠指令性计划指标,难以做到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促使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是指令性计划的特点,④是其弊端。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命题点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例2] 材料一统计资料表明,1952~1979年期间,我国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3%、8.3%、7.1%,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同1949年相比,1978年国民收入中工业所占份额从12.6%上升到46.8%,农业所占份额由68.4%下降为35.4%,建筑业和运输业分别从0.3%、3.3%上升为4.1%、3.9%,并且具备了生产原子弹、氢弹的能力,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结合所学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解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教材的能力。回答第(1)问,我们必须读懂材料。经过分析不难看出,材料主要反眏了建国后到1979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把此成就总结表述完整就可以了。回答第(2)问,需要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材料反映的这一时期,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因此这一成就的取得必然离不开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答案] (1)材料反映出建国后到1979年,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20多年的时间里,在以农业部门为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在“一五”期间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这一体制,我们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83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完成工业发展的任务( )

①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②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③适合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④要求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是苏俄的政策,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对计划经济体制特点的认识正确的有( )

A.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控制人财物资源

B.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C.平均分配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解析:B、C、D三项强调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答案:A

3.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现在( )

①在农村,农民吃集体的大锅饭②在城镇,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③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相脱离,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效益高低无所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通过教材可知,①②③都是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人们劳动积极性的表现。由于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职工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无关,也会间接挫伤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故④正确。

答案:D

4.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过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认识正确的有( )

A.在当时没有任何意义,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C.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D.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

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C、D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

答案:B

5.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有( )

①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阻碍了生产力发展②政府对企业管得过死,企业没有活力③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合理流动④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均属于计划经济的弊端,故选D。

答案:D

6.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村集体劳动,按出勤计工分,按工分分配,结果社员往往出工不出力。这说明( )

A.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C.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缩小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值得推广

D.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应该纠正

解析:B、C两项观点错误,D项不符合事实,答案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7.辨析“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那么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使公有制范围扩大,公有化程度提高,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一道辨析题,考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关系的认识,题目前半部分理论正确,但后半部分夸大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只能阻碍生产力发展。解答此题要先答出理论依据,然后对所述问题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

答案:(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应时起促进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人为地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片面强调公有制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就必然导致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这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认为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是错误的,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8.到改革之前,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运行了20多年,当时的状况是: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第二,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了国家计划。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交给国家,由国家统购包销。第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不能参与分配。实际上,真正的按劳分配是没有的。第四,国家直接经营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用什么方式生产,都由国家决定。第五,在农村,实行经济集体化。农民生产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一切产品全都由国家统购统销。

(1)上述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简述上述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弊端,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按照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1)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①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②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

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而且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③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2019统编版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一至四课全

【2019统编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 全册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秀教案 1.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秀教案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优秀教案 1.1.3《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秀教案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 2.3.1《坚持新发展理念》优秀教案 2.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秀教案 第四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秀教案 2.4.2《我国的社会保障》优秀教案

1.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中的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与形成原因,阐释了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以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并介绍了国有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我国关于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政方针、多种所有制经济包含的经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懂得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了解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作用、相互关系。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用实例说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懂得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感受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教学难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过程,基本经济制度发挥的作用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第一课我们要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呢?

湖南省衡阳市清泉学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学案: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缺点 2、教学难点: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三、教学准备 学案、多媒体教具 四、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疑导新展示课件:中国地图 填写成语:地大物? 地大物博Vs 地大物薄 成语巧改,学生联系 已有的生活经验、认 知程度和思维水平思 巧妙设疑,让学生 自然地、自主地进 入课堂的探究性学

请问:①这反映的是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矛盾? ②怎样解决这个矛盾? ③对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或配置的手段有哪些?考地大物薄所反映的 问题,很快能得出结 论,从而进一步思考 资源配置的方式。 习中。 关注生活能力提升材料:巨大差距使奶业发展有巨大潜力, 我国居民对奶制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奶 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奶制品价格持续上 涨的重要原因。如果我国人均牛奶占有 量真正达到总理的目标,将使中国奶业 市场扩大数倍,让奶制品行业增加千亿 元的利润。 问:如果你是某牛奶生产企业老总,你 会捕捉到哪些重要的市场信息?你会如 何决策? 谁在指挥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源配置的过程一 般都是从供过于求的地方流入供不应求 的领域,资源配置不是平均分配,而是 要通过竞争获得,优质的资源必然向经 营好、效益高的领域集中,从而达到资 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市场配置资源是通 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最后 归纳小结市场调节的第一个优点。 学生结合情景思考, 回忆复习“价格对生 产经营的影响”的内 容,回答问题。 阐述市场是如何配 置资源的, 鉴于学 生的认知水平和理 解能力,在教学中 把理论性强的观点 和学生熟悉的话题 和已经学过的知识 结合起来,既联系 实际,又温故知新, 重在激发学生的思 维。 材料展示小组探究材料: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在2009 年,更多国外乳业品牌将进入中国抢分 这块令人垂涎的蛋糕。 问:面对竞争,你们有何妙招制胜? 教师归纳市场调节的第二个优点。 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 第五课学习的内容进 行小组合作探究,互 相交流,代表发言。 一方面提示学生回 顾学过的知识点, 另一方面注重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 适度讲授,及时点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含答案)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考点展示]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正确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和理论创新的意义

典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分析邓小平上述观点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意义。 答案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肯定市场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本题要抓住材料中邓小平的核心观点:一是计划和市场都可以用,一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从这两个核心观点出发,可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立的观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典例2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 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答案(1)在市场主体方面,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在市场体系方面,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3)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经济与社会》第二课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学案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框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知识梳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和含义: (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资源配置的含义: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5、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在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 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需求——商品供求平衡。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减少产量——消费者增加需求——商品供求平衡。(二)市场体系 1、为什么要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建立什么样的现代市场体系? 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3、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1)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2)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导学案 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学习目标】 1.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与缺陷 2.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 预习案 【教材助读】(请在课本上找到相应内容划线标注) (一)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2.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与体制 3.市场调节的机制是什么;这些机制是怎样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的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二)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的构成 2.现代市场体系特点及重要性 3.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三)市场缺陷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分局限性 3.单一市场调节的危害 【思维导图】(请画在思维导图本上) 【知识拓展】 1.资源、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方式 (1)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2)资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安排和搭配。资源配置合

理指全社会资源能够节约使用,资源的供需结构优化。 (3)计划配置资源是国家以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市场配置资源是资源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企业根据市场上资源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与价格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2.垄断行为、国有垄断行业、网络型自然垄断 (1)垄断行为: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垄断行为是指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其主要表现为一家或者多家企业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是现代市场体系所禁止的行为。 (2)国有垄断行业:垄断行业就是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或极少数厂商的行业。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如军工、国家电网、水利、通讯、铁路、航空、烟草、能源等。国家对国有垄断行业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 (3)自然垄断与网络型自然垄断行业:自然垄断指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的行业。如自来水、电力、公交等等,这些行业的存在多个竞争对手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指为市场提供产业网络服务的行业。如气网和电网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中央定价目录》规定政府对油气管道运输、输配电、基础交通运输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实行严格的政府价格成本监管与定价。此外国家定价项目还涉及基本民生需求的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如居民和农业用电、基本邮政服务、商业银行基础服务、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特殊药品及血液等。 探究案 【探究与分享】(请结合课本对应材料进行) 探究一市场调节与市场体系 1.你认为能够用哪些方式来配置这些钢材?每种方式有何利弊?第14页 2.(1)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并用曲线图表示这种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资源配置。第16页 3.小刘开办公司需要跟哪些市场打交道?这些市场之间有什么联系?第17页 4.(1)这两幅图反映出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给资源配置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2)谈谈如何通过完善市场规则解决上述问题。第17页

高中政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前问题导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 3、*如何理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基本特征: (1)坚持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2)以为根本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能够实行。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3、优点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同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和、和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 和的关系,既充分发挥作用又更好发挥作用。 【知识理解】 1、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必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即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之间的区别在于宏观调控效果上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问题。 3、区分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是指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有公有和非公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标志,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应。 【探究问题二】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材料二取消药品限价非不管,多项新政即将实施,发改委已经开始酝酿制定一份药品价格行为规则。大框架概括为三条:一是指导生产经营者合理制定价格:公平、合法、诚信;二是保留过去合理合法的规则,如药品差比价规则;三是禁止价格垄断和不正当价格行为。 请你谈一谈: (1)结合材料一,谈谈政府取消药品政府定价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取消药品限价非不管”的理由。 【答案】 (1)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

高中政治 第1单元 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单元复习课教学案 部编版第二册-部编版高一第二册政治教学案

第1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单元复习课 ①国有经济 ②社会总资产 ③主导 ④主体 ⑤私营经济 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⑦经济增长 ⑧相辅相成 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⑫共同富裕 ⑬宏观调控 ⑭政府治理

[学思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维误区 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剖析】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主要强调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问题;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强调控制力。 【运用1】我国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要做到( ) A.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公有资产在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优先发展国有企业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A、B表述错误,C正确;无论何种所有制经济形式,都是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D不选。]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制,二基本等同于国民经济。 【运用2】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这( ) ①有利于巩固、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②有利于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③会优化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④有利于更好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B[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为民营经济的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导学案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预习案 【教材助读】(请在课本上找到相应内容划线标注) (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1.生产资料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作用 2.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什么、它的地位如何? 3.什么是公有制经济?我国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公有制主体地位具体内涵 (2)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 (3)国有经济最主要实现形式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构成、含义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3.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思维导图】(请画在思维导图本上) 【知识拓展】 (1)国民经济:一个国家范围内各部门各地区经济的总和。按照产业划分包括三大产业及其众多行业。按照所有制划分包括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是衡量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2)国有经济与国有资产: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国有经济通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衡量国有经济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指标是国有资产整体数量、质量与布局。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指投资

与行政、国防、公益事业等形成的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 (3)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广义的国有企业不仅包括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还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经营性国有资产除分布于国有企业外,还参股一些非公有制企业。 探究案 【探究与分享】(请结合课本对应材料进行) 探究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1.以自身生活为例,你所享受的产品和服务分别由哪些所有制经济的劳动者生产和提供?第2页 2.结合材料,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是如何促进该村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第4页 3.你还知道哪些行业主要由国有经济控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国有经济的认识?第5页 探究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小南瓜”的所有制经济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所有制形式有什么不同?第6页 2.谈谈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第7页

1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综合探究一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案

综合探究一: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案

教学过程竞争中,品牌、消费需求等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议题二:宏观调控有度——“李逵遇李鬼” 1、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展示议学情景:视频《香飘飘打假》片段1 2、学生活动:结合自身经历,调研周围的商场、超市,是否也遇到同样的“山寨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商讨、陈述该如何应对此类现象?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3、教师总结:(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2)政府要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三、议题三:微观主体有活力——“创新再出发” 1、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展示议学情景:视频《香飘飘2018 -2019年业绩报告》片段 2、学生活动:(1)结合视频,查询资料、商讨分析香飘飘业绩报告持续下滑的原因。 (2)合前述视频,商讨、分析在面对前述业绩下滑的情况下,香飘飘怎样才能脱掉老龄化外衣、走出业绩困境?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3、教师总结:(1)重广告投入、轻产品研发;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升级; (2)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激发企业活力,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建立现代管理体制机制;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 (3)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

高中政治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学案

第2课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2)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3)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2.能力目标:(1)培养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预习检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①结合在一起的。 2.基本特征 (1)坚持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③。 (2)以④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⑤。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⑥。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1.科学的宏观调控的原因 (1)市场调节存在固有弊端,为了弥补⑦的不足,需要⑧宏观调控。 (2)⑨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 (1)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 标:⑩。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运用,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通过对 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最常用的经济手 段:。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4.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应该以为主,辅以 ,形成有利于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三、选择题 1.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十八字方针。方针体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有( )。 ①A促进经济增长②B增加就业③C稳定物价④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根据漫画,回答2~3题。 2.近几年来,房价飞涨,除了社会需求量大以外,房地产投机、人为炒作等是房价虚高的重要原因。这反映出( )。 A.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弱点 B.市场不是真正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C.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D.人为炒作是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的祸根 3.漫画告诉我们( )。 A.行政手段最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B.宏观调控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C.加强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4.针对我国的用电状况和电子供应现状,国家发改委实行“电价阶梯制度”,即当用电量达到某一数量,便适度提高用电价格。这体现了( )。 A.国家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B.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C.国家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D.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5.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用于推广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四大类产品,预计拉动消费需求约4500亿元,年节能约1200万吨标准煤,其中节电约323亿千瓦时。我国节能减排的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形成上下联动机制。”上述经验体现我国市场经济( )的基本特征。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国家在市场经济中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2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内容分析 山东大学马列教学部周金龙 一、本专题知识结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专题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的过程,二是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相统一。认清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搞清楚我国为什么可以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认清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有助于帮助学生 理解我国当前的方针政策。 本专题的教学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帮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一个问题,应教育学生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搞清楚的理论问题。这两个问题紧密 相关。 三、主要内容 (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1.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原因。 第一,建立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需要; 第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影响。 (2)过程。 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在“一五”计划中建立起来的。

(3)特点。 这一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第一,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 治独立。 第二,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第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 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 第三,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这一提法打破了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 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 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运行模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3.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界定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属性,指出两者都是资源配置方式,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

【课时讲练通】2014高中政治 专题5 第1课时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课时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

【课时讲练通】2014高中政治专题5 第1课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 【基础达标】 1.1978年国有企业的总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8%,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19.2%,两者加起来,占工业总产值的100%。这主要反映了() A.我国经济实力雄厚 B.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较高 C.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不完善 D.在工业领域,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 我国参照苏联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对这一体制的基本特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B.国家利用指令性计划,控制人财物的流动 C.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使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3.对上述经济体制作用认识正确的有() ①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②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③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④使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能力提升】 1.计划经济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原因有() ①认为公有制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②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 ③认为我们已是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 ④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越纯越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村集体劳动,按劳动力计工分,按工分分配,结果出工不出力。这说明() A.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C.缩小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值得推广 D.扩大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应该纠正 3.(2013·淮南检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在城镇,除了部分集体企业以外,其他企业都是国营的。由于不允许个体餐馆存在,出门吃饭,只能在国营饭店或集体饭店。 结合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2)这一社会现实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吗?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D。材料中的数字说明我国经济成分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A、B两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说法错误,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比较完善了。 【变式训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经济状况是() A.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 B.已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C.已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打破了外国对我国的经济封锁 【解析】选A。B、C两项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状况;D项不符合当时的国际环境。 2.【解析】选B。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人财物的流动,故A错误;C、D两项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不符合题意。故选B。 3.【解析】选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保证的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③的说法不准确;④是新中国建立的标志,是政治成就。故选B。 【能力提升】 1.【解析】选C。本题考查“一五”期间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原因,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的认

第一课第一框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材分析】 逻辑脉络:本单元作为本模块的起点,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与体制。本单元知识是全书内容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依托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从基本经济制度角度看,主要阐释了毫不动摇地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市场经济体制角度看,主要讲述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 素养要求: 政治认同:了解、支持、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理解公有制的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作用,认同国家“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措施;通过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毫不动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理解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优点,认同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理解市场失灵的现实,认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作用。 科学精神: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内容、地位和特征,理解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作用和地位,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内容、地位、作用及其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理解“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理解资源配置的原因、手段,明确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含义,理解市场调节的机制、优点、不足,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全面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法治意识:依法维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地位,树立规则意识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公共参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各市场主体要有序参与市场活动。 【学习目标】 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抄济的探索第一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第一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一五”计划期间,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主要有:第一,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第二,抵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第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5.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6 1.原因 (1)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要巩固这一政治成果,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发展工业,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2.基本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2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1 - 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6 - 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资源配置 (1)原因: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手段: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3)体制: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1)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3)优点: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1)情形 ①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②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③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2)原因: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4.市场调节有局限性 (1)自发性: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 (2)盲目性: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滞后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优质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确认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基本特征及其基本框架。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学时安排:6学时 ✧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探索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借鉴苏联体制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原有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之进行根本性改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 1、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科学命题是由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来的,其正式形成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历了一个比较思索、实践积累和逐步形成的过程。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12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确立的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是: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精辟论述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主要表现是:第一,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第二,解除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第三,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 从实践上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开拓了一条成功的道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四大明确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这主要是: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高中政治 专题5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案高二政治教案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创立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想一想] 我们党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而打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一传统观念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将二者看作社会制度的范畴。 2.确立目标: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载入宪法: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入宪法,标志着它的发展有了根本法的保障。 4.规定框架: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规定: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想一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多处强调以某个因素为主。请列举出来。 提示: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宏观调控体系上坚持以间接手段为主;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5.初步建立: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