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大学---传质与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江南大学---传质与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江南大学---传质与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传质与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适合专业:化工类、化工机械等相关专业学时:56 学分:3一、课程性质、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传质的基础理论和主要传质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的构造、工艺设计计算。

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为1:2。

二、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力学、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算法语言、流体力学与传热等课程。

三、各单元的时数分配

l、蒸馏 12 学时

2、吸收 12 学时

3、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6 学时

4、干燥 12 学时

5、液液萃取及其他选讲内容 6 学时

6、新型分离技术 8 学时

以上1-4内容为各专业必修内容,5-6可结合专业选讲内容。总结、习题课和期中测验时间不包括在上述学时内。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期中测验由任课教师自定和课程结束前全校统考。

五、所用教材

天津大学姚玉英等编《化工原理》下册

六、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各单元具体内容

第一章蒸馏

精馏过程的主要问题:Δ精馏原理;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理想溶液与非理想溶液,拉乌尔定律;气液平衡图;t-x(y)图与x-y

图;总压对x-y图的影响;恒沸点概念;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平衡蒸馏、简单蒸馏及精馏的区别;利用t-x(y)图说明精馏原理。

Δ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全塔物料衡算;理论塔板的概念;求取理论塔板数的途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两操作线交点的轨迹——q线方程;逐板法及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不同进料状态的比较;回流比的确定(最小回流比,全回流与操作回流比);进料装置的热量衡算;确定操作压强的原则;多侧线精馏塔的操作线;塔釜采用直接蒸汽加热时的操作线;理论塔板数的捷算法;等板高度;分凝器应用场所。

间歇精馏的基本概念:特殊精馏,萃取精馏与恒沸精馏的原理、流程、应用和场合;水蒸汽蒸馏的基本概念及适用场合。

多组分精馏的特点。

第二章吸收

概述:吸收在化工中的应用;吸收剂、吸收质与惰性气体;填料塔的构造;吸收过程的主要问题。

Δ吸收的基本理论: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相组成的各种表示方法与相互换算;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亨利定律;影响吸收相平衡的因素);吸收过程的调节。

Δ单相流体中的传质机理(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扩散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在气相及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对流扩散);两相流体间的传质机理;双膜理论;吸收速率方程(以不同浓度表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传质系数和推动力的严格对应关系及传质系数的换算,传质系数和传质分系数的关系)。

Δ吸收塔的计算:吸收剂的选择;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液气比及吸收剂用量。塔填料的选择: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图解积分法、对数平均推动力法、传质单元高度法等),板式吸收塔理论板数的计算。

吸收分系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的经验式。

解吸过程与吸收过程的对比。

其他类型的吸收过程,非等温吸收的特点与计算方法;高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与计算方法;化学吸收(化学吸收对相平衡的影响,化

学吸收对吸收系数的影响;化学吸收的计算原则)。

第三章塔的设备

概述:塔设备的一般要求;塔设备的分类;填料塔与板式塔的特点。板式塔的基本结构,有降液管式(塔板流动型式,降液管及溢流堰,板型——泡罩塔、筛板塔.浮阀塔.舌形和浮舌形塔、浮动喷射塔等);穿流式(筛孔及栅缝式穿流板)。

有降液管板式塔的流体力学计算,堰上的液流高度:降液管内液面高度;负荷性能图.

浮阀塔的设计计算:塔径、塔板间距、液流程数、溢流装置、塔板布置;板上的浮阀数和开孔率、塔板压降和淹塔情况校核、雾沫夹带和漏液的校核.浮阀塔的负荷性能图。

填料塔:填料: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特性;液泛速度与塔径计算;最小喷淋密度的校核;填料层的压强降;填料塔的其他构件。

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及塔设备的选型。

第四章液一液萃取

概述:液——液萃取的特点:液一液萃取在化工中的应用。

Δ萃取过程的相平街关系:三元物系的组成在三角形坐标图中的表示方法;三角形相图的性质;温度对相图中溶解度曲线的影响:辅助线的作法和用法;在直角坐标上相平衡关系的表示法。

萃取剂的选择与影响萃取操作的主要因素。

萃取操作流程与设备:单级萃取;多级逆流萃取;有回流的多级逆流萃取;单级与多级混合——澄清槽;塔式萃取设备(萃取塔内的传质及流体流动特性,筛板塔,填料塔)。

萃取过程的计算:Δ单级萃苯的计算;Δ多级逆流萃取理论级数的图解法(三角形坐标图解法、直角坐标图解法);效率与实际级数:连续逆流萃取塔及分级接触式塔的塔径与塔高的计算。

第一章干燥

概述:干燥过程的应用;干燥方法(对流加热干燥、接触加热干燥、辐射加热干燥、介电加热干燥.冷冻干燥);对流干燥的流程;干燥过程的实质。

Δ湿空气的状态参数与湿度图;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湿含量、相对湿度、焓、比热、比热容、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湿空气的湿度图的作法与应用。

Δ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湿物料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法;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利用湿度图求空气状态变化的方法;干燥器出口空气状态的选定原则;干燥器的热效率。

Δ固体物料的干燥机理: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干燥曲线与干燥速率曲线,根据干燥速率曲线分析干

燥过程的机理(等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临界湿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干燥过程可能对物料质量产生的影响:干燥条件的选择.

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的计算。

干燥设备,厢式干燥器、气流干燥器、沸腾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干燥器的选型。

干燥器的设计举例,气流干燥器的计算。

☆空气湿度的调节方法。

第二章新型分离技术

一、膜分离

概述: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膜分离技术简介;膜的种类。

反渗透膜;超滤膜;微滤膜;渗析和电渗析;各种膜组件

膜分离的应用。

二、临界萃取

概述:

超临界萃取的特征;

超临界萃取的热力学基础

超临界萃取的典型流程及应用

三、吸附与离子交换

概述:

吸附平衡

吸附速率

吸附设备及应用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平衡

离子交换工艺过程及设备

离子交换工艺过程的工业应用

化工类专业

化工类专业 1、应用化学 ①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实验、结构化学、无机功能材料、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生化分析、工业分析、商品理化检验、精细化学品概论、环境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及能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②院校排名:中国科学院、北大、南大,南开,吉大,中科大,复旦。 2、化学工程与工艺 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 院校排名: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 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主要专业课程: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与传热、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设备、高分子近代测试、聚合物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院校排名: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

京化工大学。 4、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主要专业课程: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技术、工业催化、天然气开采与利用、燃气输配、燃气燃烧与应用、石油炼制。 院校排名:华南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主要专业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模具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模拟技术、工业生产组织及技术管理等。 院校排名: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6、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主要专业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备数控技术等。 院校排名: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a of Materrial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23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课程的地位: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是材料专业一门重要的工程基础课,围绕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理过程原理,介绍完成一定工程目的的基本过程,其特点是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物理过程,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 教学目标: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材料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实施生产工艺、常规管理和常规业务打好基础。具体目标如下:1、能正确理解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并掌握设备选型及校核的基本知识; 2、熟悉主要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计算图表、手册和资料的能力; 3、熟悉常见的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物理过程----单元操作过程; 4、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强度的能力;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正确运用工程图表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经济观点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方法论的学习,如数学模型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微元分析方法、物料(热量)衡算方法、试差方法和图解计算方法等,使学生具备按需求选用不同方法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单元操作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和典型设备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从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观察、分析、综合、归纳众多影响因素,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能根据所处理问题的需要,寻找、阅读有关手册、参考书、文献资料进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实施说明 本大纲2017、10月制订并开始实施。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该门课程性质为技术基础课,所以习题课和实验课是该门课程的必修环节。 (六)课程考核方式

江南大学---传质与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江南大学---传质与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传质与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适合专业:化工类、化工机械等相关专业学时:56 学分:3一、课程性质、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传质的基础理论和主要传质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的构造、工艺设计计算。 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为1:2。 二、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力学、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算法语言、流体力学与传热等课程。 三、各单元的时数分配 l、蒸馏 12 学时 2、吸收 12 学时 3、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6 学时 4、干燥 12 学时 5、液液萃取及其他选讲内容 6 学时 6、新型分离技术 8 学时 以上1-4内容为各专业必修内容,5-6可结合专业选讲内容。总结、习题课和期中测验时间不包括在上述学时内。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期中测验由任课教师自定和课程结束前全校统考。 五、所用教材 天津大学姚玉英等编《化工原理》下册 六、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各单元具体内容 第一章蒸馏 精馏过程的主要问题:Δ精馏原理;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理想溶液与非理想溶液,拉乌尔定律;气液平衡图;t-x(y)图与x-y

图;总压对x-y图的影响;恒沸点概念;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平衡蒸馏、简单蒸馏及精馏的区别;利用t-x(y)图说明精馏原理。 Δ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全塔物料衡算;理论塔板的概念;求取理论塔板数的途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两操作线交点的轨迹——q线方程;逐板法及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不同进料状态的比较;回流比的确定(最小回流比,全回流与操作回流比);进料装置的热量衡算;确定操作压强的原则;多侧线精馏塔的操作线;塔釜采用直接蒸汽加热时的操作线;理论塔板数的捷算法;等板高度;分凝器应用场所。 间歇精馏的基本概念:特殊精馏,萃取精馏与恒沸精馏的原理、流程、应用和场合;水蒸汽蒸馏的基本概念及适用场合。 多组分精馏的特点。 第二章吸收 概述:吸收在化工中的应用;吸收剂、吸收质与惰性气体;填料塔的构造;吸收过程的主要问题。 Δ吸收的基本理论: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相组成的各种表示方法与相互换算;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亨利定律;影响吸收相平衡的因素);吸收过程的调节。 Δ单相流体中的传质机理(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扩散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在气相及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对流扩散);两相流体间的传质机理;双膜理论;吸收速率方程(以不同浓度表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传质系数和推动力的严格对应关系及传质系数的换算,传质系数和传质分系数的关系)。 Δ吸收塔的计算:吸收剂的选择;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液气比及吸收剂用量。塔填料的选择: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图解积分法、对数平均推动力法、传质单元高度法等),板式吸收塔理论板数的计算。 吸收分系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的经验式。 解吸过程与吸收过程的对比。 其他类型的吸收过程,非等温吸收的特点与计算方法;高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与计算方法;化学吸收(化学吸收对相平衡的影响,化

江南大学化工原理2001--2003

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试题主要测试考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试题所覆盖的单元操作包括:流体流动和输送、机械分离、传热、蒸发、蒸馏、吸收、萃取、塔设备、干燥。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 1.填空及判断题:20% 2.计算题:8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化工原理》(上、下册),夏清陈常贵等,天津大学出版社。 2.《化工原理》(上、下册),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等,化学工业出版社。3.《食品工程原理》,冯骉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江南大学00-02年化工原理真题 200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一.概念题:(20分) 1. 的长方体颗粒的形状系数为________。 2. 过滤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_______。 (A)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B)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颗粒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D)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3.离心泵将动能变为静压能的主要部件是________。 (A)叶轮(B)泵壳(C)泵壳和叶轮(D)叶轮和导轮 4.离心泵叶轮形状直接影响流体阻力损失。阻力损失最大的是_______。 (A)流动角2 < ?的叶片(B)流动角2= ?的叶(C)流动角2> ?的叶片 5.双指示液微差压差计要求指示液密度差_______。 (A)小(B)中等(C )大(D)越大越好 6.用一台离心泵从水池向水塔送水,该泵工作点处于在高效率区。若管路保持不变,再并联一台型号相同的离心泵,则_______。 (A)仅原泵在高效区工作(B)仅新装泵在高效区工作 (C)两泵均在高效区工作 D)两泵均不在高效区工作 7.倾斜放置的输水管道,下半段管径大于上半段管径,其间用变径管接相联。已知变径管节前,后安装的测压表上测得的表压相同,则表明管中的水处于_______状态。 (A)向上流动(B)向下流动(C)静止(D)不一定 8.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在于_______。 (A)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B)湍流的流体质点产生涡流, (C)层流的流速<湍流的流速(D)湍流有径向脉动,层流无径向脉动 9.用套管换热气加热空气,管隙用饱和水蒸汽加热作热源,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现因生产需要将空气流量提高为原来的倍,若要保持空气进,出口温度不变,则此时的传热温差

材料工程基础 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围绕材料生产过程主要涉及到的工程理论,本课程主要介绍与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 1. 工程研究基础 2. 流体力学基础 3.传热学基础 4. 传质与干燥 5. 燃料及燃烧 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工程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研究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工程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三. 模块及单元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1. 工程研究方法 基本概念及原理:物理量单位,量纲基本概念,单值条件,量纲独立条件,π定理,量纲分析方法:量纲和谐性,量纲分析的指数法(瑞利分析法、柏金汉姆法),量纲分析的矩阵法。 相似理论:物理量相似,现象相似,相似准数(相似准则),相似三定理,相似准数及其导出,准数方程的建立。 模化研究法:模型的设计原则,近似模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模化研究方法的应用。 2. 流体力学基础 流体的基本物理属性:流体的连续性,流体的流动性,流体的密度和重度,流体的粘滞性,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静力学: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静压强及两个重要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压强的计算基准和量度单位,静力学方程的工程应用。 流体动力学: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一元流动模型的建立,连续性方程,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理想流体微小流束的运动方程(Bernoulli-伯努利方程),实际流体微小流束的能量方程,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能量方程的工程应用,能量方程在气体流动中的应用。 流体流动及流动阻力:流体流动的状态,园管中流体的层流流动,紊流的基本特征,沿程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流动阻力损失,管路计算, 流体的输送设备:烟囱的工作原理,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实际性能曲线,离心式泵的安装高度和气蚀现象。 3. 传热学基础 传导传热:温度场、等温面、等温线、温度梯度、热流量、传热量等基本概念,傅立叶(Fourier)定律,导热微分方程,无内热源的一维稳态传热(平壁导热、园筒壁导热)对流传热: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牛顿冷却定律,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对流换热过程的相似,流体自然对流换热,流体强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 辐射传热:热辐射、吸收率、反射率、透过率及角系数等基本概念,普朗克(Plank)定律,维恩偏移定律,Stefan-Boltzman定律,灰体及其特性,Kirchhoff定律,兰贝特(Lambert)定律,黑体间的辐射的传热,灰体之间的辐射传热,遮热板和遮热罩,气体辐射。 综合传热:通过间壁的传热(平壁传热、通过圆筒壁的传热),强化和削弱传热过程的途径。

《现代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译名: Modern Separation Technology 任课教师: 李定或 课程性质: 选修课 讲授学时: 40学时学分数: 2学分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类、生物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研究生。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分离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主线,在本科学习化工原理、化工分离过程的基础上,将分离技术的最新发展内容:溶剂萃取、特殊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沉淀和结晶、膜分离(电渗析、超滤、微滤和反渗透、纳滤、渗透汽化与气体膜分离)液膜分离、功能性膜分离、特殊精馏(耦(集)合精馏、恒(共)沸精馏、萃取精馏、反应精镏、短程(分子)精镏)泡沫吸附分离等所涉及到分离科学与技术的相关内容及最新进展相,理论与应用并重,按一定的教学深度和广度简明地全面讲授。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质与物料的分离过程是清洁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离技术在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生化、医药、材料、冶金、矿冶、轻工、食品、原子能、环保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分离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不断有新进展。为此,开设本门课程,使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及相近的生物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掌握必须的现代分离技术知识。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教材 (1)陆九芳等分离过程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蒋维钧新型传质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3)严希康生化分离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4)刘家祺分离过程与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 2、章节内容 绪言(2学时) 第一章溶剂萃取(8学时) 第一节概述 1.1 溶剂萃取化学的发展概况 1.2 萃取体系与萃取过程 第二节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2.1 萃取平衡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本课程内容包括化工基本理论、化工过程综合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工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使学生熟悉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 化工基本理论 1.1 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 - 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 - 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态 1.2 物理化学基础

- 热力学基本原理 - 混合物热力学性质 - 相平衡与相图 2. 化工过程综合设计 2.1 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 - 传热、传质、传动基本概念与数学模型 - 传递过程的控制方程 2.2 化工反应器设计 - 反应速率与反应器类型选择 - 反应器设计与优化 2.3 流程流动与分离 -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与控制方程 - 分离技术与设备选择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等。通过理论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并培养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考核要求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参加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教材参考 1. 《化工原理导论》,李鸿翔,化学工业出版社 2. 《化工原理与计算》,王志刚,化学工业出版社 七、参考资源 1.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期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与实践案例。 2. 相关化工工艺软件:ASPEN、HYSYS等。 八、学习建议 1. 加强课前预习,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多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于化工原理的理解; 3. 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分离工程 英文名称:Bioseparations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x3030041 学时数:32 其中实验学时数:8 课外学时数:0 课程学分:2.0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一、课程简介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生物工程产品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对分离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并在授课中体现相应分离技术的前沿知识和工业化生产相关信息。 通过《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基本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认知观和唯物辩证思想方法,为从事物质分离相关领域或行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生物分离单元操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拓宽学生后续的职业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2) 1、教学内容:生物分离工程定义、特点与重要性、生物分离流程、分离 技术选择原则、分离步骤设计考量、生物工程未来发展方向。 2、基本要求:了解《生物分离工程》这门课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掌握生 物分离工程与生物工程的关系。 3、重点:生物分离工程概念、特点与重要性、生物分离流程。 4、难点:分离步骤设计考量。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2) 1、教学内容:发酵液的基本特性、去除高价无机离子的方法、去除杂蛋 白的方法和原理、减低发酵液黏度的方法、调节pH、絮凝和凝聚的定义、常用试剂和应用领域。 2、基本要求:了解为什么进行预处理和目的;熟悉杂质去除过程;掌握 改善发酵液物理性质的方法。 3、重点:杂质种类、杂蛋白去除方法、发酵液物理性质改善方法。 4、难点:絮凝和凝聚。 第三章细胞的破碎(2) 1、教学内容:微生物(真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壁结构及组成、细 胞破碎常用技术和方法、每种技术的作用机理以及各自优势、常用设备、破碎技术研究方向。 2、基本要求:了解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及组成;熟悉细胞破碎的目的; 掌握细胞破碎技术。 3、重点:细胞壁破碎方法。 4、难点:细胞壁破碎方法。 第四章过滤和离心分离技术(2) 1、教学内容:固-液分离的方法、过滤的定义、过滤常用介质、过滤分类、 过滤设备和类型、过滤设备的运行原理、离心的定义和优缺点、离心分类、离心设备。 2、基本要求:了解离心和过滤设备的结构组成及操作过程;掌握离心和 过滤技术。 3、重点:离心与过滤技术。 4、难点:离心与过滤技术。 第五章膜分离技术(4) 1、教学内容:膜的定义和种类、膜制备工艺流程、膜的污染类型和保存 方法、膜分离技术的定义、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和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和各自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膜分离装置及其传质特性和综合性能的比较。

《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专业实验 (Experi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课程代码:13410106 学分:1.5 学时:48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0 实验学时:48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教材:实验讲义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即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选择典型的工艺与工程要素,所组成系列的工艺与工程实验。它是进行(化工类)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接受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教育,有经受过初步工程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实验教学中,将使学生了解与熟悉有关化工工艺过程、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学科发展方向上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掌握与学会过程开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常用的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环节乃至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起后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关联和建模。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仪器操作,采集、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 课程目标2:能够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结论。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Principle and Equipment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课程代码:02410040 学分:2.0 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8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教材: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连之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同时起到连接相关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桥梁作用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在《传热学》、《流体力学》和《工程热力学》的基础上,将专业中《冷热源工程》、《暖通空调》、《热泵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中涉及流体热质交换原理及相应设备的共性内容抽出,经综合、充实和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此课程兼顾理论知识和设备知识,培养学生较全面掌握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及质量传输共同构成的传输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中的典型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传质的理论基础,包括传质的基本概念,扩散传质、对流传质的过程及分析, 相际间的热质传递模型。 课程目标2:理解传热传质的分析和计算知识,包括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类比,对流传质的准则关联式,热量和质量同时进行时的热质传递;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3:熟悉空气热质处理方法,包括空气处理的各种途径,空气与水/固体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吸附和吸收处理空气的原理与方法,用吸收剂处理空气和用吸附材料处理空气的原理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环境控制领域常用的空气热质处理原理。 课程目标4:掌握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方法,包括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和复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能够针对具体需求对常见热质交换设备进行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课程主要介绍了材料工程的共性基础理论—动量、能量和质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上述理论的典型运用单元—离心式风机、物料的干燥、燃料及其燃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流体力学、传热与传质基础等方面的基本概念,掌握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工程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动量、质量、热量传递和燃料燃烧的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运用所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与燃料燃烧等知识发现专业工程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解流体力学、传热与传质基础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熟悉材料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分析的理论知识体系,具有面向材料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 2.熟练掌握动量、质量、热量传递和燃料燃烧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材料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分析与预测的能力; 3.能够针对材料合成、生产及燃烧设备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伯努利、传热、传质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合成、生产及燃烧设备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理论分析、实验设计、模型化建立,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主学习、课外作业、综合讨论、网络交流,重点讲授气体流动伯努利方程、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物料干燥以及燃料燃烧计算。通过授课、讨论、作业,培养学生运用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与燃料燃烧计算等知识发现工程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 (1)课堂教学主要讲述动量、质量、热量传递和燃料燃烧的基本概念、理论、计算技能。将生活、生产实践中“三传”实例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3044903 课程名称:生物分离工程/ 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 学分: 2.5 学时:40 其中课内实验(践):16 适用专业:化学生物学 建议修读学期:第6学期 开课单位:化学生物学与制药工程系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成绩)+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平时成绩考核采用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实验等方式;期终成绩考核采用考试方式,期终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生物分离工程》第3版,孙彦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主要参考书目: 《生物分离工程》,田瑞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刘国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生物产品分离纯化技术》,李从军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内容概述: 该课程主要介绍生物产物分离纯化的原理、方法、过程理论及应用。该课程内容包括:发酵液的预处理、细胞破碎、离心、膜分离、萃取、蛋白质沉淀、吸附、色谱(如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色谱、疏水吸附色谱、聚焦色谱、反相色谱等)、亲和分离技术、结晶、干燥等。 The course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 methods, process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iological products. It includes the pretreatment of fermentation broth, cell disruption, centrifug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extraction, protein precipitation,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e.g.,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hydrophobic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focusing chromatography, reversed phase chromatography, etc. ), affinity separation, crystallization, drying, etc.

生物分离工程 教学大纲

《生物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Bioseparations Engineering 学分:2.5学分学时:50学时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 教学对象: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食品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中各种杂质的去除、分离、纯化和精制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地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准确理解生物活性物质分离过程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本课程将生物分离过程分成不溶物的去除、提取、分离与精制四大部分。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公式要会推导,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结合课后的习题练习学会熟练运用公式进行一些生物分离过程的计算,加深对生物分离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学会正确选择各种分离设备的型号,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如发酵工厂设计等专业课,提高自学与更新本专业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 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及应用 2. 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基本要求 掌握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地位,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以及生物分离过程的分类。

重点: 准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难点: 正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的区别,准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第一部分不溶物的去除 第二章过滤(4学时) 1. 过滤的基本概念 过滤前物料的预处理方法、关于过滤过程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理想不可压缩滤饼及可压缩滤饼过滤过程方程。 2. 连续旋转式真空抽滤机的操作原理 连续旋转式真空抽滤过程的三个步骤即滤饼的形成、滤饼的洗涤、滤饼的去除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3. 过滤的设备及其结构 过滤设备的分类、设备的选择、过滤介质的特征以及典型过滤设备的种类和结构。 基本要求: 掌握过滤前物料预处理的基本方法,过滤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方程,了解连续旋转式真空抽滤机的操作原理与过程,以及过滤设备的基本结构及选择原则。 重点: 准确理解过滤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方程、过滤设备的基本结构与选型。 难点: 理想不可压缩滤饼和可压缩滤饼过滤过程的相关计算方程。 第三章离心与沉降(4学时) 1. 颗粒的沉降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目录 化学工程的定义 学校分类 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与技术 编辑本段化学工程的定义 [1]化学工程,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以及其他过程工业(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等)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过程及装置的开发、设计、操作及优化问题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主要研究大规模改变物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机械和物理性质。简单地定义化学工程的本质,它是以数学及少量的物理观念为基础应用于化学工业上,来替生产各式化学品或是物料的工厂提供一个最节省成本的反应流程设计方式。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科学计算已经成为当代化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三种主要手段。 编辑本段学校分类

一级学科: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081701化学工程 二级学科:081702化学工艺 二级学科:081704应用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艺):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化学工艺):郑州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物化工):浙江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业催化):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

排名学校名 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 称 等 级 1 天津大 学A+ 15 西北大学 A 29 浙江工 业大学 A 2 大连理 工大学A+ 16 上海交通 大学 A 30 合肥工 业大学 A 3 北京化 工大学A+ 17 福州大学 A 31 华中科 技大学 A 4 清华大 学A+ 18 青岛科技 大学 A 32 南昌大 学 A 5 华东理 工大学A+ 19 江南大学 A 33 中国矿 业大学 A 6 华南理 工大学A+ 20 哈尔滨工 业大学 A 34 北京大 学 A 7 浙江大 学A+ 21 厦门大学 A 35 西安交 通大学 A

化学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11101103 课程名称:化学工程基础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 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研究化工单元操作及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及其发展方向;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工过程各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与设备选型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熟悉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要领,掌握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和设备选型的计算,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途径、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化学工业与工程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化工生产工艺与化工生产流程的概念,实验室研究与化工生产之间的差别。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工程学常用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等概念,掌握国际单位制、工程单位制及其换算。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教学难点是国际单位制、工程单位制及其换算。 4.教学内容 (1)化学工业概述 主要知识点:化学工业发展概况,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化学工业分类,化学工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化工生产工艺及流程,实验室研究与化工过程开发,化学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化学工程学研究特点、内容和对象,化学工程领域发展趋势。 (2)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主要知识点: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第二章流体流动与输送 1.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量纲分析方法求取阻力系数的方法,流体流动时的物料衡算、能量转换及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等计算,离心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性能参数;了解其他流体输送机械。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流体流动的意义、物性,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流动体系的分类,流量与流速的表示方法,流动的型态与雷偌数,流体流动的机械能守恒,边界层的概念、流速分布,流体流动阻力损失分类及计算,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流体流量的测量及各种流量计结构原理,离心泵的构造、工作原理、特性曲线、汽蚀余量与安装高度、选型和操作。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流体静力学方程的应用、柏努利方程的应用、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教学难点是边界层的概念,气缚和气蚀现象。 4.教学内容 (1)流体静力学

《化学工程基础》教学大纲讲课稿

《化学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1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七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化学工程基础》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化学工程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在化学、化工的应用开发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技术经济观点出发,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化学工作者。《化学工程基础》的教学重点是:重点学习“三传一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掌握流动体系的能量转换及流体阻力等运算、传热方程和传热强化途径、典型换热器计算、精馏中理论塔板数的求法、反应器类型及反应器体积的计算等。同时了解有关设备的性能和它所依据的理论,了解怎样运用技术经济观点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化学工程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与相应内容安排6至8个实验。 二、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 与《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联系十分密切,应在这三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专业课方面知识的实际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讲授46学时,实验24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

四、讲授内容与要求:(分章节)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理科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化学工程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基本掌握流动体系的能量转换及流体阻力等运算。 2、掌握传热方程和传热强化途径及典型换热器的计算。 3、初步了解化工生产工艺与化工生产流程的概念。 4、了解实验室研究与化工生产之间的差别。掌握化学工程学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国际单位制、工程单位制及其换算。 5、掌握化学工程学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国际单位制、工程单位制及其换算。 【教学内容】 1、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性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2、化学工业概述 1)、化学工业发展概述 2)、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3)、化学式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学工程学科 1)、化工生产工艺与流程 2)、三废治理与环境保护 3)、化学工程学的内容 4)、化学工程学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4、国际单位制、工程单位制及其换算 第二章流体流动与输送 【教学要求】 1、掌握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概念。 2、掌握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 3、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掌握量纲分析方法求取阻力系数的方法。 5、掌握流体流动时的物料衡算、能量转换及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等计算。 6、掌握离心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性能参数,了解有关设备的性能和原理。 【教学内容】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3071 课程总学时/学分:36/2(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生物分离工程与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相互衔接,其共性的后处理技术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发酵设备联系紧密,因为许多技术是在设备上实现的。 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通常也称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具有不可缺少或取代的作用。在大多数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研究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80%;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萃取分离、膜分离、色谱分离、亲和分离等主要分离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了解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理解有机溶剂萃取、液固萃取、固相萃取、微波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掌握膜分离、液膜分离、吸附色谱、分配色谱、亲和分离等主要分离技术的特点。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从事生产管理、工艺设计及生物工程产品产业化研究奠定基础。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 第二节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工艺过程 第三节生物分离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 教学要求: 掌握生物分离工程的概念及发展简史,认识生物分离工程的重要性和学科位置。了解生物工艺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本课程的内容及任务。 教学重点: 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工艺过程。 教学难点: 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工艺过程 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与细胞破碎(2学时) 第一节发酵液的预处理与相对纯化 第二节固液分离 一、离心分离 二、过滤 三、切向流过滤 第三节微生物细胞破碎 一、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 二、细胞破碎方法 三、破碎率的测定 四、目标产物的选择性释放 五、破碎技术的研究方向 教学要求: 熟悉发酵液与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固液分离的原理及步骤,熟悉并掌握微生物细胞破碎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重点: 发酵液的预处理与相对纯化、固液分离。 教学难点: 微生物细胞破碎 第三章蛋白质沉淀(4学时) 第一节蛋白质的表面特性) 第二节盐析沉淀 一、盐析沉淀的原理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大纲 目录 《生物反应工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2) 《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4)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6)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8) 《药物分析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0)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1)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3) 《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15) 《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6)

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实验通过对生化反应的了解和生化反应器的使用,熟悉生化反应工程原理,掌握简单的生物反应工程操作,巩固和检验已学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通过测定反应器的氧体积传质系数a k L 、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以及采用此反应器进行微生物的间歇和连续发酵过程的实验,熟悉生化反应工程原理,重点掌握生化反应器的使用,掌握简单的生物反应工程实验操作。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计划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实验20学时,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1.学生进实验室要求做好预习报告; 2.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相应存在问题进行质疑; 3.综合每项实验状况给出成绩。 执笔人:曹飞

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工业化L-天冬氨酸的酶法生产过程进行实验,深入了解生化工程原理,掌握典型的生物反应过程操作,巩固和检验已学的理论知识,为毕业论文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本实验综合了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生物反应器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典型产品的酶法制备了解生物工程的相关基本操作,掌握微生物菌种保存与培养、细胞固定化和酶法转化、目标产品的分离提取等基本实验技能。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