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品课件之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汇总:公民义务

优品课件之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汇总:公民义务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汇总:公民义务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汇总:公民义务

第四课公民义务

一.公民基本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重点)

(1)遵守宪法法律;(2)维护国家利益;(3)依法服兵役;(4)依法纳税;(5)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 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必要性和表现(了解)(1)必要性: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2)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 守宪法法律要求我们怎么做?(重点)

(1)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2)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4.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分别有哪些?(掌握)

(1)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2)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3)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6.公民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了解)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7. 公民为什么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了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8.违法税法的行为有哪些?(了解)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依法履行义务9.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重点)(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4)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任何公

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10.为什么说法定义务须履行(掌握)(1)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2)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11.怎样履行法定义务(重点)(1)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2. 违反义务须承担什么责任?(了解)(1)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xx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 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

公民基本义务+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课题:公民基本义务 情境主题: 明义务向法而行;尽义务绽放光芒;守义务青春向党 【内容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法治教育”学习主题,对应的学段内容要求是: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宪法知识解读,让学生知道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培养学生宪法至上的观念。 2.通过创设游览青岛的情境,以青岛的风景之美、海魂之美、人文之美、饮食之美为探究主线,让学生懂得公民的基本义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他们了解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和要求,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容,树立依法服兵役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纳税观念。 3.通过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让学生在了解基本义务的基础上增进对宪法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履行公民基本义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生活领域逐步扩展,行为能力逐渐增强,思维能力发展较快,对社会生活有所了解;但他们对处理自己与社会国家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晰,对公民义务的认识不够明确,义务意识淡薄,缺乏主人翁责任感,所以让学生知道公民基本义务,理解履行义务的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内涵、要求。 难点: 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意义,增强义务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充分研究教材、搜集相关视频、音乐、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新闻、材料、排练情景剧。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设疑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 本框题设置了三个主题:“明义务向法而行”“尽义务绽放光芒”“守义务青春向党”。分别从“明义务”、“守义务”和“尽义务”三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体会义务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观念。 【教学结构】 本课以情境式教学为主要方式,情境、活动和任务三个要素形成如下三条线:情境线:以张扬和巴图尔游览青岛为情境,为学生学习公民基本义务提供“议中学”的载体。活动线:由“学生商议和归纳、展示和商议-归纳、展示和商议-归纳、展示和归纳”组成。任务线:明义务—守义务—尽义务。 【教学过程】一.激疑启思∙导入 新课出示学生身边的感动图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公民的 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谁规定的 (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 (宪 法)P14 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 P14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5类: (1)公民的平等权利.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

和财产继承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 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l 受教育,劳动,抚养和教育子女,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u 休息日,游客在公园赏花——劳动者的休息权 2怎样理解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P15 第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 的.(对等性) (1)在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上是对应而存在的. (2)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3)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4)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 不享受权利. 第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1、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 (看课本,了解权利相关内容) 2、现实生活中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途径有哪些? 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②给有关部门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等。 3、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公民行使权利有那些限制?)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当公民的合法权益收到损害时应怎样依法维权? 当公民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权利,成就美好未来? ①要珍惜自己的权利; ②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依法维权; ④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 6、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具体内容看课本) 7、为什么公民必须履行义务、怎样履行?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③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什么说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9、怎样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10、生活中,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对待网上发帖和跟帖行为?(同步学习29页探究提高第

八年级道法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法律与权利、公民义务与责任、社会公德与道德准则等。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法律与权利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公民都不得享有超出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同时,公民也有义务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公民义务与责任 公民有义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全和荣誉。同时,公民也有责任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事务,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公民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例如,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支持和帮助;学生要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公民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等。 三、社会公德与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方面。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道德准则是公民在道德行为上应遵循的标准。包括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方面。遵循道德准则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四、其他知识点 公民应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应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和维权途径。 公民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民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涵盖了法律与权利、公民义务与责任、社会公德与道德准则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为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优品课件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 书P2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 民权利。P3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P4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 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P4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 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P5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P67.在我国,人 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P79.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P7-8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 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 程P11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 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四课公民义务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9、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0、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刺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024年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2024年道德与法治下册主要涵盖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家庭与婚姻、社会与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公民的法律意识 1. 法律的概念和性质: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表现,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平等、自由、尊严等基本权利,并应履行相应的公民义务。 3. 公民的法律意识:公民应当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二、家庭与婚姻 1. 家庭的基本特征: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具有结构稳定、情感亲密等特征。 2. 婚姻的自由和平等:婚姻是自愿的、平等的、协议的结合关系,禁止强迫婚姻和买卖婚姻。 3. 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应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4. 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亲子关系是法定的,包括血缘关系和法定关系,应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与法律

1. 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定:社会规范是行为准则的一种,法律规定则具有强制力。 2. 社会公德与法律规范:社会公德是道德规范的一种,法律规范是具体的法律要求。 3. 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应加强个人和单位的诚信意识。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 1. 消费者权益的含义和内容:消费者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等。 2.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国家和社会应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3. 消费者维权途径:消费者可以通过投诉、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法律与职业道德 1. 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 法律职业道德的特点和要求:法律职业道德要求诚实守信、公正廉洁、尊重职业秩序等。 3. 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守法风险防范: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方式加强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和风险防范。 总结: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道德宇法治》知识点概括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宪法规定的内容有哪些?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2.国家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经济制度与人民权力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人权的实质和目标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力和自由。 7.行政机关应如何执法?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执法、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8.为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应该怎么做?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9.我国国家权利机关的认识 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0.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做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国家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4.1《公民的基本义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公民义务 第一框“公民的基本义务”知识点梳理 一、不履行自己法定义务的后果: 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 2、维护国家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三、遵守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1、保守国家秘密 2、爱护公共财产 3、遵守劳动纪律 4、遵守公共秩序 5、尊重社会公德 四、全国各族人民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我国宪法和法律

五、建设法治社会的做法 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六、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七、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 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八、维护国家荣誉的内容 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九、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容 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 十、国家安全法通过的时间 2017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十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每年的4月15日 十二、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意义 有助于帮助公民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和机关法律,积极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履行职责,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十三、我国的兵役制度 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十四、兵役的种类 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十五、现役军人的职责 现役军人的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十六、预备役人员的职责 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十七、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1. 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任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等;公民义务是指公民在法定范围内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 3. 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集会游行等权利。 4. 社会权利 社会权利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教育权、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等。 5.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是以法律为基础,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正的国家制度。

6.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国家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的公正。 二、主要内容 1. 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守法守纪、社会责任和文明礼仪等。 3. 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法律 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等,是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依据。 4.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集会游行等;公民的社会权利包括教育权、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等。 5. 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是国家的最高权威,所有公民和组织都必须依法遵

守宪法和法律。 6. 法治国家和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国家是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正的国家制度;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的公正。 三、内在逻辑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根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全国法律的最高法律。 2. 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都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是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参与和享有的基本权利。 3. 法治国家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正的基本制度和基本任务。 四、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宪法、公民权利和义务、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国家制度、社会生活和公民权利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和法治素养。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的好公民。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3.为什么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 4.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5.人民代表大会,其它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我国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7.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法定职责必须为(3)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总之: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2)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3)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4)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2)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3.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1)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1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1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7、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第四课公民义务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知识点归纳复习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4、监督权的内容: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6、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 7、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8、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0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1、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2、人格尊严权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3、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15、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1)财产权、(2)劳动权、(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5)文化权利 16、财产权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财产权的内容:(1)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2)依法对财产有占有和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总结(全册)

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知识梳 理 班级姓名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为什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答: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书P4探究分享 答: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 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6、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答: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 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答: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中国的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4、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非常广泛, ①人权的主体: 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②人权的内容: 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国家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答: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二框)治国安邦总章程 1.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 答: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1.宪法的地位? 总章程。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为什么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5.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6.人民应如何当家作主?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主体 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为什么要尊重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活动的基本要求 10.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 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我国宪法规定了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 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3)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 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4)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1.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大和人民的关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3.宪法和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4. 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表现? 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