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与企业信息化(论文)

物流与企业信息化(论文)

物流与企业信息化(论文)
物流与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物流与信息化

引言:

自人类从事生产活动起,就有了储存和搬运活动,可以说物流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然而,直至上世纪60年代,尽管生产工具的进步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但物流仍局限于表面的“储平余缺、运通有无”的低水平状态,显然,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工业革命以来,延续了数百年的疏忽。那么是什么一直在阻碍着现代物流理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呢?鲍尔索克斯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清晰地指出,在计算机技术可以广泛使用之前,没有理由认为物流的各种功能能够被综合,或者这种交叉功能的综合会提高整体性能。可见,物流的发展与信息及其技术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分业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对企业供产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完成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将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之目的。

一:企业物流与信息流的发展历程

“物流”这一术语起源于美国,含义是追求高附加值的活动,具体包括通关、商检、运输、代理、保管、存货控制、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强调诸活动的系统化和整体最优化。

根据物流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段。

第一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

第二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三个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NRP)、制造资源计划(N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

第四个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H)、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在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历程。但是,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推动和适应物流的发展仍旧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二:物流信息化的标准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依靠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撑,商品的流通不仅可以减低库存,提高效率,还可以实现全程监控、可视化管理,为流通方式的创新提供条件。但是由于物流信息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滞后,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也影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标准化要考虑企业层、行业层和社会层。标准化滞后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制约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企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发工具不规范,缺乏标准体系的指导,开发商的投资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市场做不大,客户也不敢用,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过高,进展缓慢。

二是行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例如由于电子单证格式和认证标准不统一,企业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地沟通,需要反复地转化、认证,费用高、效率低,还很不安全。

三是社会层的基础信息化标准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样的社会层标准也往往是国际标准。例如由于基础标准的滞后,商品编码、无线通讯频率不统一,像RFID这样的先进技术难以很快应用推广。

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曾经一揽子解决了上述几方面的问题,从技术上看并没有特别复杂之处,主要是采用封闭的专用系统办法,解决了三个层次标准体系的统一性问题。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影响了EDI的应用推广。

进入互联网时代,EDI从封闭系统模型走向开放式系统模型,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本,但是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方面却增加了难度。我们讨论物流信息化的标准问题,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层面的矛盾。

而社会层标准问题最突出:

企业层、行业层、社会层三个层面的标准化难度也是逐层上升的。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标准化相对容易一些,已经有一些成果。例如IBM推出的面向服务的构架(SOA)以及一些公司推出的中间件,已经初步形成了开发工具的市场标准。还有一些企业在探索物流业务模型的标准化工具,即把80%以上的物流业务流程通过相对规范的结构模型概括出来,减轻企业需求分析和系统开发的成本。

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正朝着相对规范的方向发展,为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单证和认证标准还未统一,行业信息化的进展受到阻碍。目前出现了一些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例如提供通讯服务的通讯平台,提供数据转换的数据平台,提供GPS定位服务的技术平台,提供物流供求资源信息服务的内容服务平台等等,这些平台实际上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

由于我国企业的规模还不够大,因此依靠企业标准作为行业标准基础的难度也较大,推进行业信息标准化要更多地依靠政府。物流的流程中政府的监管和服务占据重要地位,例如通关、商检、税收等都已经有了各自的电子政务平台,只是单证的标准不统一,数据接口标准不开放,认证体系也相对封闭,所以企业的信息系统无所适从,想整合也整合不起来。因此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平台整合统一,是促进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的重要基础。

应尽快参与物流基础标准制定: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底层的标准体系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当前国际上没有完全成熟的标准体系,我国国际贸易规模已居第三位,作为一个物流大国,我国应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因此确定我国的基础标准战略是非常迫切的。

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国信办等政府有关机构都在“十一五”规划中加大了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内容。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有关机构已经开始合作,建立互相共享的单证和认证信息机制。交通部把三大平台:联网收费、安全监控(建设质量安全监控和水上运输安全监控)和公共信息服务作为建设重点。

在这些措施中,我们都能看到信息化是与标准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以标准化的要求整合、改造业务流程,以信息化技术固化新的标准,落实先进的管理制度。促进涉及物流的电子政府平台能够率先整合起来,可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信息标准化之捷径。

2006年我国的物流业将走向全面开放,国际物流巨头正在加大对华的投资,同时也把国际竞争带到国内市场上来。这种形势一方面促进了国内物流信息化,另一方面也给国内物流信息标准化带来新难题。

三: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化需求的准确定位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只有在准确分析企业信息化层次和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企业信息化的优势和不足,正确面对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准确进行信息化需求的定位,才能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2004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资达到20.4亿元,比2003年增长25.2%。

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目前的物流行业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单点应用

针对个别功能的各种软件工具和单点系统的建设。这一层次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套件、企业邮箱之类的通用工具软件以及物流行业专用的条码器、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等工具软件或单点系统等。

第二层次:流程优化

是针对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企业专用的信息系统。

第三层次:综合管理

是针对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行业专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层次:公共平台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如物流信息的发布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家物流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

未来,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高级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作业将会出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的发展趋势。

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物流水平

在讨论和分析如何利用信息及其技术提升物流水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今天企业物流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以及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压力有: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分割的变化和新销售渠道的产生;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来自利益相关人员的压力;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产业整合和联盟;环境问题和风险控制等。

2.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两个:一是业务流程的局限,表现为低效率的流程造成断层和滞后;买卖方关系不佳;信息交流肤浅,不畅通;缺乏跨公司的合作流程等。二是信息系统的局限,表现为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公共平台;信息不能有效及时的传递;制造商与经销商、物流中心之间共享预测和补货计划;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共享零件需求预测;整个供应链中实时库存信息和瓶颈;制造商与供应商的生产线动态排程;实时可供货信息等。

针对企业物流自身环境压力及其瓶颈,可以实施以下信息化的手段改善和提升企业物流水平。

1.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利支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六大功能: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提高交货的可靠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企业直接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发布、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2.物流节点的网络化。随着物流活动的复杂化,企业物流发展的节点逐步增多,物流的节点网络化已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的关键点。以美国Amazon为例,为配合网上销售,Amazon公司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共建立了15个配送中心,并先后规划和实施了配送节点的网络化管理。完善的配送网络体系,使Amazon公司订货和配送中心作业处理大大加快,送货标准时间有效缩短。目前,其配送中心的规模及信息化水平足以与大型的传统零售公司的配送系统相媲美。再以德国翱拓邮购公司为例,翱拓公司在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在任何地方客户可以通过电话、邮件、传真、Internet(英特网)等向邮购公司的客户中心订货。所有订货信息通过电脑直接传输到物流中心,物流中心通过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分拣商品,最后打成邮包,再由自己的投递网络送至客户手上。物流节点的网络化管理使翱拓公司拥有了欧洲一流管理的配送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完善物流节点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构建综合物流体系的基石。

3.业务流程重组(BPR)。业务流程重组是通过重新思考、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其核心是以顾客、流程为导向,根本性的重新思考与设计,辅助信息技术的运用,最终达到绩效改善。业务流程重组一般包含三个方面:功能内的BPR,即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功能间的BPR,即在企业范围内跨越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组织间的BFR,即发生在供应链中跨企业边界的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通用汽车公司(GM公司),通过采用共享数据库、EDI等信息技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配件供应商的经营活动连接起来,配件供应商通过GH的数据库了解其生产进度,拟定自己的生产、采购和发货计划,同时通过计算机将发货信息传给GM公司,GM收货员在扫描条形码确认收到货物的同时,通过EDI自动向供应商付款。这样,GM

与其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运转就如同一个公司,从而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缩短了生产、销售和定货周期,减少了非生产成本,简化了工程流程。以上的流程优化说明,BPR有助于企业识别核心业务流程、简化非增值部分流程、实现供应链组织的集成和整体优化。

4.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通过电子商务达到信息集成化。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减少传统商务模式的中间环节。ERP

与电子商务结合,可使物流和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物流同步和资源优化。Dell公司通过自身网站销售计算机,消费者在网上订货,Dell确认订货后,通过电脑将信息传输给内部生产ERP系统并完成定制生产。Dell公司运用的这种营销管理模式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库存”管理,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

5.借助通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其他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通讯、数据交换及其他应用技术密切相关,目前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ADSL)、数字数据服务(DDN)、异步传输模式(ATM)、无线通信(NAP)、光纤光布式数据接口(FDDI)、电子数据交换(EDI)、有线电话/传真(CALL CENTER)、智能技术、识别技术、条码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已在物流业务活动中广泛应用,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及其他交叉学科技术,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物流信息综合管理水平。

未来信息及其管理在物流运用活动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使企业物流发展呈阶梯式上升和推进。

信息化给物流企业带来4大好处

信息化给物流企业带来4大好处 ----------来自绿蚂蚁网络快递物流平台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物流业不可抵挡的潮流,那么信息化究竟能够给物流企业带来什么呢?绿蚂蚁网络物流快递平台来带您一探究竟。一般说来,成本的减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流程的通畅是最常见的好处。但是由于物流企业本身规模、依托行业、信息化基础、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家能力等等因素的限制,信息化能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利益大小也“因企业而异”。 降成本等信息化给物流企业带来4大好处 物流信息化 ● 促使物流成本的降低 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其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与其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中,大量的信息不仅随时间波动,而且还依赖于气象和经济条件,是不稳定的。 因此,物流管理和决策作业与活动,需要实时地分析各种条件,并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最佳实施方案。诸如配舱、装箱、运输资源的使用、运输路线的选择、工作计划的拟订、人员的安排、库存数量的决策、需求和成本的预测、系统的控制等等,都需要优化或智能规划。 而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自觉运用智能规划理论和方法,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据资料介绍,200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18.3%,以我国2006年的GDP计算,200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为3.8万亿元,如果我国物流费用降低1%,每年将节约383亿元,因此这方面的空间和潜力是巨大的。 国际上,许多先进的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决策、预测和控制,进而实现真正有效的科学管理。通过引入了各种最优化模型,先进的物流管理软件在车辆配载、运输路线优化、仓储优化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实现了很好的应用,直接为客户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例如在车辆路线优化方面,统计表明,合理安排车辆线路可以帮助用户用原来60%-70%的资源(车辆、

浅析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系部工商管理系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1323 学号130222155 学生姓名林道祥 指导教师赵文军 职称讲师 2016年 1月

浅析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一个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产流通过程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客户需要快捷的服务和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规范化生产,提高工作的准确度,加快流通的效率,满足市场多变的需求。而高效的供应链运作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因此通过信息化来改善企业供应链管理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必须应用信息化,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本文基于信息化出发浅析信息化给物流企业的影响。 关键字: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物流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 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降低,使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更有优势。面对强有力的竞争者,国内企业想占据市场的有利局面,就必须挖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用

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本企业的核心业务,而把物流业务交给高效优质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对企业的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因此,对于物流市场的需求是日渐增长的,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传统企业一般都具有运输、保管等自营物流能力。这种自营物流力量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供给变得相当困难,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富于替代性,这种状况要求物流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思维和决策必须以服务为导向,把物流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关注物流服务的质量。随着物流意识的增强,物流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飞速发展,由于物流服务的对象分布广泛,大多数客户不固定,物流服务具有动态性以及分散性的特点,这种动态性和分散性引起局部的供需不平衡,且具有较强的波动性,给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物流企业竞争的关注点也从成本的竞争逐渐转移到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达到客户的满意。因此物流服务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核心,而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离不开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 二、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 1.信息化使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

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步骤

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步骤 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会同世界银行召开了现代物流国际研讨会后,我国的现代物流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部分省市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一些工商企业如海尔、青啤、天汽等也开始认识到物流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能够使企业增加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第三利润源"。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大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竞争的需要,正努力改变原有单一的仓储或运输服务方向,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其服务质量还很难满足一些企业的需求,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在普遍看好我国物流的情况下陆续涌入我国,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物流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物流的企业基础薄弱、效率低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使得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不够,成本高居不下,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在我国就更为罕见,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一些大型的国内物流企业正在利用现代通信技术逐步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更多的物流企业也在跃跃欲试。 物流领域在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既带有一般行业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这是因为物流业全面融汇了多学科的经济科学和技术科学,涵盖资源配置科学、仓储科学、流通科学、环境科学、运输科学、搬运科学及至营销科学、再生科学、系统科学等诸多内容。一次性投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所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实施。 一、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提出 从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分析,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基础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其次是流程信息化,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一方面可以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另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物流管理要求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力和技术,以最少的成本来谋求最大的利润。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新趋势,能够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所以企业应加强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物流管理主要是指对物品从供应商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其中包括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多方面内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则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这也是现代物流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最主要的区别。 二、企业实现物流管理倌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完善管理设施和技术,能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信息化能将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将物资流动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再分配,从而使企业管理的效率更高,实现利润最大化。另外,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化能充分利用数据等信息,提髙信息共享率,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终提高各物流环节的工作效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能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由于物流在我国的起源较晚,管理水平也较低,虽然近几年我国不少企业巳经加强了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但是在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方面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尤其是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较低。 1.物流管理的理念还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水平,即利用最基础的设施设备来开展物流活动,而且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度也不够,认为物流管理只是简单地对仓储、运输等环节进行设计,而忽略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对物流的管理仍然采用的是自营模式,并且自身建设的物流体系还很不健全,从而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很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2.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较为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等各种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但是,我国企业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些技术给企业物流所带来的优势还认识不清。另外,考虑到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很多企业在信息技术开发方面的投资较少,甚至有的仍然在用最初始的物流管理方法,从而导致作业效率较低,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必定选择 现代物流是以专业分工为前提,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由传统储运业、传统运输队在运筹学基础之上与先进信息技术完美结合,以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和高效的全程物流服务为目标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是继集装箱在运输工具上进行变革之后,运输领域在组织形式上的又一大革命。现代物流在充分利用现代的IT、网络技术和现代的治理方式上,实现对物资运输的自动化治理、全程跟踪和优秀的客户服务,减少流程、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而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的必经之路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兴起和进展确实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刻内的主旋律,据《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有70%的物流企业在1998-2001年期间,年均业务增幅高于30%,并可能今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增长率会达到25%。然而,与些同时,

仍有超过30%的物流外包企业对目前的物流供应商感到不满。全然的缘故是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落后,与客户在业务上的沟通不能跟上客户的需求,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第三方物流客户对物流服务的不满,最终阻碍市场的开拓;另外企业的物流外包,导致了对物流的严峻依靠,物流服务性价比过低,也使企业的物流外包成为企业的包袱。 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现代物流企业如何面对物流市场,在IT、网络等先进技术成为时代主旋律的情况下,如何跟上客户的需求?物流企业信息化就摆在物流治理者的桌面上,也能够讲物流企业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现代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物流的关键在于治理、物流的成败在于体制、物流的水平在于科技,由此可见系统的重要性! 现代物流企业可选择的信息化之路 一个是建立功能、需求等比较单一的业务模块----物流信息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浅析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摘要: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较低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技术瓶颈。物流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物联网技术出现对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快捷具有重要意义,物联网技术必将对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信息化 一、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利用物联网技术如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传感器网络、无线通讯等智能化采集技术,将物与物连接起来,过程无需人的干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当今社会已开始出现许多“物-物”联网的应用,如装有gps 卫星定位系统的运输车辆,以及装有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集装箱,可以自由通过不停车收费站,在无人化码头自动完成装卸。

二、物流信息化现状 1.企业对信息化监控不够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架构庞大、项目众多的系统工程,为了避免繁琐,很多物流企业将软件信息系统外包给软件开发商,这样只能解决物流中的某一环节,缺乏统筹,甚至会出现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导致企业出现监控的盲点,信息沟通不畅。 2.信息化建设意识落后 物流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必然趋势。在rfid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价格压力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意识不强导致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的范围很小。另外一些小型作坊式的信息技术企业通过仿制和盗版以低廉的价格扰乱市场,形成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导致高新技术在我国物流发展的普及程度不够。 3.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已经采用了包括通信网络、条码、rfid、gps、物流自动化系统、物流管理软件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进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但已经全面采用物流信息化参与企业管理和作业的企业只占到行业总数的39%左右,大部分企业仍采用原始的人工操作等传统方式,物流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很难满足企业高效运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外,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信息化离

浅议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_毕业论文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议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专业方向:物流管理 指导单位:四川托普学院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而随着物流市场的逐步扩大,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获得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有可能因经营不善而被市场所淘汰。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作为新兴物流行业中的绝对多数,它的信息化建设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还处于薄弱的阶段,存在着诸如发展战略空白、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等较多的问题。所以现阶段,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用的情况,并且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问题的研讨,来提出一些信息化技术的建设。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谈到了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及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第四部分则以3个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成功的案例阐述进行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最后,真诚希望我国中小企业在借鉴与吸收所有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之上,能够做得更好。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对策;应用服务提供商。

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支持。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仓储、分配等各个领域,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个流程。物流业已成为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我们国家物流企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程度低,设施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完全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些企业连信息化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定单依靠手写完成,有些甚至连电脑都没有配备。此外,资源浪费严重,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孤立,信息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性、易变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残酷,重业务轻管理的陈旧运营模式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都是中国中小物流企业的首要问题。 现代物流的目标是快速,及时,节约等,如果这些都离开离开信息化的支撑,那将是无法想象的。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信息化的竞争,如果不进行信息化建设,那势必将被淘汰。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广大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 组成部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迫在眉睫。加速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是物流行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基础,也是增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惟一选择。因此,探讨信息化建设有现实意义且势在必行。

浅谈物流信息化建设

· 浅谈物流信息化建设 摘要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生产规模对企业物流系统提出的新的要求,它在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对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将自动化生产与企业的长久发展结合起来,重新构建企业的业务和信息流程及组织结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大的能动性。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

1 物流信息化研究的背景及容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1.1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立项开发的ERP系统与中国石油销售公司二次物流系统接口开发项目通过验收,这也是现代物流模式效率升级的重要容和标志。项目通过ERP系统接收二次物流系统配送计划,自动生成装卸油时间、地点、运距,运费自动审核,有效保证了配送数据实时、准确,实现了运销数据共享,管理一体化,为油品运输配送进一步优化线路、提高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1.2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同时,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物流信息发展中不能抗拒的过程。

总之,物流信息化战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信息化战略目标要清晰,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正确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能够促进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整合各类物流信息 资源,实现供应链信息的无缝接轨,实现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实时化传输,真正达到物畅其流的效果。 2 物流信息化研究的优越性 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 它除了具有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它汇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重新定义供应商、分销商和制造商相互之间的业务关系。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2.1物流信息化研究的方向 1、信息化助推高效配送 近年来,以运输为主的配送业务,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运用

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开始形成持续快速发展的格局。随着投资的不断增长,我国物流业基础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其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与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连通。此外EDI、ERP、MRP、GPS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推动了我国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但物流信息化在目前仍然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关注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就变得愈加重要。 关键字: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而成一体,实现企业与社会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物流业与互联网经济一起被人们当成"新经济"的重要内容,被广泛地称作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流通效率的竞争。特别是从制造业的再生产过程来看,产品处在制造环节的时间越来越短,而绝大多数时间处在流通环节,大约占85%-90%左右。因此,流通速度和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效率和速度的高低。同时,流通还具有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中国流通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2006至2010年,中国南方国

际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功能将形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再下降3%;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3%。到2010年,全球80%的海运出口市场,都将集中在大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商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小批量、高频率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物流信息不断更新,且速度越来越快。物流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对顾客服务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物流企业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的阶段。在我国已经实施或是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34%,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不到13%,在整个行业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多而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综合分析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若干行业,需要物流信息系统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 I、G PS 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而我国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在处理订单时,有时数据交换要面向七八种不同的模式,阻碍信息一体化的进程。

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方面,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的信息技术给传统的物流带来了根本性变化。物的流动伴随着信息的流动,而信息流动控制着物流。正是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独立的各个物流环节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满足了不断发展的物流生产管理和服务要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数码技术、射频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管理的自动化、高效化、及时性得以实现,保证了物流活动的顺畅进行和有效控制。 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物流过程所涉及的采购、销售、运输、仓储等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其他高科技的设备,通过全球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的、动态互动的系统。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软件系统工程。为开发具有高度可靠性、可维护性、实用性和多效性的应用系统,按《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规范》要求,对系统开发的阶段划分目标、任务,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装备、工作程序、以及参加人员等作出相对统一的技术规定和管理规定。需要统盘规划,严密设计。 1.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1)系统调查,确定系统的实施范围,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初步确定系统的主要目标,估算可能带来的效益,根据资金和技术力量,分析建立的系统是否可行。 (2)系统分析。收集、分析资料;初步拟出系统的信息流程图;找出现行系统的不足之处;根据用户对系统的具体要求,确定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3)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分为整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整体设计包括模块结构设计;系统设备的选择与配置方案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存贮设计。对每一功能模块进行具体设计,编写模块说明书。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依据系统设计中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程序员运用各种程序语言工具具体编制命令程序,实现系统各项功能。程序设计一般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2.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1)系统运行的组织。大中型煤炭企业物流中心应开发适合本部门使用的管理子系统,使这些子系统与实际工作结合,解决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较差的问题。目前,微机区域网络已由集中向分散的组织形式发展,各大型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中心在系统运行中,应重视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的能力,以利于信息资源共享。(2)系统运行的人员配置。必须结合企业的特点,根据系统的功能需要和系统人员本身素质等情况综合确定。系统运行的人员通常包括系统应用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以后,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系统运行通畅。这些规章制度有系统操作规程、系统安全制度、系统定期维修制度和用户使用规程等。(3)系统运行的规章制度。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必须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系统运行通畅,这些制度具体有系统操作规程、系统安全制度和用户使用规程等。 二、企业物流信息化实现途径 当前,企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业务流程的局限,表现为低效率的流程造成信息断层和滞后,信息交流肤浅不畅通,买卖方关系不佳:二是信息系统的局限,表现为信息管理系统不一致,缺乏公共平台,信息不能有效及时传递,实时可供货信息缺乏等。物流信息化是解决以上问

物流与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物流与信息化 引言: 自人类从事生产活动起,就有了储存和搬运活动,可以说物流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然而,直至上世纪60年代,尽管生产工具的进步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但物流仍局限于表面的“储平余缺、运通有无”的低水平状态,显然,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工业革命以来,延续了数百年的疏忽。那么是什么一直在阻碍着现代物流理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呢?鲍尔索克斯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清晰地指出,在计算机技术可以广泛使用之前,没有理由认为物流的各种功能能够被综合,或者这种交叉功能的综合会提高整体性能。可见,物流的发展与信息及其技术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分业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对企业供产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完成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将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之目的。 一:企业物流与信息流的发展历程 “物流”这一术语起源于美国,含义是追求高附加值的活动,具体包括通关、商检、运输、代理、保管、存货控制、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强调诸活动的系统化和整体最优化。 根据物流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段。 第一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 第二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三个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NRP)、制造资源计划(N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 第四个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H)、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在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历程。但是,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推动和适应物流的发展仍旧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二:物流信息化的标准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依靠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撑,商品的流通不仅可以减低库存,提高效率,还可以实现全程监控、可视化管理,为流通方式的创新提供条件。但是由于物流信息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滞后,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也影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标准化要考虑企业层、行业层和社会层。标准化滞后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制约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企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发工具不规范,缺乏标准体系的指导,开发商的投资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市场做不大,客户也不敢用,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过高,进展缓慢。

浅谈物流信息化建设

浅谈物流信息化建设 浅谈物流信息化建设 摘要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生产规模对企业物流系统提出的新的要求,它在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对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将自动化生产与企业的长久发展结合起来,重新构建企业的业务和信息流程及组织结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大的能动性。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

1 物流信息化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1.1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立项开发的ERP系统与中国石油销售公司二次物流系统接口开发项目通过验收,这也是现代物流模式效率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标志。项目通过ERP系统接收二次物流系统配送计划,自动生成装卸油时间、地点、运距,运费自动审核,有效保证了配送数据实时、准确,实现了运销数据共享,管理一体化,为油品运输配送进一步优化线路、提高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1.2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同时,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物流信息发展中不能抗拒的过程。

总之,物流信息化战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 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信息化战略目标要清晰,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正确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能够促进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实现供应链信息的无缝接轨,实现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实时化传输,真正达到物畅其流的效果。 2 物流信息化研究的优越性 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 它除了具有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它汇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重新定义供应商、分销商和制造商相互之间的业务关系。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2.1物流信息化研究的方向 1、信息化助推高效配送 近年来,以运输为主的配送业务,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运用

131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 建 设 方 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总体建设方案 (2) 1.1.建设原则和策略 (2) 1.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 1.2.1总体建设目标 (3) 1.2.2分期目标 (4) 1.3.项目定位——公益性平台 (5) 1.4.总体建设内容和规模、分期建设内容 (6) 1.4.1总体建设内容 (6) 1.4.2建设规模 (12) 1.4.3分期建设内容 (13) 15 1.5.建设任务................................................................................................. 1.5.1A-基础设施项目及门户建设 (18) 1.5.2B-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19) 1.5.3C-物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 (19) 1.5.4D-物流协同服务平台建设 (21) 1.5.5E-物流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22) 1.5.6F-物流增值服务平台建设 (23) 1.6.总体设计方案......................................................................................... 25 1.6.1总体架构 (25) 1.6.2技术架构 (27) 1.6.3部署架构 (31) 第二章.《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36) 一、货物入库 (36) 二、运输配送 (37) 第三章.《智慧仓储管理系统》 (38) 一、客户管理 (41) 二、收货管理 (42) 三、出货管理 (44) 四、货物管理 (46) 五、库存管理 (49) 六、结算管理 (51) 七、基本信息维护 (52) 八、系统管理 (53) 九、系统维护 (54) 第四章.<<智慧运输管理系统>> (55)

浅析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

浅析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 栏目:行业分析日期:2010年12月8日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要求,并日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当前,中央、地方和物流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与历史趋势,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已经从战术层面深化到战略层面,成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物流产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晚,总体水平比较低,影响物流信息化进程的有众多因素,其中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瓶颈。 一、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目前中小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也仅限于针对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 造成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资金缺乏。缺乏资金一直都是困扰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市场上的许多物流信息系统的价格大多居高不下,而其存在着不适应的风险。过高投入就意味着要承受过高的风险,这对利润低、竞争压力大的小企业来说并不是明智的举措。 2. 适合中小企业的软件市场匾乏。物流软件提供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很多IT厂商已经认识到了中小企业市场的潜力,推出了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例如,2002年,IBM为中小企业定制的易捷系列解决方案问世,2003年,HP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为中国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灵动商务”策略。就连一向“高瞻远瞩”打着高端市场烙印的EMC公司也为中小企业推出EMCcentera入门版本,在2005年向中小企业送出秋波。但每个中小型的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对软件的要求也不统一,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们大多数提出的是“标准化”方案,即用一套包含多个产品的系列的服务解决方案,去应付各个行业企业的多层次的需求,这显然不能得到中小物流企业的青睐。 3. 制度落后和战略缺乏。有相当一部分中小物流企业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体制非常落后,企业没有自主的决策权和经营权,所有的决策以及经营活动都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管制。其次,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即使有一定的战略规划,也没有执行或者执行效果不佳。据官方统计,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而在制定完整战略规划的企业中,仅有一半以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的执行,其余的或是在领导人的指示下才能执行或是执行起来步履艰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 系统设计 1

企业物流管理可视化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 在信息化的大前提下, 以信息化为中心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当前的一个大的趋势。为了提高物流管理绩效, 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物流系统, 我们对大量文献进行了研究。 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有着相当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是随着现代经营模式的发展, 各种弊端也开始暴露。当前中国的企业还处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企业物流管理也处在初级阶段, 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总结了许多权威人士的观点, 总体上认为, 改进企业物流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绩效, 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字: 企业物流管理; 信息管理; 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 Visual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for enterprise logistics management Abstract:It’s a perio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st enterprises trend to carry a management model which focuses on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enterprise logistics system, we start to study some literatures in this field. Logistics management has a vital role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 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 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那么,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物流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为物流企业信息化提供一点借鉴。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最近,有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物流信息化现状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 由于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因此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网站的比例较高。大约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大约77%的企业已有自 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 2、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2.1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根据调查,公司网站的主要功能多是用于企业宣 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比起前两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 2.2系统功能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说明目前物流信 息化项目的大多数还属于第一层次。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 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2.3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和规范管理方面。已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大约三分 之一对系统比较满意,其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系统提高了效率,规范了管理。物流信息 化有三个层次,一是以内部整合资源和流程为目的的信息采集和交换,其主要的目标是通畅、低成本、标准化;二是通过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形成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高效、 快捷、便利的信息平台,使信息化成为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工具;三是 以优化决策为目的的信息加工、挖掘,把信息变为知识,提供决策依据。前面已谈到,客 户关系管理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正在兴起,一部分有基础的企业开始关注更高层次方面 的解决方案,这将是一个更加宽广的市场。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信息乃交购艿停孀盼夜尤隬TO,越来越多的跨国 公司加大对华的投资,它们纷纷在中国建立分销、配送网络,使其产品、服务得以打开中 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物流公司大举进军中国,誓在刚刚起步的中国物流产业中占据 有利地位。与其相比,国内物流服务企业虽然拥有一些先天的市场优势,但面临着产业结 构和运营模式的根本性调整,体制障碍造成了工作效率较低,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处理水平 落后,信息处理不规范,人工重复操作过多以及人力和资金资源的内耗和浪费等诸多问题。因此物流信息系统正日益成为国内众多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 3、物流信息化的可行性 3.1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大力度推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

顺丰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系(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企业指导教师职称 2016 年05 月10 日

顺丰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不仅颠覆了传统企业模式,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以检测它是否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本文通过研究顺丰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的案例来分析了解顺丰在物流的过程对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并且进一步发掘流程中是否有可以优化的部分,进而分析、探讨如何建设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信息化,尽可能的实现对现实的指导。 关键词:顺丰物流信息化分析建设案例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conomy, e-commerce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our life. Internet plus the subversion of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but also completely changed our lives. Internet plus brings convenience to us, but also a test of our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peed, to detect whether i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F logistics case to analyze the SF samples, all or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logistics delivery, classification, collection,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query processing an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further explore whether there is a part of the process can be optimized, and then analyze and discuss how to build a mor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logistics inform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guidance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Shun Feng Logistics information analysis construction cas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