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5篇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5篇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 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名称: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想到了可以把乒乓球运用到我们物理实验中来,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三、探究实验:

(一)探究实验一: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利用乒乓球系上一根细线,将乒乓球挂在铁架台上,让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声的音叉会迅速把乒乓球弹开,但乒乓球在重力作用下又会回落,并再次与音叉接触,发生的音叉又把乒乓球弹开。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由此学生就能判断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发声体的振动。如果使劲敲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较大,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大,便可证明振幅大时响度也大。该实验的特点是能见度高,全班同

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实验的趣味性也比较强,学生感觉新颖、奇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实验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一漏斗下放一乒乓球,先用手托着再把手放开,观察到乒乓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如果从漏斗口往下不断的向下吹气,可看到乒乓球不落下。这一实验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乒乓球上部气体的流速快压强小,下部气体的流速慢压强大,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压强差所以不会落下。我一般将这个实验交给学生来做,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另外,还可以将两个乒乓球放在水槽中,

然后向两个乒乓球中间用玻璃管吹气,这时两个乒乓球就会靠拢到一起,这也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还可以用胶布把乒乓球粘在30厘米长的绳子的一端。拎着绳子的另一端,将乒乓球拿到自来水龙头下,拧开水龙头,让自来水冲在乒乓球上,然后慢慢地把绳子引向一侧,离开自来水。乒乓球会随着绳子离开自来水吗?不,乒乓球不仅没有离开水,反而好像被水“吸引”住了。很快,绳子就与自来水的水柱形成了一个角度。由于水的流动,使得靠近水的一面压强减小,而另一面没有改变,使得两面的压强不等,这样乒乓球就被水“吸”过去了

(三)探究实验三:演示潜水艇的模型。

将乒乓球上打两个小孔,一个小孔用橡皮堵住,再用输液用的针管扎进橡皮,另一端边在注射器上,再把乒乓球用艇形的橡皮泥包住,放在水中,注射器抽气,艇下沉;压注射器,艇上浮。

(四)探究实验四:学习测量球体直径的方法

利用乒乓球,直尺,两块长方体木块来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具体方法是:把乒乓球放在两块长方体木块中间,直尺和长方体木块垂直,记下两木块间的距离,并转动乒乓球的不同方向再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这样测得直径较为准确。这个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还能让学生学会测量其它球形物体直径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实验五:浮力产生的原因

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直到水倒满后,乒乓球还沉在水底并没有浮起来,因为乒乓球下部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只有水对乒乓球竖直向下的压力,所以乒乓球始终沉在水底。当用手指堵住瓶颈的出水口,使水慢慢流下并注满玻璃管后,由于乒乓球的下部有了水,所以受到了向上的浮力,由于乒乓球所受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所以乒乓球上浮。该实验的特点是简单、醒目、趣味性强。

(六)探究实验六:气体的热胀冷缩

在讲到温度计的原理时,需要介入热胀冷缩的知识,尽管有的同学可能知道这一现象,但如果有一现象明显的实验来验证,效果就更好了。方法很简单,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会使乒乓球复原。证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七)探究实验七:物体具有惯性

在讲到惯性时,将乒乓球放在硬纸片上,用力打纸片,纸片飞出,乒乓球留在原处,是因为乒乓球具有惯性,原来是静止的,还要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还会留在原处。

(八)探究实验八:用乒乓球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用力捏乒乓球时,它就产生形变(乒乓球被压瘪),相同条件下,力越大形变就越大.(九)探究实验九:水平仪

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将玻璃管放在桌面上,当球停留在中间位置时,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十)探究实验十: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的方法

将乒乓球和玻璃球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过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出来。原因就是乒乓球的密度比米小,能上来,此规律能用于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这个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十一)探究实验十一: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乒乓球也不会下落。此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

(十二)探究实验十二:演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学生对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总是竖直向上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向烧杯中注水会发现沾有细线的乒乓球浮起,此时细线与水平面垂直,说明浮力方向是竖

直向上的,当我倾斜烧杯时细线仍然竖直,说明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十三)探究实验十三:机械能的转化

1、把乒乓球系上细线做成单摆,分析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势能→动能→势能

2、将乒乓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乒乓球下落与地面撞击又被弹起。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转化为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又转化为重力势能……观察分析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

(十四)探究实验十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将两个乒乓球用细线悬挂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它们会被吸引,说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同时接触两个乒乓球,使两个乒乓球带上同种电荷,仔细观察它们在同种电荷情况下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

乒乓球的这些实验看着简单,却给物理教学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能留心观察加以应用,就能培养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课后小制作、小发明。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增强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师实验创新设计

零陵区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设计

零陵区富家桥镇中

王冬民

实验名称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

设计理念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实验器材准备

电热切割器(“焦耳定律”演示实验器)2把、电阻丝4段、干电池6节、电池盒6个、导线若干、泡沫塑料若干

创新设计

一、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

1、实验装置略

2、实验原理

在两个密闭的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同时容器中也分别接入两段电阻丝,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说明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而说明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3、实验的不足之处

该实验装置在做实验时,需在U形管中注入适量的水,操作比较麻烦,且在调整两U形管中的液面相平时比较耗费时间;另外实验的可见度不是很高,不利于后排学生的观察,影响教学效果。

二、改进后的实验设计

1、改进后电热切割器的主要器材

用较粗的硬铝线做成弓状(固定在一木柄上)、几段粗细不同的电阻丝(从废旧的取暖器中取来)、适当的导线

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3、改进后的实验原理

利用电阻丝通电后发热温度升高就会熔化泡沫塑料进而切割泡沫塑料

4、改进装置后的具体实验过程

1)、将粗细不同的两段电阻丝串联后接在电热切割器的弓上,再将切割器接入电路,过一段时间分别用粗细两段电阻丝去切割泡沫塑料,比较切割的难易(即切割的快慢),切割容易的说明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其温度较高,故切割容易;反之,说明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少,其温度较低,故切割困难。

2)、上述实验说明,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较细的电阻丝电阻较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从现象

看细电阻丝切割很容易)。

3)、取两段长短不一较细的电阻丝,先将长的接在电热切割器的弓上,再将短的与长的其中半段并联,然后将切割器接入电路中,过一段时间用长电阻丝的不同的两个半段去切割泡沫塑料;比较长电阻丝不同的两个半段切割的难易(即切割的快慢),切割容易的说明这部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温度较高,故切割容易;反之,说明另外一部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少,其温度较低,故切割困难。

4)、上述实验说明,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5)、师生共同总结上述实验,引出焦耳定律。

5、改进装置的创新点

改进后实验时,将“电热切割器”接入电路中,电阻丝发热,其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熔化泡沫塑料进而切割泡沫塑料。这样做演示实验,可见度高,直观、形象,学生兴趣高,教学效果好。而且,装置所需的器材易找易得,制作方便。

第三篇: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本文根据教学工作实际,浅谈一下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巧妙运用,通过这些小实验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兴趣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除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外,其实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得更多的还是小实验。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叉发声的时候,振动情况不能用肉眼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很多间接的方法感受到,比如用手触摸感受音叉麻手的感觉,或将音叉置于水槽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用乒乓球来直观地反映出音叉的振动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具体做法如下:把细线的一端用胶带粘在乒乓

球上,然后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贴近乒乓球,就会看到当音叉触及乒乓球的瞬间,乒乓球会被弹开。该实验用于演示,效果明显,有一定的趣味性,同学们也可以用它来证明其它一些发声体是振动的。

气体的热胀冷缩

在讲到温度计的原理时,需要介入热胀冷缩的知识,尽管有的同学可能知道这一现象,但如果有一现象明显的实验来验证,效果就更好了。方法很简单,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会使乒乓球复原。此实验证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浮力的方向

学生对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总是竖直向上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向烧杯中注水会发现沾有细线的乒乓球浮起,此时细线与水平面垂直,说明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当我倾斜烧杯时细线仍然竖直,说明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对浮力方向加深印象,直观、形象,便于理解,便于学生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若下表面无液体就不会产生浮力。用较大的可乐饮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将黄色乒乓球压在瓶颈处并注水,会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然后用手或瓶盖将瓶口封住,由于球和瓶之间渗水,球下部有水,乒乓球下部有水,所以会很快上浮。该实验简单、醒目、趣味性强。

浮沉条件

三个相同的黄色乒乓球浸没水中出现上浮、悬浮、下沉三种不同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原因是a是原装,b注适量盐水并封闭,c是注入足量盐水,结论:物体的浮沉与浮力f、物体重力g的大小有关系,通过改变自身重可以实现浮沉。此实验用作“浮力的应用”的引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潜水艇模型

用玩具注射器,细胶管,黄色乒乓球,铁钉制作潜水艇模型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改变球内水的多少,从而改变浮沉情况。用此潜水艇模型模拟潜水艇的工作过程,形象、直观,学生很自然就理解潜水艇的原理。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覆杯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个典型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取一硬纸片盖住杯口,将杯子倒置,就能看到一张纸托住一杯水的奇妙现象。用乒乓球来改进这个实验,同样能取得奇效。找一个瓶口比乒乓球略小的饮料瓶,装满水之后,用乒乓球堵住瓶口将其倒置,结果看到乒乓球不仅自身不会掉下来,而且还托住了一整瓶的水,因为乒乓球不怕水浸,所以比用纸片有优越性,此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用胶布把乒乓球粘在30厘米长的绳子的一端。拎着绳子的另一端,将乒乓球拿到自来水龙头下,拧开水龙头,让自来水冲在乒乓球上,然后慢慢地把绳子引向一侧,离开自来水。乒乓球会随着绳子离开自来水吗?不,乒乓球不仅没有离开水,反而好像被水“吸引”住了。很快,绳子就与自来水的水柱形成了一个角度。将缝衣针的轻质细线,用透明胶分别粘在两个乒乓球上,相距1cm左右悬挂起来,用一细饮料管向两球之间用力吹气,两球不仅不分开,反而靠拢。在一漏斗下放一乒乓球,手放开,乒乓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如果从上往下不断的向下吹气,可看到乒乓球不会落下。这一实验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上部压强小,下部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不会落下。将乒乓球放在一烧杯中,对着烧杯口吹气,会发现乒乓球从烧杯中跳起来,跳入另一烧杯中,此实验也充分证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演示摩擦起电实验

把乒乓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乒乓球,会发现乒乓球向橡胶棒滚动,移动橡胶棒,乒乓球会随着橡胶棒不停滚动。该实验的趣味性强,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

将两个乒乓球用细线悬挂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同时接触两个乒乓球,使两个乒乓球带上同种电荷,仔细观察它们在同种电荷情况下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该实验直观、形象的演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现象,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易于接受。

机械能的转化

将乒乓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乒乓球下落与地面撞击又被弹起。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又转化为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动能又转化为重力势能。观察分析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易以理解。

演示微小形变

在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时涉及到不明显形变,一般很难观察到,用以下实验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在乒乓球上打一孔并插入一支透明细胶管或玻璃管,内装有颜色水,用手挤压球两侧,可看到管中水位明显发生变化:说明体积变化,即球向内有形变。

惯性”反常”

我们知道,由于惯性,物体发生状态变化时呈相反状态,即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起动时乘客向后倾倒。本实验却观察到与上不同的现象: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让球停留在中间位置,突然加速减速,发现球的运动方向与外界变化相同,即加速时球向前,减速时球向后。此趣味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猜想正好相反,印象深刻,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有关惯性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唐伟,丁召民.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新华出版社,2005(4)

[2]廉源.趣味物理实验(上下册)[m].中华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4)

作者简介:

薛常娟,生于1968年10月,山西省运城盐湖区人,毕业于山西

运城学院物理系,现任职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北城中学,职称为中学一级,主要从事初中物理教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两峪乡中心学校李云诗

实验名称:气球爆破试验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改进原因: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老师们常做的试验是有一个覆杯实验(小学自然里也有),其目的是想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此实验有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有同学认为是水把硬纸片弄湿后沾在杯口了,不能很好的证明是大气压的原因;第二,硬纸片和杯口密封不好,容易掉下来。为此,我做了如下创新:用一个在常温大气压下鼓起的小气球,然后借鉴第二章声现象中讲到的真空铃试验,利用该装置可以建立一个局部的真空环境,然后通过气球被变化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气球爆炸试验,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小气球(气球不可过大,不然气球可能不会胀破,气球最好带有颜色,如红色、蓝色等)、钟罩、抽气机,导管。

实验操作步骤:

1、在常温下给有颜色的小气球充入适量空气,让气球膨胀。

2、将鼓起的小气球放入钟罩中,然后打开抽气机的开关,对钟罩内空气进行抽取。)

3、观察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

4、可以看到小气球逐渐变大,当抽气机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看到气球在里面爆炸了,由此可以证明我们生活中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利用气球爆炸:学生小时候都玩过气球,也有气球在自己嘴中被吹爆的经历,而这个试验却能用大自然地力量——压强来使气球自己胀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比较它们爆炸的不同原因,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能让学生快速的接受新知识。

实验注意事项:

1、试验中用到抽气机,试验指导老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安全操作。

2、气球不能太大,同时吹入气球的空气要适量。吹入太多会导致试验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观察小气球的形状变化就看到气球在里面爆炸了;太少则会导致试验观察时间太长。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论文2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武穴市梅川镇两路中学张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而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已成当务之急。那么怎样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式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

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3.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

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想想做做”小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物理知识。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

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的创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 性实验大全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光的折射 的 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 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直观说 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 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 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 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凸透镜成 像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 形状(如三角型)扎几个小孔,嵌入手电筒上的led 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代替蜡烛进行实 验。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记出对应的 灯珠位置,实验时用来比较物像是否同样大小。 1.灯珠的亮度更 高,便于在较强光 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 较方法更科学。 7近视眼远 视眼的成 因与矫正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 使其能够成清晰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 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前。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 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 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后。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 得清晰。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 视眼和远视眼的矫 正办法和部分成 因。 8练习使用 温度计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 备好一大杯热水和一大杯冷水,让同学先进性任意混 合,再用手试水温(注意烫伤),估测水温,同组之 间进行比较,看谁估计的值与测量值最接近。 让学生用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比适当温度的温水,例如 37摄氏度,再进行测量,看谁配制的水温最接近要 求。 1.引入竞争机制, 同组之间比较,学 生的参与意识提 高,注意力更加集 中。 2.通过估测,使学 生获得感性认识, 对温度这个物理量 有了更进一步的直 观理解。 9汽化吸热实验一:烧不坏的手绢: 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兑在一起,将手绢放到兑了水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汽化吸

物理创新小实验

物理创新小实验 检举4 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因为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不过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逐步冷却,压力变小,所以能够把气球吸起来。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逐步上升。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讲解: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逐步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五、瓶子瘪了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操作:1. 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2. 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3. 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讲解:1. 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2. 因为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创造: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六、会跳远的乒乓球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操作: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讲解: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七、会吹泡泡的瓶子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操作: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讲解: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能够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创造:瓶子盖太

物理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5篇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 用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 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名称: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想到了可以把乒乓球运用到我们物理实验中来,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三、探究实验: (一)探究实验一: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利用乒乓球系上一根细线,将乒乓球挂在铁架台上,让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声的音叉会迅速把乒乓球弹开,但乒乓球在重力作用下又会回落,并再次与音叉接触,发生的音叉又把乒乓球弹开。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由此学生就能判断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发声体的振动。如果使劲敲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较大,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大,便可证明振幅大时响度也大。该实验的特点是能见度高,全班同 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实验的趣味性也比较强,学生感觉新颖、奇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实验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一漏斗下放一乒乓球,先用手托着再把手放开,观察到乒乓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如果从漏斗口往下不断的向下吹气,可看到乒乓球不落下。这一实验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乒乓球上部气体的流速快压强小,下部气体的流速慢压强大,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压强差所以不会落下。我一般将这个实验交给学生来做,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另外,还可以将两个乒乓球放在水槽中,

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41个)

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 一、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二、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三、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四、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有关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7篇

有关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7篇 有关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学的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命题→ 理论解释→ 理论预言→ 实验验证→ 修改理论。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1)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的重点,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应该有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这个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这些内容,因此,我分三步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步要使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通过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第二步从理论上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步要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1、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这部分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很注意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入手导入课题。为此,我选择设计了几个的演示实验:烧杯倒水冲刷叶轮转动和竖直上抛小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了解到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通过重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并作了适当的拓展:由以上演示实验联想到东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的水车磨坊和现代大型的水力发电站;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也可以通过弹力做功来实现相互转化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物理教学提倡实验、观察、思考的特点,又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发掘了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演示实验新颖,操作顺利流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定性关系,知道一种能量减少,必然导致另一种能量的增加;然后提出动能和势能转化有什么定量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提出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担心时间进度,处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方向 石嘴山市实验中学石永莉 一、实验名称: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方向 二、实验设计思路: 挖掘生活及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提高自我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一至三节浮力的一些实验可以利用矿泉水瓶、乒乓球、红色的细线来做实验,矿泉水瓶、乒乓球、红色细线来源于身边,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选取学生日常生活用器作为实验器材,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热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实验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易于选取。对于激发学生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更好地学以致用,具有重要作用。 三、实验目的: 1.根据乒乓球所处的状态对比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2.根据红色细线的状态判断浮力的方向 四、实验器材 乒乓球、水、红色细线、矿泉水瓶、剪刀 五、实验操作步骤: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 1. 如图甲所示,取一只去底的透明矿泉水瓶,瓶口直径略小于乒乓

球直径,将粘有红色细线的乒乓球放入瓶中,然后让红色的细线的另一端伸出矿泉水瓶口,且保持瓶口朝下。 2 如图乙所示,往矿泉水瓶里注水,观察乒乓球的状态。 3.用手堵住矿泉水瓶口,并用手拉住红色细线,观察现象 4.用手堵住矿泉水瓶口,并用手拉住红色细线,把矿泉水瓶倾斜,再观察现象 现象解释: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乒乓球静止不动,且红色系线是弯曲的,这时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在图丙所示的实验中,乒乓球向上运动,且红色细线也被在竖直方向上拉直了,这是由于乒乓球下面积积满了水,乒乓球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又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并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从而在乒乓球上下两个表面产生了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在丁图中矿泉水瓶倾斜了,但是红色细线仍是竖直的,通过与图丙对比得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六、实验效果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实验效果:在2013年八年级一个班实验教学中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效果较好。实验器材选取方便,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用乒乓球放在水杯口的物理实验原理和经过

用乒乓球放在水杯口的物理实验原理和经过 乒乓球放置在水杯口的物理实验原理和经过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涉 及到气压和液态物质的性质。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个实验的原理和经过。 实验原理 实验中用到的原理主要是气压和液态物质的特性。气压是指地面上所受到的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是由地球上的空气分子产生的。当气压变化时,液态物质会受到影响,导致液体 的体积发生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将水杯口垂直放置并填满水,保证水面平稳。将乒乓球轻轻放在水杯 口上,球将不受任何盖压,并保持静止。 当我们倾斜水杯时,水位会开始上升,直到水中的压力增加到等于大气压力时,乒乓 球才会被迫移动到杯子口的一侧,并被压在杯壁和水级之间。这是因为球被水压力推动, 而杯子和球之间的摩擦力会让球停在一个位置,而不是掉下去。 当倾斜角度增加时,水位会继续上升,水压也会增加,导致乒乓球继续朝杯子壁移动。当倾斜角度达到一定值时,水压会导致乒乓球脱离杯口并滑落到桌面上。 实验经过 该实验需要以下材料:一个普通的水杯,足够的水来填满水杯,一个乒乓球。以下是 该实验的详细步骤: 1. 填满水杯并敲掉任何表面的水滴。 2. 将单个乒乓球轻轻放在杯口上,并保证其不会滑落或受到盖压。 3. 倾斜水杯,注意球的移动情况。 4. 重复步骤3,但倾斜角度逐渐加大。 当倾斜角度增加时,水压增加,乒乓球会逐渐被压在杯壁和水面之间。当倾斜角度达 到一定值时,水压力足以克服球的重力和杯子与球之间的摩擦力,导致乒乓球脱离杯壁并 掉落了。 实验原理和经过可能有些复杂,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压和液体的 特性,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这个实验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物理 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 应用 乒乓球作为一种常见的体育用品,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 有较大的潜力。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乒乓球可以被应用于力学、光学、 热学等多个领域,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接下来, 我将针对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乒乓球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用乒乓球测力 的实验。首先,将一个乒乓球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方的弹簧上,然后用一定 的力施加在乒乓球上,观察乒乓球在受力后弹射的高度。通过测量弹射高 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作用在乒乓球上的力的大小。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学 生直观地感受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和弹力的 概念。 其次,乒乓球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用乒乓球测速 度的实验。首先,将一个乒乓球固定在光电门的上方。然后,在光电门下 方放置一个物体,当乒乓球触及光电门时,光电门会发送一个信号,记录 下球的通过时间。通过测量通过时间和已知的距离,可以计算出乒乓球的 速度。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速度的概念,并且了解到如何 使用光电门来测量物体的速度。 此外,乒乓球还可以在热学实验中得到应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用乒 乓球测量能量转换的实验。首先,将一个乒乓球与墙面接触,并静止不动。然后,用手指点燃一根蜡烛,将蜡烛移动到乒乓球附近,让乒乓球通过触 碰蜡烛的火焰产生热量。可以发现,乒乓球和火焰发生接触后,乒乓球的 温度会上升。通过测量乒乓球温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从火焰转移到乒乓 球中的能量。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物理创新小实验——压强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物理创新小实验——压强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西安市户县西安惠安中学魏余船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既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又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探究”的好素材。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主要从一系列趣味小实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准确理解压强的概念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压强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相关实验的原理。 ③能用压强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压强及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设计创新实验,进一步体验压强及流体压强跟流速关系的相关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略压强及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各种实验中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③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创新实验体会理解压强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压强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物理实验并设计创新实验。 教学用具: 水杯,纱网,塑料袋,铅笔,吹风机,乒乓球,塑料软管,轻质小球,饮料瓶等。 教学过程: 创新实验一:用纱网做覆水实验 实验方案:水杯装满水,用一张纱网盖在杯口,一只手拿住杯子,另一只手按住纱网,然后迅速翻转,慢慢松开按住纱网的手,杯内的水不会流出来。 原理解释: 1.水杯翻转后,杯内压强小,外面压强大,外部压强足以抵抗内部压强和水的重力,所以水不会流出来。 2.纱网的小孔形成薄膜,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水也不会从小孔流出。 创新实验二:扎不破的塑料袋 实验方案:用一个塑料袋(食品袋)装满水,系紧袋口,然后迅速将铅笔插入塑料袋,结果发现塑料袋不会破,水也不会顺着铅笔流出来。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继续在塑料袋上插铅笔,五个,十个,十五个。。。。。。一直查下去。 原理解释:提起装满水的塑料袋后,袋内压强小,外面压强大,还有插进铅笔的位置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等原因。水不会流出来,当然塑料袋也不会被插破。创新实验三:吹不走的乒乓球 实验方案:竖直拿着吹风机,将一乒乓球放于吹风机口,打开吹风机,乒乓球被吹起,但不会被吹走,将分速开的更大一点,乒乓球被吹的更高,然后慢慢倾斜吹风机吹乒乓球,乒乓球与吹风机连线越来越倾斜,但乒乓球依然不会被吹走。 原理解释:对乒乓球而言,由于吹风机作用,乒乓球底部及侧底部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上部压强大,足以抵抗吹风机的作用,所以乒乓球不会被吹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