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

一、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财政活动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及其管理活动.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

二、财政的本质、演进形态

财政的本质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关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

在经济系统中,主要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在国家机构系统内部,主要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演进形态: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三、西方财政理论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第1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自己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从而创立了财政学。

第2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3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

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

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图洛克

四、中国传统财政理论

1949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处于引入西方公共财政学的阶段.

1949年后,我国的财政学说先是以学习借鉴苏联财政理论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注重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财政理论研究——形成以“国家分配论”为主的财政理论。

五、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帕累托效率

1.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2.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那条件是什么?

完全竞争市场体系符合帕累托效率的标准,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

①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

②产品同质无差异

③要素自由流动

④信息完备充分

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

⑥经济利益可分,所有权确定

五、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

市场失灵通常也称作市场无效: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

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垄断、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等。

六、现代财政理论分析思路

市场有效运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财政介入→政府失灵→市场与政府之间的选择

七、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并分析公共产品为什么无法靠市场提供

1。公共产品的含义:指具有一类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如国防、路灯等。

从广义上来看,公共产品可以定义为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各种服务。它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公共产品,又包括精神方面的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①非竞争性:指当一个人消费某些产品和服务时,并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影响。

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

②非排他性:指无法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

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

3.从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公共产品为什么无法靠市场提供 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免费搭车→无法确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量;

非竞争性→MC=0→意味着公共产品提供者无法获得成本补偿→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成本与收益上发生不对称问题,无法有效提供。

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公共产品在供应量上的不足,形成效率低下,产生市场失灵。 由此可见:

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产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补充:公共产品类型

竞争性

八、政府失灵的原因和表现 1.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①政治制度失灵.

②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 ③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

④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效率却不断下降。 2.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 : ①有限的信息。

②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

③寻租行为:寻租活动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指的是把那些本应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用于只不过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 ④政府行为的越位与缺位

排他

九、财政三大基本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首要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最基本功能

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①横轴表示人口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百分比

②图中的曲线L为洛伦兹曲线.该曲线越弯曲,收入分配就越不平等.

③设曲线L与对角线OC所围成的阴影面积为A,三角形OCD的面积为

B,则基尼系数G=A/B

④当L与OC重合时,G=0,收入分配绝对公平,每个人都得到等额收

入。

⑤当L与折线ODC重合时,G=1,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全部收入都归

一个人所有.

⑥一般情况下,0〈G〈1.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则越不

平等。

国际上确定的反映个人收入差距的大致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较为合理;0。4—0。6之间差距较大,警戒状态;0.6以上说明收入差距相当悬殊,危险状态。

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十、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按经济性质分(是否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

①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这类支出,这类政府支出将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费、政府雇员、购置从事公务活动所需的设备与物品、投资于公共工程等方面的支出。例如:政府采购。

②转移性支出指政府的支出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的这类财政需求。

主要包括:政府补贴、社会保险支出、抚恤金和其他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等。

十一、财政支出的总趋势和结构变化

1。财政支出的总趋势:

①财政支出绝对数快速增长

②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先下降,后有所回升

③从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指标来看,财政支出总额是不断增长的;

④从相对指标来看,财政支出率有一定的起伏,但变动的总趋势是增长的.

2。结构变化:

①以往促使财政支出增长的部分推动力(如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政府投资等)将会减弱;

②用于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科学事业、养老金以及其他重要的人类发展需求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上升;

④社会福利支出将会进一步增加。

⑤总体上,未来几年政府支出的增长速度将会减慢,民生类支出会逐渐加大比重。

十二、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4选2认真分析)

1.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法则”又称政府活动扩张论

含义: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形成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瓦格纳指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主要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

政治因素:维持性支出的增加,具体表现为

工业化→市场扩张,社会进步,国家职能扩展→政府维持社会秩序、市场管理等活动的支出增加→财政支出扩大

经济因素:

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

工业化→公共产品、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经济现象增多→必须政府解决→财政支出增加

2皮考克和威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又称偶然事件论、时间形态论

含义:财政支出增长不是按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的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导致公共部门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内在因素,二是外在因素,其中外在因素是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3.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发展模型(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重大,增速快;公共消费支出不大;转移性支出也不大。

经济发展中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重下降,增速减慢;公共消费支出比重增加;转移性支出比重也增加.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重不断下降;公共消费支出比重不断增加;转移性支出比重大幅度增加。

4。非均衡增长理论(相对价格效应)

经济部门分为(按劳动是否是最终产品划分):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

进步部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不是最终产品,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部门;

非进步部门:劳动服务部门,劳动是最终产品,劳动的投入能够较大程度引起产品性能的改变,劳动生产率较低.

鲍莫尔模型:公共部门的活动为劳动密集型,私人部门的活动为资本密集型→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私人部门工资水平上升→为提供足够服务,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须与私人部门保持同步→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上升→公共服务的相对价格上升→公共支出增长

他指出,如果公共部门的生产率比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率慢,而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又要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工资水平保持同步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财政支出将会增加。

十三、财政预算的含义和原则

财政预算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由指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年度内财政收支状况的计划。

政府预算原则:

①完整性:要反映全部财政收支活动,预算外收支也要反映

②可靠性:每项收支数额都要可靠

③公开性:向社会公布,受国民监督

④年度性:时间界定1年

十四、公共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中要考虑哪些成本和收益项目

1.实际的和金融的

实际成本和收益是指公共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和收益,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减少或增加。

金融成本和收益则是指因市场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成本或收益,其结果是某些人所得即为其他人所失,社会福利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又被称为虚假成本或收益.

2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成本和收益指的是与项目本身有着密切关系的成本或收益;

间接成本和收益则是项目附带产生的成本或收益。

3.有形的和无形的

有形成本和收益指的是可以用市场价格衡量,并且按惯例应该计入会计账目的一切成本和收益;

无形成本和收益则是指不能通过市场价格直接估计,因而也不能入账的一切成本和效益。

4.内部的和外部的

内部成本和收益指的是项目在辖区范围内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外部成本和收益则是指项目在辖区范围外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几种不同的测度方法

①市场价格

对私人部门而言,在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中,都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

对公共而言,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市场价格可以反映出真实的市场价值,可以使用市场价格对项目进行评估,但是如果不是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不能够按市场价格计算市场价值,而应当通过影子价格来核算。

②影子价格

对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投入品,即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即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是指经过调整后的市场价格,是真正的社会价格,反映了社会成本的大小,是修订了的市场价格。

③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货币总额与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之差,它由需求曲线以下与经过市场价格的那条横线之间的面积来衡量.

十五、政府介入教育市场的原因、方式以及经济效益分析

1.政府介入教育市场原因:

①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②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③教育资本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2。政府介入教育市场的方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

①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

②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

③对学校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

十六、社会保障的层次

1、社会救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体系第一层次,是提供最低生存保障的制度体系

2、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层次,主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

3.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层次,主要目的是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十七、贫困的界定

贫困线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

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或者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支出标准的人被界定为“穷人”。

十八、政府介入保险市场的依据

①保险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

②可分性,面向个人提供的;

③排他性,人们须先尽交费义务,并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享受该服务;

④竞争性,增加一个人的保险会带来额外的成本。

十九、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①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②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帐户,使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③部分积累制(我国采用):在通过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

二十、养老金筹集的基本形式:

1。社会统筹,指政府通过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记入专门的社会统筹帐户,作为公共养老基金,并由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退休职工的养老开支。

2。个人帐户,指的是由政府推行的职工在职期间强制储蓄,个人帐户基金属个人所有。

我国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

二十一、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以及效率损失

1。医疗保险有助于人们为了减少突如其来的、不确定的医疗支出;但同时又会形成道德风险,引致效率损失。道德风险导致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过量。

2.医疗保险引致的效率损失:

医疗保险的引入导致了效率损失,其数量可以用

右图的三角形EAE’的面积来衡量.

二十二、财政收入含义和形式

财政收入: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告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国民收入.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或基础环节,在整个财政分配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最常用)

①税收:所得税、增值税、关税、消费税等

②其他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收费收入(包括规费收入、公产收入、特许金收入等) 二十三、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

2、价格因素

3、收入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4、其他因素:①体制因素②财政政策因素 二十四、税收概念、特征和分类

1。概念: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分类:

①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可分为流转额课税、所得额课税、财产课税;

②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三大类; ③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④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⑤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二十五、税收原则 1.财政收入原则 2。效率原则 ☆

①税收的经济效率 :税收的最小效率损失原则、税收中性原则 ②税收的行政效率 3.公平原则

二十六、拉弗曲线

通过左图可以看到

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为零;

当税率升高到100%时,意味着人们要把全部收入用来纳税,也会导致无人愿意工作;

税率可产生最大限度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A 点(不可认为是50%),超过A 点,生产和政府收入都会下降。

A 线以上是税收的“禁区",政府税率不应高于此线。

A 线以下是税收的适宜区域,政府税率应限定在此范围内。

二十七、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的关系

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征税后的价格变动,而由征税引起的价格变动的程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①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越大,通过提高卖价把税负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越困难,而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转嫁由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如图是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d

d d d Q P P Q P P Q Q Edp ⨯∆∆=∆÷∆=

②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高,易于把税负转嫁出去,相反,供给弹性低,则不容易转嫁,如图是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的关系。

总的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来说,哪方弹性小,税负就向哪方转嫁,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就由买卖双方平均负担

二十八、我国主体税种和税制的基本要素

我国税制形成了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税种、多税种、多次征的复合税制体系。 税制的基本要素: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

二十九、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分类和不同纳税人管理

1。增值税指以商品或劳务价值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根据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规定不同,增值税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

(1)销售或提供应税劳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购进货物和应税劳务实行税款抵扣制度

(3)计税方法是购进扣税法,即当期销项税额扣减当期进项税额

(1)销售货物和提供应税劳务,纳税人自己只能开具普通发票

(2)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得抵扣进项税

(3)计税方法实行简易方法,即销售额乘以征收率计算税额

三十、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描述:

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主要包括: ①一些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鞭炮、火焰; ②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珠宝玉器、化妆品; ③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摩托车、小汽车、游艇; ④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资源消费品,如石油; ⑤其他的国家特别规定的产品,如涂料、电池等 三十一、营业税的征税对象范围:

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经营行为。

s

s

s s Q P

P Q P P Q Q Esp ⨯

∆∆=∆÷∆=课于供给方的从量税的归

宿

注意:

①这里的应税劳务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②是一种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是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

营改增原因是减少企业税负

三十二、公债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1。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采取政府信用的形式取得的一种收入;是政府为解决正常的财政收入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

2。公债的内涵:

①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包括中央债(国债)和地方债

②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范畴,是政府用还本付息的信用方式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③公债是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的主要形式,以国家经常性财政收入为保证,信用程度高,风险小

④公债是政府可以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3. 公债的特点: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三十三、公债的双重作用

1。公债的积极作用

①弥补财政赤字——公债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

财政赤字:一定时期的财政收入不能满足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的原因:经济衰退、自然灾害、财政预算问题;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税收,增发货币,举借国债;

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

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尤其是短期的国库券,比较简捷.

②调控国民经济运行

从经济角度看,公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

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

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③筹集建设资金

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从长远看,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筹资.

如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的发行。

④提供方便的投资工具

2.公债的消极作用:

①弱化政府的预算约束,对政府支出规模有扩大效应;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财政支出形成“硬约束”,政府难以通过人为增加财政支出来增加财政收入;而当公债出现之后,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这种人为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于是,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约束就变成“软约束".

②公债规模过大,会增加国家的债务负担,形成公债风险。包括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

间接负担指公债的发行一旦超过了合理的度,就会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③会对私人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认购公债会减少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

三十四、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

公债规模指公共债务的总水平,公债规模适度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1.财政承债能力指标

(1)债务依存度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100%

国际公认的公共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为15~20%

(2)国债偿债率

反映了中央财政的债务清偿能力

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额×100%

国债规模控制在于财政收入适当的水平上。从国际经验来看,通常认为国债率处于7%~15%的范围内是安全的

2. 社会应债能力指标

(1)债务负担率

反映国债规模的存量指标,它是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和全局来考察和把握国债数量界限的.

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

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2)国债借债率

反映了一国经济总量对新增国债的承担能力

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GDP×100%

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国债借债率应控制在5%~10%左右

三十五、公债负担的实质以及代际间转移问题

从实质上看,公债的负担是纳税人的负担。

从公债负担的代际间转移来认识公债负担,即政府通过“借新债还旧债"和举借长期债务的方式把偿债时间向后推移,让下一代人来承担还债的责任。

三十六、财政体制的含义、内容和核心

1.财政体制-—指规定着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收支划分和财政管理权限划分上的一项根本制度。

2。财政体制的内容

①确立财政管理机构体系

②划分财政管理权责

③划分财政收支范围

④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3.核心内容: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权,其实质是关于财权财力的集中与分散的一项基本制度,即财政的集权与分权。

三十七、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和依据

1.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为均衡各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协调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将中央政府掌握的部分财力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的一种调节制度。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内涵指在各级政府或同级政府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方式。

2.依据:

①解决横向财政失衡问题。

②解决纵向财政失衡问题。

③解决地方公共商品的收益外溢性问题。

④弥补划分税收方式的不足。

三十八、分税制改革时间:1994年

分税制财政体制四要素:分权、分税、分征、分管

三十九、宏观调控目标、作用点和财政手段

1。财政宏观调控目标:是财政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所达到的状态。

①经济稳定增长

②充分就业

③物价稳定

④国际收支平衡

⑤社会公平分配

2.财政宏观调控主要作用:在总需求上而非总供给

首先,在市场经济下, 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或劳务活动直接由市场机制所支配,对他们而言,只要存在着市场需要,为满足这些需求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获得平均利润率的合理预期,他们就会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提供市场所需求的产品和劳务。

其次,在市场经济下,在某一特定时期,由于技术条件所限,社会总供给的规模总是有一定客观的约束界限而难以随意伸缩的,而社会总需求则有较大的弹性,当政府作为一个社会需求的因素介入时,它可以人为的扩张和收缩社会需求总量。

3。财政宏观调控手段:指财政收支领域中能够被政府用来作用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以求实现财政宏观调控目标的各种财政范畴。

①国家预算手段

②国家税收手段

③.公债手段

④财政支出手段

⑤财政投资融资手段

四十、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指某一财政政策变量(如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收入等)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较大变化. 政府支出、税收以及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具有一种乘数效应。

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等。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

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

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2、税收乘数效应 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的减少或增加的程度。

3、转移支付乘数效应 指当政府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刺激总需求产生的国民收入的增加程度。

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

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四十一、挤出效应

因财政扩张刺激了总需求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使得市场中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使利率上升,而较高的利率又会导致投资减少,阻止了总需求扩张。这种由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称

11G k MPC =-1Tr MPC k MPC

=-1T MPC k MPC

=--, ||Tr G T G k k k k <<

为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对乘数效应的作用起着负面影响,使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受到削弱。

四十二、财政政策的含义、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四种方式

1.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定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过程,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调控手段。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四种方式

①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双松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时,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双松模式。

财政可以扩大支出或降低税率,扩大有效需要,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可能产生“挤出效应";

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能更有效地实现调节目标。

②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双紧政策

当社会总需要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和物价大幅度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调控目标时,适宜采用双紧政策。

政府通过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等方式压缩社会有效需要;

同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支出,两者相互配合使用,可对经济产生有力的紧缩作用。

③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适宜采取“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模式。

紧财政可以减少财政开支抑制总需求。

松货币可以使利率下降,刺激私人投资。

这种组合适用于财政赤字较大,而经济处于轻度衰退时采用。

④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该模式。

紧货币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松财政有助于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缓解滞胀。

这种组合主要在经济比较繁荣,但公共投资不足时。

财政学复习(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财政: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产品的分配活动。 2、社会公共需要: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也叫市场失败、市场缺陷。市场失灵指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4、外部性:某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5、公共产品: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6、财政职能:即财政经济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政府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7、财政支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是政府将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分配的活动。 8、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9、转移性支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和服务。10:、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11、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12、社会保障: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遭到其它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3、社会保险: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遇到生老病伤死失业等风险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形式。 14、社会救济: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在生活困难时为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而提供的援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15、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基金筹集模式 16、完全基金制: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集模式。 17、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利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国民收入。 18、税收: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律规定,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一种方式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19、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是交纳税款的主体。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0、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它是征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 21、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即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反映征税的广度。 22、税率:是一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因此,它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23、税负转嫁:指纳税人在交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24、国债:即国家公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是国家为了筹资财政资金,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

财政学重点复习及答案

第一章 非排他性: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使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 主要表现: (1)垄断。市场效率是由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及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因此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4)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话的,市场对提供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5)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影响效率。 (6)经济波动。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也是其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 手段: a.立法和行政手段。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公共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有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再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和醋鱼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 c.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业不是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财政的目标是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失效的原因: 政府决策失误 寻租行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1)非排他性和排他性(2)非竞争性和竞争性。 第二章 免费搭车: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上财版

1. 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的区别和联系 规则公平:以市场规则定义的公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公平取决于个人的收入是否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不在于他们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起点公平:主张社会成员在起点也是公平的,及各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结果公平:强调生产结果在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指各人收入份额的均等。起点公平试图对规则公平进行补充,分配结果每个人收入份额之间的差距比单纯的规则公平小。规则公平的条件下个人收入份额的差距来源于天然禀赋的差别和选择上的差别,起点公平主张消除第一种差别。从连续的过程中来看起点公平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并导致结果公平。结果公平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 2. 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的观点和主张 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水平就是社会总效用,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一个社会应当追求社会用效用的最大化,无差异曲线斜率-1,富人偏爱主义,侧重效率忽视公平 罗尔斯主义:社会福利水平等于最低收入者的效用水平,在既定的效用分配可能性曲线上使得效用最小的社会成员的效用达到最大化,L 型 折中主义:a/b=1 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认为富人的一单位效用的社会评价小于穷人,但富人的效用只要达到一定程度总可以等于穷人一单位的效用。 3. 政府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信息失灵: 1.不通过市场交换,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显示偏好难以显示出来 2.计划体制中的个人利益作用将 使信息的获得受到很大影响:(1)搜集信息的动力不足(2)信息污染(3)信息滞后(二)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1.计划生产者的长期意志 2.计划执行者的以权谋私(三)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4. 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在效率上有什么区别 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私人生产中不同企业的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公共生产中,企业之间有共同的最终所有者,意味着单个企业的自主权没有保证,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不一定会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且公共企业具有垄断市场的天然条件。社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私人生产中,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与其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公共生产中政府既是社会的管理者又是众多企业的所有者,会影响政府履行其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不论在私人生产还是公共生产的条件下,都有可能出现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的情况,但背离的程度由于下述原因有所区别:(1)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主要表现在大型公司化企业中,而公共企业不论大小,都是两权分离的,使得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的几率增加;(2)在公共企业数 量较多的情况下,两权分离意味着一个所有者面对众多的经营者,而在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前一种情况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问题变得较为突出;(3)公共生产的两权分离必然是多级代理 的,而在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者可能对经营者进行直接的监督,公共生产的这种多级代理,将在多层次上造成经营者的非效率行为。 5. 简评税收的超额负担及影响因素与减少超额负担的措施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比政府收到的税收大的部分,即税收所产生的经济的无谓损失。税收的超额负担产生于替代效应,即个人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影响税收超额负担的因素有课税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和税率的高低。超额负担与这两个因素同向变化。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1)尽可能采用中性的税收政策,避免对相对价格的干扰;(2)尽可能避免采用高税率,将税率和税收收入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或无弹性的商品征税(在税收规模既定的前提下)。 6. 简述对自然垄断的三种公共定价方法及其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边际成本定价方法:在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给定的条件下,由两条曲线的交点来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效率方面:在不考虑征税成本,且只有收入效应而没有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边际成本定价是最符合效率的定价。但现实中往往由于种种因素(如总额税无法实现理想的再分配)限制了总额税的使用,因此现行税收是带有扭曲的性的非中性税收,产生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带来效率损失。 公平方面:该定价方法用税收弥补企业的亏损,其实质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了消费者。如果该产品的消费者中低收入者占较大比例,则这种补贴有助于公平,反之,则无助于公平。

财政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5 帕累托效率:又称“帕累托最优”,是指福利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最优姿态或最有效状态。此时,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拉姆齐法则:指既然无法实现对包括闲暇在內的所有商品征收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总额税,则效率损失最小的条件是所有商品的边际税收负担相等。 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拉弗曲线:反映税率与税收总额之间关系的曲线。以税率为横轴,政府的税收总额为纵轴,拉弗曲线是一个向下的半圆形曲线。拉弗曲线表示,税收总额先是随着税率的增加而增加,但税率增至一定程度后,二者即变为反射关系。黑格—西蒙斯所得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消费能力净增加的货币价值。这等于在此期间的实际消费额加上财富净增加额。 超额负担(无谓损失):福利损失超过所征收上来的税收收入 科斯定理:是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理论 成本收益分析:是对经济活动方案的得失、优劣进行评价、比较以供合理决策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林达尔价格:达到林达尔均衡时相应的税收价格就是林达尔价格。 锁定效应:因对已实现资本利得征税而发生的对改变资产组合的抑制作用。 极大极小准则:极大极小准则特指社会福利等于最小个人效用这一社会福利函数所蕴含的社会目标准则。 中位选民定理:中位选民定理是关于单峰偏好之下,多数票决定的结果将反映中位数投票者的偏好的定理。 现收现付制: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该制度下,支付给现在的退休者的退休金,都来自现在工作人的缴款。 基金积累制:把劳动者工作期间的不分收入转移到退休期间使用的制度安排。 庇古税: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经济条件相同的人交相同的税;纵向公平指的是根据支付能力或获得收入对经济条件不同的人予以不同的对待。 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阿罗分析市场一般均衡时得出的一个关于由个人偏好是否能够构建合意的集体偏好的一个定理。 二.简答题4 1、市场失灵包括哪些类型?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2、公共债务的衡量有哪些问题? 3、政府有机论与政府机械论的观点与主要分歧是什么? 政府有机论:将社会看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中的一部分,而政府是该有机体的心脏。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整体利益。政府机械论:政府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反,政府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目的而创立的,即政府存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主要分歧:政府论认为社会目标由国家确定并引导社会去实现,但是关于目标的选择,却看法不一。社会民主主义者认为为了个人利益,政府应当进行大量干预。政府机械论中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职能非常有限,反对政府有更多的干预经济的作用。 4、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哪些? (1)私人政策: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行为;将不同类型经营结合在一起;利益各方签订合同(2)公共对策:a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b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庇古税(负外部性)和补贴.(正外部性);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3)其他政策:技术政策: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经济干预。专利法:赋予发明者对其发明进行产权保护的一种技术政策。 5、政府规模为什么不断扩张?

公共财政学复习整理

公共财政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征: 一是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一一就是可以由多人共同消费,而不影响其效用。 二是公共产品在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一一就是无法将任何人排除在受益的行列之外。 此外,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不可分割性。它还具有外部性特征。 3、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该职能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是调整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通过财政对自身支出结构的调整,将财政资金分别用于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如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经济正常运行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运用税收、财政补贴以及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差距,以达到分配公平的目标。该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二是规范工资制度。三是加强税收调节。四是通过转移性支付,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财政分配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率。要实现财政的稳定功能,必须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其中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第二章、公共财政支出 1.公共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 2.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 提供公共秩序产品,主要包括行政司法和国防,外交等内容。这一支出内容体现的是政府的传统政治职能 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内容。这一支出内容体现的是政府的经济职能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医疗,文化,气象等社会事业。这一支出内容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提供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等内容。这一支出内容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 3.公共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公共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一)购买性支出: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和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二)转移性支出:政府不获得直接经济利益补偿的单方面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各

财政学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 一、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财政活动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及其管理活动.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 二、财政的本质、演进形态 财政的本质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关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 在经济系统中,主要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在国家机构系统内部,主要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演进形态: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三、西方财政理论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第1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自己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从而创立了财政学。 第2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3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 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 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图洛克 四、中国传统财政理论 1949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处于引入西方公共财政学的阶段. 1949年后,我国的财政学说先是以学习借鉴苏联财政理论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注重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财政理论研究——形成以“国家分配论”为主的财政理论。 五、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帕累托效率 1.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2.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那条件是什么? 完全竞争市场体系符合帕累托效率的标准,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 ①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 ②产品同质无差异 ③要素自由流动 ④信息完备充分 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 ⑥经济利益可分,所有权确定 五、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 市场失灵通常也称作市场无效: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 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垄断、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等。 六、现代财政理论分析思路 市场有效运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财政介入→政府失灵→市场与政府之间的选择 七、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并分析公共产品为什么无法靠市场提供 1。公共产品的含义:指具有一类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如国防、路灯等。

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财政学》复习题

财政学作业题 第一专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及职能 1、公共财政的概念及职能。 财政的概念: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权力,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以财政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工具。 财政的职能: 优化资源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条渠道,政府也是资源配置的一条渠道,因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维护市场统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必须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的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平(公平≠平等,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健全财政:第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第二,以人为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支出。第三,调节国家、企业和居民的关系。第四,调节中央、地方的关系。

2、市场失灵及表现。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具体是指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条件的因素以及经济运行结果被认为不完善的地方。 主要表现是:(1)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3)市场无法消除垄断(4)市场的信息不完全或者信息不对称(5)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6)市场不能解决经济波动。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必须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以克服和矫正市场的不足。 3、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不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带来的好处遍布社区。公共物品的性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并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2)私人物品。私人物品的含义: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能分割开提供给不同的人,也不能给他人外部收益或成本。私人物品的性质: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利益之外,在消费者对私人物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或服务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3)混合物品。混合物品的含义:它们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某些特征,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混合物品又称为准公共物品。

财政学复习重点

1.财政的含义: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解释,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中国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该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平衡)性。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垄断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③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④收入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 政府干预手段:①立法和行政手段②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③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①政府决策失误②寻租行为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④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的职能: ⑴资源配置职能: ①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④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 置。 ⑤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 ⑵收入分配职能: ①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②规范工资制度。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③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④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⑶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①根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平衡。 ②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③通过财政投融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的安排,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 ④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的纯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 1.财政的定义(10):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 。 (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4,了解) 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没多提供一件或一

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因为其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大学的成本不会因为我的加入而增加。 3.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 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 (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O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指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考试整理 一、单选20题,20分二、多选5题,10分三、名词解释5题,15分 四、计算题1题,10分五、简答题3题,30分六、材料分析题1题,15分 基本慨念 1、财政:指的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2、混合经济: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的经济。 3、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4、帕 累托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 变差的结果。 5、帕累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 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6、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既有的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 要求和愿望。 7、基尼系数:基于洛伦茨曲线、用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8、市场失灵: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经由市场机制和私人部门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9、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即,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 的边际成本为零。 10、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 的情形。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 水平等作出的决策。 12、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决策。 13、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14、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偏好的结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15、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 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16、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 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财政学复习资料

目录 经济学上的外部性与财政学的关系 (2) 对债务的计量、衡量/什么是债务依存度 (2) 民间融资的方式(BOT融资方式——出卖经营权) (3) 公共物品的特征、定价方式、需求曲线/半公共物品 (3) 衡量财政支出的指标 (3) 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指标: (3) 基尼系数: (4) 术语: (4) (1)转移支付 (4) (2)补偿性支出 (4) (3)转移支付与补偿性支出的关系 (4) (4)代际收入的分配(代际负担) (4) (5)内生增长理论 (4) (6)分税制度 (4) (7)共享税 (5) (8)债务依存度 (5) (9)零基预算 (5) 2.养老金制度: (5) 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 (5) 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5) 判断:财政收入增长与物价增长的关系 (5) 3.预算分级制度(分5级) (6) 政府的权限: (6) 4.IS-LM曲线:财政运用 (6) 5.乘数 (6) 财政支出分类:经常性支出、投资支出等/文教卫支出属于什么支出? (6) 财政规模的影响因素 (7) 国家预算原则: (7)

6.财政政策工具 (7) 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特点、区别 (8) 判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 7.财政赤字 (8) 赤字财政政策 (8) 财政收入分类 (8) 问答 (8) 财政收入手段、来源 (9) 税收和收费的区别、联系(为何费改税) (9) 政府和市场关系、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 (9) “汲水效应”——引致性投资(是“挤出效应”的反义词) (10) 论述 (10) 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观点(认识、政策性手段) (10) 财政收入占多大比例合适 (11) 1.通货膨胀税 (11) 2.铸币税 (11) 4.纳税扣除 (11) 政府投资效率的衡量标准: (12) 5.赤字的构成 (12) 名词解释、判断、单选、多选 经济学上的外部性与财政学的关系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之一就是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 对债务的计量、衡量/什么是债务依存度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 一、财政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财政学的概念: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在收入与支出方面的一门社会科学。 财政学的对象:政府的财务活动及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二、财政学的基本特征 1. 政治性和社会性:它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问,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2. 经济性:它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影响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3. 社会管理性: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管理学科,研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手段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的。 4. 实践性:财政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政府正确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 三、财政学的核心概念 1. 政府财政:政府执行财政职能的全部活动,主要包括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借款等内容。 2. 预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书面文件。 3. 税收:政府依法从居民和非居民取得财产收入的一种手段,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4. 财政支出:国家在实现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的各种开支,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5. 财政赤字:政府收支中支出大于收入形成的负债,或者指政府为满足支出而向金融市场借贷形成的负担。 四、财税体系 1. 财政体系:是指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组成的两级财政组织,其中中央财政为整体上的协调组织机构。 2. 税收制度:政府依法征收税费的体制,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3. 预算制度:是指政府编制和执行年度预算的规定及其实施方法。

五、政府债务 1. 定义:政府因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而向银行、投资者等借款而形成的债务。 2. 财政赤字:构成政府债务的一种方式,指政府面临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必须向银行等借款以弥补赤字的现象。 3. 影响因素:政府债务的数量、结构、成本和分摊方式等,都会对经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六、税收 1. 个人所得税:是指按税法规定对个人纯收入征收的一种税费,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所得、财产转让等收入。 2. 增值税:是对商品销售或者进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等项目征收的一种消费税。 3. 营业税:是指按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费,是我国税种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现在被逐步取代。 七、公共财政 1. 定义:公共财政是以公共利益为宗旨、实现社会公平和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的一种财政活动。 2. 包括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政府债务等方面,具有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八、结语 上面我们对财政学的概念、基本特征、核心概念、财税体系、政府债务、税收 和公共财政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些知识点是财政学考试的基础,希望能够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重庆工商大学历年真题期末复习资料财政学财政学

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失灵 1.含义: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的发挥,即使能够有效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市场失灵现象是市场机制固有的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 2.市场失灵的表现 ①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或从中分享好处(或获得补偿)。 包括负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和正外部效应(外部经济) ②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 ③市场垄断:市场有效性的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会导致市场效率低下、寻租、社会福利损失) ④不完全市场:主要发生在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 ⑤不完全信息:宏观上会导致社会生产的盲目性,微观上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⑥收入分配不公⑦宏观经济失衡 二.公共产品及其提供方式 1.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私人产品的特征:受益的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 3.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具体又分为以下两种: 利益外溢的准公共产品:又称为价格排他,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 拥挤性的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资源) (2)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3)基本公共产品和非基本公共产品 4.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 (1)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依具体情况确定。(2)基本公共产品既包含纯公共产品、又包含准公共产品,因此,提供主体应该包括政府和市场。但一般说来,政府主体的责任应该更大。 非基本公共产品而言,市场为主体更合理。 (3)全国性公共产品应完全由中央政府提供。 地方性公共产品则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中央政府可给予适当支持和配合。三、 1.财政的含义: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 进一步阐释: 1.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3.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 4.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 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6.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1. 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提供给个人的商品(服务)和工商企业的 生产要素,叫做私人物品。 2. 为了说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 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3. 累托最优状态:又称帕累托效率标准,是指这样的状态,即任 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这标准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一个规范性参照标准。 4.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它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称为“市场失灵”,它包括(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5. 资源配置: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指生产要素配 置。 6. 收入分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包括工资、薪金、 奖金、津贴等,非劳动收入包括财产收入、租金、利息、红利和企业留利等。 7. 洛伦兹曲线: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系数处于 0.3——0.4 之间视为合理区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 0.5。 8.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 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9.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或称混合公共物品) 两类。 10.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 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11. 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是研究财政 支出效率的两个方面。 12. 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最低成本法。 (见书 58-60) 13.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研究,或者简单地定 义为经经济法运用到政治科学。 14. 与补偿支出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价值为 C,与消费支出相对应的 社会总产品价值为(V+M) 。 15.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者政府部门的投资拨款。这些支出有个特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的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的职能。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些支出有个相同点, 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16. 经济性支出: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 需要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社会保障支出。 17.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可以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指标表 示,但通常是以两个相对数指标表示,即财政收入占 GDP (或GN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 GDP (或 GNP)的比重。 18.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 MGP 表示,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 长额与 GDP 增长额之间的关系。 19.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 相应随之提高。 20.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 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关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之车和外交支出。 21. 社会总投资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部分。 22.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 保险和生育保险。 23. 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关联,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 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 24.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包括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还可 以包括铸币收入(铸币税)和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又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或临时收入),经常性收入包括税收和各项收费,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属于非正常性收入 25.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 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6.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7. 税率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它分为行业比例税率、产品比例税率和地区差别比例税率。优点:具有鼓励生产,计算方便和有利于税收征管。缺点: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 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优点:计算更加简便,不受价格变动影响。缺点:具有累退得性质,负担不尽合理。 累进税率:按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它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者有区别:其一,全额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程度低;其二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不存在; 其三全额计算上简便,超额计算复杂。 28. 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以将各税种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 财产课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又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29. 税收原则: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遵循的准则,也 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它决定政府对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 、怎么征收(课税方式和方法)等税制的基本要素。 30.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p223—— 225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2.征税 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31. 效率类税收原则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 实简化原则。 32. 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 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33. 税负转嫁: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 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得一种经济现象。 34. (简要分析)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

财政学复习提纲最终版

财政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免费搭车外部性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瓦格纳法则成本效益分析法 金融成本和效益影子价格社会贴现率内部收益率 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养老保险 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 失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财政补贴明补暗补 财政收入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税收收入 增值税消费税 问答题 1、自然经济的特征 2、计划经济的特征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4、运行规范和有效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五个共同特点是什么?中国是否具备这些特点(举例说明)? 5、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 6、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8、简述亚当·斯密的财政原则 9、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财政观点和政策主张有哪些?你同意这些观点和主张吗? 10、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治理?面对中国当前的通胀问题,你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11、简述拉弗曲线并作图 12、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13、政府失效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15、举例说明什么是纯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私人产品 16、简述庇古模型并画图说明 17、玛丽和露易丝是邻居。在冬季,如果要用扫雪机打扫玛丽门前的雪,就不可能不打扫露易丝门前的雪。玛丽在扫雪这项服务的边际收益是10-X,X是街道被打扫的次数;露易丝的边际收益是8-2X。扫雪的边际成本是9美元。 画出这两条边际收益曲线、总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找出扫雪服务的效率供给水平。 19、纯公共产品的特征 20、分别举出一个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例子 21、科斯定理适用于以下各种情况吗?Why? (1)同住一个宿舍的几位大学生共用厨房,有的使用者从来不清洁他们做饭时弄脏的厨房。 (2)在巴西,捕捞和出售热带鱼是非法的。可是,在亚马逊河的一些边远地区,上百潜水者前来捕捞热带鱼,在国际黑市上出售。如此众多的潜水者正在耗竭热带鱼的存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