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接触”作战的前提是接触

“非接触”作战的前提是接触

“非接触”作战的前提是接触

“非接触”作战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的成功运用,使军事学术界出现了对它的研究热潮。许多学者认为,“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主要作战形式”、“接触作战开始走向衰微”。对此笔者并不否认。但与之不同的是,笔者以为“非接触”作战的实质是利用综合技术优势,在对方信息、火力有效控制范围之外,对其进行的单向“接触”式作战。也就是说,

“非接触”作战的前提是单向的有效“接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信息接触是实施“非接触”作战的必备条件

“非接触

”作战强调的是对敌进行超视距的间接打击,战场信息感知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打击效果。因此,要想在整个作战过程中营造“我看得着你、你看不见我”的战场环境,就必须对战场信息实施接触性侦察和截获,把战场变成一个尽可能单向透明的空间,使对方始终处于无处或无法躲藏的状态之中。为达此目的,拥有信息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会利用各种侦察、监视等设备,在已方信息可以“接触”的范围内,对敌实施全时空、全过程的侦察和监视。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就依靠其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利用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等,在全维空间对战场信息进行有效接触,及时、准确地获取敌方情报,为超视距作战“看得见”提供信息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外围地面电子监听站,截获、干扰、瘫痪敌方的指挥控制、数据传输、侦察探测、目标识别等系统,达成了“障敌之眼”的目的。

火力接触是实施“非接触”作战的主要手段

“非接触”作战是一种火力单向接触式作战,实质是在敌方火力不能接触已方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的一种剥夺有效抵抗能力的火力打击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在整个对抗过程中,达成“我打得着你、你打不着我”的作战效果。因此,离开了对敌接触性的火力打击,“非接触”作战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这种接触性火力打击,要求使用分散在不同地点或区域的武器平台,尤其是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平台,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至少是在对方多数直瞄火器的有效射程之外,对其实施超视距、全天候、高精度和持续不断的火力打击。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对伊拉克分别实施了精确“点穴”、逐层“掏心”和潜力“瘫痪”等接触式火力打击,摧毁了对方大量的重要目标,如指挥控制枢纽、交通要道、电力设施等,极大地削弱了其战争潜力、瘫痪了其作战能力。

心理接触是实施“非接触”作战的重要补充

信息化条件下,“非接触”作战摈弃了传统的“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作战模式,不再强调对敌兵力兵器的大量摧毁,而是更加强调对敌方指挥、认知、心理等领域的打击,以便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换取最大的作战成果。因此,通过舆论宣传等“接触”敌方心理,使其产生恐惧、震憾、疑虑、厌战等情绪,便成了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目的的最佳手段。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通过公布所要摧毁的伊拉克发电厂清单等,使伊军民心理产生巨大的震慑,并自动关闭了近10座发电厂。这种心理接触效果,相当于20架隐形飞机投放40枚GBU激光制导炸弹效果的总和。正是通过感情渲染、心理威慑、意识操纵、信息欺诈等多种方式的心理接触,美军才动摇了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使其处于不战自溃的混乱状态,最终达成了“速战速决”的目的。

总之,“非接触”作战虽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种新的、主要的作战样式,但它也是以信息、火力、心理的接触来达成兵力兵器的“非接触”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接触”作战是以接触作为前提和基础的。

军事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一、国防建设 1.国防的主体是什么? 2.国防的对象是什么? 3.国防的目的是什么? 4.国防的手段是什么? 5.国防的根本职能是什么? 6.【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 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 3. 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 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和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活动 5. 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 6. 四要素:主权,政权,领土,居民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 复习要点 1. 人类战争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__三种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2. 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__、作战方式的根本改革,是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3. __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 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是__。 5. __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全面展开的标志。 6. __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7. “三非作战”是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和__。 8. __军队正在激进转型,强力重塑大国军事体系。 9. 日本把防卫厅更名为__,企图突破战后束缚。 10.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到__我军基本实现信息化。 11. 2020年前,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__取得重大进展。 12. 2012年,我军首艘航母__号正式入列。 13. 目前,我军武器装备已经形成以二代为主体,__为骨干的装备体系。 14. 为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正在加快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__、远海防卫等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 15. __是强国梦的重要支撑。 思考题 1. 战争形态的演变历程 2.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3.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

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中立型国防:是指一些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所奉行的和平中立政策。 3、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4、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5、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就是人民对战争的投入,支持。 6、战争规律: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7、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它包括世界战略目标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8、多极格局:即多种战略力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相对平衡的战略关系。 9、军事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10、C4ISR 系统: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的英文单词的缩写。美军作战指挥的核心组成。 11、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武器是按照特定的基准选择飞行路线,控制和引导对目标进行攻击的武器,或者说是一种带有战斗部的无人驾驶的指导飞行器。精确制导武器是命中精确度很高的制导武器的总称。 12、信息化战争: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对为一体的战略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已取得“信息优势”为制胜关键的一种战争形态。 13、非接触作战: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是释放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作战样式。 14、非线式作战:机械化战争向战高技术战争发展过程中,战略,战役及战术行动界限越来越模糊,交战双方已经没有明显的交战线,因而战场形态呈现为非线式。 二、辨析题 1、现代国防只是一种国家行为不是国际行为 答:错。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重要条件之一是巩固国防。巩固国防,国家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也涉及国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周边国家局势动荡,该国就必须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他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动员,以迎接外来挑战。可见,现代国防在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2、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是:反对一切战争。 答:错。弄清战争性质,是我们决定对待战争态度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来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但决不害怕战争,坚决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维护和争取人类的进步,我们将拿起武器勇敢地打击敌人,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就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1、现代战争一般是指在现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条件下进行的战争。它包括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 2、现代战争特点:战争起因复杂。;战争将在核、生、化武器威慑的环境中进行;战场空间向多维化发展,作战行动节奏加快,战场综合破坏效应增强。;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非接触战争和非对称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形式。;非战争军事活动和非军事战争行动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战争起因复杂:1.强权政治2.领土争端3.资源争夺4.民族纠纷5.宗教矛盾6.意识形态的冲突7.非国家行为体与主权国家的冲突 4、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的表现:1.超强的渗透力2.攻心夺志的利器3.良好的战争动员能力4.遏制战争的重要工具 5、非接触战争和非对称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形式:1.“零死亡”的非接触作战2、以劣胜优的非对称作战 6、非战争军事活动:1.军事演习2.验证新式武器装备;非军事战争行动:1.贸易战2.金融战3.心理战4.网络战 5.生态站 7、战争的形态产生了四次较大的转变,从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8、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由血与火的有声战场搏斗转为精神、意志、智慧无声战场的角逐;由硬打 击转为软杀力;信息化战争将向民间化发展;传统的攻防观受到挑战;传统概念中的战争界线由直观变得模糊。) 9、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10、新军事变革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它的实质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 11、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既是新军事变革的应有之义,又是指导其他军事形态构成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也必须积极创新军事理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军事变革的顺利进行。 12、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加快武器装备研 发速度,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调整军队体制编制(制定长远计划、压缩军队规模、调整军队结构);努力推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走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之路。;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 13、加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把经济能力、科研条件、生产状况和装备部队统筹安排。;把世界军事技术新的发展与国家可能提供的技术条件统筹协调。;把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实际需要与贯彻军事战略对武器装备的要求统筹协调。 14、如何加速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一方面,要依托地方进行信息化人才的双向培养;另一方面,军事院校教学中要加大高新技术知识的比重,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训练水平,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文化氛围。) 15、信息基础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哪三个方面?(一是努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二是加快国家大型网络系统建设;三是大力开发各种软件技术。) 16、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有何不同?(机械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消耗敌人、摧毁敌人,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控制敌人、瘫痪敌人,通过破击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 名词解释: 1,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器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中立型国防:指一些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所奉行的和平中立政策。 3,武装力量;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4,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 5,人民战争: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6,战争规律;是战争这一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7,战略环境:一个国家指定和实施的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8,多格局:是以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

和土耳其帝国的遗产,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以战胜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形成了多极格局。 9,军事高技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是建立在现在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于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10,c4isr:(指挥自动化系统)指在军队机构中,采用自动化的硬设备等现代化工具,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是军队实现指挥自动化的手段和工具。 11,精确制导武器:是命中精度很高的,按照特定的基准选择飞行路线,控制和引导对目标进项攻击的武器,或者说是一种带有战斗部的无人驾驶的制导飞行器。 12,信息化战争:由信息化军队在海陆空信息多维一体的战略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和只是为主要作战力量,以取得“信息优势‘为制胜关键的一种战争状态。 13,非接触战争: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 14,非线式作战:指相对于传统的线式作战而言的,向战争高技术发展过程中,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界限越来越模糊,交战双方没有明显交战线的作战样式。

军事理论复习题汇总

国政13军事理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 战争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因为人们从事战争的工具和手段,是由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所提供和决定的。农业时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只要是依靠人的体能,由于生产力发展缓慢,人们只能用手工制作的冷兵器进行战争。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的能量释放形式。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机器化、电气化和大规模化,人们大量运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从事战争,战争的能量释放形式从体能为主转变为热能和核能。由于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群不断涌现,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投入战场,信息化战争出现。 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新军事变革作为军事领域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的根本变革:1、武器装备的飞跃。表现为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战效能极大提高。2、军事理论的新发展。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运用,建立在新物质基础上的军事理论涌现,并在战争实践中逐渐成熟,形成新的体系。同时,军事理论创新机制也在发生着变化。3、编制体制的新变化。国家军队编制体制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变革。具体表现为领导指挥体制由纵长形树状变为扁长形网状;部队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多能化、一体化;组建专门信息战部队;空间力量成为武装力量重要组成部分。4、作战方式的根本改变。在信息时代,作战手段是以信息系统为纽带联成一体的武器体系,作战方式则是网络中心战。其突出特点表现为三方面:集中兵力向分散配置转变;基于摧毁作战向基于效果作战转变;顺序作战向并行作战转变。

军事理论

(一) 1.我国的国防主体是国家。 2.我国的国防对象是国家动用国防手段防御,抵制,制止的行为——侵略、武装颠覆。 3.我国的国防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我国的国防类型是自卫型。 5.我国的新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6.我国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7.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年份是1894年。 8.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窃取的我国的领土是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9.《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是主权、政权、领土、居民。 10.《国际法》规定的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底土及其他权利。 11.我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基本含义是防御与反击相结合。 12.“十八大”明确的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是:“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国防与经济相统一)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14.朝鲜核问题与我国安全的关系是与我国安全利益关系重大。 1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宽度是12海里;200海里。(二) 1.人类战争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三种形式,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2.信息化武器突出特征是信息制胜、体系作战。 3.“三非作战”是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非对称作战。 4.信息化武器体系构成:信息化武器平台、信息化弹药、信息攻防武器、单兵数字化装备和C4ISR系统。 5.新军事革命的根本动因:科学技术的突破、世界战略形势的根本改变、战争实践的示范。 6.“三步走”发展战略:2010年前打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发展,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 7.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和实质是:信息化 8. 我国重点建设的6种新型作战力量: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远海防卫等。 9.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打击范围的全球化、战场情况的透明化。 10.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内容: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编制体制的新变化、作战方式的根本变革。 11.世界新军事革命全面展开的标志:海湾战争 12.军队体制编制的新变化的主要体现:小型化、灵活化、一体化、扁平化。 13.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武器装备发展模式:“跨越”式发展。 14.2012年,我军首艘航母“辽宁号”号正式入列。 15.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实现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1)努力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 2)加快新型作战力量体系建设 3)积极推进体制编制调整 4)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三)

信息化战争2

信息化战争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韩小迅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结束以后,世界上许多军事专家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海湾战争已经展示了一个新的战争形态的结论,从此全世界开始了对这种新的战争形态的研究。 我们今天研究信息化战争,主要是研究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信息化战争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一、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研究什么是信息化战争,首先要了解“信息化战争”这个概念的产生过程。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勾画出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由此,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战争形态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新的战争形态已经出现。 外军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主要提出了信息战争、信息战、信息战斗、计算机战等概念。进入21世纪以来,从国外的研究来看,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战争(Information Age Warfare)、以信息为基础的战争(Information –based Warfare)、信息领域的战争、信息战争等概念。我国对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部分学者提出了信息战概念,海湾战争以后,钱学森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成为我国信息化战争研究的重要标志。应该说明的是,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是我国的独特提法。 (一)信息化战争基本概念 1.信息 信息是指消息、情报、指令、密码等,是通过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信号(如语言、有某种含义的手势动作、电磁波信号等)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信息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一是信息本身是客观的;二是信息具有可传播性;三是信息可以大量存储和多方共享。 在军事领域,信息已经成为影响战争成败的主导因素。在战争中,战争体系的各单元、各系统都仰赖信息及信息系统的支持,使战争的指导者能够准确获得战场信息并把信息及时用于决策和控制。离开了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支持,整个战争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行,缺少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支持的一方,就会失掉战争。 2.信息化 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的根本特征和主要标志。 2002年10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对信息化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这是我国对信息化的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 军事上的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武器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3.信息化战争 目前信息化战争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多数学者的表述为,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基础,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争夺制信息权为基本目标,以获取信息优势为先决条件的一体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 钱学森指出:“从人类历史的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战争是徒手战,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了冷兵器战争,继之,是由于火药的发明,才出现热兵器战争。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内燃机

军事理论试卷(1)(1)

军事理论试卷 一、填空(共20分) 1.简单地说,领土是由领陆、领水、领海、领空所组成。 2.我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3.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形成于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时期。《孙子兵法》这部军事巨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古代军事思想进入成熟阶段。 4. 电磁战与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并列,称为“第四维战争”。 5.在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指出把日本用武力“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钓鱼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其主权客观上属于中国。 6.航天技术主要包括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地面测控技术三大部分。 7.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主要担任防卫作战任务。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书上P152 3.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也叫DNA武器或遗传工程武器,是指运用遗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植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植入致病基因,从而培育出新的抗药性很强的致病细菌,使它能对特定遗传型的人种产生致病作用。 4.非接触作战 非接触作战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 5.战略格局 所谓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在一定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合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我国漫长的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建议百度,书上P9有原题,但无标准答案 2、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2)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3)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4)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6)力争主动,力避被动。(7)预有准备,慎重初战。(8)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紧密结合。(9)力求实现歼灭战。歼灭战是毛泽东一贯的作战指导思想。 3、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制止分裂,促进统一,防备和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国防建

“非接触”作战的前提是接触

“非接触”作战的前提是接触 “非接触”作战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的成功运用,使军事学术界出现了对它的研究热潮。许多学者认为,“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主要作战形式”、“接触作战开始走向衰微”。对此笔者并不否认。但与之不同的是,笔者以为“非接触”作战的实质是利用综合技术优势,在对方信息、火力有效控制范围之外,对其进行的单向“接触”式作战。也就是说, “非接触”作战的前提是单向的有效“接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信息接触是实施“非接触”作战的必备条件 “非接触 ”作战强调的是对敌进行超视距的间接打击,战场信息感知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打击效果。因此,要想在整个作战过程中营造“我看得着你、你看不见我”的战场环境,就必须对战场信息实施接触性侦察和截获,把战场变成一个尽可能单向透明的空间,使对方始终处于无处或无法躲藏的状态之中。为达此目的,拥有信息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会利用各种侦察、监视等设备,在已方信息可以“接触”的范围内,对敌实施全时空、全过程的侦察和监视。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就依靠其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利用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等,在全维空间对战场信息进行有效接触,及时、准确地获取敌方情报,为超视距作战“看得见”提供信息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外围地面电子监听站,截获、干扰、瘫痪敌方的指挥控制、数据传输、侦察探测、目标识别等系统,达成了“障敌之眼”的目的。 火力接触是实施“非接触”作战的主要手段 “非接触”作战是一种火力单向接触式作战,实质是在敌方火力不能接触已方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的一种剥夺有效抵抗能力的火力打击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在整个对抗过程中,达成“我打得着你、你打不着我”的作战效果。因此,离开了对敌接触性的火力打击,“非接触”作战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这种接触性火力打击,要求使用分散在不同地点或区域的武器平台,尤其是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平台,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至少是在对方多数直瞄火器的有效射程之外,对其实施超视距、全天候、高精度和持续不断的火力打击。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对伊拉克分别实施了精确“点穴”、逐层“掏心”和潜力“瘫痪”等接触式火力打击,摧毁了对方大量的重要目标,如指挥控制枢纽、交通要道、电力设施等,极大地削弱了其战争潜力、瘫痪了其作战能力。 心理接触是实施“非接触”作战的重要补充 信息化条件下,“非接触”作战摈弃了传统的“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作战模式,不再强调对敌兵力兵器的大量摧毁,而是更加强调对敌方指挥、认知、心理等领域的打击,以便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换取最大的作战成果。因此,通过舆论宣传等“接触”敌方心理,使其产生恐惧、震憾、疑虑、厌战等情绪,便成了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目的的最佳手段。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通过公布所要摧毁的伊拉克发电厂清单等,使伊军民心理产生巨大的震慑,并自动关闭了近10座发电厂。这种心理接触效果,相当于20架隐形飞机投放40枚GBU激光制导炸弹效果的总和。正是通过感情渲染、心理威慑、意识操纵、信息欺诈等多种方式的心理接触,美军才动摇了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使其处于不战自溃的混乱状态,最终达成了“速战速决”的目的。 总之,“非接触”作战虽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种新的、主要的作战样式,但它也是以信息、火力、心理的接触来达成兵力兵器的“非接触”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接触”作战是以接触作为前提和基础的。

军事理论考纲答案

军事讲义1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CD 2、ABC 3、ABCD 4、CD 5、BC 6、ACD 7、ABC 8、BCD 9、AB 10、ABC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二、名词解释 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人民战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人民战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战争的正义性,这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首要条件和政治基础;二是广泛的群众性。 3、现实威慑战略:1969年至1980年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时期实行的军事战略。即强调在战争中确保使用军事力量的现实性,认为“在一个笼罩着核毁灭危险阴影的世界里,除了谋求缓和紧张局势以外,没有别的合理办法”。前一战略时期中越南战争的失败,打乱了美国的全球扩张计划,美对苏的战略优势在逐渐丧失,美国实施了战略收缩。 4、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5、C4ISR系统:又称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C4ISR是外军的称呼,分别取系统要素的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C4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I指情报;S指为监视;R为侦察。 6、非接触作战:是指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 三、辨析题 1、正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也涉及国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周边国家局势动荡时,该国就必须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他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动员,以迎接外来挑战。可见,现代国防在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2、错误。这是"战争永恒论"者的观点。根据毛泽东的战争观,战争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只是阶级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暂时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也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 3、错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的国家利益正在向海洋空间不断扩展和延伸。这其中既有发展利益,也有安全利益。保护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与开发、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和石油航线安全,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都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安全利益,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4、正确。心理空间主要指人的感知空间、思维空间和情绪空间,它属于人的内心世界,是最深刻、最神秘的领域。在信息时代,把心理空间视为人类“第六维战争空间”的依据

军事理论

英语2班方佩 112214101232 1.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2.谈谈大学生对信息化军队建设的作用。 1.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战争中多维信息化作战力量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网络化战场空间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的一种战争形态。它是继机械化战争、核战争形态之后的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1)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时代的战争,是以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为物质基础所进行的战争。而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即C4ISR)。 (2)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 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作战空间发生了更为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出现了充斥于陆海空天物理空间的信息空间。信息空间包括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作战空间由陆海空向太空的无限扩展,信息空间的“无疆无界”,呈现出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的超大多维、领域无限广阔的特征。 (3)迅疾短促的作战时间 信息化武器系统的快速作战能力,使战争时效性明显增强;信息化武器的精确作战能力,大大提高了毁伤效能;战场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大大缩短了作战周期。 (4)多维空间力量的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组织形式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组织形式是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信息军和天军新军种的出现,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程式化的合同作战,发展为多维作战力量的联合作战组织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作战组织形式由合同作战向联合作战组织形式变革的根本动因。诸军种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组织形式,是信息化战争区别于机械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

军事理论考点

一、中国国防 1.国防主体:国家 2.国防对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3.国防手段:进行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多方面活动 4.国防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5.国防根本职能:维护国家生存发展 6.中日甲午战争时间:1894~1895 7.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窃取的领土:辽东半岛(营口)、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 8.《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主权、政权、领土、居民 9.《国际法》规定的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底土、领空等(领海) 10.我国现行国防政策的性质:防御性 11.我国新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2.十八大明确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13.《联合国海洋公约》对各国凌海、毗连区。。。宽度如何规定: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分别对应 12、24、200、200~350海里 14.为什么把“武装颠覆”而不是“颠覆”确定为国防对象? 一是反颠覆是国家职能,制止武装颠覆是国防职能 二是武装颠覆活动是威胁我国安全地主要因素之一 三是武装颠覆是常常是内外勾结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国内势力的行为 四是苏联、南斯拉夫等国家分裂造成的灾难极为惨痛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 1.战争形态的演变:人类战争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三种

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2.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编制体制的新变化,作战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3.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信息化武器制胜的关键是精确快速打击 5.海湾战争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全面展开的标志 6.美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7.“三非作战”是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和非对称作战 8.俄罗斯军队正在激进转型,强力重塑大国军事体系 9.日本把防卫厅更名为防卫省,企图突破后束缚 10.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信息化 2020年前,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 2012年,我军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入列 11.目前,我国武器装备已形成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装备体系 12.为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正加快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远海防卫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13.强军梦是强国梦的重要支撑 当代中国大学生如何为实现强军目标做贡献 三、航天技术 1.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空间技术、又称空间技术。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

三非作战

"三非"作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特点更加呈现"非对称性"、"非接触性"与"非线式"。为充分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美将更加追求"三非"作战。如美军的《2020年联合作战构想》中"主导机动、全维防护、精确打击、聚焦后勤"的作战原则与观念实质上就是"三非"作战思想的体现。 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社会形态的转变必然引起战争形态的改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使得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而战争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形态也必然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军事领域,使战争更加呈现"三非"的特点。 对象的"非对称性" 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水平、科学技术不一样,因此各国的军队战斗力强弱有别,呈现出"非对称性"。如武器装备性能的" 非对称"、战斗主体素质的"非对称"。科索沃战争中美与南联盟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伊的"非对称性"尤为突出。 手段的"非对称性"与"非接触性" 因作战对手技术上的差异,造成双方武器装备性能差距较大,无论是优势一方,还是处于劣势的一方,都以"非对称"手段实施作战,以求发挥各自的特长。海湾战争,美军首先是利用空中力量的"非对称"优势,大大削弱伊军的战斗力,然后在空中火力支援" 非对称"的情况下实施地面进攻,从而100小时就结束了地面战斗。其次是表现为"非接触性"。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利用"非接触"作战即远程精确打击,让南联盟不得不屈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南联盟利用网络战为手段的"非接触"作战也曾一度瘫痪美军作战指挥系统。因此,美陆军在1998年新版《作战纲要》中提出,在未来联合作战中,"必须假定敌方拥有几种类型的先进武器,使美军遭受'非对称'打击的威胁",要求"陆军不仅自己必须追求'非对称'效应,而且还必须警惕对手利用其自身优长按'非对称'打击的条件来攻击美军"。 方式的"非接触性"与"非线式" 技术决定战术。由于技术的发展,武器性能大大改善,作战平台与部(分)队的机动能力大大提升,战场趋于单向透明,作战方式呈现出"非接触性"与"非线式"。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流控制物质流与能量流。信息流的无规则流动导致了战场的"非线式"。作战双方都根据信息,寻找对方的弱点实施攻击与打击,而不再是两军成绵亘线式展开,打层层剥壳式的战争。机械化战争中的程序化、程式化、标准化、规模化以及与大机器流水线生产相对应的、按时间表协同的线式作战方式将被信息化战争中非程式化、非程序化、非标准化、非规模化以及与信息时代"分众化"生产相对应的小型、分散、灵活多变的"非线式"作战方式所代替。美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明确指出,未来作战将是"非线式"作战。战场更加不规则,没有固

信息技术与心理战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心理战的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心理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心理战走出军事战略,跻身于国家安全战略,使网络心理战成为心理战的主导作战样式,使手机心理战成为网络心理战的新生力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心理战;网络心理战;手机心理战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军事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军事理论、战争形式、作战样式的改革与发展。两次科学技术革命使现代心理战正式走进战争,成为战场上的一种战术手段;机械化战争人力、财力的巨大经济损耗,使低消耗的心理战跃升到了战略层次;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心理战走出军事战略,跻身于国家安全战略,使网络心理战成为心理战的主导作战样式,使手机心理战成为网络心理战的新生力量。 一、信息技术使心理战从军事战略跃升至国家安全战略 信息技术是指具有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群体,主要包括现代无线传输技术、新型媒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信息高技术。20世纪6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战争形态由机械化进入信息化阶段。在信息化战争中各种作战 样式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心理战由军事战略层面跃升至国家安全战略 层面。 信息技术革命发生后,世界各军事大国相继走上了信息化建军的道路,信息化作战理论、作战理念和作战样式日趋成熟。世界各军事大国的信息作战理论种类很多,以美国退役海军军官厄尔曼等人提出的“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最为突出和影响深远。“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战争发动者通过使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在战略、战术等层次上形成综合力量,迫使敌人放弃战争企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以敌国决策层和军民的抵抗意志为打击目标,以“震慑”行动为打击手段,以信息武器为技术支撑。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性技术和武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和媒介的心理战在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可见,信息作战理论和心理战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以心理投降为作战目的,因此,信息化战争以心理战为战争前奏,用来消解战争、争取战争主动权或加速战争的进程。 战争形态决定战争样式,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作战样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非接触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非接触作战”是指在不与敌方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以高技术远程武器间接打击敌人的作战方式,其作战前提是交战双方的“技术差”,技术基础是远程精确制导武器,

离散化战场上的“三非”作战

离散化战场上的“三非”作战 所谓“三非”作战指非对称作战、非线性作战和非接触作战。它们是对现代化高技术战争的机动属性和打击特征的概括与。 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节奏加快、转换频繁、作战空间拓展,战场的时空特性呈现出离散化的特点,产生了与现代非线性科学紧密关联的战争新理念。目前在战争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出现无法用线性理论描述的偶发事件,不断冲击传统的作战模式,形成新的军事边缘学科。具体地说,全信息化作战态势下战场感知系统与火力打击系统的实时联动使战争演变为一种以行动为中心的非对称、非线性、非接触的动态全维战场行动。 优劣相克的非对称交战 非对称交战的战例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军事术语,是美军1991年11月颁发的《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文件首次提出的。随后,美军各军种作战条令、国防部年度报告等官方文件及学术出版物开始广泛使用这一术语,并在世纪之交将这一概念迅速引入高技术局部战争。 美军以独家具有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素质优势、资源优势来定义非对称作战,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强大的综合力量优势。实施各军兵种联合作战,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一举击败敌军并减少己方人员伤亡。因此,美军所定义的非对称作战实际上就是“以优胜劣”、“以高对低”的作战。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战机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猛烈空袭轰炸,最终迫使其按北约开出的价码结束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以压倒性的信息优势和快速机动、精确打击优势,对伊拉克实施了“斩首”行动、“震慑”行动

和广泛而猛烈的心理作战,仅3个星期就以较小的代价攻占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这些都充分展示了美军的非对称优势。然而,在变化莫测的多维战场上,实力处于劣势的一方也可以利用虚实交融的非对称交战收到作战奇效。近两年多,伊拉克反美武装采取因地制宜、反复无常的游击战,对驻伊美军发动了令其防不胜防的频繁袭击,使其人员伤亡惨重、装备遭受损失,也充分显示了非对称交战“以劣敌优”、“以低对高”的一面。 在信息化全方位渗透的当今,战斗不仅要面对现实的物理战场,而且要在数字网络系统构成的虚拟战场中斗智斗勇。当虚拟战场以全息的形式折射到物理战场后(比如调配武器装备在不同作战方向上的种类、数量等),就会整合战场中的力量结构、控制作战手段的物理流向、影响战争进程的节奏、调节交战格局变化的快慢等。反过来,现实战场非对称的离散化又改变着虚拟战场的内容,使虚拟空间产生新的改变,产生实质性的作战形态改变。到目前为止,虚拟战场还没有严格、清晰的界限,只有一个软边界。然而正是这种模糊性,虚实交融、真真假假,使得战斗的非对称性从地面、海上、空中、太空,突变到信息、网络、心理、认知等领域,使这些领域都成了这种新概念作战的覆盖范围。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交错使得非对称交战行动在有形战场与无形战场之间转换,从而让夺取战场主动权的行动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可见,非对称交战主要是指利用特定的优势或超常规手段,依据虚实交融的先进理念,寻找并利用敌军的弱点,在不同层面创造有利战机,同时以敌人意想不到的作战方式、在其意想不到的方向和地点,实施机动灵活、以我为主的偏向性作战行动,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战果。其实质是在全维战场上趋利避害、扬长击短、出奇制胜。

信息化战争讲稿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战争形态也将从机械化战争演变为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 (几段视频) 从海湾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中,以信息战为主导,展开的一体化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雏形已经步入战争历史的殿堂。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特别是美国为争夺未来战争的制高点,迎接信息化战争,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准备。美军于1998年就制定了《联合信息战条令》,目前正在着手制定信息化战争战略,建立战场C4ISR系统(下一页),进行信息作战演习。这些成果成功地应用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实践,推动了美军信息化战争理论的发展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使美军走在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前面。 世界新军事变革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我们对信息时代、网络革命、数字化生存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既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直面现实,研究信息化战争,揭示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主要手段和作战方法,为国防现代化做出我们的贡献。 今天,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基本特征、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发展等。

(一)冷兵器战争 冷兵器战争,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4世纪发生的战争。是步兵与骑兵使用长矛、刀枪、弓箭等作战武器,以体力释放为特征的作战样式。这一代战争延续时间大约3000—4000年。 (二)热兵器战争 热兵器战争开始于公元12—13世纪,战争使用火药和滑膛枪炮为标志,军队出现了借助火器杀伤的步兵和使用火药和罗盘的海军。以热力释放为特征,此代战争样式持续到19世纪,大约500年。 (三)机械化战争 机械化战争,是指大约从公元19世纪到20世纪末发生的战争。以使用自动化武器为标志,如:导弹、飞机、军舰、坦克等。军队成为由陆、海、空、防空兵、空降兵等多兵种合成。形成了以陆海空多维战场进行较量的战争形态。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是机械能释放。 信息化战争的雏型,出现于1991年海湾战争。以核威慑条件下的精确制导武器为标志。战争的主战武器是命中率很高的制导炸弹、炮弹和导弹等等武器。故而又称为高技术战争。(战斧视频) (四)信息化战争 在作战形态上,信息化战争将是典型的“非接触”式战争。在作战兵器上,精确制导武器和新概念武器(如粒子束武器、激光武器、等离子武器、超声波武器)将成为“宠儿”。 在战争规模上,信息化战争将不再是毁灭性的全球大战。战争的目的是通过强大空天电子突击,瘫痪对方重要经济设施和经济潜力,最终推翻其国家政治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