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机场暖通设计

某机场暖通设计

某机场暖通设计
某机场暖通设计

一.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与设计内容

1.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某市,总建筑面积为116788m2(含地下附属工程建筑面积16823m2),建筑物地下一层、地上共三层(局部有夹层),各层主要建筑功能如下:地下一层为与枢纽连接的换乘通道、地下机房及管线共同沟;一层为迎客厅、行李提取厅、行李机房、远机位候机、VVIP及站坪用房;二层为到达通道、中转、端头候机区、办公、TOC区;三层为办票厅、安检区、候机区、头等舱候机、办公;局部夹层为VIP候机区。

1.2设计内容

设计范围为本项目内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消防防排烟系统。

2.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DB33/1036-200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某市YQ机场新建航站楼项目消防设计专家评审会会议纪要》 2012年12月20日

3.设计内容

3.1设计参数

3.1.1室外空调设计参数

夏季:夏季空调干球温度33.8℃湿球温度28.3℃夏季通风温度31.5℃

风速2.0m/s 风向 C ESE

冬季:冬季空调干球温度1.4℃相对湿度76% 冬季通风温度8℃

风速2.9m/s 风向 C NW

3.1.2主要房间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及相关指标

注:上述参数为设计计算参数3.2空调冷热源及水系统

3.2.1 空调冷、热负荷

除需设置独立空调系统的区域(如移动机房、电信机房、高低压配电室、UPS机房、消防及BA控制室、TOC区域、安检信息机房、VVIP区域等)外,经计算夏季空调设计冷负荷为17528kW,单位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为152.1W/m2;冬季空调设计冷负荷为8453kW,单位建筑面积热负荷指标为73.3W/m2

3.2.2空调冷热源形式

a. 本项目空调冷热源设置在陆侧能源中心(非本项目范围)。源自能源中心的空调冷水与热水通过总体管线及位于本项目地下共同沟接至1~3#热力交换站,各热力交换站的负荷配置情况如下表所列:

b. 对联合设备机房及行李监控机房设置机房精密空调,系统设置考虑采用N+1的冗余配置,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c. 对于具有24h运行要求、供冷供热需求与大系统不一致的区域、或无法设置空调水系统的功能用房(如移动机房、电信机房、高低压配电室、UPS机房、消防及BA控制室、TOC区域、安检信息机房、VVIP区域等)设置多联机空调系统或分体空调系统。

d. 鉴于本项目固定登机桥及活动登机桥均采用厂制登机桥的方式,桥内空调及活动端飞机送空调均为随桥一体配置,故不在本设计范围之内。

3.2.3空调水系统

a. 空调冷水通过总体管线从能源中心接至各热力交换站,冷水进入热力交换站后利用设置在站内的三次冷水泵组直供至各自承担区域的空气处理末端,三次冷水泵为变频水泵。冷水系统供回水设计温度为5.5\13.5℃。每个热力交换站房的总冷水管上设有能量计量装置。鉴于采用的是直供系统,用户侧冷水系统的定压与水处理装置设置在能源中心内,系统设计工作压力为1.0MPa。

b. 空调用高温热水通过总体管线从能源中心接至各热力交换站,空调高温热水为110/70℃,在各热力交换站房通过热水水-水板式热交换器换热产生60/50℃的用户侧空调热水。用户侧空调热水泵采用变频水泵,空调高温热水系统见动力专业的相关图纸。用户侧热水系统采用闭式定压装置定压,系统设计工作压力为1.0MPa;用户侧热水系统水处理方式采用在线自动化学加药的方式。

b. 通过管路切换,用户侧空调水系统为异程二管制系统。

c. 风机盘管采用电动二通阀,并针对对支路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措施;空调箱采用电动调节阀+自力式压差控制措施的水力平衡方式。

3.3空调风系统

在充分考虑房间功能需求和可实施条件,系统的舒适性、节能性、经济性以及运行管理的可靠性,对本项目各区域采用的空调系统的形式如下表所述:

3.4通风系统

各类用房设有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配置如下表:

注1:当机械通风不能满足使用条件所要求的室内温度时,开启空调系统3.5消防防、排烟系统

本项目为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现行消防设计规范无法涵盖其所有内容,因此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分为消防性能化设计和消防设计规范设计二部分内容。

3.5.1 依据消防设计规范设计的范围及内容如下:

a. 对于无条件实现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合用前室以及消防电梯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每二、三层设一个常开风口,前室每层设一个常闭风口。机械加压系统送风量保证楼梯间压差40~50Pa,前室压差25~30Pa,门洞断面风速大于0.7m/s。为防止楼梯间或前室压力过大,送风系统上设超压旁通。

b. 对于-6.500m标高的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单个防烟分区面积按≤500m2设置,排烟量按每平米60 m3/h 设计,并设置机械补风系统,风量为排烟量的50%。

c. 对于±0.000m、+4.500m、+9.000m标高的办公等区域内的以下部分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单个防烟分区面积按≤500m2设置,排烟量按每平米60 m3/h设计:

①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②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d. 当排烟系统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其风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 计算。

3.5.2依据消防性能化设计的范围及内容如下:

a. 对于-7.000m标高的换乘通道,±0.000m标高的迎客大厅、行李提取厅、行李处理机房、远机位候机,+4.500m标高的到达通道、+9.000m标高的大空间非敞开商业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单个防烟分区面积按≤2000m2设置,排烟系统风量按照该系统所承担的最大防烟分区排烟量确定。各区域排烟量依据火情设定法

确定,具体数值如下表所列:

b. 对于+4.500m标高局部为上空的到达通道、候机,+9.000m标高的办票大厅、候机厅等高大空间设置高侧自动排烟窗,排烟窗的面积为其所在区域地面积的2%。

c. 对于-5.000m标高共同沟设置机械排烟及补风系统,其单个防烟分区面积按≤1000m2设置,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次数计算,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

3.5.3防火阀门设置

a. 空调通风系统及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需设置70℃防火阀的场所:管道穿越防火分区、防火单元、防火隔离带、通风、空调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处、穿越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b. 排烟风管设置280℃防火排烟阀的场所: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防火单元、防火隔离带、各类机房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穿越楼板处、垂直排烟风管与每层水平排烟风管的交接处。

c. 排烟风机前设置与排烟风机机械连锁的280℃防火排烟阀。

d. 板式排烟口或排烟阀+风口形式的排烟口需设置可现场手动打开排烟口的机械手动装置,考虑到大空间区域无条件设置此类手动装置,其排烟阀需具备电动打开与电动关闭功能。

3.5.4 消防阀门、风机的控制:防排烟系统中的风机及阀门均纳入消防控制中心进行监控,用作机械排烟和消防补风的常闭防火阀/风口应与对应系统风机连锁,当阀门/风口手动开启后,应能启动风机进行送风或排烟。

3.6 楼宇自控系统要求

本项目设置楼宇自控系统,采用直接数字式DDC集散式自动控制系统,即中央监视、就地控制系统。热力交换站范围内的冷、热水系统采用冷热监控系统(工业性PLC控制),楼宇自控系统对其只监不控。

a. 冷热监控系统

①本监控系统含冷水直供系统控制与热水系统控制二大部分,该系统采用工业性PLC控制,传感器为工业级。系统与能源中心冷冻监控系统相集成,并与航站楼的楼宇自控系统通过通讯接口予以连接。

②冷水直供系统控制内容:三次变频冷水泵组与余压利用旁通阀组中的长行程电动调节蝶阀由三次侧最不利环路压差信号进行控制,当能源中心二次泵侧所提供的资用压头满足三次侧最不利环路压差时,三次变频冷水泵组及其对应的电动二通阀关闭,余压利用旁通阀组中的长行程电动调节蝶阀以三次侧最不利环路压差为控制目标进行调节;当二次侧所提供的资用压头无法满足三次侧最不利环路压差时,三次变频冷水泵组及其对应的电动二通阀开启,余压利用旁通阀组中的长行程电动调节蝶阀关闭,三次变频冷水泵组以三次侧最不利环路压差进行变频调节以及台数控制。

③热水系统控制内容:根据用户侧回水总管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流量和温度,计算需求热量。根据末端检测值与设定值的对比进行换热器的台数控制。比例调节高温侧电动调节阀,使用户侧热水供水温度保持设定值。以用户侧最不利环路压差为控制目标,对用户侧热水泵进行变频调节。

④冷、热工况切换:依据供冷、供热期的需求,控制冷水管路系统及热水管路系统上的电动二通阀,实现冷、热工况切换。

⑤闭式定压装置和在线自动化学加药的控制箱由设备生产厂家随设备带来,与冷热监控系统通过485接口进行监视。

b. 全空气系统控制要求

①变频风机系统:当系统风量大于等于额定风量的50%时,回水管上电动调节阀开度保持在100%,以室内温度或回风温度作为控制目标,变频调节系统风量;当系统风量小于额定风量的50%时,锁定系统风量,以室内温度或回风温度作为控制目标,调节回水管上电动调节阀开度。

②常规定风量系统:以室内温度或回风温度作为控制目标,调节回水管上电动调节阀开度。

③从-6.500m标高土建新风沟取新风的空调系统:空调箱新风入口设置数字式定风量装置及过渡季电动新风阀。当系统处于空调季工况时,开启数字式定风量装置,关闭过渡季电动新风阀,空调季新风送风机以新风管内静压为控制目标进行变频调节;当系统处于过渡季工况时,关闭数字式定风量装置,开启过渡季电动新风阀,开启过渡季新风送风机,空调季新风送风机工频运行(打开新风管管路旁通阀门)。

④其它通用控制要求:空调机组风机启停、故障、报警、运行状态显示和手自动状态显示;空调系统各种温、湿度监示;空调机组风过滤器阻塞报警;水侧自控阀与空调系统运行连锁;与BA系统通讯实现监示、启停和再设定;空调季空调系统过渡季及冬季工况可变新风比免费供冷控制。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

大跨空间结构作业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屋盖结构设计分析 姓名:李兴盛 学号:04S033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6.30

一.工程概况 主航站楼平面由两片75m×289m圆弧形带成纵轴对称布置而成,屋面外形为双向弯曲弧形,整个屋面以水平及竖向二根中心 75.9m,桁架矢高为5m ,顶面宽度在内侧为6.25m,在外侧为3.8m,下弦曲率半径570.75m,柱距18m。内侧与膜支承桁架相接,外侧为悬臂构。东西连接楼平面投影尺寸为64m×462m的圆弧形带,柱距18m。屋面压形钢板和张拉膜支撑在弯曲落地式主桁架上。指廊共四条,东一和西一指廊平面尺寸为39m×360m,东二和西二指廊平面投影尺寸为39m× 252m,柱距12m。主航站楼东西两端各有两条高架连廊连接主航站楼和连接楼。 二.结构分析 (一)结构体系 主楼长325M,宽235M,其中平面又二片反向的圆弧形带组成。主楼南北两侧钢无该的支承构件是一排由3Φ273×16圆钢管组成的三角形变截面人字形组合柱,人字形柱的两端铰接,使柱的受力最小,以期取得修长轻巧的建筑效果。人字形柱的柱顶高度从东西二端的14.7M升高到中间的35.7M,由里向外倾斜。主楼的内部设置了二排巨形变截面混凝土箱形柱,由于主楼脊骨结构(spine structure)的两侧是刚度及约束都较小的人字形铰接柱,在脊骨结构的内部设计刚度较大的抗侧力柱是必要的。巨形柱的柱距为18M,在基础处的截面为25 00MM×4500MM,刚接于基础,承受全部水平力。主楼的屋盖为近似的几何球形,巨形柱的柱顶高度又东西二端的21M上升到中间的41.9M。主楼采用三角形钢管桁架结构,跨度为76.9M,桁架高度为5M,两端铰接支承在人字形柱及混凝土巨形柱上,主桁架在人字形柱以外的南北方向悬挑7~23M。主桁架两上弦杆的间距从人字形柱处的 3.8M 变化到巨形柱处的5.25M,弦杆为508×16~25MM,腹杆为Φ245×7.1~12MM。腹杆在下弦杆交汇点的间距为 6.35M。为了增加建筑外观的造型变化以及满足采光要求,主桁架在巨形柱处上升为一个拱型桁架采光带,采光带的宽度由中间的20M变化到东西二端约50M,采光带是玻璃纤维张拉膜结构。主楼的屋盖透视图见图1。 图1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一期暖通工程设计.pdf

摘要:概述了浦东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的建筑概况和功能要求,对其暖通空调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空调冷热源、空调方式、空调水系统、消防防排烟系统及BA系统等作了介绍。 关键词:航站楼; 高大空间; 热交换站; 四管制水系统; 节能  中图分类号: TU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6-8449(2003)02-0027-06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一期)暖通工程设计 左 鑫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1引言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总体占地面积约11 万m2,总高度约40m,总建筑面积28万m2。航站楼主 要由三部分组成:航站楼主楼、登机长廊、连接廊(参见图1)。 航站楼主楼南北长约400m,东西宽120m,占地4.8万m2,建筑总面积约为13.1万m2。地上为两层,地下一层。地下层为各种设备用房和货运通道;地面首层高至9.2m,一部分为到达大厅,供乘客和接客提取行李 ;另一部分为行李处理机房。上层标高12.8m,为乘客出 图1 航站区一期工程总体平面 1-主楼 2-候机长廊 3-连接廊 发大厅,是登机前办理各种手序的层面;屋面为造形别致的弧形钢结构;位于9.2m和12.8m之间的技术夹层放置了大多数主楼的机电设备 ;两个弧线型的屋面间有两层楼面,12.8~16.1m间为航站楼办公用房,16.1m至平屋面为设备用房(参见图2)。 图2 航站区主要剖面图 1-出发大厅 2-到达等候大厅 3-机电设备夹层 4-行李提取大厅 5-机电设备层 6-行李处理大厅 7-商业区 8-侯机大厅 9-管线地沟 10-机电设备层 11-登机 / 离机层 12-地下机电设备层

2020最新暖通空调施工方案(通用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暖通空调施工方案(通用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2.1 建筑概况 (1) 三、施工准备及工作计划 (1) 3.1技术准备 (1) 3.2现场准备 (1) 3.3机具准备 (2) 3.4材料准备 (2) 3.5组织机构及人员的配备 (2) 四、通风工程施工工艺 (3) 4.1 镀锌钢板风管的制作 (3) 4.2 风管制作工艺 (5) 4.3 风管加固 (8) 4.4 风管安装 (9) 五、通风空调设备安装 (13) 5.1 材料设备检查 (13) 5.2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与安装要求 (13) 5.3 风机安装 (13)

5.4 漏风量测试 (14) 六、采暖系统安装 (14) 6.1材料要求及连接方式 (14) 6.2材料质量要求 (15) 6.3管道连接 (15) 6.4 管道支架制作、安装 (15) 6.5管道安装 (15) 6.6阀门安装 (16) 6.7管道系统试压和清洗 (16) 6.8管道保温 (16) 6.9系统调试 (16) 七、工期保证措施 (17) 八、成品保护 (17) 九、安全文明施工 (18) 一、编制依据 本工程总承包合同;本工程施工图纸;国家、行业相 关现行规范、规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质量、安全、 环境体系程序文件;***地方相关标准、规程等。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0-20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8K132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市***商业步行街(西区)工程 2、工程地点:***新区(北区) 3、建筑面积:50865.60平方米,商业街 4、结构类别:框架结构 5、建设单位:***市***建设有限公司 6、设计单位:***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承包范围:采暖系统、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

机场新航站楼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 (气体灭火系统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编制单位: ×××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内 容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分 析 第三章、项目管理组织机 构 第四章、工程进度计 划 第五章、施工机具设备计 划 第六章、安装方 案 第七章、施工工期保证措 施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 施 第九章、冬雨、酷热季节施工措 施 第十章、与各方协调配合措 施 附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内容 第一节、编制依据 ×××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招标文件×××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答疑文件

×××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设计图纸 施工现场条件及勘察资料 现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 《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火灾自动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 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附件机场》” 除本技术规格另有规定,编制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单位,不在法定计量单位范围内的,将使用国际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所有的日期单位都指日历天。 第二节、编制内容 ×××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气体灭火系统的供应及安装、调试、验收、维保等。本施工方案是规范和指导本工程实施过程的综合性文件,目的是为了使××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科学规律组织规范施工,有计划的开展各项各部工序的施工,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及时供应,协调与总包方、各兄弟施工单位、各工地之间的时间安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雇主名称:×××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 招标代理:××国际招标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缩写) 招标编号: 施工总承包商:××××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建设监理公司

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研究

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居民经机场出行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旅客感受和满意度。同时,近年来国内外大型机场的建设、运营经验也为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理念和技术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作者根据具体的某一机场(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案例,从网络控制设计、空调系统控制设计,以及照明系统控制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关键词】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 Z机场航站楼工程总面积约为21000平方米,一共有上下两层。且南北跨度约200米,东西跨度约100米,同时各类机电设备遍布航站楼内,全部由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监控,设计者采用集中管理以及分散控制的系统设计结构与原则,实现区域性集散管理。 1 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网络控制设计分析 1.1 系统结构分析 如下图1所示,为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的拓扑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监控系统主要包含控制层以及管理层两层网络结构。其中,在机场航站楼楼宇之内,各种服务器、操作站以及网络通信设备等都是同管理层网络相连,而且管理层的网络采用标准TCP/IP协议进行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从物理线路上分析,机场之内利用各种网络设备,采用综合布线路由,实现了管理层的网络连通。同时,在控制层的网络之内,所有控制器能够利用CAN总线方式进行通信,其结构灵活,对于设备的在线增减也没有特别限制,便于系统的实施以及维护[1]。从整体上来说,系统利用分布智能式控制,并且两层均具有同层资源共享功能,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控制层网络中任一节点故障时对于整个网络系统的影响,保障系统不间断的可靠运行,提升了该系统的稳定性。 1.2 管理层以及控制层网络设计分析 1.2.1 管理层网络 在上文中提到,楼宇之内的各种自动系统自身的管理设备均是利用管理层网络连接起来的,除此之外,建筑物中的其它系统以及各种冷水机组、电梯、变配电设备以及机场设备等也是利用管理层网络连接起来的,方便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以及信息共享,同时也方便同其它厂商设备和系统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管理层网络能够及时把各种建筑设备的所有监控信息进行反馈,然后利用机场信息共享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从中心数据库中获取相关的运行信息,进行相关信息之间的双向通信[2]。而且,在上文中也提出了,管理层采用

北京机场航站楼空调负荷特性分析

北京机场航站楼空调负荷特性分析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夏令操、黄季宜 概要:本文以机场航站楼,这一独特的具有流线型整体屋面、巨大挑檐、建筑自身遮挡显著、高度起伏变化的玻璃幕墙、大面积的内区房间等的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DeST建筑模拟软件,通过全年逐时空调负荷的模拟分析计算,分析了建筑遮挡对围护结构负荷的影响,玻璃幕墙热工性能以及全年空调负荷影响因数,为建筑围护结构优化和空调方案选择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设计依据。 关键词:航站楼、建筑模拟软件、冷热负荷 1. 航站楼建筑特点 从航站楼的平面示意图1及剖面图2-4可以看出,外部造型及室内空间结构均较复杂。从建筑热工分析角度而言,航站楼具有以下特点:流线型整体屋面,巨大挑檐;建筑自身遮挡显著;高度起伏变化的玻璃幕墙;垂直连通的高大空间;大面积的内区房间和有规律排布的巨大天窗[1]。 图1.剖面位置示意图 图3. E-E剖面 图2.N-N剖面 图4. L-L剖面(局部)

航站楼的上述特点,给暖通设计工作带来的最大困难之一是无法运用传统的负荷计算方法进行空调负荷计算。原因有两个:第一,传统的负荷计算方法较难算出围护结构外表面受遮挡后的阴影面积,而航站楼这类建筑挑檐面积很大,自身遮挡十分明显,忽略这部分影响则可能导致计算结果明显偏大。第二,航站楼中大量高大空间的负荷计算对于传统负荷计算方法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建筑设计方案,通过全年逐时空调负荷的模拟分析计算,为建筑围护结构优化和空调系统方案选择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设计依据,运用DeST建筑模拟软件是必要的[2][3][4]。 2. 航站楼围护结构与室内设计参数的设定 建筑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设定建筑的具体计算参数,其中包括定义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围护结构类型及热工参数、房间功能、室内设计参数、室内热扰参数、全年内扰及空调系统作息模式等。围护结构热工参数见表1,室内设计参数见表2。 表1.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表2. 室内设计参数 3. 建筑遮挡对围护结构负荷的影响分析 航站楼围护结构冷热负荷的计算结果见表3,建筑遮挡对围护结构负荷的影响分析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建筑遮挡的遮阳效果,围护结构最大冷负荷将增大25%,而热负荷则下降4%左

暖通工程标准施工方案之欧阳音创编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 1、风管施工工艺 施工程序 1.1 1.1.1 钢不得塌腰或弯曲,法兰翻边外接缝处不得有双 层,各种阀件开关要灵活。 1.1.2施工技术措施

为保证风管加工质量,根据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验收规范有关规定,对各施工工序说明如下:1)风管制作工艺流程: 绘制风管加工草图选用优质镀锌钢板(有合格证)展开下料剪切 折方成形铆法兰翻边检验。2)法兰制作工艺流程: 角钢调直下料打铆钉孔焊接成形打螺栓孔喷漆。 3)通风系统用镀锌钢板厚度表: 4)金属矩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mm) 5)矩形风管长边大于630MM或保温风管边长大于800MM,段长大于1250MM或单边平面积大于1.2m2,沿管道中心按下表要求设加强筋加强:

6)保证风管的严密性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之要求,根据施工经验,在施工中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节点问题:A、咬口缝;B、风管接口连接时的缝隙;C、铆法兰及翻边时出现的漏洞(死角洞); D、法兰及加固筋等的铆钉处; E、风管不正常碰撞破裂和扎孔等。其中E项可在施工中尽量避免发生,一旦发生,我们将采取锡焊封堵的方法进行补救。其它四项施工中均在所难免,施工中我们将通过在接缝处加入1*10橡胶条或KS密封胶的方法进行预防和补救。 根据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测量情况绘制通风系统分解图,按施工进度制定风管及零部件加工制作计划,编制明细表和制作清单交制作车间实施。要求选定的风管供方按照提供的生产计划,保质、保量地为本工程供应风管。生产过程中,我单位将派专业工程师赴生产一线进行过程抽检,做好过程控制工作。

1.1.3金属风管的加工工艺 1.1.3.1板材的切割 切割时,必须进行划线的复核工作,防止因下料造成浪费。剪切后,应做到板材的切口整齐,直线平直,曲线圆滑。剪切可根据施工条条件采用手工工具或剪板机械进行。 1.1.3.2金属薄板的连接 用金属薄板制作的通风管道及附件,可根据板材的厚度及设计的要求,分别采用咬口连接,铆钉连接及焊接等方法进行板材之间的连接。 1.1.3.3咬口连接 通风、空调工程中,咬口连接是最常用而简单的连接方式,一般适用于:厚度小于1.2mm的普通薄钢板和镀锌薄钢板,厚度小于1.5mm 的铝板;厚度小于0.8mm的不锈钢板。 (1)咬口种类:根据钢板接头的构造,分为单咬口、双咬口、按 扣式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 根据钢板接头的外形,分为平咬口、立咬口;

机场围界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精品

机场围界视频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办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4) 1.1 设计原则 (4) 1.2 技术标准 (6) 1.3 建设内容 (6) 第二章需求分析 (8) 2.1 总体需求描述 (8) 2.2 需求理解图 (9)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10) 3.1 系统模式 (11) 3.2 系统结构 (11) 3.3 系统功能 (13) 3.4 系统特点 (14) 3.5 系统拓扑结构 (16) 3.6 系统重点问题解决 (16) 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 (19) 4.1 系统组成 (19) 4.2 前端信号汇集系统 (19) 4.2.1 前端信号的采集 (19) 4.2.2 摄像机选用原则 (19) 4.2.3 前端监控点分布 (20) 4.2.4 监控前端配置说明 (20) 4.3 安检站监控中心 (20) 4.3.1 图像编码和录像设备 (20) 4.3.2 图像显示设备 (21) 4.3.3 矩阵主机 (21) 4.3.4 UPS供电 (22) 4.3.5 接地系统 (22) 4.3.6 监控中心设备 (23)

4.3.7 管理服务器 (23) 4.3.8 电视墙设计 (24) 4.3.9 机房供电要求 (24) 4.4 智能技术 (25) 4.4.1 人脸识别监控报警系统 (27) 4.4.2 大华人像自动比对系统 (29) 4.4.3 大华人脸识别出入控制系统 (30) 4.4.4 应用案例 (31) 4.5 避雷接地系统 (33) 4.5.1 雷害途径 (34) 4.5.2 模块组成 (34) 4.5.3 具体措施 (35) 第五章设备选型 (37) 5.1 模拟智能高速球 (37) 5.2 硬盘录像机 (40)

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

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建筑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 (4) 4.1 一般规定 (4) 4.2 防火间距 (4) 4.3 消防车道 (6) 5 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 (6) 6 安全疏散 (8) 6.1 一般规定 (8) 6.2 疏散设施 (9) 7 消防设施 (9) 7.1 消防给水 (9) 7.2 灭火设施 (11) 7.3 防烟与排烟 (11) 8 电气 (12) 8.1 一般规定 (12) 8.2 消防应急照明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

1 总则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航站楼(以下简称航站楼)的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航站楼的防火设计。 1.0.3 航站楼的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根据民用机场的类别和航站楼的实际需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航站楼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民用机场航站楼 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内供旅客办理进出港相关手续及相应服务的建筑物。 2.0.2 公共区 航站楼内供旅客使用的区域。 2.0.3 出发区 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出港相关手续及相应服务的区域。 2.0.4 等候区 航站楼内旅客经过安检后等候登机的区域。 2.0.5 到达区 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进港相关手续及相应服务的区域。 2.0.6 行李提取区 办理行李托运的旅客提取行李的区域。 2.0.7 登机桥 由航站楼建筑主体结构延伸而成的固定段和专业设备厂家生产的活动段组成的设施,固定段连通等候区和到达区,活动段连通飞机。

暖通空调施工方案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1 工艺流程 1.1 通风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2 风管制作 2.1 材料要求 (1)所使用板材、型钢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书或质量鉴定文件。(2)制作风管及配件的镀锌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3)风管法兰规格按下表选取。

2.2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2)板材下料后在轧口之前,必须用倒角机或剪刀进行倒角工作。 (3)板材剪切必须进行下料的复核,以免有误,按划线形状用机械剪刀和手工剪刀进行剪切。 (4)剪切时,手严禁伸入机械压板空隙中。上刀架不准放置工具等物品,调整板料时,脚不能放在踏板上。使用固定式震动剪两手要扶稳钢板,手离开刀口不得小于5cm ,用力均匀适当。 (5)金属薄板制作的风管采用咬口连接、铆钉连接、焊接等不同方法。 咬口连接类型可采用平咬口和角咬口,咬口宽度和留量根据板材厚度而定。 钢板厚度 平咬口宽 角咬口宽 0.7以下 6--8 6--7 0.7—0.82 8--10 7--8 领料 展开下 剪切 倒角 咬口制 风管折 成型 方法兰下料 焊接 冲孔打眼 找平找 打孔打 划线下 圆法兰卷圆 铆法兰 翻边 检验

0.9--1.210--129--10 焊接时可采用气焊、电焊或接触焊,焊缝形式应根据风管的构造和焊接方法而定,可选用:对接焊、搭接焊、角缝、搭接角缝等几种形式。 铆钉连接时,必须使铆钉中心线垂直于板面,铆钉头应把板材压紧,使板缝密合并且铆钉排列整齐、均匀。板材之间铆接一般中间可不加垫料,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要求进行。 (6)咬口连接根据使用范围选择咬口形式。 (7)咬口时手指距滚轮护壳不小于50mm,手不准放在咬口机轨道上,扶稳板料。(8)咬口后的板料将画好的折方线放在折方机上,置于下模的中心线。操作时使机械上刀片中心线与下模中心线重合,折成所需要的角度。 (9)折方时应互相配合并与折方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翻转的钢板或配件碰伤。 (10)法兰加工 矩形风管法兰加工:方法兰由四根角钢组焊而成,划线下料时应注意使焊成后的法兰内径不小于风管的外径,用型钢切割机按线切断。下料调直后放在冲床上冲铆钉孔及螺栓孔,孔距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冲孔后的角钢放在焊接平台上进行焊接,焊接时用各规格模具卡紧。矩形法兰用料规格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11)矩形风管边长大于或等于630mm其管段长度在1.2m以上均应采取加固措施。(12)风管与法兰组合成形时,风管与扁钢法兰可用翻边连接;与角钢法兰连接时,风管壁厚小于或等于1.5mm时可采用翻边铆接,铆钉规格、铆孔尺寸见下表。 类型风管规格铆孔尺寸铆钉规格 方法兰120--630φ4.5φ4×8 800--2000φ5.5φ5×10 (13)风管与法兰铆接前先进行技术质量复核,合格后将法兰套在风管上,管端留出10mm左右翻边量,管折方线与法兰平面应垂直,然后使用液压铆钉钳或手动夹眼钳用铆钉将风管与法兰铆固,并留出四周翻边。 (14)翻边应平整,不应遮住螺孔,四角应铲平,不应出现豁口,以免漏风。 (15)风管与小部件(短支管等)连接处、三通、四通分支处要严密,缝隙处应用密封胶堵严以免漏风。 3 风管及部件安装 3.1 材料要求

机场场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XXXXXXXXX机场飞行区 场道工程施工(二标段) 投标文件 技术标 招标编号: XBMH2016-011 投标人: XXXXXXXXXXXX(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日期:

技术标目录 一、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1) 第一章、总体概况 (1) 第一节编制说明 (1) 第二节编制依据 (1) 第三节编制原则 (2) 第四节指导思想 (3) 第二章、施工技术方案与技术措施 (4) 第一节工程的测量控制 (4) 第二节地表土、耕植土清理 (6) 第三节土方工程 (7) 第四节两布一膜隔离层施工 (16) 第五节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 (17)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51) 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 (51) 第二节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55) 第三节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62) 第四节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4) 第四章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70) 第一节安全管理目标 (70) 第二节安全管理体系 (70) 第三节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岗位职责 (71) 第四节保证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 (74) 第五节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75)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77) 第一节工期目标 (77)

第二节分项工程节点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计划 (77) 第三节工期保证体系 (78) 第四节工期保证措施 (78) 第六章、施工机械配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84) 第一节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84) 第二节拟投入的劳动力计划 (86) 第三节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88) 第七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90) 第一节施工前的准备 (90) 第二节土方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91) 第三节道面基层雨季施工措施 (91) 第四节水泥混凝土道面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91) 第五节钢筋工程雨季施工 (92) 第八章、附表 (92)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92) 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94) 附表三:乙供设备、材料明细表 (96) 附表四:劳动力计划表 (99)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100)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102) 二、项目管理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拟为本标段工程设立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主要人员简历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2017版

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ivil airport terminal

目录 1 总则 (5) 2 术语 (5) 3 建筑 (6) 3.1 总平面布局 (6) 3.2 建筑耐火 (6) 3.3 平面布置与防火分区 (6) 3.4 安全疏散 (7) 3.5 防火分隔和防火构造 (10) 4 消防设施 (11) 4.1 消防给水 (11) 4.2 灭火设施 (11) 4.3 排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 5 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电气 (12) 本规范用词说明 (13)

1 总则 1.0.1 为了预防民用机场航站楼的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航站楼的防火设计。 1.0.3 民用机场航站楼的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根据民用机场的类别及其航站楼的建设需要,采取可靠、有效的防火技术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民用机场航站楼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民用机场航站楼civil airport terminal 民用机场内供旅客办理进出港手续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建筑,包括车道边、登机桥和指廊,以下简称航站楼。 2.0.2 公共区public area 航站楼内供旅客使用的区域,包括出发区、候机区、到达区。 2.0.3 出发区departure area 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登机牌、安检等出港手续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区域。 2.0.4 候机区waiting area 航站楼内供旅客经过安检后等候登机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区域。 2.0.5 到达区arrival area 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进港手续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区域,包括到港通道、行李提取区、迎客区。 2.0.6 行李提取区luggage reclaim area 旅客提取随机托运行李的区域。 2.0.7 迎客区greeting area 迎接旅客人员的等候区域。 2.0.8 行李处理用房luggage processing room 航站楼内用于检查、分拣和传输旅客托运行李上、下飞机的房间。 2.0.9 指廊pier 延伸出航站楼主楼并用于旅客候机和到达使用的空间。 2.0.10 登机桥boarding bridge 延伸出航站楼建筑主体结构、供旅客上下飞机的专用廊桥,一端与航站楼的候机区和到达区连接,另一端能与飞机的舱门活动连接。 2.0.11 综合管廊utility tunnel 敷设在同一空间内并为航站楼服务的电力、通信、暖通、给水和排水等动力和公用管道、线缆的封闭走廊。 2.0.12 潜在漏油点potential fuel spill point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72891

十二、暖通工程施工方案 1、暖通工程概况 该工程一至十六层为研究、实验、办公部分,通风空调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每层设2台新风机组,B1层为设备部分,内设空调机房,采用大风道系统南北各设轴流风机1台 2、施工组织 2.1 劳动组织准备:本工程的总包方为北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项目经理部,机电设备部分分包给北京××公司水电分公司,在总包方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针对新承包的工程项目,配备相应施工人员,建立施工管理体生活费,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各专业、项目设有专业人员专业管理 2.2 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对相关的技术、经济和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可行的施工方案。针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为施工作出准确的、科学的技术指导 2.3施工现场准备:施工道路、施工用水、施工用电和加工场地由总包方统一规划,生产、办公、生活用房等临时用房由总包方提供 2.4本专业空调系统由施工班组加工、制作、安装、保温,根据专业进程由项目负责人统一调配劳动力,劳动力的安排详见下表1 表1 劳动力计划表 2.5施工机具准备 具体施工用机具见下表2 表2 施工机具计划表

3、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要求 3.1预留预理 3.1.1通风预埋、预留洞的工作跟随土建结构工程进行,主要工作为坚井穿楼板洞和穿墙洞,为便于拆除预留和预埋,采用木盒预埋方式,按风管规格尺寸四边各放大100mm,固定要稳固和方正,不影响合模,拆模后应立即剔出木盒 3.1.2空调水系统需要在楼板或墙体上用钢套管预埋留洞,待土建打完砼达到一定强度时将钢套管松动。并在砼能上人的时候把钢套管拔出后及时清理干净,然后刷上机油以备下次使用。预埋要求详见下表3 表3 空调水管预埋、预留洞规格表 注:B2层人防洞的预留、预埋必须按人防有关要求执行 3.1.3本工程争创结构“长城杯”,因此预留、预埋部分需要有详细的控制方法 例如:墙体上要求结构上弹控制标高线,顶板上弹控制轴线,预埋木盒、钢管基底要清理干净,用磨光机打磨,刷机油,保证不粘连混凝土,钢管应在打混凝土3-4小时内拔出 3.1.4设备基础预埋:对于风机、水泵、水箱、机组等设备待到货后核对好尺寸,方可作基础预埋,并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3.1.5由于空调水管和通风管道在穿楼板或穿墙体预留、预埋洞,需要由土建专业预留洞、暖通专业配合检验和报验,共同做好此部位预

机场建设方案范文

机场建设方案范文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29号《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已经xx年10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xx 年12月1日起施行。局长杨元元二○○四年十月十二日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民用机场工程建设监督管理,规范建设程序,保证工程质量和机场运行安全,维护建设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 ___民用航空法》、《 ___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的规划与建设。民用机场分为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负责全国民用机场规划与建设的监督管理,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所辖地区民用机场规划与建设的监督管理。第四条运输机场的规划与建设应当符合全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布局和建设规划,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建设法规和技术标准,履行建设程序。运输机场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包括:新建机场选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实施、验收及竣工财务决算等阶段。第五条运输机场工程按照机场飞行区指标及投资规模划分为A类和B类。 A类工程是指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E(含)以上、且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5000万元(含)以上的工程。 B类工程是指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E(含)以上、且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以及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D(含)以下的工程。第六条

运输机场工程划分为民航专业工程和非民航专业工程。本规定所称民航专业工程包括:(一)飞行区场道工程(含土方、基础、道面、排水、桥梁)及巡场路、围界工程;(二)机场目视助航工程;(三)机场通信、导航、航管、气象工程;(四)航站楼工艺流程、民航专业弱电系统、机务维修设施、货运系统等项目的专业和非标设备;(五)航空卸油站、储油库、输油管线、机坪加油管线系统等供油工艺和设备。除上述的民航专业工程外的其他工程为非民航专业工程。第二章运输机场选址第七条运输机场选址报告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选址报告应当符合民航总局关于民用机场选址报告编制内容及深度的有关要求。第八条运输机场场址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一)机场净空、空域及气象条件能够满足机场安全运行要求,与邻近机场无矛盾或能够协调解决,与城市距离适中,机场运行和发展与城市规划发展相协调;(二)场地能够满足机场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需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地形、地貌较简单,满足机场工程的建设要求和安全运行要求;(三)具备建设机场导航、供油、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道路、排水等设施、系统的条件;(四)满足文物保护及环境保护等要求;(五)占用良田耕地少,拆迁量和工程量相对较小,工程投资经济合理。第九条运输机场选址报告应当按照运输机场的基本条件提出两个或三个预选场址,并从中推荐一个场址。第十条运输机场选址应当履行以下程序:(一)拟选场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向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提出申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 李桢章伍国华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 摘要本文介绍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的结构设计.航站楼的基础采用嵌岩桩,楼盖为预应里混凝土结构,屋盖为相贯焊接空心管桁架结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是中国目前在岩溶地区兴建的规模最大的公共民用建筑,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相贯焊接空心管结构工程,其中16米~37米搞的三角形变截面人字形柱、12米及14米跨度的屋面箱形压型钢板是首次在中国应用。 关键词岩溶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相贯焊缝钢管桁架人字形柱压型钢板 一、总述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工程,首期建设规模为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航站楼首期工程的建筑面积约35万M2。场区的基本风压为0.45KN/M2,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设防烈度为7度。航站楼建设方案及初步设计由美国PARSONS公司和URS Greiner公司设计,施工图设计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航站楼建筑群由伸缩缝自然分成四部分:主楼、东西共两栋连接楼、东西共四条指廊、东西共四条高架连廊,航站楼总平面图见图1。 二、基础工程概况 1、基础工程概况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白云去人和镇与花都区花东镇之间,距广州市中心海珠广场的直线距离为28 千米,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为亚热带复盖型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混凝土楼盖的柱网为18M× 18M,主楼钢桁架的跨度为76.9m,单柱的最大轴力约25000KN。在设计阶段完成了1052个地质勘察钻探孔,在施工阶段完成了3146个超前钻探孔及施工检验孔根据地质资料揭示自上而下的

土(岩)层为:(1)松散杂填土、耕土;(2)可塑粉质粘土;(3)松散粗沙;(4)可塑――软塑粉质粘土;(5)松散砾砂;(6)软塑――流塑粉质粘土;(7)灰岩。约有1/4的钻孔发现有土洞、溶洞或溶沟、溶槽越深,软土堆积约厚。场区内最高的土洞高29米,最高的溶洞高22米,基岩的埋深为15~60米,大部分基岩的埋深为25~35米,基岩为微风化石灰岩,岩石单轴饱和和抗压强度为26~178Mpa。石灰岩岩溶发育,石芽、石柱、石墩、溶沟、溶槽、溶洞、落水洞等纵横交错,布满全区,岩石面之上,分布着能形成土洞的软一流塑形软土。地下水主要为上部砂层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等,两含水层之间有众多的水力联系。地基条件存在多方面影响基础稳定性的因素。 2、浅基础的可行性及摩擦桩实验 初步设计时勉励多种基础方案选择,分别是天然低级浅基础、中等深度摩擦桩基础以及端承桩深基础。天然低级的基础持力层为软土层,这些软弱土层的强度低,厚度大,工程性质差,需要对土层进行广泛的加固,并需探明基础持力层范围内的土洞、溶洞及溶沟槽,再对这些岩溶进行填充加固。摩擦桩的基础持力层也是在较软土层,为了检验各种摩擦桩的承载力,先后进行了多种摩擦桩的静载荷破坏试验。图2A是有钢桩靴的Φ500预应力管桩,用35#柴油锤锤击沉桩,桩长14米,桩底以下4米有土洞,桩端持力层为可塑粉质粘土, 1#试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300KN,破坏何在为548KN.图2B是2#试桩,距离1#试桩2米处用35#柴油锤打下一根没有桩靴的开口Φ500预应力管桩,桩长同样为14米,沉桩后在桩端压入约1.53水泥浆2#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900KN,破坏荷载为1023KN。 图3是桩侧压浆的6桩承台,同样为14米桩长的Φ500预应力管桩,用35#柴油锤沉桩,6桩承台一共压入14m3水泥浆静载实验过程中沉降均匀,在最大实验荷载15000KN作用下桩顶累计沉降为18.34mm,6桩承台的竖向极限承载力≥15000KN。 综合这些试验,我们认为:在石灰岩岩溶地区,摩擦桩是一种可行的基础形式,普通的摩擦桩承载力低,不经济摩擦桩可用后压水泥浆加固,单桩宜用桩底压浆,多桩承台用桩侧压浆的效果很好。为了防止沉桩过程土洞崩塌及验证桩的承载力,沉桩机械宜采用静压桩机。采用天然地基或摩擦桩基础的主要缺点是地基的长期稳定性差,如果附近发生长期的大规模取水,或者深层抽水,势必改变场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影响浅基础的安全于稳定。 3、嵌岩桩设计 嵌岩端承桩是穿过土洞、溶洞及溶沟槽,桩嵌入微风化岩层。嵌岩桩的主要优点是:桩嵌入微风化岩层,受力可靠,沉降小,受其他因素影响小。场地微风化岩层埋深一般为30米左右,岩层埋藏不深对嵌岩桩的施工有利场区内岩溶大部分是岩溶裂缝以及高度小于1米的溶洞,连同的大溶洞不多,施工嵌岩混凝土灌注桩是可行的。航站楼的主体结构决定采用嵌岩端承桩。在本工程,灌注桩的混凝土浇注并无太大问题,主要的困难是如何确定桩终孔标高及如何穿越土洞、溶洞、溶沟槽。桩终孔标高由地质勘察孔、超前钻孔以及施工验孔决定。Φ14 00桩每桩做3孔超前钻,Φ1200及Φ1000桩每桩做2孔超前钻,Φ800及Φ600桩每桩做1孔超前钻或利用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66491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 1、暖通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井甲32号院, 工程性质:水暖工程, 工程概况:更新改造供暖管线和各类截门,指定位置哇管线出口,并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的各类措施。 工程工期:20日历天 开工日期2016年10月14日竣工日期2016年11月5日完工 工程质量:国家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 2、施工组织 2.1 劳动组织准备:本工程的建设单位为陆军高井营区营房管理办公室在总包方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针对新承包的工程项目,配备相应施工人员,建立施工管理体生活费,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各专业、项目设有专业人员专业管理。 2.2 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对相关的技术、经济和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可行的施工方案。针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为施工作出准确的、科学的技术指导。 2.3施工现场准备:施工道路、施工用水、施工用电和加工场地由总包方统一规划,生产、办公、生活用房等临时用房由总包方提供。2.4本专业空调系统由施工班组加工、制作、安装、保温,根据专业进程由项目负责人统一调配劳动力,劳动力的安排详见下表1。 2.5施工机具准备 具体施工用机具见下表2。 表2 施工机具计划表

3、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要求 3.1预留预理 3.1.1通风预埋、预留洞的工作跟随土建结构工程进行,主要工作为坚井穿楼板洞和穿墙洞,为便于拆除预留和预埋,采用木盒预埋方式,按风管规格尺寸四边各放大100mm,固定要稳固和方正,不影响合模,拆模后应立即剔出木盒。 3.1.2空调水系统需要在楼板或墙体上用钢套管预埋留洞,待土建打完砼达到一定强度时将钢套管松动。并在砼能上人的时候把钢套管拔出后及时清理干净,然后刷上机油以备下次使用。预埋要求详见下表3。 注:B2层人防洞的预留、预埋必须按人防有关要求执行。 3.1.3本工程争创结构“长城杯”,因此预留、预埋部分需要有详细的控制方法。 例如:墙体上要求结构上弹控制标高线,顶板上弹控制轴线,预埋木盒、钢管基底要清理干净,用磨光机打磨,刷机油,保证不粘连混凝土,钢管应在打混凝土3-4小时内拔出。 3.1.4设备基础预埋:对于风机、水泵、水箱、机组等设备待到货后核对好尺寸,方可作基础预埋,并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3.1.5由于空调水管和通风管道在穿楼板或穿墙体预留、预埋洞,需要

广州新白云机场设计方案(DOC)

目录 401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02工程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03系统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3.1电视监控子系统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3.2出入口控制子系统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3.3周界报警子系统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4系统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05系统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06系统建设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06.1先进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06.2可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6.3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6.4完整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6.5经济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6.6可操控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07系统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408系统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409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以下简称监控子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09.1监控子系统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09.2监控子系统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09.2.1前端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409.2.2传输器材/设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09.2.3后端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09.3监控子系统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409.3.1监控子系统结构框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409.3.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09.4各弱电设备间的设备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09.4.1中心弱电设备间(T1—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09.4.2第一分支弱电设备间(EC-2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409.4.3第二分支弱电设备间(EC-2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409.4.4第三分支弱电设备间(WC-2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09.4.5第四分支弱电设备间(WC-2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409.4.6边检监控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409.4.7行李分拣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