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解读

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解读

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解读
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解读

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小肠出血诊治指南解读-小肠出血内镜检查、治疗方案及其推荐等级

小肠出血并不常见,约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病例的5%~10%。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小肠镜及放射影像等小肠检查成像技术的出现及运用推广,大多数患者的出血原因可以被明确诊断。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用更为明确的“小肠出血(SBB)”来取代此前定位不够明晰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 SBB具体可以区分为:显性小肠出血,指患者存在黑便或便血,同时检出出血病灶;以及隐性小肠出血,指患者存在缺铁性贫血,有/或者没有粪隐血阳性,同时检出小肠出血病灶。此外,将“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仅用于定义经消化道全程检查等仍然无法定位出血部位的病例,可能包括小肠以外来源的出血。 近期,《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刊出的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制订的小肠出血诊治临床指南,详述了小肠出血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本文拟带领读者进行重点内容的相关回顾。 小肠出血的内镜检查流程及推荐等级 1. 对于反复呕血、黑便或既往检查不完善的患者,可以考虑行第二次胃镜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2. 对于反复便血或者临床证据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考虑行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极低)。 3. 如果两次检查都正常,下一步应该行小肠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4. 可以考虑推进式小肠镜作为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二线检查方案(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中等)。 5. 胶囊内镜(CE)应视为上下消化道检查阴性、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首选

检查方式(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6. 由于胶囊内镜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处病变的检出率较低,因此当怀疑此处病变时,推荐行推进式小肠镜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7. 如果临床证据提示小肠病变,推荐行对接小肠镜检查全小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8. 多种器械辅助式小肠镜(包括双气囊内镜、单气囊内镜及螺旋外套管式小肠镜,下文统称“小肠镜”)检查的诊断率类似,均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9. 术中小肠镜检出率高,但属有创诊治方法,应限制在无法行小肠镜检查的患者中使用,例如患者有手术史及肠道黏连(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0. 胶囊内镜检查应先于小肠镜进行,以提高诊断率。优先行小肠镜检查一般用于大量出血或存在胶囊内镜检查禁忌的患者(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小肠出血的治疗方案及推荐等级 1. 对经胶囊内镜或小肠镜发现活动性出血灶,且同时存在进行性贫血加重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 对疑似小肠出血但经小肠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建议以保守治疗为主,可根据缺铁性贫血的程度予口服或静脉补铁。此种情况下,胶囊内镜发现的小血管性病灶可以暂不处理(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3. 如果上述患者出现持续性出血及进行性贫血加重,推荐采取进一步诊断措施,包括重复上、下消化道胃肠镜检查、胶囊内镜和(或)小肠镜检查、CT 或MRI血管造影等(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015年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成人自发性脊椎骨髓炎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2015年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成人自发性脊椎骨髓炎诊断 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Berbari EF, et al,CID 2015:61 李世琴译成人自发性椎体骨髓炎(Native vertebral osteomyelitis ,NVO)通常是由于椎间盘无血管,导致远处的病灶向邻近椎间盘间隙播散的结果。NVO通常诊断为顽固性背痛,对保守措施无反应,炎症标志物升高,伴有或不伴有发热。脊柱平片对NVO的早期诊断不敏感,所以建立诊断往往需要结合脊柱的磁共振成像(MRI)。除脓毒症患者或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外,如有可能,应停止经验性抗菌治疗,直到微生物诊断得到确认。一般通过影像引导或术中抽吸或活检椎间盘或椎体终板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NVO的微生物学或病理诊断。NVO通常是单微生物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若在3个月内同时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流感染和脊柱MRI的改变,一般不需要再进行椎间盘穿刺。最终治疗应取决于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大多数病人经过6周的抗菌治疗后可痊愈。但有些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或之后,还需要进行外科清创术和脊柱稳定性治疗。手术适应证包括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或脊髓压迫症状加重,或者进行抗菌治疗后病情加重或复发。大多数患者可以根据症状进行追踪,并监测有关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对于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没有改善的患者,应保留重复的影像学检查。 以下是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关于NVO患者诊断和管理的建议。专家组采用了IDSA制定其他指南时所用的GRADE等级系统对有关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了评估(见表1)。 表1 推荐强度和证据质量评估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6小时内可溶栓,介入治疗地位提升 原创:岱西中国循环杂志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对指南进行了更新,突出了院前处理、急诊评估与诊断流程、急性期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影像学评估等方面的进展,展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 相较于2014年旧版指南,2018年新指南主要更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证和禁忌证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新指南对2014版指南中发病3~4.5 h内关于年龄的相对禁忌证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年龄大于80岁”这一条目。 此外,《指南2018》也对一些特殊的临床疾病或情况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推荐意见,如“微出血”“颅内动脉瘤”及“类卒中”等问题的处理。 3 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h;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相对禁忌证中列入了: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 mm);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类卒中。 3~4.5 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1)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症状持续3-4.5 h; (3)年龄≥18岁; (3)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3 h内rt-PA静脉溶栓相对禁忌证基础上增加了:使用抗凝药物,INR≤1.7,PT≤15 s;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6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6 h; (3)年龄18~80岁; (4)意识清楚或嗜睡; (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血管内取栓治疗推荐级别提升为(I A)。 (1)患者符合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指征,优选静脉溶栓治疗(IA); (2)对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内的患者、距最后正常时间6~16 h(IA)及距最后正常时间16~24 h者(ⅡB),经严格临床及影像学评估后,可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3)紧急颈动脉支架和血管成型术的获益尚未证实,应限于临床试验的环境下使用(ⅢC)。 3. 新增了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治进行系统管理的推荐意见: 新指南纳入了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措施,推荐对发病24h内的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维持21d)(IA)。 还增加了如对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的评估与干预、加强医患沟通等推荐意见。 来源: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 666-682. [2] 彭斌, 刘鸣, 崔丽英. 与时俱进的新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 657-659.

解读美国胃肠病学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最新指南_续一_

4 诊断试验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1 需要内镜检查的H. pylori 检测法 如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认为有必要进行内镜检查,最好是采取基于活组织检查的内镜检查试验。如果患者近期未接受铋、抗生素或PPI 治疗,最好采用RUT 法,因其既精确,又廉价。如果在内镜检查时发现黏膜异常,则需要获取活组织样本进行进一步组织学评估。问题是大多数需要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都正在接受酸抑制剂(如PPI 或H 2RA)治疗,或者近期接受过抗生素或铋的治疗。无论是否对该类患者进行了RUT 检测,或者打算在其停止服用上述药物一段时期后进行UBT 或FAT 检测,其均适宜接受活组织学检查。一些病例系列和群组研究结果表明,RUT 和组织学检查的灵敏度在活动性溃疡出血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19-20,71-72]。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用上述2种H. pylori 感染鉴别法所获得的阳性结果是可信的,但在急性上胃肠道出血情形下,其出现假阴性检测结果的几率可能有所增大。但该研究结果并未在最近于美国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得到证实[22]。在该项研究中,61位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因急性出血而行首次活组织内镜检查,以确认是否感染H. pylori ,1个月后再重复检测一次。结果显示,前后2次RUT 和组织学检查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然而,RUT 的灵敏度在这2次检测中均相对较低,其中第1次为79%,第2次为71%。在此需强调,无论选择相信哪一个检测结果,RUT 检测结果呈阳性就足以表明活动性H. pylori 感染的存在。另外还需强调,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情形下,如果RUT 和/或组织学检测结果呈阴性,还需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抗体试验是一种较灵敏的非内镜检查试验。因为胃溃疡患者中H. pylori 感染的预备调查率较高,因此其抗体试验的PPV 也相当高(图1,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7,28(6):280)。此外,在患者停止使用含铋化合物、抗生素或PPI 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UBT 或FAT 检测。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此操作使新近溃疡出血患者H. pylori 感染的检出率大幅增加。最近在西班牙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 解读美国胃肠病学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最新指南(续一) 姚瑜 编写 (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 610051) 关键词:Helicobacter pylori ;消化性溃疡;诊断试验;内视镜检查;治疗指南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51(2008)01-0036-08 79%(57/72)溃疡出血患者在停止给予上述药物一段时期后进行的UBT 显示出H. pylori 感染阳性结果,而采用急诊内镜检查时却未检出H. pylori [73]。 4.2 对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患者的检测 美国胃肠病协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和美国胃肠病学会等机构均赞同对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患者实行“检测和治疗”策略[15,74]。这2篇参考文献均强调,在H. pylori 感染率高,如市区或居住着大量移民的社区内,抗体试验的PPV 相对较好,因此要提供可接受的H. pylori 感染筛查手段。然而,在H. pylori 流行率低的地区,抗体试验的PPV 则较差[85],此时仅以抗体试验的正负结果来判断是否发生H. pylori 感染不比掷硬币的可信度更好(图1)。因此,当种群中H. pylori 感染的流行率低时,应避免使用抗体试验,或者即便使用了抗体试验而且其结果呈现阳性时,还应该在开始H. pylori 根除治疗前用能够鉴别活动性H. pylori 感染的UBT 或FAT 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74-75]。 4.3 抗生素治疗后的H. pylori 根除验证试验 理想状态下,对所有接受了治疗的患者均应进行H. pylori 根除检测。遗憾的是,全世界的治疗后H. pylori 根除试验方法既不适用,也不廉价。自从美国胃肠病学会上一次出版H. pylori 感染治疗指南后[3],主要根据专家们的一致意见,将抗生素治疗后应该接受H. pylori 根除验证的患者范围进一步拓展,其中包括:(1)患有H. pylori 相关性溃疡的所有患者;(2)采用“检测和治疗”策略后仍持续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个体;(3) H. pylori 相关性MALT 淋巴瘤患者;(4)已经进行了早期胃癌切除术的个体。 当有必要进行H. pylori 根除验证时,通常应在完成治疗至少4周后进行。由于内镜检查试验的费用高,故只在有其他原因的临床指征时采用。如果采用内镜检查来验证H. pylori 根除与否,多数人支持采用组织学检测或组织学与RUT 相结合的方法,因在治疗后单独使用RUT 的灵敏度有所降低[76]。当不必要采用内镜检查随访时,用于验证H. pylori 感染根除与否的最好方法是UBT 。正 ·合理用药·

解读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

解读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 解读最新脑卒中治疗指南 新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这一方面给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众多的选择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一些困惑。不同文献对同一种诊断方法的评价褒贬不一,不同的研究对同一种治疗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面对一个具体病人,临床医生应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临床实践的不规范可能导致真正有效疗法没有及时推广,而无效疗法却广泛使用的状况。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是规范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着手关于脑血管病治疗标准化的建议工作,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脑血管病实施指南 (practice guideli ne) 。其中

较有影响的是 WHO1989 年制定的卒中预防、诊断和治疗建议,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出版的脑血管病治疗指南,2OOO年英国出版的国家脑血管病指南以及2001年的欧洲卒中治疗建议。最新的三个指南分别是2003年美国卒中协会提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指南》、2004年日本的《脑卒中治疗指导原则》以及最近出台的由我国卫生 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编写的《中国脑血病病防治指南》。本文重点解读这三个最新的脑卒中指南中关于脑卒中治疗的一些建议。 1脑卒中的一般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1.1气道、通气支持和给氧 对轻到中度的脑卒中患者,无明显低氧血症的,通常不推荐常规给氧。推荐给低氧患者给氧。在意识水平下降或有气道受累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推荐进行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 1.2血压 除了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主动脉夹层分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外,大多数情况下,除非收缩压>220mmHg 或[舒张压>120 mmHg (中国、美国)、平均血压> 130mmHg

美国胃肠病协会(AGA指南建议:缺铁性贫血的胃肠道评估

美国胃肠病协会(AGA指南建议:缺铁性贫血的胃肠道评估贫血是临床常见诊断,最常见的原因为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可能包括铁摄入不足,铁吸收不良,和/或消化道及其他部位血液的慢性丢失。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缺铁性贫血最严重的潜在病因之一,其他常见胃肠道病因还包括消化性溃疡、腹腔疾病、炎症性肠病,或其他胃肠道病变等。及时的检测和治疗能潜在改善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 2020年8月,美国胃肠病协会(AGA)发布了缺铁性贫血的胃肠道评估指南,该份指南为AGA的官方建议,建议均由AGA研究所临床指南委员会提出,并经AGA管理委员会的通过。具体陈述见下文。 01对于贫血患者,若要通过检测铁蛋白判断其贫血是否由铁缺乏所致,AGA建议将健康人铁蛋白阈值的定义值提高至45 ng/ml,而不是15 ng/mL。 强烈推荐,证据质量中等。

根据一项对55项研究的系统性评价,研究人员发现,若将非缺铁性贫血人群的铁蛋白阈值设为45 ng / mL(即若测出铁蛋白< 45 ng/mL,则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则该项检测对缺铁性贫血铁诊断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2%。相反,若将铁蛋白的阈值降低至15 ng / mL,则检测的的敏感性仅为59%,特异性为99%。 45 ng/mL的铁蛋白阈值能最大化缺铁性贫血的检测灵敏度,同时假阳性率在接受范围内。 注意,对于患有炎症性疾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在诊断缺铁性贫血时,可能需要同时参考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例如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或可溶性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建议将这段往后)。 此外,还须注意的是,该条陈述没有提到对非贫血患者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铁蛋白阈值。 02 对于男性,和无症状性缺铁性贫血的已绝经妇女,AGA建议行双向内镜检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镜与结肠镜,而不是不做内镜检查。 强烈推荐,证据质量中等。

美国外科感染学会 2017 修订指南:腹腔内感染诊治管理

美国外科感染学会 2017 最新修订指南:腹腔内感染诊治管理 2017-02-07 18:15来源:丁香园作者:步步非烟 字体大小 -|+ 腹腔内感染(IAI)是外科医生在诊疗管理中可能遇到的一种常见疾病过程,见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急性腹膜炎及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等多种疾病,患者病死率高,需引起临床重视。 美国外科感染学会(SIS)既往针对腹腔内感染组织专家,分别于 1992、2002 和 2010 年发布指南,计划定期更新修订以确保及时而恰当地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指南修订中,使用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评估体系,将证据划分为 A(高质量证据)、B(中等质量证据)、C(较差质量证据)、None(证据不足)几个等级,并将诊治建议分为 1(强烈推荐)、2(较弱推荐)、None(不推荐)几个级别推荐,便于临床参考。 时隔七年,SIS 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更新了 2010 版指南,旨在指导临床正确合理诊治腹腔内感染。该新版指南在 2017 年发表于 SURGICAL INFECTIONS 杂志,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与既往指南相同,以下将使用「Grade(1~2)-(A~C)」形式对每条指南内容的参考强度进行标注: 1. 风险评估

(1)利用表型因素和生理因素评估腹腔内感染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风险,包括:脓毒症或败血症性休克的体征、极端年龄和患者合并疾病;腹部感染的范围与初始感染源得到控制的程度;是否存在耐药性或机会性病原体以及感染持续的时间(1-B)。 (2)将患者分为治疗失败或死亡的较低风险或较高风险,并归类为社区获得性腹腔内感染(CA-IAI)或包括术后感染在内的医疗结构相关性腹腔内感染(HA-IAI),用以制定感染控制策略与给予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2-C)。 (3)识别出符合「脓毒症拯救运动标准」的 IAI 患者,以及那些「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II」≥ 10 分的 IAI 患者,视作高危患者(1-B)。对于存在至少两项预示不良结局的生理 / 表型风险因素者、具有弥漫性腹膜炎者、感染源控制延迟或不足者,应将其视作高危患者(2-B)。 (4)应识别出以下几类患者,将其视作发生 HA-IAI 和具有感染潜在风险者:既往 90 日内至少住院治疗 48 小时者;既往 30 日期间在护理机构或长期看护机构内居住者;之前 30 日内接受过静脉给药治疗、伤口处理或肾脏移植者;既往 90 日内已接受了数日的广谱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者;发生术后感染者;已知存在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者(2-B)。 2. 控制感染源 (1)根据感染源控制规程,常规清理被感染体液和组织,用来预防 IAI 患者持续感染状态,除非存在明确证据表明不予以干预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1-A)。 (2)在确诊 IAI 的 24 小时内,实施感染源控制,除非临床证据显示不予以干预或延迟干预更为适宜(2-B)。对于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的患者,要更紧急地处理感染源(2-C)。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 (摘自ASPEN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 前言 ASPEN(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曾在1993年出版了“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旨在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规范,1999年ASPEN再次组织专家小组对其进行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推出了这个2002年修订版本。 临床营养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我国,近些年来临床营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进步也相当快,而目前我们在基层临床仍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指导能力的应用规范或原则,ASPEN发布的这个“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然而我们仍然非常需要一个针对中国临床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营养应用原则”,希望本文,美国版的“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摘要译文,为广大中国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营养的参考指导的同时,能早日呼唤出相应的“中国版本”,以促进我国的临床营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3个目标: 1.必须真实地反映出营养支持在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2.必须为临床医生及专业从事营养支持的医务人员提供表述清晰、具有临床实践依据的建议指导; 3.将作为一种工具,为政策制定者、健康卫生机构、保险公司和从事临床营养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医疗体系及与临床营养支持相关的政策、规定。 指导原则所依据的可靠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标示在下文的括号内): A. 其可靠性根据前瞻的、随机的研究结果;

卒中指南解读

一、概述 结合 2010 年版的医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指南,阐述急性缺血性卒中护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全球第二位死亡原因,无论是发病人数、患病人数、死亡人数、还是伤残负担,上升速度非常快。在中国,是居首位的致死原因,每年有 250 万人新发卒中, 160 万的人死于卒中,现存脑卒中患者近 700 万,卒中的致残率是 75% ,卒中的复发率是超过 30% ,每年我们国家用于脑卒中治疗费用大概是 400 亿。 09 年和 06 年相比,无论是城市或者农村这个整体的花费都上升 1.41 倍。 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费用 三、改善急性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Get With The Guideline 叫 GWTG , ( 跟着指南走 ) 目前是全球最成功的卒中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能改善急性期的治疗,就可以降低这个整个卒中急性期的死亡率。减少住院的平均日,减少整体花费。如果能够在急性期,尽早的进行溶栓治疗,能够完善进行Ⅰ级和Ⅱ级预防,能够早期的抗栓、抗凝、降脂、戒烟,做一些Ⅱ级预防教育,患者的复发率、死亡率甚至费用都会降低。急性指南依从性越高,患者的愈后相对越好;宣传普及率越高,医疗负担就越小。中国近十年,特别是在北京缺血性卒中的Ⅱ级预防很好。 (一)措施 抗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键措施。包括两个概念,一是溶栓,二是抗栓。抗栓大部分是抗血小板,但有一部分房颤心源性的病人指的是抗凝。 (二)药物 美国的心脏病协会和动脉粥样硬化指南协会的指南推荐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是阿司匹林。当时氯吡格雷不可以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它的疗效没有被证实。 2012 年的美国的胸科医师学会的《抗栓治疗和血栓形成预防指南》,中国目前应用的《 2010 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以及 08 年欧洲的指南,都推荐阿司匹林。中国的指南指出,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症而且没有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剂量是 150-300mg/ 天。在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就是 50-150mg/ 天。 四、《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版》推荐意见 (一)《指南》修订过程

2019版:美国胃肠病协会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管理(全文)

2019版:美国胃肠病协会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管理 (全文) 胃癌在全球癌症相关性死亡率中排名第3位。每年全球新发病例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为非贲门型胃癌,主要发生于胃窦、胃角、胃体及胃底部[1,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 pylori)慢性感染是非贲门肠型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全球至少80%胃癌可归因于H. pylori 感染。非贲门肠型胃癌的发生通常经历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的过程(Correa级联反应)[3]。内镜下胃黏膜活检可发现癌前病变,近年来胃癌筛查和监测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东亚,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已在胃癌高发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开展;通过筛查提高了早期胃癌检出率,也使死亡率显著降低[4,5]。而在胃癌发病率低的国家如美国,全民范围的筛查尚未得到认可;而对特定人群如具有组织学危险因素、特定种族及来自胃癌高发区的移民等是否有必要进行筛查和监测仍需明确。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为发生异型增生前的组织学改变,与胃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在胃癌筛查和监测中可作为一种特异性的标志[3]。但是,目前全球对GIM的管理模式尚存在较大差异,也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GIM患者管理指南。因此,美国胃肠病协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发布本指南[6],指导临床医师对常规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GIM的患者进行管理。

一、指南解读 本指南基于PICO框架确定了对于常规内镜检查中发现GIM的患者管理中的3个主要临床问题。PICO框架包括如下要素:人群(Population)、干预措施(Intervention)、比较(Comparator)和结局(Outcome)。1.对于GIM患者,是否需要进行H. pylori检测和治疗 H. pylori是胃癌的致癌因子,全球范围内89%的非贲门型胃癌与H. pylori感染有关[7]。既往22项相关研究(包括7项随机对照和3项队列研究)探讨了对于组织学检查发现GIM的患者是否应予根除H. pylori治疗,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对于存在或不存在GIM者,根除H. pylori 可使胃癌发生总体风险减少32% (风险比0.68,95%CI:0.48~0.96),胃癌死亡总风险降低33%(风险比0.67;95%CI:0.38~1.17)。对于存在H. pylori感染的GIM患者,根除H. pylori也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风险比0.76;95%CI:0.36~1.61)。鉴于H. pylori感染与胃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AGA强烈推荐对于内镜检查偶然发现GIM的患者,应予检测并根除H. pylori治疗。支持这一推荐的证据质量为中等,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尚缺乏根除H. pylori后对于GIM患者结局(胃癌死亡率)影响的相关研究。此外,研究结果很大程度受失访偏倚的影响;且这些研究均在中国本土人群中开展,而不同人群中的胃癌风险本身也存在差异。2.对于GIM患者,是否需要常规进行内镜随访与监测 GIM患病率约5%,GIM患者年胃癌发生风险仅为0.16%,10年累积风险约1.6%。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内镜监测可影响GIM患者胃癌发生率或死亡率,故AGA不推荐对GIM患者常规进行内镜监测。对具有胃癌高风

成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国际临床实践指南

首页药品基本信息药品说明书药物专论药物相互作用注射剂配伍临床指南FDA药品说明书FDA妊娠分级国家基本药物更多... 成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国际临床实践指南 文章段落: 正在初始化... 临床指南分类:外科 > 泌尿系统疾病 发布时间:2010-09-20 成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国际临床实践指南 邹鹤娟、李光辉(编译) 导(尿)管相关(catheter-associated, CA)菌尿症,在全球范围内为最常见卫生保健相关感染,系医院和长期护理院(long term care facilities, LTCF)广泛使用导尿管所致,其中多数为不合理使用。医疗机构花费大量的时间及其他费用以降低CA感染的发生率,尤其是有症状或体征的CA尿路感染(C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本指南介绍了有关CA 感染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背景信息,以及有关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推荐。遗憾的是,CA感染的报道多为CA无症状菌尿(CA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CA-ASB)、或CA-菌尿症(用于CA-ASB和CA-UTI无法区分时;该类病例主要为CA-ASB),而非CA-UTI。结果是,本指南中绝大部分推荐适用于CA-菌尿症,因为这是绝大部分临床试验唯一或主要的结果。基于发表的文献,本指南中所涉及的均为CA-ASB和CA-UTI。 最有效降低CA-ASB和CA-UTI发生率的方式为通过限定指征(表1)以减少导尿管的使用,并尽早拔除导尿管。减少导尿管使用的策略较本指南中其他所有策略可更有效的降低CA-菌尿症和CA-UTI的发生率。所有医疗机构应优先实施。 表1 留置导尿管的指征 指征评价 临床显著性尿潴留临时使用或长期使用,如药物治疗无效而又不具备外科手术适应证者尿失禁为改善终末期患者的舒适度;如果创伤性更小的的措施无效( 例如: 行为和药物介入以及失禁垫),且不具备使用外部收集设备时需要精确监测尿量经常或紧急的监测需要,例如危重症患者 患者无法或不愿意收集尿液全身麻醉或脊髓麻醉的长时间手术期间, 择期泌尿科和妇产 科手术的围术期 本指南中,CA感染定义为留置导尿管或先前48h内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的感染。UTI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的菌尿症患者,有尿路感染相应的症状、体征,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无症状菌尿指的是有临床意义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相应的症状、体征。菌尿症为非特异性术语,

解析中国人到美国生孩子的利弊

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确实和国内有很大的差别,很多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在美国生活,甚至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基于多种原因,选择了去美国生孩子。据调查显示,我国有57%的中薪阶层家庭都考虑过去美国生孩子。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家庭都选择赴美生子,去美国生孩子的利弊有哪些? 有人说:尽管在法律层面上,有空子可钻,但现实的风险却很大.在这里要告诉大家:这不是违反任何法律的,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法律!美国官方也承认,为了让孩子获得美国国籍而到美国旅游生子并不是犯罪。“你不能因为知道她要去美国生孩子而拒签。”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发言人说,这位发言人说,这些待产母亲通常宣称她们是去美国旅游的。但是妈妈不用担心:如果是第一胎,那么国内可以上户口。当然如果符合第二胎的政策,即使是第二胎国内同样可以上户口,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中选择在这里生孩子,因为赴美生子的好处有这些: 救济福利:办理通过的美国移民申请人及配偶甚至孩子在转绿卡后没有工作时,政府免费给你找工作。具有六个月的交税记录后,到美国当地有关部门报失业就可以领取政府救济金;政府帮助找工作:美国政府有专门机构免费为本国人找工作。绿卡持有者只要到此部门登记自己的技能丶专长和兴趣,该部门就会免费为人找工作。美国移民专家提示:该部门免费培训等待就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如电脑丶英文等)以协助他们就业;奖学金福利:对于有意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的普通中国人来说,只能和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士竞争数量极为有限的对外籍人士开放的奖学金。但对于有绿卡的人,能享有奖学金的范围,远远超过一个外国人所能申请的。美国很多发放奖学金的机构限定奖学金只适用于“美国人”(含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学生学费:在18岁上大学之前美国全部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即零学费(私立学校除外)。 美孕嗣沣医疗福利:大多由工作单位支付医疗保险来实现,进入老年后可享受国家免费的医疗保险。美国政府设立了为保护和增进孕妇及儿童健康的专项健康服务。此外,美国针对社会低收入者设立了医药补助丶家中照顾计划,由联邦丶州和县政府联合负担,为65岁以上老人丶失明或残障人士提供家务和非医务性的照顾,使得受益人能在家安全地生活。 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的确有很多比起国内有利的地方,但是至于赴美生子到底值不值,这个就看各位父母各自的想法了。

美国感染病学会颅内感染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中文版

《201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 膜炎治疗指南》解读 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虽然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即急性起病,但仍有少数在离院后甚至数年方发生迟发性感染。迄今为止,神经内、外科对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为解决临床诊疗中的诸多问题,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于2017年发布了《2017年IDSA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涉及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对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结合国内新近发表的相关文献解读如下,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证据来源等级和推荐力度 1.证据等级:利用IDSA设计的“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价,并以此系统评价推荐力度。医学证据依据其最终可信度分为低、中和高。 2.推荐力度:应用GRADE系统权衡证据的等级、风险获益比、患者价值观以及费用等多种因素,将推荐力度分为弱和强。 二、主要病因分析 1.脑脊液分流术:脑脊液分流管可长期留置体内,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以及腰大池,尾端可置于腹腔、胸腔以及血管腔。其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8%~14%,大多数文献报道中,这一数值低于4%。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细菌定植分流管、经分流管尾端逆行感染至头端、经皮肤感染和血行感染。 2.脑脊液引流术:脑脊液引流管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或腰大池,通常需要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尾端接液体收集装置,可用于引流、监测颅内压或注射药物。文献报道,脑室外引流感染的发生率为0%~22%,每天引流感染率增加约1%,长时间引流(>5d)是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 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可达5%。值得一提的是,有人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使得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下降至0.8%。这些措施包括不进行脑脊液采样监测、引流不超过5d、断开或受损的引流管需要重新连接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引流管连接断开或受损2次后即拔除。 3.鞘内输液泵:有报道筋膜下置入鞘内输液泵的感染率为3.6%,而皮下置入感染率为20%,儿童感染更为常见。此类感染大多局限于手术切口处,仅少数可蔓延至颅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发生于术后2个月内,亦可在数年后发生。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最全版)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最全版)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一直致力于感染性疾病领域的指南撰写、推广。今年IDSA对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曲霉菌病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指南同时进行了更新。念珠菌病是临床常见感染。IDSA在2000年制定了第1版念珠菌病指南[1]、2004年制定了第2版[2]、2009年制定了第3版[3]、2016年制定出第4版。新指南2015年12月中旬发布,2016年1月中旬正式刊出,有正式印刷版本[4]和全文电子版本[5],在IDSA官网均可获得(https://www.doczj.com/doc/b114374094.html,)。 该指南题目是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即《念珠菌病处置的临床实践指南:IDSA 2016升级版》。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中的念珠菌病,指深部念珠菌病,比如菌血症或侵袭性感染,不包括浅部皮肤软组织感染。Management不翻译为"管理",在医学领域里翻译为"处置"更为贴切准确。新指南正文50页,引文560条。从17个角度,给出推荐共计140条,是公认的大型指南。与第3版15个角度、72条推荐相比,两版之间的变化体现出人类对念珠菌病的认识在逐渐深化。 新指南的发布,除包括IDSA撰写与批准Standards and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SPGC)的内容外,还有其他一些机构的参与和批准。首先是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两大学会——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其出血的预防与治疗美国肝病研究学会

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其出血的预防与治疗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和美国胃肠病学院 (ACG)诊治指南 顾而立高建萍王虹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和美国胃肠病学院(ACG)最近批准食管静脉曲张及静脉曲张出血临床实践指南,刊登于Hepatology,2007,46:922 938,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文中斜体罗马数字表示循证医学证据级别。A为多中心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B为单个随机试验或非随机化研究,C为专家共识、病例报道或标准化治疗。) 一、门脉高压的评估和病程 (一) 门脉高压的评估肝硬化是门脉高压最重要的病因。纤维组织增生及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和重建,再生结节内动静脉短路使血流阻力增加,使门脉压力升高。此外,内生一氧化氮(NO)减少而引起的肝内血管收缩,肝内阻力可增加20%~30%,并加重门体循环分流,但无论分流程度如何,门脉高压始终存在。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肝内及分流),加之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导致门静脉压力梯度增加。 肝静脉楔压(WHVP)虽是间接的测量方法,但是首选的方法。通过肱静脉插管,在肝静脉中置入导管,楔入最小的分支,测得肝静脉楔入压。WHVP的数值减去游离肝静脉压力(FHVP)称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HVPG测量的是肝窦压力,因而肝硬化等肝内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会升高,而门脉血栓等肝前性原因引起时正常。HVPG正常值为3~5 mm Hg,其变化对于评估食管胃静脉的进展、门脉高压非静脉曲张并发症的发展及死亡有预测价值。单次测量对代偿与失代偿肝硬化的预后有意义,而连续测量则可监测药物治疗反应及肝病进程。但是由于HVPG是有创性检查,需要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普遍应用受限。 (二)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自然病程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通常这些患者的HVPG在10~12 mm Hg以上。约50%肝硬化患者有食管胃静脉曲张, Child A级患者的发生率为10%,而Child C级达85%。 患者一旦形成肝硬化,将以每年8%的比例发展为静脉曲张。HVPG>10 mm Hg是首次内镜筛查静脉曲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内镜下表现为细小的食管静脉曲张者每年有8%进展为粗大的静脉曲张。失代偿肝硬化(Child B及C级)、酒精性肝硬化及基线内镜检查存在红色征是进展为大静脉曲张的主要相关因素。 每年有5%~15%的静脉曲张者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粗大静脉曲张患者首次出血的风险最高(每年15%),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失代偿肝硬化(Child B/C)及内镜下出现红色征。虽然40%以上食管静脉出血可自动停止,过去10年治疗手段也有了很大进步,但6周内病死率仍至少有20%。出血后24 h内患者的HVPG仍>20 mm Hg是早期再发出血(入院1周内再发出血)的高危状态,后者出血更难控制,1年死亡率更高(约64%)。未经治疗的患者,远期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可达60%,大多数在出血后1~2年内发生。 曲张静脉的直径是决定其壁张力的重要因素,而后者又可能是决定曲张静脉破裂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压力下,直径越大的曲张静脉越易破裂。曲张静脉内的压力也是决定其壁张力的因素之一,内压与HVPG直接相关。随着HVPG下降,破裂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当HVPG减少到<12 mm Hg时,曲张静脉出血几乎不会发生。HVPG较基线水平下降>20%时,再出血的风险也显著下降,发展为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及死亡的风险也将随之降低。 (三)胃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患者约5%~33%发生胃静脉曲张,较食道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低。胃静

Stroke:2014脑卒中预防指南解读

Stroke:2014脑卒中预防指南解读 众所周知,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在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中显示,卒中(136.64/10万)已超过恶性肿瘤(135.88/10万)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 目前我国卒中发病率120-180/10万,患病率400-700/10万,每年新发病例>200万,每年死亡病例>150万,幸存者600-700万,且2/3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减少卒中带来的疾病负担,最佳的方式还是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即针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且早期的进行干预,减少卒中的发生。 2013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联合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工作组发布了1项针对评估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实践指南,和3项关于减少心血管和卒中风险因素的实践指南,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管理,血胆固醇的治疗,以及超重和肥胖的管理(后者为联合美国肥胖学会共同编写)。由AHA/ACC以及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联合编写发布的第5项指南旨在科学有效的控制血压。 此外,在2013 年12 月,一项来自第八届全国联合委员会(JNC 8) 和AHA/ACC发布的指南旨在管理和控制高血压,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及并发症。以上每一个指南都可不同程度的减少卒中的负担,尽管这些指南的发布代表着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这其中并不无质疑声。 实践指南中新的建议和变化 1 新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

11月12日,ACC与AHA联合公布“2013ACC/AHA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该指南以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事件10年风险作为首要关注对象,不再强调胆固醇等单项指标达标值。该指南同时提供风险预测附加公式,并提出不同人群高危者的识别方法和主要干预措施。 第一次强调预测心脏疾病和卒中的风险,该风险计算器根据多个大型队列,建立了预测10年内第1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事件风险的新的性别特异性汇总队列公式,建议用于非西班牙裔黑人和非西班牙裔白人,若用于其他人群,其有效性可能不佳。(在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计算器https://www.doczj.com/doc/b114374094.html,/cvriskcalculator) 但是,一些学者质疑ACC/AHA提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法,认为其高估了75%-150%的患病风险,将导致多数患者将接受不必要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但是全世界1/3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60%的人经历心血管事件,因此指南推荐潜在的风险人群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合理的。 对于我国,应当校正该风险评估模型,且应重新研究队列,建立基于我国人群的预测模型,以便有效的预防。尽管指南存在争议,但在理念上有很多先进之处,最重要的是不再强调单个危险因素,而是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以降低整体风险为目标。较以往指南的显著变化是,认可了总体风险评估的特异性模型,并减低了测定CIMT的作用。 2 降血脂 新的指南简化了降血脂的方案,强调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原因是较少证据能证明非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心血管事件或卒中;在新的指南里,因为整体缺乏证据以及对不良事件的担忧,不再以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