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主要问题:

一、总需求曲线

二、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三、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四、古典总供给曲线五、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六、常规总供给曲线

七、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八、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总需求AD (Aggregate Demand)

条件下,消费者、厂商、政府和国外愿意支出的数量。总需求水平受价格水平、公众收入水平、政策变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分析只涉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总需求=GDP=总支出

AD=C+I+G+(X-M)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量。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表明当产品市场

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向变动。

m=M/P

P I f m t f m>Lf r I -t f AD f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反向变动关系

©Keynes的利率效应

P t f r f T I f AD |

(?价格上升,要保持相同的购买力,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②庇古的财富效应

Pf-货币实际购买力总支出!

③税收效应

Pf f名义收入f f税负f f Yd I -C I -AD I

④孟德尔一弗莱明汇率效应

Pt^NX | (进口f 出口J) ->ADl

AD曲线的推导及图示

°yi y2y

总需求AD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LM : r=ky/h -m/h m=M/P 代入LM 得: LM : r= ky /h - M/(Ph) IS : r=(a+e) /d - (1-b) y/d

'

>

h(a+e) [dk + hC-b)]

d

[dk+h (y-b}\

h(a+e} Md

[dk + h(l-b)]. [dk + h(\-b)]P

AD 曲线的变动

AD 曲线旋转移动。

涉及AD 曲线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敏感程

度。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 钝。反之,则越敏感。影响AD 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 、k 、h 、

b 等参数。

AD 曲线水平移动。

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 曲线

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 的影响

1 ) 1

r r p P

扩张财政:

增加政府支出,IS 右移。 在原价格水平下,形成新均 衡,利率升高,收入增加。相

同价格下,收入增加后AD 曲线 右移。

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都使AD 曲线右移。

总供给分析

总需求总供给

内容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

型、宏观经济政策古典总供给曲线、Keynes 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时间1937年——现在,内容一

市场产品、货币市场

因果关系P-Y价格变化为起因,分析总

产量变化

需求管理80年代以来,分歧严重

劳动力市场

Y-P总产量变化对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

总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总供给和总产量

总供给: 指一国的全体厂商在现行价格、生产能力和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数量。总供给分析只涉及劳动力市场。

总产量:

用生产函数表示,宏观的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指在一

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能够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涉及生产中投入和产

出之间的关系。

二者差别:

总供给只涉及总产出,而总产量还涉及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

说明国民经济中,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所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Y=f (N, K)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o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短期:等价于微观经济学中的短期,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不变。短期只考虑劳动要素,即就

长期和超长期生产函数

长短期的划分并不是以时间为标准,而是以生产要素的可 变性为依据。

长期: 资本数量K 稳定,价格水平P 可变,产量Y 与价格水平P 的关

系,Y=f(N, K) o

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长期有差别,微观中指的是所有要素都

可变,而宏观中还有一种要素保持不变,即资本数量不变。

y

N o N

业量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y

y=f (N, K) 特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超长期:

等价于微观经济学中的长期,全部投入要素可变,在P、N、K都可变的条件,讨论这些因素的共同变化对Y的影响。

说明:

不研究超长期的状况,超长期,技术水平会提高,资本会

变化,人口数量变化,就业量也会变化,生产函数最终会实现

潜在最大的潜在的产量。

只考虑短期生产函数,假设技术水平保持不变,资本不变,只研究劳动力变化带来产出变化。所以,要实现理想的产

出量,也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就需要研究就业问题。就业量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当劳动力市场供求相等的时候,

就是均衡的就业]

劳动需求:

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劳动供给:

与实际工资同方向变动。

劳动市场设名义工资为W,则实际工资为W/P。

No N x N No N] N

劳动市场均衡

N x N o

N2 N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第六章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前两章我们分别对总需求与总供给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第五章中,我们对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成进行了说明,但没有讨论不同条件下总供给曲线形状变化和移动方向。在第四章中,由于将讨论的主题放在乘数原理的阐述上,因此没有进一步对总需求曲线的形成与移动条件开展讨论。因此,本章将重点对总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形成及其变化进行阐述,并进而对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的结构进行分析。 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假定总供给由生产函数Y=f (K, L) 给定。这样,在短期内,由于生产函数的相对稳定性,要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就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如果“有效需求”足够大,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反之就会出现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非自愿性失业。为此,我们把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式写成:Y=C+I+G+X,或C+S+T=C+I+G+(X-M)。这种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假定总供给是一种给定的外生变量。 在本章中,我们放开上述假定,考察总需求曲线的形成及其变动将怎样决定并引起总供给的变动。并且还放开物价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考察以货币表现的名义总需求的变动将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起物价指数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为理解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我们首先从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谈起。总需求即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正如第二章中所表述的那样,总需求一般由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和国外需求(X)构成。当然,推动总需求的力量除了价格水平、人们的收入水平、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外,还包括税收、政府购买、以及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的变动。 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指的是产量(或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特定价格水平下满足总需求所需要的收入水平。从几何图上看,总需求曲线的纵坐标为价格水平,横坐标为产出水平,它表示的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组合。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收入决定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为理解如何从简单的收入决定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我们先理解价格水平的变化是

第六章++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第六章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二、内容结构 三、重点和难点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从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和IS—LM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人(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

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由于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量,而产出量是由生产函数决定的,因此,在短期,当资本存量既定时,总产出量就取决于劳动者的总就业量。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市场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均衡。把劳动力需求函数和劳动力供给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实际工资率水平和劳动力就业水平。但是,由于西方学者各自依据的假设条件不同,因而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存在不同看法。按照古典理论,货币工资和物价有完全灵活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供求量会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国民收入不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提高,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垂直线,这条垂直线被称为古典的或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与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同,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向下刚性,但具有完全的向上伸缩性,从而提出了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这条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时则成为一条垂线。在得到向上倾斜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之后,西方学者将该曲线进一步简化,即把向上倾斜的曲线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称为反L形的总供给曲线。该曲线赖以建立的假设前提一是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率具有刚性;二是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一个常数。新凯恩斯主义者用工资粘性假设代替了工资刚性假说,提出了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对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修正和发展。理性预期学派用信息不完全理论提供了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另一种解释。 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把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在一起,以此来说明国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 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 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 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 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 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 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 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 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 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 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 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 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 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 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第十五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5—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5—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图15—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E2点,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就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就越大。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社会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它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5.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宏观经济学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总量。反映了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系。 总需求函数:在保持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价格水平和总产出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P 变动 M/P 变动 LM 移动 Y 变动 [][][] p m a y b h dk d e a h a p b h dk md e a h y e a h y b h dk p md ph m h ky r LM d y b d e a r IS ββ+=-+=+=-+++=+--+=-=--+=)1() ()1()()()1(曲线:)1(曲线: 总供给: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描述了经济社会的资源用于生产可能有的产量。 总供给曲线: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问题:长期为经济增长,短期为经济波动。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基本假设:货币具有刚性,原因:工人具有货币幻觉。

(2)推导古典总供给曲线:基本假设:价格和货币工具具有伸缩性。就业水平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会受到价格变

动的影响。 总供给曲线变动:生产函数变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劳动需求变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劳动供给的变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凯恩斯萧条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古典长期稳定下的总供给曲线。

对总需求方面扰动和冲击的反应: (1)凯恩斯情形下:财政扰动与需求冲击: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AD曲线向右移时,产量增长,价格 水平不变。 (2)古典情形下:财政扰动与需求冲击,总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 (3)凯恩斯情形下:货币扰动与冲击 (4)古典情形下:货币扰动与冲击:总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 对总供给方面的扰动和冲击反应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生产能力变动的反应 (2)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一般价格冲击的反应

第三章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基础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2、总供给: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的总和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指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 4、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5、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总需求 (A)政府支出 (B)净出口 (C)税收 (D)投资 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C) (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 (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 (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 (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B) (A)价格水平下降,投资的减少 (B)价格水平下降,消费的增加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的增加 (D)以上三个因素都是 4、总需求曲线(D)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5、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量(D)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6、无论在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B) (A)总产量上升 (B)利率上升 (C)价格上升 (D)均有可能 7、给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703-2N,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的需求量为(C)个单位 (A)300 (B)335 (C)350 (D)375 8、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B) (A)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增加,则劳动需求量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减少 9、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因素(D) (A)技术水平 (B)资本存量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SAS=f(p) AD=SAS 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LAS=Y f AD=LAS= Yf 一、经济萧条与繁荣分析 西方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根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以及其与总需求曲线的相互关系对经济波动做出如下的解释: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变动来看,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经济的萧条和繁荣状态下的均衡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在图中,Y*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在此点垂直的曲线LAS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SAS为短期总供给曲线,AD为总需求曲线。假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为E点,即AD 与SAS的交点,这时国民收入为OY,价格水平为OP,显而易见,国民收入OY小于充分就业的产量Y*。这意味着国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但是,如果政府采取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则AD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在商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经济会移动到新的短期均衡点,比如随着AD 曲线的右移会使SAS、LAS、AD三条曲线相交于同一点,即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点。如果在政府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市场上另有强烈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因素,则AD曲线有可能移动到充分就业的Y*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右方的某一点与SAS曲线相交于E点,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OY,大于OY*点。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繁荣状态。这说明引起国民经济由E点移动到E'点的原因是需求的变动方面。这时市场价格上升到OP点,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出现的状况。总之,经济的总需求的扩张可以使社会就业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提高,但经济扩张一旦超过潜在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则会产生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编辑] 二、经济滞胀分析 下面考察总供给曲线变动,需求曲线不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在短期内,如果AD不变,AS曲线发生位移,则会产生市场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运动。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场价格会上升,而国民收入则下降,产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共生的“滞胀”现象。如图6-7所示:

第7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迄此为止,我们一直假定,总供给即总量生产函数Y= F (K, N)为给定。这样,总供给与总需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达到均衡状态时会有的国民收入(Y)的大小,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如果“有效需求” 足够大,将实现充分就业。反之,会出现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非志愿失业。总供给Y=总需求C十I十G十X-M, Y (C十S十T)= C 十I十G十(x —M。其次,我们还一直假定,物价水平是既定不变的,这样,总需求任一项目以货币表现的名义值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致的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可以认为是实际的即实物量的变动。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进而考察以上存而不论的问题,即在考察国民收入均衡值的决定时,不再假定总供给是给定的外生变量,而是考察总需求及其变动将怎样决定着并引起总供给的变动。鉴于总供给意指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所有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它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技术状况(生产函 数),另一方面取决于有关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和卖价情况,因此,所谓总供给指的是,厂商按一定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所以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假定物价指数是可以变动的,来考察以货币表现的名义总需求的变动将怎样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起物价指数和实际国民收入的 变动。为此,我们将在上一章IS —LM模型基础上,假定物价指数可以变动,推导出总量需求曲线(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 ,简写为AD,从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出总供给曲线(The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写为AS,然后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考察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在相互作

05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重点提示: 前面有关国民收入决定问题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在资源闲置的条件下,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且不论社会总需求如何变动,只会引起产量、收入变动,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这样也就没有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及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然而长期中,价格是可以灵活调整以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均衡的。本章在IS-LM模型中放宽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引进劳动力市场,把总需求分析和总供给分析结合起来,发展成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来分析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及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简称AD)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每一物价水平下,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通常以总支出这一统计指标表示。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净出口四个组成部分。可表示为: AD=C+I+G+(X-M) (5.1) 其中,C代表消费需求,指国内居民对产品的需求;I代表投资需求,指企业对资本品的需求;G代表政府需求,指政府采购产品的需求。(X-M)代表净出口。因此,总需求这一概念描述了经济消费方的行为,它是总支出,也是GDP。 总需求反映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它揭示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我们称之为总需求函数。以表示使得 经济处于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P表示价格水平,则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Y=AD(P)。

描述总需求函数 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 线,如图5.1。把对 应于每一物价水平的 所有产出总量描绘在 以物价水平为纵轴, 产出总量(国民收入) 为横轴的坐标图上就 得到总需求曲线。它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其它条件相同时,物价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上升,反之,总需求下降。即总需求量同物价水平负相关。 二、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为什么物价与总需求负相关?从总支出角度对总需求的定义看,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净出口四个组成部分都对物品与劳务总需求作出了贡献。假定政府支出因政策因素给定,其它三项支出水平与物价总水平都存在联系。 第一是庇古财富效应(Pigou ’s wealth effect )。物价水平上升导致消费者的实际财富“缩水”,人们变得比较“穷”,结果减少了对产品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的减少导致产品市场的总支出减少,进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反之亦然。 第二是货币供给效应(money supply effect )。给定名义货币供给,物价上升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导致企业投资需求减少,由于投资乘数的作用,投资减少使产品市场的总支出减少,使得产品市场在较低的位置实现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物价水平上升还会产生凯恩斯利率效应(Keynes ’ interest-Rate effect )。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国民收入随之减少。当然,一般认为凯恩斯利率效应因其他因素的抵消,作用不是很显著。 第三是实际汇率效应(Real exchange-Rate effect )。固定汇率制度下,物价上升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昂贵,替代作用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Y P 图5.1 总需求曲线(直线) 图示

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1)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反映了在每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所有厂商愿意并能够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 (3)总供给曲线有三种情况: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情况下,水平状的总供给曲线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时,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短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垂直状的总供给曲线,称长期总供给曲线。 (4)将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即构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AS相交于E,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0。 5、用IS-LM模型说明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1)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它与IS曲线和LM曲线构成。 (2)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投资与储蓄相等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3)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4)两条曲线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就可以得到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IS-LM模型,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E点是两种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决定了均衡的利息率水平为i0,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0。 (5)自发总需求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使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发生同方向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使均衡的利息率发生反方向变动,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发生同方向变动。 6、说明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1)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2)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着失业,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3)政府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商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费,减少个人所得税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减少公司所得税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投资增加也刺激总需求。 (4)在经济繁荣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价格变动的利率效应价格变动的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工作刚性 二、单选题 1.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所得税会增加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2. 当总供给线是()时,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 A. 水平的 B. 向右上方倾斜的 C. 垂直的 D. 难以确定 3. 假定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线是垂直的,减税的政策将() A.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4. 假定经济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AD与AS相交于AS向右上倾斜的阶段,增加政府支出会() A. 提高产出和价格水平 B. 减少产出并降低价格水平 C. 提高产出和实际工资水平 D. 提高产出和实际利率水平 5. 价格水平提高,则LM线() A. 右移 B. 左移 C. 不变 D. 不确定 6. 凯恩斯认为,价格水平下降,则消费需求()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7. 扩张总需求政策适用的区域是总供给曲线()阶段 A. 水平 B. 向右上倾斜 C. 垂直 D.“A+B”的情况 8. 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量() A. 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 B. 增加,从而总需求减少 C. 减少,从而总需求增加 D. 减少,从而总需求减少 9. 长期总供给线所代表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是() A.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 B. 劳动力得到了绝对充分的使用 C. 经济中的产量已达到生产极限 D. 还有周期性失业存在 10. 实现充分就业之后,若总需求继续增加,会引起() A. 产出增加 B. 通货膨胀 C. 经济萧条 D. 滞胀 11. 若生产中的投入成本迅速提高,会引起() A. 总供给水平降低,可能引发滞胀 B. 总供给水平提高,产出增加 C. 总需求增加,产出增加 D. 总需求减少,产出增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宏观)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 2、总需求函数; 3、总供给; 4、总供给函数; 5、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6、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7、利率效应;8总生产函数; 9、潜在就业量;10、潜在产出; 二、单项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将()。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第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2、下列哪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将减少; B、价 格水平上升时,消费将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将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 供给量较大。 5、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会右移。

6、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 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B、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C、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D、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7、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8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 (N是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美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 A、20单位; B、399单位; C、800单位; D、80单位。 9、当(),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1考点难点归纳 1.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y 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 ),(K N f y =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6-1所示。 ) ,(K N f y =

0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0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幻灯片1 内容回顾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决定。 假设价格、利率不变,考察投资、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简单凯恩斯模型; 引入利率因素,考察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IS-LM模型; 引入价格因素,考察价格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幻灯片2 第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幻灯片3 主要内容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幻灯片4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或收

均衡的影响 Y d c d e C r --+=1 ● IS 函数: ● LM 函数: h m Y h k r -= P M m = 幻灯片7 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

●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是使总需求增加,而价格 水平上升则会使总需求减少。为什么? ●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 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被称为利率效应。 幻灯片8 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 ●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 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从而使人们变得相对富有,这又会使人们增加消费需求。这种效应被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减少,这 会降低人们的纳税档次,并使人们的税负减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幻灯片9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r LM0

IS0 LM1 E0 r0

宏观经济:总需求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AD 总需求:一定时期内,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AD=C+I+G+(X-M)总需求=GDP=总支出

7.AD 曲线的变动 沿AD 曲线变动。只有价格变动导致总产出沿着AD 移动。 AD 曲线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 曲线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D 曲线旋转移动。涉及AD 曲线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映越迟钝。反之,则越敏感。 影响AD 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 、k 、h 、b 等参数。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二、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总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总和。 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 2.宏观生产函数:国民经济中,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既定技术,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Y=f(N,K)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和“短期” 宏观经济学所指的“长期”,是指除了厂房、设备等不变的生产要素以外,还包括人口、技术水平等因素不变。这比微观所指的“长期”更长。 宏观经济学所指的“短期”,主要是指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其它条件,如人口、技术、资本存在量等保持不变。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题库42概念题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水平就上升。 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r)+G=S(Y-T)+T 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如果AD 代表总需求,P 代表价格水平,总需求函数可写成AD=AD (P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物价水平P 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Y 之间的关系。由于价格和国民收入呈反向关系,所以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 答:总供给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y 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 ),(K N f y =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9-8所示。 图9-8 总供给 3.冲击(shocks )、需求冲击(demand shocks )及供给冲击(supply shocks ) 答:冲击是指引起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外生变动的因素。它包括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需求冲击是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例如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引起总需求增加(外移);供给冲击是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 答: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它既可以用于描述某个企业或行业的生产特征,也可以作为总生产函数应用于整个经济。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分析中,通常把企业视为将投入组合转化为产出的“黑匣子”,生产函数就是对企业的这种功能的描述。生产函数),(K N f y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