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

第16卷第1期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3月Vol.16No.1JournalofBeijing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Mar.2008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

徐占春

(江西宜春学院政法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最反动、最腐朽的时期。中央政府

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很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不完全作为,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剧

变的背景下,充分调动了各种社会因素,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量,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经

济的发展。

关键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64X(2008)01-0031-06

TheReasonsfortheDevelopmentofChineseEconomyduringthe

PeriodoftheNorthernWarlords

XUZhan-chun

(Dept.ofPoliticalScienceandLaw,JiangxiYichunCollege,YichunJiangxi336000,China)

Abstract:ThenorthernwarlordsperiodinChinawasregardedasthedarkest,themostreactionaryandthe

mostdecadentinChinesehistory.Thecentralgovernmentcouldhardlymakeanyprogressinthedevelopment

ofnationaleconomy.However,underthesituationofdrasticchangesinChinesesociety,theexsitenceofcentral

governmentstillhelptodevelopChineseeconomyintheearly20thcentury.

Keywords:theperiodofthenorthernwarlords;thedevelopmentofChineseeconomy;socialfactors

经济落后国家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因为现代经济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为人们所自觉探求、指导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1912-1928年间,中国常规的发展秩序被颠倒了:它要求新政府自上而下地摧毁旧秩序,并保证这种摧毁不至于干扰和破坏新秩序的建立。充当这一角色的政府,一方面要运用各种力量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约束自己的权力以在新秩序中确立自身的地位。但是,中国近代社会一直没有出现符合这一要求的政府,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不例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最反动、最腐朽的时期。中央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很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不容质疑的,尽管人们很难把经济的发展与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联系起来。我认为,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没有作为,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府的这种不完全作为,反而使各种社会因素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量,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发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最反动、最腐朽的时期。但是,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

工矿业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例如缫丝厂、轧棉厂、纺纱厂、面收稿日期:2007-09-2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

粉厂、火柴厂和造纸厂)和33个煤矿、金属矿”①,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②从1895年

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

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③。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

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

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④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

长率高达13.4%⑤。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里,棉纺织业、

火柴业和机器制造业由于进口锐减而迅速发展;面粉、榨油、锑钨开采等部门因为出口的大量增加而加速发展;卷烟、水泥等新兴工业则依靠国内市场的扩大发展起来。

农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尽管如此,在这一时期,长江流

域各省年产水稻达到2.3亿余万石,全国水稻年产量估计在3亿万石以上。⑥1914年,全国小麦产量为26585万

石,至1919年增加为58336万石,⑦足足增长了一倍多。到30年代初,红薯产量也增加了一倍多。另外,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有所增加。从1909-1929年棉花,油菜籽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7、12、5个百分点。其中,为了适应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抵制外国棉纺织业的入侵,中国棉花种植得到了倡导鼓励发展,从1919-1929年间,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由11%增加到18%。⑧此外,烟草产量也有很大增加,从1917-1927年,鲁、豫、皖三个省烟叶产量由1300万磅增至7000万磅。⑨

近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长江下游沿海地区盐垦业和全国许多地区的农垦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从1912-

1921年间,东北地区“

连续不断来自各省并在满洲定居下来的移民,已经开垦了从前人迹未到过的地方”,在江苏“南自扬子江口之吕四场,北至海州之陈家港,其间200英里沿岸之地相继开垦,成立公司”⑩。农村中分化出

富农,产生了富农经济。这种经济刚开始出现,虽不稳定,但却代表了农村经济新的发展趋向。另外,随着农村旧秩序的打破,新观念渗透到农村中,商品经济得以继续发展。其表现为:1.农产品商品化扩大。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加大了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作物流通也进一步加强。2.国内市场由于交通发展而扩大,产品可以运到沿河沿海商埠了。3.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便利的交通使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根据历年海关对农业机械进口额的报告,1912年为6万海关两,1916年为20万海关两,1922年为70万海关两。从1912年至1927年,总共输入农业机械价值710万海关两。

交通运输业早在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就提出在维护主权的前提下,利用外资兴建自己的铁路。袁世

凯及继任者都沿袭了这一政策,举外债以修铁路。

尽管,他们没把借款完全投入到修路上,可是16年里,中国铁路里程还是增加了35.5%。火车机车车辆1912年仅600台,1925年达1131台,客车也由1067辆增至1803辆,货车由8735辆增至16718辆。1912-1927年中国人自建铁路中共3605公里。在此期间,政府曾推行铁路国有①[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下卷,第40页。②[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下卷,第44页。③[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下卷,第45页。

④陈真、

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一辑,第55-56页。⑤章长基(John.K.Chang):《解放前中国工业的发展》(IndustrialD

evelopmentinPre-CommunistChina)芝加哥,1969,第71页。

⑥侯厚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海大东书局1929年版,第74页。

⑦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280页。

⑧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283页。

⑨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册,第202-203页。

⑩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辑,第656,661页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辑,第410页。

32??

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第16卷化政策,统一管理、联路运输。因此,铁路运输能力得到了增强,1915-1927年全国国有铁路营业盈余达54607万元,所创利润成为北洋军阀政府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

同时,中国公路交通运输业也有了长足发展。1921年全国公路仅有1185公里,而到了1928年达到21000公里。在整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全国共修建公路29625公里。随着近代公路的修筑,一些官营汽车运输公司先后成立,1918年北洋政府设立西北汽车行驶事宜处(简称西北汽车处),1924年在淮阴成立江北路政总局附设长途汽车公司等。铁路里程从1911年当9292公里增加为1920年的10954公里,1923年达11800公里。1913年,中国实际上几无公路可言,到1921年,公路通车总里程为736英里,即1200公里。

在航运业中,中国轮船公司和轮船货运量虽然不占优势,但在规模和数量上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华商轮船公司1911年拥有船只1092只,147087吨,而到了1921年增至2332只,489100吨。1915年中国华侨出面创立中国邮船公司,第一次以万吨级巨轮开辟了横渡太平洋的中美邮船航线。从轮船数量上看,1924年时行驶远洋

航线的企业已有42家,轮船73只,合计131107吨,其中不包括非定期远洋航行的公司和轮船。

仅1924年一年新登记注册行驶远洋航线的公司就有14家,24348吨。

其发展速度可见一斑。此外,还有三北轮埠公司,政记轮船公司,东北三江的戊通航业公司等大型航运企业的崛起,同时期里,内河和沿海轮运也呈明显的增长。

商业民国初年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工业和手工业产品的商业化程度逐渐加深。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使许多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在一些商业中心周围还形成了若干个规模较大的商业经济区域。

1912-1928年新式商业和民族商业集团的出现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代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在其影响下,全国许多的商业部门也逐渐地转向经营工业产品,使得商品生产工业与商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此过程中,一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商业利润高,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另外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这些新式商业集团,组织严密,分工合理,采用全新理念管理,一切规章制度化,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时代特色。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市镇的商业普遍带有小本经营色彩。

农产品的商品化过程,通常是从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的商品性生产及扩大开始,由此推动粮食商品化以及农业区域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若干个以通商口岸为中心,以铁路干线和某些河流为轴线的商业性农业区。如以广州、汕头

为中心的华南区,以汉口、

长沙为中心的华中区,以大连、营口为中心的东北区,还有西南区、中原区和华北区。在这些农业区内,“农业或多或少带有职业性生产的性质”。

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新兴工商业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刺激了农产品的市场化。根据吴半农《从工业之程度观察目前中国经济之性质》一文估算,国内生产品流通1913年为9.3亿元,1920年为14.9亿元,1925年位21.6亿元,13年间增加了1.3倍。

金融业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②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新的交通银行由于拥有铁道、航运、邮政、电报四个系统的存款业务专权,资本实力雄厚。之后,随着中国邮电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银行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以上两大银行外,政府还设立了7家专业银行,拥资7000万元。就在政府兴建官办银行的同时,地方银行和私营银行也发展起来。在地方上,各省市和军阀统治区内,各式银行纷纷冠名建立。1915-1921年,全国新设银行计达124家之多,其中著名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盐业、金城、大陆、中南等大银行,均在此时建立,中国银行业亦由此进入了日臻发

达的时期。这些银行建立后,并不完全受军阀地方势力操控。

它们中的一部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充足资金,开展正当的存取汇兑信贷业,调剂资本流通,扶持地方产业发展,同时也使自身得到了发展。

私营银行在辛亥革命后,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辛亥革命前的15年里全国共新开私营银行17家,而从1912-1927年这15年间,全国新增私营银行共186家,其资本总额也由3600余万元增至15800余万元。由于军阀割①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册,第897-899页。

②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98页。

33??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据,战争连年不断,军阀们为了扩大战争经费,大量发行各种债券,私营银行乘机经营各种债券,进行投机活动促使了这一时期私营银行的发展。

在货币方面,1914年,北洋政府发行的“袁大头”(镌有袁世凯头像的新银币)取代了龙洋,成为主要流通货

币,“紊乱的货币流通有所改善”。

此外,“一些主要城市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交易所,从事国债票、股票、公司债券票及各种物品的交易活动”①。

据估算,1913年中国全部资本(包括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价值为29.9万元,到1920年即迅速增长围48.1万元。其中工业投资由2.9万元增为5.6万元,增长额几近一倍;交通运输业资本由4.8元增为6.8万元,增长了41%;商业资本由16.6万元增为23.7万元,增长了42.7%;金融业资本由56万元增为126万元,增长超过了120%。

对外贸易20世纪初,由于近代工业发展需要以及战争需求的扩大,各种机器设备、钢铁等物品的进口大

量增加。1912-1928年,全国各海关洋货进口货价从471809192海关两上升到1196001359海关两。

西方列强对中国产品需求,也促使中国货物出口货价从554,507271海关两上升到1715086419海关两,出口值从

539360610海关两增长到1271233117海关两,各海关洋、

土货进口值从547533116海关两增长到1236171775海关两。这一时期里,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但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世界贸易总额比例中也有所增加,在进口贸易中,由1913年的0.94%上升到1928年的1.88%,在出口贸易中,由1913年的0.67%上升到1928年的

1.56%。

由1914年的1.5%,到1920-1929年增加到2.4%,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不管进出口比价或者同外国的贷款和投资联系在一起的不公平待遇和特权如何,中国经济获得了重大贸易收入和一大批生产资料和技术的转让。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1912-1928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容否定的。中国经济正走出传统,逐渐进入近代化。

二、促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每谈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发展,人们都会笼统地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各国无暇东顾,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912-1928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纯某种因素所造成的,它是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不完全作为下,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只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外因,仅仅考虑这一点是不全面的。辛亥革命的成功为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并掀起了实业发展浪潮,抵制外货,扩大了国货的销路。1912年,辛亥革命成

功后,南京临时政府就颁布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鼓励发展近代实业,其中《

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人民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实业部通告批文也一再提到“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

②这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热潮,为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袁世凯统治时期,孙中山的一些不能亲自实现的关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构想仍然为北京政府的经济政策实施指明了基本方向。进入北京政府统治

时期,统治阶层内部一些进步的实业家,如周学熙、

张謇,借助于辛亥革命打破了传统的经济环境,解除了许多封建束缚的有利条件,大兴资本主义工商业。他们的经济活动基本上也沿袭了孙中山的构想。他们知道中国工商业落后,而且兴办困难,所以向外国借款发展实业。在此过程中,他们与外国资本家联系日益密切,积极谋求对外开放,走出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

2.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国对华经济掠夺加剧的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对外在因素的反应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1912-1928年这段时间里,西方列强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可它们并不是完全停止了①黄逸平虞宝棠主编:《北洋政府时期经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②黄逸平虞宝棠主编:《北洋政府时期经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3-9页。

34??

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第16卷在华的经济活动。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此期间,日本由于几乎不受战争影响,对华侵略逐渐加剧,并有独霸中国之势。它大兴铁路建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内陆。可是中国并不是完全被动地任人宰割。日本在内陆地区修建铁路,加强了这些地区同沿海地区的联系,也拓展开发了中国内陆市场,可以说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机会。日本对原料的需求使它加强了对农村的掠夺。就这样,传统的自然经济秩序被打破,新的经济观念在农村逐渐产生了。

3.北洋军阀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周学熙曾经两度出任财政总长。他凭借着袁世凯、徐世昌、熊希龄、颜惠庆等政府要员

的支持,以政府为后盾,开始逐步有计划地实施他的实业政策。他二次上台就积极贯彻他的财政方针“

整理田赋,调整盐产,清理官产,施行烟酒公卖”,“筹办实业银行和兴办工业”①。1915年9月,周学熙会同李士伟等北

洋官僚提出创办“华新纺织公司”。袁世凯在审议他人们的计划时,对低息贷款、

免征原材料杂税和专利权等要求,除作部分保留外,全部批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周学熙十分重视“

棉花的改良、增产”和“纺织业的保护、奖励”。

这些措施积极促进了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抵制了列强卷土重来,使棉纺织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

此外,周学熙还提出由政府兴办民间无力兴办的大规模近代企业,或由政府参加管理,同时给予经济援助或特殊政策照顾。像启新洋灰公司,开滦矿务总局和耀华玻璃公司都是其实践的典型例子。以启新公司为例,在扩大生产上,它就获得了在“直隶、东北以及长江流域优先设立分厂之权”。在税捐上,启新公司的产品“

无论运销何处,只令完税一道,值百抽五,沿途概免重征”。

在运输方面,启新与各铁路局和招商局均订有减收运费合同,“一般按七八折收费”②。其次在原料价格和产品销售方面,政府也为启新公司提供特权和优惠条件。这些特

权及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产品成本,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北京政府时期尽管军阀割据,互争地盘,但政府高层人士如周学熙、

张謇、陈其美等人,运用政府赋予的部分权力,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洋军阀政府为争取中国关税自主权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1912年、1913年、1914年民国北京政府三次向驻京各国公使提出修订税则的要求;1917年,民国北京政府以提高关税税率为条件参加协约国,宣布对德奥作战。1919年,民国北京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关税自主要求。1921年民国北京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再次提出“

关税归中国”议案。1925年,在北京召开的十三国关税特别会议上,英美日等12国讨论中国关税问题,口头上对中国关税自主权表示承诺,也允许中国于1929年实行“固定税率”。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彻底解决关税问题,但是在关税主权等问题方面还是比华盛顿会议有所进展。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为1927年国民南京政府实行“固定税则”准备了条件。北洋军阀政府建立以来,为收回关税主权做出的努力,虽然成效不大,却为后来中国关税自主奠定了基础。

4.地方自治与中国经济发展

自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中国就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一时期里,中央政权控制不了地方政权,反映到经济上,就出现了中央财政不能控制地方财政,相当一部分军阀划地而治。军阀为巩固和扩充地盘,实施了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例如,阎锡山在山西境内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山西近代工矿业和金融业的发展。阎锡山因地制宜,于1915年开办了普晋银矿公司和裕晋煤矿公司。1919年他又创办了同宝煤矿公司,山西平民工厂。

从1920-1927年间,他陆续开办了山西军人煤矿,山西火药厂、

炼油厂和机械厂。为保证工矿业的交通需要,他还修了泉峰铁路等交通运输线。另外,阎锡山看到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相接处的黄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又成立富山水利公司和广裕水利公司等水利企业,带动了山西水利事业的发展。阎锡山在原钱庄基础上改组建立近代新式银行,并新开了一些银行,极大地推动了山西地方银行业和私营银行业的发展。

与阎锡山不同,1925年3月,冯玉祥受任西北边防督办,8月又兼任甘肃督办,管理着中国西北地区一块广①许涤新:《中国企业家列传》,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第2册,第49页。

②许涤新:《中国企业家列传》,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第2册,第54页。

35??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阔的土地。面对着这片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土地,冯玉祥制定并实施了庞大的开发和移民计划。除此以外,他还实施了铁路修建计划,并打算利用交通便利联系外资公司合作开发西北丰富的矿产资源。5.民众爱国运动对民族经济的推动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混乱,政治黑暗。军阀出卖中国主权的行为引起国人的愤慨,引发了一系列的爱国政治运动。1915年,日本逼迫北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广大民众就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运动。运动在经济上则表现为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运动的效果一方面抵制了日货倾销,另一方面扩大了对国货的需求,带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壮大。

这种效应在1919年的“

五四”爱国运动中表现更为突出。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消息传回国内,引发声势浩大的“

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在运动中,中国人民排斥外货,爱用国货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与1915年的运动相比,这一次打击面更大,排斥所有外货,这对中国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6.人口迁徙与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壮况是一个国家人口变动的基础,而人口变动有直接影响到生产、消费与积累。人口迁徙是人口变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与社会经济变动的关系最密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最直接。20世纪初,中国农村人

多地少,副业衰落,水旱灾、

匪灾频繁,租税繁重,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许多百姓为逃避战祸大规模迁徙。

这一时期,华北各省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使外国在东北地区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缓解了东北地区劳动力相对紧缺问题,对东北地区近代工农业发展重要作用。由于新兴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许多过去的手工业者,小商贩、船夫、挑夫没了生计,成为流动人口又一大来源。这些流动人口为了维持生活,纷纷涌入城市,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从1912-1928年,中国城镇人口递增率为16.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由1893年的6.0%增至10.6%。大量无业人口涌进城市,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因此,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祸连年,大批人口流向海外,形成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大批的海外侨民对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首先,侨汇成为弥补我国巨额外贸逆差的重要因素。1912-1927年,我国侨汇累计达16.1亿两,相当于同期外贸入超额银两的65%。①其次,华侨还投资国内企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1912-1927年,华侨投资于国内工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及房地产业多达6946家,投资金额9746万元。②再次,华人劳工输出也为政府带来收入。最后,海外华侨爱用国货,对于中国产品拓展国外市场有积极意义。

近代中国历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反动,社会混乱,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环

境。北洋军阀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纵经济,也就不能任意破坏经济的发展。

致使中国经济在如此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仍然有所发展。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没有作为,而20世

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府的这种不完全作为,反而使辛亥革命的影响、

国际市场的新变化、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地方自治、民众的爱国运动和人口迁徙等各种社会因素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量,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但政府的作为对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能起到完全的决定作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作者简介:

徐占春(1981-),男,江西宜春学院政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

①1912-1913年侨汇额见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336-337页。1914-1927年见《金融日报》1950年1月23日。

②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7-8页,表1笔者以1银元等于2.45人民币(1957年)的比例将表中人民币换算成银元。36??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 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 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 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

2017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word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019-2020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随堂练习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内阁制,排除B项。此时皇帝已经退位,排除C项。袁世凯此时尚未称帝,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 A 2.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解析由题目中的“20世纪初”可排除A项和B项,A项是1842年签订的,B项是1895年签订的。C项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是日本在1915年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 答案 D 3.“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解析材料“覆民政而复帝制”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复辟帝制。20世纪初期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最终失败,“民国乃得中兴”,故C项正确。 答案 C 4.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复辟帝制 解析结合材料“元首谋逆,蔑弃《约法》”可知此行动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后,革命党人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护国运动,故选C项。 答案 C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解析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皖系军阀。 答案 D 6.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袁世凯复辟 (二)军阀割据混战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宋教仁遇刺案。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产生的结果: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作业布置】 1.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谁? 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什么? 3.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苏的北洋军阀是谁? 4.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谁?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节五四运动 一、五四爱国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继续加深,中国人民继续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不懈探索、奋斗。这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下两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社会进步力量的增长。由于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给中国社会结构带来了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小资产阶级即小商人、小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以及新知识分子的人数也大大增加。其中,工人阶级的成长尤其令人瞩目。1919年,产业工人的人数已超过了200万人,这相当于俄国19世纪90年代产业工人的数量。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也不断提高,他们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已经从经济斗争扩展到了政治斗争,开始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中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成长为中国革命的新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二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带来了中国社会空前的思想解放,这为中国人民进一步探索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创造了条件。就在这时,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于是,一些中国人开始运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思考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先进分子则很快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的新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伴随着中国社会出现的上述新变化,中国革命逐渐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发展,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发展,中国社会出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发端于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紧和皖系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运动前的几年中,欧洲列强虽因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日、美却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夺取了原德国在中国的大量权益,还通过“二十一条”、“西原借款”、《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获得了更多的在华利益,逐渐成为列强中侵略中国最积极、掠夺中国权益最多的国家。1917年“蓝辛—石井协定”签订后,美国协调了与日本的侵华步骤尤其是经济侵略也不断扩大。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到“五四”前夕,中国的民族危机再一次加深,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国内,控制着中央政权的皖系军阀与其他军阀之间的争斗接连不断,政治上发生了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先后与黎元洪、冯国璋为首的总统府之间的激烈政争,军事上发生了皖系军阀与西南军阀之间的对抗与战争,等等。皖系军阀为发展自己的实力,还不断借参战之名搜刮民脂民膏,甚至不惜出卖主权来换取日本的支持。“五四”前夕,军阀政治十分黑暗,人民生活极为困苦,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形势下,一场大规模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着。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终于点燃了这场革命风暴的导火线,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四单元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四单元北洋军阀的统治 高考范围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 ①北洋军阀政权 ②“二次革命” ③“二十一条” ④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近五年高考试题 (一)全国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C 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D.复辟帝制13.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粱启超史学主张的是 B ①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②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 ③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④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5.“二次革命”的主要战场在 B A.江西和上海B.江西和南京 C.江西和广东D.江西和安徽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B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D.划定了“麦克马洪线” 11.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C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二)上海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4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①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②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 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③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41.①迅速上升(1分)。 ②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分)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分)“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2分)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2分)若指出北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也可给1分,但本小题最高不得超过7分。 ③a. 外国侵略(或帝国主义)势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2分) b. 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2分)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38.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2分) 示例: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 政治上: 经济上: (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3分) 生产方式: 政治变革: 国际格局: (3)垄断组织产生的条件和实质是什么?“二战”前后垄断又有何新的发展?(3分)(4)(以下3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说明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3分)(5)人们常说,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3分) 38.(1)政治: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分);经济;手工工场(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发展或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分)。 (2)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或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1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1分)(如具体列出1848年欧洲革命,1861年改革,德、意统一,美国内战,明治维新中2项以上也可给1分);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分)。 (3)是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情况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1分)。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二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

课时双测过关(二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时期 解析:选D 袁世凯于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此时属于北洋军阀时期。 2.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重新颁定“教育要旨”,指出教育“必于忠孝节义植其基,于智识技能求其阙”,把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其根本目的是( ) A.推行社会教化B.恢复传统文化 C.准备复辟帝制D.宣扬西方文明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大肆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3.一些军政界人士鼓动张勋称:“黎、段两人断难并立,趁此机会,厉兵秣马,可以定乱为名,收服人心,借图大计。……中央麻木不仁,无力压制。似此政府,几类东周,有建义旗者,谁不响应?”以上材料说明张勋能短暂复辟的因素是( ) A.“府院之争”军阀割据B.前清遗老推波助澜 C.张勋集团实力雄厚D.共和体制已成废纸 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黎、段两人断难并立”“似此政府,几类东周”,可知张勋之所以能够短暂复辟,主要原因在于“府院之争”背景下,各派军阀混战割据,故选A项。 4.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解析:选D 根据题干可知,法国将军对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他们是“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赞誉充分证明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选D项;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案

第10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应贵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⑷尊孔复古的逆流 ◆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半封建性决定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1,形成的社会根源: 半殖民地性决定(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那些影响?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1)含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2)焦点——要不要参战,由谁主持参战 (3)实质——美日在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的体现。 (4)后果——“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2,张勋复辟的活动 思考:段祺瑞对待张勋复辟的态度是怎样的?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什么? 三,段祺瑞专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制定临时约法(1912) 2,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1913) ⑴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 ⑵阅读书中国民党宣言的部分引文,分析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的纲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北洋军阀的统治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统治。 2、穆藕初翻译并出版泰勒(美)《科学管理法》并在德生、厚生、豫丰等纱厂推行“泰勒制”管理法。并著有《植棉浅说》,致力于改良棉种和推广植棉业。 3、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卖国、对内镇压政策。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4月30日,英、美、法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权益全部交给日本,并在《凡尔赛合约》中明文规定。消息传来,群情激奋,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在校学生到天安门集会,一致要求惩办曹汝霖(二十一条时外交次长)、章宗祥(驻日公使)、陆宗舆(二十一条时外交总长),并痛打章宗祥,火烧曹汝霖住宅。北洋政府军警逮捕了一些学生。至6月3日,是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以青年学生为主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和军阀政府的对内专制、对外卖国的反动统治,显示了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先锋作用,但没有工人及市民的广泛参与,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6月3日后,运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并突破知识分子范围,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使运动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6月5日,上海日资的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首先罢工。后来实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同时进行的“三罢”。工学商联合起来同国内外敌人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第一次,表民中国人民觉悟和组织程度迅速提高。6月10日,北京政府免去曹、章、陆三个卖国贼职务(第一个胜利成果),要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成为运动中心内容(山东拒签和约运动最为普遍和激烈)。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又一胜利成果)。意义:表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既是爱过政治运动,又是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哺育了我国一代杰出的人才(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投身工人中宣传马列主义和组织工作,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4、马列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出现一大批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刊物(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瞿秋白、郑振锋《新社会》);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陆续出现(1920年3月,李大钊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1919年9月,周恩来参与建立觉悟社);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列主义的先进分子(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开始;杨匏(pao二声)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五四后,一批革命知识分子竞相完成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思潮(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各式社会主义)是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5、胡适把杜威(美)实用主义称为实验主义,提倡“存疑主义”,认为天下没有永久不变的真理,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政治上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 6、梁启超、张东荪(sun一声)为首的研究系积极宣传罗素(英)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行会社会主义),主张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织基尔特(行会)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主,由国家负责产品分配和保证全民消费,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解放。 7、无政府主义派(黄凌霜、区声白进化社,《进化》月刊)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强权和国家,幻想通过宣传和暗杀等手段建立一个生活平等,工作自由,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互助互爱的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 8、工读主义(“工读互助主义”)综合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互助论”、作家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新村主义等形成。主张劳心与劳力、工与读相结合,教育与职业合一,

【同步练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华书局).doc

《北洋军阀的统治》 同步练习 ?选择题 ___________ 1.屮国近代史经历的儿个重要历史时期依次是 ①清王朝晚期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③北洋军阀时期④国民政府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 2.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帝(侵略)反封建。下列哪一个政府不属于这次革命的对象()。 A.清政府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3.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

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 4.胡晓风、金成林在《莫将龙种变跳蚤一一重读马克思》中评价到:“播共和之龙种,收专制复古Z跳贵。这是革命范式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写照。”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 () A.从金m起义到天京事变 B.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 C.从武吕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建立 D.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 5.音乐老师正在教初二(5)班学生唱一首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 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一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在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护国运动 D.辛亥革命 6.率领护国军,逼袁世凯放弃帝位的将军是() A.蔡铐 B.段祺瑞 C.曹規 D.吴佩孚 7.辛亥革命以后谁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 A.李鸿章 B.慈禧太后 C.袁世凯 D.陈独秀 8.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但是,严复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屮,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这说明() A.袁世凯复辟帝制符合国情 B.严复强烈反对袁世凯复辟 C.屮国没有条件实行民主 D.严复认为袁世凯不必称帝 9.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根本原因在于() A.帝国主义破坏 B.湖北军政府涣散 C.袁世凯的欺骗和威胁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0."孙屮山在遗嘱内嘱咐曰:'革命尚未彻底,同志仍需努力。’”下列对“革命尚未彻底”理解最恰当的是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疯狂侵略 ?综合题

【学生版】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民国初期,(政府)参考西方有关法规,并吸纳工商界代表的建议,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这反映了( )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律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2.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3.1913~1915年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这反映出( ) A.中国社会普遍对辛亥革命很失望 B.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是错误的 C.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的野心 D.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是错误的 4.“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5.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 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7.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 A.军阀拥有武装 B.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C.各帝国主义国家扶植军阀混战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下表是1913~1920年间中国部分轻工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快速发展 B.各帝国主义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 D.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9.1916年1月出版的第一卷第五号《青年杂志》在“英汉对译”一栏中刊登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节选。杜尔格对他的评价是:“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青年杂志》刊登这篇文章,说明其倡导的思想是( ) A.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B.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D.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 10.1919年胡适在发表的《谈新诗》中指出: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先要语言文体的解放,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据此,胡适认为( ) A.文学革命也是思想革命 B.思想变革应从文学开始 C.新文化运动迎合了时势 D.文学革命需要变革儒学 11.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相同点有( ) ①孙中山号召或领导②都是武装斗争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④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 (1915) 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结合所学你认为原因是( ) A.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的变革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专题十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教师

专题十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 【多角度整合】 北洋军阀统治中国16年。有人说,这是黑暗与希望并存、反动与进步斗争的16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史实概括指出这16年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历史原因? 2.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并存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思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是在哪一思想领导下进行,分析原因。 3.虽然北洋军阀统治很黑暗,但中国革命没有停下脚步,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没有停下脚步,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中国向近代化没有停下脚步。试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1.特征:(1)虽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资产阶级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例如: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如:五四运动爆发、中共诞生,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掀起等。(3)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革命力量实现大团结。 原因:(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2)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必然推陈出新。(3)反帝反封建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的共同任务。 2.(1)并存原因:虽然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但两党阶级本质存在根本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两党的革命指导思想不可能一致;其次,共产党员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指导思想。 (2)新三民主义。原因:①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帝反封建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使其能够成为各阶层共同奋斗的旗帜。②两党合作,领导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继续为争取民主政治而斗争,先后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革命舞台,发起五四运动,各革命阶级为了反帝反封建共同目标,实现了联合,共同发动了国民大革命。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先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终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利用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暂时放松,民族资本家高举实业救国大旗,积极发展民族工业,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上述史实充分说明了中国近代化没有停下脚步。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D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2.1919年孙中山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一件事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 D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3.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之所以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依据是 B A.领导阶级 B.革命任务 C.指导思想 D.历史阶段 4.曾纪鑫在《千古大变局》一书中,以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等十一个历史人物为载体,记述了一段中国的艰难历程。据此你认为“千古大变局”应是 A A.中西交汇 B.制度改弦 C.朝代更易 D.战乱频繁 5.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C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袁世凯专权的主要表现;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 .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引学生学分析、概括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袁世凯专权和袁世凯称帝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能力及评价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政、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动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学法指导方面: 本节内容可以从两条线索去掌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对内加紧专制独裁、复辟帝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依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最终走向失败。第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的认识逐步清醒,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反对专制、独裁、复辟、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通过引导,训练学生自己理出历史线索和知识结构。 充分运用本节教材中的人物插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①袁世凯复辟帝制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国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中复辟。②护国运动。这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是难点。袁世凯建立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是大地主、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是清王朝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是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 - 1928年)。总体特征表现为:(1)政治上,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同时新的革命力量不断孕育发展。(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4)社会生活上,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衣、食、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护国战争;1917年“府院之争”;1915年新文化运动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4班,班级共40人,全班只有十六个学生选历史课,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几乎一片空白、对民族工业等概念不清楚,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通过短期接触发现高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课堂上喜欢思考问题,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