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洋军阀统治知识点

北洋军阀统治知识点

北洋军阀统治知识点
北洋军阀统治知识点

北洋军阀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新趋向

1、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熊希龄为内阁总理。9月,组成包括梁启超、汪大燮(xie 四声)、张謇在内的“第一流人才内阁”(强力部门由袁世凯嫡系掌握)。

2、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10月10日,袁世凯就职。11月4日,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无法开会。11月26日,组织政治会议。1914年1月10日,取消国会。3月,约法会议召开。5月1日,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国务院,总统府设政事堂为办事机构,以“国务卿”(首任是徐世昌)为政事堂首脑。成立代行立法机关职权的参政院,袁世凯任命参政。参政院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改为十年,连选连任不限;总统任期届满时,若有政治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继任者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无限制。专制独裁统治被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3、袁世凯和守旧派、复辟派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4、白朗以“抚汉讨袁司令大都督”的名义发布告示,声震豫西。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在豫、皖、鄂活动,在老河口整编称“公民讨贼军”(“扶汉军”),自称“中原扶汉军大都督”,决定进军西北。在陕西、甘肃受挫后回到河南,1914年8月失败。白朗起义是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低潮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击了袁世凯反动统治,鼓舞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力量。

5、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任总理。《中华革命党总章》“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认为民族主义已完成,没有提出反帝纲领;组织上强调党的集中统一,规定入党者必须宣誓对孙中山绝对服从,并按手印,还按入党先后顺序把党员分为“首义”“协助”“普通”三等,所享权利不同,人为地造成等级森严,加深党内外隔膜,脱离群众;过分注重军事,忽视发动群众。在东京创办《民国杂志》。

6、一战爆发后,留日但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部分国民党人,以讨论欧事为名,于1914年8月在东京成立“欧事研究会”会员主要是追随黄兴的国民党军事骨干和国民党中稳健派。坚持反袁主张,但在斗争策略上反对孙中山“急进”方针,主张“缓进”,存在着对革命缺乏信心的消极因素。

7、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分五号:中国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将旅大租借期及南满、安奉铁路期限延长至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未经同意他人不得开采附近矿山;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国警政、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铁路建筑权给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有投资建筑铁路及开矿优先权。

8、1915年5月9日,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谈判(陆徵祥、曹汝霖),日本迫使袁世凯接受除第五号内容外的要求。“五九国耻”。

9、“二十一条”的谈判与签订,从上海发起国民大会,各地纷纷响应,形成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

10、1915年8月,古德诺(美)《共和与君主论》;有贺长雄《共和宪法持久策》鼓吹由袁世凯称帝。杨度、孙毓筠(yun二声)、严复、刘师培、李燮(xie四声)和胡瑛(“筹安六君子”)组织“筹安会”,公开鼓吹恢复帝制。10月6日,参政院决定不再召开国民会议,由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10月8日,袁世凯公布《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2月11日,参政院投票赞成君主制,12月31日,袁世凯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11、1915年9月,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坚持共和,反对帝制。12月25日,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组成“护国军”讨袁。1916年1月1日,云南军政府成立发布讨袁檄文。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时为一战,欧美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态度因

形势变化而转变为倒袁,袁世凯集团分崩离析。

12、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废洪宪年号。5月8日,各独立省份军人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唐继尧、岑春煊、梁启超)。6月6日,袁世凯病死。

13、护国战争推翻了洪宪帝制,埋葬了袁世凯,最终迫使段祺瑞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但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段祺瑞窃取,国家政权并无革命性转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没有改变。

14、帝国主义失去统治中国的共同工具,便各自寻找和培养在华代理人,促成军阀割据。段祺瑞(皖系军阀)日本支持,握有中央大权;冯国璋(直系军阀)英国、美国支持;张作霖(奉系军阀)日本支持;阎锡山(晋系军阀);张勋“定武军”屯兵徐州,是拥立溥仪复辟的中心人物;唐继尧(滇系军阀)云贵两省;陆荣廷(桂系军阀)两广地区。

15、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恢复《临时约法》。

16、原国民党议员组成丙辰俱乐部、客庐系、韬园系三个政团。1916年9月,在孙洪伊倡议下,三派组成“宪法商榷会”(后客庐系分为政学系和益友社,丙辰俱乐部和韬园系合并为民友社),基本反段祺瑞。主张地方制度列入宪法,省长民选,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地位。实际上代表反对北洋军阀集权的不当权资产阶级和与段祺瑞有矛盾的某些地方军阀利益。进步党分裂为宪法案研究会和宪法研究同志会,原国民党三派成立宪法商榷会后,两派也自动合并为“宪法研究会”(研究系)支持段祺瑞。主张中央集权,省长由中央任命。实质上反映段祺瑞等北洋军阀的态度。

“中和俱乐部”是段祺瑞指使成立的御用党。

17、府院之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政治集团(支持者为国民党人和南方地方势力)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军阀政治集团(支持者为研究系和亲段北洋督军)之间的矛盾。既有黎元洪与段祺瑞争权夺利的矛盾,也反映研究系和国民党间的矛盾、国民党与皖系军阀间的矛盾。到1917年提出“参战问题”时更加表面化。黎元洪担心段祺瑞以参战名义加强对自己和国会的控制,支持美国反对参战;段祺瑞为加强自己实力在日本支持下决心与德断交,继而参战。3月,国会通过与德断交案。参战问题成为府院之争焦点,也是国会两派斗争焦点。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张勋率辫子军(仅次于张勋的复辟势力是升允“勤王军”“满蒙举事团”,勾结沙俄)进京调停,逼黎元洪解散国会,乘机拥溥仪复辟(丁巳复辟,仅仅12天)。段祺瑞通电宣布讨伐张勋。1917年7月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溥仪再次宣布退位。段祺瑞重新上台,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8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大总统布告》正式对德宣战。

18、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蓝辛和日本外务相石井菊次郎订立《蓝辛石井协定》,美国承认日本在华有“特殊利益”;日本再次承认“门户开放”。给日本独占中国以条件。19、西原借款:1917年1月至1918年9月,日本寺内正毅内阁的重要谋士西原龟三以“私人身份”六次来华,经手八笔对段祺瑞政府的贷款,合计1.45亿日元。

20、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订立《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取得在我国驻兵和军队自由出入我国东北与蒙古的特权。

21、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抵达广州,举起“护法”旗帜。7月22日,海军总长程璧光和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舰队由上海赴广州,通电拥护约法、拥护国会。8月,召开“非常国会”(不足法定人数),决定成立军政府。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出兵北伐,开始“护法战争”,战场主要在湖南。

22、西南军阀害怕被段祺瑞吞并,借“护法”旗号自保,并利用护法战争扩充自己实力。

23、冯国璋(大总统)和段祺瑞(总理)开始新的“府院之争”。1918年6月,吴佩孚(直系)与西南军阀签订“停战协定”皖直两系军阀矛盾加剧。护法军政府内部矛盾也加剧:1918年5月20日,改大元帅府为总裁制的军政府由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林葆怿、

陆荣廷、岑春煊七人为总裁,实际权力已被西南军阀篡夺。5月21日,孙中山离开广州赴上海,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护法”口号没有提出涉及有关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反映广大工农群众的迫切要求,不能吸引广大人民参加,寄希望于和北洋军阀有矛盾的南方军阀,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领导,也没有可靠的革命武装。

24、1918年,段祺瑞指使徐树铮、王揖唐为首的“安福俱乐部”操纵新国会选举。9月,徐世昌当选为下届大总统,将冯国璋直系挤出中央。此后,曹锟、吴佩孚成为直系军阀首领。

25、1912年8月13日,中国政府对俄英日三国发表了关于《满蒙藏之主权五事》指出:满蒙各地皆为中国领土,凡有关满蒙各地之条约,未经中国政府承认,不得私定;满蒙各地矿产,无论何人不得私自抵押;中国政府在满蒙各地有自由行动之主权,外人不得干预;各国不得以护侨为名向中国增派军队;现蒙藏地方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反中国政府行动为非法,外人不得主使挑唆。

26、1913年11月袁世凯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声明》追认“俄蒙协约”及其附件,承认外蒙自治权。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宗主权,外蒙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中国不得在外蒙设治、驻军、移民。在中俄互换照会中还实际承认了俄国对外蒙的控制。

27、1915年6月,恰克图会议《中俄蒙协约》沙俄承认中国对外蒙“宗主权”,哲布尊丹巴取消帝号,由中华民国大总统册封;北京政府承认外蒙“自治”和沙俄在外蒙特权。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爆发,沙俄垮台,1919年,北洋政府派兵开进库伦,恢复对外蒙主权。

28、1914年6月,沙俄强占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当时和以后历届中国政府都未放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29、策勒村事件:1912年6月中旬,沙俄间谍色依提公然在策勒村贴出通告,煽动群众加入俄国籍,群众向当地政府控告,色提议开枪打死前来的兵士和群众,群众愤怒烧其房,击毙歹徒。

30、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中英藏会议在印度西姆拉召开。麦克马洪(英方代表)提出内藏与外藏区分(将西藏、青海、西康、甘肃、四川、云南藏区统称为西藏,金沙江以西为外藏,以东为内藏)。1914年7月3日,英国勾结西藏地方“代表”签订“西姆拉条约”。中国政府拒绝签字,谈判破裂。在此期间,麦克马洪背着中国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代表在会外秘密换文中提到所谓划定中印东段边界的“麦克马洪线”,把九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当时和以后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

31、封建土地关系的若干变化:官田、公产私有化在辛亥革命后日益普遍;受法律保护的土地买卖突破了家族势力限制,开始自由交易;土地买卖愈加频繁,土地兼并、土地集中现象更严重;土地转手较快的地区,逐渐打破了永佃制的束缚,先改永租佃为长期租佃,进而向短期租佃发展。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一批有政治背景的大地主:北洋军阀和其他军阀;商人、高利贷者;外国教堂传教士和外商。实物地租占绝对优势,但货币地租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亦有增长趋势。有押租的田在租田中比重不断上升,地主通过押租利用农民破产求佃者日多的情况,对佃农加强制约和剥削。形成了一些新的专门化农业区,而且出现了专门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进一步加速这些地区的农产品与工业品以及各种农产品之间交换。中国农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增强,给帝国主义一些垄断组织直接深入我国农村、干预农民生产提供了机会。形成了一批进行农产品加工的手工业区,农村手工业产品也日益商品化。手工业者出现两极分化,手纺工业主分化最明显。

32、农垦公司分为三类:从事蔬菜、养蜂、牛奶、果园、粮食等农副产品生产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多在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郊区,一般规模不大);采用自垦和租佃双

重形式的公司(江苏出现最早,数量最多);利用特权低价领垦土地,然后转手出租的农垦公司(主要分布于东三省和内蒙古官地放垦区,一般规模较大,常由官方办理垦务的机构和地方军阀、豪绅巨贾互相勾结组成,实际上是以土地投机组织)。

33、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制定了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解除了清政府原来对呈请开办企业的限制,逐步废除了一些封建性专利垄断;政府对“振兴实业”的宣传和提倡国货运动;爱国华侨归国投资办厂;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对中国侵略有所放松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34、纺织和面粉工业(“面粉大王”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茂新面粉公司和福新面粉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发展最快,重工业有所发展。资本的集聚和集中加快,拥有巨额资本的大企业有所增多。1914年3月15日,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成立。中国民族工业虽得到较大发展,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很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仍然很浓。是乘着欧美帝国主义在一战无暇东顾之机进一步发展,时间很短暂;发展多集中于轻工业,主要是满足帝国主义市场需求,发展畸形零乱,根本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较快的仍然是中小企业和工场手工业;即使在发展较快的一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主要是日本和美国)。

35、中国无产阶级成长较晚,人数较少,但非常集中,深受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剥削,政治上毫无民主权力。辛亥革命后工人罢工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不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而进行的。但也日益明显地开始由经济斗争转向反帝反封政治斗争。中国无产阶级已开始由自在阶段向自为阶段转变。1915年反对日本“二十一条”和1916年反对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的斗争,工人成为这两次斗争的主力。1912年,在上海成立以徐企文为首改良性工团组织“中华民国工党”。36、袁世凯政府公开尊孔复古,复古组织影响最大的是康有为的孔教会。辛亥革命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领域发动了反封建斗争——新文化运动。

37、1915年9月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开始改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8、1917年1月,陈独秀应北京大学蔡元培聘请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与北京大学结合,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39、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以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榜样,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专制独裁政治服务的封建伦理道德)与“科学”(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树立起“打倒孔家店”大旗,以进化论观点阐明孔子之道不适应现代生活,以民权、平等思想解释维护专制制度的孔教与之背道而驰,反对定孔教为国教,编入宪法。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陈独秀、鲁迅)。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义”允许各学派自由发展。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空前的沉重打击,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对知识青年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是新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使人们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就其内容而言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未把新文化运动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之局限于知识分子圈子,新文化思想未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部分领导人物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一切皆坏,西方文化一切皆好。

40、新文化运动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陈独秀、李大钊VS杜亚泉)。五四运动后,中西文化争论更广泛展开,章士钊“新旧调和论”;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中西文化“化合”说;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从理论上反对新文化运动,维护儒家,是第一位有理论、有系统的维护儒家文化的学者。

41、1917年10月,恽代英在武昌发起“互助社”;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在长沙成立“新民学会”曾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42、科学团体中最有影响的是中国科学社(1915年正式成立,任鸿隽(juan四声)、胡适、赵元任、杨铨(quan)、秉志等留美学生)创办《科学》杂志。

43、鲁迅《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篇白话小说,是新文学开山之作,标志着新文学诞生。倡导并最先创作白话诗歌的是胡适。真正成为新诗奠基之作的的是郭沫若《女神》。

44、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是送来马列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先进分子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使新文化运动后期转变成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

45、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马列主义传播过程中,中国产生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 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 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 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5课北伐战争 练习题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 1.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B)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2.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C ) A. 讨论建立武装政权 B. 发动武装起义 C. 讨论和国民党的合作问题 D. 进一步明确党的革命纲领 3.《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B)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4.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的定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和( C ) A. 团结农民 B. 吸收无产阶级 C. 扶助农工 D. 吸收工人阶级 5.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该学校的创办(D) A. 维护清朝的统治 B.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6.“1926年,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上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 目的是( C ) A.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B.同北洋军阀夺地盘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7.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 C) A.结构较完备 B.采用新式武器,引进西方训练方法 C.由国共两党合办,并聘请苏联教官 D.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8.“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 伐将领是(C) A. 蒋介石 B. 周恩来 C. 叶挺 D. 张学良 9. 1924年6月,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 帮助下一手创办,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担任( A ) A.校长 B.副校长 C.政治部主任 D.后勤部主任 10.漫画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右图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印制的宣传漫画。与该漫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2017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word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019-2020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随堂练习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内阁制,排除B项。此时皇帝已经退位,排除C项。袁世凯此时尚未称帝,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 A 2.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解析由题目中的“20世纪初”可排除A项和B项,A项是1842年签订的,B项是1895年签订的。C项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是日本在1915年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 答案 D 3.“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解析材料“覆民政而复帝制”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复辟帝制。20世纪初期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最终失败,“民国乃得中兴”,故C项正确。 答案 C 4.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复辟帝制 解析结合材料“元首谋逆,蔑弃《约法》”可知此行动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后,革命党人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护国运动,故选C项。 答案 C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解析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皖系军阀。 答案 D 6.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北洋军阀的统治D

章末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统治者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独裁,违背民主共和,中国的政治异常黑暗。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9题。 1.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后不久就被迫辞职的内阁总理是() A.孙中山 B.唐绍仪 C.黄兴 D.陆征祥 答案:B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独裁统治采取的措施有() ①逼迫清帝退位②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③破坏《临时约法》④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答案:B 3.1913年,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他主要是为了( ) A.向国民党展示军事实力 B.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 C.维护其专制统治 D.讨好西方列强 解析:A、D两项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本题迷惑性最强的是B项,B项是直接目的,C项才是根本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4.“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宋教仁案”的理解,来考查对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的认识。宋教仁是民主共和的维护者,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的目的在于实现独裁统治,所以B项是最佳答案。 答案:B 5.袁世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 ) A.彻底消灭了国民党 B.完全控制了国会 C.将其独裁统治扩展到全国 D.赢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解析:在镇压二次革命的过程中,袁世凯的北洋军进驻并控制了南方各省。 答案:C 6.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强迫”是指() A.违反了有关的法定程序 B.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 C.议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D.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志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三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第四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教案三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第四章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和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和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的成立;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二)思想认识:1、袁世凯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三)能力要求: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二次革命的失败来分析认识其原因,总结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和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教学难点: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能篡夺革命果实?进而导入新课。 一.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是怎样逐步建立起独裁专制统治的? (1)政治上,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教师分条进行讲述:在政治上,袁世凯把其亲信安排在军事、财政、内政、外交等要害部门,同盟会员只能担任一些“冷衙门”的总长(王宠惠、蔡元培、宋教仁、陈其美分任司法、教育、农林、工商总长)。之后,袁世凯又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强迫参议院通过他所提名的新内阁,使之完全成为听命于己的御用工具。 在军事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6小字内容) 概括袁世凯政权的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使学生明确:(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A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B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轨道。 2、宋教仁案(1913年3月20日) 袁世凯是“宋案”的幕后策划者,其目的是为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教师解释“《真理画报》刊登刺杀宋教仁的有关人犯”,五人分别为主谋袁世凯,同谋国务总理赵秉钧,联络者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指挥者上海大流氓袁的长江侦察科长应桂馨,行凶者流氓兵痞武士英。1913年4月24日武士英暴死狱中,1914年2月17日赵秉钧在天津督署中毒而亡;应桂馨于1914年1月在天津被军政执法处侦探长郝占一杀死。上述三人

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知识点及测试

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知识网络一、辛亥革命 准备:思想上: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指导思想的形成,同保皇派论战组织上:兴中会、华兴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军事上:在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发展:1、清政府遏制革命:“新政”、“预备立宪”----政治上空前孤立 2、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导火线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结果及影响:1、中华民国的建立 ①时间:1912年1月1日 ②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③《临时约法》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①原因:帝国主义支持、立宪派叛卖、革命党人妥协 ②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二、北洋军阀的统治 政治:1、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专制、独裁、卖国、帝制 2、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根源、派系、危害 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俄国[外蒙]、英国[西藏]、日本[二十一条] 4、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经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原因;列强放松侵略[一战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影响] 特点:发展快、以轻工业为主、发展短暂、“实业救国” 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重点阐释] 1、同盟会 (1)建立背景:①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2)创始人——孙中山。 依据:①发起人和决策者。②同盟会纲领的制定者。 ③最高领导者。④以兴中会为主。 (3)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依据:①以兴中会为主,联合了其他革命团体。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D.共和制不适应于中国 解析:选B。材料是袁世凯顾问古德诺对中国国情的推断,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故君主立宪制符合国情不准确,故A项错误;从古德诺的身份和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行为可知,其言论是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德诺一人之言,不能体现出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C项错误;古德诺认为共和制不适合中国是在为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不能反映出共和制不适应中国,故D项错误。 2.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解析:选A。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是“被废止”“称帝”“复辟”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局限不是体现在《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上,故B项错误;《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更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不能反映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故D项错误。 3.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袁世凯复辟 (二)军阀割据混战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宋教仁遇刺案。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产生的结果: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作业布置】 1.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谁? 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什么? 3.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苏的北洋军阀是谁? 4.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谁?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 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 "二十一条";五九 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 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 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 以深入人心。 31 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 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2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 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 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 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

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 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 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 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 民主运动。 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 袁的预期目标。 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 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 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 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 不彻底。 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垮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节五四运动 一、五四爱国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继续加深,中国人民继续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不懈探索、奋斗。这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下两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社会进步力量的增长。由于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给中国社会结构带来了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小资产阶级即小商人、小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以及新知识分子的人数也大大增加。其中,工人阶级的成长尤其令人瞩目。1919年,产业工人的人数已超过了200万人,这相当于俄国19世纪90年代产业工人的数量。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也不断提高,他们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已经从经济斗争扩展到了政治斗争,开始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中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成长为中国革命的新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二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带来了中国社会空前的思想解放,这为中国人民进一步探索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创造了条件。就在这时,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于是,一些中国人开始运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思考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先进分子则很快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的新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伴随着中国社会出现的上述新变化,中国革命逐渐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发展,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发展,中国社会出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发端于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紧和皖系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运动前的几年中,欧洲列强虽因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日、美却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夺取了原德国在中国的大量权益,还通过“二十一条”、“西原借款”、《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获得了更多的在华利益,逐渐成为列强中侵略中国最积极、掠夺中国权益最多的国家。1917年“蓝辛—石井协定”签订后,美国协调了与日本的侵华步骤尤其是经济侵略也不断扩大。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到“五四”前夕,中国的民族危机再一次加深,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国内,控制着中央政权的皖系军阀与其他军阀之间的争斗接连不断,政治上发生了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先后与黎元洪、冯国璋为首的总统府之间的激烈政争,军事上发生了皖系军阀与西南军阀之间的对抗与战争,等等。皖系军阀为发展自己的实力,还不断借参战之名搜刮民脂民膏,甚至不惜出卖主权来换取日本的支持。“五四”前夕,军阀政治十分黑暗,人民生活极为困苦,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形势下,一场大规模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着。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终于点燃了这场革命风暴的导火线,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题含答案-11.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 1.二次革命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袁世凯力量强大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D.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2.为了获得对方的支持,袁世凯与哪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护国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教仁案”的发生 B.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袁世凯复辟帝制 4.中华民国建立之初,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孙中山高举反复辟的旗帜 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D.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下列关于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6.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各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尖锐 7.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 ) A.兴中会 B.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共产党 8.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发动了(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9.孙中山曾写了一副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政流血,公真第一人!”这副挽联哀悼的是( ) A.徐锡麟 B.蔡锷 C.秋瑾 D.宋教仁 10.曾领导过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是( ) A.孙中山、张作霖 B.黄兴、蔡锷 C.李烈钧、蔡锷 D.唐继尧、黄兴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的是 A.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B.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 C.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

第四单元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四单元北洋军阀的统治 高考范围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 ①北洋军阀政权 ②“二次革命” ③“二十一条” ④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近五年高考试题 (一)全国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C 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D.复辟帝制13.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粱启超史学主张的是 B ①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②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 ③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④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5.“二次革命”的主要战场在 B A.江西和上海B.江西和南京 C.江西和广东D.江西和安徽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B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D.划定了“麦克马洪线” 11.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C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二)上海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4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①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②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 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③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41.①迅速上升(1分)。 ②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分)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分)“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2分)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2分)若指出北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也可给1分,但本小题最高不得超过7分。 ③a. 外国侵略(或帝国主义)势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2分) b. 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2分)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38.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2分) 示例: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 政治上: 经济上: (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3分) 生产方式: 政治变革: 国际格局: (3)垄断组织产生的条件和实质是什么?“二战”前后垄断又有何新的发展?(3分)(4)(以下3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说明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3分)(5)人们常说,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3分) 38.(1)政治: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分);经济;手工工场(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发展或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分)。 (2)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或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1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1分)(如具体列出1848年欧洲革命,1861年改革,德、意统一,美国内战,明治维新中2项以上也可给1分);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分)。 (3)是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情况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1分)。

近代史测试题(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测试题五 一、单选题 1、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废除议会制的文件是 D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民国约法》 C、《军政纲领》 D、《训政纲领》 2、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改易旗帜”、服从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的是 A 。 A、张学良 B、冯玉祥 C、张作霖 D、冯国璋 3、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向土地革命战争转变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A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4、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C 。 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5、毛泽东在中共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B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兵民是胜利之本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 A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7、1927年9月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是 B 。 A、海陆丰起义 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C、黄麻起义 D、湘南起义 8、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D 。

A、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B、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C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0、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论断的著作是 D 。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1、标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是 D 。 A、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B、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12、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3、192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提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 B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4、在红一方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基础上形成的革命根据地是 D 。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15、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C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独裁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①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虚伪的袁世凯。 2.护国战争 维护国家的共和体制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袁世凯称帝,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已成为时代潮流。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的形成 (1)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表现 (3)影响: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2.“府院之争” (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 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3.护法运动 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重新建立共和的民主法统。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 逆时代潮流,失败是必然的。 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软弱的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参加一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作战,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案

第10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应贵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⑷尊孔复古的逆流 ◆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半封建性决定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1,形成的社会根源: 半殖民地性决定(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那些影响?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1)含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2)焦点——要不要参战,由谁主持参战 (3)实质——美日在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的体现。 (4)后果——“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2,张勋复辟的活动 思考:段祺瑞对待张勋复辟的态度是怎样的?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什么? 三,段祺瑞专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制定临时约法(1912) 2,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1913) ⑴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 ⑵阅读书中国民党宣言的部分引文,分析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的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