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昌北机场航站楼空调通风设计

南昌昌北机场航站楼空调通风设计

南昌昌北机场航站楼空调通风设计
南昌昌北机场航站楼空调通风设计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

大跨空间结构作业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屋盖结构设计分析 姓名:李兴盛 学号:04S033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6.30

一.工程概况 主航站楼平面由两片75m×289m圆弧形带成纵轴对称布置而成,屋面外形为双向弯曲弧形,整个屋面以水平及竖向二根中心 75.9m,桁架矢高为5m ,顶面宽度在内侧为6.25m,在外侧为3.8m,下弦曲率半径570.75m,柱距18m。内侧与膜支承桁架相接,外侧为悬臂构。东西连接楼平面投影尺寸为64m×462m的圆弧形带,柱距18m。屋面压形钢板和张拉膜支撑在弯曲落地式主桁架上。指廊共四条,东一和西一指廊平面尺寸为39m×360m,东二和西二指廊平面投影尺寸为39m× 252m,柱距12m。主航站楼东西两端各有两条高架连廊连接主航站楼和连接楼。 二.结构分析 (一)结构体系 主楼长325M,宽235M,其中平面又二片反向的圆弧形带组成。主楼南北两侧钢无该的支承构件是一排由3Φ273×16圆钢管组成的三角形变截面人字形组合柱,人字形柱的两端铰接,使柱的受力最小,以期取得修长轻巧的建筑效果。人字形柱的柱顶高度从东西二端的14.7M升高到中间的35.7M,由里向外倾斜。主楼的内部设置了二排巨形变截面混凝土箱形柱,由于主楼脊骨结构(spine structure)的两侧是刚度及约束都较小的人字形铰接柱,在脊骨结构的内部设计刚度较大的抗侧力柱是必要的。巨形柱的柱距为18M,在基础处的截面为25 00MM×4500MM,刚接于基础,承受全部水平力。主楼的屋盖为近似的几何球形,巨形柱的柱顶高度又东西二端的21M上升到中间的41.9M。主楼采用三角形钢管桁架结构,跨度为76.9M,桁架高度为5M,两端铰接支承在人字形柱及混凝土巨形柱上,主桁架在人字形柱以外的南北方向悬挑7~23M。主桁架两上弦杆的间距从人字形柱处的 3.8M 变化到巨形柱处的5.25M,弦杆为508×16~25MM,腹杆为Φ245×7.1~12MM。腹杆在下弦杆交汇点的间距为 6.35M。为了增加建筑外观的造型变化以及满足采光要求,主桁架在巨形柱处上升为一个拱型桁架采光带,采光带的宽度由中间的20M变化到东西二端约50M,采光带是玻璃纤维张拉膜结构。主楼的屋盖透视图见图1。 图1

某大酒店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某大酒店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原深圳湾大酒店现已更名为XX大酒店,位于深圳市华侨城深南大道旅游文化区域的中心位置,基地现状为不规则多边形,坐北向南,东西长约460米,南北最深约200米,现状为斜坡场地,酒店总用地面积为62717米2.整个建筑地下二层(半地下层、地下一层)塔楼高六层,在首层与二层间设夹一、夹二两个设备转换层,塔楼主体二至六层,主要以客房为主,包括标准客房、行政套房、总统套房、常住客房等;裙房(含夹一、夹二层)主要为酒店公共设施,设有餐饮、宴会、酒吧、会议、健身、婚礼中心等功能房间;利用地势高差设有半地下室停车库、酒店设备用房及部分酒店公共设施;地下一层为人防地下室,平时为酒窖.总建筑面积108867 米2,其中客房面积约40451 米2,客房数量约500间,酒店公共空间面积约37549 米2.改建后的酒店定位为白金五星级酒店,已于2006年底部分投入使用. 图1 酒店总平面图 XX大酒店设计之初,其管理公司——XX酒店管理公司已经介入,对本酒店的空调系统设计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如酒店室内设计参数、新风量要求、空调主机品牌,空调冷、热水管管制、房间换气次数、室内噪声要求等等 主要设计参数 深圳市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0℃,湿球温度27.9℃;冬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6.0℃,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70%.室内设计参数详见表1. 表1 室内设计参数表

空调冷热源系统设计 冷源系统 本工程集中空调面积62279米2,夏季空调计算冷负荷11403KW,设计选型时考虑酒店的运行规律, 按同时使用系数为0.8配置制冷主机,设计选用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四台,总装机容量9142KW,其中单台制冷量为2637KW的机组三台,单台制冷量为1231KW的机组一台,机组冷水进、出水温度为12℃~7℃,机组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为32℃~37℃,冷媒为R134a.大、小主机的冷量调节范围均为30%~100%无级调节,当冷量需求低于单台大主机冷量的50%时,由小主机接力,总装机容量下的大小主机搭配可实现5%~100%的调节能力. 热源系统 本工程所有客人活动区的空调系统在冬季都将供热.空调供热面积56732米2,计算供热负荷2524KW.酒店洗衣房有蒸汽使用要求,本工程选用高效蒸汽锅炉,能有效满足洗衣房、厨房、生活热水、空调采暖的要求. 热回收系统 由于锅炉房、洗衣房、配电室等房间夏季散热量大,冷却通风所需风量大,且无法回收利用这部分热量,因此在施工配合过程中,为这些房间增设了带热回收装置的热泵机组.热泵机组进、出风温度为30℃/20~24 ℃,进、出水温度为20℃~55℃,制热效率可达4.0.经热回收后的冷风可作为房间冷却通风,产生的热水供应员工更衣室、员工厨房及洗衣房生活热水需求. 空调水系统设计 空调水系统设计为一次泵变流量四管制系统,根据使用功能及平面位置划分为四大主支路(图2),从分、集水缸接管分别为左翼裙房、左翼客房、主楼及右翼裙房、主楼及右翼客房服务,各主支路回水管均设有静态平衡阀.因左翼客房支路水管距主机房较近,其冷、热水管采用同程布置,增加同程管路以增加其阻力损失,与右翼平衡;其余主、支管路均为异程布置;客房管井立管底部设置压差平衡阀;平衡阀通过控制各支路之间地水力压差来平衡因主干管阻力引起地支路之间水力不平衡.本工程选用地平衡阀在全开地状态下其阻力只有0.3Kpa,从而起到比设置同程管还节能地效果.

最新-通风空调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施工组织方案 (02) 1、工程概况 (02) 2、施工总体布署计划 (03) 3、施工部署 (04) 4、劳动力计划 (09) 5、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 (10) 6、施工机具 (14) 二、施工进度计划 (16) 三、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7) 1、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7) 2、保证进度的技术组织措施 (18) 3、保证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21) 4、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组织措施 (24) 四、施工平面布置图 (25) 1、临时施工用水 (25) 2、临时用电 (25) 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26) 4、施工人员及其技术资格一览表 (27) 5、拟派项目经理一览表 (28) 五、保修服务计划 (30) 1、售后服务中心简介 (30) 2、售后服务承诺 (30) 3、售后服务时间安排 (30) 4、售后服务收费标准 (30) 5、维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30)

一、施工组织方案 1、工程概况及设计标准和依据 ****有限公司机电设备工艺安装工程之通风空调是根据中国轻工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施工图纸、有关资料及说明和通风空调设计施工规范为依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施工方案。 1.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有限公司机电设备工艺安装工程 (2)工程地点:**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小区 (3)建设单位:**省**有限公司 (4)工程简介: ****有限公司机电设备工艺安装工程为**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机电设备工艺安装工程(包括工艺管道及部分设备、动力、照明、给排水、空调通风、消防等工程安装),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77610m2,建筑面积约为29535 m2。 (5)通风空调工程项目范围(包括全厂范围内的所有通风空调设备): 1)钢结构天面风机设备及安装由建设单位提供,但线路及控制部分 在本工程内。 2)生产区空调系统的主机及其空气处理机组由建设单位提供,但冷 却塔及其泵组设备和整个系统的设备安装几调试在本工程内。 3)包括主办公室通风和空调安装,但须与二次装修公司配合。1.2施工设计规范和标准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案例

1.空调负荷估算 a)空调冷负荷估算(1)冷负荷估算面军 A.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 2

B: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 建筑面积冷指标 时,取上限;大于l0000平米,取下限值。 2、按上述指标确定的冷负荷,即是制冷机的容量,不必再加系数。 3、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上述指标以北京地区为准。南方地区可按上限采取。 热负荷估算 (l)按建筑面积热指标进行估算 注:总建筑面积、大外围结构热工性能好、窗户面积小,采用较小的指标;反之采用较大的指标。 (2)窗墙比公式法: q=(7a+1.7)W/F(tn-tw)W/m2; 说明:q—建筑物的供热指标,W/m22。

a —外窗面积与外墙面积(包括窗之比); W一外墙总面积(包括窗),m22 F一总建筑面积,m2 tn一室内供暖设计温度,℃ tw一室外供暖设计温度,℃ (3)冷热负荷说明 A.以上估算的冷热负荷指标,是按2000年10月1日以前执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估算的。 B.新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自2000年10月1实施执行,其冷热负荷指标,应参照有关的标准。 2.机组选型 机组选型步骤: A.估算或计算冷负荷 通过3.2.2节的估算法进行估算总冷负荷,或通过有关的负荷计算法进行计算。 B.估算或计算热负荷 通过3.2.2节的估算法进行估算总热负荷,或通过有关的负荷计算法进行计算。 C.初定机组型号 根据总冷负荷,初次选定机组型号及台数 D、确定机组型号 根据总热负荷,校核初定的机组型号及台数。并确定机组型号。 3.机组选型案例 例:建筑情况:北京市某办公楼建筑面积为11000 m22,空调面积为10000 m2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一期暖通工程设计.pdf

摘要:概述了浦东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的建筑概况和功能要求,对其暖通空调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空调冷热源、空调方式、空调水系统、消防防排烟系统及BA系统等作了介绍。 关键词:航站楼; 高大空间; 热交换站; 四管制水系统; 节能  中图分类号: TU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6-8449(2003)02-0027-06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一期)暖通工程设计 左 鑫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1引言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总体占地面积约11 万m2,总高度约40m,总建筑面积28万m2。航站楼主 要由三部分组成:航站楼主楼、登机长廊、连接廊(参见图1)。 航站楼主楼南北长约400m,东西宽120m,占地4.8万m2,建筑总面积约为13.1万m2。地上为两层,地下一层。地下层为各种设备用房和货运通道;地面首层高至9.2m,一部分为到达大厅,供乘客和接客提取行李 ;另一部分为行李处理机房。上层标高12.8m,为乘客出 图1 航站区一期工程总体平面 1-主楼 2-候机长廊 3-连接廊 发大厅,是登机前办理各种手序的层面;屋面为造形别致的弧形钢结构;位于9.2m和12.8m之间的技术夹层放置了大多数主楼的机电设备 ;两个弧线型的屋面间有两层楼面,12.8~16.1m间为航站楼办公用房,16.1m至平屋面为设备用房(参见图2)。 图2 航站区主要剖面图 1-出发大厅 2-到达等候大厅 3-机电设备夹层 4-行李提取大厅 5-机电设备层 6-行李处理大厅 7-商业区 8-侯机大厅 9-管线地沟 10-机电设备层 11-登机 / 离机层 12-地下机电设备层

机场新航站楼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 (气体灭火系统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编制单位: ×××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内 容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分 析 第三章、项目管理组织机 构 第四章、工程进度计 划 第五章、施工机具设备计 划 第六章、安装方 案 第七章、施工工期保证措 施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 施 第九章、冬雨、酷热季节施工措 施 第十章、与各方协调配合措 施 附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内容 第一节、编制依据 ×××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招标文件×××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答疑文件

×××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设计图纸 施工现场条件及勘察资料 现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 《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火灾自动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 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附件机场》” 除本技术规格另有规定,编制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单位,不在法定计量单位范围内的,将使用国际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所有的日期单位都指日历天。 第二节、编制内容 ×××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气体灭火系统的供应及安装、调试、验收、维保等。本施工方案是规范和指导本工程实施过程的综合性文件,目的是为了使××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科学规律组织规范施工,有计划的开展各项各部工序的施工,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及时供应,协调与总包方、各兄弟施工单位、各工地之间的时间安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供货和安装工程合同段雇主名称:×××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 招标代理:××国际招标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缩写) 招标编号: 施工总承包商:××××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建设监理公司

空调通风及采暖工程施工方案

空调通风与采暖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 2、暖通施工图纸”。 1.3工程相关的规范、图集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山西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 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9、图集07K304《空调机房设计与安装》 10、图集K103-1~2《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 11、图集05R103《热交换站工程设计施工图集》 12、华北标图集91SB系列(2005年)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筑概况:

第二章施工部署及准备 3.施工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3.1施工队伍部署 项目部根据需要配置足够的施工队伍,分别配置电气安装作业队伍、给排水安装作业队伍、通风安装作业队伍。 3.2任务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布置情况和各专业的不同,本着有利于施工管理、有利于施工流程加快施工进度的原则,拟将整个合同段施工划分为三个施工阶段:一是预留预埋施工阶段;二是管道安装(水管、风管)施工阶段;三是设备安装、调试施工阶段。 4.施工安排流程和计划进度 4.1流程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地理位置、工期计划、材料运输等各方方面原因综合考虑,本着科学高效的原则,作出相应的施工流程安排。 下图为施工流程图:

空调自控系统方案设计(江森自控)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 HVAC暖通空调自控系统 技术方案设计书

一. 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用户对项目要求,并结合沈阳建筑智能化建筑现状,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是屹今为止整个沈阳所有建筑物厂区当中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的。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里面分布着大量的暖通空调机电设备。 ?如何将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集中监测和控制,提高设备的无故障时间,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何能够使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经济的运行,既能够节能,又能满足工作要求,并在运行中尽快的将效益体现出来; ?如何提高综合物业管理综合水平,将现代化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管理上提高效率。 这是目前业主关心的也是我们设计所侧重的。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子系统: 冷站系统 空调机组系统 本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之设计是依据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的设计要求配置的,主体的设计思想是结合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为准。 1.1冷站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根据项目标书要求,暖通自控系统将会对以下冷站系统设备进行监控:监控设备监控内容 冷却水塔(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却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却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冷水机组(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冻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冻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回水流量; 分集水器分水器压力、集水器压力、压差旁通 阀调节; 膨胀水箱高、低液位检测; 有关系统的详细点位情况可参照所附的系统监控点表。 (2)控制说明 本自控系统针对冷站主要监控功能如下: 监控内容控制方法 冷负荷需求计算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和回水流量测量值,自动计算建筑空 调实际所需冷负荷量。 机组台数控制根据建筑所需冷负荷自动调整冷水机组运行台数,达到最佳节 能目的。 独立空调区域负荷计算根据Q=C*M*(T1-T2) T1=分回水管温度,T2=分供水总管温度, M=分回水管回水流量 当负荷大于一台机组的15%,则第二台机组运行。 机组联锁控制启动:冷却塔蝶阀开启,冷却水蝶阀开启,开冷却水泵,冷冻 水蝶阀开启,开冷冻水泵,开冷水机组。停止:停冷水机组, 关冷冻泵,关冷冻水蝶阀,关冷却水泵,关冷却水蝶阀,关冷 却塔风机、蝶阀。 冷却水温度控制根据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启停台数,并且自

机场航站楼的供配电设计

某国际机场航站楼的智能供配电设计 吴海英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定 1 工程现状及配电站布局 该国际机场由当地220kV变电站供电,共有三路独立35kV电源,引入机场的1#、2#总降压站,降压成10kV后,分配给机场内各个配电站。机场航站楼的登机长廊长1370m,候机大厅及登机长廊每层建筑面积超过5万m2。为了使供电电源深入负荷中心,减少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节约投资费用,经综合考虑,配电站采取如下布局:在候机大厅地下机房层内设置两个独立的配电站,主要供电给全部候机大厅的用电负荷;在登机长廊底层共设5个配电站,给登机长廊及候机大厅的连接廊提供电源。 航站楼内7个配电站的负荷、容量见表1。航站楼内用电计算负荷总计约34679kVA,其中有功计算容量为26703kV A。从表1可知,七个配电站共用变压器18台,其中2500kV A的6台,2000kV A的8台,1600kV A的4台。 航站楼各变配电站负荷容量表表1 变电站计算容量 kV A 变压器 kV A 负荷率 % 计算容量 kV A 变压器 kV A 负荷 率% 应急负荷 率% 1# 1838 2500 74 1550 2500 52 136 2# 1041 1600 65 924 1600 58 123 3# 1905 2500 76 1870 2500 75 151 4# 1227 1600 77 1139 1600 71 148 5# 1645 2500 66 1683 2500 67 133 6# 1596 2000 80 1394 2000 70 150 1592 2000 80 1459 2000 73 153 7# 1655 2000 80.6 1249 2000 62 142.6 1553 2000 77 1385 2000 69 146 配电站中,每两台变压器的380V/220V低压侧均设置手动/自动母联开关。当其中一台变压器故障后,另一台变压器将会在启动强风冷却后,长期承担变压器额定容量的133%负荷,以减少由于变压器故障而带来的停电事故。 2 变配电系统设计 航站楼每个配电站均由机场总降压站中引出的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供电,两路电源平时同时供电,故障时互为备用。供电系统10kV高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中间设手动/自动母联开关。当两路供电电源中有一路故障时,另一路将供站内所有配电变压器负荷,10kV侧备用率为100%。七个配电站的系统接线原则上是一样的,不同点仅为变压器的数量、容量及出线回路。候机大厅内的两个配电站中每个站设置四台变压器,容量相同,平时各由一路10kV电源给两个变压器供电,当其中一路10kV电源故障后,另一路10kV电源承担全部四台变压器容量负荷。10kV配电系统图如图1。 2.1 10kV配电柜 10kV配电柜采用可抽出式、全封闭型、中置滑架式结构,柜体具有可靠的防止无操作的“五防”装置,10kV断路器采用真空式。 进线柜安装安科瑞公司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采用过电流速断保护;变压器出线柜安装安科瑞公司的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采用过电流及速断保护、接地保护、变压器非电量保护(高温告警、超温跳闸

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研究

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居民经机场出行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旅客感受和满意度。同时,近年来国内外大型机场的建设、运营经验也为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理念和技术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作者根据具体的某一机场(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案例,从网络控制设计、空调系统控制设计,以及照明系统控制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关键词】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 Z机场航站楼工程总面积约为21000平方米,一共有上下两层。且南北跨度约200米,东西跨度约100米,同时各类机电设备遍布航站楼内,全部由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监控,设计者采用集中管理以及分散控制的系统设计结构与原则,实现区域性集散管理。 1 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网络控制设计分析 1.1 系统结构分析 如下图1所示,为Z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的拓扑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监控系统主要包含控制层以及管理层两层网络结构。其中,在机场航站楼楼宇之内,各种服务器、操作站以及网络通信设备等都是同管理层网络相连,而且管理层的网络采用标准TCP/IP协议进行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从物理线路上分析,机场之内利用各种网络设备,采用综合布线路由,实现了管理层的网络连通。同时,在控制层的网络之内,所有控制器能够利用CAN总线方式进行通信,其结构灵活,对于设备的在线增减也没有特别限制,便于系统的实施以及维护[1]。从整体上来说,系统利用分布智能式控制,并且两层均具有同层资源共享功能,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控制层网络中任一节点故障时对于整个网络系统的影响,保障系统不间断的可靠运行,提升了该系统的稳定性。 1.2 管理层以及控制层网络设计分析 1.2.1 管理层网络 在上文中提到,楼宇之内的各种自动系统自身的管理设备均是利用管理层网络连接起来的,除此之外,建筑物中的其它系统以及各种冷水机组、电梯、变配电设备以及机场设备等也是利用管理层网络连接起来的,方便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以及信息共享,同时也方便同其它厂商设备和系统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管理层网络能够及时把各种建筑设备的所有监控信息进行反馈,然后利用机场信息共享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从中心数据库中获取相关的运行信息,进行相关信息之间的双向通信[2]。而且,在上文中也提出了,管理层采用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经验总结_#精选.

做暖通方案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优劣关系重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选择,设计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的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评价因素很多,一些因素很难定量表述,许多因素又不具可比性,每种设计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目前在设计方案比较中存在的一些混乱状况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笔者根据从事设计、审图和方案评审工作的一些体会,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比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1 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例如采用水源热泵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当地地质情况、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不平衡所产生的热(冷)蓄积效应等问题。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能否有足够的机房面积也是评判设计方案可行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改造工程和建筑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对于一些要求全年保证室内空气参数的重要工程以及空调系统故障停机将产生严重损失的场所,如航天发射场,应考虑系统中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备份问题,进行系统工作可靠性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室外气象参数和安全系数的确定也应特殊考虑。 2 经济性比较问题 经济性比较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对采用名牌设备和采用低档设备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考虑舒适性的区别,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进行经济性比较,对集中式空调方案显然是不公平的。

某会展中心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XX会展中心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XX会展中心是由XX市政府和XX集团共同兴建的会议展览建筑,建筑基底东西长约100m,南北长约150m,总建筑面积26103.56m2。主展馆居中,为单层钢结构建筑,最高点m,南北两侧局部三层,分别为为礼堂、各种会议、办公及设备用房。消防分类为多层建筑。冷热源机房设于建筑物外。 主要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 空调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夏季冷负荷3951.5kW,单位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151.4W/m2;冬季设计热负荷3260KW,单位建筑面积热负荷指标125W/m2。 夏季设计供回水温度7/12℃,冬季设计供回水温度60/50℃,冷热源来自室外机房。 根据建筑物实际可能的使用情况,将水环路划分为展厅、礼堂、会议室三部分,从室外主机房分、集水器分别引入,每个环路均采用异程系统,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空调风系统设计 展厅 采用全空气定风量一次回风系统。其中高大空间部分采用分层空调方式,侧送下回,靠外墙局部为送风气流死角,增设地板散流器下送风口。空调机房设于展厅东西入口上方的夹层内。侧送风口采用可调型圆形喷口,分上下两排布置,其中上排距地高度7m,下排距地6.5m,通过调整角度满足展厅不同季节、不同射程的气流组织需要。新风由竖风道自屋顶退层内引入,避免破坏建筑物外立面。该部分气流组织示意图见图2。图3 为空调机房平面布

置,图4为风口立面布置图。由妥思公司提供的风口选型结果见表2。 展厅内局部层高6m 的空间采用吊顶空调机组加集中新风的空调方式,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上回。 礼堂 采用全空气定风量一次回风系统。其中观众席采用全回风机组加全新风机组的空调方式,回风机组设于观众席下方的夹层内,新风机组设于主席台后上方的夹层内。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侧下回,送风管道在屋顶钢结构内敷设,送风口采用旋流风口, 回风在观众席台阶下

北京机场航站楼空调负荷特性分析

北京机场航站楼空调负荷特性分析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夏令操、黄季宜 概要:本文以机场航站楼,这一独特的具有流线型整体屋面、巨大挑檐、建筑自身遮挡显著、高度起伏变化的玻璃幕墙、大面积的内区房间等的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DeST建筑模拟软件,通过全年逐时空调负荷的模拟分析计算,分析了建筑遮挡对围护结构负荷的影响,玻璃幕墙热工性能以及全年空调负荷影响因数,为建筑围护结构优化和空调方案选择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设计依据。 关键词:航站楼、建筑模拟软件、冷热负荷 1. 航站楼建筑特点 从航站楼的平面示意图1及剖面图2-4可以看出,外部造型及室内空间结构均较复杂。从建筑热工分析角度而言,航站楼具有以下特点:流线型整体屋面,巨大挑檐;建筑自身遮挡显著;高度起伏变化的玻璃幕墙;垂直连通的高大空间;大面积的内区房间和有规律排布的巨大天窗[1]。 图1.剖面位置示意图 图3. E-E剖面 图2.N-N剖面 图4. L-L剖面(局部)

航站楼的上述特点,给暖通设计工作带来的最大困难之一是无法运用传统的负荷计算方法进行空调负荷计算。原因有两个:第一,传统的负荷计算方法较难算出围护结构外表面受遮挡后的阴影面积,而航站楼这类建筑挑檐面积很大,自身遮挡十分明显,忽略这部分影响则可能导致计算结果明显偏大。第二,航站楼中大量高大空间的负荷计算对于传统负荷计算方法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建筑设计方案,通过全年逐时空调负荷的模拟分析计算,为建筑围护结构优化和空调系统方案选择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设计依据,运用DeST建筑模拟软件是必要的[2][3][4]。 2. 航站楼围护结构与室内设计参数的设定 建筑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设定建筑的具体计算参数,其中包括定义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围护结构类型及热工参数、房间功能、室内设计参数、室内热扰参数、全年内扰及空调系统作息模式等。围护结构热工参数见表1,室内设计参数见表2。 表1.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表2. 室内设计参数 3. 建筑遮挡对围护结构负荷的影响分析 航站楼围护结构冷热负荷的计算结果见表3,建筑遮挡对围护结构负荷的影响分析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建筑遮挡的遮阳效果,围护结构最大冷负荷将增大25%,而热负荷则下降4%左

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

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建筑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 (4) 4.1 一般规定 (4) 4.2 防火间距 (4) 4.3 消防车道 (6) 5 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 (6) 6 安全疏散 (8) 6.1 一般规定 (8) 6.2 疏散设施 (9) 7 消防设施 (9) 7.1 消防给水 (9) 7.2 灭火设施 (11) 7.3 防烟与排烟 (11) 8 电气 (12) 8.1 一般规定 (12) 8.2 消防应急照明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

1 总则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航站楼(以下简称航站楼)的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航站楼的防火设计。 1.0.3 航站楼的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根据民用机场的类别和航站楼的实际需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航站楼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民用机场航站楼 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内供旅客办理进出港相关手续及相应服务的建筑物。 2.0.2 公共区 航站楼内供旅客使用的区域。 2.0.3 出发区 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出港相关手续及相应服务的区域。 2.0.4 等候区 航站楼内旅客经过安检后等候登机的区域。 2.0.5 到达区 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进港相关手续及相应服务的区域。 2.0.6 行李提取区 办理行李托运的旅客提取行李的区域。 2.0.7 登机桥 由航站楼建筑主体结构延伸而成的固定段和专业设备厂家生产的活动段组成的设施,固定段连通等候区和到达区,活动段连通飞机。

实验室空调与通风设计方案

实验室空调与通风设计方案 概况:某大学校区农生组团建筑面积约137 200 m2,建筑高度58.5m,地上14层,地下1层,是由国家实验室主楼、动科院、生工与食品学院、环资学院、农学院各实验楼组成的一个连体建筑群(实验室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一半)。 一、工程设计特点 (1)农生组团为一个建筑群,空调系统按学院划分:①主楼(国家实验室)为集中冷热源、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办公室和普通实验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洁净实验室采用全空气系统。②其他学院为自带冷热源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新风集中处理;办公室采用集中新风加分体空调;普通实验室采用集中新风加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洁净实验室采用单元式直接蒸发空调机组(新风集中处理)。 (2)洁净实验室净化空调有多种形式:①全新风净化空调系统设三级过滤,采用顶送风下排风,排风出口设净化处理装置。②循环风空调箱通过送风管,再经过ULPA过滤器或HEPA过滤器将空气送入洁净室,气流向下送入洁净间,再经竖直回风夹道进入吊顶回风。空气多次进入循环风空调箱过滤,使用不同类型的中高效过滤器,提供了节约成本和使用能源的选择。 (3)根据甲方提供的实验室洁净度、实验内容、污染性以及房间正负压特性设计排风系统,并按类别排放废气。每个实验室的排风系统为独立系统,排风柜补风采用室外风,减少了空调负荷。 (4)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对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排风在排放前进行过滤处理,按排出气体的成分采取吸附、过滤、净化处理,使排出气体有害成分低于国家环保卫生要求。 (5)采用DDC数字控制系统,提高楼宇智能化。 设计参数与空调冷热负荷(一级标题) 表1 主要房间的室内空调供暖设计参数及通风换气参数见表1。 表1主要房间的室内空调供暖设计参数及通风换气参数 特殊实验室的(恒温恒湿,无菌,冻干,超净台)温湿度按校方要求,换气次数为10~25 h- (无菌操作间按万级,超净台按百级)。对温、湿度无工艺要求时室温为20~26℃,相对湿度小于70%。 空调负荷:主楼冷负荷6 616 kW,热负荷2 043 kW;动物学院实验楼冷负荷3 200 kW,热负荷1 550 kW;农学院实验楼冷负荷4 060 kW,热负荷2 230 kW;环资学院实验楼冷负荷2 940 kW,热负荷l 600 kW。 蒸汽用量:负担主楼空调换热用量约3.5t/h,用于所有空调机组加湿用量约2.9t/h,合计约6.4 t/h。 二、空调系统设计 (1)主楼(国家实验室)空调系统按办公区域与实验室区域划分,一层报告厅采用双风机全空气系统,其他房间均采用风盘加新风空调系统,每层按区域设两个新风系统;十二层使用功能相同且空气无污染的六间光室的新风机组为带热回收的机组。对有洁净度要求的实验室另设有带三级过滤的吊装或立式洁净空调机组。其他三个学院实验楼考虑与主楼冷热源机组距离较远,且运行时间各不相同,空调系统包括新风处理机均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变频多联机和直接蒸发系统,新风机组每层分区设两台;同样对有洁净度要求的实验室另设有带三级过滤的吊装或立式直接蒸发式沽净空调机组;小开间办公室采用分体式空调机组。所有实验室的冷藏室、冷冻室均设置了拼装式冷库。所有新风机组、变制冷剂流量变频机组、拼装冷库室外机均安装在屋顶。 (2)洁净实验室空调采用带有两级过滤的净化空调机组,粗效过滤器用易清洗更换的合成纤维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集中设置在空调机

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XXXX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XX有限公司是一座现代化的生产制造工厂,根据工艺的要求,对厂房的温度、湿度、新风量都有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室内空气质量及节能要求,我们为贵公司提供Siemens公司可编程逻辑控制PLC S7-200系统。该控制系统是将3台冷水机组、8个水泵系统、4个冷却塔系统,23台恒温恒湿空调机组集成在一个RS485 OPC协议网络上并与上位机HMI-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控制平台进行网络组态操作。 方案HMI监控范围及系统目标包括以下几部分: ·空调冷水机组 ·冷却水系统 ·冷冻水系统 ·组合式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组合式新风机组 根据甲方的要求和相关图纸,以最高性价比为原则通过优化的设备控制方案和智能管理方式,从而给贵公司提供精确温湿度控制、高效节能可进行系统管理的生产环境。 二、系统设计规范与依据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1997-290)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J/T16-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招标文件要求的相关条例及规范 -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

三、系统方案描述 我们通过对甲方提出需求的了解,结合楼宇控制系统的设计规范,对集控冷水 机组,水系统,冷却塔空调设备的自动化系统提出以下方案。 自控系统组成: 机组系统控制 监控系统控制 1.机组系统控制 冷水机组系统采用3台1000RT离心式冷水机组。自控系统采用PLC控制器直接采集冷热源系统中的机组的各种参数。同时程序控制机组的启停,完成各种联动控制,备用设备的转换。 本方案的冷热源系统用Siemens系列控制器配合点扩展模块来解决。 PLC是现场管理和控制系统的组成部份,是一个高性能的控制器。PLC在不依靠较高层处理机的情形下,可以独立工作和联网以完成复杂的控制、监视和能源管理功能,而不需依赖更高层的处理器。PLC可以连接楼层级网络(FLN)设备并提供中央监控功能。 PLC可带扩展模块的和不带扩展模块的。本方案采用可带扩展模块的PLC,这对业主以后的维护和系统扩展时极为有利的。 特点 ●可与其它层级的处理机互相搭配,以符合应用的需求 ●通过扩展模拟量/数字量模块设备,可增加监控点数 ●结合软件与硬设备配合控制应用 ●以先进的PID 算法,精准的将HVAC 控制在最小的变动范围内 ●具有管理多种报警、历史及趋势记录的收集、操作控制和监控功能 ●可选配手动/停止/自动(HOA) 切换开关 本方案可实现空调冷热源的如下监控内容: 机组台数控制 根据供水管的流量及集水器、分水器的温差,计算负荷,然后通过冷水机组提供的通讯接口对风冷热泵机组的进行联网监控。通过网关的模式可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并监控机组的运行状态、系统负荷、房间温湿度、系统启停指令信号等。

机场航站楼装修施工部署原则及总体施工顺序

机场航站楼装修施工部署原则及总体施工顺序 1、施工部署原则 本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地上一层和二层室内装修、室外幕墙工程、室内电气工程、屋顶采光顶玻璃和装饰面板工程、室外地面铺贴工程。根据施工部位和专业主要分为两支独立的施工队伍,两支队伍独立展开施工;其中室外幕墙、屋顶采光顶玻璃和屋面檐口、室内装饰面板工程由一支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室内装修、室内电气工程、室外地面铺贴工程由一支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2、总体施工顺序 (1)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及二次深化设计方案,结合装饰施工的工艺流程确定本装饰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整个装饰工程施工工期控制在122日历天内(该工程精装修按照施工部位划分为三个独立区段进行施工,分别为室外幕墙、室内装饰装修、屋面工程,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施工工序以指导施工,具体操作时可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调整。 (2)装饰施工中,我项目部根据图纸中工程范围的划分及现场实际情况和工期的要求,对本工程分别作了施工区的划分,各个施工区可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独立进行施工,施工区内根据实际情况可组织流水施工。 (3)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室内装饰装修工序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复核既有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和二次砌筑结构标高和位置→配合进行机电、给排水、暖通等管线的调整和安装;墙面瓷砖粘贴、墙面石材干挂及普通墙面石膏及腻子等装修施工→吊顶和门、门套、木装饰板等场外加工→地面石材、地砖→门、门套、墙面装饰板基层施工→门套安装→墙、顶乳胶漆面层施工→墙纸粘贴及地毯的铺设→配合灯具、洁具、风口安装。 室外幕墙施工工序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后置埋件→外墙保温、层间防火→外墙主、次龙骨焊接→安装玻璃、石材、铝板面板→分格缝打胶等细部处理。 采光天窗施工工序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主、次龙骨加工并现场进行喷涂→龙骨安装并焊接→玻璃面板安装→细部处理。 (4)我项目部将严格按设计的要求施工,遵从甲方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在施工中按照科学管理,协调统筹的原则,确保本装饰工程的顺利完成。 (5)竣工清理,进行工人宿舍、办公区的拆除工作。 (6)现场配合甲方进行整体工程验收工作。 (7)交工前清理,编制竣工文件。 确保总施工工期122天按期完工,为工程交付使用提供充裕时间。

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2017版

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ivil airport terminal

目录 1 总则 (5) 2 术语 (5) 3 建筑 (6) 3.1 总平面布局 (6) 3.2 建筑耐火 (6) 3.3 平面布置与防火分区 (6) 3.4 安全疏散 (7) 3.5 防火分隔和防火构造 (10) 4 消防设施 (11) 4.1 消防给水 (11) 4.2 灭火设施 (11) 4.3 排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 5 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电气 (12) 本规范用词说明 (13)

1 总则 1.0.1 为了预防民用机场航站楼的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航站楼的防火设计。 1.0.3 民用机场航站楼的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根据民用机场的类别及其航站楼的建设需要,采取可靠、有效的防火技术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民用机场航站楼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民用机场航站楼civil airport terminal 民用机场内供旅客办理进出港手续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建筑,包括车道边、登机桥和指廊,以下简称航站楼。 2.0.2 公共区public area 航站楼内供旅客使用的区域,包括出发区、候机区、到达区。 2.0.3 出发区departure area 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登机牌、安检等出港手续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区域。 2.0.4 候机区waiting area 航站楼内供旅客经过安检后等候登机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区域。 2.0.5 到达区arrival area 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进港手续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区域,包括到港通道、行李提取区、迎客区。 2.0.6 行李提取区luggage reclaim area 旅客提取随机托运行李的区域。 2.0.7 迎客区greeting area 迎接旅客人员的等候区域。 2.0.8 行李处理用房luggage processing room 航站楼内用于检查、分拣和传输旅客托运行李上、下飞机的房间。 2.0.9 指廊pier 延伸出航站楼主楼并用于旅客候机和到达使用的空间。 2.0.10 登机桥boarding bridge 延伸出航站楼建筑主体结构、供旅客上下飞机的专用廊桥,一端与航站楼的候机区和到达区连接,另一端能与飞机的舱门活动连接。 2.0.11 综合管廊utility tunnel 敷设在同一空间内并为航站楼服务的电力、通信、暖通、给水和排水等动力和公用管道、线缆的封闭走廊。 2.0.12 潜在漏油点potential fuel spill poi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