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

一、用制作气球上升的物理实验

1、准备工具:钢丝线、瓶子、气球、塑料棒、碳粉等。

2、准备方法:将钢丝线垂直拉在桌面上,上面放置空瓶子,将气球塞

进瓶子里,然后使用塑料棒在气球口紧堵住。

3、实验方法:将碳粉放在瓶子外面,然后打开碳粉表面的包装,打开

碳粉表面的小孔,将气球上升。

4、结果解释:碳粉表面的小孔会迅速燃烧,燃烧出的气体大、温度高,会使周围气体压力升高,由于气球里的气体的压力低,气球被外面高

压的气体压挤上升。

二、用铁性棒和大号罐子一起实验

1、准备工具:密封罐、铁棒、干冰等。

2、准备实验:将潮湿的棉花放入罐子中,再把干冰放进去,然后将铁

棒封入罐子中。

3、实验方法:将干冰摇匀,使其与棉花混合,然后关上罐口,将铁性

棒放入水中浸泡,立即将棒推入罐子中。

4、结果解释:干冰会受热变为水,热能改变棉花周围空气的温度,这

时罐子的内空气的压力也会更大,而外面的压力却很低,铁棒会受到

很大的内部气压,从而能够被推上升。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原文作者:高山 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

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

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设计一个简易的蒸汽机 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蒸汽机,探索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 1. 蒸汽机模型装置 2. 热能源(电炉或蜡烛) 3. 水 实验步骤: 1. 搭建蒸汽机模型装置,可以使用一个小容器作为蒸汽室和蒸汽发生器,一个塑料飞机螺旋桨作为轮子。 2. 将水加入蒸汽室中,水位不要太高,保证一部分的水可以蒸发成蒸汽。 3. 将热能源放在蒸汽室下方,加热水,使其产生蒸汽。 4. 观察蒸汽产生后的现象,飞机螺旋桨是否转动。 实验原理: 蒸汽机是利用水蒸气燃烧产生热能并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利用热能源将水加热,使水蒸发成蒸汽。蒸汽的产生使得容器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飞机螺旋桨推动旋转。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热源,防止烫伤。

2.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3. 实验完毕后要及时关掉热源,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当热源加热水时,水会逐渐蒸发成蒸汽,蒸汽的生成使得容器内的压强增大,从而推动飞机螺旋桨旋转。这一结果说明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燃烧蒸汽产生的热能,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推动机械装置的运动。 实验应用: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蒸汽机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发电、动力机械等领域。通过这个简易的蒸汽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蒸汽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总结: 通过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蒸汽机的实验,我们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蒸汽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通过热源的加热,将水蒸发成蒸汽,从而推动飞机螺旋桨的旋转。蒸汽机的应用范围广泛,在现代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实验既能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1 实验题目:水中取币不湿手 实验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能演示物理原理,揭示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设计本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大气压,并知道大气压可以为人们所利用,为人类服务。 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科学原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大气压的原理 实验操作步骤:1、在盆子中放一枚硬币,2、在盆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没硬币,3、在盆中放上一支蜡烛并点燃,4、将一只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5、取出硬币。 实验装置图片: 实验所用器材:盆子一只,硬币一枚,蜡烛一支,玻璃杯一只,水,火柴 实验过程与效果:在盆内的水中浸有一枚硬币,把蜡烛放在盆中并将其点燃(蜡烛的长度大约是杯子深度的三分之一),从火焰的上方用杯子把蜡烛罩起来(尽量选用较大的杯子),蜡烛在短时间内还在燃烧,过一会儿,蜡烛的火焰熄灭了,这时杯中发生了变化,盆中的水被杯子吸进去了,这样就可以不把手弄湿而将硬币取出来。 揭开秘密:空气中大约有五分之一是氧气,被杯子罩住的火焰之所以熄灭,是因为蜡烛把氧气燃烧掉了的缘故。由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溶解在水中,杯中的气体减少了,从而使杯中压力降低,这样外面的水就被大气压压进了杯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2 实验题目:用音乐盒辨别物质的导电性 实验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能演示物理原理,揭示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利用学生自有的玩具,同时又有趣味性,设计本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导体与绝缘体 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科学原理:物质的物理性质 实验操作步骤:从音乐盒的开关处引出二根导线,导线引出端接上碳棒,可先测试一下碳棒的导电性,然后分别测试金属、木片、塑料片、玻璃、水、食盐溶液、蔗糖、酒精等的导电性。 实验装置图片: 实验所用器材:音乐盒(音乐卡片等)、导线、碳棒、铜丝、铝丝、木片、塑料片、玻璃片、蒸馏水、酒精、蔗糖及其溶液、食盐及其溶液 实验效果:本实验利用的是学生一般都有的玩具设计的一个实验,实验操作简单,说明的物理道理明确,实验现象明显,是学生自己都能做的实验。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 新 一、“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演示实验的改进 创意:磁体周围的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想象而又确实存在的抽象的物质,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将对帮助学生建立磁场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的通常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条形或马蹄形磁铁放在玻璃板的下方,然后再把碎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面,轻轻敲动玻璃板,使碎铁屑显示出相对规则的形状。第二种方法是用小磁针代替碎铁屑,采用类似的方法使小磁针的指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两种实验效果都比较明显,操作也都比较简便,但不足之处是实验现象只能在某个平面上表现出来,缺乏空间立体感。能否让这个实验变得既简便又具有立体感呢?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1.所需实验器材 带有橡皮塞的大试管一支,碎铁屑、透明胶水、条形(马蹄形)磁铁一个。 2.改进后的实验做法 在大试管中装满透明的胶水,同时向胶水中放入适量的碎铁屑,然后用橡皮塞将其密封。实验时,只需要将试管中的碎铁屑摇匀,然后放在磁铁的周围即可。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建议物理教师不妨一试。 3.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在改进的实验中充分利用了胶水的粘滞系数大的特点,所以当把大试管放在磁体周围时碎铁屑可以较长时间悬浮在胶水中,从而将磁体周围的磁场立体地展现出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是否相同 创意: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的色彩”讲到“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不同,其中黑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强,而白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弱”。虽然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该知识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如果能够再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进行验证,则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具体做法如下: 1.所需实验器材 白色的泡沫板一块、毛笔、墨汁。 2.实验方法 用毛笔在白色的泡沫板上写几个大字,例如“我爱学习物理”等,然后将泡沫板放在阳光下暴晒,并将有字的那一面正对太阳光,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白色泡沫板上沾有墨迹的部分明显凹陷下去,而且边缘非常整齐、光滑。 3.该实验的优点 因为泡沫板的熔点较低,而沾有墨迹的部分将比其余部分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被熔化。这个实验不仅效果明显、具有说服力,而且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演示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序实验名称创新性设计长处 号 1声音在液用细线系好三把旧钥匙,放入盛水的大饮料瓶内并上简单易行,比本来体中的传下颤动细绳,会听到钥匙碰撞的声音。用垂钓的例子来证播明更直观,更有说 服力。 2声音的特用一根橡皮筋,一端咬在口里,一手拉,一手拨动,既能看获取振动状征感觉声音的变化。态,又能听到声音 变化,从而很好解 决音调与频次、响 度与振幅的关系。 相同的方法,也能 证明骨传导。 3光的流传光在透明介质中的流传路径很难从侧面察看,在白日这两种改良都使原演示光学实验,学生没法看清光路。来不易被发现的 能够找一个大的干燥的透明饮料瓶,用蚊香向此中加“光路”变得清楚 注烟雾后加盖。用激光笔照耀时,能够很清楚的看到直观,器械简单, 光的流传路径。还能够用加湿器制造烟雾。便于携带和频频试 或许在水槽中注入清水,滴入几滴牛奶,搅拌平均,验。可用于在讲堂 用激光笔照耀,演示液体中的光路。向学生演示光的直 这两种方法,可用于演示光的直线流传和反射想象,线流传、反射和折 两种方法联合起来,能够很清楚的演示光的折射。射现象。 4平面镜成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良: 1. 用棋盘能够直接

像 1.用方格纸或棋盘铺在桌面上,再将平面镜立放于棋的察看到物和像到盘中轴线上。镜子距离相等,并 2.将一张白纸对折再睁开摊平,在折痕处立放玻璃板,且连线与镜面垂直 试验时在对应的地点分别给物和像标上记号,实验结的特色。 束后将白纸沿镜子所在直线进行对着,察看对应的记 2. 用白纸做记号的 号能否重合。方法将用数学知识 3.用茶色玻璃板取代无色透明玻璃板,或许在透明玻解决物理问题,提 璃板一侧粘贴透明薄膜,减少透光。高学生的学科综合 4.用两个相同的透明小药瓶,此中一只内装上一个 led 能力,激发学生思 小灯珠取代蜡烛。 维。实验记录取的白 纸学生在课后还能够 重复进行察看剖析, 有益于实验结论的频 频论证。 3. 茶色玻 璃减少透光性,成像 更清楚。 4. 用 led 灯珠取代 蜡烛,清除烛焰易 受气流影响不稳固 的弊端,还增添了 安全性。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5篇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 用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 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名称:乒乓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想到了可以把乒乓球运用到我们物理实验中来,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三、探究实验: (一)探究实验一: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利用乒乓球系上一根细线,将乒乓球挂在铁架台上,让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声的音叉会迅速把乒乓球弹开,但乒乓球在重力作用下又会回落,并再次与音叉接触,发生的音叉又把乒乓球弹开。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由此学生就能判断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发声体的振动。如果使劲敲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较大,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大,便可证明振幅大时响度也大。该实验的特点是能见度高,全班同 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实验的趣味性也比较强,学生感觉新颖、奇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实验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一漏斗下放一乒乓球,先用手托着再把手放开,观察到乒乓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如果从漏斗口往下不断的向下吹气,可看到乒乓球不落下。这一实验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乒乓球上部气体的流速快压强小,下部气体的流速慢压强大,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压强差所以不会落下。我一般将这个实验交给学生来做,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另外,还可以将两个乒乓球放在水槽中,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 摘要: 为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物理实验创 新改革势在必行。教学中,要巧设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演 示实验,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能力;开展课外实验,深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 农村物理实验;创新;趣味;演示;探究;课外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物理学科的 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实验,教师要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农村物理实验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挑战。 因此,我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和环境,与物理实验教学相整合,做了 如下创新: 一、巧设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 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出发,千方百计地挖掘趣味因素,巧妙设计趣 味实验,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 可寻找合适的玻璃瓶,做“玻璃瓶吸鸡蛋”,或“如何从瓶中完整地 取出鸡蛋”(把瓶子倒过来并向瓶里吹气,鸡蛋就“自动”出来了)。 相信学生会惊讶于实验“表现”,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大气压强的作用的。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在演示实验方面,要求实验现象明显、准确。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 准备,不能有任何微小的疏漏,对于现象不清楚的演示实验,必须想 方设法加以改进,如“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用一只可乐瓶和

一个乒乓球。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 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 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这是因为水对乒 乓球只有向下的压力;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样,学生既 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加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有效地培 养和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如为了说明飞机升空原理,实际显示“凸 弧形的地方流速大”,我与学生合作制作了一个显示器:把长约12cm 的透明胶管正下方开孔,与大号注射器筒连通,把泡沫塑料球平分为二,把凸弧面与平板面分别连接在两个水平胶管口,在注射器筒内点燃檀香。当室内空气不流动时,檀香白烟从胶管两端凸弧面和平直面同时 流出,冉冉上升;若人拿着装置向前匀速走动,或正对微风放置时, 白烟只会从凸弧型半球一端流出,直观地显示了流体压强规律和飞机 升空原理,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 成功的喜悦。 四、开展课外实验,深化课堂教学 教材中有好多的家庭实验室,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到垃圾堆里找宝,利用周围容 易找到的可乐瓶、细铁丝、铁片、玻璃片、弹簧、乒乓球、硬纸板、 小木板等材料,制作“水火箭”“弹簧秤”“热风车”“针孔照相 机”“潜望镜”等,加深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并且活学活用,学生 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总之,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 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加强物理实验的创新,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有创新精神,在实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自制潜水艇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自制潜水艇 第一篇: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自制潜水艇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自制潜水艇实验目的:探究怎样控制沉与浮 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沉与浮中,有一些小实验来探究怎样控制沉与浮。由于课本中的动手做小实验中试管是透明的,做为演示实验不太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不明显。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利用气球来完成沉与浮的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气球一个,注射器一个,自行车气门芯一根,吸管两根,橡胶塞一个。铁钉一根,大烧杯一个,清水。 实验操作步骤: 1、取一个橡皮塞,用铁钉在橡皮塞上打两个孔。 2、取两段一定长度的吸管,插入橡皮塞的两个孔中。 3、将气门芯的一端套在注射器上,另一端套住橡皮塞上的一根吸管。 4、将气球套在橡皮塞上,和橡皮塞一起放在盛有适量清水的大烧杯中。 5、从注射器中抽气,观察气球怎样运动。 6、向气球中打气,观察气球又会怎样运动。由此可清晰地知道怎样控制沉与浮。 实验创新点: 1、带颜色的气球: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材料易得:实验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易获得,并且价钱便宜。

3、实验简便: 通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实验时间较短。 实验注意事项: 1、橡皮塞上打的孔不要太大,以免漏气。 2、避免吸管与气球接触,以免扎破气球。 3、气球要套紧橡皮塞,防止漏水。 第二篇: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两峪乡中心学校李云诗 实验名称:气球爆破试验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改进原因: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老师们常做的试验是有一个覆杯实验(小学自然里也有),其目的是想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此实验有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有同学认为是水把硬纸片弄湿后沾在杯口了,不能很好的证明是大气压的原因;第二,硬纸片和杯口密封不好,容易掉下来。为此,我做了如下创新:用一个在常温大气压下鼓起的小气球,然后借鉴第二章声现象中讲到的真空铃试验,利用该装置可以建立一个局部的真空环境,然后通过气球被变化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气球爆炸试验,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小气球(气球不可过大,不然气球可能不会胀破,气球最好带有颜色,如红色、蓝色等)、钟罩、抽气机,导管。 实验操作步骤: 1、在常温下给有颜色的小气球充入适量空气,让气球膨胀。 2、将鼓起的小气球放入钟罩中,然后打开抽气机的开关,对钟罩

八年级创新设计物理教案(通用8篇)

八年级创新设计物理教案(通用8篇)八年级创新设计物理教案篇1 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

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那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组物体,请同学们注意比较(课本插图)。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质量 1.质量的概念 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 (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 (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

(二)质量的单位: 要衡量质量的大小,首先要规定一个标准——单位。 阅读有关千克的规定和单位换算关系。 1.质量的主单位:千克(kg) 2.介绍它的由来:最初的规定 3.千克原器 4.质量单位的感性化: 通过学生较熟悉的一些实物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近似比较,来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 (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真观察天平结构,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活动:每桌一套托盘天平和砝码,对照课本图示,让学生观察托盘天平,认识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利用投影,让学生指认各部件,并试着说出其作用。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摘要)》。 (2)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3)练习: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错误操作,让学生判断错误所在,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

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

中学物理创新实验课程设计

中学物理创新实验课程设计 中学物理创新实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Practicum):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计算机程序开发题目。 中学物理创新实验课程设计1 一、实验名称: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二、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卷尺、秒表、纸片,但是采用这些实验器材总是发现纸片在下落的过程中忽左忽右的飘, 下落的路线不是直的,容易碰到课桌或其它的物体而改变路线。我就想找一种东西来代替它,起初想用气球,但发现更难控制路线,而且气球太大, 放在实验桌上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后来想这种东西应该还是用纸来做,因为如果采用铁球等密度较大的东西做实验的话,由于下落的时间太短无法测量下落时间, 或者是测量出来的时间误差太大。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想到用小时候玩过的三个纸条组成的“纸锥”来替代原来的纸片。而且下落的时间可以通过秒表测出(由于实验室没有足够多的卷尺,可以利用人的身高这个已知条件,此时下落的时间大约是1.2秒)。 三、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测量纸片(改成“纸锥”)下落的速度这个实验利用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把纸片改成“纸锥”,主要考虑它在下落时由于下部的形状不同,空气的流速也不相同, 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伯努利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纸锥”下落时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具体旋转的

方向是由安装时的顺序决定的)。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实验前要测量出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s,记录在实验表格。 (2)一位同学把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头顶,另一个同学按照这样的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4)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六、实验装置或照片: 学生可以自制“纸锥”(剪三个完全相同的左右的纸条,把每个纸条对折一次,然后连环套在一起,如图1所示,把三个“脚”向外抽紧,如图2所示) 七、实验所用器材: “纸锥”一个,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只。 八、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2005年12月14日前后在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十二个班级中施教效果很好,解决了原来所用纸片下落不稳、路线不是直线,路程无法测量的缺点,而且实验器材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 后来在鼓楼区其他学校初二物理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各位同行一致反应较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说明:在制作“纸锥”时需要用硬度不要太大、密度较小的纸张,学生课堂练习纸最佳。可以选择高个子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的下落高度,这样可以增加下落时间,减小时间测量上的误差,但是会导致矮个子同学很难判断刻度尺是不是水平的;用矮个子同学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可以最大程度的使刻度尺保持水平,但是会使下落时间变短,这样测量的高度准确了, 但是下落时间的测量误差会增大。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通过学生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龙泉八中陈文武 一、实验名称:压强与浮力的多用演示仪演示 二、实验器材:烧杯 2 个,乒乓球 2 个,矿泉水瓶 1 个,水槽一个。 三、实验创作背景:教科版初中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是流体中的压强,其中可以做一个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平放或倒放的漏斗口,让后用口使劲吹漏斗管,我们可以观察到乒乓球掉,这个实验能说明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在这个实验上我受到启示,我基本用这些器材还可做一个创新实验,用来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所以我把这个装置变成了压强与浮力的多用演示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将矿泉水瓶制作的漏斗放在烧杯上方,然后先后放入两个乒乓球。 2 、用另一个烧杯打水快速倒水入漏斗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 3 、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得出一个认识。 4 、用手指堵住漏斗下端管口,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 5、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出现想象的原因。 四、实验分析与结论: 1 、完成第 2 步看到的想象是:下面那个乒乓球还堵在漏斗底窝,上面那个乒乓球快速浮上了水面。 分析:一、乒乓球为什么会往上浮,肯定所有学生都能说因为乒乓球受到了浮力;二、乒乓球收到的浮力方向向哪个方向?由乒乓球浮起的

方向和过程,学生可能都能说向上,当然老师引导或提示为竖直向上。 2 、完成第2步看到的现象是:下面那个乒乓球也浮起来了。 分析:一、最开始是什么作用让乒乓球脱离漏斗窝的?此时让学生再观察刚才漏斗还在漏水,而手堵住漏斗管口时,流下的水压缩了管内的空气体积,引导学生往下思考可得:压缩气体体积,压强增大,压力增大,把乒乓球往上顶起离开了漏斗窝。二、离开漏斗窝的乒乓球为什么能浮起来,而刚才贴在漏斗窝的乒乓球就不会浮起来?乒乓球上方的水紧紧压在乒乓球上,下面的水直接流走了,此时乒乓球上下的压强差是什么关系?这时可以用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而当赌注漏斗管口时,下面管中有了水,且不在流动,但乒乓球下放水的深度更大,压强更大,乒乓球就浮起来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浮力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也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这就是我的压强与浮力的多用演示仪,它包含了压强与浮力的知识,是一个多用现实仪。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 一、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二、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三、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四、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