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整理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整理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整理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整理

儿少笔记

1、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年的青年,年龄0~25岁

2、儿少卫生学的重点对象:中小学生群体

3、儿少卫生不同于其他卫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

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

4、体重=体脂肪+瘦体重(去脂体重)

5、【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包括积极的、消极的内外环境)

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6、生长发育最常用指标:身高、胸围、体重

7、体格发育曲线:各种生长发育指标值和年龄在坐标图上的关系曲线:

1)生长发育水平曲线纵坐标:个体X、测量值、群体x

2)生长发育速度曲线纵坐标:增长绝对值、增长率

3)生长发育完成率曲线纵坐标:发育完成率

8、【生长轨迹现象】:指群体儿童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将按遗传潜能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

9、【赶上生长】:又称追赶性生长,出现在那些生长发育过程中曾因疾病、营养、心理应激等因素而出现生长迟缓的患儿;一旦这些不良因素(尤其是疾病因素)被解除,机体立即就会出现向原有正常轨迹靠拢的倾向。(年龄越小越明显,生长的加速幅度越大)

10、【发育关键期】:某些机能或技能的获得存在关键期或敏感期,此时,适宜的刺激或训练即可获得该机能或技能,否则无法获得或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11、儿童发育年龄分期:胎儿期(0~1)、幼儿期(1~3)、学龄前期(3~6)、

学龄期/童年期(6~12)、青春期(10~20岁)、青年期(约18~25)

12、①头尾发展规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②近侧发展规律(手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

③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早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

13、五类生长模式(Scammon生长模式):

①一般型:肌肉、骨骼等,(婴幼儿期、青春期)两次突增

②淋巴系统型;一次突增,有升有降

③神经系统型:一次突增,先快后稳(头围测量对3岁以前幼儿是重要指标)

④生殖系统型:一次突增,先慢后快(生殖期)

⑤子宫型:因母体激素的作用

14、体格发育的阶段变化:

第一生长突增期: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一年;

身高(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

1岁:身长75cm 体重9Kg 2岁:身长85cm 体重12Kg

第二生长突增期:青春期初期(女 9-11至13-15;男 11-13至15-17)

身高生长突增高峰(PHV):个体的身高增长速度达到最大的时期。

15、睾丸增大是男性性发育最早的征象。

乳房发育是女性性发育最早的征象。月经初潮是女性性发育最重要的指标。

16、矮身材的标准:<P3标准,即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第三个百分位(P3)

身高增长速度:≥4cm/年

17、体质量指数(反映营养状况):BMI=体重(kg)÷身高(㎡)

评价婴幼儿营养状况:Kaup指数=[体重(kg)÷身高(c㎡)]×10^4

18、生长发育评价的五等级划分:

①婴儿死亡率(IMR):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映活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反映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对婴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IMR=当年婴儿死亡人数÷某年活产儿人数×1000‰

②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指在某给定年份内,每1000名活产儿在年满5岁前的死亡概率。反映0~4岁组儿童的生存状况,该年龄段儿童正是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对象,可反映全球18岁以下儿童90%以上的死亡情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U-5MR作为首选指标。U-5MR=当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某年活产儿人数×1000‰

③年龄别死亡率(ASDR):指某年在不同年龄组内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

④某病死亡率(CFR):指在某一期间(通常1年)内因患某种或某类疾病而导致死亡的百分比,既可反映该疾病的严重程度,也能反映医疗水平和质量。

20、儿童少年健康指标体系——生长发育指标

营养状况:用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三个指标,可分别评定出儿童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和慢性严重营养不良等。用BMI评价肥胖和超重最为常用。

21、中国儿童少年群体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和主要健康问题):(WD)

①死亡率显著下降,伤害成为青少年的首位死因;②生长发育水平提高,体能水平进一步下降;③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整体改善,疾病谱变化带来新的严峻形势,精神障碍负担日益突出。④城市流动儿童、乡村留守儿童、流动青少年健康问题需求增加。

22、预防近视是防治视力不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

23、【轴性近视】:晶状体屈折力正常,因眼球前后轴过长,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

【屈光性近视】:眼轴长度正常,因角膜或晶状体曲率半径缩短,致使晶状体屈折力过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

24、眼球的屈光参数: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

25、乳龋和恒龋比较的区别:①龋患率高;②多发,龋蚀范围广;③龋蚀除易发生于颌面、邻面外,也发于光滑面、牙颈部;④进展快;⑤自觉症状(如疼痛、肿胀)不如恒牙敏感。

26、龋病的“四联致病因素”: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WD/TK)

①细菌和菌斑:菌斑是致病的生存环境,控制菌斑是防龋的重要环节;

②宿主:即儿童的牙、唾液、生活行为方式等;

③食物因素: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为主要致龋食物。

④时间因素:从一个小小的早期损害发展为龋洞,需要一个缓慢发生发展的过程,平均需要18个月的时间。

27、窝沟封闭法:是WHO推荐的重要防龋措施。封闭乳磨牙以3~4岁为宜;封闭第一恒磨牙以6~7岁为宜;封闭双尖牙、第二恒磨牙以12~13岁为宜。

28、脂肪可在牙釉质表面形成一层脂肪膜,防治釉质脱矿,隔绝碳水化合物与细菌的接触。

29、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腰围界值点结合起来,可确定是否超重/肥胖,其次是判断出事中心型还是外周型肥胖。步骤是:①先按BMI标准,区分出正常、超重和肥胖;②在筛

出的肥胖中,按腰围(WC)界值点进一步区分出中心型(超过WC界值点)还是外周型肥胖(低于WC界值点)。

30、【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采取各种预防、治疗、教育措施,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

3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具备的特征):

①智力发育正常;

②情绪愉快,反应适度;

③心理行为发展符合年龄;

④行为协调和反应能力适度;

⑤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⑥个性健全和稳定: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行为符合道德规范、适度耐受各种压力。

3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学习困难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合并症有破坏性行为、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学习障碍和抽动障碍。多发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ADHD治疗以行为疗法为主,需要接受特殊性教育训练。

33、【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以社会功能、语言沟通缺陷为主,伴异常狭窄的兴趣和行为为特征的儿童期发育行为障碍。ASD包括孤独症(autism)、阿斯伯格综合征(AS)、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雷特综合症等。

34、【儿童情绪障碍】:是以焦虑、恐怖、抑郁、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与成年期神经症间不存在必然的连续性。以焦虑障碍最多见。

35、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36、儿童意外伤害最常见的原因:交通事故、跌落、烧伤、溺水、中毒和自杀。

37、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WD)

①【优势法则】(dorminant rule):少数刺激引起优势兴奋灶形成,具备最良好的应激功能,条件反射易形成,工作能力高。年龄越小,有意注意时间越短,兴奋灶持续时间越短。

意义:培养兴趣,明确目标。

②始动调节:学习开始时脑皮质的工作能力从低到高逐步进展,因为脑皮质的功能调节需要一定时间。意义:学习强度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强。

③动力定型:多次、重复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时间的固定,以最经济的损耗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完善和自动化过程。

意义:从小注意技能和良好习惯的训练培养,良好作息制度不轻易改变。

④镶嵌式活动: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出现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轮换(互相镶嵌)的现象。

意义:注意不同性质课程轮换,体力与脑力活动的交替,年龄越小,交替越频繁。

⑤保护性抑制:学习过程中,出现脑工作能力下降、早期疲劳的现象。功能物质的损耗,引起超限生理性保护。意义:注意发现早期疲劳,及时组织休息或安排其他活动。

38、学生脑力工作能力变化类型:四型

Ⅰ型:学习日开始后工作能力逐步升高,约2小时后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午间休息后回升,然后又下降;学习日末时降至略低于学日开始时水平。

Ⅱ型:与I型相似,不同的是在学习日末时,因对即将到来的休息性活动引起兴奋,使工作能力略有回升,称“终末激发”。终末激发的出现有一定条件和限度,与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的程度、能量贮备、学习态度和情绪等有关。

Ⅲ型:工作能力从学习日开始到学日末持续升高。

Ⅳ型:和Ⅲ型相反,工作能力持续、迅速下降,即兴奋性很早就下降。

39、【终末激发】:大脑皮层在持续较长时间的功能活动后,兴奋性逐渐降低,但即将结束工作任务的喜悦又可反射引起大脑皮层一过性兴奋性增高的现象。

40、【疲劳】(fatigue):是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长时间的作用下,脑皮质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

41、疲劳是客观的生理现象,疲倦是人的主观感觉,过劳是病理状况。

(1)课业学习:①小学生每日学习总时数:1~2年级不超过4小时,3~4年级不超过5小时,5~6年级不超过6小时。(TK)

②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学50分钟。

(2)课外活动:小学生不少于3~3.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2~2.5小时;其中最少要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3)睡眠;(4)休息;(5)自由活动;(6)进餐。

1、服务半径:校址与生活区的距离,即学生的就学距离,其大小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体力特点和教学需要而确定。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为原则。

2、学校周围环境:教学用房的外墙与铁路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城市主干道同侧路边距离不应少于80m 。(TK)

3、学校应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三部分

建筑容积率的规定:城市小学不宜小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农村小学不宜大于0.7,中学不宜大于0.8;小学每名学生不宜小于2.3㎡,中学生不宜小于3.3㎡)运动场地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4、为使教学用房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干扰,要求建筑物间距为南向教室冬至日时底层满床日照不应小于2小时,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间距不小于25m,教室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小于25m。

5、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cm

6、教室布置:要求教室前排桌(前缘)至黑板有2m或以上距离。

7、水平视角:不小于30°(即视察角,由学生看黑板的视线与黑板面形成的水平夹角)

8、垂直视角:不低于45°(首排学生看黑板上缘视线与黑板面形成的垂直夹角)

9、增加自然采光的措施(教室采光应符合的标准):(WD)

⑴教室的玻地面积比(窗的透光面积/地面积)不低于1:6

⑵单侧采光时,【室深系数】(窗上缘距地面高与室进深之比)不应小于1:2;

【投射角】(室内工作面一点到窗侧所引水平线与该点到窗上缘间连线的夹角)不小于20-22?;

【开角】(课桌面测定点到对面遮挡物顶点的连线和该测定点到教室窗上缘连线之间的

夹角)。最小开角不小于4-5°;

建筑物间距:对面遮挡物至教室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该建筑物高的2倍。

⑶窗间墙不大于窗宽的1/2,最好设计成带形窗。经常保持窗玻璃的清洁状态,以降低遮光率。

⑷为提高教室采光效果,室内各表面应采用高亮度低彩度装修。

⑸教室课桌面的【采光系数】:或称自然照度系数,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教室课桌面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5%)10、眩光:在视野内形成不舒适的干扰或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光亮,分直接眩光或反射眩光。

为减少眩光,在放置黑板的前墙壁不应设窗。除南北窗外,均应备半透明窗帘。

11、控制眩光方法:①限制光源亮度②带不低于30?(最好45?)保护角的灯具③适当提高灯的悬挂高度,使灯距桌面不低于1.7m ④灯管排列宜使长轴垂直于黑板面,即纵向排列。

12、【光照度】(lx,勒克斯):被照平面上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

13、平均照度——课桌面:平均照度不低于15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黑板面:平均垂直照度不低于2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卫生标准中有关教室课桌面照度的规定:是200Lx,不低于150Lx。

14、教室空气中CO2最高容许浓度为0.15%(1500ppm)。相对于普通教室而言,对一些密闭性强的学校用房(如计算机房、图书馆等)的微小气候改善,难度更大。

15、坐姿分前位坐姿和后位坐姿。

前位坐姿:指上体的重心落在坐骨结节上或其前方,此时依靠背部肌肉的紧张和大腿来维持平衡(前位坐姿适宜写字,但时间一长易疲劳)

后位坐姿:指上体的重心落在坐骨结节之后,此时背部需倚靠(适用于休息,听课,看书)

16、适宜的椅高应与小腿高相适应。

17、【桌椅高差】: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

对个体儿童适用:桌椅高差=0.408×坐高-4.5cm

桌椅距离最好是4cm的负距离。

18、至适温度:中小学教室温度最好为18~20℃。

19、照度均匀度=最小照度/平均照度,不低于0.1。

20、灯源布置:8×40W或9×40W,桌面平均照度可达200-240lx;黑板前上方2×40W,照度均匀度是随着悬挂高度的升高而加大。光源应采用白色荧光灯

实验:

1、Z标准差法目前主要用于评价0~6岁小儿的营养状况。它以年龄别身高/身长(HAZ)、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三项指标,从以下不同角度来评价。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401

一、生长发育调查 (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1.调查指标 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 (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能为准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的选用,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况确定骨龄;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2)功能指标:儿童少年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发育变化迅速,对外环境的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炼的影响大。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推拿重点总结

推拿重点总结 壹.各论疾病 一、颈椎病P190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1、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2、目的(1)松解劳损、紧张甚至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改善其力学特征 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 (2)调整颈椎节段异常移位或成角,降低椎间盘负荷,减缓颈椎退变过程 (3)扩大椎间孔、椎管、横突孔非连续骨性管道有效空间,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紧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 3、治则:松解,调整 4、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 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为主 5、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 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 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 6、注意事项(): 1、颈椎病患者平时宜贯彻“仰头抬臂、协调平衡”的原则, 以锻炼颈部后伸肌群,平衡长期低头位而引起的颈部应力和稳定平衡失调。 2、注意纠正平时的不良习惯姿势,立足于预防。 3、注意用枕的合理性 4、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7、特殊体格检查 ①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叠置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头后伸并向患侧倾斜)进行按压。如出现颈部疼痛或向上肢放射痛,即为阳性反应。挤压试验的机理在于使椎间孔缩小,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②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置该侧头部,推头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牵拉臂丛神经,若患肢出现窜痛麻木,则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临床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表现、推拿手法、治则、取穴部位、手法操作步骤P224 定义: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

临床诊断学考试重点

二、各章重点(按照课件顺序) (二)发热: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得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热型及其临床意义(选择或者名解,要注意写“此种热常见于……”) (1)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得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与伤寒高热期。 (2)弛张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与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型: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型: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 (5)回归热: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周期热,霍奇金病。 (6)不规则热:指发热得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2呼吸困难病因分析(只记病因即可)。“三凹征”必考,肺性呼吸困难临床分类(类型、特点与病因) (1)病因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液性 (2)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呼气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干啰音,常见于哮喘。 混合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吸气都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变浅,听诊肺常有呼吸音异常,可有病理性呼吸音,常见于广泛肺实变与肺间质病变以及阻塞性肺气肿。 3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得三大特点,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酸中毒性大呼吸得常见两个疾病。 (1)左心衰竭呼吸困难特点 △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 △仰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回心血量↓、膈肌位置↓)→强迫体位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时迷走兴奋性增高,冠脉收缩,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卧位,膈肌上移,肺活量减少; 卧位,静脉回流量增多,肺淤血加重。 (2)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 (3)酸中毒性大呼吸(Kussmaul呼吸):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思考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急性左心衰引起。机制①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下降→心功能下降②回心血量上升→肺淤血加重 5咳嗽得音色等(选择题,老师尤其提到“金属音”),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与红砖色痰(这两个老师没提,顺带瞧瞧吧) (1)音色:指咳嗽时声音得色彩与特性①嘶哑:声带炎症或肿瘤等②犬吠样:会厌、喉部病变或气管受压③金属音调样:纵隔肿瘤、主动脉瘤、肺癌④微弱:极度衰竭或声带麻痹 (2)性质: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金葡菌)、灰绿色/红砖色痰(克雷伯杆菌)

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第九节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一、校址 (一)校址选择 学校应设在居民区适中的地方,布点均匀,以利学生就近上学。学校设置一般按人口数和密度规定其服务半径,中小城镇的上学距离规定为小学≤500m,中学≤1000m。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服务半径可适当加大。 学校应具备良好的外界环境,避免外部噪声干扰,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城市主要干道(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同侧路边距离不应少于80m,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校址应远离化学、生物、物理等污染源。学校不应与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相毗邻。 学校宜设在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附近,或邻近公园、公共绿地。校址周围交通应方便,能为学校提供能源、给水、排水和电源设施;同时有利于防灾及安全疏散。 学校应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禁止在校园内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滑坡体、悬崖边及洪水沟口。 (二)学校用地 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彼此用绿化带隔开。 建筑用地:可采用建筑容积率(每公顷建筑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衡量建筑密度,我国规定城市小学宜为0.8,中学宜为0.9;农村小学不宜大于0.7,中学不宜大于0.8。 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2。 绿化用地:中学每学生不应小于1m2,小学每学生不应小于0.5m2。 (三)校园总平面布局 建校时即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使校园总体布局合理。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用房,靠近室外运动场地。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教学用房的位置。 校门不宜直接开向机动车流量超过300辆/小时的道路,门前留有一定缓冲距离。 建筑物间距应保证南向教室冬至日时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根据不同地理纬度因地制宜);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间距不小于25m;教室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小于25m。 学校建筑基底面积约占校地面积的25%~27%(楼房)和33%(平房),每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中学为11~15m2,小学为10~13m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2010.06.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建华:各位老师,今晚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进行一下梳理,并就各章容进行必要的举例,便于大家组织课程期末复习。 伍康:请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期末复习方向是什么?谢谢! 建华:伍老师:你好!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较明确的课程复习容,我将对课程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前四章的已挂在第一次教学活动(文本)中,今晚将对后面的章节进行梳理。 建华:不知学生对已前这种复习方法感觉如何?以前是以综合练习的方法揭示各个知识点的。 伍康:老师,对不起,刚才没看到你的回复。收到。 邓红红:老师,晚上好! 我觉得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还是比较有条理的,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容易理解和接受! 伍康:同意邓老师的看法。另外,想请教老师在备课中有没好的或查找资料的方法推荐呢?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2010春试题类型介绍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邓红红:老师,能否简要说一下答题思路!谢谢! 建华:简答题简要回答述性知识点即可,论述题除阐明观点外,还需要对此做必要的解释,分析题之类的需要根据材料容按要求回答,阐明观点,分析原因,提出措施等。详细说明也可参见前几期的说明。 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1.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实证研究法;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理解:关键期的概念;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各自的优缺点。 各种题型举要: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doc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咯血定义,4 '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1心 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组不同原因,1Q心原性与肾 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H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 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艮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艮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 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1桶状胸 义,9深大呼吸,潮式 及间停呼&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吸 Id 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Z 三种呼吸音的 区别 H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 别 的综合体征。 18、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 H 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 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Q 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B3G 表现。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 24钟摆律,胎心律 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RBBB DG 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 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 H 心尖搏动点的位「 ,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

第8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doc

第八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本章所论述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是涉及预防医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的期刊、图书、指南、数据库、字典、百科全书、影像、学协会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在预防医学的卫生信息资源中,中国卫生部及下属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hina CDC):含有大量的预防医学、传染病、流行病、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妇幼卫生、公共卫生、营养卫生疾病控制、保健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还有大量的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文献。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CDC), 有大量的传染病及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损伤、公伤损害、环境卫生问题、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类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环境卫生、卫生统计、艾滋病、性传播性疾病与结核病、传染病、职业安全等免费信息资源。世界卫生组织(WHO);NIH 中的NIEHS;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含有大量的公共卫生、营养卫生、食品卫生等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中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将在第四至七章分别介绍。 第一节主要导航站点 一、MedWed(https://www.doczj.com/doc/c816156928.html,/medweb/) 是一个生物医学搜索引擎, 按照生物医学学科进行学科主题分类。从Specialties点击Public health,可获取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有食品安全,营养卫生,流行病,统计学等等方面的信息。并可通过检索获取。 二、INASP Public Health/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公共卫生/ 疾病防控)https://www.doczj.com/doc/c816156928.html,/health/links/phprevent.html INASP对其推介的每个网站都有简要注解,概述其功能,并提供网址链接。 第二节期刊 一、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53年创刊,双月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内容涉及临床常见疾病的预防、临床流行病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目录>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 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p62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 7.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7.儿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 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 9.句子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 10.语言获得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 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 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 13.影响怯生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 14.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p221 15.性别恒常性(性别一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 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 17.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252 18.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用)p256 19.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 20.儿童观察力发展的大致趋势p75(老师补充的) 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 22.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老师补充的) 【论述】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3.“视崖”实验(目的+结果+结论)p76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 5.论述皮亚杰对人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老师补充的) 6.语言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人物+观点)p144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 8.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 9.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200 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 1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 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这场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 斯腾——遗传与环境的“辐合论”; 鲁克森伯格——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 格塞尔——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该理论主要来自于双生子研究。 3)相互作用论:在共同决定论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关系,提出了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有: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优点:时间短、取样大;取样大,材料更具代表性;时间短,不易受时代变迁而带来的影响。 --缺点:由于被试的取样是来自不同年龄点的不同个体,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的发展规律或特点。 --优点: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由于纵向研究历经的时间长、耗资多,选择的被试不可能像横向研究那样数量大;被试的流失影响取样的代表性;可能使被试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效应;长期的纵向研究还可能受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3)聚合交叉设计:结合横向和纵向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组群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 --优点:能够区分年龄效应,组群效应和测量时间效应,确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 第一章绪论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的术式结构,动作原理,技能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引书》于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养生学成就,其中也有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的最早记载。 《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手法医学的成就。 《黄帝内经》对推拿手法的贡献 1.确立了手法医学的正式学科名----按摩 2.阐述了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温经散寒,活血补血,舒筋通络 3.提出了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特殊手法的运用:按压腹主动脉法,按压颈动脉法 5.膏摩的运用:《灵枢-经筋》记载用”马膏”膏摩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6.手法推拿与定穴的运用 7.按摩人员的选材与考核 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 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 《金匮要略》书中首次提出了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法并列,用于预防保健。膏摩方:头风摩散 书中有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 《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书中记载手指相对用力且协同操作的捏脊法和作用力向上的腹部抄举发,其中的拈脊骨皮法被后世冠以捏脊法之名而在小儿推拿领域得到了重用。 唐宋时期: 1.推拿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建立按摩科 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2.《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该书所有的病症均无方药处方,却提出了详细的“补养宣导”之法,即对症导引疗法。唐代第一科:祝由 3.《千金方》唐代孙思邈 a. 倡导小儿按摩 b. 膏摩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得到了又一次总结 c. 重视养生保健手法 d.丰富多彩的手法应用:提出治疗颞颌关节半脱位,在手法牵引复位后”当疾出指” e. 手法用于诊断与定穴 4.《外台秘要》王焘保存了一些宝贵的推拿手法资料 a. 脊柱手法的记载:脊柱按压法 b. 其它手法:治疗霍乱转筋的手拗脚趾法,治疗大小便不通的捋腹通便法,摩小腹下 死胎法,捉筋治噎法,治疗咽喉舌疾的下颌关节爪法 5. 《圣经总录》:“开达抑遏”四字概括了按摩的功用;将封裹膏摩与手法复位和用药并提, 作为正骨疗法的常规;中指熨目法,掌心熨目法治疗目昏暗和目暗 6. 《十产论》中助产手法,亦可保健按摩 明代: 1.明代按摩科变迁万全《幼科发挥》《育婴秘诀》有多处小儿推拿意外的记录 2.小儿推拿的兴起:

诊断学考点汇总

诊断学 名词解释: 1. 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在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 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可见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3. 莫非氏征(Murphy):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吸气,宰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见于胆囊炎。 4. 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想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想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已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 5. 主诉: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主诉必须包括症状、部位、时间。 6. 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见于肝硬化。 7. 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8. 周围血管征:由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组成,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9. 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电压≥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见于右心房肥大,肺心病等。 10. 腹膜刺激征:板状腹,压痛,反跳痛组成,见于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等。 11. 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见于左室肥厚等。 12. 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3. 三凹征: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当伴随出现发绀、双肺湿罗音和心率加快时,提示左心衰竭。 14. 眼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

一、绪论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共同伦决定: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 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48,52周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

推拿学重点(部分

推拿治疗 1. 推拿: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 推拿学的三个特征:(1)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2)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3)广泛的适应证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 3. 推拿手法:以术者的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者借用一定的器具以达到手功能的延伸,按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重阳。功法:是手法的前提 4. 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1)持久:手法按要求作用一定的时间。 (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3)均匀: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4)柔和: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宜用蛮力,暴力,做到力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 (5)深透: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 5. 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稳准巧快 6.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有度(生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病理)

7.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冲,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8. 推拿发生意外的原因:(1)诊断不明确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制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不当或选用不当(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证9. 推拿的发展: (1)甲骨文时期-推拿源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按摩为殷人发明 (2)先秦时期-推拿是治疗和养生保健的主要手段;用于临床急救 (3)秦汉时期-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书中确定“按摩”之名;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膏摩”,为药物外用与按摩手法结合的外治法;华佗是按摩治疗与自我按摩导引的倡导者,发明五禽戏 (4)两晋南北朝时期-推拿用于急症治疗。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最早的“捏脊”法(5)隋唐时期-推拿专业化。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提出治疗闭合性骨折的四大手法“揣摸、拔伸、撙捺、捺正” 6)宋金元时期-推拿理论不断丰富 (7)明代-小儿推拿学术体系形成。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按摩”之名开 始有“推拿”之称;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收录于杨继洲《针灸大成》)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儿童少年卫生学(文本)(1)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指标和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是儿童少年群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是健康状况的反映,群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则是社会发展、卫生保健和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 对该群体发育规律的全面了解,对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丰富儿少卫生学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也是制定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政策和行动纲领的基础和前提。 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统一,这一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指标。 随着基础医学和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生长发育的研究内容呈现出从整体水平到基因与代谢水平的整合。 一、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一)生长(growth) 生长是指身体各部分以及全身在大小、长短和重量上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即生长包含形态生长(morphological growth)和化学生长(chemical growth)。 (二)发育(development) 发育是指身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在功能上不断分化与完善的过程,也包括心理、行为和体力的成熟过程。发育一词,通常在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方面使用较多。 生长和发育密不可分,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寓于生长之中。对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形态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功能的分化和增强。因此,常常把生长发育一起表述,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或“生长发育”。 (三)成熟(maturity) 成熟是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达到成人的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水平或称之为成熟度(maturity degree)是指特定的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水平,即当时的发育水平与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四)生长发育可塑性(plasticit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意味着生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还表现为神经发育的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对神经活动及环境改变作出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应答反应。 二、生长发育指标体系 (一)体格发育指标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 1. 纵向测量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401

第四节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一、生长发育调查 (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1.调查指标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 (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能为准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的选用,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况确定骨龄;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2)功能指标:儿童少年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发育变化迅速,对外环境的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炼的影响大。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血管功能的脉搏、心率、血压等。各种联合功能试验和最大耗氧量测定则可反映运动时心肺功能状况和训练水平。 常用生化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代谢水平的尿肌酐、三甲基组氨酸;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尿羟脯氨酸和总体钙。前两类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此外还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铁、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等。各种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生长介素、甲状腺素、雄激素、雌激素、促卵泡成熟素和促黄体生成素,以及尿17-酮类固醇等的测定,不仅有助了解生长发育内在规律,对诊治各种生长发育异常也有实际意义。 (3)素质指标: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能力等,每种指标可用一种或几种特定运动项目表现。常用指标有:短距离快跑、中距离耐力跑、投掷、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体位前屈、反复横跳等。 (4)心理指标:心理发展包括感知觉、言语、记忆、思维、想象、动机、兴趣、情感、性格、行为及社会适应力等。根据测验目的可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记忆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等。指标通常是多项的,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测试量表或问卷调查获得。这些量表、问卷应得到国内外公认,采用本国的标准化常模,由专业人员操作;尽可能消除内外环境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调查方法根据不同调查目的,可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生长发育调查: (1)横断面调查:是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指标进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