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18大流感

1918大流感

1918大流感
1918大流感

1918大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一千多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爆发夺去了2000万到4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班牙流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西班牙流感并不是从西班牙起源的,它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Funston)军营中(1918年2月)。

“西班牙流感”(SpanishLady)之所以的命是因为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800万西班牙人死亡!!这次流感也就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美国远征军把病菌带到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处于大动乱、大改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发生了。当时西班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称之为西班牙流感。由于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发生在1918年故也称之为1918年流感。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森军营。1918年3月11日午餐之前,军营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的医院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的周末,这个军营里已经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很快又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达4000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这次流感呈现出了一个相当奇怪的特征。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这次的死亡曲线却呈现出一种“W”型——20到40岁的青壮年人这次也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

西班牙国王也不能幸免

美国死亡人数50万,仅10月10日费城就有759人死于流感,西班牙800万人患病,包括国王阿方索三世在内,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ZF部门被迫关门,电车停运;英国乔治五世也未幸免,英格兰和威尔士死亡达20万,皇家舰队三周无法入海,影响作战;印度孟买死亡700万;一些因纽特人村遭受灭顶之灾,有一村80人死于流感73人;20%的西萨摩亚人死于流感。许多国家尸体堆山;加拿大渥太华有轨电车没有乘客;学校,歌舞剧院,电影院无灯光,游泳池和保龄球馆空无一人;南非一个小镇由于缺乏棺木,毯子裹尸体草草下葬,白天满街出殡,夜晚救护车穿梭。

1918年西班牙流感也波及中国,3月始自广州直至东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广泛,北平JC患病过半,哈尔滨40%人被感染,学校停课,商店歇业。上海也出现过两个流行波。

恐怖的日子

秋天,第二波流感袭来。在美国费城,10月份死了13000人,第一周就死了2600人,第二周为4500人。“白天满街出殡,夜晚救护车疾驰”。无人认领的尸体散布数日,马车穿行在街上,呼唤活着的人走出家门,带走亲人的遗体。

许多地方,掘墓工人来不及挖坑。不管是开普敦还是纽约,棺材早已缺货,死者裹着毯子入土。

一名澳大利亚妇女看到,在三个小时中,有26支送葬队伍经过她家门口,每7分钟一支,几乎是首尾相接。她当时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

病势凶猛超出想象:

南非老矿工希尔握着吊罐车操纵杆的手突然没了力气,吊罐飞向空中,里面的40名下班矿工,死了24个。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在等班车的男子一边向人打听终点站,一边倒地死去。南非开普敦一辆电车只行驶了3公里,就有6个人死在车上。

纽约,4个人打牌到深夜,第二天一早,3人已经病倒了。

幸存者回忆那段经历,无不心有余悸:

口罩是必备之物,没戴口罩就别想上公交车。据说在美国旧金山,一名卫生官员开枪打死了一个不愿意戴口罩的男子。

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见面也不打招呼,连看也不敢看一眼,害怕眼神会传播流感。芝加哥一名工人恐惧到极点,高喊:“让我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家人!”然后用刀片割开了一家五口的喉咙。

仗都没法子打了

流感让一战中正在打仗的交战双方没法子继续打下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开小差的士兵源源不断。

英国海军在5月间大半时间没法打仗,连英王乔治五世也躺倒了。美军传奇将军麦克阿瑟,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只好让4名传令兵用担架抬着他指挥战斗。当时人们以为是德国在捣鬼,用了生化武器。

但德军也饱受流感打击,而且它的盟国纷纷散伙,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奥匈帝国都退出了战争。德国在协约国和流感的夹击下,只好投降。

因此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流感加速了战争结束

医院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及应急预案

ⅩⅩ医院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及应急预案 前言 流感大流行是指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迅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灾难性打击。 鉴于流感的危害性,医院要做好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 1总则 1.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高度警惕、有效防范、专群结合、以专为

主;依法管理、依靠科学、条块结合、分级管理。 2.0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ⅩⅩ总医院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 最高指挥机构:由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组成,组织全院员工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指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工作,决策应对流感大流行重大事项。 副院长担任副总指挥:辅助总指挥做好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工作,协调所负责科室参与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工作。 医务处主任担任总指挥助理:全面负责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的具体工作。 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专业处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本科室应对流感大流行相应工作预案并开展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医务处:负责制定应对流感大流行的预防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护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 疾病控制处:根据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提出需要隔离、封锁的科室和范围;组织制定流感大流行工作措施。 护理部:负责制定应对流感大流行的护理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实

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

流感应急预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一、总则 目的 为认真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流感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国家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的函》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中心应对流感流行的准备工作及流感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对工作阶段划分及应急反应分级 依据上级文件相应规定,将我中心应对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应急阶段和结束阶段。 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流感流行各应对阶段的划分依据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判定。我中心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其他国家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生病例或卫生部已宣布启动应对准备行动的无应急反应阶段。 2、应急阶段 ①Ⅳ级应急反应阶段:其他省份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 ②Ⅲ级应急反应阶段:本县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或外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③Ⅱ级应急反应阶段:本县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或外地区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出现较大范围传播。 ④Ⅰ级应急反应阶段:本县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市内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向较大范围扩散或影响其他地区;或卫生部或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流感大流行。3、结束阶段 本县发生的新亚新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卫生部判定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则应急响应工作结束。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成立我中心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 高小县 副组长 白永生 成员 刘宏新郭美绒 2、医疗救治组

西班牙大流感

西班牙大流感 西班牙大流感是爆发于1918年的一场席卷全球的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由于当时西班牙有八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都没能逃过它的魔爪,所以它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但对此病有记录的起源是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且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两年间,西班牙流感横扫欧洲和北美,远至阿拉斯加的荒野和太平洋上最偏僻的岛屿。这次流感造成全世界约十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是一般流感致死率的50倍。这场流感也是使一战提前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对于西班牙流感的真凶,学术界一直在探索在争论。有人认为源于禽类宿主,也有人认为可能来源于猪或H1N1变异病毒,还有人认为迄今也还没有找到。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陶贝格尔在《科学》周刊上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2002年10月,美国国防病理中心与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合作,开始尝试重建病毒。在一个实验中,他们成功制造了一个有两个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这个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较起来,对老鼠较致命。 澳大利亚的马克·吉布斯于2001年9月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研究。该项研究指出,1918年大流行的西班牙流感病毒中,

为血凝素(H)编码的基因有变异,这个基因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与人类的病毒相似,而在基因的中间部分则与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相似。正是这种猪的流感病毒基因片断跳跃到人流感基因上的变异,而且产生了病毒的基因重组,才导致了当时西班牙流感极强的感染性和致命性。科学界已有多次研究结果表明,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可能是“所有大流感之母”,并且可能与1957年亚洲H2N2流感病毒、1968年香港H3N2流感病毒和1977年俄国H1N1亚型流感病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9世界爆发猪流感时,《科学》杂志刊登了一份迄今最完整的甲型H1N1病毒混交史报告,认为这种最近在全球流行的病毒,最重要的“祖先”是猪流感病毒,也可追溯到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虽然研究序列分析表明1918年流感病毒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但由于一般感染禽的流感病毒不直接感染人,但猪可以同时感染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所以可能性较大的情况是,1918年病毒是在猪体内发生重配产生的。 与埃博拉、非典、猪链球菌感染、人禽流感等一样,猪流感也是人畜共患病。目前全球新发传染病有70%到80%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原因既在于人与环境的关系,又在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则是使人类免于患各种人畜共患病的最好途径。让我们永远避免1918年那样的悲剧再降临人间。 吴佩芸 信工软外17班

防控流感的药物治疗方案

防控流感的药物治疗方案 今冬流感来袭,来势汹汹,全民抗击。据全国流感监测报告,此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主要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曾誉为“万能药”的板蓝根在此次流感中也并未获得有效治疗效果。1月9日,国家卫计委针对今冬流感的诊断和治疗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下称方案),给出了权威的建议,10余种抗病毒药物、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被列入方案。我院药学部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加强了流感防控工作的部署,细心梳理相关在院药品,针对地区流感趋势及医院收治病患特点,在口服奥司他韦紧缺的情况下,积极与配送公司联系,加班加点、积极备药并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及应对方案。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克服困难,全力做好药学服务,努力满足临床及患者需求,积极应战流感袭击。 根据卫计委公布的常用药目录,目前我院已储备抗流感药物有: 抗病毒药:奥司他韦胶囊、奥司他韦颗粒、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中成药:莲花轻瘟胶囊、清开灵胶囊、疏风解毒胶囊、银黄胶囊、小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在此次流感肆虐中,应充分弘扬中医药文化,利用中医辩证理论进行治疗。在中药治疗流感方面,除奥司他韦外,也可使用方案中所列的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的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以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其中儿童可选要为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临床用药过程中可从上述药物中选择对此次流感流行株敏感的抗病毒药物,注意区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及早、合理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地一种药物,造成过度用药、供货紧张等情况。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理生理情况综合考虑,对于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重症患者应特别注意,加强监护。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用药管理,保证治疗和预防流感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缓解流感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针对具体临床合理用药相关问题,推荐如下: 一、抗病毒治疗 1.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发病48 h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 h 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 48h 内)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 48 h,症状无改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

流感名称

流感名称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 H1N1流感病毒里的H代表红细胞凝集素,共有1-15个类型,N代表神经氨酸苷酶,共有1-9种类型,“猪流感”病毒H和N均是1型,因此称为H1N1。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中国卫生部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是后果严重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依次递减。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0余种;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0余种。名称更改 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这一词语。

更改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使用“甲(H1N1)型流感”代替“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我国卫生部公告中则将这一疾病称为“甲型H1N1流感”。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维中1日告诉记者,“甲型”即“A型”,我国这一名称与国际的名称其实是一回事,只是按国内中文表述的惯例称为“甲型”。 导致这次墨西哥和美国等发生疫情的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世卫组织多次表明,虽然这种新型病毒是由猪流感病毒演变而来,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病毒只是使人患病,还没有发现猪被感染的病例。世卫组织宣布从4月30日起,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而非“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世卫组织发言人汤普森说,之所以更改当前疫情的叫法,是因为“猪流感”一词容易误导消费者,认为吃猪肉会传染,农业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就此表达关切。 [编辑本段] 病毒特征 甲型H1N1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其遗传物质为RN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

世界上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世界上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1918年至1920年,世界上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严重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此次流感广泛波及世界各地,几年内共出现了三次流行高潮,临床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并出现多种类型的肺炎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4000万 人死亡,大大多于第一次世界大 战所致的死亡人数(850万人)。这 次流感大流行的特点是,20-50 岁的成人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当时受科学技术条件所限,无法 分离出致病原。因此,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西班牙流感的病 原是一个谜。1997年,美国科学 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 Taubenberger)在《科学》周刊上 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 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 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 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国家的猪体内发现这种病毒。据2001年10月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正力图根据10名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伦敦人的遗体,找到引起这场流感的病毒样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组特征,研究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杀伤力和传染性。 此后,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 在1957年"亚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均易感,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但是,身体强健的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大大低于1918年。1957年,H2N2病毒完全取代了以往的H1N1病毒。而1968年,H3N2病毒又取代了H2N2病毒。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 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苏联出?quot;俄罗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此次"俄罗斯流感"大大不同于以往历次流感。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变异体。因此,在该病毒株流行期生活过的人,即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对于1977-1978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绝大多数有关1977-1978年流感流行的报告均指出,尽管此次流行为典型的爆发流行,但成年人均为轻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发病率很高。此外,与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现的病毒新亚型并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到目前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进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与从1968年的流行株中产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了20多年,而且仍然在引起流感流行。

深圳市卫生系统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

深圳市卫生系统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 (试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 目前,我们面临以下情形: 一、大流行的危险极大 自2003年底以来,世界比1968年即上一世纪三次大流行中的最后一次发生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临近大流行。现已具备大流行开始所需的所有先决条件,只有一项除外:形成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2005年期间,在动物中已观察到该病流行病学方面的不利变化。人间病例继续发生,并且该病毒已扩大到其地域范围,包括新的国家,从而增加受威胁人群的数量。每一例新的人间病例均给该病毒以朝着可充分传播的大流行株演变的机会。 二、危险将持续存在 证据表明H5N1病毒现已在亚洲一些地区形成地方性流行,在禽类中形成了生态龛位。将继续存在进一步发生人间病例的危险以及出现大流行性病毒的机会。尽管采取了积极的控制措施,包括扑杀1.4亿多只家禽,但是暴发仍反复发生。野生候鸟–历史上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储存宿主–现正大量死于高致病性H5N1。家鸭可排泄大量高致病性病毒而不显示疾病体征。它们在维持传播方面的隐蔽作用使禽类中的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并使人类更难以避免危险行为。 三、威胁的演变无法预测 鉴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化的性质,无法预测下一次大流行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最后一步–在人类中间增强传播能力–可通过两种主要机制发生:重组事件,在人或猪合并感染人类病毒和禽类病毒时发生基因材料交换,以及更渐进的适应性突变过程,即在之后的人类感染期间这些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能力会增强。重组可产生完全有传播力的大流行性病毒,表现为迅速传播、病例剧增。适应性突变最初表现为有限传播的证据是出现少量聚集的人间病例,这可能给世界一些时间采取防御行动。而另一方面,尚不知道是否会给予此类“宽限日期”。 四、预防性干预是可能的,但未经检验 如果大流行性病毒的渐进性突变开始出现,用抗病毒药物和早期干预在理论上可能防止该病毒的进一步播散、预防大流行或延迟传播,但它未经检验,仍有大量的工作等待完善。 五、大流行期间减少发病和死亡将因医疗用品不足而受到阻碍 疫苗接种和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大流行期间减少发病和死亡的两项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按照目前的趋势,在大流行开始时以及其后数月,两者均有可能存在数量不足和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基于以上情况,现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随着目前形势继续朝着大流行方向发展,我市有以下若干阶段性机会进行干预:大流行前状况;大流行性病毒的出现;宣布大流行及其随后的传播。目前正处于大流行前阶段,干预的目的在于减少大流行性病毒出现的危险和收集更好的疾病情报,特别是关于表明传播能力增强的病毒行为方面变化的情报。第二次干预机会与病毒增强其传播能力的第一个信号同时出现,致力于改变大流行的早期历史。最后一次机会发生在大流行开始之后,在这一时刻的干预旨在减少发病、死亡和社会破坏。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病因 流感病毒所致,该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2.表现 (1)单纯型流感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肺炎型流感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流感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4)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5)特殊人群流感临床表现①儿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②老年人流感65岁以上流感患者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③妊娠妇女流感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昌乐县城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

城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认真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流感大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大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国家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的函》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中心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及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应对工作阶段划分及应急反应分级 依据上级文件相应规定,将我中心应对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应急阶段和结束阶段。 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 流感大流行各应对阶段的划分依据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判定。我中心根据本街道实际情况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其他国家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生病例,或卫生部已宣布启动应对准备行动的无应急反应阶段。 2、应急阶段 ①Ⅳ级应急反应阶段:其他省份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

②Ⅲ级应急反应阶段:本街道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或外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③Ⅱ级应急反应阶段:本市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或外地区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出现较大范围传播。 ④Ⅰ级应急反应阶段:本街道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向较大范围扩散或影响其他地区;或卫生部或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流感大流行。 3、结束阶段 本街道发生的新亚新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卫生部判定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则应急响应工作结束。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成立我中心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冯增光 副组长:刘成祥王羲笛郄俊堂高利华 成员:徐一军赵红梅孙业珍黄海梅李玉君张玲 办公室设在三楼医院办公室,负责准备与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负责领导、协调全院各科室做好流感大流行预防控制和医疗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向领导小组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具体事务。 2、医疗专家组: 组长:刘成祥 副组长:高利华 成员:黄海梅田常宝李楠王守敬 主要负责采取对应疫情级别的重要措施等提出建议;对流感应对准备提出咨询建议;提供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技术指导;必要时请上级专家会诊指导。 3、医疗救治组: 组长:刘成祥 副组长:高利华 成员:田常宝李楠王守敬岳鸿涛李海芹 负责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必要时请求专家组会诊。

抗流感药物研究趋势

抗流感药物研究趋势 张志豪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人类还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与疟疾、结核病并列为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三种传染病。世界性流感首次大流行是在1889年-1890年,最先发现于俄国中亚的布哈拉(今乌兹别克),先传到彼得堡,再传到西欧,一年内席卷全球。德国某些城市发病率达40%-50%。 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3月传播全国,4月从香港出境扩散于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流行地区发病率约50%,病死率0.01%。 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国外认为7月发源于香港,7月-8月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其后播散于世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仅法国就死了4万人。医疗条件最好的美国,1934年-1966年32年间流感死亡数亦达51.2万人,平均每年1.6万人。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family)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P)的抗原性不同可以将其分为A、B、C三型。流感病毒A型和B型属于流感病毒属,而流感病毒C型属于流感病毒C属。A型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包括人、禽、猪、马等,存在禽类的流感病毒又称为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因此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属于A型流感病毒;B型和C型则主要感染人,从猪中也曾分离到。 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纤突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抗原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不同亚型。 流感病毒中重要的结构蛋白有以下几种: 1.镶嵌在病毒囊膜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这两种糖蛋白与流感病毒结合宿主细胞,感染宿主细胞有关。 2.同样镶嵌于病毒囊膜上的少量的M2蛋白,这是一种PH依赖的质子通道,与宿主细胞中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释放息息相关。 3.位于囊膜之下,基质层中的M1蛋白。 4.核糖核蛋白符合体中,与负链RNA相结合的核蛋白NP和3种聚合酶PB2、PB1、PA。 这几种蛋白与流感病毒的复制,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就要从这几类蛋白着手,了解其结构与功能,挖掘其潜在的抗病毒位点。 1865年巴斯德认识到他称之为“病毒”的微生物是传染病的病因。另一位德国细菌学家保罗·埃尔利希,杜撰了“魔术弹”这一短语用于描述他自己的伟大目标——发明特定药物来杀死引起特定疾病的细菌但不杀死患者。1910年埃尔利希发明了非那明,这是最初治疗梅毒的特效药,但副作用也十分可怕。 而后,1932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吉哈德·多玛克,发明了基于硫元素的化合物,它能杀灭引起血中毒的致命链球菌。在之后十年中,医生们能够从一大批新“磺胺”制剂中进行选择,足以对付很大范围的感染,从产褥热、肺炎直到淋病、脑膜炎。一次令人惊奇的偶然,盘尼西林出现了。1920年代,苏格兰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葡萄球菌被培养皿上的一块霉菌所摧毁——这次偶然

新甲型H1N1流感与流感大流行

新甲型H1N1流感与流感大流行 何剑峰,张正敏 1.流感大流行 流感大流行是指当人类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包括旧亚型的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引起全国、区域或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可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与社会、经济的损失。 1.1历史上的4次流感大流行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的流感大流行,自上世纪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四次,第一次大流行发生于1918—1919年,称为“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当时导致约7亿多人感染,2 000多万人死亡,而且死亡者多为青壮年,是人类史上已知的最大瘟疫之一。回顾性研究发现引起这次大流行的病原体是H1N1亚型病毒,而且该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全部来自于禽类,种系发生分析表明,这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HA基因虽更接近于禽流感病毒,但它属于哺乳动物流感病毒,有人推测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先传给猪再传给人。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1957年,称为“亚洲流感”(Asian Influenza),最早出现于中国贵州,由H2N2亚型(也称甲2亚型)病毒引起,这一 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300 作者简介:何剑峰(1966—),男,大学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相关研究

亚型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NA、PB1三个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片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 第三次大流行发生于1968年,称为“香港流感”(Hong Kong Influenza),最早出现于中国香港(后经回顾调查,广东、上海等地比香港还要早),由H3N2亚型(也称甲3亚型)病毒引起,这一亚型也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和PB1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节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HA 基因被禽流感病毒的等位基因取代,由其表达的HA抗原(在病毒表面)属禽流感病毒的HA,当时的人群缺乏相应的HA糖蛋白的中和抗体,从而引起了世界大流行。 第四次大流行发生于1977年,称为“俄罗斯流感”(Russian Influenza),由H1N1亚型引起,后经调查发现,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传播较慢,主要侵袭青年人和中小学生。唯独这次大流行的毒株与禽流感没有直接关联,对于此次大流行,有学者(Scholtissek等)认为是在一定条件下人流感与动物流感发生第二次重组,从而使旧亚型毒株又重新出现,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次大流行的毒株可能来自于隐藏在冰冻地带、动物宿主体内或者是从实验室意外逃出。 1.2流感大流行的威胁 流感大流行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大多数人对引起大流行的流感病毒不具免疫力,感染和患病率预期将高于季节性流感,使得大量的受感染人口将需要某种形式的医疗保健,

流感病毒药物作用机制最新进展

流感病毒作用机理及抗流感药物研究进展 S1130556 田玉伟 摘要:流感病毒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应对流感病毒的主要方式是疫苗和药物治疗。对可能大规模爆发的流感疫情来讲, 药物治疗是最好的控制流感病毒传播的手段。本文主要从流感病毒致病机理及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最新进展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流感病毒;抗病毒作用机制;抗流感病毒药物; The mechanism of influenza vir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ti-influenza virus agent Abstract : Influenza is a major threat to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Vaccines and antiviral agents are two main options available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influenza virus, while anti-influenza agent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highly contagious virus and to treat the epidemics of disease. In this articl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action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these anti-influenza virus agents were reviewed. Keywords: influenza virus ;anti-viral mechanism;anti-influenza virus agent; 1 流感病毒生物学结构 流行性感冒病毒[1-3](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呈球状或丝状,是一种有包膜和分节段的单链、负链RNA病毒。它可分为甲、乙、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特点是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快,可引起爆发流行乃至世界大流行,并可在动物中引起流行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流感局部爆发,不引起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 流感病毒的基因由8个单链RNA片段组成,分别为NA、HA、NP、M、NS、PB1、PB2和PA基因。它们编码10种蛋白:膜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1 M1,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3种RNA依赖多聚糖(RNA-dependent RNApolymerase PB1、PB2和PA)离子通道蛋白(Ion channel protein M2)和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 NS1和NS2)。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 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征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蛋白 D、多聚RNA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细胞 B、豚鼠 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 D、鸡胚和Hela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流感资料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修订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 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 1 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视,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 岁的儿童(年龄<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 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

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 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 体重(kg)/身高(m)2];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 天,多为2—4 天。 (一)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 周 (二)并发症。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1.肺炎 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 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

大流感纪录片观后感

大流感纪录片观后感 主笔171820514 徐逸啸 今年恰值西班牙流感爆发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这场席卷全球的大流感造成了约1亿的死亡,约占当时全球人口的5%;冬季来临,又进入了流感高发期——我的母亲和她的同事前往成都出差,返回后纷纷“中招”。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观看这部纪录片,可以算是应景而更具意义的吧。 纪录片一开始,便堆叠了许多黑白照片:无家可归的儿童、密集码放的尸体、报纸上令人不寒而栗的流感新闻……随后屏幕中打出了“We Heard The Bells”的字样。其中的“Bells”(钟)颇耐人寻味。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丧钟”,也可以理解成“警钟”。 影片的前半部分收录了1918年大流感亲历者的采访——她们清一色都是女性,布满皱纹,甚至口齿不清,用老态龙钟形容不为过。但我清楚地感受到她们在回忆那段历史时,眉眼下隐藏的恐惧。流感来临时的绝望,眼睁睁看着所爱之人饱受折磨却又无能为力的痛苦,都已经深深刻印在她们的脑海中,无法抹去。甚至连战争都无法比拟这种惊恐和无力感——因为人祸尚可以避免,尚有回旋的余地,而天灾将所有人都置于死神的魔爪之下,不分财富多寡、身份贵贱。 死亡成为常态,宣告死亡的丧钟长鸣不止。医院超负荷运转,军营里流感疯狂传播,医护人员因惧怕而成批逃离……这让我不禁想起夺去伯里克利生命的那场大流感。它同样爆发于战争年代,极大削弱了雅典方面的作战力量;同样造成巨大的死亡数量,死尸遍野,得不到恰当的处理。死亡带来的信仰的崩塌和社会秩序的崩坏往往比死亡本身更可怕。比如纵欲主义的滋长,偷盗犯罪的猖獗,患者遭受亲人的抛弃等等。死亡面前暴露的是人性的阴暗面。但应当反思的不是人性本身的善恶,因为生死的力量太过强大,以至于极少有人能逃离它的引力作用。应当反省的是决策、制度和措施,从而使得在超乎寻常的力量波及人类时,人类社会能够有效率、有组织地应对,而不显得惊慌失措、毫无准备。 这便引出了“钟”的另一个解读——警钟。1918年大流感波及范围极广、杀伤力极强。流感病毒甚至蔓延到了阿拉斯加地区,以青壮年男性死亡为最。这种前所未有的境况有如环绕在人们耳边不歇止的钟声,催促人们去研究、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最令人动容的是病理学家Johan Hultin 两次在阿拉斯加主持并参与阿拉斯加的感染者遗骸挖掘工作,并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基因测序。科学家们执着的科研精神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无畏跃然展现出来。纪录片中出现的“calling”这个词,大抵能概括所有科研人员和为疾病抗争做出过贡献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使命感和天职驱动他们勇往,超越了个人情感和安危,转而服务于需要救助的人——甚至是整个人类群体。正如影片所说,只有全人类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抗击全球性的流感,而这群人或许正是促成联合的先驱者和关键力量——是他们最先听到了警钟并开始采取措施。 “未来最大的教训是我们无法预测流感的流行。人类间传播的变异尚未产生,但不代表不会产生。”这是整部纪录片最发人深省并产生危机感的一句话。诚然,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公共卫生干预体系,也拥有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此外,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全世界的单株疫苗产能已经从十余年前的18亿支上升到现今的64亿支。但是当大流感真正来袭之时,它们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凭借对1918年大流感及其它温和流感的认知,我们可以断言,当下一次禽流感大流行的时候,几乎不会再有人接触过它的相关的病毒了。”①这意味着人类对此没有免疫能力,也就意味着严重的病症和大量的死亡。病毒的快速变异和演化出的耐药性使人们在短期内很

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

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 李灵辉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流感概述 大多数流感患者,无需药物治疗。1~2 周便可康复。但年幼儿童、老年人和有严重疾病的人感染会导致基础疾病的严重合并症、肺炎、死亡。 流感是由不断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流感病毒主要有甲乙丙3型。甲型病毒除感染人外还可感染飞禽、猪、马等动物,在人生活中与这些动物接触频繁的地方,为流感病毒产生变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变异后的病毒会导致流感流行,变异程度大则导致大流行。乙型病毒主要限于人,变异较小。丙型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所以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因此每年需要研发新疫苗,每年须接种。 流感大流行是指当人类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快速传播,引起全国、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外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可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与社会、经济的损失。 流感大流行的开始要具备的 3 个先决条件:1. 必须出现新的病毒亚型,人群普遍没有免疫力;2. 新病毒必须能在人体内复制并能引起严重疾病;3. 新病毒必须实现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历史上出现3次流感大流行:第1次大流行发生于1918-1919年, 称为西班牙流感 ( Spanish Influenza) 。当时导致约7 亿多人感染, 2 000多万人死亡, 而且死亡者多为青壮年, 是人类史上已知的最大瘟疫之一。回顾性研究发现引起这次大流行的病原体是H1N1亚型病毒, 而且该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全部来自于禽类, 种系发生分析表明, 这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HA基因虽更接近于禽流感病毒, 但它属于哺乳动物流感病毒, 有人推测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先传给猪再传给人。第2次大流行发生于1957 年, 称为亚洲流感( Asian Influenza), 最早出现于中国贵州, 由H2N2 亚型( 也称甲2亚型) 病毒引起, 这一亚型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 其HA、NA、PB1 3个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 其余的基因片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第3 次大流行发生于1968年, 称为香港流感 ( Hong Kong Influenza), 最早出现于中国香港(后经回顾调查, 广东、上海等地比香港还要早), 由H 3N2亚型(也称甲3亚型)病毒引起, 这一亚型也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和PB1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 其余的基因节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 三次大流行的教训为1.大流行如引起大流行的病毒变异一样不可预测,三次大流行的间隔为10 ~50年;2.病例数在短期内呈指数迅速上升,很快蔓延到世界各地, 通常不超过1年,全球1/4以上的人得病,这对于卫生服务能力将是巨大挑战。3.主要在年轻人中导致严重疾病,这是大流行危害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4.流行会出现两个波,往往第2 波可能更为严重。5. WHO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病毒监测可以迅速发挥重要作用。 6.历史表明大多流感大流行起源于亚洲,因为亚洲地区人口密集,且与鸭和猪居住得非常近,因此在这一地区需要加强动物流感以及不寻常的人呼吸道疾病聚集的监测。 流感大流行会导致以下几个后果:1. 大流行时疾病的迅速蔓延,造成几乎没有时间采取特别的应急减少影响的措施;2.出现大量病人,医疗卫生机构会将不堪重负;3.可能出现人员及物品的严重短缺,导致关键基础设施及服务瘫痪以及各行各业和政府各部门服务中断;4.大流行流感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以及治疗其他疾病的常用医疗供应出现延迟和短缺;5.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在大流行期结束后,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6.公众、政府机构和媒体对国家准备计划进行详细审查;7.全球各地各国都处于紧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