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脉造影正常为何胸痛频发

冠脉造影正常为何胸痛频发

冠脉造影正常为何胸痛频发

张老师今年49岁,绝经半年多。近一个月来,她时常感到心前区闷痛不适。一周前,她感觉胸痛越来越严重,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急忙去社区医院就诊。医生在仔细询问病史之后,让她做了些检查。不料,心电图检查、运动平板试验均提示“心肌缺血”征象,医生怀疑她患了冠心病,建议做一次冠脉造影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当张老师拿到了冠脉造影检查报告,看到“冠状动脉无异常”的诊断时,她真是既高兴又纳闷:既然冠脉造影正常,为什么会胸痛?

医生的话:像张老师这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却有心绞痛症状”的病例,医学上称之为x综合征。目前认为,该病是心脏小动脉功能障碍所致,又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

x综合征是什么病

所谓×综合征,是指有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同时需除外合并冠状动脉痉挛者。

x综合征主要有以下特征性表现:1,近70%x综合征患者为中年女性,有典型或不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发作史。2,抗缺血治疗反应差,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常不能快速缓解胸痛。3,心电图检查可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左心室功能正常。4,运动平板试验呈阳性。5,超声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无心腔扩大等异常。6,心功能检查大多正常。7,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x综合征要早期适当干预:对×综合征患者而言,尽管有时候胸痛症状明显,但本病预后良好。根据观察,x综合征患者很少发生心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在绝经后缓解,但也有部分未接受及时治疗的患者,日后发生了冠心病。为缓解症状、阻止病情恶化,目前主张对×综合征患者采取适当的早期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高热量、高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2,药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四大类: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等)、钙离子拮抗剂(如缓释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等)及抗血小板药(如肠溶阿司匹林)。

当患者对以上四类常规治疗药物有禁忌证或耐受性差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具有优化心肌能量平衡作用的抗心肌缺血药(如曲美他嗪)。

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当心绞痛症状缓解后,可根据医嘱减少药量,但不能完全停药。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心电图,以判断病情变化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 R AO——右前斜位LAO—左前斜位CRA——头位CAU——足位AP—后前位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 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 .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 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 );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C.右前斜30°(RAO 30 )和左前斜40°; D.头位30°和足位2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 ]

RCA LCX LAD (1)近段RCA (4)近段LCX (7)近段LAD 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45° LAO (2)中段RCA (5)钝缘支(8)中段LAD 45° LAO 30° LAO^30° CAU 60° LAO^30° CRA 30° LAO 6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90° LAO 90° LAO 60° LAO^30° CAU (3)远段RCA (6)远段LCX (9)远端LAD 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 60° LAO^30° CRA 45° LAO 60° LAO^30° CRA

680例冠脉造影正常排除冠心病临床分析

680例冠脉造影正常排除冠心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31T16:03:19.9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作者:郭丽 [导读] 对既往诊断冠心病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正常从而排除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为临床更加有效的选择冠脉造影提供依据。(贵州省水城矿业集团总医院心内科贵州六盘水 553000) 【摘要】对既往诊断冠心病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正常从而排除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为临床更加有效的选择冠脉造影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绝大多数表现为非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非特异性改变,对部分患者进行认真分析,提高有创冠脉造影检测的价值。【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神经官能症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152-01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中10%~30%冠脉造影正常[1],我们试对其病因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贵州省水矿总医院所有怀疑冠心病或为排除冠心病而进行诊断性冠脉造影检查的680例患者。其中男410例,女270例,年龄28~75岁。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共有310例,其中男200例(65%),女110例(35%)平均年龄51.8岁。4年的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比例在45.6%~46.7%,逐年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成功后分别送入左右造影导管至左右冠脉口多角度进行造影,有经验医生进行结果分析,血管内径狭窄>50%定位冠脉病变。 2.结果 2.1 在31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中,220例(71%)主要因为不典型胸痛而接受造影。100%的患者接受了12导心电图检查及24H动态心电图。将T波低平、T波倒置、ST段下移、各种心律失常及各种束支阻滞列为心电图异常,那么260例心电图异常(8 3.9%)。其中,单纯T波改变(31%),T波合并ST段变化(47),心律失常(12%),束支阻滞(10%)。 2.2 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的出院诊断 310例中高血压和心脏神经官能症分别占42.5%和33.8%,且这两个诊断的逐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石症,反流性食管炎等。呼吸系统包括:肺炎,胸膜炎,肺心病等。其他包括:瓣膜疾病,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病毒性心肌炎等。 3.讨论 冠脉造影被认为是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及狭窄程度的最可靠方法,并称之为金标准。高血压病人可出现胸痛及心电图缺血改变。其机制在于高血压导致冠状动脉微血管管壁增厚和毛细血管数目减少,心肌肥厚引起冠状小动脉舒张功能受阻以及冠脉储备功能异常。瓣膜疾病患者有心绞痛病史和/或心电图示ST-T改变不一定是合并冠心病的重要临床依据。考虑与其瓣膜病变造成体循环供血不足,致使冠状动脉血液灌注不足特别是合并心律失常有关[2]。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也有较多的主诉症状,若合并有心电图的异常,都容易被怀疑为冠心病。此外,消化系统疾病(3.8%)和呼吸系统疾病(2.1%)也都有自己的特征。问题的关键在于临床医生心中一定要对这些病因有清楚的认识,充分理解冠脉病变导致的缺血性胸痛的特点,才能免于误诊。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均应行冠脉造影以确诊。但冠脉造影亦有一定局限性,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无创心电检查等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吴永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胸痛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3,14(3);129. [2]凌坚.成年人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伴发情况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1997,25(5);337-339.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 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 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习题精选七十二 第1题【单选题】 2000年,一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这只裸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裸鼠,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 A、细胞与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类 B 型血友病属于伴X 隐性遗传病,因为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Ⅸ导致凝血异常。下列关于对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设计,正确的是( ) A、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直接用作载体 B、需将凝血因子Ⅸ和载体连接起来 C、必须把目的基因插入到X 染色体 D、需选择患者自身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基因治疗是指( ) 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回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基因治疗是指( ) A、用专一性强的单克隆抗体消灭有基因缺陷的细胞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C、运用人工诱变,使缺陷基因突变为正常基因 D、将限制酶注入细胞,把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切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 A、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人体器官的移植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分析,移植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淋巴细胞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读后感

读《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有感 读完李占全医师主编的《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一书,感谢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向读者介绍有关冠脉造影的各种知识和基本操作,让我有一种身临现场观看的错觉,很冲动想继续深入了解冠状动脉造影的知识。因此,在深入学习之前,我自己做一个书本知识小结,理顺从书本学到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地基础。 书本内容全面、系统,包含知识非常丰富。我用冠心病的诊断流程和造影过程这个思路,做一个初步系统总结。 冠心病诊断大概流程 一:定义及分类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根据病情是否稳定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前者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类型,包括急性ST段抬高MI (STEMI)、非ST抬高AMI(NSTE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P)。 1.1稳定型心绞痛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1.2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伴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急性缺血性胸痛。根据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是否升高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1.3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供血区域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致心肌坏死。 二、诊断 2、目前诊断方式有:病史及体格检查、基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核素心室造影、负荷试验、CT及MRI、有创性检查(冠脉造影及超声检查)。

2.1 询问病史 了解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心绞痛一般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有关,如快步走、爬楼时诱发,休息可缓解,多发生于劳累当时而不是之后。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缓解。 2.2 体格检查 稳定心绞痛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心尖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可闻及双肺底啰音。 2.3 心电图检查 所有胸痛患者均应行静息18导心电图检查。胸痛发作时争取行18导ECG 检查,缓解后立即复查。 2.4 冠状动脉造影 为诊断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1)严重稳定性心绞痛,特别是药物治疗不能很好缓解症状者; (2)无创方法评价为高危的患者,不论心绞痛严重程度如何; (3)心脏停搏存活者; (4)患者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5)血管重建的患者有早期中等或严重的心绞痛复发; (6)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或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的心绞痛患者; (7)无创评价属中-高危的心绞痛患者需考虑大的非心脏手术时,尤其是血管手术时(如主动脉瘤修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股动脉搭桥等)。 三、冠心病鉴别诊断 3.1 心包炎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有性质尖锐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但心包炎的疼痛常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听诊心率增快,早期有心包摩擦音;电图有ST段弓背向下抬高;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见液性暗区可确定诊断。

生物技术与安全

从基因到药 在21世纪的第一年,科学家们完成了人类基因的测序。这一成就对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在探索人类基因的奥秘过程,发现一些新的药物,成为生物技术关注的热点。 2001年5月,FDA批准诺华公司开发的Gleevec上市,这是一种治疗慢性白血病的良药。这是依据癌细胞活动机理而设计开发的第一种抗癌新药。传统抗癌药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会影响到正常细胞,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副作用,而Gleevec仅杀灭基因变异的癌细胞。最新研究表明,Gleevec对血液癌症和肿瘤都有效,它可能成为一种广谱的抗癌新药。 治疗癌症的另外一类生物技术药是单克隆抗体。这类抗体的目标是与癌细胞有关一些特定分子。自1980年以来,单克隆抗体魔术般的效果引起众多医药公司的关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单克隆抗体作为抗癌新药初步得以实现。目前,很多药厂正在开发单克隆抗体,其应用从抗癌扩展到其它疾病治疗方面,到2000年,FDA批准了9个单克隆抗体,另外60多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在抗癌方面,单克隆抗体的作用如同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不会将癌细胞作为有害细胞而进行阻止,使癌细胞在体内繁殖,危害人体生命。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瞄准癌细胞,将癌细胞消灭或启动体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单克隆抗体也可成为一种“聪明炸弹”,携带放射性或化学介质,选择癌细胞进行攻击。 1997年FDA批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Rituxin,用于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癌,199 8年另一种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上市,用于治疗乳腺癌。 Herceptin由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研制,该公司成立于1976年,是最早成立的生物制药公司。美国基因技术公司是全球十大生物技术公司之一,有十个基于蛋白质的生物医药产品上市,正在开发的产品有20多个,主要是癌症、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药。该公司有从业人员5000多人。人类基因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生物技术产业领域首家开发人类基因的公司。该公司首先研究探索人类基因与疾病的关系,目标是发现与疾病有关的基因,开发相关的治疗药物。该公司现有8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其它的生物医药产品有基因治疗法、干细胞和疫苗等。随着人们对人体生物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药物发现变得更加复杂。生物技术和制药业不得不依靠更先进、复杂的工具来开发新药。历史上,Agilent一直是医药测试设备的主要生产厂,该公司与世界十大制药公司有着十分密切的商业往来。今天,Agilent也能提供新的科学仪器,用于疾病诊断和新药研究。 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

冠状动脉CT图像解读和报告的指南:2014年SCCT的指南

1. 第一部分:冠状动脉CT图像的解读 1.1 序 64排CT应用5年后,国际心血管CT协会(SCCT)于2009年发布了冠状动脉CT造影(CCTA)解读和报告指南。那以后,CT扫描仪不断更新,CCTA也有了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新技术的发展也使生理学评估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指南以顺应CCTA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本次指南基于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数据,致力于提高CCTA的实践标准,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工具文件。 2. 简介 2.1 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对比 CCTA和ICA有重要的相似也有不同。CCTA沿用ICA一直应用的冠状动脉分段及狭窄程度分类标准。但CCTA可提供ICA无法观察的斑块及斑块成分的信息,还可显示除冠状动脉外的心血管和心外结构,包括心肌、心包、瓣膜形态和功能、主动脉和肺动脉等。全面解读CCTA报告,需观察所有解剖结构。 2.2 本指南的局限性 心血管CT不仅用于冠状动脉的评价,还广泛应用于先心病、心肌病、心包和瓣膜性心脏病,胸部疾病及外周动静脉疾病,但一个指南很难涉及这么大围。因此,本指南主要阐述CCTA,也包括扫描围的心脏及心外结构,以便全面系统地解读CCTA。 2.3 报告医生的资质 可靠解读CCTA报告需具备以下知识:(1)正常冠状动脉及心脏解剖;(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它异常的病理生理;(3)冠状动脉平扫、CCTA和心脏的特征性表现;(4)CT技术及其局限性;(5)心脏三维软件的应用;(6)识别和克服图像伪影的能力。具备上述技能需要临床经验和相应的培训指导。在美国,获得CCTA报告医师上岗资质必须通过SCCT组织的考试。 3. 解读CCTA的根本原则 3.1 三维数据和工作站 CCTA图像采集应是各向同性的亚毫秒三维门控数据,利于不同形式的三维重建。由于冠状动脉结构复杂,运动和钙化易形成伪影,病变形态微小,解读CCTA图像必须采用心脏特异性软件,经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全面观察,包括横轴位,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 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CCTA采集模式有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或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步进模式)。通过重建更合适期相可减少心率相关伪影。因此,正确解读CCTA须熟悉采集和重建过程,消除可校正的伪影。 3.2解读CCTA的图像形式 3.2.1轴位图像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李嘉谊 药科学院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制剂)111 1103514120 摘要: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用得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是最大的一个领域。据统计,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卫生方面。这是因为生物技术可以在许多方面改进医药的生产、开发新的药品资源、改善医疗手段,从而提高整个医疗水平。所以,生物技术是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另外,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保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 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 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诊断检测技术。人们对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诊断中,很重要的一点事尽早检测出感染性因子的种类,然后再针对此问题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传染病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或者是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检测才能够作出判断。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新的诊断技术,在疾病防治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1.1 鉴定微生物病原体 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是免疫血清学检测中最重要的领域,目前重要的常见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病原体的单克隆抗体大多数已开发成为商品,如: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沙眼衣原体、登革热病毒、肠道病毒、T细胞病毒、流感病毒、白血病病毒、肺炎支原体、沙门氏菌、链球菌等的单克隆抗体。 上述针对病原体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检出和鉴定特异性病原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美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斑点法、免疫金标记法、直接凝集法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最多,在临床诊断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常用的是测定抗体的简介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测定抗原的双 2.1.2.3 降钙素 降钙素(CT)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目前,基因工程降钙素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研究的表达体系有大肠杆菌、酵母菌、链霉菌等。 基因重组溶血栓药物 溶栓药中除了部分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产品仍靠链球菌生产和从人尿提取或从培养的人肾细胞提取外,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APSA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都已采用基因工程构建的高表达工程菌或工程细胞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基因工程血液代用品 血液代替品是指具有携带氧和扩容功能的溶液,即除了可用于失血的补充和出血性休克的复苏外,在临床上还可用于围手术期血液稀释等。目前正在研制的血液代用品主要包括氟碳化合物、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微囊化血红蛋白和无细胞基质血红蛋白溶液。用基因重组和突变的方法将人的血红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产物具有良好的输氧能力,无明显的毒

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分析

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10T10:35:15.10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刘雪何佰永[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刘雪何佰永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正常,分析该组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该组患者多见于年轻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前多有大量吸烟、情绪变化、过度劳累等诱因。结论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冠脉内急性血栓形成继发血栓自溶、冠脉痉挛。 【关键词】冠脉造影正常;急性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81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63-01 急性心肌梗死(AMI)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造成冠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对应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随着冠脉造影检查的普及,AMI 也可发生在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本文就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入选标准:选择2011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32 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必须具备以下3 条中的2条: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上ST-T 的动态演变;③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2 倍以上且有动态演变。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炎;②应激性心肌病。 1.2 冠脉造影结果的判定所有病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行多角度、多体位投照,充分暴露其病变,最后由2 名有经验的介入专科医师阅片并记录结果。冠脉造影未见任何病变或仅见轻度的血管壁不规则斑块(狭窄程度小于30%)的患者视为冠脉造影正常。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该组患者年龄为30-62 岁,平均年龄为42 岁,其中男性27 例,女性5 例,合并高血压病4 例,高脂血症2 例,糖尿病1例,吸烟22例。据心电图改变,该组人群中ST 段抬高心肌梗死21 例,其余为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约90%患者发病前有大量吸烟、情绪变化、过度劳累等诱因。 2.2 病因分析32 例冠脉造影正常的AMI 患者中,冠脉痉挛7 例,血栓栓塞4例,主动脉夹层3 例,心肌桥2 例,血液系统异常(红细胞及血小板增多症)2 例,感染中毒2 例,其余考虑为冠脉内急性血栓形成继发血栓自溶。常见病因分析:①7 例冠脉痉挛患者中,在发病时可见心电图上连续导联ST 段明显抬高,缓解后ST 段迅速恢复正常,考虑患者为冠脉持续痉挛导致心肌明显缺血继而梗死,痉挛缓解后冠脉造影提示正常。②4 例血栓栓塞中,1 例左心明显扩大伴左心室附壁血栓,另3 例为房颤患者,考虑为血栓栓塞至冠脉有关。③3 例主动脉夹层中,皆为A 型主动脉夹层,考虑为逆向撕裂内膜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导致心肌缺血或梗死。④冠脉内不稳定斑块或内皮损伤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刺激机体抗凝系统作用发生血栓自溶,从而冠脉造影显示血管再通、冠脉正常。 3 讨论 随着冠脉造影检查的普及,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报道逐渐增加,该类患者的可能病因[1]为:①冠脉内急性血栓形成继发血栓自溶;②冠脉痉挛;③其他少见的原因如冠脉内血栓栓塞、主动脉夹层、血液系统异常、感染中毒、心肌桥等。 大量研究证实: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于年轻患者,特别是男性,与既往文献[2]报道一致,大多数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该组患者发病前多有大量吸烟、情绪变化、多度劳累等诱因,这些诱因导致冠脉持续痉挛及冠脉内皮损伤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尽管冠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血管内超声(IVUS)的开展弥补了冠脉造影的不足,能更准确的了解冠脉病变情况。同时,通过心室造影联合心脏彩超对室壁运动分析可进一步反映该类患者有无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分析异常运动心肌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反常运动,从而为临床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姚道阔,王雷,贾三庆,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J].山东医药.2007.(47)19:164-165.[2]Bouraoui H,Trimeche B,Ernez-Hairi S,at al.Epidemiologicfeatur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patients[J].Tunis Med.2004,82:475-478.作者简介:刘雪,女(1985-),山东潍坊人,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内科学。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 冠状动脉走行在心脏表面,环绕心脏分布,立体形态类似树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分支,但个体差异大,行走方向各异。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诊断为主要目的: ⒈不明原因的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 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

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⒊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 ⒌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年龄>50岁,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⒍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 以治疗为主要目的: 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⒈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⒉不稳定型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心电图的ST段改变及梗死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3.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4.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 5.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的均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评价冠状动脉。

精选2019-2020年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 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 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中

精选2019-2020年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人类 B 型血友病属于伴X 隐性遗传病,因为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Ⅸ导致凝血异常。下列关于对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设计,正确的是( ) A、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直接用作载体 B、需将凝血因子Ⅸ和载体连接起来 C、必须把目的基因插入到X 染色体 D、需选择患者自身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医学上常用器官移植来治疗人类的某些疾病,而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解决器官移植中的很多问题。分析以下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组细胞中具有46个DNA分子②图中③阶段的细胞源于②中的①③图中各器官之间的细胞所含的信使RNA不相同④若出现图中的研究结果则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保险方式,“脐带血储存”引起了国人的关注。用该业务的广告语来说,这是孩子的“生命银行”。以脐带血作为“生命银行”,是利用脐带血中的( ) A、生长因子 B、营养物质 C、遗传基因 D、干细胞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 R AO-—右前斜位LAO—左前斜位CRA——头位CAU——足位AP——后前位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 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 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 黑色箭头代表 X 线的方向;A .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 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 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 称为头位(cranial );当图像 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 caudal )。C.右前斜30°( RA0 30 )和左前斜40°; D.头位30°和足位20° (图8及表4)。 GXJ -QQ O 侧位 00-「畀枷诩 A J 右前编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 ] RCA (1) 近段RCA 30° LA3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30° CAU 45° LAO (2) 中段RCA 45° LAO 30° LAO 90° LAO LCX (4)近段LCX 3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5)钝缘支 3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3)远段RCA (6)远段LCX 30° LAO^ 30° CRA 30° LAO^30° CAU 90° LAO 60° LAO^30° CRA LAD (7) 近段LAD 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8) 中段LAD 60° LAO^30° CRA 30° LAO^30° CRA 90° LAO 60° LAO^30° CAU (9) 远端LAD 30° LAO^30° CAU 45° LAO 60° LAO^30° CRA

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

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

[CIT2011]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国际循环日期:3/28/2011 2:00:23 PM 宋现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能够从一张冠状动脉造影光盘结果中充分了解该患者的冠脉信息是一个冠状动 脉介入医师的基本功之一。阅读冠脉造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特点;二是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因此,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病变特点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为治疗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1.在阅读一张冠脉造影光盘之前,要尽可能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临床症状是否属于典型劳累心绞痛,发病时间长短、症状加重的时间、心肌梗死的时间(可大体推算CTO病变闭塞时间);有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发作当时,可推测罪犯病变);生化结果(肝肾功能等);X线胸片(有无心脏扩大、肺淤血);超声心动图(心脏大小、EF值、升主动脉宽度等);冠脉CTA(冠脉起源有无异常、钙化等);负荷ECT/运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部位)等。 2.对于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析。打开一张冠脉造影光盘后,对于左右冠状动脉,均要从近端(开口)开始观察,依次观察中段、远端血管有无病变;避免只关注最重的狭窄而遗漏其他重要病变(比如左主干开口病变)。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必须熟悉不同造影体位下重点观察的血管部位(表1):熟练掌握每个造影体位下不同冠脉血管的走行(图1~3)。 表1不同血管部位常用观察体位

RCA LM LCX LAD 近段RCA:LAO30+CAU30 RAO20+CAU20 LAO90+CAU20 开口: LAO30+CRA20 AP+CRA20 近段LCX: RAO30+CAU30 LAO30+CAU30 近段LAD: LAO20+CRA20 RAO30+CAU30 LAO50+CAU30 中段RCA:LAO30 RAO20 LAO90 体部: AP RAO20 钝缘支: RAO20+CAU20 LAO50+CAU30 中段LAD: LAO50+CRA30 RAO60+CRA20 LAO90 LAO50+CAU30 远端RCA(后三叉)LAD30+CRA30 LAO90 远端(前三叉) LAO40+CAU30 AP+CAU30 远段LCX RAO30+CAU30 LAO30+CRA30 远段LAD RAO20+CAU20 LAO40 LAO20+CRA20 RCA:右冠LM:左主干LCX: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AD:左前降支 左主干可分为左回旋支和左前降支。 图1. RAO+CRA体位,初学者往往把对角支误认为LAD,而没有意识到LAD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012年 5 月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医学治疗方法与相关仪器的进步,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在制药中的重要性正在突出显现,近10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投放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和开发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已取得新的进展,其中生物技术制药、基因治疗、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开发应用最为广泛。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学 正文:21世纪,生物技术是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分子生物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分子医学发展的重要工具。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医学治疗方法与相关仪器的进步,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在制药中的重要性正在突出显现,生物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必将愈来愈广泛。 以下是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不同生物体的脱氧核糖核酸在体外经过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然后转入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人类按照这个原理,根据需要,人为地转移和重组遗传基因。基因重组是由一个脱氧核糖核酸片段掺入到另一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这种外源基因与生物染色体的整合,使此时的外源基因伴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在体内表达出来。 1 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开创了制药工业的新纪元,解决了过去不能生产或者不能经济生产的药物问题。现在,人类已经可以按照需要,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大量廉价优质的新药物和诊断试剂,诸如人生长激素、人的胰岛素、尿激酶、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令人振奋的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针对性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多肽药物的问世,不仅改变了制药工业的产品结构,而且为治疗各种疾病如糖尿病、肾衰竭、肿瘤、侏儒症等提供了有效的药物。众所周知,医治侏儒症的良药是人生长激素,倘若从人的尸体中获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44卷第5期第382页-第400页 自"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 [1]更新以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相关领域又积累了众多临床证据。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2009和2012年中国PCI 指南[1,2]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参考最新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以及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等组织发布的相关指南[3,4,5,6,7,8,9]、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 为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Ⅰ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 概述 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对于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包括:(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资质要求:每年完成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2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100例,主要操作者具备介入治疗资质且每年独立完成PCI>50例,血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5%,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病死率低于0.5%。 二、危险评分系统 风险-获益评估是对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决策的基础。运用危险评分可以预测心肌血运重建手术病死率或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发生率,指导医师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从而为选择适宜的血运重建措施提供参考。常用的危险评分系统特点如下。 1.欧洲心脏危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 Ⅱ)[7,10,11]:

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

[CIT2011]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国际循环日期:3/28/2011 2:00:23 PM 宋现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科 能够从一冠状动脉造影光盘结果中充分了解该患者的冠脉信息是一个冠状动脉介入医师的基本功之一。阅读冠脉造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特点;二是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因此,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病变特点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为治疗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1.在阅读一冠脉造影光盘之前,要尽可能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临床症状是否属于典型劳累心绞痛,发病时间长短、症状加重的时间、心肌梗死的时间(可大体推算CTO病变闭塞时间);有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发作当时,可推测罪犯病变);生化结果(肝肾功能等);X线胸片(有无心脏扩大、肺淤血);超声心动图(心脏大小、EF值、升主动脉宽度等);冠脉CTA (冠脉起源有无异常、钙化等);负荷ECT/运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部位)等。 2.对于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析。打开一冠脉造影光盘后,对于左右冠状动脉,均要从近端(开口)开始观察,依次观察中段、远端血管有无病变;避免只关注最重的狭窄而遗漏其他重要病变(比如左主干开口病变)。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必须熟悉不同造影体位下重点观察的血管部位(表1):熟练掌握每个造影体

近段 RCA: LAO30+CAU30 RAO20+CAU20 LAO90+CAU20 开口: LAO30+CRA20 AP+CRA20 近段LCX: RAO30+CAU30 LAO30+CAU30 近段LAD: LAO20+CRA20 RAO30+CAU30 LAO50+CAU30 中段RCA:LAO30 RAO20 LAO90 体部: AP RAO20 钝缘支: RAO20+CAU20 LAO50+CAU30 中段LAD: LAO50+CRA30 RAO60+CRA20 LAO90 LAO50+CAU30 远端RCA(后三叉)LAD30+CRA30 LAO90 远端(前三叉) LAO40+CAU30 AP+CAU30 远段LCX RAO30+CAU30 LAO30+CRA30 远段LAD RAO20+CAU20 LAO40 LAO20+CRA20 RCA:右冠 LM:左主干 LCX: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LAD:左前降支 左主干可分为左回旋支和左前降支。 图1. RAO+CRA体位,初学者往往把对角支误认为LAD,而没有意识到LAD闭塞。

生物技术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物技术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摘要】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环保及食品领域的应用,对改善人类的医疗与生存环境、提高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技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在其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我们应高度警惕它对人类健康及社会伦理道德、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生物技术人类健康理道德生物安全 Effects of Biotechnology on Human Health REN Jun-hui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enter, Guangzhou, 510630) Abstract Biotechnology in health car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food industry, has a profou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improving medical treatment conditions,

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或社会服务的综合性技术领域。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工程学的方法和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1]。 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创新的前沿,代表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尤其是1990年启动的,由美、英、德、日、法、中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顺利实施则把生命科学推向当代科学研究的顶峰。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化学、数学、物理、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思路和新挑战,促使这些学科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国家,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正常原因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正常原因分析 作者:林桐梅, 郭新胜 作者单位:林桐梅(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455000), 郭新胜(兰考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刊名: 中国实用医药 英文刊名:CHINA PRACTICAL MEDICAL 年,卷(期):2010,5(1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条)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 200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常以芳.Chang Yi-fang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内皮功能.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分别给予急诊或择期的冠脉造影及进一步的支架置入术,健康对照32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冠脉造影正常及异常组血浆ET、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造影正常组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比率明显少于冠脉造影异常组,而吸烟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P<0.01).结论: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与冠脉造影异常的心肌梗死患者蚓样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临床应充分重视,做好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2.期刊论文蒲月英.张万超.文真程48例心电图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09(18) 目的 了解心电图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造影的结果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随机抽取48份心电图正常且作了冠脉造影的胸痛患者的出院病历,并对其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8例中7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被确诊为冠心病,占77.1%,其中单支病变9例(24.3%),双支病变16例(43.2%),三支病变12例(32.4%).单支病变中轻度狭窄7例,多支血管病变中,有血管狭窄部位相对应的22例.结论 以反复胸痛为主要症状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不能轻易除外冠心病.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其心电图正常可能与这些部位产生的缺血性ST-T改变向量相互抵消、病变进展缓慢及有良好的侧支循环、狭窄程度较轻有关. 3.期刊论文韦彩雯.毛家亮.WEI Cai-wen.MAO Jia-liang冠脉造影正常胸痛患者的病因辨析-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2) 胸痛是心血管科常见症状,临床医师常较重视冠心病引起的胸痛而忽略了胸痛的其它原因,造成了一定的误诊.有资料显示一半以上胸痛患者冠脉造影正常,临床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有10%~30%冠脉造影正常.现就这一问题总结了冠脉造影正常胸痛患者的常见病因,希望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胸痛患者提供帮助. 4.期刊论文许军.吴进.唐可清.范德花.管慧丽.王霞.王素凤补元通冠胶囊治疗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34例-中医研究2008,21(12) 目的:探讨补元通冠胶囊治疗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机制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35例,每日均按ACS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除每日均按ACS常规治疗外,另给予补元通冠胶囊4粒,tid.两组均连用30 d后出院.观察两组住院期心血管事件、抗炎效果、改善微循环效果、保护血管内皮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住院期间反复发作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危险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同时,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元通冠胶囊治疗冠脉造影正常的ACS安全、有效,可减少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可以改善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抗炎、稳定斑块及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5.期刊论文郭照军.GUO Zhao-jun20例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冠脉造影正常的病例报告-中国热带医学2009,9(9)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方法简单,重复性强,尤其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及时有效,但在冠心病诊断中也有其局限性.掌握不好,甚至误导临床诊断.在有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后仅凭心电图ST-T改变而诊为冠心病,不结合临床资料者已极少见,但临床上仍时有因心电图ST-T改变而误诊为冠心病者.为此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临床所见20例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而冠脉造影正常的病例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6.期刊论文梁健球.辜和平.刘怀昌.张耿新.王玉燕.蹇祥玉冠脉造影正常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急诊杂志2001,2(2) 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8岁,有心绞痛史5例,高血压史4例,糖尿病史3例,高脂血症4例,吸烟史2例.心电图诊断:前壁心梗2例,前间壁心梗2例,下壁伴右室面心梗1例,Q波心梗4例,非Q波心梗1例.心脏彩超,梗死2周内室壁运动异常3例,随诊后3例均恢复正常.5例病人行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结果,5例冠脉造影正常,3例左室室壁运动异常.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造影正常的原因很可能是冠脉造影局限性出现的假阴性所致. 7.期刊论文郑华强.李自成.巫少荣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5) 急性心肌梗死(AMI)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但也可发生在冠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病变的冠状动脉,本文报道1例外科小手术后出现AMI而冠脉造影正常的病人. 8.期刊论文王正东.吴鹏冠脉造影正常的胸闷痛伴ST段或T波异常患者的病因分析-海南医学2009,20(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具有典型胸闷痛且伴ST段或T波异常改变患者的病因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45例胸闷、胸痛,或同时有胸闷痛症状且伴明显ST段、T波,或ST-T异常改变患者(其中仅有胸闷者15例,典型胸痛者20例,胸闷胸痛均有者10例),冠脉造影结果 采用目测法,狭窄≥50%者诊断为冠心病.结果 45例患者除2例右冠脉轻度狭窄20%-30%,2例左前降支轻度狭窄25%-35%外,余冠脉均未见明显狭窄等异常.结论 冠脉造影有其不足的一面,它对狭窄程度的判断依赖于与邻近的"正常"血管节段的对比,不能发现微血管的病变.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低,单凭ST段、T波或ST-T的异常改变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不具特异性. 9.期刊论文薛秀美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拟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临床荟萃2002,17(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