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设备的生命周期概述

医学影像设备的生命周期概述

医学影像设备的生命周期概述

从产品一开始的需求,到对产品的规划,到对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产品被回收再处置的整个这个过程就是对产品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根据医院方面的具体需求,再结合PLM的定义,就把设备全生命周期定义成: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是设备的需求、采购、安装验收、日常维护、维修和报废这么一个从购置直到淘汰的管理。

1.1医学影像设备的购置管理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选购医学影像设备的。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高价格,它们在医院的投资板块中占了非常大的投资比重,做好选购的工作可以有效地使投入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高医疗水平来提升医院的业务发展,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大的病人群前来医院就医,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

医院在采购大型的医学影像设备之前需要对欲采购的设备进行充分的论证准备,这是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医院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需采购的设备进行研讨评估,做出正确的选购决策。

选购设备要从技术和经济上进行考虑,设备的技术是否先进;设备的价格是否合理可以通过相关的评价尺度和方法来评价;设备是否在工作中适用则需要结合周围环境和医院本身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

对设备选购,要从医院的内外因、周边环境、设备的耗能是否低这几个因素来看,充分考虑到设备的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这两个方面。在选购设备中,盲目追求进口设备和高档设备的思想是不可取的,应当对上述几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制定设备的购买方案。

1.2医学影像设备的安装验收

当新的设备送达时,要先对其进行验收。确定包装是否没有问题,各项要求是否都符合所签的合同。确认到达设备是否是所订购的产品是安装前的验收工作,这可以避免在拆箱后发现问题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大型医疗设备很多导致安全问题的原因,都是因为在初期安装场地不达标所致,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整改的难度也很大。

在安装前期,设备场地的处理一定是要有医院的监督者、相关设备工程师、专业施工工人一起配合参与来完成。

一般来说,在场地安装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图纸的设计不合理。这个情况是最重大的致命问题,但一般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2.施工方不根据安装图纸进行安装。

3.医院方临时改变要求,要放弃一些觉得不重要的配置。

4.电力条件不符合。

以上有可能会出现的这些情况,在前期工作中都一定要处理好,保证按照要求完成后才签字确认。

1.3医学影像设备的日常维护

医疗设备的物理寿命是有限的,想要延长设备的物理寿命,就需要对设备进行保养,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

不管是什么设备,要将其保养好,必须做到正确的使用,一个错误的操作,轻则达不到使用效果,造成药品和器械的浪费和对病人的不良影响,重则会导致设备的损坏。但是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目前还是着重于维修,而不重视对设备的保养。

参考学习其他发达国家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方式,我们国家的医院也可以对风险评估较高的设备根据自身的医学能力进行巡检和保养,其余设备可以聘请专业服务公司来统一进行管理。

医院对于设备的维护也包括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和工作:

1、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1)对新来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由专人负责对他们教学。要操作大型医疗设备的人员要根据卫生部要求,参加专门的培训和考试,考出相应的上岗证之后才能进行独立上岗操作。

(2)新设备安装调试后,厂家的工程师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讲解,使相关工作人员熟知设备的性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由生产厂家的工程师每个医师和技师讲述如何应用该设备,让相关人员熟悉掌握设备的操作,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用好设备,发挥出设备的功效。

2、工作人员的日常维护内容:

(1)开机前要检查好额定电源。

(2)机房要透风防尘,保持洁净。对机房的室内温度、湿度表进行检查,看

仪表显示的数字是否在设备正常运行所需求的范围内。湿度过高会导致设备机件受潮损坏或者失效,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电击事故。因此,要保持机房干燥。如果发现设备受潮,一定要将设备进行相应的干燥处理后,才能开机工作。

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要防止灰尘进入设备内部。设备内部有灰尘进入会导致元器件接触不良或者短路的问题。所以日常保养需要对设备进行除尘,给设备除尘时不要用湿布擦,而是使用除尘器除尘。

1.4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和报废

医院一般来说都是不配有专门的维修人员的。有些医院的设备管理科室或者影像科室会聘请专门的设备维修人员,可是因为技术或维修人员的知识局限和曾经遇到过的情况不是特别多等等方面的限制,维修效果出来往往会让人不甚满意。有的医院会把维修这部分的工作交给相应的外包公司。怎么去利用较少的资金投入来获得最好的维修效果是主要问题。

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对它进行检查和修理恢复其性能使之正常运行就是设备维修。在医院的经营和设备管理的工作中,每个科室最关注的的就是故障维修。为了保障对风险等级高的设备的管理,需要为它们买高质量的保修服务。从社会效益上来看,如果设备故障,则会导致诊断信息的减少,就会直接影响到对病人病症的诊断。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设备如果故障,则会直接影响运行收入,无法进行相应的检查,流失病人群,就等于流失了诊疗收入。所以,医学影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缺少经济又高效的维修。对于设备的维修,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坚持三个原则:1.高效原则。2.经济原则。3.和专业人员合作的原则。

目前来说,对医院的设备故障进行维修有三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由该设备所处医院的设备科自行进行维修,第二种是寻找设备生产厂家的工程师来进行维修,第三种是找专业的第三方维修公司来对设备进行维修。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件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件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医学相关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有关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分类、使用方法等知识。在当今医疗领域,医学影像设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医生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深入了解医学影像设备学知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临床实践,同时也为以后的医学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医学影像设备概述 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X射线设备、CT扫描设备、MRI设备、超声波设备等。这些设备通过不同的原理和技术,能够产生不同类型的影像,帮助医生观察病变部位,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1. X射线设备 X射线设备是最常见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通过X射线的照射和组织的吸收能力不同,显示出不同密度的图像,用于检查骨折、肺部疾病、胸部器官等。 2. CT扫描设备 CT扫描设备利用X射线的原理,通过不同角度的断层扫描,生成具有更高解剖学精度的图像,适用于复杂部位的病变诊断,如脑部、腹部等。 3. MRI设备

MRI设备采用磁共振原理,通过不同组织对磁场的反应来生成影像,对软组织、脑部等有更高的分辨率,适用于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疾 病诊断。 4. 超声波设备 超声波设备利用高频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通过不同组织的声阻 抗差异来生成图像,适用于妇产科、心脏等部位的检查。 二、医学影像设备学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设备分 类和结构、影像质量评价、设备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 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各种影像设 备的特点和优缺点,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1.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是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基础,包括X射线的 生成和作用、CT扫描的原理、MRI的磁共振机理、超声波的声学原理 等内容。 2. 影像设备分类和结构 影像设备的分类和结构是医学影像设备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设备的工作机制和结构组成,为设备使用和维 护提供基础知识。 3. 影像质量评价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图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图 概述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设备的采购、部署、维护到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流程图,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运维成本。本文档将介绍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流程图,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说明。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图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设备采购 2.设备部署 3.设备维护 4.设备升级 5.设备报废

下面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流程图: graph TB; A[设备采购] --> B[设备部署]; B --> C[设备维护]; C --> D[设备升级]; D --> E[设备报废]; 设备采购 设备采购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第一步。在设备采购环节,需要明确以下事项: •设备需求: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所需设备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供应商选择: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设备采购。 •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交付时间、质量要求和售后服务。

设备部署 设备部署是将采购的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并进行初步配置的环节。在设备部署环节,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设备布线: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布线工作,保证设备之间的连接畅通。 •设备安装:将设备安装到预定位置,并进行固定和接地处理。 •设备连接:根据设备的接口要求,将设备与网络进行连接。 •设备配置:根据设备的使用要求,进行设备的基本配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设备维护 设备维护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维护可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设备维护包括以下内容:

•系统升级:定期更新设备的固件和软件,提升设备 的功能和性能。 •异常排除:及时处理设备的故障和异常,确保设备 的正常运行。 •日常巡检: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检查设备的状态 和性能指标。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设备的配置和数据,以防丢失 和灾难恢复。 设备升级 设备升级是根据业务需求对设备硬件和软件进行升级的环节。设备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硬件扩展:根据业务扩展需求增加设备的硬件资源,如扩展存储、内存等。 •软件升级:根据设备厂商发布的新版本,进行设备 软件的升级和优化。

医学影像设备的生命周期概述

医学影像设备的生命周期概述 从产品一开始的需求,到对产品的规划,到对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产品被回收再处置的整个这个过程就是对产品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根据医院方面的具体需求,再结合PLM的定义,就把设备全生命周期定义成: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是设备的需求、采购、安装验收、日常维护、维修和报废这么一个从购置直到淘汰的管理。 1.1医学影像设备的购置管理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选购医学影像设备的。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高价格,它们在医院的投资板块中占了非常大的投资比重,做好选购的工作可以有效地使投入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高医疗水平来提升医院的业务发展,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大的病人群前来医院就医,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 医院在采购大型的医学影像设备之前需要对欲采购的设备进行充分的论证准备,这是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医院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需采购的设备进行研讨评估,做出正确的选购决策。 选购设备要从技术和经济上进行考虑,设备的技术是否先进;设备的价格是否合理可以通过相关的评价尺度和方法来评价;设备是否在工作中适用则需要结合周围环境和医院本身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 对设备选购,要从医院的内外因、周边环境、设备的耗能是否低这几个因素来看,充分考虑到设备的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这两个方面。在选购设备中,盲目追求进口设备和高档设备的思想是不可取的,应当对上述几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制定设备的购买方案。 1.2医学影像设备的安装验收 当新的设备送达时,要先对其进行验收。确定包装是否没有问题,各项要求是否都符合所签的合同。确认到达设备是否是所订购的产品是安装前的验收工作,这可以避免在拆箱后发现问题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 考10个名解和6个问答。 1.有效半衰期:指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作用下,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减少到原来引入量的一半所需时间 2.生物半衰期:是指由于生物代谢,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从体内排泄到原来引入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x线的量: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与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4.x线的质:x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或者说这些光子的能量 5.半价层:是指使一束x线的强度减弱到其初始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标准物质的厚度。半价层越大表示x线的质越硬。 6.对比度分辨率:是指当细节与背景之间具有低对比度时,将一定大小的细节从背景中鉴别出来的能力。 7.空间分辨率:指在高对比度条件下(对比度差异>10%)鉴别出细微差别的能力。单位是线对数/厘米 8.窗口技术:就是从5000个CT值中选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并用整个灰度阶来显示。这其中的一小部分CT值称为窗宽,而中心CT值称为窗位。用窗位决定观察影像的中心,而用窗宽决定观察CT值的范围。 9.球差:由于成像的远轴光线与近轴光线的光路(传播路径)不同,玫使远轴光线与近轴光线在光程(传播路途)上产生了差异,造成所形成影像的焦点位置出现了前后的不同,这一原因引起的像差称为球面像差。 10.景深:物平面前后能够清晰地成像的范围的长度值。 11.焦深:像平面前后能获得清晰的影像的范围的长度值。 12.核磁共振现象的基本原理:当处于静磁切中的物质受到电磁波的激励时,如果射频电磁波的频率与静磁场强度的关系满足拉莫尔方程,则组建物质的一些原子核会发生共振,即~~ 13.压电效应:泛指晶体处于弹性介质所具有的一种声——电可逆特性,也叫居里效应。有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 14.正压电效应:因机械力作用而激起胡面电荷的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接收回波) 15.逆压电效应:因电场作用面诱发的形变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发射超声) 16.纵向弛豫时间(T1):纵向磁化失量达到平衡态的63%的时间。 17.横向弛豫时间(T2):横向磁化失量衰减到其原来值37%所用的时间。 18.加权像:为了评判被检组织的各种参数,在操作过程中可调节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以突出某个组织特征的影像。 19.T1加权:指SE序列中,通过采用短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1特征的图像。 20.T2加权:批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长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2特征的图像。 21.医学影像存栏和通讯系统(PACS)以高速计算机设备为基础,以高速网络联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相关科室,利用大容量磁、光存储技术、以数字化的方法存储、管理、传送和显示医学影像及其相关信息,具有影像质量高,存储、传输和复制无失真,传送迅速,影像资料可共享等突出的优点;是实现影像信息管理的重要条件。 22.光电倍增管:是在光电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光电转换器件,它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光信号(闪烁晶体在射线作用下发出的荧光光子)按比例转换成电子并倍增放大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其放大倍数可高达106~109,光电倍增管是由光阻权,多权倍增管,电子收集权组成 23X-TV:由x线影像增强器、摄像机、显示器以及完成视频信号处理和整体协调工作的控制器组成的系统称为x线电视。 24拉莫进动:由于自旋角动量的存在及磁场对自旋磁矩的耦合作用,磁矩绕着外加磁场并与之保持一定的角度,沿着一个固定的锥面轨迹转动,这种运动方式称为之。 2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过程中,运用数字计算机工具,取人体同一部位2帧不同的数字影像,进行相减处理,消减处理,消去2帧影像相同部分,得到造影剂充盈的血管影像。26放射治疗:通俗的讲,放射治疗就是利用放射源或各种医疗设备产生的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技术;简称:“放疗”。 27放疗设备:利用原子核或人工装置产生射线治疗肿瘤的设备。 28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达到高能来治疗肿瘤的装置。包括: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电子回旋加速器) 问答题 CT的结构和原理:扫描床、扫描架、高压发生器、计算机系统和操作台,照相机还有其他

后疫情时代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究

后疫情时代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 式探究 摘要:在新冠疫情防疫工作日趋常态化大背景下,医院管理的要求和医院的医疗设备标准继续改善,以往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与此同时,不断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使得应用于医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越来越多,医疗设备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更加顺畅,在医疗诊疗辅助工作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全生命周期;预防性维护;质量控制 Summ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work of the COVID-19, the requirements of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the standards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hospitals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the previous management model can no longer meet the actual need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life cycle management models applied to hospitals, and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is more precise and informatized. The management is smoother, and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auxiliary work of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words: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complete life cycl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quality control 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长期以前期采购工作为重视对象,而轻视中后期使用过程的状态。许多医疗设备的基础数据缺失严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

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

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 一、前言 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是医院的紧要设备之一,其检测结果直接 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一旦显现设备问题,不仅会影响医 院的声誉,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 定期检测制度,对于保障设备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都具有紧要 意义。 二、检测周期 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测周期应遵从“安全第一、防备为主、周期适当”的原则,实在如下: 1、X光设备:每年一次。包括机管输出、滤波器性能、曝光时 间实测、设备参数、辐射剂量等项指标。 2、CT设备:每年一次。包括孔径检测、功率输出、螺旋扫描 精度、图像质量、噪声等项指标。 3、MRI设备:每年一次。包括平行度、线性度、减磁场精度、 均匀性、特征标记、图像质量、功能评估等项指标。 4、核医学设备:每年一次。包括SPECT、PET、PET/CT、 SPECT/CT等设备的成像质量、精准度等项指标。 5、数字化直接放射线、数字化乳腺X线、数字化平扫设备:每 年一次。包括灰度标准、图像畸变、空间辨别力、噪声和图像质量 等项指标。 三、检测项目

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测项目应当综合考虑设备类型、应用领域、使用年限、厂商要求等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性检测 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要求在使用时能够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因此安全性检测是特别紧要的一项。安全性检测包括设备与电源的接地、绝缘性能、辐射防护、辐射剂量监测等。 2、机械性能检测 机械性能检测重要保证设备各种机械部件的正常工作和标准,包括机架、工作台、导轨、管柱、升降和旋转等部位。 3、电气性能检测 电气性能检测侧重检测各种电气元件的运行状态、调整精准明确性和耐受本领,包括电源、电机、线圈、变压器等部位。 4、成像质量检测 成像质量是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项核心指标,是评价设备性能的紧要标准之一、成像质量检测包括空间辨别力、噪声、对比度、辨别率、线性度等。 5、数据精准性检测 数据精准性检测是保证设备输出数据的精准性和精度的紧要部分,包括图像分析数据、减磁场精度、灵敏度和归一化等方面。 四、检测流程 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测流程应依照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和厂商的要求执行。实在实施步骤如下:

医学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科技的飞 速发展,这个领域也不断地得到了革新和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 多样化、性能提高、诊断价值等都得到了迅速提高和改善。那么,未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 一、人工智能技术将渐成主角 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将渐成主角。人工智 能技术的爆炸式增长,让医学影像技术在智能化方面有了更好的 发展。在未来的影像技术中,人工智能将成为一种标准之一,从 而使得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将赋予行业新的能力,如预测患者的病情、推断 治疗方案等。 二、三维、四维影像显示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与传统的2D影像技术相比,3D、4D影像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3D、4D影像技术在诊断及手术指导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更能够做到定位精准、定量化数据更加准确、所需检

查时间更短、信息更加全面等优势,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便捷、安全和高品质的诊疗服务。未来,基于3D/4D影像的诊断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常态。 三、多模态结合将越来越常见 多模态影像技术是将不同的成像技术融合在一起,这种技术相比单一的成像技术,在多种场景下会得到更多的应用。例如,结合CT和MRI,可以同时获取信息更加全面的成像结果,有助于更好的诊断和治疗。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技术会越来越常见。 四、云平台技术与医学影像前端服务的融合 云平台技术能够将影像生命周期中的所有信息集中管理,便于医疗机构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医学影像技术的管理效率和诊疗质量。同时,云平台技术能够把医生所需的前端服务提供相应的支持,有效降低临床医师的时间成本,提升医学影像的诊疗质量。

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解析

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解析 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已成为医院诊疗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对于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 与管理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进行解析。 一、设备日常维护 1. 定期清洁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之一。清洁 工作包括外观清洁、各部件内部清洁,应与设备使用周期相一致。 2. 确保设备工作环境干燥、通风:医学影像设备需要干燥、无灰尘以及良好的通风 状态下运行,以保证影像质量不受影响。 3. 定期检测设备参数:包括包括输出亮度、分辨率、对比度等参数。 二、设备故障处理及维修 1. 设备故障的判断与确定: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及时排查,先确认故障是由硬 件还是软件问题,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设备维修时的安全保障:维修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必须确保设备隔离,断电,以 确保动作不会造成人员安全隐患。 3. 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应严格遵循维修流程,针对不同的设备类型和维修难度,设 定相应的维修保障尺度,确保维修的质量。 三、设备信息化管理 1. 设备信息化管理包括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和故障记录和分析等。这 样有利于提高设备运行的效率,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2. 设备信息化管理需要对设备信息进行维护,包括设备型号、规格、品牌、出厂时间、购买时间、使用寿命、使用记录等信息。 3. 设备信息化管理还需要进行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根据各种开展故障的原因采取 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也是了解设备在生命周期内使用情况的重要途径。 总之,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对于提高医院临床诊疗质量、保障医疗设备安全运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医院应通过健全的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地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

第一章-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复习指导: 1.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简史. 2.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定义与分类. 3.掌握几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比较.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设备 2.U S G 3.核医学设备 二、填空题 1.四大医学影像设备指的是、、、. 2.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两大类,即医学影像设备和医学影像设备. 三、简答题 1.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哪些设备? 2.从信息载体、检测信号、空间分辨力、安全性比较四大医学影像诊断设备. 第二章诊断用X线机简介 复习指导: 1.了解X线机的分类 2.熟悉X线机的用途、机械装置与辅助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掌握X线机的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习题: 一、填空题 1.X线发生装置由、与三部分组成. 2.按照使用目的不同,X线机分为和两大类. 3.按照X线管的标称功率,X线机分为、与三类. 4.按X线机主电路的工作频率和方式分为、和三种.

二、单项选择题〔A型题〕 1.中高频X线机高压变压器的工作频率为 A.50H z以上B.100H z以上C.150H z以上 D.220H z以上E.400H z以上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按照标称功率来分,X线机分为小型、中型与大型三种 B.程序控制X线机是工频X线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C.按主电路的工作频率来分,X线机分为工频、中高频和电容充放电三种 D.按用途来分,X线机分为综合用、专用和治疗用X线机三种 E.X线发生装置由控制装置、高压发生装置与X线管装置三部分组成 3.下列不属于中型X线机特点的是 A.能进行造影检查与特殊检查 B.X线机管电压可达到为100k V或125k V C.管电流一般在100~500m A之间 D.结构较复杂,常配有双床双管或三管 E.对电源、防护没有严格要求 三、多项选择题〔X型题〕 1.X线发生装置的主要组成有 A.控制装置B.高压发生装置C.X线管 D.摄影床E.X线电视系统 2.X线机按高压变压器的工作频率和方式分为 A.综合用X线机B.专用X线机C.工频X线机 D.中高频X线机E.电容充放电X线机 3.下列属于X线机辅助装置的有 A.天轨B.地轨C.立柱D.诊视床E.摄像机4.下列属于专用X线机的有

医学成像设备说明书

医学成像设备说明书 一、产品概述 本医学成像设备是一种专用于医学影像拍摄和诊断的高科技设备, 采用了最先进的成像技术,能够精确而快速地获取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二、产品特点 1. 高清影像:本设备采用了最新的数字化成像传感器和处理器技术,能够高清无损地获取人体内部的影像,显示细节清晰,提供高质量的 医学图像。 2. 多种成像模式:本设备支持多种成像模式,包括X光成像、CT 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满足不同疾病和部位的检查需求。 3. 快速成像:本设备具备高速成像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影像采集,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智能辅助诊断:本设备内置了智能分析和诊断系统,能够对影像 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5. 数据共享与远程会诊:本设备支持影像数据的存储和共享,医生 可以通过网络将影像数据传输至其他医疗机构或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提高诊断水平。 三、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确保设备及附件完好无损,并正确连接电源和外部设备,同时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并助其放松。 2. 启动设备:按下电源按钮,设备将进行自检,确保工作正常后进入待机状态。 3. 患者信息录入:根据设备界面提示,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以确保后续影像数据的准确关联。 4. 成像操作: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成像模式和参数,将设备对准检查部位,按下拍摄按钮开始成像。 5. 图像预览和处理:成像完成后,设备将自动显示影像,医生可以对图像进行放大、旋转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观察细节。 6. 影像报告和存储:医生根据观察结果和分析,可以生成相应的影像报告,并将报告和影像数据存储至设备或连接的外部存储介质。 四、注意事项 1.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正确使用设备。 2. 操作时请注意设备周围的安全环境,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 设备需要经常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工作正常。 4. 本设备仅限于医学专业人员使用,未经授权人员请勿擅自操作,以免引起误诊或其他问题。 五、维修与售后服务

医学影像设备学 第四版

医学影像设备学第四版 摘要: 一、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二、医学影像设备的主要类型 三、医学影像设备在医学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四、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五、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正文: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研究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学科,涉及放射学、光学、电子学等多个领域。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X射线的发现,医学影像设备开始在医学诊断中得到应用。如今,医学影像设备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包括了CT、MRI、DR、CR、超声等多种类型。 医学影像设备的主要类型有:X线设备、CT设备、MRI设备、超声设备、核素显像设备等。其中,X线设备是最早的医学影像设备,主要用于拍摄X光片;CT设备则可以对物体进行分层扫描,得到详细的内部结构图像;MRI设备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成像,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超声设备则是利用超声波成像,常用于检查腹部和心血管系统;核素显像设备则是利用放射性物质成像,可以检测肿瘤和心脏病等。 医学影像设备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提供医生所需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例如,CT设备可以用于检测肿瘤、骨折等,MRI设备可以用于检测脑部病变、肌肉骨骼系统病变

等。在治疗方面,医学影像设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放疗设备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超声设备可以用于引导介入治疗等。 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也非常重要。医学影像设备通常价格昂贵,使用寿命较长,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图像质量。此外,医学影像设备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认证,以保证其安全和有效性。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设备的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提高。未来,医学影像设备将更加小型化、便携化,图像质量和分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pacs的定义名词解释

pacs的定义名词解释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是医学影像档案与通讯系统的简称,它是一种计算机化的医疗设备,用于存储、检索、管理和传输医学影像数据。PACS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医疗影像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以及促进医疗 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下面将对PACS系统的各个关键概念进行解释。 1. 影像存储:PACS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医学影像文件转化为数字格式,这 些数字文件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存储。传统的医学影像存储方式是使用X光胶片,PACS系统的出现代替了这种传统方式,将大量的医学影像数字化储存,从而提高 了存储效率和可靠性。 2. 影像检索:PACS系统中的影像数据库允许用户快速检索所需的医学影像, 无论是从特定的患者、日期、部位还是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筛选,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标签或其他搜索功能来实现高效的影像检索。 3. 影像管理:PACS系统能够管理医学影像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采集、存储、检索、归档和销毁。影像管理功能能够确保医学影像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长期保存和备份,以满足法律法规对于医学影像数据存储的要求。 4. 影像传输:PACS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了医学影像的远程传输。这种远 程传输的好处在于,医生和医疗专业人员可以远程访问和查看患者的医学影像数据,从而提高了影像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了多中心协同诊断和医学知识的共享。 5. 影像诊断:PACS系统为医生和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影像诊断工具。医生可以使用PACS系统来查看、分析和诊断医学影像,这些影像可以是X 光、CT扫描、MRI等多种影像类型。使用PACS系统进行影像诊断的好处在于, 医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和测量操作,同时还可以与患者的电子病历和其他医学信息进行关联。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思考一、前言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高昂的投资成本,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现 状和思考两个方面对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进行探讨。 二、现状 1.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特点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是指X光机、CT、MRI等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并且需要专门人员操作的医疗设备。这些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含量高: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采用了先进的物理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优点。 (2)投资成本高: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投资成本也相应地很高。一台CT机价格通常在500万-1000万元之间,MRI更是达到了2000万元以上。

(3)使用寿命长: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工作十年以上。 (4)维护保养难度大:由于其复杂性和高昂的投资成本,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也相应地难度较大。 2.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的现状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和测试,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准确、可靠的状态。目前,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巡检: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定期校准: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其输出结果准确可靠。 (3)故障排除:对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质量管理的现状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质量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确保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始终处于稳定、可靠、安全的状态。目前,大型

2023年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概况及现状: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达到577.6亿元_6

2023年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概况及现状: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达到577.6亿元 网讯,医学影像设备在医疗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医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和需求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进展。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概况 医学影像设备是指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各种设备,能够将人体内部的结构、组织、器官以及其功能等信息转化为图像或视频,以便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和手术等操作。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X光机、CT扫描机、MRI扫描机、超声波设备等。这些设备都是利用不同的物理原理和技术,通过影像处理和分析,供应医生更精准、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作为医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临床影像检查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增长显著。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有关数据显示,2022-2022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由342.1亿元增长至523.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89%,2022年将达577.6亿元。 据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分析统计,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估计将来几年还将持续增长。其中,美国市场最为发达,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地区。现在,医学影像设备市场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数字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将为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带来重大的变革。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大企业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以满意用户的需求。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前景 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医学影像设备的普及需求与升级换代需求并存。为了推动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进展,国家间续出台了鼓舞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进展的相关扶持政策,重点进展影像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医学影像设备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学影像设备在医疗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医学影像设备的进展前景将会更加宽阔。其中,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医学影像设备进展的主要方向。数字化技术将影像数字化,使医生更加便利快捷地猎取和处理影像数据,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诊断精确率。智能化技术则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影像诊断和分析,使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病情,提高了医疗精度和效率。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提到,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进展,医学影像设备也将与其他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相互融合,形成更为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进展前景非常宽阔,将会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而不断进展和壮大。 总体看来,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医学需求占比最大,相关技术水平的不断进展

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解析

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解析 医学影像设备是现代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们在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供准确的影像结果,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与管理非常重要。 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两部分。日常维护指的是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工作,包括设备清洁、消毒、防尘、防潮等;定期维护指的是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工作状态。 日常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持设备的外部环境干净,防止灰尘和细菌的积聚。 2. 设备消毒:根据相关规定和操作说明,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防尘和防潮:设备工作环境要保持相对干燥,避免进水和受潮,同时要防止灰尘进入设备内部,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充电和电池管理:对于便携式的医学影像设备,要定期进行电池充电和管理,确保设备有足够的电量供应。 定期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校准和调试: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设备检查和维修: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故障和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维修。 3. 部件更换和升级: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技术进展,定期对设备的部件进行更换和升级,以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4. 软件更新和升级: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更新和升级,定期对设备的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以修复bug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功能。 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也十分重要。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调配、使用和报废等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选购:根据临床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医学影像设备,并与厂家进行谈判和合作,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医用影像设备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简史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在做真空管高压放电实验是,发现了一种肉眼看不见、但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使某些物质发出荧光(荧光屏)和使胶片感光的新型射线,即X射线,简称X线。伦琴是在及其简陋的条件下工作的,但他的这一伟大发现却震撼了全世界,为世界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接着,他利用X线为其夫人拍摄了一张手的照片,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X线照片。为此伦琴于1901年12月10日荣获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世人为纪念他的不朽功绩,又将X线称为伦琴射线或伦琴线。 X线的发现伊始即用于医学临床,首先始用于骨折和体内异物的检查,以后又逐步用于人体其它部分的检查。与此同时,各种X线机的相继出现。18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X线管。20世纪10~20年代,出现了常规X线机。其后,由于X射线管、高压变压器和相关的仪器、设备以及人工对比剂的不断开发利用,尤其始体层装置、影像增强器、连续摄影、快速换片机、高压注射器电视、电影和录像记录系统的应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末期,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称为影像设备学。 1972年,英国工程师汉斯菲尔德首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由于颅脑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简称X-CT设备,或CT设备。这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X线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问世,是1895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设备的一个革命性的进展,为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学奠定了基础。CT设备是横断面体层,无前后影像重叠,不受层面上下组织的干扰;同时由于密度分辨率显著提高,能分辨出0.1%~0.5%X线衰减系数的差异,比传统的X线检查高10~20倍;还能以数字的形式(CT值)作定量分析。近30年来,CT设备的更新速度极快,扫描时间由最初的几分钟向纳秒级发展,图像快速重建时间最快已达到0.75S(512X512)矩阵,空间分辨率也提高到0.1mm….. 平板探测器CT设备目前尚在开发阶段,一旦技术成熟,从机器设计、信息模式、成像速度、射线剂量到运行成本都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将会引起CT设备的又一次革命。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用于临床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简称为MRI设备。它是一种新的非电离辐射式医学成像设备。MRI设备的密度分辨能力高,通过调整梯度磁场的方向和方式,可以直接摄取横、冠、矢状层面和斜位等不同体位的体层图像,这是它优于CT设备的特点之一。迄今,MRI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系统,其中以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肢体关节和盆腔等效果最好。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ng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机X射线摄影(conputed radiography,CR)和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发的数字X线机。前者具有少创、实时成像、对比分辨能力高、安全、简便等特点,目前,正向快速旋转三维成像实时减影方向发展,从而扩大血管造影的应用范围。后者具有减少曝光量和宽容度大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数字化图像纳入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A)。而X线实时高分辨力成像板将是最有革命性、最有发展前途的影像探测器之一。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超声成像设备和核医学设备相继出现,当时在医学上的应用往往各成系统。1972年X-CT设备的开发,使医学影像设备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和体层成像相结合,以图像重建为基础的新阶段。 伴随着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发展,介入放射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70年代中期逐步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尤以介入治疗进展迅速。因其具有安全、简便、经济等特点,深受医生和病人的普遍重视与欢迎,现在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 综上所述,多种类型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与医学影像治疗设备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

学习医学影像医疗器械专利分析报告(联影篇)

学习医学影像医疗器械专利分析报告(联影篇) 前言导读 医学影像设备是指为实现诊断或治疗引导的目的,通过对人体施加包括可见光、X 射线、超声、强磁场等各种物理信号,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形成图像并使得医生可以从中判读人体结构、病变信息的技术手段的设备。根据目的不同,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诊断影像设备及治疗影像设备,诊断影像设备根据信号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磁共振成像(MR)设备、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设备、X 射线成像(XR)设备、分子影像(MI)设备、超声(US)设备等;治疗影像设备大致可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及定向放射设备(骨科 C 臂)等。 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内市场对高品质医学影像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同时,自2012 年医改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旨在优化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分级诊疗实施、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这为影像设备销售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将持续增长,2020 年市场规模已达到 537.0 亿元,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1,1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7.3%。

关于联影医疗 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线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设备、生命科学仪器,以及覆盖「基础研究-临床科研-医学转化」全链条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与全球高校、医院、研究机构及产业合作伙伴深度协同,不断突破科技创新边界,加速推进精准诊疗与前瞻科研探索,持续提升全球高端医疗设备及服务可及性。 联影医疗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磁共振成像系统(MR)、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 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MI)、放射治疗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等。 技术产品和专利概览 笔者对联影医疗的相关技术、产品和专利根据类别分别进行了整理和剖析,这里笔者从众多专利中选择了若干进行了解析,相关相关结果如下:联影医疗的技术、产品和完整专利清单和分析笔者也已开展完成,如感兴趣可以与笔者取得联系,共同交流学习:

医学影像设备学

医学影像设备学 第一章概论 1、1893年11月8日,伦琴发现X射线。 2、现代医学影响设备可分为影像诊断设备和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3、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X线设备,包括X线机和CT。?MRI设备。?US 设备。?核医学设备。?热成像设备。?医用光学设备即医用内镜。 第二章X线发生装置 1、X线发生装置由X线管、高压发生器和控制台三部分组成。 2、固定阳极X线管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玻璃壳组成。 3、阳极:主要作用是产生X线并散热,其次是吸收二次电子和散乱射线。 4、阳极头:山靶面和阳极体组成。靶面的作用是承受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产生X线,称为曝光。 5、阳极帽:可吸收50-60%的二次电子,并可吸收一部分散乱射线,从而保护X线管玻璃壳并提高影像清晰度。 6、固定阳极X线管的阳极结构包括:阳极头、阳极帽、可伐圈、阳极柄。 7、固定阳极X线管的主要缺点:焦点尺寸大,瞬时负载功率小。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8、阴极:作用是发射电子并使电子束聚焦。主要由灯丝、聚焦罩、阴极套和玻璃芯柱组成。9、在X线成像系统中:对X线成像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X线管的焦点。10、N实际焦点:指靶面瞬间承受高速运动电子束的轰击面积,呈细长方形。11、N有效焦点:是实际焦点在X线投照方向上的投影。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线管长轴方向的投影,称为标称焦点。 12、一般固定X线管的靶角为15?-20?。 13、有效焦点尺寸越小,影像清晰度就越高。

14、软X线管的特点:?X线输出窗的固有滤过率小。?在低管电压时能产生较大的管电流。?焦点小。13、结构:与一般X线管相比,软X线管的结构特点是:?玻窗?钮靶?极间距离短。16、软X线管的最高管电压不超过60kv。 17、 X线管常见的电参数有灯丝加热电压、灯丝加热电流、最高管电压、最大管电流、最长曝光时间、容量、标称功率、热容量。 18、 N容量:他是X线管在安全使用条件下,单次曝光或连续曝光而无任何损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量。 19、高压发生器的作用:?为X线管灯丝提供加热电压。?%X线管提供直流高压。?如配有两只或两只以上X线管,还需切换X线管。 20、高压发生器山高压变压器、灯丝变压器、高压整流器、高压交换闸、高压插座等高压元器件组成。21、灯丝变压器是为X线管提供灯丝加热电压的降压变压器。 22、高压整流器是一种将高圧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交流高圧变为脉动直流高压的电子元件。第三章诊断X线机 1、按高压变压器的工作频率将诊断X线机分为:工频X线机(50或60 Hz)、中频X 线机(400-20kHz)、高频 X 线机(>20kHz)。 2、工频X线机分为常规X线机和程控X线机。 3、单相全波整流X线机主要技术参数:?对电源的要求。?透视?摄影?诊视床?点片架?摄影床?体层装置。 4、单相全波整流X线机主要特点,三钮制控制:采用kY、mA、曝光时间三参数自III选配的的方式进行调节。 5>程控X线机电路构成:FSK302-1A型程控X线机主要山电源伺服板、灯丝加热版、接口板、采样板、CPU板、操作显示板等构成。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投资较为活跃,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将使未来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持续增长。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一)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投资较为活跃,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将使未来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过去13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23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10.84倍。据中国医药(17.33,1.580,10.03%)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23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2023年的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57%。 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国际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扩大之势。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2,556亿元,医药市场总规模预计为

13,326亿元,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19,2023年的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2,预计未来医疗器械市场仍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逐年上升:2023年为14337家,其中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15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06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416家,国家及省级重点监管企业1863家。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至1.6万多家,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私有企业分别占3%、37%和60%。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0多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不足20家,且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占绝大多数。202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构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体力量,其资产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资产的43%。 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按地域分布则集中于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国产品牌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多、小、高、弱”的特点:第一是生产企业多,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698家;第二是企业规模小,2023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2,120亿元,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350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50万元、12.5%;第三是产品集中度高,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第四是相对国际知名品牌,技术水平比较弱。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精密制造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