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专业课程要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就必须进行了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模块课程体系采用模块教材,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构成,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它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是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教学是以计算机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划分模块,使得每一模块与就业岗位形成真实联系。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为基本知识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将具有实用性,与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知识设计为专业技能模块。基本知识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若干个专业技能模块组合成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

1. 基本知识模块。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如数学、语文、计算机英语等)、办公自动化(如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基础等)。本模块重点让学生有较强的基础知识。

2. 基本技能模块。在掌握了基础知识模块之后,通过文字录入、排版、电子表格、计算机硬件维修的训练,强化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3. 专业应用模块。在掌握基本技能模块之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来选择相应的专业应用模块。如,网页设计模块(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Weaver等)、平面设计模块(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计算机硬件维修模块(计算机结构与工作原理、计算机故障讲解及排除、板卡的安装及设置)、程序设计模块(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VF程序设计等)、网站设计模块(ASP动态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组建、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等)。

三、改革传统教学形式,课程内容项目化

课程内容项目化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主要内容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模拟出类似的项目,围绕项目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之中,充分体现了实用性、针对性和做学教一体的原则,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得到有机的融合。

实施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了课堂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教师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四、模块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我校是三年制中专学校。新生入学后,第一年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模块课程,学生对专业有了明确的认识,为学生第二年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提供了指导。第二年进行职业技能模块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实施“模块化教学”后,学生不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

2.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也有所提高。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开展,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要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找到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职业方向。为了适应模块化教学,教师要通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由“教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3. 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更新,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模块化教学正确处理好了基本技能模块的稳定性和专业技能模块的变化性之间的关系,基本技能模块相对稳定,专业技能模块可灵活多变。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块化教学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放到专业技能模块中,从而克服了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弊端,使课程体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断更新。

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改革的探讨分析

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改 革的探讨分析 通过专业模块化改革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一专多能的技能水平。通过对大专业的细分,使教师与学生在此专业的某一项专业能力有所突破,以便于更好地适合工作岗位需求。通过专业模块化改革,可以更加有利于教师平常的教学常规工作。而通过校本教材的有效开发,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专业模块化改革,提升计算机专业的竞争力。改革的目的在于让家长学生满意、让企业满意。因而通过此项改革可以达到这样条件,从而提升专业的知名度,也使本专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通过专业模块化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能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更好地沿着合理、良性的态势发展。 一、模块化理论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化是指的将原来一个大的专业,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进行重新划分,在一些公共课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详细的划分,主要是依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行划分,如目前社会需求比较热门的网站方面、硬件维护方面、办公自动化方面,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修的公共课,将其它的专业课依据专业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几个大的模块,让学生在学习时只是选择其中感兴趣的

一个模块,不仅学会还要学精。 二、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情况及社会需求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 1、专业课相对文化课所占比重比较大 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五个学期的课程设置来看,文化课在每个学期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这样就不能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而是和普通高中一样,文化课重要,专业课次要了。 2、课程设置的相对就业比较滞后 目前社会需求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硬件与网络维护方面和网页与网站维护方面,而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的专业课程在这几个方面有些涉及到了,如开设了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课程,但很多课程,如办公管理软件使用、硬件拆装、网络管理、网页后台等课程都是目前学生就业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知识和操作,很多学生工作后,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也技能在工作岗位得不到施展,而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课程设置相比就业的需求比较滞后。 3、在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培养比较薄弱 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重在学生技能方面培养,所以国家投资购买先进的设备,给学生创造有利地学习环境,在很多学校中,机房的硬件配置条件都比较好,有专门的网络机房、硬件机房,但是在使用方面,利用率比较低,闲置时间比较多,课程安排上也很少,在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项目教学改革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项目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随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新课改的实施,计算机专业课程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及企业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是我们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又一难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 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常会出现什么都学过了,但什么又都不会的尴尬状况。造成这各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教材编写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学科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性,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既缺乏针对性又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致使培养的学生难以实现与社会的零距离,失去了中专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点。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无论从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都应与时俱进,采取相应的改革与尝试。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中的课程模块化可包含“教学内容模块化”和“教材编写模块化”两个部分。 1.1教学内容模块化。在教学内容模块里,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种 1.1.1基础知识模块——文化基础课程(如应用文写作、数学、计算机英语、美术、音乐等)、办公自动化(如Office系列、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本模块重点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课程体系,是学生所学的初中知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相衔接的部分。 1.1.2基本应用模块——在掌握了基础知识模块之后,进一步强化基础技能(如文字录入、排版、电子表格、计算机及局域网维护等)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使用常用的软件,并能对计算机作一般的维护。本模块适应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毕业后只选择做一名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工的学生。 1.1.3专业应用模块——在熟练掌握基本应用模块的基础上,再综合学生个人的基础素质、兴趣爱好、就业方向、人才市场的要求等诸多因素,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性较强的知识领域深入学习专业技能。如程序设计模块(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模块(行业概况、计算机组装与

数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教学改革

数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普及和发展,数学作为其基础学科之一,在其中的地 位和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和方法已 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学作为数码世界中的基础学科越来越被重视。计 算机应用专业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数学对于这样一个专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和概念,缺少实际应用的实践。另外,缺乏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消极度增加。因此,必须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 技能。 1. 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 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并富有趣味性。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尤其是在实际运用和 应用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 加形象化,能够轻松的将知识内容灌输到学生头脑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引入实际例子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而言,数学知 识极大的与实际运用相关,因此,引入实例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 和方法。 3. 增加互动性 将课堂教学转变为互动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可采用小组讨论、竞赛等 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性,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上的改变 为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要将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增加计算机应用 方面的内容,如数据结构、算法、程序设计等,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数学在计算机应用 领域中的应用。

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

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程体 系改革 摘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不能适应行 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步伐滞后,必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建 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 教育的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的计算机专 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探讨。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加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可 以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具备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当前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象仍不乐观,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创新改革。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除了教学计划、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外,还存在 着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问题。 第一,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新的时代、新的基础上,仍然 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中职计算机 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一些老师只注 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在 技能培养上出现了明显的缺陷和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 提高。 第二,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严重的问题,多数学生只注重 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操作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

程序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靠老师“逼”着学习,才能获得知识,而缺少独立的思维和自主性,这不但会影响到中职院校的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到中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过分地依靠老师的引导,习惯了遵循老师的思维 方式,学生的控制力和注意力都不能集中,忽视了自身的主观思维。为了提高学 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必须转变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度不高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产教融合程度普遍偏低。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关 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在产教 融合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理论研究不多,校企合作也不是很好。中等职业学生 依然是高校的主要培养对象,但由于企业参与程度低,无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 主体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各个环节上,相关企业的参 与程度较低,关键的工作岗位要素未能很好地融入到课程系统中。同时,在课程 体系的构建上,并未与目前产业发展的现实相适应,仍应根据以往的产业信息来 构建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设置未能满足产业需求 由于我国中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中职 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无法适应我国企业的需求。其主要问题有:课程设置 不完善,知识体系不完整,课程与企业实践的关系不大,课程内容也多是理论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感 到枯燥无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老师授课,学生对自己的 学科前沿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上,而企业的优势资源没有在课堂 上体现出来,学校教学与行业的衔接不是很畅通,课程体系设置未能很好满足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

探索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思路及方向

探索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思路及方向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妥以及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等问题,提出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统一。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提出课程的开设、实施,专业方向的划分、教材的编写、教师队伍及实验基地建设专业导师工作室如何建设等。计算机课的开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实行零距离就业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标签: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就业 一、改革思路及发展方向定位(以阜阳工业经济学校计算机专业为例) 近年来,阜阳市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企业化,发挥地区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建设信息化城市为目标,把信息化放在优先的、带动全局的位置。因此,迫切需要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作为阜阳市的一所重点职业学校,我校对本市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对于人才的培养根据我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情况来看没有问题。但是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软件”建设方面还需要下一番功夫。建立“一条主线二个基础三个结合四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能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主导思想,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校企合作就要“合作兴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产教结合”为途径,打造一支“能教”、“能产”的职教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与创新。在实践创新中形成的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因地制宜地“复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具体实施规划(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 1、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专业教师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市场调研,明确本专业课程各项目教学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各任务内容及课时,同时根据市场调研的课程要求,制定各项目教学过程培养方案,进一步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效劳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全面开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开展打下结实的根底,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同时,促进我部内涵的开展及教师的成长开展,使计算机部形成品牌,办出专业特色。 二、组织机构: 我部成立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效劳、咨询、具体操作、实施。 负责人:曹丽丹 工作小组:康淑芬焦庆辉陈艳蕊贾敬肖彭秀卿王安杰 三、目前存在问题 1、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感觉到成天只忙于教学,应付教学,无法开展第二课堂,无法与学生进展计算机应用的开发。 2、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软硬件的开展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且教材内容严重滞后。 3、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机房条件、教师队伍、学生素质、教学评价等相关〕。 4、师资力量及其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了理论课、实践课、工程实训课的衔接问题。 四、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其目标定位是最根底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构造、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学方法实施等问题。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又不能以浪费教育资源为代价。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与广泛的适应性。 因此,就计算机课程改革在目标定位上,我们认为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屡次就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根底、多方向、厚根底、强技能〞的原那么,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根底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到达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具体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根底,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课程模块化实施方案——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课程模块化实施方案——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一是课程模式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以致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结构。 二、组织机构 成立模块化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基本要求 课程模块化是在分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任职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

上,将课程内容按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编排出合理的课程模块。通过课程模块化,使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就能掌握一项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教学模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实施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组成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单元技能;教学模块中应有实训环节或仿真模拟操作,与学生技能竞赛标准相融合,与职业资格标准(考证)相融合。教学内容的筛选应遵循四个依据:一是以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素质的现实需要为依据;二是以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技能需要为依据;三是以中职学生入学文化水平起点和学习能力特点为依据;四是以学科特点为依据。课程模块应根据划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使教学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更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 (2)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实用性、应用性强; (3)强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形成组织教学内容; (4)每个模块内容不多,讲究“必须、够用”,针对性强; (5)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每个模块组合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 (6)课程模块更新效率高,可以及时反映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手段。

中职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研究—以计算机课程为例

中职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 研究—以计算机课程为例 摘要:当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不管什么专业均用到了它。特别是职业教育,不少科目的学习内容都跟它有联系,其已经成为同学们必须学好的课程。老 师于讲课的时候需要因材施教,因为同学们的接受水平是不一样的,他们学到的 计算机知识程度亦是不同的,所以,进行一概而论的讲课方法,上课的过程当中 质量会不高。老师在日常授课的时候,需要清晰中职学生的特征,结合存在的信息,展开分析,最大限度的增强上课质量。进行模块式讲课策略,将所有内容融 汇起来,根据由简单至复杂的原则,把重难点予以挨个搞定,促使他们把我重点 内容,来锻炼他们的动手水平,学到专业技术,使得学生形成顺应专业职务技术 要求的中等优秀人士。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技能;专业课程; 一、模块式教学概述 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模块式教学,它具有灵活又侧重、经济又现实的特点,赢得了不少中职老师青睐。它是一种创新性讲课手段,重点即为形成同学们亲自 操练水平,老师利用传授,使得他们可以自己通过有关专业技能,做好自己的任务。其模式包括:每一科目的模块化(就是一个集中学习的策略,以基础科目为 出发点,一定经过一段时间只学习一个科目,它目的让同学们学到一套专业技术 知识)、讲课知识点的模块化(就是按照依将科目内容的前后关联,将需学的内 容根据模块来分,挨个学习发现重难点)、上课时间方面的模块化(即为将不一 样的科目安排到不一样的时间展开学习,这样使得他们学习内容框架能够系统化)。 二、模块化教学收获的效果 (一)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主性,提升了他们的职业应对水平

新生最开始学的是基础内容、基础技术模块科目,他们对专业具备清晰的了解,为他们下一年予以职业方向的应对给出了方向,接下来的一年,即第三年他 们展开顶岗实习。执行“模块化授课”方式后,他们于学习的时候不单单体验了 学习的趣味性,感受了胜利的开心,及其关键的是提升了他们的择业水平。 (二)老师的讲课水平逐渐提升,科研质量亦有所增强 模块化科目创新的实施,对计算机科目老师指明了不低的要求。老师在做课 堂计划与课程大纲的过程当中,需对市场予以最大限度的调查,应紧紧留意社会 对人才的需求异常,搜寻与自己学生发展的职业相匹配的方向。因此,老师需经 历逐渐改变授课模式、以增强自己的传授水平,推动了他们从“教学匠”往探究 型老师的革新。 (三)有助于专业内容的翻新,给专业发展予以了上升空间 模块化授课极好的解决了基础技术模块的稳固性与专业技术模块的转变性的 联系。由于计算机运用技能的飞猛开来,模块化讲课把所有新内容、新技能放至 专业技术模块里面,以致课程不仅比较稳固而且逐渐革新。 三、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教学资源的研究策略 (一)最大限度的调查,掌握模块化教学资源研发需求 想研发模块化授课资源,就需清晰老师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好调研:师生 对资源库的分布、内容、作用、框架栏目编排的需求结果得知,老师极其重视的 是PPT、教案、例子、拓展资料与对应的媒体素材;学生极其重视的是拓展资料、网络课程、例子、对应的媒体素材。 (二)合理安排,设计好模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 从调研结果得知,包括四个部分:(1)教学资源,有教案、PPT、实例举析、优质课视频;(2)学习资源,有沟通和例子、拓展性讲课资源;(3)练习和考评,有基础性练习、拓展性联席与例子练习;(4)沟通演示,有在线答疑与作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 摘要:本文回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阐述了笔者所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过程以及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02-4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教和学基本处于分开的状态,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良好的发挥出来。教材相对比较陈旧或采用的新教材不能和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相符,教师的知识也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实脱节,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2 教学模式改革准备及过程 2.1 准备阶段。(1)确定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成员及职责。(2)确定工作任务及时间进度。 2.2 调研学习阶段。(1)联系相关企业进行调研。(2)联系本专业前几届毕业生进行调研。(3)利用一切机会去有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的省内、外中职学校考察调研学习交流。(4)去已经建设完成的国家高职示范校取经,学习经验,借鉴改革思想。(5)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6)专业内部对每次调研结果向全系汇报,开展学习和讨论。(7)派专业带头人去国内或内外学习培训,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8)选派部分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实

践锻炼。 2.3 试点、探索阶段。(1)依据制订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教学文件:包括专业课程体系构架及专业课程知识点,专业主要课程的课程标准,部分专业课程的课件及试题库,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2)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要求,编写出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的两门重点课程的校本教材,为教学试点做准备。 2.4 实施改进和推广实施阶段。(1)总结试点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效果,对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2)继续编写其余重点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为继续推广教学改革方案做好准备。(3)结合新修改的课程标准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新生计算机班级中继续推广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4)根据试点及推广的效果,选派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找出教学改革中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的差距。(5)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继续对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改革方案。 2.5 总结阶段。(1)召开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总结会,聘请参与改革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所有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参加,探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2)根据试点、探索阶段和改进推广阶段的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3 改革的目标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及课程设置改革创新与实践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及课程设置改革创新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在中职学校中扮演着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 人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及课程设置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首先,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 设置主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但在实际应用中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中职学校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增加了实践操作课程 的比例。例如,增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应用软件开发等实践课程,通 过实际操作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计算机应用专 业的课程设置也加大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增设了创新创 业项目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主动实践。 其次,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实践上进行了创新。传统的 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了提高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中职学校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例如,开展了项目式教学,在实际项目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中职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和 实践活动,如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创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综合素质。 最后,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上进行了创新。实 践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习实践的场所。传统的实践基地条件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此,中职学校增加了对实践基地的投入,改 进和升级实践设备和软件,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同时,中职学校 还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实 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施模块化教学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施模块化教学探 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这门课程操作性强,主要用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信息处理素质,即培养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工具获取和评价信息、组织和运用信息、分析解释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各中小企事业单位招录对象时要求具备文档设置与编排、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音频视频文件的使用与编辑等能力。所有这些要求都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日常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针对上述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校本化处理,尝试使用模块式教学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块划分 模块教学法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上,从就业环境对工作角色期望的角度,严格按照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模块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培训目标明确,模块的设置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因此,一个课程模块就是一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为达到该目标设计的一系列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的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按知识单元划分为七个模块: 1.基础知识模块:介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目标是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及使用。 2.Windows XP操作系统模块:介绍文件或文件夹基本操作,使学生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各部分功能,能够在操作系统下完成各种工作。 3.文字处理软件模块:介绍文档排版、表格设计、图文混排、页面设置和打印的技能训练,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熟练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文档的录入和处理。 4.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模块:介绍工作簿的基本操作训练、录入数据、格式化工作表、数据图表、工作表中的数据处理和打印,使学生具备熟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处理、绘制图表。 5.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模块:介绍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训练、幻灯片格式、母板设置操作、插入和编辑对象、对象的动作和动画设置、切换与放映训练、演示文稿的打包与解包训练,使学生具备熟练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能够完成课件制作、产品展示等工作。 6.因特网应用模块:介绍浏览信息、搜索引擎搜索资源、收发电子邮件,使学生具备熟练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的能力,能够通过电子邮件实时通信工具和他人沟通。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共4页word资料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必修的计算机课程,围绕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学生后续的计算机学习奠定基础。根据职校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可以鼓励大部分、激励小部分,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职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一、学情分析 如果要想真正教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计算机入门课程,对学情的分析非常重要。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高,参差不齐,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偏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有的学校为了主科的教学质量,不太关心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的甚至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第二,有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态度存在问题。进入职校学习可能不是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初衷,选择计算机专业只是家长主观认为计算机好学,学生也喜欢计算机游戏,学好学坏都无所谓。所以,“在职专混三年”就是这少数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种学习态度下,这部分学生普遍厌学,根本没有心思去好好学习,认真思考,出现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第三,对计算机专业课不感兴趣,但对手机游戏、电脑网络游戏却情有独钟。有的家长对于此种现象也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就造成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

室、网吧等娱乐场所,出现彻夜不归地上网等逃避学习的现象。以上虽是个案,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中职学校的生源整体素质逐年呈下降趋势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面对这样的学情,应该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二、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时,职校教师有必要在第一课向学生介绍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性。要告诉同学们,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只有掌握计算机,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掌握先机,为将来赢得更好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学好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中职学校的必修课程,要学好并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一,坚定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和决心。不管什么课程,都有一个从不会到精通的过程。“书山有路勤为径”,只要肯下功夫去钻研,就算初中阶段基础薄弱也没什么大问题。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学习过程中肯学多问。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第三,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听”,多动“脑”,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多思考,敢于提问。计算机学习中,要完成某些学习任务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要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第四,养成预习的习惯。通读课本内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自主完成课本中的“体验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计算机素养。第五,要学会总结。每次课后要及时总结自己本次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4篇)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4篇)第一篇:反思性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反思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效 果进行总结、反思,旨在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并且可以及时解决,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教师共同进步。 反思性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督促教师持续改进教学课程,自 身教学水平可以持续提升,本文主要思考了反思性教学在中职计算机 教学中的应用。 引言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做的行动、决定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是一 种考察自己的能力。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进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也可以让教 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反思性教学是最早在1980年出现在美国,在 那之后就迅速传播到各个国家。反思性教学是教师的一种认真负责的 教学行为,很多教育界的学者都比较认同,学校也大力鼓励教师进行 反思性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但 是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有很多问题,所以需要教师进行反思性 教学,提升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问题 1.1教师方面 计算机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即要求学生对理论 知识做到了然于心的地步又要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持续去应用,在应 用中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 学方法是主要以理论为主,教师以教材为主,给学生讲解过多的理论 知识,不注重然学生去实践,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也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反感。学生毕业后没有学到 真正的本领,影响就业。 1.2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中职院校学生基础不牢固,对学习没有较高的兴趣, 进而上课专注度不够,积极性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学生在 学习中缺乏兴趣,缺乏自信就更加厌学。学生和老师没有过多的交流,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导致学生和教学进度有了脱节,就更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2013 年 6 月

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及原则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因此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和高技能的新型知识劳动者,更好地为劳动者就业服务和推动经济发展,中等职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历史使命,是今后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一方向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要坚持三大原则:(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要坚持“五大对接”原则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 19 号)再一次明确,现代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需要和导向,应实现“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一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直接影响着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等攸关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显然,实现“五个对接”是解决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症结的关键,是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原则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必然要求计算机应用专业按照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公共服务需要,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布局,服务好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课

程改革的角度出发,这种服务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围绕当地经济发展,适应当地经济对计算机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服务好地方企业当前的发展。二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要立足行业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