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新的交通银行由于拥有铁道、航运、邮政、电报四个系统的存款业务专权,资本实力雄厚。之后随着中国邮电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银行的

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以上两大银行外政府还设立了7家专业银行,拥资7000万元。就在政府兴建官办银行的同时,地方银行和私营银行也发展起来。在地方上,各省市和军阀统治区内,各式银行纷纷冠名建立。1915-1921年,全国新设银行达124家之多,其中著名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盐业、金城、大陆、中南等大银行均在此时建立,中国银行业亦由此进入了日臻发达的时期。这些银行建立后,并不完全受军阀地方势力操控。它们中的一部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充足资金,开展正当的存取汇兑信贷业,调剂资本流通,扶持地方产业发展,同时也使自身得到了发展。

长期以来每谈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发展,人们都会笼统地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各国无暇东顾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912-1928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纯某种因素所造成的,它是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不完全作为下,多种以下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北洋军阀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的结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周学熙曾经两度出任财政总长。他凭借着袁世凯、徐世昌、熊希龄、颜惠庆等政府要员的支持,以政府为后盾,开始逐步有计划地实施实业政策。他二次上台就积极贯彻他的财政方针"整理田赋,调整盐产,清理官产,施行烟酒公卖",筹办实业银行和兴办工业。

(二)是地方自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自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中国就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一时期里,中央政权控制不了地方政权,反映到经济上就出现了中央财政不能控制地方财政,相当一部分军阀划地而治。军阀为巩固和扩充地盘,实施了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例如阎锡山在山西境内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山西近代工矿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三)是民众爱国运动对民族经济的推动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混乱政治黑暗,军阀出卖中国主权的行为引起国人的愤慨,引发了一系列的爱国政治运动。1915年日本逼迫北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广大民众就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运动。运动在经济上则表现为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运动的效果一方面抵制了日货倾销,另一方面扩大了对国货的需求,带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壮大。这种效应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表现更为突出,这对中国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四)是人口迁徙与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壮况是一个国家人口变动的基础,而人口变动又直接影响到生产、消费与积累。人口迁徙是人口变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与社会经济变动的关系最密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最直接。20世纪初,中国农村人多地少水旱灾、匪灾频繁、租税繁重,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流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许多百姓为逃避战祸大规模迁徙。这一时期华北各省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使外国在东北地区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缓解了东北地区劳动力相对紧缺问题,对东北地区近代工农业发展重要作用。由于新兴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许多过去的手工业者、小商贩、船夫、挑夫没了生计,成为流动人口又一大来源。这些流动人口为了维持生活,纷纷涌入城市,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也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混乱,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环境,但北洋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纵经济,也就不能任意破坏经济的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在如此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仍然有所发展。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没有作为,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政府的这种不完全作为,反而使辛亥革命影响、国际市场的新变化、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地方自治、民众的爱国运动和人口迁徙等各种社会因素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量,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 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 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 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

2017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word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019-2020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随堂练习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内阁制,排除B项。此时皇帝已经退位,排除C项。袁世凯此时尚未称帝,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 A 2.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解析由题目中的“20世纪初”可排除A项和B项,A项是1842年签订的,B项是1895年签订的。C项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是日本在1915年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 答案 D 3.“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解析材料“覆民政而复帝制”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复辟帝制。20世纪初期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最终失败,“民国乃得中兴”,故C项正确。 答案 C 4.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复辟帝制 解析结合材料“元首谋逆,蔑弃《约法》”可知此行动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后,革命党人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护国运动,故选C项。 答案 C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解析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皖系军阀。 答案 D 6.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北洋军阀的统治D

章末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统治者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独裁,违背民主共和,中国的政治异常黑暗。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9题。 1.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后不久就被迫辞职的内阁总理是() A.孙中山 B.唐绍仪 C.黄兴 D.陆征祥 答案:B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独裁统治采取的措施有() ①逼迫清帝退位②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③破坏《临时约法》④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答案:B 3.1913年,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他主要是为了( ) A.向国民党展示军事实力 B.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 C.维护其专制统治 D.讨好西方列强 解析:A、D两项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本题迷惑性最强的是B项,B项是直接目的,C项才是根本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4.“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宋教仁案”的理解,来考查对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的认识。宋教仁是民主共和的维护者,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的目的在于实现独裁统治,所以B项是最佳答案。 答案:B 5.袁世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 ) A.彻底消灭了国民党 B.完全控制了国会 C.将其独裁统治扩展到全国 D.赢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解析:在镇压二次革命的过程中,袁世凯的北洋军进驻并控制了南方各省。 答案:C 6.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强迫”是指() A.违反了有关的法定程序 B.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 C.议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D.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志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三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第四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教案三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第四章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和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和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的成立;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二)思想认识:1、袁世凯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三)能力要求: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二次革命的失败来分析认识其原因,总结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和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教学难点: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能篡夺革命果实?进而导入新课。 一.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是怎样逐步建立起独裁专制统治的? (1)政治上,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教师分条进行讲述:在政治上,袁世凯把其亲信安排在军事、财政、内政、外交等要害部门,同盟会员只能担任一些“冷衙门”的总长(王宠惠、蔡元培、宋教仁、陈其美分任司法、教育、农林、工商总长)。之后,袁世凯又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强迫参议院通过他所提名的新内阁,使之完全成为听命于己的御用工具。 在军事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6小字内容) 概括袁世凯政权的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使学生明确:(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A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B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轨道。 2、宋教仁案(1913年3月20日) 袁世凯是“宋案”的幕后策划者,其目的是为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教师解释“《真理画报》刊登刺杀宋教仁的有关人犯”,五人分别为主谋袁世凯,同谋国务总理赵秉钧,联络者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指挥者上海大流氓袁的长江侦察科长应桂馨,行凶者流氓兵痞武士英。1913年4月24日武士英暴死狱中,1914年2月17日赵秉钧在天津督署中毒而亡;应桂馨于1914年1月在天津被军政执法处侦探长郝占一杀死。上述三人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练习)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1借助时代特征解读历史概念的意识不足 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针对练1] (2016·郑州期中调研)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短板2论证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 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针对练2]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短板3调动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史料的意识不足 例3(2014·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D.共和制不适应于中国 解析:选B。材料是袁世凯顾问古德诺对中国国情的推断,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故君主立宪制符合国情不准确,故A项错误;从古德诺的身份和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行为可知,其言论是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德诺一人之言,不能体现出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C项错误;古德诺认为共和制不适合中国是在为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不能反映出共和制不适应中国,故D项错误。 2.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解析:选A。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是“被废止”“称帝”“复辟”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局限不是体现在《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上,故B项错误;《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更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不能反映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故D项错误。 3.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袁世凯复辟 (二)军阀割据混战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宋教仁遇刺案。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产生的结果: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作业布置】 1.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谁? 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什么? 3.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苏的北洋军阀是谁? 4.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谁?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 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 "二十一条";五九 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 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 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 以深入人心。 31 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 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2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 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 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 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

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 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 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 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 民主运动。 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 袁的预期目标。 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 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 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 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 不彻底。 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垮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二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

课时双测过关(二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时期 解析:选D 袁世凯于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此时属于北洋军阀时期。 2.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重新颁定“教育要旨”,指出教育“必于忠孝节义植其基,于智识技能求其阙”,把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其根本目的是( ) A.推行社会教化B.恢复传统文化 C.准备复辟帝制D.宣扬西方文明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大肆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3.一些军政界人士鼓动张勋称:“黎、段两人断难并立,趁此机会,厉兵秣马,可以定乱为名,收服人心,借图大计。……中央麻木不仁,无力压制。似此政府,几类东周,有建义旗者,谁不响应?”以上材料说明张勋能短暂复辟的因素是( ) A.“府院之争”军阀割据B.前清遗老推波助澜 C.张勋集团实力雄厚D.共和体制已成废纸 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黎、段两人断难并立”“似此政府,几类东周”,可知张勋之所以能够短暂复辟,主要原因在于“府院之争”背景下,各派军阀混战割据,故选A项。 4.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解析:选D 根据题干可知,法国将军对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他们是“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赞誉充分证明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选D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独裁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①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虚伪的袁世凯。 2.护国战争 维护国家的共和体制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袁世凯称帝,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已成为时代潮流。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的形成 (1)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表现 (3)影响: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2.“府院之争” (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 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3.护法运动 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重新建立共和的民主法统。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 逆时代潮流,失败是必然的。 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软弱的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参加一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作战,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教学内容: 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时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 2、根源:半封建性和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3、性质:封建、卖国的反革命军事、政治集团。 3、过程: ①清末:1905年袁在天津小站练兵,利用师生、部属关系,笼络大批亲信。 ②1905年: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建立北洋新军六镇,形成雏形。 ③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后,帝国主义选中袁世凯为新工具。 ④1912年: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集团掌握了政权。 ⑤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 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一)袁世凯的黑暗统治(1912--1916年) 1、外交: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举例: 2、内政:违背民主潮流(对内专制独裁事实有哪些?复辟倒退过程?) ①大搞复辟活动:A、政治上 B、军事上 C、刺宋案,镇压二次革命。 ②加紧复辟帝制: 第一步: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 第二步:1914年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将大总统的权利扩大到几乎与皇帝一样。接着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暴露其当皇帝的野心。 第三步:公开恢复帝制(1915年12月12日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 (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一、概述北洋军阀统治概况1 2 3 说明:双半性质未改变;仍需反帝反封建。 二、分析北洋军阀的性质 三、北洋军阀统治期限 1 2 3 4 四、做典型例题。 然后给学生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斗争手段不断深入:法律手段——政党政治——军事斗争。 五、布置学生思考:辛亥革命 象?袁世凯复辟为什么短暂而亡?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案

第10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应贵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⑷尊孔复古的逆流 ◆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半封建性决定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1,形成的社会根源: 半殖民地性决定(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那些影响?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1)含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2)焦点——要不要参战,由谁主持参战 (3)实质——美日在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的体现。 (4)后果——“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2,张勋复辟的活动 思考:段祺瑞对待张勋复辟的态度是怎样的?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什么? 三,段祺瑞专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制定临时约法(1912) 2,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1913) ⑴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 ⑵阅读书中国民党宣言的部分引文,分析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的纲

专题八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优质学案)

专题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 一.政治方面 1.袁世凯复辟帝制 2.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 3.五四运动: (1)背景:①国际形势:十月革命胜利;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给。(导火线)③国内形势: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 (2)过程:以为先锋,以为主力;由先进知识分子领导者;中心由转移到,主要口号有“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拒绝 在和约上签字”、“还我”等。 (3)成果:释放、罢免、拒绝。 (4)性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5)影响: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是的开端;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中共成立和中共二大 (1)“一大”召开:1921年在召开。规定党的任务(纲领)是推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二大”召开,1922年在上海召开,规定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 领)。 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国共合作(1924—1927) (1)背景:①中共工人运动受挫;②孙中山国民革命多次失败;③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 (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3)影响——标志国共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大革命由此兴起。6.北伐战争 (1)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实现中国统一。 (2)概况:1926年7月从出师,1927年初占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3)意义:动摇了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失败:政变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中国共产党错误;帝国主义的破坏。 (5)教训:不能放弃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 二.经济方面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1912-1919)

教案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 3.(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2)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虽然袁世

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不彻底。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垮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学生对袁世凯由独裁到复辟帝制的史实的掌握,提供学生分析、认识史实的依据。 2.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和护国运动兴起纪事年表。 3.启示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其中北洋军起了什么作用,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袁世凯专权的主要表现;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 .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引学生学分析、概括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袁世凯专权和袁世凯称帝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能力及评价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政、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动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学法指导方面: 本节内容可以从两条线索去掌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对内加紧专制独裁、复辟帝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依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最终走向失败。第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的认识逐步清醒,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反对专制、独裁、复辟、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通过引导,训练学生自己理出历史线索和知识结构。 充分运用本节教材中的人物插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①袁世凯复辟帝制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国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中复辟。②护国运动。这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是难点。袁世凯建立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是大地主、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是清王朝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是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 - 1928年)。总体特征表现为:(1)政治上,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同时新的革命力量不断孕育发展。(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4)社会生活上,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衣、食、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护国战争;1917年“府院之争”;1915年新文化运动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4班,班级共40人,全班只有十六个学生选历史课,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几乎一片空白、对民族工业等概念不清楚,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通过短期接触发现高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课堂上喜欢思考问题,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北洋军阀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北洋军阀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从经济角度进行研究 说起北洋军阀,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大多都是反面的,而且在正统的历史教科书里,北洋军阀所制造的历史现象,也多属于黑暗反动,祸国殃民,所以对比于近代史上的其他人物和势力,好像以前对于北洋军阀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我选择北洋军阀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作为研究课题,并非要为他们平反,只是对北洋军阀比较感兴趣,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更深层次更广泛地了解他们,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那本正统的教科书。至此我读了《北洋军阀史》和其他相关的期刊论文,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讨论北洋军阀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如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社会风俗、文化等,但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历史实在过于纷繁复杂,派系之间斗争不断,要细细研究必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因为个人时间精力有限,本篇报告会主要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北洋军阀的影响。况且初高中的教科书中对于北洋军阀在国家主权等政治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已经有了比较详尽的描述,鲜少从经济方面阐述,所以我希望能过从经济方面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北洋军阀。 在我之前,已经有不少有名的历史学家和学者对北洋军阀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新夏、莫建来在《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中,开篇给北洋军阀下了定义:“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它以1895年小站练兵为契机而崭露头角,嗣后经过十五六年的精心经营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攫取了足以左右政治局面的权力,终于乘辛亥革命之机占据了中国的统治地位。在此后的16年时间里,虽然政潮迭起,派系纷争与更易剧烈而频繁,但北洋军阀集团却一直把持了全国的统治权,从而出现了一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此,北洋军阀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无疑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① 对于整个北洋军阀集团的历史作用,来新夏教授著文从五个方面作了论述:1.北洋军阀集团在清末是维系晚清十余年统治的一个支柱。2.北洋军阀集团是辛亥革命时期转移政权的主要力量。主要表现为:如果不是这支军队在搞纵横捭阖,清朝政府是不是这么容易交出政权是值得考虑的,同时也是这支军队对局势的威慑力量,使革命者被迫退让,使袁世凯轻取中华民国的统治权。3.北洋军阀集团是统治中华民国统一政权的代表。4.北洋军阀集团所掌握的北洋政府是由统一走向再统一的一个过渡。5.使中国的军制摆脱了旧有的落后而陈旧的状态。② 而在经济方面,历史对于北洋军阀的所作所为也是褒贬不一的。有学者认为北洋军阀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