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18年西班牙流感

1918年西班牙流感

1918年西班牙流感
1918年西班牙流感

1918年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一千

多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

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爆发夺去了2000万到4000万人

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

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班牙流

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西班牙流感并不是从西班牙

起源的,它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Funston)

军营中(1918年2月)。“西班牙流感”(SpanishLady)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800万西班牙

人死亡!这次流感也就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美国远征军把病菌带到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处于大动乱、大改组,兵荒马

乱、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发生了。当时西班

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称之为西班牙流感。由于此次流

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发生在1918年故也称之为1918年流感。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森军

营。1918年3月11日午餐之前,军营一位士兵感到发烧、

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的医院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普通

的感冒。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

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的周末,这个军营里

已经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很快又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

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

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

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达4000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这次流感呈现出了一个

相当奇怪的特征。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

20到40岁儿童,这次的死亡曲线却呈现出一种“W”型——

的青壮年人这次也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

西班牙国王也不能幸免

美国死亡人数50万,仅10月10日费城就有759人死于流感,西班牙800万人患病,包括国王阿方索三世在内,

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门被迫关门,电车

停运;英国乔治五世也未幸免,英格兰和威尔士死亡达20万,皇家舰队三周无法入海,影响作战;印度孟买死亡700万;一些因纽特人村遭受灭顶之灾,有一村80人死于流感

73人;20%的西萨摩亚人死于流感。许多国家尸体堆山;加拿大渥太华有轨电车没有乘客;学校,歌舞剧院,电影院无

灯光,游泳池和保龄球馆空无一人;南非一个小镇由于缺乏

棺木,毯子裹尸体草草下葬,白天满街出殡,夜晚救护车穿

梭。

1918年西班牙流感也波及中国,3月始自广州直至东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广泛,北平警察患病过半,哈尔滨40%人被感染,学校停课,商店歇业。上海也出现过两个流行波。

恐怖的日子

秋天,第二波流感袭来。在美国费城,10月份死了13000人,第一周就死了2600人,第二周为4500人。“白天满街出殡,夜晚救护车疾驰”。无人认领的尸体散布数日,马车穿行在街上,呼唤活着的人走出家门,带走亲人的遗体。

许多地方,掘墓工人来不及挖坑。不管是开普敦还是纽

约,棺材早已缺货,死者裹着毯子入土。

一名澳大利亚妇女看到,在三个小时中,有26支送葬队伍经过她家门口,每7分钟一支,几乎是首尾相接。她当

时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

病势凶猛超出想象:

南非老矿工希尔握着吊罐车操纵杆的手突然没了力气,

吊罐飞向空中,里面的40名下班矿工,死了24个。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在等班车的男子一边向人打听

终点站,一边倒地死去。南非开普敦一辆电车只行驶了3公里,就有6个人死在车上。

在纽约,4个人打牌到深夜,第二天一早,3人已经病倒了。

幸存者回忆那段经历,无不心有余悸:

口罩是必备之物,没戴口罩就别想上公交车。据说在美

国旧金山,一名卫生官员开枪打死了一个不愿意戴口罩的男

子。

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见面也不打招呼,连看也不敢看

一眼,害怕眼神会传播流感。芝加哥一名工人恐惧到极点,

高喊:“让我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家人!”然后用刀片割开了一

家五口的喉咙。

仗都没法子打了

流感让一战中正在打仗的交战双方没法子继续打下去。

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开小差的士兵源源不断。

英国海军在5月间大半时间没法打仗,连英王乔治五世

也躺倒了。美军传奇将军麦克阿瑟,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

息,只好让4名传令兵用担架抬着他指挥战斗。当时人们以

为是德国在捣鬼,用了生化武器。

但德军也饱受流感打击,而且它的盟国纷纷散伙,保加

利亚、土耳其和奥匈帝国都退出了战争。德国在协约国和流

感的夹击下,只好投降。

因此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流感加速了战争结束。

1918年流感在中国

中国报界当时称这次流感为“骨痛病”、“五日瘟”。当年3月起,流感从广州到东北,从上海到四川,到处流行。哈尔

滨40%的人感染;温州有10%的病人死于流感;抚顺患者7000人,煤产量减少75%;台湾感染80万人,死亡25000人;齐齐哈尔和长春每日各死百人,棺材商来不及制造棺材。

翻阅资料,看到1918年11月6日上海《申报》的一篇报道,题为《救治时疫之布告》。报道全文刊登了当时定海

县知事冯秉乾撰写的一份布告,是一首通俗的六言诗:定邑城乡内外,近来疫症流行。

由于天时亢旱,井河饮料不清,

加以人民习惯,多不讲究卫生,

以致酿成疾病,性命危在俄顷。

民生疾苦如此,本县轸念殊深,

特与医家考证,厥病是为风瘟。

主治宜银翘散,有无咳嗽须分。

药味照方加减,初起服之极灵。

兹将各方列后,布告县属人民,

凡有患此病者,不及延请医生,

赶紧照方买药,连服自可安宁。

方药并非贵品,万勿吝惜钱文,

须知身命要紧,不可迷信求神,

妄食香灰神水,转致误害己身。

按照清洁方法,大家认真实行,

既于卫生有益,病患自然除根。

务望通人达士,解说不借口唇,

使彼无知乡愚,俾得一体遵循。

“风瘟”是中医对流感的称呼,“银翘散”为清代医家吴鞠通研制,是治疗流感的名方,可谓对症下药。

这次流感可怕在哪里

可怕在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死亡人数多、从发病到死

亡的时间极短。

据说当时全球17亿人口中,有7亿人发病。最保守估计,死于流感及并发症的有2000万人,实际可能达4000万到5000万人,甚至有人说,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亿。

顺便提一下:一战造成的死亡人数是1000万。

最神秘的是,这次流感与其他流感不同,死者绝大多数

是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而不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孩子。

还有一个神秘之处是,它在1919年春发动第三波袭击后,忽然间消失了。

西班牙流感的得名,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报纸首先报道了

这种疫病。它还有一个让人心里发寒的动人别名:西班牙女

士。

一直以来,人们都没搞清楚,西班牙女士是怎么来到世

上的。因此科学家深深担忧:如果它再次袭来,人类能抵挡

得了吗?什么时候,流感会像天花那样被消灭?

西班牙流感为禽流感变异

然而关于西班牙流感从何而来?为何发病率和病死率

为此高?为何主要侵袭青壮年人群这一系列问题困惑了人

们将近一个世纪,只到今年10月5日,科学家研究发现,1918年导致许多人死亡的疾病是一种禽流感。据英国广播

公司BBC报道,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已经显示,曾在

1918-1919年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

源自鸟类。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说,他们

已经找到1918年病毒与现在亚洲出现的禽流感病毒H5N1的共同的基因变异。美国另一个研究小组也在《科学》杂志

发表文章,他们已经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他们发现的一些基因密码将有助于对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

出预报和准备。

世界上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世界上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1918年至1920年,世界上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严重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此次流感广泛波及世界各地,几年内共出现了三次流行高潮,临床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并出现多种类型的肺炎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4000万 人死亡,大大多于第一次世界大 战所致的死亡人数(850万人)。这 次流感大流行的特点是,20-50 岁的成人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当时受科学技术条件所限,无法 分离出致病原。因此,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西班牙流感的病 原是一个谜。1997年,美国科学 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 Taubenberger)在《科学》周刊上 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 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 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 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国家的猪体内发现这种病毒。据2001年10月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正力图根据10名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伦敦人的遗体,找到引起这场流感的病毒样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组特征,研究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杀伤力和传染性。 此后,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 在1957年"亚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均易感,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但是,身体强健的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大大低于1918年。1957年,H2N2病毒完全取代了以往的H1N1病毒。而1968年,H3N2病毒又取代了H2N2病毒。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 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苏联出?quot;俄罗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此次"俄罗斯流感"大大不同于以往历次流感。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变异体。因此,在该病毒株流行期生活过的人,即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对于1977-1978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绝大多数有关1977-1978年流感流行的报告均指出,尽管此次流行为典型的爆发流行,但成年人均为轻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发病率很高。此外,与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现的病毒新亚型并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到目前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进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与从1968年的流行株中产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了20多年,而且仍然在引起流感流行。

医院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及应急预案

ⅩⅩ医院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及应急预案 前言 流感大流行是指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迅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灾难性打击。 鉴于流感的危害性,医院要做好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 1总则 1.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高度警惕、有效防范、专群结合、以专为

主;依法管理、依靠科学、条块结合、分级管理。 2.0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ⅩⅩ总医院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 最高指挥机构:由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组成,组织全院员工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指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工作,决策应对流感大流行重大事项。 副院长担任副总指挥:辅助总指挥做好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工作,协调所负责科室参与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工作。 医务处主任担任总指挥助理:全面负责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的具体工作。 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专业处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本科室应对流感大流行相应工作预案并开展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医务处:负责制定应对流感大流行的预防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护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 疾病控制处:根据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提出需要隔离、封锁的科室和范围;组织制定流感大流行工作措施。 护理部:负责制定应对流感大流行的护理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实

西班牙大流感

西班牙大流感 西班牙大流感是爆发于1918年的一场席卷全球的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由于当时西班牙有八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都没能逃过它的魔爪,所以它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但对此病有记录的起源是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且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两年间,西班牙流感横扫欧洲和北美,远至阿拉斯加的荒野和太平洋上最偏僻的岛屿。这次流感造成全世界约十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是一般流感致死率的50倍。这场流感也是使一战提前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对于西班牙流感的真凶,学术界一直在探索在争论。有人认为源于禽类宿主,也有人认为可能来源于猪或H1N1变异病毒,还有人认为迄今也还没有找到。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陶贝格尔在《科学》周刊上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2002年10月,美国国防病理中心与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合作,开始尝试重建病毒。在一个实验中,他们成功制造了一个有两个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这个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较起来,对老鼠较致命。 澳大利亚的马克·吉布斯于2001年9月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研究。该项研究指出,1918年大流行的西班牙流感病毒中,

为血凝素(H)编码的基因有变异,这个基因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与人类的病毒相似,而在基因的中间部分则与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相似。正是这种猪的流感病毒基因片断跳跃到人流感基因上的变异,而且产生了病毒的基因重组,才导致了当时西班牙流感极强的感染性和致命性。科学界已有多次研究结果表明,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可能是“所有大流感之母”,并且可能与1957年亚洲H2N2流感病毒、1968年香港H3N2流感病毒和1977年俄国H1N1亚型流感病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9世界爆发猪流感时,《科学》杂志刊登了一份迄今最完整的甲型H1N1病毒混交史报告,认为这种最近在全球流行的病毒,最重要的“祖先”是猪流感病毒,也可追溯到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虽然研究序列分析表明1918年流感病毒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但由于一般感染禽的流感病毒不直接感染人,但猪可以同时感染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所以可能性较大的情况是,1918年病毒是在猪体内发生重配产生的。 与埃博拉、非典、猪链球菌感染、人禽流感等一样,猪流感也是人畜共患病。目前全球新发传染病有70%到80%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原因既在于人与环境的关系,又在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则是使人类免于患各种人畜共患病的最好途径。让我们永远避免1918年那样的悲剧再降临人间。 吴佩芸 信工软外17班

流感现状发展及历史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冒病,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最常引起发病的是甲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常在10~15年内发生突变,出现新的亚型,引起大流行。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发病机制:马流感病毒首先在鼻粘膜增殖,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溶解及脱落,并伴发炎性细胞浸润,继而蔓延至气管及支气管而导致呼吸道炎症,引起发热、淋巴细胞减少、咳嗽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肺脏通常不受侵害,只有在患畜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条件致病菌继发感染的情况下,才可能引起化脓性肺炎及间质陛肺炎等病症 变种有时根据宿主而改变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禽流感2:、人类流感3、猪流感4、马流感5、狗流感 也有时被命名为根据其致命的禽类,特别是鸡; 流感症状 1、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多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 2、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 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 流感现状: 省份确诊治愈死亡省份确诊治愈死亡省份确诊治愈死亡 北京10127人49人山西2018人463人14 安徽923人128人 广东8925人25人天津25人15人河北1042人736人1人 福建1244人1034人1人江西1297人1088人1人吉林99人 上海2539人1459人6人贵州5人陕西888人729人1人

流感名称

流感名称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 H1N1流感病毒里的H代表红细胞凝集素,共有1-15个类型,N代表神经氨酸苷酶,共有1-9种类型,“猪流感”病毒H和N均是1型,因此称为H1N1。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中国卫生部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是后果严重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依次递减。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0余种;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0余种。名称更改 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这一词语。

更改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使用“甲(H1N1)型流感”代替“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我国卫生部公告中则将这一疾病称为“甲型H1N1流感”。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维中1日告诉记者,“甲型”即“A型”,我国这一名称与国际的名称其实是一回事,只是按国内中文表述的惯例称为“甲型”。 导致这次墨西哥和美国等发生疫情的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世卫组织多次表明,虽然这种新型病毒是由猪流感病毒演变而来,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病毒只是使人患病,还没有发现猪被感染的病例。世卫组织宣布从4月30日起,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而非“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世卫组织发言人汤普森说,之所以更改当前疫情的叫法,是因为“猪流感”一词容易误导消费者,认为吃猪肉会传染,农业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就此表达关切。 [编辑本段] 病毒特征 甲型H1N1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其遗传物质为RN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

人类疫情发展史 人类病毒疫情(最新)

从古到今,大大小小的瘟疫不计其数,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影响,如鼠疫、天花、流感等。仅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就爆发过几次大的疫情。以下是分享的人类疫情发展史人类病毒疫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自2003年12月以来,禽流感在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肆虐,造成千万只家禽被宰杀销毁,染病死亡者已达数十人。禽流感被发现一百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只能防止其蔓延。近来“禽流感”三个字可能又将伴随我们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影响人类的16次巨大疫情…… 1.雅典瘟疫:翻开了瘟疫的编年史 在两千四百多年以前,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身边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异常恶臭的气息。不幸的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疾病像恶魔一样席卷整个城市,任何口服、外敷的药物都无济于事。最后,医生也被感染而生病。此时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的一位御医,却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救治。他发现全城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于是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扑灭瘟疫。最后,希波克拉底用大火挽救了雅典。 2.流感:魔鬼的侵入 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 对流感一无所知,曾使人们误以为这种病是上帝的惩罚,并把它命名为“Influenza”,意即“被魔鬼侵入”。今天,科学已经证明流感是病毒感染所致,是可以治疗的,但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3.称霸中世纪数百年的死神:鼠疫 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这次流行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在短短5年内,就导致了欧洲1/3到1/2的人口死亡。 4.与鼠疫相媲美:天花 古代世界大约60%的人口受到了天花的威胁,1/4的感染者会死亡,大多数幸存者会失明或留下疤痕。幸运的是,天花已被人类彻底消灭,成了第一种、也是至今惟一一种被消灭的传染病。

基于气象因素和互联网搜索数据的流感疫情预测研究:以香港为例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 V 英文缩写注解表........................................................................................................................ VIII 目录............................................................................................................................................. I X 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 主要的流感疫情预测方法 (1) 1.3 香港流感 (3) 第二章资料和方法 (4) 2.1 流感样病例及流感样病例周求诊率 (4) 2.2 流感相关关键词的互联网数据 (4) 2.3 流感搜索指数 (6) 2.4 气象因素数据 (10) 2.5 香港流感样病例周求诊率数据 (11) 2.6 变量的筛选 (12) 2.7 模型介绍 (13) 2.8 建模策略 (21) 2.9 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 (22) 第三章结果 (25) 3.1 数据的简单统计描述 (25) 3.2 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 (33) 3.3 分类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 (40) 3.4 关键词百度指数抓取软件Baidu Index Crawler的应用 (44) 第四章讨论 (46) IX 万方数据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综述学生姓名王月红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 10级一班 学号 201014010124 院系化学与生物学院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18日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综述 摘要:2010年全世界爆发了一场影响空前的流感,甲型H1N1流行性性感冒病毒从美国,墨西哥传出,席卷了整个人类社会,回顾以往大规模流感爆发事件。西班牙流感,亚洲流感,禽流感等给全世界人们带来了恐慌,甚至死亡,科学在进步,社会的医疗水平在提高,但流感病毒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变异,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种可怕病毒的分子机构、功能组成、复制方式、致病机制,并对其预防免疫,使人类在此面对流感变异病毒是能够及时治疗。本文讨论的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4个方面来讲述: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对流感病毒的研究。2 、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宿主细胞氧化与凋亡。3、宿主细胞蛋白对H1N1病毒复制的影响。4、病毒蛋白对宿主细胞间的关联。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氧化损伤;凋亡;致病机制 引言: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在2009春爆发的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甲型H1N1病毒[1]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其遗传物质为RN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 [2]、神经氨酸酶NA 和M2蛋白[3]。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甲型H1N1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8 个独立片段组成。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4]和H3N2 5-6]。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 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美国疾控机构的照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感染性疾病。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人类历史上曾引发多次大流行,夺去了大量人的生命。流感是人类最大的瘟疫。流感危害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养禽业毁灭性灾害。加强流感病毒基础理论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寻求防治流感的有效措施,研制长效、稳定、无毒副反应的新型流感疫苗,建立简便、特异、敏感的诊断技术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各国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崇高事业。 一、对流感病毒的研究 1、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和丝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8条独立片段组成。每一条RNA基因都以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每个片段两端都有相对保守的非编码序列,每个片段至少有一个开放式读码框架(ORF)。基因片段5端前的13个核苷酸高度保守,其序列为:3’-GGAACAAAGAUGAppp-5’,3’端也有12个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为:

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

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 李灵辉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流感概述 大多数流感患者,无需药物治疗。1~2 周便可康复。但年幼儿童、老年人和有严重疾病的人感染会导致基础疾病的严重合并症、肺炎、死亡。 流感是由不断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流感病毒主要有甲乙丙3型。甲型病毒除感染人外还可感染飞禽、猪、马等动物,在人生活中与这些动物接触频繁的地方,为流感病毒产生变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变异后的病毒会导致流感流行,变异程度大则导致大流行。乙型病毒主要限于人,变异较小。丙型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所以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因此每年需要研发新疫苗,每年须接种。 流感大流行是指当人类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快速传播,引起全国、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外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可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与社会、经济的损失。 流感大流行的开始要具备的 3 个先决条件:1. 必须出现新的病毒亚型,人群普遍没有免疫力;2. 新病毒必须能在人体内复制并能引起严重疾病;3. 新病毒必须实现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历史上出现3次流感大流行:第1次大流行发生于1918-1919年, 称为西班牙流感 ( Spanish Influenza) 。当时导致约7 亿多人感染, 2 000多万人死亡, 而且死亡者多为青壮年, 是人类史上已知的最大瘟疫之一。回顾性研究发现引起这次大流行的病原体是H1N1亚型病毒, 而且该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全部来自于禽类, 种系发生分析表明, 这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HA基因虽更接近于禽流感病毒, 但它属于哺乳动物流感病毒, 有人推测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先传给猪再传给人。第2次大流行发生于1957 年, 称为亚洲流感( Asian Influenza), 最早出现于中国贵州, 由H2N2 亚型( 也称甲2亚型) 病毒引起, 这一亚型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 其HA、NA、PB1 3个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 其余的基因片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第3 次大流行发生于1968年, 称为香港流感 ( Hong Kong Influenza), 最早出现于中国香港(后经回顾调查, 广东、上海等地比香港还要早), 由H 3N2亚型(也称甲3亚型)病毒引起, 这一亚型也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和PB1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 其余的基因节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 三次大流行的教训为1.大流行如引起大流行的病毒变异一样不可预测,三次大流行的间隔为10 ~50年;2.病例数在短期内呈指数迅速上升,很快蔓延到世界各地, 通常不超过1年,全球1/4以上的人得病,这对于卫生服务能力将是巨大挑战。3.主要在年轻人中导致严重疾病,这是大流行危害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4.流行会出现两个波,往往第2 波可能更为严重。5. WHO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病毒监测可以迅速发挥重要作用。 6.历史表明大多流感大流行起源于亚洲,因为亚洲地区人口密集,且与鸭和猪居住得非常近,因此在这一地区需要加强动物流感以及不寻常的人呼吸道疾病聚集的监测。 流感大流行会导致以下几个后果:1. 大流行时疾病的迅速蔓延,造成几乎没有时间采取特别的应急减少影响的措施;2.出现大量病人,医疗卫生机构会将不堪重负;3.可能出现人员及物品的严重短缺,导致关键基础设施及服务瘫痪以及各行各业和政府各部门服务中断;4.大流行流感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以及治疗其他疾病的常用医疗供应出现延迟和短缺;5.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在大流行期结束后,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6.公众、政府机构和媒体对国家准备计划进行详细审查;7.全球各地各国都处于紧急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征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蛋白 D、多聚RNA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细胞 B、豚鼠 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D、鸡胚和Hela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二、判断题 1.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2.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抗血凝素抗体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3.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不同型病毒颗粒相应的基因节段间易发生重配,产生新型的流感病毒。(×) 4.核糖核蛋白又称核衣壳,由核蛋白、多聚酶蛋白和核糖核酸组成。(√) 5.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与宿主细胞结合而使细胞受染。(√) 6.流感潜伏期一般l~2d,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呼吸道症状重、全身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7.在发生流感流行的地区,所有人群应立即接种疫苗。(×) 8.甲型流感病毒既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多种动物。(√) 9.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前期进行。(√) 10.青壮年人群不属于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的重点人群。(×)

新甲型H1N1流感与流感大流行

新甲型H1N1流感与流感大流行 何剑峰,张正敏 1.流感大流行 流感大流行是指当人类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包括旧亚型的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引起全国、区域或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可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与社会、经济的损失。 1.1历史上的4次流感大流行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的流感大流行,自上世纪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四次,第一次大流行发生于1918—1919年,称为“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当时导致约7亿多人感染,2 000多万人死亡,而且死亡者多为青壮年,是人类史上已知的最大瘟疫之一。回顾性研究发现引起这次大流行的病原体是H1N1亚型病毒,而且该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全部来自于禽类,种系发生分析表明,这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HA基因虽更接近于禽流感病毒,但它属于哺乳动物流感病毒,有人推测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先传给猪再传给人。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1957年,称为“亚洲流感”(Asian Influenza),最早出现于中国贵州,由H2N2亚型(也称甲2亚型)病毒引起,这一 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300 作者简介:何剑峰(1966—),男,大学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相关研究

亚型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NA、PB1三个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片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 第三次大流行发生于1968年,称为“香港流感”(Hong Kong Influenza),最早出现于中国香港(后经回顾调查,广东、上海等地比香港还要早),由H3N2亚型(也称甲3亚型)病毒引起,这一亚型也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和PB1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节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HA 基因被禽流感病毒的等位基因取代,由其表达的HA抗原(在病毒表面)属禽流感病毒的HA,当时的人群缺乏相应的HA糖蛋白的中和抗体,从而引起了世界大流行。 第四次大流行发生于1977年,称为“俄罗斯流感”(Russian Influenza),由H1N1亚型引起,后经调查发现,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传播较慢,主要侵袭青年人和中小学生。唯独这次大流行的毒株与禽流感没有直接关联,对于此次大流行,有学者(Scholtissek等)认为是在一定条件下人流感与动物流感发生第二次重组,从而使旧亚型毒株又重新出现,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次大流行的毒株可能来自于隐藏在冰冻地带、动物宿主体内或者是从实验室意外逃出。 1.2流感大流行的威胁 流感大流行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大多数人对引起大流行的流感病毒不具免疫力,感染和患病率预期将高于季节性流感,使得大量的受感染人口将需要某种形式的医疗保健,

疫情已有全球大流行特征(最新)

在世界卫生组织3月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这是首个冠状病毒传播引发的全球大流行。谭德塞说,宣布新冠肺炎大流行并没有改变世卫组织对当前疫情形势的判断,也不会改变世卫组织的应对策略。世卫组织将继续竭尽所能协助各国做好防控工作,各国也应该继续尽全力救治病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谭德塞表示,世卫组织基于确诊数字作出疫情全球大流性的判断,但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遏制疫情传播,而不是仅仅缓解疫情,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可能的。世卫组织表示,在过去两周,中国之外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迅速增加,受影响的国家数量也迅速增加。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的疫情通报,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1万,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在3月9日的记者会上,谭德塞表示,虽然形势严峻,但新冠肺炎疫情将是“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控制的大流行”。他呼吁所有国家采取全社会、全政府的应对措施,综合施策,控制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胁近日引发热议。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对升级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该如何应对? 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已有全球大流行特征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这是首个冠状病毒传播引发的全球大流行。 世卫组织表示,在过去两周,中国之外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迅速增加,受影响的国家数量也迅速增加。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的疫情通报,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1万,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 什么是“大流行”? 美国乔治城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丁表示,通常情况下,当疫情在某个特定国家或特定地区变得相当普遍时,它会变成一种流行病;而随着其在世界许多地方广泛传播时,就变成了全球性大流行病。 此外,全球性大流行病还具有能够进行持续传播的感染路径——虽然中国的感染人数得到了遏制,但其他国家相继出现聚集性感染,且越来越多地被证明与中国没有明确的联系。 2010年世卫组织网站给出“大流行”的简单定义,即“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比如,流感大流行就是指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而多数人对此病毒没有免疫力。此次,新冠肺炎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 全球大流行病是否可控?

世界历史上十大传染病死亡事件

世界历史上十大传染病死亡事件 一、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雅典大瘟疫 “人们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由于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狗、乌鸦和大雕也死于此病。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公元前430年的一天,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如此记录了这场席卷整个雅典的瘟疫。 这场瘟疫是人类历史上记载较详尽的最早的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导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 二、多种瘟疫集体爆发安东尼瘟疫 公元2世纪中期,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瘟疫,一起袭击了安东尼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称,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染病而死,相当于被传染人数的1/4。最后,整场瘟疫导致罗马本土1/3人口死亡,总死亡人数估计高达500万。 三、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查士丁尼瘟疫 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开始于公元541年,最初是先在东罗马帝国属地的埃及爆发,接着迅速传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地区。君士坦丁堡 40%的城市居民在此次瘟疫中死亡。大量尸体不论男女、长幼和贵贱,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一起。这场鼠疫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1/4的东罗马帝国人口死于鼠疫。 四、肆虐三百年,死亡近两亿欧洲黑死病 “黑死病”于1347年在西西里群岛爆发后,在3年内横扫欧洲,并在20年间导致2500万欧洲人死亡。患者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皮肤出现许多黑斑,死亡过程极其痛苦,故称为“黑死病”。 此病在随后300年间多次在欧洲卷土重来,后世学者估计,共有多达2亿人死于这场瘟疫。 五、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杀灭绝印第安人的天花 被史学家甚至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 研究者指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18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了牛痘,人类终于能够抵御天花病毒。 六、惟一强制免疫的疾病肆虐两个世纪的黄热病 1648年,墨西哥的Yucatan半岛首次爆发大规模黄热病。此后的两个世纪里,黄热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故又称为“美洲瘟疫”。此病传播媒介为伊蚊,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 黄热病目前是世界卫生组织惟一强制免疫的疾病。(进入一感染国,或从感染国出境去一非感染国时,必须出示黄热病免疫接种证书。) 七、无法估量的损失霍乱横行的19世纪

大流感纪录片观后感

大流感纪录片观后感 主笔171820514 徐逸啸 今年恰值西班牙流感爆发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这场席卷全球的大流感造成了约1亿的死亡,约占当时全球人口的5%;冬季来临,又进入了流感高发期——我的母亲和她的同事前往成都出差,返回后纷纷“中招”。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观看这部纪录片,可以算是应景而更具意义的吧。 纪录片一开始,便堆叠了许多黑白照片:无家可归的儿童、密集码放的尸体、报纸上令人不寒而栗的流感新闻……随后屏幕中打出了“We Heard The Bells”的字样。其中的“Bells”(钟)颇耐人寻味。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丧钟”,也可以理解成“警钟”。 影片的前半部分收录了1918年大流感亲历者的采访——她们清一色都是女性,布满皱纹,甚至口齿不清,用老态龙钟形容不为过。但我清楚地感受到她们在回忆那段历史时,眉眼下隐藏的恐惧。流感来临时的绝望,眼睁睁看着所爱之人饱受折磨却又无能为力的痛苦,都已经深深刻印在她们的脑海中,无法抹去。甚至连战争都无法比拟这种惊恐和无力感——因为人祸尚可以避免,尚有回旋的余地,而天灾将所有人都置于死神的魔爪之下,不分财富多寡、身份贵贱。 死亡成为常态,宣告死亡的丧钟长鸣不止。医院超负荷运转,军营里流感疯狂传播,医护人员因惧怕而成批逃离……这让我不禁想起夺去伯里克利生命的那场大流感。它同样爆发于战争年代,极大削弱了雅典方面的作战力量;同样造成巨大的死亡数量,死尸遍野,得不到恰当的处理。死亡带来的信仰的崩塌和社会秩序的崩坏往往比死亡本身更可怕。比如纵欲主义的滋长,偷盗犯罪的猖獗,患者遭受亲人的抛弃等等。死亡面前暴露的是人性的阴暗面。但应当反思的不是人性本身的善恶,因为生死的力量太过强大,以至于极少有人能逃离它的引力作用。应当反省的是决策、制度和措施,从而使得在超乎寻常的力量波及人类时,人类社会能够有效率、有组织地应对,而不显得惊慌失措、毫无准备。 这便引出了“钟”的另一个解读——警钟。1918年大流感波及范围极广、杀伤力极强。流感病毒甚至蔓延到了阿拉斯加地区,以青壮年男性死亡为最。这种前所未有的境况有如环绕在人们耳边不歇止的钟声,催促人们去研究、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最令人动容的是病理学家Johan Hultin 两次在阿拉斯加主持并参与阿拉斯加的感染者遗骸挖掘工作,并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基因测序。科学家们执着的科研精神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无畏跃然展现出来。纪录片中出现的“calling”这个词,大抵能概括所有科研人员和为疾病抗争做出过贡献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使命感和天职驱动他们勇往,超越了个人情感和安危,转而服务于需要救助的人——甚至是整个人类群体。正如影片所说,只有全人类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抗击全球性的流感,而这群人或许正是促成联合的先驱者和关键力量——是他们最先听到了警钟并开始采取措施。 “未来最大的教训是我们无法预测流感的流行。人类间传播的变异尚未产生,但不代表不会产生。”这是整部纪录片最发人深省并产生危机感的一句话。诚然,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公共卫生干预体系,也拥有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此外,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全世界的单株疫苗产能已经从十余年前的18亿支上升到现今的64亿支。但是当大流感真正来袭之时,它们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凭借对1918年大流感及其它温和流感的认知,我们可以断言,当下一次禽流感大流行的时候,几乎不会再有人接触过它的相关的病毒了。”①这意味着人类对此没有免疫能力,也就意味着严重的病症和大量的死亡。病毒的快速变异和演化出的耐药性使人们在短期内很

世界卫生组织在流感大流行间期:第1阶段对各国主管部门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在流感大流行间期:第1阶段对各国主管部门的建议 规划与协调1. 成立国家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委员会。 2. 向有关决策者申明大流行计划的重要性。 3. 与相关合作伙伴(包括卫生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密切协作,参考现行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导意见,制订和定期更新国家级计划。 4. 确保计划和准备工作在各级公共事务主管部门得到执行。 5. 开展大流行计划的演习,并利用其结果改进和修正计划和准备工作。 6. 确认在新亚型流感病毒株出现时将要动员的关键人员,定期向他们提供简要的情况说明和培训。 7. 考虑国内物资储备的开发(如,抗病毒药物、人员防护设备、疫苗、实验室诊断试剂和其他技术支持),以便在发生需求时可以迅速调配。 8. 在大流行预警期间考虑向出现流感疫情且资源匮乏国家提供资源和技术协助。 9. 制订程序,确保能快速共享标本或分离物以便鉴定病毒、开发诊断试剂和疫苗。 10. 制订应对激增需求的应急预案,在大流行期间实现对国内资源和重点工作人员的内部管理。 11. 制订国家级指导意见,处理食品安全、安全农业规范和其他与受感染动物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监测与评估1. 通过提供能满足激增需求的能力以及开展跨部门的、机构间的协作,建立强有力的国家级通用监测系统,藉以检测、阐明和评估流感样疾病聚集性病例或呼吸系统所致的死亡。 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指导,建立和加强国家级人流感和动物流感监测系统。 3. 向国家和国际的主管部门报告常规的和异常的监测结果。 4. 同相关的国际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一起,阐明和分享正在流行的流感病毒分离物和信息。 5. 评估季节性流感的疾病负担,协助估测大流行期间的附加需求。 6. 针对正在进行中的信息制订应急预案,藉以评估大流行阶段流感造成的影响和资源需求(如,发病率、死亡率、停工停产、受影响的区域、受影响的高危人群、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其他必要的工作人员的到位状况、医疗卫生供应品、床位占用/可获得性、住院压力、备用卫生机构的使用、停尸房容量)。 1.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附录1),制订使用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国家级指导意见。 2. 确保所提议的干预措施经过卫生部门内部和卫生部门以外的部门(交通部、教育部等)负有责任的决策者的共同讨论;确保所提议的干预措施在法律上的权威性;预见到并处理实施这些干预措施在资源上可能遇到的问题。

加强对流感大流行的防备和应对,

世界卫生组织 第五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A59/4临时议程项目 11.1 2006年4月24日 加强对流感大流行的防备和应对, 包括《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应用 秘书处的报告 疫情评估 1.从2003年年中开始,东南亚8个国家经历了有记录的最大规模和最严重的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致病因子为A型流感病毒的H5N1毒株,自那时以来已在最初受感染国家中的一些国家家禽中呈地方性流行。 2.2005年7月至该年年底,该病毒在禽类中扩大了其地域范围,超出了最初集中在亚洲的情况。报告其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中第一次禽流感暴发的国家包括(按报告顺序)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克罗地亚和蒙古仅报告了在野生鸟类中发现该病毒。 3.从2006年2月开始,该病毒在鸟类的地域存在再次扩大,这一次引人注目地从那时至2006年4月初,在非洲、亚洲、欧洲和中东有32个国家报告其在野生鸟类或家禽或两者中发生首例感染。这一发展情况标志着自1878年首次描述该病以来有记录的任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最迅速和最广泛的地域传播。该病毒现已在全世界一些缺少卫生保健和疾病监测系统服务的人口最密集和贫困地区感染家禽。这种情况增加了人间病例可能未被及时发现或根据未被发现的可能性,从而削弱了发出信号通知必须强化大流行准备或发起努力控制新出现的大流行病毒的早期警报系统。 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至少某些种类的候鸟已获得能力,可远距离携带高致病性H5N1病毒。2005年首次观察到的候鸟这一新的角色被认为是造成引人注目的该病毒最

A59/4 近向新地区传播的部分原因。该病的流行病学涉及候鸟增加了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和极大地增加了动物中控制措施的复杂性,因为普遍认为不可能在野生鸟类中消灭该病毒。 5.该病毒向新的地区传播引起对人类健康的担忧,因为它扩大了人类接触和感染的机会。每一例人间病例使该病毒有机会发展成可在人类中有效和持久地传播的形式,到那时预计大流行就将开始。 6.在2006年第一季度家禽和野生鸟类中发生感染的同时,在一些国家少数死的家猫中以及在另外两种捕食野生鸟类的哺乳动物石貂和水貂中发现H5N1病毒。目前并不认为这些其它哺乳动物中的感染在该病流行病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引起对人类感染增加的危险。但是,鉴于家猫与人的密切联系,警惕猫受到更广泛感染的迹象极其重要。 7.在目前的疫情中,最早的人间病例2003年12月发生在越南。到2006年4月初,9个国家报告了接近200例实验室确诊的人间病例:阿塞拜疆、柬埔寨、中国、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泰国、土耳其和越南。在人类,该病毒造成严重的播散性疾病,影响多种器官和系统。感染在半数以上的病例中造成死亡。出于未知的原因,多数病例发生在原本健康的儿童和青年成人中。 8.WHA58.5号决议认识到禽类禽流感暴发以及相关的人间病例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强调所有国家必须与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合作,以便减轻H5N1流感病毒在人类造成大流行的危险。 9.虽然不能预见下一次大流行的时间或严重程度,但出现大流行性病毒的危险与该病毒在禽类中的存在直接相关,而且这种危险预计将持续存在。自2003年年中以来(截至2006年4月初),48个国家报告了该病毒在家禽或野生鸟类中存在。在家禽中发生疫情的29个国家中,只有2个已成功地在其领土上消灭该病毒和保持无疾病状态。10.根据现有证据,特种屏障相当大:该病毒不容易从鸟类传到人类。与高度感染危险相关的行为包括受染禽类的宰杀、剁斩、拔毛和食用准备工作。食用妥善做熟的禽类和禽类产品是安全的。 11.调查可能发生人际传播的事件很困难,因为家庭成员通常接触同样的动物或环境源并互相接触。发生了若干起有限人际传播的事件。但病毒的传播都没有超越第一代密切接触者或在整个社区引起疾病。这些事件的数据说明传播需要与病人有很密切的接触。世卫组织疾病大流行警戒级别仍然为3级: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亚型正在造成人类感染,但不造成有效或持久的人际传播。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