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事故案列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列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列分析:

尘肺病

【典型案例】

陕西一小镇某村是“尘肺病”村,至 2016年1月,被查出的100多个尘肺病人中,已有30多人去世。起因是上世纪90年代后,部分村民自发前往矿区务工,长期接触粉尘却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医疗专家组在普查和义诊中发现,当地农民对于尘肺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得了病后认为“无法治疗”,很多患者只是苦熬,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解读】

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种,以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等最为常见。

尘肺病起病缓慢,一般接触一年或几年后才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随着病变发生,逐渐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并伴有喘息、咯血、全身乏力等症状。

一旦患上尘肺病,即使脱离了粉尘环境,部分患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且容易发生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慢性肺心病等并发症,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粉尘的接触行业有哪些?如矿山开采,是粉尘危害最严重行业,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等,在煤矿业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其次,是机械制造、冶炼、建筑材料、筑路业、水电业等。

【预防指南】

目前防尘八字方针是“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其含义是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体防护、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对于粉尘作业劳动者,防尘口罩有着“防火墙”的作用。

苯中毒

【案例简介】

2004年3月2日,常熟市卫生局接到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王某某等人职业病诊断的报告”,常熟市某公司王某某等5名职工被诊断为苯中毒,另有4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市卫生局组织调查组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理。

该公司主要从事工艺包装盒、塑料制品、木制工艺品制造、加工,使用的胶水粘合剂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危害的项目。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该公司未按规定为其配备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仅提供了普通的纱布口罩。常熟市疾控中心于2003年3月对该公司车间空气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该公司生产车间空气中苯、甲苯等物质的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公司于2003年8月及2004年3月对全厂职工进行了两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但是未安排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体检。

根据上述情况,常熟市卫生局认定该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第一项、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一项、第六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六十八条第七项、第七十条的规定,对该公司作出了以下行政处罚:(1)责令七日内改正,给

予警告;(2)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3)罚款10万元。本案已在

规定时间内顺利结案。

【案例分析】

本案中,该公司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制度不

完善,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兼职专业人员,公司管理人员及工人均不了解所使

用胶水的毒性。2003年3月常熟市疾控中心对该公司车间空气进行了检测,

苯、甲苯等的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但公司负责人对这一情况未

予以足够重视,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车间内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未按规定为生产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健康监护方面,该公司未按规定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未建立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虽然组织了职工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但新职工未进行上岗前体检,存在职业健康隐患。

甲醛中毒

2003年10月27日下午13时30分,某车间2名操作工(A和B)从甲醇泵房出来后,操作工A出现头晕、呕吐、双眼疼痛并视物不清等症状,操作工B 马上与罐区班长联系,将呕吐者送往医院治疗。操作工B在回到

甲醇泵房休息室lh后也出现了呕吐、眼痛、双眼睁不开等症状,2人同时被诊断为甲醇中毒,住进了公司职业病防洽研究所。

【事故经过】

2003年10月27曰中午,某车间甲醇泵岗位两名操作工午饭后来到甲醇泵室,因当天降温、室外寒冷并雨雪交加。2人就在温度较高的甲醇泵房内休息。13时30分,即2人在甲醇泵房内逗留大约90min后,操作工A自觉头晕、呕吐、双眼疼痛并视物不清,于是2人互相搀扶走出泵房,打算到室外换换新鲜空气。这时,操作工A上述症状加重,头晕的不能走,操作工B立即通知班长,将他送往医院诊洽。操作工B在回到甲醇泵房休息室休息1h后也出现了呕吐、眼痛、双眼睁不开等症状,也被车间送往医院进彳丁诊治。

内科门诊的大夫询问了2人的发病过程、所逗留的生产作业场所,以及患者表现出的头晕、呕吐、双眼疼痛并视物不清的症状,建议2人到职

业病门诊进行进一步的诊治。职业病专科医生对2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检查后,确诊2人为急性甲醇中毒,收住医院并紧急治疗。其中1人在24h 内,甲醇中毒症状和体征消失,第二天痊愈出院,而另1人因中毒较重,

住院3个月后出院。

事故发生后,工厂安全科组织车间对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按照事故发生的“四不放过”原则,在甲醇泵房召开了事故现场会。现场查明,甲

醇泵房面积大约60皿,室内设有墙壁轴流风机4台,有2台甲醇离心泵,平时

1开1备,工作程序是将火车槽车运来的甲醇打入甲醇储罐内。经调查,室内的甲醇离心泵在出事前1周,泵的出口阀门处有液体甲醇泄漏,车间一直没有进行堵漏处理。

【原因分析】

从事故的定义讲,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欠、环境因素同时出现并联合作用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么,从以上4个方面来分析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1)一是此次甲醇中毒的2个人都是甲醇泵房岗位的操作工,对甲醇的理化性质和危害后果不清楚,长时间逗留在有甲醇泄漏的生产作业环境中,主观上没有高度重视甲醇中毒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二是岗位员工在有甲醇泄漏的环境中长时间逗留而没有任何防护意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三是2人都是该岗位的操作工,平时的责任意识差,没有及时将泄漏的设备告知车间修理,也没有督促车间及时修补堵漏。

所以,人的安全意识差、安全技能低是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物的不安全状态

甲醇离心泵出口阀门发生泄漏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管理缺欠

⑴甲醇离心泵出口阀门发生泄漏没有引起车间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车间每日的专业技术干部巡检、车间领导干部巡检都发现了甲醇离心泵出口阀门泄漏这一隐患问题,但都没有及时对泄漏的设备进行检修堵漏处理,也没有挂放设备泄漏标志牌,更没有针对甲醇离心泵出口阀门泄漏问题制定相应的监督监管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2)车间各级管理人员对岗位员工疏于管理,员工午休时间不在休息室休息,而是长时间逗留在操作现场,没有人予以制止。

(3)车间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没有将甲醇中毒的危害以及泄漏后要佩戴个人防护设施的要求落实到每名员工。

4.环境因素

在这起事故中,环境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试想,如果天气不降温,甲醇泵房就不用关好门窗,那么室内泄漏的有毒甲醇物料就不会积聚在室内; 如果天气不寒冷,员工就不能长时间逗留在温暖的甲醇泵房生产作业现场而增加人体吸入甲醇的剂量。

【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1.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全员对石化装置冬季生产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

2.加强工艺纪律和劳动纪律的管理,防止超温、超压、脱岗、睡岗等违章违纪现象的发生。

3.加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的不间断巡检,及时发现设备跑冒滴漏现象,及时维修和处理这些隐患,避免中毒、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

4.加强通排风设施的管理,防止有毒、可燃气体积聚导致中毒和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各车间要对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进行有效管理,发现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不能掉以轻心。

5.加强个人防护设施的佩戴,尤其是在设备泄漏的场所、处理泄漏设备、管线、阀门等突发险情时,必须佩戴有效的劳保用品,防止因不佩戴劳保用品而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6.各车间要将以往冬季发生的各类险情、事件、事故举一反三组织员工学习,挖掘发生事故的原因以及吸取的事故教训,确保安全稳定生产。

噪声聋

【典型案例】

老魏是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工程制造部的员工,从事铆焊己11年,其工作

场所是大车间。近年来,老魏时常感觉耳膜震痛,与同事、朋友日常交谈力不

从心,听力明显下降。2014年7月,老魏前往疾控部门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专

家调取了其近 5年的体检资料,发现他的听力测试结果异常,但他没按医生建

议定期复查,最终被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噪声聋。

【专家解读】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耳聋。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耳鸣、耳聋、头痛、头晕,有的伴有失眠、脑胀感等。早期表现为,工作后几小时内有耳鸣,以后变为顽固性耳鸣,症状不再消失。有的患者还伴有眩晕、恶心或呕吐等。

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怀疑听力受到损害:下班后耳朵仍有嗡嗡声; 与人交谈时,觉得声音变小或听不清楚;别人发现你说话声音变大;听不到门铃或电话声;听音乐时觉得音质有改变;习惯把电视或收音机的音量调得十分大。

产生噪声的主要工种包括:机械加工、制造工种,金属表面处理工种,纺织服装工种,热电工种、建筑工种等。

【预防指南】

对于职业性噪声聋,关键在预防。比如用人单位,要组织接触噪声的劳动者,按照规定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而劳动者,如果怀疑自身有职业性噪声聋,应到相关机构进行健康检查等。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

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36倍。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2.5倍,为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 经体检确诊为苯中毒者共18例,其中包括生前未诊断苯中毒的死亡者一例。制

职业病案例分析(讲义)

职业病案例分析汇编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汇编 2014年6月

案例一:农民工为维权开胸验肺证明自己患尘肺 28岁的张海超从2007年8月开始感觉身体不适,还有咳嗽、胸闷症状,随后一直以感冒治疗。10月份,张海超来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拍胸片检查,显示双肺有阴影,但不能确诊病情。意识到病情严重的张海超此后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胸科医院等省会各大医院就诊,几家医院均告诉他患上了“尘肺”,并建议到职业病医院进一步诊治。 张海超工作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振东公司)以生产耐火砖为主。张海超在该公司打工期间,历经杂工、破碎、压力机三个工种,工作三了年,他说这三个工种都会接触到粉尘。 为了确诊,2009年1月,张海超到了北京,随后的近一个月,他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煤炭总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医院就诊,得出的结论也为“尘肺病”。需要说明的是,张海超就诊的上述省会各大医院和北京多家医院,因为不是法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这些医院在出具的诊断结论中只能用“疑似尘肺”和“不排除尘肺”等表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医院均排除了肺结核和癌变的可能。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要由当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整个过程复杂而繁琐,需要用人单位出具多种证明。张海超从北京回来后,就去了具备资格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就诊,但由于振东公司拒绝出具诊断所需的材料,张海超并没有如愿。随后,在历经了多次上访甚至和振东公司发生冲突后,由新密市领导和信访局协调,张海超才得以在2009年5月12日去郑州职防所进行诊断,5月25日,张海超得到了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诊断结果却是“无尘肺0 +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建议进行肺结核诊治。按照现行法规,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才是具有效力的,负责协调的新密市信访局和用人单位振东公司也只认同郑州职防所的诊断结果,因此张海超索赔无门。他在和郑州职防所解释无果后,再次来到郑大一附院,要求做手术开胸检查。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医院最终为他做了手术,术后的肺检结果为:“肺组织内大量组织细胞聚集伴炭木沉积并多灶性纤维化”。2009年7月1日,张海超因为支付不了医疗费不得不出

造纸厂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造纸厂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一、企业概况 某市造纸厂建于1971年6月,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注册资金71.3万元,厂长、法人代表孙某。企业现有净资产325余万元,职工103人。主要生产设备有:2400型、1760型造纸机各1台、锅炉(4t)2台,变压器(630KV A)2台。主要产品有:瓦楞纸、箱板纸、茶板纸,年生产能力为13000t。 二、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在2400型造纸机生产箱板纸时用的面浆池。浆池(椭圆形,高2.5m)的容积约为28.8m3,四周密闭,仅池顶部开1个O.24m2(0.4m×0.6m)的观察口,池内设有搅拌机、抽浆泵。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箱板纸过程中需加入硫酸铝、松香胶等化工原料。 2003年6月20日13:00左右,该厂磨浆车间当班职工周某、胡某、郝某在工作中发现抽浆速度太慢,怀疑抽浆泵堵塞,欲下池检修。当时在场的厂长助理谢某表示,若要下去,应有2人在场,并且要系好绳子,带上氧气瓶才能下去。此后谢某找厂长反映情况,未找到,随即回到车间,发现周某、胡某2人不见了,并发现纸浆池口放着梯子,知道出事,边喊边跑到办公室,向厂长妻子洪某反映情况。洪某即拨打110报警。与此同时,杜某、戚某、俞某先后下池救人,都没有上来。随后厂长孙某赶到,亲自组织指挥下池救人。指挥黄某继续下池救人,下池后也没有上来。在场的其他职工都不愿再下去,孙某就叫别人给自己系上绳子下去救人,下池后即刻昏迷,被人拉上来,并被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从浆池中抢救出周某、胡某、戚某、杜某、俞某、黄某6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 经调查组调查,确定事故的原因是: (1)周某、胡某不听领导劝告,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擅自进入硫化氢浓度严重超标的浆池而导致中毒死亡事故的发生。 (2)厂长孙某盲目指挥职工下池救人,致使下池职工中毒死亡,造成事故后果的进一步扩大。 (3)企业安全管理混乱。该厂没有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制定必要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也没有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职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救援知识。 (4)有关政府部门对该厂安全生产监管不力,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综合治理,安全检查不到位,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

职业病案例: 印刷工二甲苯慢性中毒伤害事故

印刷工二甲苯慢性中毒伤害事故 2020年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 事故经过: 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目前任某正在住院治疗。该所接到举报后进行了调查。任某于1997年进厂,1999年1月从事钙塑箱的印刷工作,1999年10月至2020年6月17日从事擦字工作。2020年4月底出现身体乏力、恶心、头晕及牙龈出血等症状。该厂在旧钙塑箱上擦字和在新钙塑箱上印字两道工序中,均使用了二甲苯等有机溶剂。8月7日任某被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于7月17日调查该厂二甲苯的进货渠道,发现有苯的进货发票,并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的6个测定点采样检测,检测结果苯浓度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国家卫生标准40mg/m3),其中最高浓度达995.3mg /m3。同时发现,该厂未申请职业危害因素登记和办理职业卫生审查手续;未对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未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设立安全卫生警示标志和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根据调查,卫生监督所向该厂发出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在7月20日前完成职业性体检和设立安全卫生警示标志,并安装防护设施后方可从事印刷、擦字工作。9月15日,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根据体检结果,对该厂另外14名印刷、擦字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为:观察对象4人,慢性轻度苯中毒6人,慢性重度苯中毒1人。 事故分析:

职业中毒症状及案例分析

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是引起骨髓造血障碍。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有头晕、头痛、无力、失眠、多梦多神经衰弱症状,或齿龈、皮肤出血,女性月经失调或过多。血液变化是主要表现,开始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2.慢性铅中毒症状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铅烟或铅尘,感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无力、并有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症状,为轻度铅中毒。病情加重时,可有腹部阵发性绞痛(铅绞痛)、伸肌无力,胶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贫血。严重中毒时,出现铅麻痹(腕下垂)或中毒性脑病。 3.慢性正已烷中毒症状 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及胃肠道吸入人体。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四肢(偶见面部)远端感觉异常,自觉对称性指及趾端麻木。对痛觉、触觉感觉迟钝。严重者出现肌无力,握拳无力,难提重物,甚至垂足、垂腕,行走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疲乏、心跳、手心多汗等,周围神经病变。高浓度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 4.慢性三氯乙烯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入体内。 早期中毒者自诉食欲减退,腹胀,有恶心、呕吐、肝区痛,伴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人会出现痛,触觉障碍,胸部压痛感,心跳,心律不齐。长期皮肤接触可出现皮炎、湿疹、大疱,易继发感染。 急性中毒会在吸入高浓度三氯乙烯后发生头晕、乏力、心跳、颜面潮红、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甚至意识模糊、神经损害、肝肾损害,少数病人出现药疹样皮炎。 5.慢性锰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含锰烟及锰尘引起中毒。 早期主要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神经衰弱症状,并觉下肢乏力、沉重、四肢酸痛、腓肠肌痉挛,肌张力增高(尿锰、发锰升高);严重时损伤大脑维体外系神经,出现行走不协调、口吃、语言单调,表情呆板,情绪易激动,肌张力增高,甚至出现“胸难样步伐”、“顿座”、手指震颤、摇头、眼球突出、脑萎缩等严重症状。 6.慢性汞中毒症状 主要以汞蒸汽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 会有睡眠障碍、失眠、不易入睡、多梦,甚至焦虑不安、抑郁、自觉等神经精神损害,并有胸闷、心悸、多汗、恶心、肝大、牙龈出血,有“汞线”。严重时出现意向性震颤,先由手指开始震,后会延及舌、唇、肌肉震颤,甚至出现上、下肢呈跳跃状抖动,写字、系扣等粗细动作都困难,最终发生痴呆、语言困难、步态不移、手、舌、眼脸大震颤等汞中毒性脑病。高浓度吸入后部分人会出现肾脏损害,女工可出现月经紊乱、流产、早产。

工伤认定案例

工伤认定案例 工伤认定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对发生在劳动者工作期间、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事故、职业病进行鉴定和认定的过程。下面列举了10个工伤认定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工伤认定的具体情况。 1. 案例一:李某在工作时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导致右膝盖受伤。经医院诊断,李某右膝盖半月板撕裂,需要手术治疗。根据李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2. 案例二:王某在工作时使用电焊机时,不慎触电,导致右手受伤。经医院检查,王某右手多处电击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王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3. 案例三:张某在工作时长时间操作电脑,导致颈椎病发作。经医院检查,张某颈椎间盘突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张某工作期间发生的职业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4. 案例四:刘某在工作时进行重物搬运,不慎被重物砸中,导致胸部受伤。经医院检查,刘某胸部多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刘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5. 案例五:赵某在工作时长时间站立,导致腰椎病发作。经医院检查,赵某腰椎间盘突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赵某工作期间发

生的职业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6. 案例六:陈某在工作时长时间操作机器,导致手部受伤。经医院检查,陈某手部多处切割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陈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7. 案例七:黄某在工作时进行高空作业,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腿部受伤。经医院检查,黄某腿部多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黄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8. 案例八:杨某在工作时长时间操作振动工具,导致手臂受伤。经医院检查,杨某手臂肌肉拉伤,需要进行物理治疗。根据杨某工作期间发生的职业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9. 案例九:郭某在工作时进行重型机械操作,不慎被机械划伤,导致手部受伤。经医院检查,郭某手部多处划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郭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10. 案例十:徐某在工作时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导致膝盖受伤。经医院检查,徐某膝盖半月板撕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徐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广东省职业病鉴定专家库成员宝安区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林炳杰联系电话(办)Emaillinbingjcncom年宝安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全区确诊例,其中三氯乙烯职业病例慢性正己烷中毒宗例苯中毒宗例矽肺例其他职业病例。 案例:连续加班导致中毒猝死案年月我区西乡某电镀厂名员工因三氯乙烯中毒死亡这名工人入厂不足个月从事三氯乙烯清洗作业在连续加班一周后(每天工作小时)突然死亡。 后经解剖和诊断被确诊为三氯乙烯化学源性猝死。 死者有个小孩和位多岁的父亲需要抚养社保部门首期支付其家属抚恤金万元另外每月再支付元本次事件历时个多月给厂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教训:、长时间加班加点会使职业中毒风险加大应尽量减少接触毒物的时间、购买工伤保险可减少事故损失。 案例:侥幸付出代价年~月我区观澜某五金制品厂为赶进度将三氯乙烯清洗工序从清洗房移到冲压车间从原来只有人接触增加到人接触导致该车间名女工中毒。 其中名女工在治疗过程中坠楼身亡厂方支付医药费多万元赔偿死者家属万多元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行政处罚万元教训:预防职业病事故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该厂年以前已派人参加过培训基本能按照“预防三氯乙烯职业中毒指南”的要求落实隔离等措施多年来一直未发生中毒事故管理人员

以为卫生监督部门在小题大作“非典”过后为赶进度不再严格遵守终于付出代价。 案例:入厂不足个月中毒死亡年月我区石岩某光学公司名女工因三氯乙烯职业损害死亡事件这名女工入厂不足个月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因延误治疗发展到肝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厂方为其支付医药费万元(无买工伤保险)赔偿万元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行政处罚万元事后用于改善劳动条件万元。 工厂停用三氯乙烯改用其它代用品。 教训:试用期未买工伤保险小钱不出出大钱。 职业中毒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要警惕三氯乙烯这个隐形杀手!三氯乙烯职业中毒常识特性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英文缩写TCE又称“三氯水”“洗板水”法国“傲天D”主要成分也是三氯乙烯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有优良的溶脂性能清洗方便效果好用途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艺如清洗线路版、不锈钢等。 清洗设备常见的有超声波清洗机直接利用手工擦洗的工种也不少见。 毒性三氯乙烯中等毒性属蓄积性溶剂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导致全身皮肤损害、中毒性肝损害、心脏损害、视神经损害、猝死等死亡率高达个体敏感性差异很大发病我区每年都有病例发生~年宝安发病例死亡例病例逐年增加但通过控制死亡率逐年下降三氯乙烯依然是我区第一职业杀手临床表现患者接触期多为周左右发病发病初期多

职业病案例: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020年10月24日,蚌埠市某玻璃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接到事故报告后,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派出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对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生产环境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了现场快速测定,在明确事故原因后,提出了处置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事件经过 2020年10月 24日凌晨4时50分,蚌埠市某玻璃有限公司二车间三楼煤气发生炉加煤装置出现故障,维修人员马某维修作业时,落入煤仓,在场的二楼烧火工李某、朱某发现后,先后进入煤仓救人,均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此3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另3名职工在事故现场也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 2 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调查了解到该玻璃有限公司有2个车间(二车间、三车间)正常生产,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料进厂→称量、验收→爬坡料斗→窑头料仓→烧火(一氧化碳发生炉)→熔化池熔化→成型→退火等。发生事故的是二车间三楼煤气发生炉。 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0月24日12时许对发生事故的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及未发生事故的三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的7个作业点进行一氧化碳浓度测定。结果显示,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事故发生后已停产8 h)、三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和工人休息处3个检测点一氧化碳浓度均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限值(2020),二车间一氧化碳检测浓度为37.5

mg/m3(事故发生点);停产改造后,添置了作业场所通风排毒设施及警示标志,加强了作业场所自然通风,10月25日14时进行复测时一氧化碳浓度已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限值。11月5日更换事故发生点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后,对其作业场所进行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要求。 3 患者情况与救治经过 10月24日凌晨,6名中毒患者被送往解放军123医院救治。其中,3名严重中毒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另3名患者入院时有头晕、心慌、胸闷伴神志恍惚、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血常规、血液生化检验、心电图、胸片检查后,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通过高压氧仓治疗及脱水、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保护脑细胞、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3名患者脉搏、血压、体温均正常,于10月29日痊愈出院。 4 中毒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造成本次一氧化碳中毒严重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企业没有给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人作业场所环境监测资料;②作业工人缺乏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对一氧化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知识培训; ③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缺乏职业卫生教育,检修时个人未佩带防护用品;④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效果不好。 5 讨论 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存在很多安全卫生隐患,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混乱,领导对职业卫生劳动保护工作不重视,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对有毒作业场所进行有

职业病案例: 河南义寺山金矿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分析

河南义寺山金矿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2020年3月7日16时20分左右,三门峡灵宝市义寺山金矿五坑发生特大CO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21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61万元。经调查查证,这是一起CO中毒特大责任事故。 2020年3月6日晚9点左右,义寺山金矿五坑口下井16名矿工。在五坑口8中段以上作业的12名工人,发现巷道内有少量烟气从岳渡巷方向漂来,受其影响,民工出现头晕体软,轻度中毒症状,随即返回地面,向民工队负责人王中会(事故中死亡)汇报了情况。其他4人在9中段工作,因风钻有足够新鲜风供应未受其影响。与此同时,井下电路跳闸,送不上电。王中会骑摩托车到岳渡口与马连宝(岳渡村村民、负责看护岳渡坑口)一同进岳渡巷查找故障,发现巷道内约760m 处坑木着火,顶板冒落,便立即组织马连宝、毋建茹等人灭火。经半小时扑救,将冒顶着火段外侧明火扑灭。 3月7日上午民工队主管生产负责人樊景超(事故中死亡)到井下派完活后,带领民工谭怀顺(事故中死亡)从8中段前往岳渡巷查看火情。下午4时中班上班后,民工队另一管生产的负责人赵天水(事故中死亡)得知樊景超和谭怀顺查看火情后未返回地面,随即带领民工汪文华(樊景超的内弟)、谭怀寿(谭怀顺的哥哥)、韩发平、史守宝、廖康金(均在事故中死亡)下井到岳渡巷寻找樊景超和谭怀顺。至此,岳渡巷内已进入8人,一直未返回。这一情况被井下绞车工孙国印(事故中死亡)发现后,通过电话报告了在地面的王中会。王中会立即带领3名民工下井寻找。 此前,井下4点班工人上班途经岳渡巷与8中段之间的暗

斜井时,鲍开朝(民工、风钻手)CO中毒晕倒,当班工人马上用矿车把他送到地面。同时在井下展开抢救工作。 3月7日下午4时30分左右,井下第一名CO中毒民工鲍开朝被抢救出井。井下发生事故的消息被住在井口附近的民工得知,30余名民工救人心切,盲目入井开展抢救。同时,岳渡村五坑口负责人之一阎社召一面派人到医院取氧气袋并请求救援,一面亲自开车到灵宝市消防队报警。17时50分左右,灵宝市医院急救中心两辆救护车,6名医护人员赶到五坑口,对CO 中毒人员实施抢救。18时03分,灵宝市消防大队赶到现场,简单了解情况后于18时15分向110报警。同时,组织消防队官兵立即投入抢救工作。18时40分左右,20名CO中毒人员被抢救出洞口,随即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其中,廖康金、汪文华、韩发平、孙国印4人死亡。其余16人经抢救脱险。 灵宝市110报警服务台接报后,立即报告灵宝市委、市政府。18时50分左右,灵宝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公安、劳动、黄金等职能部门相继赶到事故现场,立即制定紧急救护方案,对救护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遏制了民工盲目营救的混乱局面。随后,组织28名消防战士由1名民工带队分三组连环保险下井侦察。到达8中段平巷西段,未发现死亡人员和中毒民工。在这次侦察中,1名民工和4名消防人员CO中毒,被其他消防战士抢救返回地面,经抢救脱险。20点30分,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赶到现场,听取现场抢救情况汇报后,因对井下情况不明,为避免伤亡事故扩大,立即决定任何人不得进入事故矿井。同时指示,调动三门峡市矿山救护队开展井下救护工作。 三门峡市煤管局矿山救护队于3月7日23时左右接报后,救护队王来法副队长带领6名救护队员于3月8日凌晨2时30分赶到事故现场(救护队书记卢宝民和队长李建民随后乘吉普车赶到)。查看了图纸并听取事故情况后,于3时左右由王来

职业病事故案列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列分析: 尘肺病 【典型案例】 陕西一小镇某村是“尘肺病”村,至 2016年1月,被查出的100多个尘肺病人中,已有30多人去世。起因是上世纪90年代后,部分村民自发前往矿区务工,长期接触粉尘却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医疗专家组在普查和义诊中发现,当地农民对于尘肺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得了病后认为“无法治疗”,很多患者只是苦熬,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解读】 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种,以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等最为常见。 尘肺病起病缓慢,一般接触一年或几年后才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随着病变发生,逐渐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并伴有喘息、咯血、全身乏力等症状。 一旦患上尘肺病,即使脱离了粉尘环境,部分患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且容易发生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慢性肺心病等并发症,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粉尘的接触行业有哪些?如矿山开采,是粉尘危害最严重行业,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等,在煤矿业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其次,是机械制造、冶炼、建筑材料、筑路业、水电业等。 【预防指南】

目前防尘八字方针是“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其含义是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体防护、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对于粉尘作业劳动者,防尘口罩有着“防火墙”的作用。 苯中毒 【案例简介】 2004年3月2日,常熟市卫生局接到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王某某等人职业病诊断的报告”,常熟市某公司王某某等5名职工被诊断为苯中毒,另有4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市卫生局组织调查组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理。 该公司主要从事工艺包装盒、塑料制品、木制工艺品制造、加工,使用的胶水粘合剂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危害的项目。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该公司未按规定为其配备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仅提供了普通的纱布口罩。常熟市疾控中心于2003年3月对该公司车间空气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该公司生产车间空气中苯、甲苯等物质的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公司于2003年8月及2004年3月对全厂职工进行了两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但是未安排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体检。 根据上述情况,常熟市卫生局认定该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第一项、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一项、第六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六十八条第七项、第七十条的规定,对该公司作出了以下行政处罚:(1)责令七日内改正,给 予警告;(2)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3)罚款10万元。本案已在 规定时间内顺利结案。 【案例分析】 本案中,该公司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制度不 完善,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兼职专业人员,公司管理人员及工人均不了解所使 用胶水的毒性。2003年3月常熟市疾控中心对该公司车间空气进行了检测, 苯、甲苯等的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但公司负责人对这一情况未

职业病案例分析

第九童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案例一办公室里的“职业病” [案情介绍] 甲,女,30岁,某企业办公室打字员。2005年8月5日,甲到、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咨询,自述参加工作5年多来,一直在企业办公室担任打字员,由于长期从事电脑工作,患上了“干眼症”、颈椎病等疾。病,而且近来症状有所加重,经常出现头晕、恶心等反应。现在企业正在裁减人员,自己这半年由于此病经常请假,所以很有可能要被裁掉。甲咨询:自己感觉所患的病与自己的职业有关,是否可以享受职业病待遇?企业在裁员时能不能对她有些照顾?[案情分析] 本案的焦点在于甲从事电脑工作患上的“干眼症”、颈椎病是否属于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职业病,亦称为职业性疾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卣于职业有害因素的作用,身体上出现一定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作业能力,甚至丧失全部劳动能力。而狭义的职业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即法定职业病,通常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i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可以诊断为职业病,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的,是狭义的职业病,即法定职业病。 我国卫生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了现阶段我国法定职业病包括:(1)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职业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等,共10大类,115种. 可见,在我国现阶段,构成“法定职业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必须属于法定的职业病病种。本案中甲某所患疾病应该说与其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关,但却不在国家公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范围中,因此是不能诊断为职业病的,也不能享受职业病待遇.不过,法定职业病目录不是_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名单也会不断随之修订。至于说像甲某这样的职业相关疾病,虽然目前不列入法律适用范围,但可以用行政、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等手段加以管理。 另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N—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耐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的,在6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甲某可以依据此规定保护自己_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的,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3《职业病目录》 (1)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职业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案例二都是“甲苯”惹的祸 [案情介绍] 2005年6月1日上午,某鞋厂有8名工人因头晕、乏力、皮下淤斑等症状到当地卫生院就医,当地卫生防疫站接报后到现场调查发现:该厂工人使用和接触标签为“甲苯"的清洁剂、黄胶、白乳胶和快干剂。经追踪观察,该厂有37人被诊断为职业性苯中毒。该中毒事故的原因是该厂使用的“甲苯”清洁剂和胶水中含苯量高,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导致苯浓度严重超标.该厂投产前未向卫生防疫站申报,所以未获必要的卫生监督。接触苯作业的工人均未接受就业前体格检查,也未被告知所从事的工作有毒,也未让他们采取任何防护措施。问:我国关于职业病预防和保护的管理有 些什么规定和要求?本案中桌鞋厂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案情分析] 本案的焦点是我国关于职业病预防和保护的法律规定. 关于职业病的防治,我国至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职业病的诊断方法、

职业病案例: 几起四氯乙烯中毒事故分析

几起四氯乙烯中毒事故分析 真实案例: 1.2020-4-14昨日凌晨,成都双流县华阳镇正北中街70号某干洗店突然发生四氯乙烯、四氯化碳泄漏,该干洗店老板屈某和妻子及2岁的儿子均中毒昏迷。据该店铺附近一帮助救人的邻居介绍,早上8时20分左右,屈某的母亲打开店铺卷帘门时看到,2岁的孙子趴在门口,在不停地喘气;儿媳则仰面躺在屋内的地上,她的身旁有很多呕吐物;屈某侧躺在床上,3人均不省人事。上午8时40分,这3名中毒病人被送到了医院,医生初步检查后发现,病人深度昏迷,中毒情况十分严重,该院内科立即组织医生抢救。 因无法判断病人是什么中毒,随后,该院内一科主任杨友坤随病人家属赶到距离医院1公里左右的干洗店,他刚刚拉开卷帘门就闻到很浓的香味和化学品味。10多分钟后,杨进入干洗店,在干洗机附近找到一瓶复合干洗制剂,经电话与厂家核实,该试剂含有四氯乙烯、四氯化碳、汽油、氨水等成分,且四氯乙烯和苯均是易挥发药品。杨回到医院立即按照四氯乙烯、苯中毒方案进行治疗。中午12时左右,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杨说,屈某一家是急性四氯乙烯中毒,2岁小孩中毒稍微轻一点,这与他自己爬到门口通风处自救有很大的关系。 中午12时左右,成都市、双流县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了采样。下午4时,卫生部门初步认定是干洗机与加干洗试剂的管道被蒸汽烧坏,干洗试剂中的四氯乙烯和四氯化碳泄漏,导致屈某一家三口中毒。 2.家住安徽合肥三孝口的施女士,把毛毯从干洗店取回后,只盖了一夜,就发现自己皮肤上出现了一些小红点,又痒又痛。到医院一检查,大夫说是感染了皮肤病,并推测致病原因

是干洗过的毛毯。 3. 2020年11月14日晚,四川的徐女士和丈夫打开干洗机为顾客洗衣服。干洗过程中,她觉得“特别想睡觉,眼睛看东西是花的”,她以为是过于劳累,没有在意。可后来,她竟在不知不觉中昏迷了过去。当她苏醒过来时,发现丈夫也昏倒在地上。这时,她才发现在开启干洗机时,里面的四氯乙烯溶剂发生了泄漏。“我们搞干洗的都知道干洗机用的四氯乙烯溶剂有毒。”徐女士说到。当时她连忙将卷帘门打开,叫醒丈夫,他们以为透一下气,休息一会儿就会好,谁知症状还是加重了,只好到华西医院治疗。徐女士说,当时她头又昏又痛,恶心想吐,丈夫的皮肤又痛又痒。 2020年11月15日上午,中毒者郭先生和徐女士在华西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经治疗,两人神志已经清醒,但还在接受输氧和输液。郭先生臀部和腰部皮肤发红,并有许多小水泡,徐女士称自己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华西医院急诊科一位医生说,郭先生和徐女士是华西医院收治的第一例四氯乙烯中毒的病人。病人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入、直接接触了四氯乙烯后中毒,属化学性烧伤,病人的肝脏和皮肤已受到损害。 案例分析: 洗衣服要用水是小孩都明白的道理,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质量的衣着时尚已成为人们的追求,原始的水洗服装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品质服装的洗涤要求。现代人为了讲求方便,习惯将衣物拿到洗衣店干洗。干洗作为先进的洗涤方式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目前的洗衣行业中,采用四氯乙烯作溶剂的干洗店占接近95%的比例。在干洗行业被广泛应用洗涤行业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也威胁着干洗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案例分析题(职业卫生)

案例分析题一(10分) 9月1日16:00左右,某厂三名工人清理存放鲜藕下角料的16个盐渍储藏池。一名工人在4#池清除淤污时,感觉不适,准备上池,在攀爬梯子过程中跌入池内,池上2名工人,边呼救、边下池中救人,先后共9人下入池中并陆续倒下。十多分钟后,9名中毒工人被救出,送往附近的镇卫生院抢救,已死亡6人,另外3人昏迷,其中2人出现呼吸停止,被紧急转至当地县人民医院抢救。 问题一:请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说明判别依据。(2分) 问题二:如果你接到协助查明原因请求,应做哪些方面准备工作?(2分)事发当天22:00左右,当地疾控中心检测结果表明:硫化氢(H 2 S)超标2.4倍,甲烷不超标;储藏池水硫化氢含量为400mg/L。次日16:00,在1#、3#、4#、8#的池面 和池底设定采样检测点,进行快速气体检,检测三种气体(H 2S、CO、NH 3 )浓度,。检测 结果提示NH 3 明显超标,最高达263mg/m3。 问题三:结合所给检测数据,分析该中毒事故中毒原因并进行简要分析(2分) 问题四:请以硫化氢为例,简述进入该类中毒事故现场调查时卫生应急人员的个体防护方案。(2分) 问题五:结合本中毒事故,提出工作建议。(2分) 案例分析题二: 2009年3月16日起,某企业的职工陆续出现头晕、失眠、烦躁、肢体不自主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胡言乱语、谵妄、精神行为异常,并相继住院治疗。至4月28日,人数达到16名职工,有4人收入ICU,该厂其余职工也陆续出现类似轻微症状,无死亡病例。 问题一:请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说明判别依据。(2分) 问题二:假如你受邀对该中毒事件进行原因分析,你还需那些资料?(2分) 问题三:结合本事件,那些是责任报告单位(2分) 该公司所用原料为废旧塑料加工而成的聚丙烯颗粒,成品为包装袋。生产工艺流程:混料(烘料60-70℃)→热熔(270-280℃)→拉丝→纺丝卷→进入第一、二圆织车间→织袋→成品。编织过程使用“白油”作为润滑油。今年元旦后使用的润滑油为“废变压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 职业病危害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伤害,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篇1 2003年起,云南省水富县先后有多名农民工到外地某石英干粉厂务工,返乡后陆续有12人死亡。今年有关专家对63名村民进行职业病诊断,被诊断为尘肺的达30例。 今年初,国家安监总局对广西马山县进行调查,1985年至1991年共有1001名农民工赴外地金矿打工,在已进行尘肺病体检的600人中,确诊尘肺病患者225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近年已死亡14人。 北京木城涧煤矿的农民工邓麒祥说,“矿上曾有人得了二期尘肺病死了,医生把他的肺掏出来,用大锤都砸不烂,比石头还结实。”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篇2 苏有海是陕西人,今年44岁。2008年,经同乡介绍,他到山西省柳林宏盛大东庄煤业有限公司所属煤矿当掘进工。2011年,该公司被山西柳林宏盛聚德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德煤业”)兼并。2011年12月,他在工地上发生了一次事故,却意外得知自己患上了矽肺病。 2011年12月2日19时许,苏有海在矿井下工作面打锚杆时,衣服不慎绞在钻杆上,锚头打了他的胸口。苏有海说:“开始我只觉得很痛,以为没什么事,吃点药就好了。”但过了一两天,他发现胸口越来越疼,于是就到山西大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确定他右侧第八肋软骨折。其后,聚德煤业为他支付了医药费。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苏有海觉得胸部的疼痛感不减反增,甚至呼吸也出现不畅。山西大医院的医生对其做了进一步检查,确诊其患上了矽肺病。医生说这种病是由于苏有海长期在矿井下吸入有害气体所致,属于职业病。带着这份诊断书,他向聚德煤业提出索赔,要求

职业病案例: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 析 摘要:从永康市发生的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中,分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职工的生产安全及职业卫生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在加强企业管理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就业人员文化素质,开展各种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做到以预防为主。以减少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2020年4月10日。在浙江省永康市发生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现将这一事件作一分析与思考。 1 情况介绍 2020年4月10日下午。在永康市打工的云南籍民工赵某为赢取300元钱与人打赌。喝下氯化镍电镀液后不幸身亡在永康市西城街道李店村一塑料电镀厂打工的赵某。 该厂的配药师傅,他负责该厂电镀液的配制、电镀材料的保管以及电镀工艺的技术指导等工作。4月10日下午。赵某正在车间配制氯化镍电镀液。 当他将氯化镍放塑料桶内稀释后倒入电镀槽时。该厂的客户吕某走到赵某所在的车间。问赵某塑料桶内的稀释液是否有毒。当时,赵某说没什么毒,吕某不信。于是。两人决定打赌。如果赵某敢喝一点点稀释液。吕某就支付给赵某300元钱约定后。赵某很快就喝下了该塑料桶内倒完残留的5 ml稀释液。喝完后。赵某笑哈哈拿过吕某手中的300元钱。并称自己是配药师傅。懂得相关安全知识。不久,药性发作。赵某昏迷过去。赵某立即被送到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一天的紧急救治。因抢救无效死亡。 2 分析与思考

浙江省永康市被誉为“五金之乡”。工业是永康市的主导产业。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主导产品有五金机械、电动工具、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化工及建材等。永康市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电动工具生产基地、滑板车生产基地和保温杯生产基地。而相关的电镀企业也非常发达。据调查。永康市现有57家电镀企业。这些“小电镀”企业大多数是租用临时厂房。采用手工作业。上千名从业人员也皆为来永康市打工的外地民工。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差。对自己工作环境及工作防护知识知之甚少。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就业工人几乎不做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以至于会出现上述中赵某会说电镀液无毒。并且说自己懂得相关安全知识。进而出现喝下电镀液这等愚昧荒唐的事情人们对镍的作用了解不多。它是人体必需生命元素镍可以参与血清沉着及酶和核糖核酸的活动。 能激活肽酶的活性。在激素作用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稳定性上以及一般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都包含有镍 镍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但在人体内却极微量氯化镍电镀液中其主要成分为重金属镍。镍及其盐类的毒性较低。但由于它本身具有生物化学活性。故能激活或抑制一系列的酶(精氨酸酶、羧化酸、酸性磷酸酶和脱羧酶1而发挥其毒性镍可引起人群接触性皮炎直接进入血液的镍盐毒性较高。胶体镍或氯化镍毒性较大。可引起中枢神经及循环和呼吸系统紊乱。使心肌、脑、肺和肾出现水肿、出血和变性 大量口服时会出现呕吐(像铜中毒一样)、腹泻、急性胃肠炎和齿龈炎,长期接触,能使人头发变白。 长期接触低浓度羰基镍。可能会全身中毒,导致肺、肝、脑等损害。并可能导致肺癌、胃癌、副鼻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 在电镀液中除镍之外。还存在着其它的重金属。急性进入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粉尘: 新华网郑州2021年9月16日电(记者单纯刚) 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海超16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其已获得郑州振东耐磨材料各种赔偿共计615000元。 张海超说:“我的工伤赔偿问题在新密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调解下得到解决,目前已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偿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津贴及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共计615000元,我自己也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终止了劳动关系。〞 张海超告诉记者:“虽然经历了种种曲折,事情最终有了结果,我的几个工友也在调解之下得到了相应赔偿,各个程序都特事特办地解决了,我很幸运被关注,但也更希望有关部门更多地关注和重视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农民工群体。〞 今年28岁的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因疑心在工厂得了“尘肺病〞,常年奔波于郑州、北京多家医院反复求证,而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

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病〞。 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主要领导同志作出批示。河南省卫生厅和郑州市有关部门立即成立了调查处置领导小组,在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及善后工作的同时,依法追究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 毒物: 东莞塘厦镇一家屏幕厂生产部的员工陆续出现四肢无力、麻木等病症,至2021年4月11日已有10名员工疑似正己烷中毒住进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治疗。昨日上午,记者在采访中得悉,医院住院部还有8名长安镇一家屏幕厂员工住院,院方证实也为疑似正己烷中毒,“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 据东莞市旭顶光电(位于塘厦镇)多名出现病征的女工介绍,工厂大约有200名员工,出现病征的员工均在生产部工作。主要的生产环节为:用抹布蘸上俗名为“抹机水〞的液体,擦拭屏幕外表,一方面可清洁,另一方面这种液体很快枯燥,方便贴膜等下一步生产工序。 据住院女工介绍,今年春节后,有辞职的女工因为四处求医,做过“肌电图〞检查后,检查的医生说疑心是职业病,要求到职业病医院检查治疗。随后,多名女工到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检查,被诊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