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

一、“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演示实验的改进

创意:磁体周围的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想象而又确实存在的抽象的物质,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将对帮助学生建立磁场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的通常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条形或马蹄形磁铁放在玻璃板的下方,然后再把碎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面,轻轻敲动玻璃板,使碎铁屑显示出相对规则的形状。第二种方法是用小磁针代替碎铁屑,采用类似的方法使小磁针的指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两种实验效果都比较明显,操作也都比较简便,但不足之处是实验现象只能在某个平面上表现出来,缺乏空间立体感。能否让这个实验变得既简便又具有立体感呢?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1.所需实验器材

带有橡皮塞的大试管一支,碎铁屑、透明胶水、条形(马蹄形)磁铁一个。

2.改进后的实验做法

在大试管中装满透明的胶水,同时向胶水中放入适量的碎铁屑,然后用橡皮塞将其密封。实验时,只需要将试管中的碎铁屑摇匀,然后放在磁铁的周围即可。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建议物理教师不妨一试。

3.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在改进的实验中充分利用了胶水的粘滞系数大的特点,所以当把大试管放在磁体周围时碎铁屑可以较长时间悬浮在胶水中,从而将磁体周围的磁场立体地展现出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是否相同

创意: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的色彩”讲到“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不同,其中黑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强,而白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弱”。虽然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该知识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如果能够再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进行验证,则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具体做法如下:

1.所需实验器材

白色的泡沫板一块、毛笔、墨汁。

2.实验方法

用毛笔在白色的泡沫板上写几个大字,例如“我爱学习物理”等,然后将泡沫板放在阳光下暴晒,并将有字的那一面正对太阳光,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白色泡沫板上沾有墨迹的部分明显凹陷下去,而且边缘非常整齐、光滑。

3.该实验的优点

因为泡沫板的熔点较低,而沾有墨迹的部分将比其余部分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被熔化。这个实验不仅效果明显、具有说服力,而且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演示实验的改进

创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归纳、总结及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个相同的棋子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虽简便易行,但缺点是棋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清晰度较差,实验效果不甚理想。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探索与实践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所需实验器材

一块平面镜、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光具座。

2.改进后的实验做法

将平面镜通过塑料支撑架固定在光具座中间,蜡烛分别固定在平面镜两侧的滑块上。

3.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可以借助实验室已有资源,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分组实验,符合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动手的操作能力,其效果要比“教师演示,学生看”更好,同时也使学生对光具座有一些初步了解,为以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教学埋下伏笔。

(2)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学生不仅可以从正面观察到蜡烛的像,还可以从侧面通过光具座上的刻度尺直接观察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获得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相关知识。另外利用该装置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简单的探究,如物、像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始终相等。

(3)改进前的实验方法是把玻璃竖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央,而由于挖制木槽时工艺要求较高,同时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玻璃稍微倾斜或晃动都会改变虚像的位置,影响实验效果。但如果在光具座上进行该实验,则可直接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资源,

从而降低实验准备的难度,并且因为光具座的整体协调性好,即使倾斜一些对实验效果影响也是不大的。

四、“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课后小实验的改进

创意:在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3页的“WWW”习题中有一个小实验:在矿泉水瓶的三个不同高度处分别扎一小孔,观察水流在水平方向喷射的距离,以此验证“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这一结论。虽然该实验器材随手可得、简便易行,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流下落的高度相同(或水流在水平方向运动时间相同)。因此,笔者在演示该实验时做了一点改进,具体做法如下:

1.所需实验器材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带有三个铁夹的铁架台、三块长方形玻璃板。

2.改进后的实验做法

用铁夹分别把三块玻璃板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玻璃板的位置,使矿泉水瓶的上、中、下三个小孔分别与相应玻璃板的竖直高度相同。

3.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实验中只有液体内部的深度发生变化,充分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吻合,有利于学生准确、迅速地得到结论,避免其他因素对学生思维的干扰。

以上的四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仅仅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在实际中应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改进与创新方案,在此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初中物理教材中某些实验的设计与改进

初中物理教材中某些实验的设计与改进 现行教材是一部紧贴学生生活,符合社会实际、尊重自然规律、摄取科技营养、注重人本思想、提倡自主创新的好教材。尤其是实验设计方面很有特色。但“一人难调众人味”,要想一部教材统领全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实施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环境、学生素质、实验设备、自然条件等因素,对新教材中的12个实验作了一些改进。 一、《探究液体的压强》一节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和液体的重力无关的结论教材中没有直观的实验,学生很难理解,应用时常常出错。我在实际教学中先用视频资料介绍历史上著名的帕斯卡实验,后用自制的简单器材模拟该实验过程,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材料:塑料瓶一个、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个、橡胶管(1米)、玻璃管、橡皮泥。 操作方法: 1、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玻璃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用橡胶管把漏斗和玻璃管相接。 3、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装满水为止,此时塑料瓶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讨论分析: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强,可以远大与液体自身的重力。液体产生的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和容器内的液体重力无关。 二、学习蒸发吸热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演示燃烧后的手绢为什么没被烧坏。 材料:手绢、玻璃杯、铁丝、酒精、火柴、水 操作方法: 1、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兑在一起,将手绢放到兑了水的酒精里浸湿。 2、将手绢从杯子里取出,稍微拧一下,然后将手绢挂在铁丝上。 3、用火柴将手绢点燃,燃烧后的手绢完好无损。 讨论分析: 1、玻璃杯里盛着两份酒精和一份水,酒精的燃点很低,手绢很快地燃烧了。 2、酒精很容易从手绢中挥发出来烧掉,一部分水仍然留在手绢上,保护着手绢。 3、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吸热变成水蒸气挥发了,这些挥发的水蒸气带走了手绢上的一大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绢的温度,手绢达不到燃点不会被烧着。通过该小实验的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蒸发吸热的理解。 三、九年级物理新教材(人教版)P129演示2:如图15.2-5乙,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击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按课本实验设计,当瓶塞跳击时,瓶内应出现白雾。根据此现象可以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少,温度会降低。然而实验现象并非如此,它的致命弱点是瓶塞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的若干改进和创新 龙门镇初级中学杨丹 引言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制简易的实验器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 、自制简易的激光光源 光学实验中的激光光源灯泡很容易坏,也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麻烦。因此我试着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激光光源,使整个光学实验顺利完成。方法如下:买一个玩具激光手电筒,在废灯泡芯上取一小段玻璃柱,将玻璃柱装在激光电筒的前盖内,适当调整玻璃柱的角度,一个实用的光源就做好了。

2 、自制浮沉子 演示浮沉条件时,课本上曾用鸡蛋与盐水做或用青霉素的瓶子加水做。在实际操作时前者操作复杂,后者根本不能实现。 我是这样制作的:取一个5cm左右的塑料笔盖,再取一个螺丝旋进笔盖内做配重,另一端用用气球上的橡皮膜扎住,然后放入盛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不能漏气,手捏矿泉水瓶即可实现浮沉,同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发生形变,说明浮沉的原因。 3、自制灵敏度高的演示温度计 当使用温度计上演示实验课时,可见度非常差,我自制的演示温度计,不但可见性好,而且灵敏度高。用日光灯起辉器的铝质外壳做测温泡,在铝筒口上紧塞一只橡皮塞,塞子的中间钻一小孔,注入红色的墨水适量,再把一内径2-3mm的玻璃管紧插入孔内,并伸到接近底部的位置。在玻璃管背面衬上白色背景的刻度板,就可以做成一个灵敏度高的温度计。可用来演示蒸发吸热,比热容实验。 4.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 用一个25W的白炽灯与一个白炽灯的废灯芯串联安在竖放的木板上,用插头接入220V的电压。当用酒精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 一、"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改进 改进后的设备在化学实验室用一个大试管取代了烧杯。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以下优点: 1.确保水质不会太高(每次实验中只安装试管中1/2到2/3的水) 2、无需考虑水的初温 3.试管的直接加热减少了原装置中石棉网的吸热和散热过程,试管口相对较小,散热 较慢。例如,借助注射器、橡胶管(或医用输液管)和橡胶塞,它可以用来演示液体沸点 与气压之间的关系。 二、对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 改进一:笔杆。尺子、自己的头发、纸片或笔记。实验方法:用笔杆或直尺擦拭头发,尝试吸引纸屑或纸条,你会看到纸屑或纸条自动跳起来。 改进二器材:纸条若干、薄塑料袋一条,纸条长10cm左右,宽1cm左右,塑料袋长 30cm左右,宽1cm左右。实验方法:把纸条平方在桌面上,用一只手捏住塑料袋的一端,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塑料袋并从捏住端往另一端摩擦,力度应适当。这样重复几次,然后把塑料袋与纸条平面纸条接近到适当距离时,就会看到纸条自动跳起。 三、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的改进 改进方法: 1.如果你使用教材中提供的仪器,你必须在清水中滴几滴牛奶,或在水中混合适量肥 皂水,使水稍微浑浊,然后用氦氖激光等光源将其射入水中。此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 直线光路。 2.用点燃的蚊香和1个去掉底的大可乐瓶(最好是蓝色)制成烟雾室;再用学生激光 笔发出激光照射,可看到一条笔直的光路。 3.也可以使用激光笔和大果冻(无果肉)并由学生自己操作来验证。方法是:学生直 接用激光从侧面拍摄果冻,然后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果冻中有一条直光路。 四、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 在演示浮力的方向时,我用一条细线系了一个乒乓球,然后用胶带将细线粘在一个大 烧杯的底部。乒乓球与烧杯底部之间的距离约为5厘米。向烧杯中注满水,使乒乓球在浮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 新 一、“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演示实验的改进 创意:磁体周围的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想象而又确实存在的抽象的物质,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将对帮助学生建立磁场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的通常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条形或马蹄形磁铁放在玻璃板的下方,然后再把碎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面,轻轻敲动玻璃板,使碎铁屑显示出相对规则的形状。第二种方法是用小磁针代替碎铁屑,采用类似的方法使小磁针的指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两种实验效果都比较明显,操作也都比较简便,但不足之处是实验现象只能在某个平面上表现出来,缺乏空间立体感。能否让这个实验变得既简便又具有立体感呢?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1.所需实验器材 带有橡皮塞的大试管一支,碎铁屑、透明胶水、条形(马蹄形)磁铁一个。 2.改进后的实验做法 在大试管中装满透明的胶水,同时向胶水中放入适量的碎铁屑,然后用橡皮塞将其密封。实验时,只需要将试管中的碎铁屑摇匀,然后放在磁铁的周围即可。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建议物理教师不妨一试。 3.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在改进的实验中充分利用了胶水的粘滞系数大的特点,所以当把大试管放在磁体周围时碎铁屑可以较长时间悬浮在胶水中,从而将磁体周围的磁场立体地展现出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是否相同 创意: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的色彩”讲到“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不同,其中黑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强,而白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弱”。虽然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该知识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如果能够再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进行验证,则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具体做法如下: 1.所需实验器材 白色的泡沫板一块、毛笔、墨汁。 2.实验方法 用毛笔在白色的泡沫板上写几个大字,例如“我爱学习物理”等,然后将泡沫板放在阳光下暴晒,并将有字的那一面正对太阳光,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白色泡沫板上沾有墨迹的部分明显凹陷下去,而且边缘非常整齐、光滑。 3.该实验的优点 因为泡沫板的熔点较低,而沾有墨迹的部分将比其余部分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被熔化。这个实验不仅效果明显、具有说服力,而且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演示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对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实验的创新改进研究

对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实验的创新改进研究本文将结合教学的实际应用,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和创新。 1.焦耳定律应用实验的改进 改进的核心:将镍铬合金丝当做锯条使用。 为了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现创设一个实验目的:将泡沫塑料切成整齐精致的小方桌。可以先让学生探索方法,学生肯定会用小刀,锯条切割,虽然也切割了,但是表面凹凸不平,有效的方法是用焦耳定律的实验原理进行切割,电路如(图1)连接,a,b接线口处连接合金丝(合金丝要拉紧拉直)。将镍铬合金丝固定在木质的支架上(注意合金丝太烫手,镍铬合金丝当锯条使用),手握支架用合金丝切割泡沫塑料,当电流太小时,切不开,当电流增大时,合金丝很快将泡沫塑料切割成一个精美的小方桌。改进后的优点: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感受与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切身感受到: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越大,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越多。 ■ 2.对课本中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 改进的核心:(1)将液体换成气体,(2)玻璃管换成u型的弯管,(3)观察的温度计换成一段液注。 判断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宋考量的。课本实验中的液体是煤油。弊端是加热时间长,温度计的读

数变化小,在教室里观赏效果差。 改进后的优点:实验现象稳定明显且有动感,能满足较长时间观赏的需要。加热时间短,产生热量的多少用液柱的移动来显示,温度变化小但移动的距离增大,为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增强了说服力。改进的核心部分如(图2),有机玻璃容器e 密封,内封空气。a,b是接线柱,可连接不同阻值的电阻丝。c是软木塞;d是u型玻璃管。 ■ 3.影响直流电动机转速的因素实验的改进 改进的核心:通过让永磁体相向或相反向运动来改变磁场强弱。在“直流电动机”一节中,总结影响直流电动机转速的因素时,有(1)电源电压的大小,(2)磁场的强弱。其中,电源电压的大小容易改变,要改变磁场的强弱比较困难。尝试改变磁场强弱的具体做法是,将两块大的方块形的永磁体n、s极相对放置,并且分别固定在两个小车内,小车能在光滑的长木板上相向或反向运动。(用窗帘上使用的固定在两端的定滑轮来解决小车的相向或反向以及 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改进后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让两个小车反向匀速直线运动,即:磁场远离固定在中心的线圈时(磁场减弱),线圈转速明显逐渐减慢。 4.摩擦力方向实验的创新(用刷子雨毛发侧倒的方向模拟摩擦力的方向)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序实验名称创新性设计长处 号 1声音在液用细线系好三把旧钥匙,放入盛水的大饮料瓶内并上简单易行,比本来体中的传下颤动细绳,会听到钥匙碰撞的声音。用垂钓的例子来证播明更直观,更有说 服力。 2声音的特用一根橡皮筋,一端咬在口里,一手拉,一手拨动,既能看获取振动状征感觉声音的变化。态,又能听到声音 变化,从而很好解 决音调与频次、响 度与振幅的关系。 相同的方法,也能 证明骨传导。 3光的流传光在透明介质中的流传路径很难从侧面察看,在白日这两种改良都使原演示光学实验,学生没法看清光路。来不易被发现的 能够找一个大的干燥的透明饮料瓶,用蚊香向此中加“光路”变得清楚 注烟雾后加盖。用激光笔照耀时,能够很清楚的看到直观,器械简单, 光的流传路径。还能够用加湿器制造烟雾。便于携带和频频试 或许在水槽中注入清水,滴入几滴牛奶,搅拌平均,验。可用于在讲堂 用激光笔照耀,演示液体中的光路。向学生演示光的直 这两种方法,可用于演示光的直线流传和反射想象,线流传、反射和折 两种方法联合起来,能够很清楚的演示光的折射。射现象。 4平面镜成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良: 1. 用棋盘能够直接

像 1.用方格纸或棋盘铺在桌面上,再将平面镜立放于棋的察看到物和像到盘中轴线上。镜子距离相等,并 2.将一张白纸对折再睁开摊平,在折痕处立放玻璃板,且连线与镜面垂直 试验时在对应的地点分别给物和像标上记号,实验结的特色。 束后将白纸沿镜子所在直线进行对着,察看对应的记 2. 用白纸做记号的 号能否重合。方法将用数学知识 3.用茶色玻璃板取代无色透明玻璃板,或许在透明玻解决物理问题,提 璃板一侧粘贴透明薄膜,减少透光。高学生的学科综合 4.用两个相同的透明小药瓶,此中一只内装上一个 led 能力,激发学生思 小灯珠取代蜡烛。 维。实验记录取的白 纸学生在课后还能够 重复进行察看剖析, 有益于实验结论的频 频论证。 3. 茶色玻 璃减少透光性,成像 更清楚。 4. 用 led 灯珠取代 蜡烛,清除烛焰易 受气流影响不稳固 的弊端,还增添了 安全性。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原文作者:高山 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 一.瓶内吹气球 思虑: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纵: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摊开气球连忙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敏捷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摊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授:当红色吸管松开时,因为气球的橡皮膜压缩,气球也开端压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展了,而绿管是封闭的,成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持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虑: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

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 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 热水在杯中逗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 连忙将杯口慎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解释: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逐渐冷却,压力变小,是以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长: 小同伙,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虑: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更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纵: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心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改进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改进 物理实验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为了创新和改进初中物理实验,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的方法: 引入现代科技: 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如虚拟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这能够提供更广泛的实验场景,降低实验成本,并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实验设计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的过程,让他们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设计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探索性实验: 引入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实验与生活结合: 将实验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际问题。比如,与家庭用电相关的实验、运动、声音等实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概念。 小组合作实验: 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这不仅培养了合作精神,还提高了实验效率。 多媒体辅助: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辅助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使实验更具吸引力。 跨学科整合: 将物理实验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创设跨学科的实验场景。例如,结合生物学或化学的元素,进行有机的实验设计。 实验报告创新: 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如制作视频、绘制图表、设计海报等,以提高他们的创意表达能力。 实验室安全教育: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提倡环保的实验操作。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使初中物理实验更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例谈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例谈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 与创新] 根据教学实际,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创新时,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效果良好.为了实现互惠共赢,共同提高,特共享 如下.例1探究发声的桌子正在振动. (1)将钢笔帽立在桌面上,敲桌子,桌子发声的同时,笔帽倒在桌面,说明发声的桌子正在振动. (2)将翻开的物理课本立在桌面上,敲桌子,课本页面间距在不断 增大的同时,课本也随着敲桌子的动作摇晃,最后倒下,说明发声的桌子正在振动. (3)将纸质粉笔盒盖翻开,让它在水平位置悬空,敲桌子时,粉笔 盒盖上下晃动,说明发声的桌子正在振动.敲的越快,粉笔盒盖晃动的越快,说明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敲桌子的力越大,粉笔盒盖上下晃动 的幅度越大,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在桌面上放一杯水,轻敲桌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说明正在发 声的桌子在振动.敲桌子的力越大,波峰越高,说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 声音的响度越大.敲桌子的速度越快,波纹越密集,说明发声体的振动频 率越高,音调越高. (5)引导学生用不同速度和力度鼓掌,仔细辨别掌声的变化,得出 鼓掌速度越快,掌声音调越高,鼓掌力度越大,掌声越响亮(响度越大). 例2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1)让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在纸片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不动,稍过片刻,亮点处的纸片就会被太阳光烧焦或点燃,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将火柴头放到太阳光下凸透镜焦点处的瞬间,火柴头就会被点燃,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将手掌由远向近,不断靠近太阳光下凸透镜的焦点,手掌会觉得越来越热,当手移到焦点处时,手掌会钻心的疼,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要提醒学生注意,千万别拿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去观察研究,以免将焦点移到眼睛,灼伤眼睛. 例3由手的不同感觉体验蒸发吸热和液化放热的规律. 用嘴沿着与手掌水平平行的方向不停地吹气,手背感觉到凉快,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手掌中水份的蒸发,由于蒸发吸热,所以手背觉得凉快;用嘴正对着手背呵气,手背感觉到温热.是由于口中大量的水蒸汽遇到手背液化,由于液化放热,所以手背感觉温热.不停地吹气,手背越来越冷.不停地呵气,手背越来越温暖,且手背上会有水珠出现,呵气的时间越长,水珠越多越大.通过观察和体验,就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了蒸发吸热和液化放热的规律. 例4改变物体的内能. (1)引导学生来回快速搓手,体验磨擦生热,明白磨擦生热是做功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2)引导学生鼓掌,体验鼓掌能使手变热,明白鼓掌使手变热,也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5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良

5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良 李林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有些实验看起来超级简单,但是在实践中要真正把它做好却不容易,有的演示实验成效差,有的实验受材料的限制,有的实验受天气的阻碍……这些将严峻地阻碍教学成效,为此我对其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良,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声音具有能量的实验改良 八年级上册第11页图1—10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能够看到烛焰在摇晃.对此实验咱们前后在收音机、大功率功放喇叭前做过量次,成效很不明显.对此咱们将实验进行了改良. 实验器材:脸盆一只,蜡烛,火柴,胶带一只小鞭 实验方式:①将洗脸的脸盆当做喇叭,将一只小鞭用胶带贴在脸盆内壁的中央,脸盆侧放并固定,②点燃蜡烛与脸盆成左右放置,学生前后坐次,脸盆口对着蜡烛,注意脸盆口切勿对着学生,③教师站在脸盆后,哈腰点燃小鞭,并迅速退后,只听到“啪”的一声,点燃的蜡烛迅速熄灭 改良后的优势:可见度大,一次性成功,课堂气氛活跃,但必然要注意平安 二、气体液化实验的改良 八年级上册第39页如图2—20所示,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降温和紧缩体积.在演示紧缩体积液化时,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针筒中的乙醚液体消失时,再推压活塞,观看注射器中是不是又显现了液态乙醚.该实验器材简单,操作方便,若是演示成功,关于加深学生对紧缩气体体积发生液化的感性熟悉有重要的作用,但该实验用的材料是乙醚,属于危险品,此刻的危险品由学校集中治理,乙醚不仅物理实验室没有,化学实验室也没有,市场上也买不到,为此咱们用酒精代替乙醚,成效一样.该实验要取得好的演示成效,还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可见度,由于酒精量少,注射器小,可见度低,要提高可见度,可借助投影仪投影的方式,因为该实验所用的注射器是透明的,酒精也是透明的,为采纳投影制造了专门好的条件,但应注意演示前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作者:李伟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0期 一、“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演示实验的改进 创意:磁体周围的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想象而又确实存在的抽象的物质,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将对帮助学生建立磁场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的通常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条形或马蹄形磁铁放在玻璃板的下方,然后再把碎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面,轻轻敲动玻璃板,使碎铁屑显示出相对规则的形状。第二种方法是用小磁针代替碎铁屑,采用类似的方法使小磁针的指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两种实验效果都比较明显,操作也都比较简便,但不足之处是实验现象只能在某个平面上表现出来,缺乏空间立体感。能否让这个实验变得既简便又具有立体感呢?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1. 所需实验器材 带有橡皮塞的大试管一支,碎铁屑、透明胶水、条形(马蹄形)磁铁一个。 2. 改进后的实验做法 在大试管中装满透明的胶水,同时向胶水中放入适量的碎铁屑,然后用橡皮塞将其密封。实验时,只需要将试管中的碎铁屑摇匀,然后放在磁铁的周围即可。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建议物理教师不妨一试。 3.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在改进的实验中充分利用了胶水的粘滞系数大的特点,所以当把大试管放在磁体周围时碎铁屑可以较长时间悬浮在胶水中,从而将磁体周围的磁场立体地展现出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是否相同 创意: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的色彩”讲到“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不同,其中黑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强,而白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弱”。虽然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该知识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如果能够再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进行验证,则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具体做法如下: 1. 所需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 实验大全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光的折射 的 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 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直观说 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 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 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 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凸透镜成 像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 形状(如三角型)扎几个小孔,嵌入手电筒上的led 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代替蜡烛进行实 验。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记出对应的 灯珠位置,实验时用来比较物像是否同样大小。 1.灯珠的亮度更 高,便于在较强光 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 较方法更科学。 7近视眼远 视眼的成 因与矫正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 使其能够成清晰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 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前。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 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 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后。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 得清晰。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 视眼和远视眼的矫 正办法和部分成 因。 8练习使用 温度计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 备好一大杯热水和一大杯冷水,让同学先进性任意混 合,再用手试水温(注意烫伤),估测水温,同组之 间进行比较,看谁估计的值与测量值最接近。 让学生用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比适当温度的温水,例如 37摄氏度,再进行测量,看谁配制的水温最接近要 求。 1.引入竞争机制, 同组之间比较,学 生的参与意识提 高,注意力更加集 中。 2.通过估测,使学 生获得感性认识, 对温度这个物理量 有了更进一步的直 观理解。 9汽化吸热实验一:烧不坏的手绢: 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兑在一起,将手绢放到兑了水的 酒精里浸湿。将手绢从杯子里取出,稍微拧一下, 然后将手绢挂在铁丝上。用火柴将手绢点燃,由于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汽化吸热的理解。

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之阿布丰王创作

5 光的折射的 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直 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 象。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 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 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介入,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 凸透镜成像 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形状(如三角型)扎几个小 孔,嵌入手电筒上的led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识表记标帜出对应的灯珠位置,实验时用 来比较物像是否同样大小。1.灯珠的亮度更高,便于在较强光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更科学。 7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 因与矫正 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能够成清晰实 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 前。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 后。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能够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法子和部分成因。 8 练习使用温度计将简单的丈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丈量,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大杯热水和一大杯冷 水,让同学先进性任意混合,再用手试水温(注意烫伤),估测水温,同组之间进 行比较,看谁估计的值与丈量值最接近。1.引入竞争机制,同组之间比较,学生的介入意识提高,注意力更加集中。 2.通过估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对

精彩的实验物理实验改进

物理实验改进、创新的几个实例 麦克斯韦说过:“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制仪器,即使老是出错,也常常比人们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改进初中物理实验,使之易于操作,突显实验所蕴涵的“思维”教育教学功能,既可以直观的展现、示范抽象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训练学生,避免思维“惰性知识”的形成,让思维的理论和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实验一: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普遍感到的难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有又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教学中,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对于静摩擦力的产生、方向等问题“茅塞顿开”。 实验二: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热效应实验,在教学中只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螺旋导线之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在短时间内火柴就可以燃烧起来。说明电流具有热效应。此实验具有两大特点:其一,简单易做,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无须电阻丝发红便可看到火柴着火燃烧,不必用手靠近试触;其二,具

体生动,直观明了。该实验全体学生均眼见为实,一睹为快,激发了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三:为引证大气压强存在做“水杯-纸片”的实验,很多教师简单的把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实验做完即了事,让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没有什么好想的”。重新设计这个实验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对“纸片在什么条件下能掉下来”进行对比观察,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杯口向下和向侧面,盛少量水和不盛水,在盛满水的薄纸片和厚纸片,尾部开口的水杯与不开口的等多种条件下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的深层全面的对比分析,进而总结概括出现象的本质规律。 实验四:演示浮力的产生时,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并瓶口向下,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因为瓶身不大,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瓶身,右手从上向里倒水,由于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水只能向下渗漏。随着瓶内水的上升,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随之上升。下面的乒乓球尽管在它的周围和上面都是水,却没有上浮。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渗漏的水很快充满了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水中,它会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至此学生对浮力产生的认识会“水到渠成”。 实验五:分别在两块木块的两侧装上弹簧测力计,放置到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对拉,以此演示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学生读取示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