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给物流企业带来4大好处

信息化给物流企业带来4大好处

信息化给物流企业带来4大好处
信息化给物流企业带来4大好处

信息化给物流企业带来4大好处

信息化究竟能够给物流企业带来什么,相信物流人最想知道答案。一般说来,成本的减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流程的通畅是最常见的好处。但是由于物流企业本身规模、依托行业、信息化基础、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家能力等等因素的限制,信息化能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利益大小也“因企业而异”。

降成本等信息化给物流企业带来4大好处

物流信息化

● 促使物流成本的降低

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其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与其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中,大量的信息不仅随时间波动,而且还依赖于气象和经济条件,是不稳定的。

因此,物流管理和决策作业与活动,需要实时地分析各种条件,并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最佳实施方案。诸如配舱、装箱、运输资源的使用、运输路线的选择、工作计划的拟订、人员的安排、库存数量的决策、需求和成本的预测、系统的控制等等,都需要优化或智能规划。

而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自觉运用智能规划理论和方法,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据资料介绍,200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18.3%,以我国2006年的GDP计算,200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为3.8万亿元,如果我国物流费用降低1%,每年将节约383亿元,因此这方面的空间和潜力是巨大的。

国际上,许多先进的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决策、预测和控制,进而实现真正有效的科学管理。通过引入了各种最优化模型,先进的物流管理软件在车辆配载、运输路线优化、仓储优化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实现了很好的应用,直接为客户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例如在车辆路线优化方面,统计表明,合理安排车辆线路可以帮助用户用原来60%-70%的资源(车辆、人力)完成原来的工作。因此,物流信息化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

● 促进物流流程的优化

物流信息化的直接结果是信息流动的加快、信息流动的及时准确,而信息的迅速流动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工作流程的平衡。例如,对一个厂商来说,要想实现快速的交付,可能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在当地的销售办事处积累一周的订单,将其邮寄到地区办事处,在批量的基础上处理订单,把订单分配给配送仓库,然后通过航空进行装运;

二是通过速度较慢的水上运输,两者相比,显然前者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后者可能实现在较低总成本下甚至更快的全面交付,由此可见,物流信息化关键的目标是要平衡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比如,沃尔玛与供货商合作,建立快速补货体系。

我们知道,常规的零售商与供货商的业务流程一般如下:零售商进行销售——发现商品库存快到最低点——向供货商要货——供货商发货——零售商入库——进行销售,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但沃尔玛却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沃尔玛对于某供货商每天的销售数据,不仅要发到自己的总部,同时通过“RETAILLINK”软件包,利用互联网,发送到供货商的计算机系统内。

这样,供货商对其商品销售的数据不再是1个月后才能知道。由此也可以看出,物流信息化必然要求进行物流流程重组。但是对物流流程的重组并不是对原有物流系统的全盘否定,而是使物流系统再升华,使物流更加合理化、高效化、现代化,使物流时间、空间范围更加扩展。

● 加快物流的标准化

据估算,如果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在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2002年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暨经验交流大会”上,有10个企业的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这些优秀案例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的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因此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标准化。

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物流标准化趋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二是信息流标准化,三是文件格式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当中,只有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以后,才有利于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信息流标准化的重点是企业各类信息的编码、管理信息、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标准化问题;文件格式标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的互联与互通。

这三个方面的核心任务是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的共享,这是信息时代先进企业标准化的一个特点。还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标准要统一;二是标准要适当超前。中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委员会2003年8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来自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科技部、中国商务部等单位的负责人出任了该委员会的委员。中国物流信息管理委员会将负责中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整合物流领域分散经营带来的信息不匹配等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际标准的广泛采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所以标准化也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美国微软、IBM、HP、诺基亚等公司对标准化十分重视,他们通过美国信息技术办公室中国办事机构,频繁向国内有关人士询问有关标准化制定与执行情况。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标准化意识要弱得多。因此,加快建立高新技术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出台支持信息化发展的强制性标准,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好重大工程的信息接口标准,解决好物流业信息化涉及到的标准化问题,已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

● 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从竞争的范围上来看。过去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表现在仓储、运输环节上或者包装环节上等一些单独的环节上,工商企业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供应链形成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以后,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上,而是把整个物流过程或者供应链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特

别是在加入WTO,企业应用物流信息化以后,物流竞争已从环节的竞争转到物流供应链的整个过程的竞争,就像马丁克里斯托夫所说的,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果不采取信息化,物流企业就没有竞争力。

从竞争手段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很多国际上的物流活动都是在自动化仓库、多式联运等一些物流设施的提升上来提高自身的效率,可以说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的提高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用多么高的运输设备和自动化的仓库,而是对顾客的响应能力。而这种响应能力恰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而完善的应用方面。所以物流竞争已经从原来关注物流设施水平转向了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上。如果没有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就谈不上对顾客的响应能力的提高,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步骤

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步骤 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会同世界银行召开了现代物流国际研讨会后,我国的现代物流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部分省市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一些工商企业如海尔、青啤、天汽等也开始认识到物流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能够使企业增加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第三利润源"。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大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竞争的需要,正努力改变原有单一的仓储或运输服务方向,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其服务质量还很难满足一些企业的需求,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在普遍看好我国物流的情况下陆续涌入我国,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物流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物流的企业基础薄弱、效率低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使得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不够,成本高居不下,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在我国就更为罕见,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一些大型的国内物流企业正在利用现代通信技术逐步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更多的物流企业也在跃跃欲试。 物流领域在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既带有一般行业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这是因为物流业全面融汇了多学科的经济科学和技术科学,涵盖资源配置科学、仓储科学、流通科学、环境科学、运输科学、搬运科学及至营销科学、再生科学、系统科学等诸多内容。一次性投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所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实施。 一、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提出 从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分析,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基础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其次是流程信息化,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一方面可以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另

中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物流向着信息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企业物流的概念入手,并对物流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作了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最后对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物流信息化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Title】 Thinking of information-based manage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Logistics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function of the logistics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for enterprise's logistics. This article proceeds with concept of enterprise's logistics , then explains and analysis the trend of it .On this basis, Pointing out the bottleneck of the enterprise's logistics of our country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some settlement . At last,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us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logistics, Putting forward the investment direction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s enterprise and the basic system structure. 【Key words】 Enterprise's logistics; 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of enterprise's logistics 【文献综述】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及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及合作日益加强,物流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单位,物流对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物流贯穿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物流的改善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益:第一,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第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第三,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第四,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物流管理系统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在科学的系统观念的指导下,从整体效益着眼,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促进作用。[1]人类进入21世纪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物流只有向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企业物流信息化对企业具有多方面的贡献:(1)有助于新型顾客关系的建立;(2)开辟了了解市场需求的新途径,强化市场反应速度;(3)有利于改进渠道的效率,便利流通;(4)有利于构筑企业间的价值链,改变传统的供应链构成。[2] 而我国企业要增强自身的获利能力以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改善自己的物流体系,加快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物流的相关理论以及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物流相关理论比较多,主要有商物分离论、黑大陆和冰山说、第三利润源说、物流的供应链管理理论、成本中心说等。 1、物分离论 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所谓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商品所有权的转让,通过货币实现)和实物流通(商品实体的流通)各自按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行。它实际是流通总体中的专业分工、职能分工,是通过这种分工实现大生产的产物,这是物流科学重要的新观念。物流科学正是在商物分离的基础上才得以对物流进行独立的考察,进而形成科学。[3]

浅谈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

浅谈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商品贸易规模逐渐不断扩大,物资空间移动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扩展,因而对于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物流信息化、物流活动的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物流需求高度化、个性化、多元化,要求物流服务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物流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物流服务,以适应物流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为何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中途陨落,有的历经坎坷仍生生不息?纵观中外名企,现代化物流管理极其重要,尤其是供应链管理对原材料供应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业等组成的物流供应链在物流信息、资源配置、物流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控制、创新和调整。 据相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物流企业以超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82万家物流企业或者物流相关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管理、功能、业绩、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价,具有现代物流竞争力的企业却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物流企业更是凤毛麟角。物流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基本原理,对物流活动进行指挥、计划、组织、协调、监控,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的最终目的。

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最大程度实现客户要求服务水平是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所在,即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提升企业的战略优势。按照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就是把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提供给客户。 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已成为目前很多国内物流企业最为强烈的变革方向。面对激烈竞争、高深莫测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传统企业看似完整但缺乏系统的生产、采购、销售模式,已没有办法适应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到流通的周期,降低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终端用户的全过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成本,已成为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 1.现代企业物流概念和特征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物流的概念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仅物流活动的功能范围不断扩大,物流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入。现代物流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现代物流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从企业内部来讲,它是对信息、运输、物料供应、搬运、存货管理、包装、仓储、实物配送等分散的物流作业流程的综合协调整合;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管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企业物流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

浅析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系部工商管理系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1323 学号130222155 学生姓名林道祥 指导教师赵文军 职称讲师 2016年 1月

浅析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一个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产流通过程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客户需要快捷的服务和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规范化生产,提高工作的准确度,加快流通的效率,满足市场多变的需求。而高效的供应链运作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因此通过信息化来改善企业供应链管理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必须应用信息化,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本文基于信息化出发浅析信息化给物流企业的影响。 关键字: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物流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 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降低,使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更有优势。面对强有力的竞争者,国内企业想占据市场的有利局面,就必须挖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用

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本企业的核心业务,而把物流业务交给高效优质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对企业的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因此,对于物流市场的需求是日渐增长的,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传统企业一般都具有运输、保管等自营物流能力。这种自营物流力量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供给变得相当困难,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富于替代性,这种状况要求物流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思维和决策必须以服务为导向,把物流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关注物流服务的质量。随着物流意识的增强,物流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飞速发展,由于物流服务的对象分布广泛,大多数客户不固定,物流服务具有动态性以及分散性的特点,这种动态性和分散性引起局部的供需不平衡,且具有较强的波动性,给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物流企业竞争的关注点也从成本的竞争逐渐转移到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达到客户的满意。因此物流服务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核心,而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离不开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 二、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 1.信息化使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

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必定选择 现代物流是以专业分工为前提,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由传统储运业、传统运输队在运筹学基础之上与先进信息技术完美结合,以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和高效的全程物流服务为目标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是继集装箱在运输工具上进行变革之后,运输领域在组织形式上的又一大革命。现代物流在充分利用现代的IT、网络技术和现代的治理方式上,实现对物资运输的自动化治理、全程跟踪和优秀的客户服务,减少流程、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而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的必经之路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兴起和进展确实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刻内的主旋律,据《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有70%的物流企业在1998-2001年期间,年均业务增幅高于30%,并可能今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增长率会达到25%。然而,与些同时,

仍有超过30%的物流外包企业对目前的物流供应商感到不满。全然的缘故是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落后,与客户在业务上的沟通不能跟上客户的需求,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第三方物流客户对物流服务的不满,最终阻碍市场的开拓;另外企业的物流外包,导致了对物流的严峻依靠,物流服务性价比过低,也使企业的物流外包成为企业的包袱。 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现代物流企业如何面对物流市场,在IT、网络等先进技术成为时代主旋律的情况下,如何跟上客户的需求?物流企业信息化就摆在物流治理者的桌面上,也能够讲物流企业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现代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物流的关键在于治理、物流的成败在于体制、物流的水平在于科技,由此可见系统的重要性! 现代物流企业可选择的信息化之路 一个是建立功能、需求等比较单一的业务模块----物流信息

学习企业内部物流管理(doc 7页)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对物料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制造企业就是通过在各制造环节中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实现增值来实现企业价值的。 谈到物流,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配送等相关概念,其实,还有一类物流业务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所谓物流管理,就是指制造企业从采购、生产到销售过程中一系列的涉及到物料管理的业务,如原材料的采购、保管、领用业务销售业务等等。 在实际业务中,由于品种多、形态各异、帐实分离等原因,物料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工作之一,但我们可以从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工具(管理信息系统)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物流管理的基础数据一般包括物料主文件、物流管理、货源清单、供应商信息、客户(信用)信息、最高储备、最低储备、安全库存量等。即使是不用任何软件,企业也应该建立完整的基础信息。但是在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即使这些数据都非常准确,也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有些工作数据量大而且时间要求

紧,手工处理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强调的是计划控制下的物流管理,具体内容是:在物流管理的联系下,根据独立需求计划计算形成物料的需求计划,进而进一步根据物料的属性计算产生生产计划或采购计划,这一过程称为MRP计算。ERP系统的核心是MRPII,MRPII系统的核心是MRP,通过管理物流,以计划为控制核心,可以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适量的物料”,这样使库存成本+采购成本即物料的总成本最低。下面我们分别从采购、库存、销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采购管理的改善 现象1:绝大部分企业都设置有采购计划员这个岗位,其主要职能就是根据企业下月的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有趣的是,许多企业里并不按采购计划员编制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而是要经过加工,而加工的依据呢,多半是领导的个人经验。 现象2:企业里经常会出现计划外采购的情况,一般都是因为出现了临时的意外情况,这时一般需要领导的特批。可是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就是,有一个厂的厂长在偶然一次进仓库时发现了一种配件是几个月前他特批过的,因为当时情况特别紧急,所以他的印象特别深刻,但是在他发现的时候,那些配件还是原封不动地躺在仓库里睡大觉。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和问题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和问题 一.企业逐渐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大型骨干企业近年来对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 二.以供应链管理为特征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包括仓储、货运、配送及运输管理等环节)逐步完善,许多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我国物流业的实际情况,且在客户服务等方面所创新。 (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 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 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 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 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 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 (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 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 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 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 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 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 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 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 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回顾历史总结规律 如果从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的确有一些核心的、似乎不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规律,对把握物流信息化未来的方向可提供一 些启示。总结这些规律既是物流信息化本身的基础建设,对于物流 业本质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信息化大体上可以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EDI算起。当时一些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为了提高企业之间的商贸、 物流效率,采取了电子数据交换即EDI技术,主要是两大措施:一 是建立第三方信息交换机构----EDI中心,企业之间不必建立两两 通讯线路,只需与EDI中心交换信息即可;二是建立一套交换数据的 标准(代码、格式、通讯等),各企业把需要交换的数据按此标准转 换后即可与外部交换,不会影响内部数据的安全。尽管由于EDI采 用专线通讯造成成本较高,普及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给后面的物 流信息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启发。至今我们建设的各种公共信息平台,依然在遵守上述两条原理,第三方服务和信息交换的标准化。另外 还要指出的是,物流信息化发端于数据交换与共享,恐怕是这个行 业特有的,至今我们还在为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所困扰,可见物 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对于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不同一般。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微机和局域网技术的普及,推动物流信息化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以管好各企业自身的网络资源和作 业流程为目标,并形成了各种以TMS、WMS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 从那时开始,物流信息化覆盖了网络和流程两个基本范畴,只不过 这一时期的网络和流程仅限于本企业所辖的资源和作业。 但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不会停脚的,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了物流信息化的新发展,尽管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盲 目性,但是方向还是依稀可辨的,就是推动产业走向“智能物流”。

快递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B/S结构的快递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Express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uthor: Shao Lusheng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essor Liu Xiao Maj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June 2009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伴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快递物流业将成为物流业的巨大业务增长点。而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快递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迅速,对民营快递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变为现实。民营快递企业要想在当今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所做的尝试,以期对民营快递企业提供有益的建议。论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快递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快递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进而对其各功能模块实现。本文作者旨在从业务流程重组思想上吸取精华,结合当今流行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运用UML建模工具,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快递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流程,设计了一套基于B/S结构的快递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从快递业务的收货、仓储、配送、发货和送货等环节入手,利用JSP+Tomcat+SQL Server2000构建基于Web的快递物流系统,相应的系统功能模块也包括收货、仓储、配货、发货、送货和系统管理等。此外,针对客户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货物跟踪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用户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开发出的新系统能较为有效的实现民营快递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并且可以对民营快递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快递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UML,系统分析与设计

浅析工厂内部物流

浅析工厂内部物流 目前我们公司正在大力推行“3定2S”、部件涂装、降本增效等改善业务,但要使这些改善业务能得到顺利成功推行,首先要做好一个基础工作,就是完善工厂内部物流。本文主要以目前的生产方式为着手点简单阐述工厂内部物流存在的问题并从物流路径、物流容器、仓库布置等方面说明改善方向。 1 物流管理目的 物流管理的目的在于推进物品的移动和以成本为切入口的系统及作业水平的维持和改善,以适当的价格,在必要的时间内将必要的物品送至必达的场所。其结果是可以不断地维持和提高向后续工序提供服务的水平,并使得物流费用得到降低。广义物流的对象范围涵盖了从供应商到经销商的所有经营活动的领域,包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产品物流以及售后物流,如图1所示。不过本文中的物流只是说明生产物流方面的狭义领域。 图1 2 物流现状分析 物流方式和生产方式是紧密关联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机型投入一台套的混合方式,还是一种机型同时投入多台套的方式。物流方式要按照生产方式来决定,随之,物流容器也要按照这个确定。如果我们生产方式定下来了,那么物流方式就随之而改善,如果生产方式未定,那么生产方式就要考虑物流方式后再决定,所以物流方式与生产方式需要互相考虑。 目前的生产方式就是依据需求预测计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由订单来组织

生产和管理物流。这种生产方式方式下,对产品及其物料的准时流动与交付要求大大降低,势必用相对较高的仓储库存来缓冲和适应每天的实际生产计划,是以仓储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方式。 这种物流模式下其物料流动作业过程如图 2 所示,隐含了大量费用成本,不创造价值的反复装卸、多次搬运、找件、拆包装,以及与会取送件等浪费,物流效率低下,生产周期长,库存量及资金周转率低,库存损失相对较高,同时包装物随件进入仓库和生产现场,现场目视化、“3定2S ”等业务也很难正常开展和推进,难以达到较高水平。 第一次装卸搬运 第二、三次装卸搬运 第四、五次装卸搬运 图2 3 物流业务改善方向 想要改变以仓储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方式,就对生产方式进行改变,但受诸多客观上的原因,暂有一定的难度。现就对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说明改善方向。 3.1物流路径 以最简单化为原则。最理想的状态是供应商直接到生产线,但是实际上由许多的操作上的不便性,所以会停留在各种地方,包括仓库等。但对于企业周边距离较近的一些外协厂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对于较远的厂家可以让厂家在企业附近 租借仓库以达到物料直接配送至现场工位目的,同时又减少库存及资金占用。 同时要优化投放路径。目前可作为仓库的区域固定无法改变,只能调整物料的存放位置,将物料存放于靠近投放点的仓库区域,以减少投放路程,提高投放效率,降低周转费用。 3.2包装及投放方式 不同物料考虑其台当用量、运输方便、投放便利等方面采取不同包装数量及包装形式(详见图3),降低不必要的包装费用。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2.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3.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 随着物流新技术和先进物流管理理念在我国的发展,传统的储运功能和硬件设施优势已逐步让位于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资源整合能力。在现阶段,各地都在规划和兴建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如何保证物流中心的正常运作以发挥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节点作用,管理信息化即通过建立高性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进程,同时也是一个关键的手段。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LMIS)是指在物流领域内建立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服务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正常运作的基础和保障,任何一个物流环节,尤其是不同物流环节的连接处,其正常运作必须以物流信息为支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的灵魂。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达到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我国很多企业都实施了信息化,开始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如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通过对系统内外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获得物流管理中有用的信息,并以表格、文件、报告、图形等形式输出以便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组织物流活动,协调和控制各作业子系统的正常运行,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以物流管理人员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其主要功能有:运输路线的选择,车辆的调度、跟踪,物料的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客户订单管理等。按照信息系统层次结构的特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可分为业务操作层、管理控制层、决策支持层、战略规划层。常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如下几个功能模块:仓储管理子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订单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客户服务子系统。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只使用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集中于仓储管理,财务管理和运输配送管理。这些信息系统主要由专业的软件厂商提供,也有些企业的信息系统是自己开发的。 信息时代,突起的电子商务快速推动着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步伐,以经济快捷、管理精细、信息准确为特征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势必要求物流企业建立和完善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近年来,我国从政府部门到企业

浅谈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发展及其影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浅谈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发展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现代企业物流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与启发。 关键词:现代企业物流转变一体化物流战略网络化 引言 随着解放后乃至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物流行业营运而生,那么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结合外国一些经验与教训,现代物流管理将带给我们国家以及企业什么呢,而我国的现代企业物流又将走向何方,一下论述将做一一分析。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

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一、一体化进程 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 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正当物流需求增长放慢,市场竞争加剧的时候,我们发现物流信息化的投入却在明显增加,成为物流市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并成为物流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内容;当大部分物流企业已经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实践经验之后,不少人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惑,他们在问物流信息化未来的方向和目标究竟是什么?有规律可循吗? 回顾历史总结规律 如果从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的确有一些核心的、似乎不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规律,对把握物流信息化未来的方向可提供一些启示。总结这些规律既是物流信息化本身的基础建设,对于物流业本质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信息化大体上可以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EDI算起。当时一些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为了提高企业之间的商贸、物流效率,采取了电子数据交换即EDI技术,主要是两大措施:一是建立第三方信息交换机构----EDI中心,企业之间不必建立两两通讯线路,只需与EDI中心交换信息即可;二是建立一套交换数据的标准(代码、格式、通讯等),各企业把需要交换的数据按此标准转换后即可与外部交换,不会影响内部数据的安全。尽管由于EDI采用专线

通讯造成成本较高,普及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给后面的物流信息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启发。至今我们建设的各种公共信息平台,依然在遵守上述两条原理,第三方服务和信息交换的标准化。另外还要指出的是,物流信息化发端于数据交换与共享,恐怕是这个行业特有的,至今我们还在为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所困扰,可见物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对于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不同一般。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微机和局域网技术的普及,推动物流信息化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以管好各企业自身的网络资源和作业流程为目标,并形成了各种以TMS、WMS 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从那时开始,物流信息化覆盖了网络和流程两个基本范畴,只不过这一时期的网络和流程仅限于本企业所辖的资源和作业。 从世纪交替到本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物流信息化的方向再次转向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其背后的驱动力是企业希望把网络和流程的概念突破自身所辖的限制,开始考虑社会资源的整合、合作伙伴的协同。但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努力进展甚慢,表现为采用互联网为技术架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困难重重,影响了物流市场的网络资源整合和作业流程协同。至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仍然是一个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且尚未对以往的经验教训做出科学的总结,形成行业的共识。

联想物流信息化系统

联想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 在中国IT业,联想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自1996年以来,联想电脑一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2000年,联想电脑整体销量达到260万台,销售额284亿元。IT行业特点及联想的快速发展,促使联想加强与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流带动物流。高效的物流系统不仅为联想带来实际效益,更成为同类企业学习效仿的典范。 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 提起联想物流的整体架构,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松借助联想供应链管理(SCM)系统框图,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联想的客户,包括代理商、分销商、专卖店、大客户及散户,通过电子商务网站下订单,联想将订单交由综合计划系统处理。该系统首先把整机拆散成零件,计算出完成此订单所需的零件总数,然后再到ERP系统中去查找数据,看使用库存零件能否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如果能,综合计划系统就向制造系统下单生产,并把交货日期反馈给客户;如果找不到生产所需要的全部原材料,综合计划系统就会生成采购订单,通过采购协同网站向联想的供应商要货。采购协同网站根据供应商反馈回来的送货时间,算出交货时间(可能会比希望交货时间有所延长),并将该时间通过综合计划系统反馈到电子商务网站。供应商按订单备好货后直接将货送到工厂,此前综合计划系统会向工厂发出通知,哪个供应商将在什么时间送来什么货。工厂接货后,按排单生产出产品,再交由运输供应商完成运输配送任务。运输供应商也有网站与联想的电子商务网站连通,给哪个客户发了什么货、装在哪辆车上、何时出发、何时送达等信息,客户都可以在电子商务网站上查到。客户接到货后,这笔订单业务才算完成。从上述介绍中可以了解到,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的整个物流过程中,信息流贯穿始终,带动物流运作,物流系统构建在信息系统之上,物流的每个环节都在信息系统的掌控之下。信息流与物流紧密结合是联想物流系统的最大特点,也是物流系统高效运作的前提条件。 经过多年努力,联想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趋于完善,目前已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全面企业管理。联想率先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之后成功实施了ERP系统,使整个公司所有不同地点的产、供、销的财务信息在同一个数据平台上统一和集成。今年5月,联想开始实施SCM 系统,并与ERP系统进行集成。从企业信息化系统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基础网络设施将联想所有的办事处,包括海外的发货仓库、配送中心等,都连接在一起,物流系统就构建在这一网络之上。与物流相关的是ERP与SCM这两部分,而ERP与SCM系统又与后端的研发系统(PLM)和前端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连通。例如,研发的每种产品都会生成物料需求清单,物料需求清单是SCM与CRM系统运行的前提之一:客户订单来了,ERP系统根据物料需求清单进行拆分备货,SCM系统同时将信息传递给CRM系统,告诉它哪个订户何时订了什么货、数量多少、按什么折扣交货、交货是早了还是晚了等等:系统集成运作的核心是,用科学的手段把企业内部各方面资源和流程集中起来,让其发挥出最高效率。这是联想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处。 信息流带动下的物流系统 借助联想的ERP系统与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自动化仓储设备、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等设施,联想在采购、生产、成品配送等环节实现了物流与信息流实时互动?与无缝对

物流与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物流与信息化 引言: 自人类从事生产活动起,就有了储存和搬运活动,可以说物流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然而,直至上世纪60年代,尽管生产工具的进步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但物流仍局限于表面的“储平余缺、运通有无”的低水平状态,显然,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工业革命以来,延续了数百年的疏忽。那么是什么一直在阻碍着现代物流理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呢?鲍尔索克斯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清晰地指出,在计算机技术可以广泛使用之前,没有理由认为物流的各种功能能够被综合,或者这种交叉功能的综合会提高整体性能。可见,物流的发展与信息及其技术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分业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对企业供产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完成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将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之目的。 一:企业物流与信息流的发展历程 “物流”这一术语起源于美国,含义是追求高附加值的活动,具体包括通关、商检、运输、代理、保管、存货控制、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强调诸活动的系统化和整体最优化。 根据物流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段。 第一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 第二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三个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NRP)、制造资源计划(N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 第四个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H)、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在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历程。但是,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推动和适应物流的发展仍旧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二:物流信息化的标准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依靠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撑,商品的流通不仅可以减低库存,提高效率,还可以实现全程监控、可视化管理,为流通方式的创新提供条件。但是由于物流信息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滞后,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也影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标准化要考虑企业层、行业层和社会层。标准化滞后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制约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企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发工具不规范,缺乏标准体系的指导,开发商的投资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市场做不大,客户也不敢用,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过高,进展缓慢。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发展和完善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施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是一项重大转变。本文主要立足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引言 物流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实现整体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物流管理信息化就是企业借助网络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企业的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对企业内部生产销售和用户应用链的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企业赢得核心竞争优势。因此,实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物流管理和整体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物流管理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影响 1、影响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 当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实施信息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这些企业自身原有的经营状况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摒弃了原有的管理方式以及组织形式,对于传统的饿物理管理方式来说,物流主要就是靠相应的部门进行管理以及组织,但是信息化时代的物流就要求企业应当从企业的整体性发展角度出发进行系统性的管理。所以说,企业在对物理进行经营的时候还应当顾及到企业整体性的利益,要对企业整体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 2、影响物流技术以及基础设施 企业在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整个企业的物流技术、基础设置以及相应的管理水平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完善。第一,企业的物流管理实施信息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因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具有全球性以及高效率等特征,为了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企业必须要在运输网络以及相应的通讯网络等设施方面进行不断完善。第二,物流管理的饿信息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物流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物流技术水平如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企业物流方面的效率。第三,物流管理的水平将会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企业建立相应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使用相对科学以及完善的方式和手段对物流的效率加以提升,这样就会对整个企业的物流发展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要求企业的物流发展应当朝着有效与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