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及应用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及应用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及应用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及应用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及应用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要。为了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本文从数形结合的思想入手,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如何将数形结合的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当中,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发展条件,增强教学质量。

: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应用

数学的学科性质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小学数学的教学经常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更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转述与传授,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形成对应的理解性思维,掌握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如何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好地结合到教学当中,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什么是数形结合

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数形结合就是将理论知识用可见的、直观的事物或图形进行分析理解,以达到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教学中,将数学理论知识中的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能清晰地看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讲述的过程,直接达到感官上的理解,抽

象的知识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显而易见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易于理解,解题思路也能够得到简化,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1]。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合理地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影响。从教学内容上看,数形结合能够打破枯燥的数据分析过程,使课堂学习更有趣味性,更加符合小学生好奇的性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质量也将得到增强;从思维培养来看,数形结合能够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且形式多变,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对形成数学概念和空间观念都能起到良性影响。

2数形结合如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2.1以图形展示概念:数学概念都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加减乘除、分数等。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初级培养阶段,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讲述,很难理解,且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一些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但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机械化的理解,无法真正掌握数学学科的含义,在后期的学习中会越来越吃力。数形结合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改善这一教学困境。在遇到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好让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真正地掌握数学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在讲述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画出一个苹果或一个圆,以不同的

颜色和画线段的方式来表现1/2、1/4等数学概念,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学生也较容易接受,在教授数学概念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数学思维[2]。2.2数形结合提升学生参与度: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也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机会,由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学科的思维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让学生举例如何用正方形表示33的概念,一方面,学生更乐于参与,愿意做课堂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引发学生共鸣方面,比其他教学效果更加明显。2.3将难题画出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事物的分析和理解上较为困难,因此,在一些相对负责的数学问题上,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数学思维,将数形结合的思想代入到教学中,将难题画出来,就能有效地简化问题,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对数字的理解更加准确。例如,一袋苹果,吃掉了2/3,还剩下5个,求这袋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这种应用题,同时涉及几个不同的数学概念,对于一些还没有形成数学思维的学生来说,较为茫然,不知道如何使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用图形的方式将难题画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到数字与图形的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上面的问题,就可以以一个圆形代替苹果,平均分成三等分,用不同的颜色表示2/3和剩下的5个苹果,学生很快就能发现问题,得到思路,从而计算出正确答案。2.4图形展示思路:数学学科中,尤其是小学的数学学科内容,涉及到的大部分都与计算有关,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小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础计算,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计算问题较为复杂,以至于有些学生无法理解计算原理,在计算中找不到思路,感到十分迷茫。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带入到教学中,将较难理解的数字信息和数学公式,用图形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就能更顺利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计算上也会化繁为简,因为图形的带入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公式有更直观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就能得到更清晰的计算思路[3]。例如,大多数小学生在面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比较迷茫,不知道公式所表达的含义,只能死记硬背,在需要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中,很多学生因为不了解公式意义,所以依然不会使用,因此,对于算理相对复杂的计算公式,可以采取图形的方式将思路展示给学生,例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将长方体形的纸盒拆开,给学生展示长方体的六个面,由学生从实际的形状与物体中理解表面积公式的算理,形成思路,自然而然地记忆住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同时也能推理出相似的计算思维,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3结语

数学知识本就是应用于生活中的数量与形状计算的,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概念的灌输与计算思路的演示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李玉媛.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3(58).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梁悦娟.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4(3).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

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3]吴国静.论现代数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J].才智,2015(27):39.

作者:曾邦龙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养龙小学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完整版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 学中的应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系部:数学系 姓名:李宏 班级:2013级初等教育理科1班 目录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在数学中应用广泛,新教材也在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来编写。本文主要研究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学结合思想的简要概述;二是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和价值;三是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四是在运用数形结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取代。在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下,小学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是显着提升。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直现感知抽象的理论及概念,避免机械记忆,使枯燥的名词真正地活起来,看得见,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新课程标准修改后,将“双基”改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1],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这一转变并不是偶然,而是纵观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决定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假设思想、比较思想、符号化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等。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讨论。1数学结合思想的简要概述 我国数学家张广厚曾说过:“抽象思维如果脱离直观,一般是很有限度的。同样,在抽象中如果看不出直观,一般说明还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数形结合”的思想[2]。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形结合思想的涵义 数、形是一个数学事物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是数字与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

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借助于直角坐标系或单位圆来定义的。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八、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数形结合一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主要是借助形的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其次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Ⅰ、再现性题组: 1. 设命题甲:0b>1 D. b>a>1 3. 如果|x|≤π4 ,那么函数f(x)=cos 2x +sinx 的最小值是_____。 (89年全国文) A. 212- B. -212+ C. -1 D. 122 - 4. 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是5,那么f(x)的[-7,-3]上是____。(91年全国)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5. 设全集I ={(x,y)|x,y ∈R},集合M ={(x,y)| y x --32 =1},N ={(x,y)|y ≠x +1},那么M N ∪等于_____。 (90年全国) A. φ B. {(2,3)} C. (2,3) D. {(x,y)|y =x +1 6. 如果θ是第二象限的角,且满足cos θ2-sin θ2=1-sin θ,那么θ2 是_____。 A.第一象限角 B.第三象限角 C.可能第一象限角,也可能第三象限角 D.第二象限角 7. 已知集合E ={θ|cos θ-+-=-???x x x m x 即:30212->-=-???x x m () 设曲线y 1=(x -2)2 , x ∈(0,3)和直线y 2=1-m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 可知:① 当1-m =0时,有唯一解,m =1; ②当1≤1-m<4时,有唯一解,即-3

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浅谈

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浅谈 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 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教科所组织的四川省教育教学共同体举办的关于“小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研究”论坛,全省30个共同体研究单位进行了三年级和六年级数形结合能力调查与分析,共同体学校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都给出了分析报告。论坛中来自7所学校的一线教师带来了七堂精彩的数形结合课,有以形来揭示数的《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合理安排提高效率》、《比赛场次》,有以数来表示形的《点阵中的规律》、《组合图形》、《方向与位置》等,七节课为此次论坛数形结合能力研究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特别是经过小组讨论、专家点评、专家讲座后,给我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启发。 通过本次论坛,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评课、议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本次对三、六年级的数形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主要对以下问题提出了质疑: ●数形结合中“数”与“形”谁先谁后?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直观的图形揭示数,是否影响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很好地通过数抽象出图形,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中能否建立一种数一形一数或形一数一形的数

学教学模式? ●在高段教学中,数形怎样结合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这次论坛中,通过专家对课例的点评和对数形结合的理解,结合课例对一线教师提出的质疑作出了解答,使一线教师对数形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使我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参与这次论坛的目的。 一、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考、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教学的基本方式,数形结合是双向过程,要处理好数与形的结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而定。 1.就教材内容而言,对于较新、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先形后数,用形来表示数,学生通过形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后继教材和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可先数后形,通过数来揭示形。 2.就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言。中低段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实施先形后数,让学生从形中读懂重要的数学信息,并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中高段学生,应该逐步过渡到先数后形,如在教学分数的乘、除法意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拼、截引起的面积变化时,让学生通过画出直观图形,能让学生很快找出面的变化,

小学数学总结_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总结 数形结合之规律 【典型例题】 例1 观察下列算式: , 65613,21873,7293,2433, 813,273,93,338 7 6 5 4321======== …… 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20043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_。 例2 观察下列式子: 326241?==+?;4312252?==+?;5420263?==+?;6530274?==+?…… 请你将猜想得到的式子用含正整数n 的式子表示来__________。 例4 图3—4①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3—4②;再分别连结图3—4②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3—4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个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 (1)将下表填写完整 (2)在第n 个图形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个三角形(用含n 的式子表示)。 例6.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分等分成两个面积为21的矩形,接着把面积为2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4 1 的正方形,再把面积为 4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8 1 的矩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提示的规律计算: =+++++++256 11281641321161814121 例7.把棱长为a 的正方体摆成如图的形状,从上向下数,第一层1个,第二层3个……按这种规律摆放,第五层的正 方体的个数是 例8.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① ② ③ 1 1

例9.把1到200的数像下表那样排列,用正方形框子围住横的3个数,竖的3个数,这9个数的和是162。如果在表的另外的地方,也用正方形围住另外的9个数。 (1) 当正方形左上角的数是100时,这9个数的和是多少? (2) 当正方形中9个数的和是1557时,最大的数是多少? 200 199198197196 19528272625 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 例10.将1至1001个数如下图的格式排列。用一个长方形框入12个数,要使这12个数的和等于(1)1986;(2)2529;(3)1989是否办得到?如果办不到,简单说明理由:如果办得到,写出长方形框里的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1001 10009999989979969952827262524232221 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 654321 例11.把2012个正整数1,2,3,4,…,2012按如图方式排列成一个表. (1)用如图方式框住表中任意4个数,记左上角的一个数为x ,则另三个数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来,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1)中能否框住这样的4个数,它们的和会等于244吗?若能,则求出x 的值;若不能,则说明理由.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整理)

数形结合思想 知识综述 (1)函数几何综合问题是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引人注目的新题型,这类试题将几何问题与函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灵活运用函数、几何有关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和逻辑推理来解决数学综合问题的能力,此类试题倍受命题者青睐,究其原因,它是几何与代数的综合题,构题者巧妙地将几何图形置于坐标系中,通过函数图象为纽带,将数与形有机结合,并往往以开放题的形式出现。 (2)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充分注意以下问题: a. 认识平面坐标系中的两条坐标轴具有垂直关系 b. 灵活将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互相转化 c. 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间的关系——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是对应方程的根。 d. 熟练掌握几个距离公式: 点P(x,y)到原点的距离 e. 具备扎实的几何推理论证能力。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50分) 1. 如果a,b两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则化简:__________。 2. 已知A,B是数轴上的两点,AB=2,点B表示数-1,则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3. 已知△ABC的三边之比是,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三角形。 4. 已知点A在第二象限,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和是1,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点即可) 5.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E为CD的中点,△BCE的面积为1,则△A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 6.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由抛物线的特征写出如下含有系数

a,b,c的关系式: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 7. 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AB=10,弦CD∥AB,∠CBD=45°,则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_。 8. 某公司市场营销部的营销人员的个人收入与其每月的销售量成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营销人员没有销售时的收入是__________元。 9. 如图,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4和2,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_。 10.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6,D是AC上一点,若 ,则AD的长为__________。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结题报告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以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而在数学教学中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说,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范围里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源于在数学教学世界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我们决定以数形结合思想为研究方向,让其成为我们学校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媒介。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数形结合”可以看成是数学的本质牲特征。“数形结合”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从这句话中可体现出数形结合对数学教学起着很主要的作用,把数形结合思想贯穿在学习数学过程的始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关于数形结合教学理论缺乏,大部分学生了解数形结合,但未能充分、广泛运用数形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促进教师教学意识及行为的转变,使教师们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系统的认识,明确地位、作用。 2、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学段进行的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指导教学的教学策略。 3、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观点,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思想与方法,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及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全面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挖掘教材中蕴含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内容,分析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 2、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探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3、探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同时,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途径。 四、课题研究方法

小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包头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学生姓名:刘广鑫 学号:0807840068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08级小教2班 指导教师:王志东教授 二〇一二年五月

摘要 通过研究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形成途径,从而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内容及其它的形成途径,在结合个案分析来深刻体会数形结合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并使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关键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渗透

Abstract By research number shaped combination thought and formed way,to deep of understanding number shaped combination of content and the other of formed way,in combination case analysis to deep experience number shaped combination i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in the of application,in actual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training students of intuition thinking ability,and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y and students of created thinking ability,and makes students by number shaped combination thought change themselves of learning concept,and habit good of thinking consciousness and set dialectical of materialism world. Key word:Method of thinking number shape union penetration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其实在上海二期课改时关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容的界定上,也指出数学基础知识不仅指有关的数学概念、性质、公式等,还包括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所以在教材编写上注重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知识领域中,使每部分的数学知识不再孤立、零碎,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数学思想方法有许多,我们小学一般用到的如符号化、化归、数形结合、极限、模型、推理、几何变化、方程和函数、分类讨论、统计概率等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不再感觉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从而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以及数学的美。下面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些粗浅的想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我们中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就分为数和形两大部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1、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解形”;2、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以形助数”。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对应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数形结合的三种应用方式 一般来说,数形结合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以数化形、以形变数和数形结合。 (1)以数化形 由于“数”和“形”是一种对应的关系,“数”比较抽象,而“形”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能表达较多具体的思维。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把数的认识与计算通过形(学具)的演示,让学生初步建立起数的概念,认识数、学习

学习心得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学习心得 低年段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很多。例如:在教学10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通过课件演示28根小棒加72根小棒两次满十进一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道理。通过多媒体教学,既充分展现数与形之间的内在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兴趣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又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利用7根小棒来完成的教学的。首先出示7根小棒,问能拼成几个三角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拼三角形的过程。像这样,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 再如:教学连除应用题时,课一始,呈现了这样一道例题:“有30个桃子,有3只猴子吃了2天,平均每天每只猴子吃了几个?”请学生尝试解决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正方形中表示出各种算式的意思。学生们经过思考交流,呈现了精彩的答案。 30÷2÷3,学生画了右图:平均分成2份,再将获得一份平均分成3份。 30÷3÷2,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3份,再将获得一份平均分成2份。 30÷(3×2),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6份,再表示出其中的1份。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正方形中表示思路的方法,是一种在画线段图基础上的演变和创造。因为正方形是二维的,通过在二维图中的表达,让学生很容易地表达出了小猴的只数、吃的天数与桃子个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让抽象的数量关系、思考思路形象地外显了,非常直观,易于中下学生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数形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形结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小学数学与数形结合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815747029.html, 小学数学与数形结合思想 作者:郭莉莉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1期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教材中的许多数学概念往往缺乏直观的理解,无法对抽象的概念建立具体化、形象化模型,从而造成难以正确掌握和理解教材知识内容,对数学知识运用不系统、不灵活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在思维中能够建立数学概念的关联对象。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助于理解抽象概念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高年级数学学习打基础的,这个阶段的学习重点是数学知识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如果这些概念的本质没有弄清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后面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就会受到限制。实际上,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上往往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分类整理,找出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了解哪些概念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然后,在讲解这些概念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增加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分数的认识”为例,对于分数的概念,小学生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讲解这个知识点:将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0份,在每一份上标记数字分别编号为1到10,那么这个圆就是由10份标有数字的部分组成;其中,10份图形整体就叫作分母,每一份或者几份标数字的图形叫作分子;从这个演示图形中可以看出,分数的本质就是分子数量占分母数量的比例。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之间的关系,关联教材知识点内容,建立图形化思维,主动思考概念的本质,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学习不仅需要掌握数字计算技能,还需要具备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根据已知问题信息,建立对应的数学知识模型,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多与学生互动,多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植树节班级组织学生去植树的应用题为例:某个班参加种植树木的人数占班里总人数的3/4,还有5名学生负责给栽好的树木浇水,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道题贴近现实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 发表时间:2014-08-01T08:44:54.43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7月供稿作者:陈月英[导读]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陈月英/广西陆川县温泉镇泗里小学 〔摘要〕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方法运用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三、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四、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五、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六、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七、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总之,小学数学除渗透运用了上述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渗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类别: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G1251-067 课题负责人:黄阳斌 课题负责单位:深沪镇狮峰中心小学 结题时间:2013年6月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数学以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而在数学教学中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说,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范围里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源于在数学教学世界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我们决定以数形结合思想为研究方向,让其成为我们学校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媒介。于是,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油然而生。 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为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研究时间为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历时2年。 回顾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求真务实,尽职尽责,认真学习相关资料,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各项活动且能及时将研究收获撰写成文。研究近两年,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等各级各类中获奖或汇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数学比赛成绩优异。随着研究的进行,教师的数学课堂有着本质性的变化,更加注重于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内容,探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途径,课堂中有了更浓厚的数学味。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也能逐步地去应用数形结合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数形结合”可以看成是数学的本质牲特征。“数形结合”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从这句话中可体现出数形结合对数学教学起着很主要的作用,把数形结合思想贯穿在学习数学过程的始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关于数形结合教学理论缺乏,大部分学生了解数形结合,但未能充分、广泛运用数形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促进教师教学意识及行为的转变,使教师们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系统的认识,明确地位、作用。 2、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学段进行的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指导教学的教学策略。 3、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观点,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蒋海朋摘要:数学是在客观上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用通俗易懂的话来概括就是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一门科学。数相对于形来说更为抽象,形相对于数来说较为直观,在研究学习中,数与形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对于这个问题,本人在结合自己学习的总结以及前人所提供的经验,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对于这个话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文中的例子都是本人在学习中总结的历年高考、中考的试题以及模拟题,有很强的代表性。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应用 1 引言 1.1问题提出的背景 纵观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数学家们早已把“数”和“形”联系在一起。早在公元300年之前,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他从几何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和处理等价的代数问题;笛卡尔利用坐标为根基,通过代数为途径来研究几何问题,进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化圆为方、三等分角、立方倍积这些几何难题都通过代数的方法得以完美解决。 数学往往被分为两大类:代数、几何。虽然他们被分为两类,但他们绝不是相互独立的,反而是密切相关的。很多代数上的问题计算量很大,看似非常复杂,甚至无从下手,但是利用了图形之后就会发现问题迎刃而解,直观的图形很容易反映图形的性质;很多几何问题因为辅助线相对复杂想不到,导致无法进一步研究,但是往往我们利用坐标系能够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同样也做到了化 繁为简。这就是数学上常用的数形结合思想。 1.2问题研究的意义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这两句诗充分直观得反映了“数”与“形”这两者密不可分的联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来思考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结合代数的准确论证和图形的直观描述来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的一种思想方法。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对于数学解题方面的应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老师往往仅仅把它当做一种思想一谈而过,照着课本讲课,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导致很多学生都不能具体有序地应用这种思想。 2 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地位 2.1使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数形结合思想无疑是连接“数”和“形”的桥梁,几何的直观形象和数量关系的严谨他们各有优点,在应用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数”与“形”结合在一起,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整合“数”和“形”的相关信息,巧妙结合,从而建起它们中间的桥梁,兼取两者之优,能让我们的解题更为轻松。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数”与“形”之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可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把握算法;可将复杂问题简朴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适时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也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它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归纳、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在人的数学研究中,最有用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形结合”思想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去挖掘并适时地加以渗透呢?以下根据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见解。 数、形是数学中两大基本概念之一,可以说全部数学大体上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提炼、演变、发展而展开的。“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是儿童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本文先解读“数形结合”思想,浅谈其历史性及重要意义,后结合实践重点探讨“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实施途径。 一.了解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符号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 数学方法: (1)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 (2) 一般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分类、联想、类比、化归、猜想 (3)数学特点较强的方法:函数法、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统计法、变换法、分析法、综合法 (4)数学技能:换元法、代入法、系数比较法、合并同类项法、因式分解法、判别式法、配方法、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待定系数法、恒等变形法、公式法、构造法、通分母、去括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以数学方法为主,一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思维方法与数学技能。、 二、“数形结合”,由来已久?早在数学被抽象、分离为一门学科之前,人们在生活中度量长度、面积和体积时,就已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了。在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数学家系统地引进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方法,用代数式描述某些几何特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许巷中心小学傅玲玲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与形是数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它包含“以形助教”、“以数解形”和“数形互译”三个方面。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实例,阐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这个方面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1]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互相作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2] 数形结合是指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结合问题中各要素间的本质联系,根据实际需要,将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相结合,依据数与形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相互转化的方式使问题得到巧妙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其策略具体表现为把有关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成图形性质的问题进行分析,或者将有关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的问题加以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分析问题的代数含义,而且还要揭示其几何意义,把抽象的数学运算和直观的几何图形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思想方法具备了数的精确性和形的直观性的双重优势,以数精确地分析形,或以形直观地表示数,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故而,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它包含“以形助教”、“以数解形”和“数形互译”三个方面。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如何教学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如何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把函数、坐标、几何图形作为同一个数学系统的一种思想,如果用这种思想来想问题,这三者之间可以通过某种需要相互转换,数形结合思想是简化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高中数学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理 解和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以便让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本次研究将说明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 形结合思想的方法. 一、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理念 通常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建立了数形结合这个 概念,然而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看到,很多学生的数形结合理念仅仅只建立在一个观念上,即他们理解有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路,然而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可能就会忘记数形结合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形结合这个理念,让学生只要遇到数学问题,就能联想到可以用数形结合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数学思路. 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1为例:已知一个有向线段PQ,它的起点P的坐标为P(-1,1),终点的座标Q为(2,2),如果有一条直线x十my+m=0与该有向线段相交,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学生遇到这一类问题时,一般会认为这种题适合用坐标图解决问题,于是照题意绘出图1,然而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图1,既可以转化为两个斜线方程式的相交问题,也可以将它理解为图形角度的问题,学生只有从多种角度看问题,解题的思路才更宽广.如果以最简思路来想问题,可将此题视为斜率 解:将x十my+m=0转化为点斜式方程y+l:=-1/m(x-0),由此可得直线x十my+m =0过定点M(0,-1),且它的斜率为-1/m 由于直线x+my+m=0与PQ相交,那么由图1可知当直线x+ my +m =0过点P,Q时,可取得边界值,因此可得:如果设直线x+my +m =0的斜率为k1,那么可以得到k1∈(一∞,一2] U[3/2,+∞), 即解一1/m≤一2或一1/m≥3/2,从而得到 教师可以从这一题引导学生学会从宏观的视角看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函数、坐标图、几何图形这三样事物的特点,学生了解了这三样事物的特点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做数形转换. 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具备灵活的数形转换思路,学生就能够用更宏观的思维看待数学问题. 二、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技巧 当学生意识到数形结合思路的重要性,心中已经建立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