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我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立足“十一五”以来奠定的发展基础,根据平邑实际,制定并实施《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坚持统筹发展、保稳促调,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坚持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跨上新起点,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递增14.9%;地方财政收入4.51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递增19.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6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递增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年递增22.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6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00元,均是2005年的1.9倍,年递增达到13.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5亿元,贷款余额6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58亿元和36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23%和138%。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9.7:47.5:32.8调整为2010年的17:45.2:37.8。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总产量由2005年的30.8万吨提高到37.9万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瓜菜、果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其中瓜菜面积达到48万亩,果品面积达到45万亩,金银花面积达到65万亩。农业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0处、8万亩,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55处,“三品”认证农产品达到63个,郑城、流峪、临涧片区的10万亩金银花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金银花标准化基地。经济作物种植发展快速,畜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林果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2%、41%。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机械化水平达到78%。

工业布局更加科学。经济开发区、国际石材城、地方罐头城、石膏工业带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中国(仲村)棉纺手套城、金银花物流港已开工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更为坚实。注重引进行业龙头,提升投资质量,成功招引中联水泥、山东黄金、北新建材、汇源集团、福田雷沃、浙江万里扬六家上市公司在我县投资建厂。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食品、建材、化工、机械、黄金、中药材、铜版纸、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其中罐头年产量达到40万吨、石膏板4亿平方米、石材2200万平方

米、棉纺手套26亿副、金银花1500万公斤、铜版纸15万吨。地方镇先后获得中国罐头第一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仲村镇被评为中国劳保手套名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针织劳保手套名镇。五十家骨干企业迅速膨胀,冠鲁集团、临工、天宝化工等五十家纳税过百万的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8家,其中24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过亿元。

服务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2.3亿元,年递增18.1%,是2005年的2.3倍;实现税收3.2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的52%。旅游产业优势凸显,五年来,全县旅游项目建设投资达到4.3亿元,天宇自然博物馆和蒙山龟蒙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九间棚、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拥有7项世界吉尼斯记录。全县形成了以蒙山养生长寿游为龙头,融天宇自然博物馆科普文化游、九间棚生态农业观光游、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工业环保游于一体的旅游新格局。共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我县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山东省旅游强县。商贸流通发展迅速,县城超万平方米的超市达到7家,营运车辆达到1.23万部,建设农村便民超市822个,村级覆盖率达到83.6%。738个行政村实现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贯通,工业品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协调发展的流通体系,成为在全省推广的先进典型。金融保险业蓬勃发展,组建了冠鲁小额贷款公司,成功引进莱商银行,金融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投资拉动更加强劲

五年来,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争取上级无偿资金7.6亿元,共投资建设过亿元的项目22个。汇源果汁、中联水泥、北新建材、天宝化工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构建了“西山东水中间城”的框架格局,山水生态城市初步彰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20平方公里。实施了西山公园建设工程,城区内建设广场9处,绿化面积781万平方米,完成了石都大道、浚河路、莲花山路等道路建设改造,形成了“八横十纵”的城区路网。规划建设了浚河景观带,投资3400万元先后建成了3处浚河橡胶坝,县城河段形成了长12公里,近4平方公里的水面。完成了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填埋厂建设,2010年代表临沂市顺利通过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验收。县城管理进一步规范,成立了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全面改造了县城东部供热管网,供热覆盖面和效果明显提高。城区主要出境公路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或二级公路标准,县到乡镇公路全部硬化,完成了新枣路平邑北段、文泗路、国防路、蒙山旅游专线建设工程,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16公里。制定小城镇详细规划23个,村庄规划527个。实施了7座大中型水库和119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工程。深入开展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已有51个村实施了集中连片建设或农民上楼工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区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乡村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载体,突出“五乱”清理,城乡环境面貌明显变化。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成效显著,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在有效保护耕地的基础上保障了建设用地需要。城市管理、医药卫生、两型社会等各项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我县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省财政直管试点县和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试点县。五年来,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1436个,总投资396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37亿元,全县新增出口获权企业77家,累计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5.06亿美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1700万元,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中国专利明星企业4家,山东省著名商标11个,山东省名牌6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675家,县人民医院实施了整体搬迁建设。每千人拥有病床数2.9张,拥有卫生人员1.94名,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0.04万人,参保率达到99.23%,医药体制改革初显成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3‰以下。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日益健全。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17万人。2009年我县列入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来,已参保人数45.6万人,参保率90.8%,农民群众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民政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人民防空、邮政通讯、气象预报、防震减灾以及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空前浓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加快发展,极大鼓舞了全县人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斗志。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认真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结果。

“十一五”时期发展取得的成就,不仅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今后长远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不断深化对县情认识中拓展发展思路。有了科学的发展思路,才能更好地动员和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二是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是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趋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既是我县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严峻竞争期。

从国际看,未来五年,将是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五年。全球需求不足矛盾有加剧趋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更加曲折。资源安全催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将异常激烈。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技术封锁、贸易壁垒、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制约加大。

从国内看,未来五年国家将继续保持稳定、连续的宏观政策基调,国内需求将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活力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将更加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更加重视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国家批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调整,地区间经济合作与分工更加明确,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更加重要,全省经济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经

济进入持续推进期,为我县“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从自身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逐步得到解决,支持我县加快发展的要素条件已经形成。我县先后获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山东省最具竞争力十强县、山东省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今年又成功上榜共和国60周年最受关注“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外部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全县人民人心思上,干劲勃发,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将为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县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经济相对欠发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之间的矛盾。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对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还将持续存在。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高、城乡差距大仍将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工业结构不合理,率先发展、支撑发展、带动发展的能力不足。全县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任务,面临着膨胀总量与要素制约的矛盾,面临着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的挑战。

综合以上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和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富民强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就一定会不断开创具有平邑特色的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出发点,以打造鲁南地区经济强县、全国知名的旅游大县、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名县、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县“四县”为目标,着力加快发展速度、膨胀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用五年时间,把平邑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经济特色鲜明、文明程度较高、人民生活富裕的临沂市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二)基本要求

----坚持转型发展。扎实推进大城建、大项目、大旅游建设,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和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再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坚持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立足点,加快提高教育水平,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三)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明显增加。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达到330亿元,年递增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递增21%。

----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到2015年,三次产业由2010年的17:45.2:37.8调整到9.8:42.4:47.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至少提高2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以上。

----消费投资明显增长。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0亿元,年递增22%;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60亿元,年递增25%。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大关,年递增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年递增14%。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15年,全县年末总人口控制在10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展现生态平邑、绿色平邑新形象。

三、功能分区和重点保护区域

(一)县域功能分区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资源互补、衔接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平邑自然地理、人文地质、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对县域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资源共享、要素流动、产业集聚、和谐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带两区三城四基地”,推进各功能区的布局合理化、经济规模化、产业集聚化和城乡一体化。

1、浚河生态观光带

浚河是县域内主要水系,主要流经平邑县城、温水镇、铜石镇、地方镇,全长40公里。在沂河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根据我县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生态资源,编制完善浚河流域发展规划。按照“田园村镇、生态社区”的理念,编制沿河村镇规划,逐步淘汰零散的自然村落,发展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特色突出、风情浓郁的新型农村社区。沿浚河两岸,以原生态景观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在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加大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打造群落化、生态化植物群落。顺浚河北岸建设一条东西走向的景观大道,将沿河周边区域的旅游景区连为一体,逐步形成以浚河水脉为轴线、浚东新区为龙头、生态资源为主体、旅游景区为节点、田园社区为镶嵌、景观大道为连接的浚河生态观光带。

2、平邑经济开发区

围绕“经济新区、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的目标,着力打造国际石材城、机械加工园区、食品医药加工园区、商贸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启动开发区二期扩区建设,在327国道以南,永康路以北,平滕路以东,板桥路以西,规划扩区面积2平方公里。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到2015年,建成产值达到160亿元的全省最具活力的开发区之一。

3、城东中小项目聚集区

该园区位于平邑街道办以东,温水镇以西,西起新枣路,东至东外环路,南至金花路,北至浚河,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配套政策,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吸引民间资本金进驻,搞活民营经济。到2015年,建成集工业、商贸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小项目聚集区。

4、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

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立足现有基础,结合小城镇建设,完善道路网络,将现有三大工业板块连为一体。按照“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构筑特色、形成优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促使罐头产业走向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充分发挥地方镇资源区位优势,提高发展水平,加快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培

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品牌建设。到201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加工基地。

5、中国国际石材城

进一步完善国际石材城建设规划,规范石材企业的开采和加工秩序,加快产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步伐,石材加工企业做到废水“零排放”,废料和废渣等固体废物统一清运、集中规范处置并综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水环境明显改善并符合生态功能区要求;坚持扶优扶强、引大引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原则,重点抓好投资20亿元、占地2000亩的北方石材城建设,狠抓石材企业整合提升,推进石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石材产业的管理水平。到2015年,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石材城。

6、中国(仲村)棉纺手套城

坚持重点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按照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聚集的发展思路,以仲村镇为中心规划建设中国棉纺手套城,东到平蒙路,西至德胜村,北至仲村北岭,南至镇驻地居民区,项目规划面积2000亩。到2015年,建成产业链较为完整、市场竞争和产业扩张能力较强的棉纺手套产业集群,把仲村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国棉纺手套城。

7、中国优质天然石膏加工基地

抓好石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以万庄石膏工业园为依托,向东延伸,将柏林、卞桥、资邱石膏工业园联结起来,形成具有较大承载能力和较强服务功能的东西带状石膏工业走廊。以北新建材、金信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提高石膏加工规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到2015年,打造成为中国优质天然石膏加工基地。

8、中国金银花种植加工营销基地

以流峪、郑城、白彦、临涧等乡镇为依托,加快金银花GAP生产基地建设,2015年,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在郑城镇规划建设大型金银花等中药材交易市场,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占地400亩的金银花物流港,配套建设占地100亩的仓储中心、宾馆、饭店等设施。到2015年,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加工、营销基地。

9、山东省文化旅游基地

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四种文化”(蒙山福寿文化、曾子孝道文化、沂蒙红色文化、鬼谷子兵学文化),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结合,合理开发,多元投入,培育精品,打造“蒙山-天宇自然博物馆-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九间棚景区-曾子山景区”二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把柏林、地方、卞桥、郑城、魏庄等乡镇打造为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沂蒙山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到2015年,形成以“福寿养生、科普教育、奇石观赏、农家生态、节庆聚会”五大特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基地。

10、山东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环境、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走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的路子,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北部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黄桃、葡萄、蓝莓、大蒜、马铃薯、西瓜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以南部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花生、中药材、大樱桃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到2015年,把我县打造成为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二)重点保护区域

----基本农田保护区。“十二五”期间,基本农田保护率不低于86%。争取各级扶持,制定相关措施,开发利用土地,扩大耕地面积。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等措施,新增耕地面积1000公顷,确保201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0574公顷,以

满足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确保土地总量动态平衡。

----水源保护区。对城区及经济开发区取水地域、温水地下水源富水区等城市生活后备水源区域、大中型水库库区及其流域、主要河流沿岸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重点保护,确保水质安全。

----生态旅游保护区。在蒙山、大洼、天宝山、九间棚、西山、观音山、曾子山和五龙湖等景区周围划定生态旅游保护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重点保护,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重点

坚持把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平邑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第一产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基础设施等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高效种植业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35万吨以上。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进以金银花、果品、蔬菜、黄烟等为重点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争创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蒙山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加快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到2015年,力争标准化农产品基本达到国家标准,80%以上的标准化农产品达到国际水平。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三品认证产品41个。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监管服务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75万千瓦。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以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900家以上。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转化升值,重点发展温水大蒜、保太土豆、武台黄桃、白彦樱桃、资邱西瓜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科研开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绿色养殖业

以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为重点,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突出畜牧标准化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三个重点,建立健全良种繁育、疾病控制、加工销售三大体系,逐步实现养殖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重点抓好以平邑六和、山东正邦、蒙山食品、康和食品为龙头的饲料加工、畜禽养殖、肉食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到2015年,新增畜产品三品认证20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0万吨。

---生态林业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和增加林木覆盖率为目标,以防护林、经济林、丰产林建设和封山育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城镇、道路、村庄、水系和宜林地绿化为重点,按照全县北部蒙山、中东部平原和西南部丘陵区三个不同类型区地形特点和现有林业建设格局,完善全县生态防护林体系,全面完成1处3万亩、6处5000-8000万亩生态林场建设工程。实施低质林改造工程,建设北部乡镇绿化苗木基地,建立完善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落实林地保护政策,确保65.1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地面积得到有效保护。“十二五”期间,绿化造林面积15万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8万亩,经济林造林4万亩,丰产林造林3万亩。到2015年,新增林地12万亩,全县实有林地达到

10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

(二)第二产业

按照特色产业集群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方向,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现代工业结构。

1、优势产业

----机械产业

依托北汽福田和雷沃重工、浙江万里扬,重点支持临工开发生产轻型汽车系列变速箱、系列装载机变速箱和成型工程机械。投资20亿元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变速箱、农业收获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同时发展精工齿轮、华盛铸造和益康齿轮等配套企业。

----化工产业

依托天宝化工,建设电雷管生产线、非电雷管生产线、水胶炸药生产线、混装车基地,开发高强度高精度导爆管雷管,重点抓好工业导爆索、电子雷管和导爆管生产基地及投资7亿元的西班牙合作项目建设。以丰源公司为重点,开发氨醇和精细化工下游产品,生产规模分别达到18万吨、20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2015年,全县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

----造纸产业

依托金太阳、汇丰、威凯瑞等龙头企业,带动造纸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注重发展品牌,重点发展中高档铜版纸、铜版卡、无碳纸。加大结构调整,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强行业竞争能力。加大治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促进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各类纸加工产品达到30万吨,造纸产业实现产值16亿元。

----黄金产业

重点发展归来庄矿业、铜石矿业等企业,努力扩大探矿、采矿能力,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抓好规划期内投资1亿元的探矿项目,2015年,黄金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

坚持高点定位,增加先进设备引进、研发设计、质量标准、展示营销方面的投入,提高产品档次,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腾峰纺织、平邑富士、秀中惠服装、艾珂服装等企业为重点,发展高档纺织服装。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

2、特色产业

----食品产业

依托康发、奇伟、玉泉、汇源果汁、六和肉食、蒙山食品等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开展质量认证,完善标准体系,鼓励罐头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培育名牌产品,争创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加快康发公司上市步伐,并带动相关企业上市,达到品牌、规模同步发展。到2015年,全县食品产业实现总产值192亿元,利税达到12亿元。其中罐头产业实现产量100万吨,总产值12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

----建材产业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布局,加快工艺改造、品种调整,以中联水泥为重点,发展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全面完成水泥产业的升级换代。以中国北方石材城、美丽石材、冠鲁石材等企业为重点,加快石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

开采加工当地石材为主向加工进口石材、出口销售的战略转型,力促石材企业整合提升,推进石材企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石材城。以北新建材、拜尔建材、万庄膏业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石膏产品的科技含量,着重发展高纯度石膏粉、自流平石膏等一系列新产品,逐步替代进口,努力打造中国石膏生态环境示范区。2015年,实现由建材大县向建材强县的转变,建材产业实现产值210亿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冠鲁、莲建、宝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扩展国内大型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形成规模开发建设、集团开发建设优势。

----中药材产业

推进金银花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加强与广州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哈药集团等企业的联系,争取企业在我县建立生产基地,提高我县金银花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档次。加强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积极研发非药用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化工原料、有机肥料、饲料等相关产业,以岐黄中药饮片、利康中药饮片、多尔药业、晟银药业等GMP、GSP认证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现代化的金银花深加工企业,提高金银花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中药材现代销售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把平邑中药材市场建成全国第三大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产业实现产值38亿元,其中金银花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棉纺手套产业

按标准化体系发展,走兼并联合道路,提高附加值,引导原本分散的小户经营集聚化发展。规范棉纺、针织生产秩序,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配套环保治理项目,加强产业管理和行业自律。通过项目的引进与建设、技术改造和品牌创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棉纺手套集群的成长与壮大。2015年,棉纺手套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

3、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机遇,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在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技术,充分利用好临沂市依托我县巨皇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机遇,推进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半导体照明(LED)等产品实现产业化。支持开发适用于企业和农村集中处理的大中型沼气装置和秸秆气化工程,提高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在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高档石膏板、高档石膏粉等新型建材产品及炸药化工新材料。引导石材行业向异型化、超薄化和电脑微雕等艺术制品方向发展。在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大力发展生物制种、中药现代化技术,重点做好天泰种业优质、高效、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以阿蔓达中药饮片、鲁安中药饮片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采用先进浸润技术和装备,开发新型中药饮片,着力培育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在机械制造领域,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变速箱总成系列产品,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的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

(三)第三产业

发挥我县区位、资源等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以“拓领域、扩总量、上规模”为方向,突出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房地产四个重点,通过规划引导、项目支撑、政策扶持推进服务业规模扩大、层次提升、结构优化。

----文化旅游业

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

理念,以景点提升、市场开拓为重点,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一是整合旅游资源。以蒙山、天宇自然博物馆、九间棚、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四大景区为重点,抓好温泉、旅游度假村等设施建设。在天宝林场、九间棚景区实现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景区建设力度,提升景区档次。二是拓宽融资途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多元化旅游市场主体,招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县建设大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建立旅游产业融资担保体系。三是加强宣传营销。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市场营销机制。积极与周边县市联合建立跨区域的旅游营销联合体,着力打造沂蒙山核心旅游线、山海圣人旅游线、福寿文化旅游线,把平邑融入全省旅游大框架。到2015年,建成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2处、星级饭店4家,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

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旅游、社会各项事业的有机结合、协调统一,把文化产业培育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着力培育文化品牌。继续着力打造以蒙山为依托的长寿文化品牌,以天宇自然博物馆为依托的科普文化品牌,以蒙山生态文化园、九间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区和郑城农家乐旅游区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品牌,以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和奇石街为依托的奇石文化品牌,以蒙山长寿文化旅游节、梨花会和金银花节为依托的节会文化品牌。规划建设文化市场及文化产业园区、综合性体育中心等。2015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9%。

----金融保险业

加快金融主体建设,建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引进5-10家金融企业在平邑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农村信用社筹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继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科学规划县内金融网点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财源担保公司等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进天宝化工、康发公司等2-3家骨干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金融机构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授信授权,扩大信贷总量,优化信贷增量。力争“十二五”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55亿元。鼓励支持保险业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大力支持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搞好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快推进农村服务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尽快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维护辖区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商贸物流业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打造区域性商品集散和消费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加快传统行业升级,进一步增强城市消费功能、商务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功能。按照商业网点规划,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构建一个商业格局,建设一处综合市场,提升一批特色街区,改建一批农贸市场,扶持一批商业龙头。构建一个商业格局:在浚东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各建设一处大型超市,完善商务服务功能。在完善浚河路、莲花山路县城商业功能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板桥路与银花路交汇处以及周边板块的南部商业集聚区;以西部石材市场为主体的石材交易和会展集中区;逐步形成以板桥路为主线,老城区、浚东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三个商业圈共同发展的格局。建设一处综合市场:引导建筑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零散经营商户集中进入市场内经营,提升县城商贸市场形象。提升一批特色街区:推进特色行业的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经济开发区内汽贸城、建材商贸城、石都大道汽配汽贸一条街、财源路餐饮一条街。改建一批农贸市场:加快老城区农贸市场的改造和提升,规划建设一批多功能、规范化的

批零市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扶持一批商业龙头:扶持润民公司等一批商业龙头企业。

加快盛安物流园、朝霞物流园、金银花物流港等园区建设,扶持鼓励物流企业上等级上规模,培育1-2家国家2A级物流企业,建成临沂西部物流节点城市,鼓励、支持工业企业主辅分离,通过剥离整合企业内部业务,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引导工业企业调整业务流程,发展服务外包,支持引导仓储、运输企业改造提升,着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以石材和石膏为依托,壮大盛安物流园辐射带动功能;以地方罐头城为依托,培育发展朝霞物流园;以郑城、流峪金银花产业为依托,带动金银花物流港和中药材博物馆建设;以仲村手套城为依托,促进手套物流园区发展。加快构建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实现传统交易向电子商务转变。积极促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中小型物流企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动“农超对接”,建设从鲜活农产品采集地到超市之间的冷链物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鼓励兴办各类农产品流通组织、中介组织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流通企业的作用,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房地产业

准确把握房地产调控力度,建立完善房价调控机制,规范房地产发展,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居民承受能力相结合以及住房供应总量相协调的房地产开发格局。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以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为重点,调整优化住房供给结构,着重开发建设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尽快形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引导房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分离,研究制定物业管理办法,规范物业管理,构建和谐居住环境。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制度,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规范房地产交易、中介服务,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其他服务业

加快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建设公共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形成社区办公系统与实体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外经外贸

继续深入实施外贸主体、商品、市场和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效益,提升外贸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食品罐头、石材、石膏制品、针织服装等特色产业的出口优势,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出口品牌。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和渠道,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工作,提高外经合作的层次和规模。到2015年,进出口经营企业达100家,出口额年递增15%,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30%。规划期内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000万美元,实现外派劳务1000人次。

五、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膨胀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一)县城建设

按照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科学规划城市布局,进一步完善提升县城总体规划。重点抓好浚东新区控制性详规、兴水河两岸修建性详规、县城景观风貌文化建筑

特色专项规划、雨污排水工程规划、环境卫生工程规划、弱电管线综合工程规划,编制沂河两岸(平邑段)控制性规划,完成县城河泉片区、新建庄社区、板桥社区等城中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调整提升。同时,强化规划管理,加强规划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规划批前批后公示、社会监督等制度,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坚决杜绝乱批乱建行为,进一步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强制性和连续性。

按照“旧城提升改造,新城跨越发展,建设魅力城市”的思路,实施“跨河”发展战略,即县城发展以浚河为轴,沿河两岸发展。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模式,鼓励外资注入,提升改造浚河西岸旧城区,作为商贸物流和居民生活区。高点定位浚河东岸发展规划,规划期内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集行政办公、旅游休闲、居住为一体的浚东新城区。改造治理兴水河,扩挖拓宽,引水入河,建设人工湖、水上景观桥等系列景观,配合旧城污水管网并网,逐步实现旧城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将兴水河建成带状生态绿色休闲长廊。搞好浚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浚河河道治理工程,在河岸营造护坡林,形成集景观与防洪效果于一体的滨河水体,作为居民的休闲旅游地带。加强县城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整体水平,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点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体系。搬迁县城长途汽车站、莲花山汽车站,建成一处集长途客运、城乡客运、公交车站、出租汽车货运站于一体的综合性运输站场。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28万人,把县城建设成为依山傍水、山水相连的宜居生态城区。

----公共场所及景观建设布局

改造提升莲花山公园,完善公园功能,建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高档主题乐园。加快西山公园建设,扩大绿化覆盖率,建成可供市民和游人郊野休闲游乐的主题公园。进行浚河治理,延伸浚河景观带至白庄,打造一个体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景观环境,在现有浚河广场、文体公园的基础上完成面积150公顷的景观带。治理改造兴水河,构建河两岸休闲公园、广场。修建金银花博览园,形成以金银花为主,集旅游、娱乐、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水电气暖及环卫设施

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扩建工程,覆盖范围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新建热水锅炉4台,二级站36座,铺设供热管道14千米,保证居民用暖。完成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新建大型及中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各1座,公厕配套的垃圾收集站13座。浚东新区污水管网全部并网,直送污水处理厂处理。配套完善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实现旧城区污水管网并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五年内县城区域内全部污水并网进厂处理,达标排放。向浚河以东规划新建城区延伸燃气管网。到 2015年,县城气化率达到30%。

(二)县城管理

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加强园林环卫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市场化、社会化管理体制。引入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实行街道和社区属地管理制度,继续实行门前“五包”,对广场、道路、绿地等设施明确管护责任,逐步建立“刚性管理、柔性引导、分片管护、责任到人”的城市管理体系。健全县城公交系统,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规范县城公共交通秩序。进一步调整整合城管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管理”、社会化参与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创造一个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

(三)城镇体系建设

进一步健全完善小城镇建设体系规划,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镇空间布局。建立健全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和中

心村集中的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小城镇建设体系。按照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市、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的目标定位,加强地方、白彦、仲村、郑城等中心镇建设,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完善功能配套,实现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形成“一镇一品”的规模竞争优势,壮大镇域经济实力,建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型小城镇。积极争取开展“镇级市”建设试点,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2%。

(四)新农村建设

在产业发展上,改造、提升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市场营销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关联产业。在重点工程上,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乡村路面通达和路面硬化,加大农村能源、信息化和消防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上,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道路,发展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在社会服务上,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文化繁荣、医疗卫生改善、社会保障覆盖、扶贫开发等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平安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把我县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村庄空间布局要求,大力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以及迁村并点。按照中心镇建设的标准、人口规模达到3000-10000人的目标定位,加快中心村建设。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到中心村居住,配套和完善服务设施。积极撤并弱小村,改造中心村,建设特色村,到2015年,全县有5万户左右农民住进楼房。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县城驻地旧村改造,全县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重点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健全和完善一批集党建、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六、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交通设施

----对外交通

铁路交通以平邑火车站为中心,高速公路交通以日兰高速平邑、蒙山两个出口为节点,公路以新327国道和改造后的旧327国道(石都大道)为两条东西横轴,以蒙山大道和蒙阳路为两条南北纵轴,形成“井”字形布局的城市进出口交通网络。改扩建平滕线、新枣线、枣徐线等省道77公里,启动莱新高速公路平邑段和平邑-枣庄铁路平邑段建设。

----县内交通

城区交通完成银花路和朝阳路东延暨跨河大桥工程、板桥路及文化路南延工程,形成“十横十二纵”的城区交通道路网,横向有石都大道、莲花山路、浚河路、兴水路、朝阳路、银花路、金花路、新327国道城南段、大洼路、永康路,纵向有明生路、东环路、浚河东路、蒙阳路、建设路、汉阙路、板桥路、文化路、蒙山大道、财源路、西环一路、327国道城西段。以旧村改造为契机,拓宽改造兴水河两侧道路,与浚河路、财源路、板桥路共同为生活性主干道,其他为交通性主干道。乡村交通完成地庞路、铜枣路、平黄路、铜红路、铜彭路、平岐路等县乡道路改造176.5公里。升级改造资红路、卞桥至地方镇小平安路段、温水至平邑原327国道,开工建设资邱至栏马路段,

形成九间棚、金矿地质公园、大洼、蒙山等景区的交通网络。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400公里,完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二)水利设施

规划完成唐村、昌里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及末级渠系建设,对公家庄水库灌区、吴家庄水库灌区、安靖水库灌区等11处1—5万亩以上灌区及151处1万亩以下灌区进行改造,完成西皋河、浚河、唐村河及西河、温凉河等20余条河流的治理工程及三阳湖片、武安湖片、荆埠湖片、南武沟村高效节水管道灌溉工程,规划新建小II型水库8座,塘坝515座,小型堰127座,机井278座,做好香山小流域、太皇崮流域、蒋里小流域等23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解决11.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能源电力

加快建设110kV输电网,提高现有电网的输送能力和可靠性。加强110kV网络结构。规划新建110kV仲村、地方、卞桥以及35kv蒙山、魏庄等输变电站,完成110kV 山阴变电站二期工程、110kV铜石变电站二期工程,建设110kV浚西线(220kV浚河变电站至110kV城西站)、110kV浚朝线(220kV浚河变电站至110kV朝阳站)以及35kv 浚流线、浚唐线等输变电设施。供电可靠率实现99.92%,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9%。

(四)邮政通信

以建设现代化邮政,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需要为目标,提高邮政通信能力,全县邮政通讯业务总量在“十一五”水平上提高8%。到2015年,全县宽带用户8.5万户,3G用户14万户。开发建设公用电话网络、2G、3G信号交互覆盖的移动网络。

(五)经济社会信息化

初步构建科学、完整、统一、规范、协调的党务政务信息化框架体系,为政府决策、应急指挥、办公业务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县乡二级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发布、交流互动和服务公众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党务政务信息化协调、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得到完善,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信息化总体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资源节约

节水。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建立科学的用水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中水回用新机制,在学校、机关、宾馆等公共场所和用水大户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加快再生水利用,推行分质供水。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节地。转变用地方式,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利用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供应向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倾斜,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用地。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当地土地开发和整理数量相挂钩的机制,统筹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促进废弃工矿用地、低效用地和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节能。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加快淘汰“两高一资”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鼓励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突出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和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领域节能。强化节能目标考核评价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制度。加

快建筑业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建筑节能、节材、节地,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划定矿山开采区范围,坚决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强化对矿山的生态保护。巩固矿山整合成果,促进矿产资源的规模化经营,培植形成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和企业群体。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搞好矿区生态修复。建立有利于矿产集约利用的开发机制,合理配置矿产资源,优化矿业结构,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合理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按照产业链的关联度,整合上下游产业和企业,形成循环经济新的链条。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和安全生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农业、绿色农业和标准化农业。

积极利用低碳能源。推进生物质能发展,大力推行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新型能源化等综合利用。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建设,鼓励发展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

(二)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重点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问题,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水环境治理。全面实施“绿水工程”,实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水质目标,完成浚河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温凉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加强对建材、食品行业的治理,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淘汰制度。2015年底,完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二期工程和浚河综合整治及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镇、村逐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污水排放管理长效机制。

----大气粉尘治理。全面实施“蓝天工程”,到2015年,城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年、日均浓度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重点抓好能源建材行业污染治理,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加快工业窑炉的燃煤技术改造步伐,控制扬尘污染和燃煤型污染。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区内污染严重的小型建材、石膏板、石材企业逐步实行关、停、并、转。加快城镇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建设,减少自然扬尘。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噪声污染控制。严格控制居民稠密区和学校、医院等附近的机械加工、石材加工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加强对餐饮业和娱乐场所的噪声管理,严格交通秩序,加强交通噪声综合管制,规划建设道路交通噪声隔离带,充分利用道路、河流和绿地等地貌分界,实现噪声衰减,降低噪声干扰。

----固体废弃物处置。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注重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采用填埋方式处理无机垃圾,建立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体系,全过程管理危险废物。逐步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厂和中转站,生活垃圾逐步实现容器化、密闭化、分类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强石材行业的废料治理。严格医疗垃圾管理,实现无害化处理。加强农业废弃物治理,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产业。严格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搞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建设。

八、民生和社会事业

(一)妇女儿童与计划生育

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提高妇女儿童整体素质,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严格执行《中

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落实《平邑县妇女发展纲要》和《平邑县儿童发展纲要》,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权利,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受教育的权利,规划建设一处成建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省、市、县实施意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控制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技术服务设施,提高技术服务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强化宣传教育,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推动群众婚育观念转变,有效遏制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势头。加强城区和流动人口管理,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促进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不突破107万人,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

(二)科技、教育事业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创创新型县城。大力扶持高新技术发展,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15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5%以上,全县40%的乡镇创建省级科普示范乡(镇),60%的乡镇创建市级科普示范乡镇,80%的社区建立科普活动中心,5%的村庄创建科普示范村。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5%,每个乡镇建成1处公办中心幼儿园。普及提高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6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职教资源,建设标准化县职教中心,推动职业教育上规模上水平。关注特殊教育发展,逐步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延伸,满足全县残障青少年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建立健全民办教育激励和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加固校舍37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做好一中等中学整合布局调整。加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争创“省教育工作示范县”。

(三)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结构优先调整、投资优先保证、制度优先创新的要求,拓宽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大力实施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引进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急需人才,进一步壮大全县人才队伍规模。规划建设县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求职人员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抓好人才结构调整,着力实现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到2015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2万人。力争人才密度在2010年3.82%的基础上提高到5%,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四)卫生、文化、体育事业

----卫生事业

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落实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规范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卫生资源总量和体现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完成县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等建设及三处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规划建设县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整合卫生资源,调整区域卫生建设规划,新建中西医结合医院、县人民医院东城分

院及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妇幼、精神等特色专科医院建设,完成未达标的146处村级卫生室改造提升任务。2015年,千人拥有病床3.26张,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2人。农村改水受益率、农村安全卫生饮水率、乡镇驻地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到100%。力争规划期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文化事业

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竞争力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划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蒙山影视城。全面实施“五大惠民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社区、行政村农家书屋及文化大院工程,行政村每月一场公益放映工程,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15年,初步构建体制健全、管理规范、艺术繁荣、各项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体育事业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规划建设县体育场、体育馆等公共体育设施,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我县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深化体育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创建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实现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等其他社会事业

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实施有线数字电视平移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创建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继续加强统计执法,进一步提高监测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档案管理,新建更加开放、服务能力更为完善的综合档案馆。加强审计监督力度,提高服务经济建设职能。

(五)社会保障事业

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工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抓好养老保险工作,将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加强失业保险工作,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认真做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作,保障人民健康。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新农保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0.5万人。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规范仲裁办案程序。完善覆盖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全面落实好五保供养制度。规划建设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开展拥军拥属、拥政爱民事业,全面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法规,增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全县双拥工作开展。

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将扶残助残纳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认真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活动,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及技术培训等活动,进一步规范残疾人从业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开展专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和医疗康复救助体系,加快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重点加强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六)收入分配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推进以GDP为主的增长向以GDP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转变。积极推进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实现共同富裕。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职工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社会事业投入和农村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

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努力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差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七)品牌战略与安全生产

强化质量工作,加强质量监督。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中国名牌,争创市长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对罐头、石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制定联盟标准,建立省、市级检测中心,争创优质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的质量监管,建立覆盖无缝隙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项目建设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进一步落实,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到2015年,事故起数比2010年下降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7以下,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2.15以下。

(八)防震减灾

全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应急救援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充实地方粮油储备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制度,禁止新上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可恢复治理的开采项目。加强水土保持与河道整治,恢复和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推进气象事业发展,增强气象观测预警能力,建成具有现代化观测、通信、预警、预报发布装备的台站。

(九)国防动员

加强国防教育宣传,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建立完善国民经济平战结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交通、通信、水利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兼顾国防需要,提高经济平战转换能力。积极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防空意识,加强人防指挥所等人防工程建设。

(十)社会治安和民主法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法制建设先进县,保障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全突发事件和重大治安事故的应急处置网络,妥善处理群众上访问题及各种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安定。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机制。抓好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设,到2015年,县、镇街两级综治维稳工作中心100%的软硬件建设指标达标,村(居)、社区及规模企业全部建成功能齐全的综治维稳工作站。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身的法治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水平。加强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能力,惩防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十一)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机关、农村、学校、企业、社区、家庭为主阵地,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以组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

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着力构建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九、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落实好“十二五”发展规划,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这一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善于从普遍联系中寻求发展规律,从宏观决策中把握发展大势,从客观实际中总结发展经验,努力用新方法新举措破解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推动工作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完善土地征收、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再就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县政务大厅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构建预约服务、跟踪服务、网上服务等服务机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渠道。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平安平邑”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营造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等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加强全民普法教育,推动依法治县进程。制定优惠政策,不断开放投资领域,营造招商引资好环境。完善人才政策,崇尚知识,引进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围绕国家、省提出的“十二五”发展方向和战略要点,组织筛选、论证、储备、提报一批大项目,力争列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争取中央和省、市扶持资金。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注重引进上市公司,借助外力促发展。开展多层面的银、政、企联合活动,多方争取金融部门信贷资金支持。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引进私募基金、私募股权投资、金融机构和企业上市等方式筹资,千方百计保证投入。

(四)转变职能,提高效率

围绕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集体决策、人大监督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强化运用经济杠杆调控资源配置的功能,进一步规范发展土地、人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培育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和地方资本市场,整理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善执法责任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

实现“十二五”时期各项规划目标,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全县人民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把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2020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6.9-2020.8 ) 一、学校概况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位于扎鲁特旗东部,背靠巍峨的黄花山, 前面是坦荡如砥的大草原,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59 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占地面积85000 平方米,有12 个教学班,一所中心幼儿园,在校学生500 余人,住宿生287 人。教职工125 人,教师的专业合格率100%。 自2010 年校安工程以来,乌额格其牧场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办 学条件得到逐年的改善,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2015 年学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接受并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检阅,以此翻 开了乌额格其牧场学校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始终遵循“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 展”的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以李森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 子的引领下,反复思辨,在传统中继承和突破,提出了以“争创 全旗农村牧区一流学校,造就未来高素质合格小公民”的办学目 标和“知感恩、讲节俭、学知识、懂礼仪”的育人目标,形成了 “为学生体验健康成长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的办学 理念。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宗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努力构建学生健康成长 的精神家园。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1、学校的校园环境明显改观,尤其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的改善,教学设备齐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得到全面的应用。 2. 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完备科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 有爱岗敬业、善思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有本事,能创新,做实事,干成事。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中青年教师思维新,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3.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在全旗的抽测考试中成绩优秀。 4. 办学特色逐步凸现。学校的常规管理和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剪纸和各类兴趣班等特色项目成果初显。 (二)存在问题 1. 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烈。 2、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和基本功水平还有待提升。 3. 学校的办学特色虽已形成,但还不够鲜明,特色项目不特别强。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办学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思想,培养“知感恩、讲节俭、会学习、

(发展战略)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1.7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1.4倍。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5.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5.7%,进口年均增长16.1%,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7.8%,其中,进口增长18.5%,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13.9%,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降幅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7.3%提高到9.6%;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2020年) 到2020年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2%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60人年 百万人年专利授权量达到3000件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人才贡献率达到60% 12大重点工程 ●汇聚500名人文社科大师 ●培育100位国际级科技领军人才 ●打造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产业人才队伍 ●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培养资助千名“长城学者” ●培养选拔引进100名卫生学科带头人 ●培育10至20名世界级产业领袖 ●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度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价体系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将达到8万人 ●开展大规模党政干部教育培训 ●每年扶持培养千名青年拔尖人才 【目录】 一、首都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指导方针 (三)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一)确立向人才发展倾斜的资源配置格局 (二)确立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三)确立人才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格局 (四)确立人才工作综合配套推进格局四、重大任务 (一)发挥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 (四)推进人才集群化发展 (五)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六)完善人才投入体制机制 (七)完善人才引进和社会保障制度 (八)优化引才聚才的地方品质 (九)建立人才优先发展工作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 (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三)“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

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

广州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广州GDP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力争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到2020年,广州都有哪些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编者注:2015年广州GDP总量是1.8万亿元,超过了新加坡),力争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成效显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70%左右,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创新驱动:到2020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达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 城市功能:到202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50万吨,广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6亿吨和2500万标准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6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 改革开放:到2020年,商品进出口总值达2000亿美元。 城乡环境: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86%,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 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0万人,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累计5.75万套。到2020年,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以上,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0张,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 文明程度: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 要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如何在“十三五”时期形成新的动力源?纲要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三大战略枢纽”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纲要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立足本校发展实际,根据杏花岭区“创宜居环境,建和谐城区”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区教育局“规范管理、彰显特色、促进均衡”的总体思路,以“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建家长信赖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体目标,坚持“规范管理提质量、彰显特色求发展、促进均衡做贡献”的工作思路,以“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为具体行动,以质量效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内涵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将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润校、特色名校。”为办学思想,以“做好身边小事,成就快乐

人生。”为办学目标。我们深信:做好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身边的小事,就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大事,就是成就孩子快乐人生的大事。 总目标------创立省级特色学校、进入市级特色名校。 --- 目标:教育管理精细,教学质量良好,学生行为文明,校园环境优美,形成积极、向上、求新、和谐的校园文化,创立区级特色学校。 ---- 目标:学生形成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良好,创立市级特色学校 目标:打造一个学生行为习惯好,教育质量高、管理有特色,校园文化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学。 第二章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简况 xx小学是两规制普通小学,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校园面积约41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400多人。在职公办教师37人,其中中级教师26人,初级教师11人,学历合格率100%。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 更新:2011-01-23 10:11:58作者:jiadoo来源:点击:328次【字号:大中小】 提要:城市地铁项目: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新增地铁通车里程400公里。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大中城市城中村200个。城市河涌整治项目:整治城市河涌100条。 今天,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纲要(草案)》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本报从《规划纲要(草案)》中摘录部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读者先睹为快。 报告摘要 ●综观国内外形势,我省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仍处于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阶段,新一轮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雄厚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市场优势和成功经验,这都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环境。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曲折复杂,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我省原有优势逐渐弱化。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克服不利因素,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朝着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谐共享。 ●突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外经贸战略转型,完善内外需协调拉动、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增长格局。坚持制造和创造相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并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22302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5230亿元。 现代产业建设工程:总投资8448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5360亿元。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XXX镇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XXX 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理清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明确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组织动员全镇人民,步调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全面实现XXX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XXX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十三五”期间XXX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十二五”简要回顾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XXX镇党委、政府在X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甘共苦、攻坚克难,不断克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坚定不移的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到2015年底,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农业总产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农民纯收入达到XX元,年均递增X%;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公共预算收入XX万元,年均递增X%,全镇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土地整理为重点,大力优化土地经营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业基础设施显著加强,粮食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以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龙头企业、特色品牌不断壮大。 (三)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十二五”以来,全镇工业以XXX开发区为载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先后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XX个,涵盖建筑材料、钢铁加工、卫生洁具、电力工程等行业,为全镇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镇围绕XXX开发区园区建设和企业用工需求,注重发展运输、工程建设、餐饮、劳务输出等行业,第三产业稳步增长。预计到2015年底,全镇各类服务网点达XX户, 从业人员达到XX人。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镇初升高的入学率一直位居全区前列;以弱势群体救助为核心,社会保障再上新台阶,全面铺开居家养老工程,并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规范了孕前型管理模式,强化了服务质量,加大了新型生育文化宣传,全面落实了利益导向机制。全镇人口出生率X X‰,人口自然增长率XX‰。此外,文化、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六)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 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 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争取意见、审议批准、正式公布、规划实施 执行时间 直到1950年底,大陆才基本统一(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大部分还没有解放),直到1953年,才完全从大规模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三年经济困难,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期)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五、六个五年计划:1976-1985年,其间经过调整,实际是按照10年规划执行的。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简介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75年,国务院讨论和规划“五五”和“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同年,召开了多次计划工作的务虚会,研究和确定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浅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题

浅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题新华社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部《纲要》?它又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呢?它给老百姓带来哪些鼓舞人心的重大信息? 首先,《纲要》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发展蓝图,《纲要》具体描绘了我们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主要阐述国家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是未来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期望在今后五年的发展进程中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也就构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 最突出的特点是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主题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二是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的有机结合,做好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巩固和扩大应对危机成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为实现奋斗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努力体现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导向,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收入分配、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五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六是在体现规划战略性、前瞻性的同时,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规划纲要首次明确了今后五年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重点,列出了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九大项。这些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重点提升这些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充分体现了“民生优先”,是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之举。“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百姓最强烈的期盼;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正是“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看出,从“篇、章、节”结构上看,与“十一五”规划相比,社会管理内容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单独设立一篇。社会管理篇分为5章,分别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财富的“蛋糕”怎么分,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拿出一章的篇幅,就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作出具体要求。

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纲要doc资料

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分析 (一)发展历程 (二)主要业绩 (三)公司存在的主要竞争优势 (四)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五)加快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握好“发展”这一主旋律,抢抓机遇、占领先机,将公司的各项事业向纵深推进,努力实现公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战略和竞争策略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战略和竞争策略 三、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要点 (一)总体规划目标 (二)产业调整和重组的基本思路 四、实施规划纲要的保障措施 (一)提升公司的战略控制和管理能力,夯实基础管理 (二)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力度,防范和化解公司财务与经营风险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企业业文化建设

一、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分析 (一)发展历程 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6月,由某实业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共同投资设立,注册资本20420万元。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公司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5月18日,公司股票在中国深圳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某省第一家上市的中外合资企业。 (二)主要业绩 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座落于某省某市,现有员工近2000人。公司拥有194条从德国、日本进口的电脑控制流水线,CAM 自动裁剪系统及5套进口的CAD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所有设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年产各式高档服装2000万件(套)的强大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500家合资企业之一,于1999年在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02年顺利通过2000版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3、2007年连续两次获得某省质量管理奖。公司历年荣获中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称号,公司还是第三届中国服装协会八名副理事长单位之一,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女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中国服装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设计师协会理事单位。公司的某品牌服装连续五年获得某省名牌产品,并且获得第二届中国时装文化奖的最佳女装设计奖,某品牌被中国服装协会评为2000年春夏中国女装流行趋势发布主导品牌。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中的核心要素:“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厘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并为教师生涯规划的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引导达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凝心聚力,规范管理,使师生、校园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2013——2018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创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为目标,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提升特色学校创建品味,促进实验小学内涵不断提升和发展。 二、工作思路 总体工作围绕“六个一”开展,即秉承一个思路——传承、创新;弘扬一种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善做善成;追求一种境界——真、善、美;遵循一个原则——精简、节约、低调、高效;树立一个育人理念——健康、习惯、学业;执行一个工作标准——高、严、细、实。 三、发展愿景 我们的愿景就是把实验小学建设成豫西地区有特色的学校,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彰显以学术素养、专业精神、行动能力、服务意识见长的学校特色,使学校逐步成为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使我们的教师成为有高尚的职业品质,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有科学的创新精神,有崇高的精神追求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使

国民经济和社会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要点)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立足本校发展实际,根据杏花岭区创宜居环境,建和谐城区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区教育局规范管理、彰显特色、促进均衡的总体思路,以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建家长信赖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体目标,坚持规范管理提质量、彰显特色求发展、促进均衡做贡献的工作思路,以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为具体行动,以质量效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内涵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将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润校、特色名校。为办学思想,以做好身边小事,成就快乐人生。为办学目标。我们深信:做好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身边的小事,就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大事,就是成就孩子快乐人生的大事。 总目标------创建省级特色学校、进入市级特色名校。 201*---201*目标:教育管理精细,教学质量良好,学生行为文明,校园环境优美,形成积极、向上、求新、和谐的校园文化,创建区级特色学校。 201*----201*目标:学生形成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良好,创建市级特色学校 201*目标:打造一个学生行为习惯好,教育质量高、管理有特色,校园文化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学。 第二章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简况 xx小学是两规制普通小学,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校园面积约41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400多人。在职公办教师37人,其中中级教师26人,初级教师11人,学历合格率100%。 xx小学地处城乡交界区,居住人口复杂,来并打工或做小生意的外来务工子女较为集中,加之,周边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没有良好的活动场所,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基本素养较差,生活、学习习惯不好,不少单亲家庭子女或留守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教育管理等,这些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校的进一步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条艰难而必行之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的学生勤劳朴实;我们的地理环境优越北临太原市动物园和森林公园;我们的教师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敢于创新;我们还有一位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赵韩生老师,所有这些宝贵财富都是我校办出特色、闯出品牌的保证,同时也是落实杏花岭区委、区政府小校办优,办出特色,区教育局规范管理、彰显特色、促进均衡的具体行动。为此,我们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齐心协力,精心思考,科学安排、周密策划,确立了以生物科技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领导力度,加强制度保障,重视科研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校园文化,边活动、边总结、努力走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之路。

最新韩宁--十三五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十三五”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青江小学韩宁随着“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对教师自身发展也是一个积极的挑战。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发展成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为保证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一、个人现状分析 了解并认清自我是教师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认识自己很难,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追求教师人格力量的前提。 1.优势 (1)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工作之余不忘充实自己,喜欢阅读与研究,包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 (2)善于采集教学资源,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并能熟练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3)能独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保持频繁、有意义的支持性交流。 (4)考虑问题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周到细致且能集中注意力深入某个问题或观点,创新意识强。 5)作为班主任,有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对于班级管理有自己的思路与做法,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习惯,形成良好班风。 2、劣势 (1)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这对我自身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是不好的。 (2)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外延度的把握不够,因而在课堂教学上不能那么得心应手,借鉴他人和外地教学经验不够。 (3)缺乏开拓创新的科研意识,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科研还是停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的实施,还走在科研型教师的起点上。 (4)常规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经验。至今为之,我班主任工作经历较少,因此对学生和班级的常规管理缺乏相关经验。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2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从2005年中国“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从中央到地方,众多部门、专家、学者、各界人士都热情参与“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从此计划变为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颁布并且开始实施。下面我开始着重谈谈自己对十二五规划的一点看法。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2009 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基础: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控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越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认为这就为“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我深刻的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有两个特点很重要: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新特点,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展望:我认为“十二五”规划蓝图已经成就,那么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就在于全党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党的群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