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全国首届微课赛获奖

2013全国首届微课赛获奖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决赛结果

作者: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来源:本站信息更新时间:2013-10-21 根据《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教培函〔2012〕7号),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培中心组织专家按照《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对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决赛进行了评审。决赛入围选手638名。经严格遴选,拟评选特别奖2名,一等奖17名,二等奖68名,三等奖105名,优秀奖446名。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决赛获奖名单

祝贺我院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贵州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谢谢合作!

微课获奖感言

微课获奖感言 对微课兴趣的产生,最早来自于我作为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利用和管理实践中。彼时,上下班的路途中,人手一台智能手机。被动限定在同一时空里的人们透过小小的手机屏幕,得以挣脱物理的束缚,拥抱无尽的可能。我也不例外,借由这“万能”的移动设备,获得了高效利用时间和获取信息的双重满足。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个人有幸参与印证并分享时代进步的成果,同时也背负着善用甚至扩展新技术可能性的责任。具体到中学数学教师身上,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将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包装,使其短小精悍,引人入胜,吸引今天的学习者主动有效的盘活碎片时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恰逢石河子第九中学第一解微课大赛开赛,给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了实践,展示,交流的大好机会。在安雪、王利两位老师的技术支持下,我鼓起了勇气,想要尝尝这个“螃蟹”的滋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参赛前的广泛调研必不可少。我选取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太好理解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作为备选。在此之上,辅以大量的国内外最新,最“火”的线上教学视频观摩和分析,大致确立了参赛作品的方向和主要呈现手段。 “知易行难”,美好的设想总要经历困难和挫折的打磨。一开始着手录制视频,就体会到了软硬件的重要。录制设备的不足尚可变通,可空想如何借助机器媒介实现沉稳“落地”却着实难办。于是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充电和实操。这其中包括台词的编写,手持录制的稳定性调试,时间轴的掌控,视频音频的录制,编辑和合成等,不一而足。时间紧张,能力有限也尽量争取完成度的最大化,终于有惊无险地及时完成了作品,等待领导和同仁的评价和指导,并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

“知恩言谢”,微课视频的构思和制作离不开数学组全体同仁们的建议,帮助和技术支持。深感作为初中数学组一份子的幸福和骄傲! 回首参赛历程,收获良多:在教学理念层面,获得了观念的更新和升级;在教学实践层面,获得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的第一手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比赛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坚定了进步的信心,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锚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新闻与传播学院戴云武老师主要事迹

新闻与传播学院戴云武老师主要事迹 戴云武,男,1982年2月出生,现为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教研室专任教师。自2005年入校工作,已有9个年头。工作中,他始终踏实肯干,对学生认真负责,对教学一丝不苟,认真严谨,虽然是在平凡的教学工作岗位上,但始终无怨无悔,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届学生,在学生当中有着很好的赞誉。 一、主要获奖情况 教育技术专业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他通过竞赛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比赛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以下是戴云武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情况: 1.在2013年主持制作了《摄影基础》课件并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和现场决赛,最终荣获高校组一等奖; 2.《摄影基础网络教学平台》荣获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高等教育组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一等奖; 3.课件《电视摄像》荣获江西省高校第五届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一等奖; 4.2013年,微课作品《轴线问题》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江西省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此外,2014年,他还荣获赣南师范学院教师五四青年奖章;带领学生连续获得两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二、师德修养,自我提高 戴云武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光有好的专业能力是不够的,师德修养也非常重要,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根基。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及思想。所以师德很重要,身为高校教师尤其要把师德修养放在第一位,因为高校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有思想、有个性、有见解、有自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举办2013深圳首届微课大赛的通知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举办2013深圳首届微课大赛的通知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深圳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13.10.10 •【字号】 •【施行日期】2013.10.10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举办2013深圳首届微课大赛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各新区公共事业局(社会建设局),市局直属各学校:为深入推动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探索和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新方式。经研究,决定于2013年10月至12月举办深圳首届微课大赛。现将《2013深圳首届微课大赛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13深圳首届微课大赛工作方案 深圳市教育局 2013年10月10日附件 2013深圳首届微课大赛工作方案 一、活动背景 美国可汗学院教学视频及其“翻转课堂”模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国内教育领域也相继开展相关的尝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开展“首届中国微课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山东、四川、江西等省份组织开展全省的微课大赛,这些竞赛活动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交流和推广微课的平台,反响热烈,在国内掀起来一轮微课设计、制作和研讨的浪潮。 我市自2010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质课例视频资源的征集及在线展播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优质课例视频资源已超过10000节,覆盖了中小学校大部份年级学科与教材章节。但总体上我市优质教学资源仍然表现出结构性短缺,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联互通,整合与深入应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微课以其“小”、“实”、“新”、“效”等特点,便于制作,方便应用,易于引发教师教研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和变革。近两年我市福田、罗湖、南山、宝安等区的部分学校已相继开展了这一领域的探索。 为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资源的使用效益,经研究,拟于2013年10月至12月举办深圳首届微课大赛。活动将以征集和展播方式进行,部署大赛活动网站,组织专题培训,总结利用微课创新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探索微课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对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二、活动参加对象 全市中小学校教师。 三、活动时间 作品上载时间:2013年10月20日~12月20日。 专家评审时间:2013年12月21日~12月30日。 获奖作品、先进单位和个人公示及表彰:2014年元月。 四、活动网址 深圳首届微课大赛活动网站:http://https://www.doczj.com/doc/c919065701.html,/videocase/weike。 五、活动内容及要求

我国小学微课视频的分析研究

我国小学微课视频的分析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反转课堂的兴起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正成为人们开发教育辅助资源与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重大突破口。关于微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着。但因其发展时间较短,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全国第一届微课大赛小学组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发现问题,针对当前小学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希冀为准备参加第二届微课大赛的小学教师提供微课选题、设计、制作等方面的知识支持,并对小学微课应用平台建设与相关培训导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课;微课大赛;微课视频; 前言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涌现出翻转课堂等新的多种教学与学习模式,微课作为他们的知识载体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加之我国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是一个普遍现状,而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的开展,标志着国内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对微课进行了探索、研究和实践。在国内,微课建设起步晚,一线教师对微课概念的界定、内涵和特征认知比较模糊, 严重影响了高质量的微课作品建设,所以笔者认为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学微课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首届微课大赛作品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期望能够为微课的发展尽一份力,为第二届微课大赛提供评价标准、作品设计、教师培训等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 —研究的对象 2012 年9 月10 日,大赛正式启动,2013 年8 月1 日评选结果颁布,历时近一年。 22

共收到全国30 个省、市、自治区的近12 万余份教学案例,培训指导教师6000 余人。作品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中小学各个科目。各地各级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山东、广东、江西这三个上传的作品数最多,分别为11015、4964、4081份。其中单个教师上传作品数 超百,如蓝清元教师上传作品234 份,陈传凤181 份,刘玉海115份。一位教 师就有如此多的作品,可见大家的参与性极高。本次大赛共评选出获奖作品597 份,其 中一等奖98 份,二等奖200 份,三等奖299 份。获奖视频来自全国28 个省市,学科涉 及各个科目,授课时长均在10 分钟左右。其中小学内容的获奖作品情况如下:一等奖 33 份,二等奖76 份,三等奖122 份,共计231 份。 本文研究对象是“大赛”获奖视频中涉及小学内容的微视频,且由于特殊教育小学 的课程内容与普通小学的内容有差异,所以本论文也不涉及特殊教育小学,最终锁定了“中国微课网”(https://www.doczj.com/doc/c919065701.html,)上发布的小学获奖微课视频进行分析。 二基于获奖视频的统计分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很好的满足了人们娱乐的要求,把人们带入碎片化接收快捷信息的“微时代”。同样教育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微”一把,微课等都以“短小精悍”为传播特征,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手机、电脑、ipad 来观看学习,符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终生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如今“大而全”的资源建设模式的弊端也日渐凸显,40-45分钟的课程总是资源冗长、交互性差、资源利用率低。为了顺应资源获取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微课,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应运而生。 同样作为国家级的主题课程,同时借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的东风,中国微课大赛响应号召而展开。为了这届微课大赛更加可视化的面对大家,笔者对其进行了由基本情况到内容设计这“由面到点”的统计分析,层层剖析,逐步深入理解。 (一)基本情况统计 由于本届微课大赛的获奖视频来自各个省市、涉及各种学科,为了使这些基本情况 更加清晰明了,笔者对上述获奖视频(共231份)逐一打开观看,排除了7份视频资料 不全的作品(其中一等奖4份,二等奖2份,三等奖1份),共对224份作品进行了统 计分析(其中一等奖的29份,二等奖的74份,三等奖的121份)。 1获奖视频地域分布情况 表 1 一等奖微课视频地域分布情况

教育系2013-2017教学成果奖

教育系 2013-2017 教学成果奖
序 号
姓名 所属院系
成果名称
获奖等 获奖类别(国家 获奖时间 级 级、省级、校级)
备注
1 徐艳芳 教育系
先进教育工作 者 从教工作三十 年
校级
2014.9
景德镇学院
2 徐艳芳 教育系
市级
2014.9
景德镇人民政 府
教育系 2013-2017“质量工程”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级别 (国家级、 立项时间 省级、校级)
备注
1 / 15

1
精品课程《声乐基础》 教学团队《小学英语教学法 团队》 特色专业《小学教育》 特色专业《学前教育》 教学团队《奥尔夫教学法团 队》 慕课《音乐》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瓷乐》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音乐》
郑璟华
校级
2016.09
2
吴俊芳
校级
2016.09
3 4
万成 夏小红
校级 校级
2016.09 2016.09
5
游玮
校级
2016.09
6 7 8
于芳 于芳 于芳
校级 省级 省级
2016.09 2016.12 2014.07
教育系 2013-2017 参加教学竞赛获奖
2 / 15

序号
姓名
获奖类别 (国家 所属院系 竞赛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级、省级、 校级) 江西省高 校首届微 三等奖 课比赛 景德镇学 院首届微 二等奖 课比赛 景德镇学 院首届 “教案、 一等奖 教学设计 大赛” 第六届 “外教社 杯”全国 优胜奖 高校外语 教学大赛 江西赛区
备注
1
吴俊芳
教育系
省级
2013.5
2
吴俊芳
教育系
校级
2013.6
3
吴俊芳
教育系
校级
2014.5
4
吴俊芳
教育系
省级
2015.6
5
吴俊芳
景德镇学 院“三八” --“健康 教育系 女性幸福 二等奖 中国”读 书征文活 动 优秀教学 一等奖 案例评选 微课 一等奖
校级
2015.6
6
夏小红
教育系
国家级
2013
7 8
夏小红 夏小红
教育系 教育系
省级 省级
2013 2013
微课系列 一等奖
3 / 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