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一.早期财政思想

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齐语》中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

二.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

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

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

【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思想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累进设计符合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功利主义者认为①个人的效用可以用技术来衡量,社会福利是所有社会成员福利的总和。②如果财富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中造成穷人效用的增加大于富人效用的减少,被认为收入分配比以前公平。)

【2】罗尔斯主义(短板效应):社会福利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情况,即只有境况最差的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改进。

第三章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

1、信息完备:p42

信息不对称: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①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

逐优质品的情形。

②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

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也许会招致对交易中另一方的损害。

2、囚徒困境:p44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3、外部效应:p44 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公式:U A=U A(X1,X2,…X n,Y1)

某一个人或企业的效用所控制的活动其他人或单位的活动

4、市场失效:市场势力;市场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

举例: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经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房地产业泡沫。那一次的所谓“房地产开发建设热潮”,在南方的许多城市导致了严重的土地和房产投机买卖。而那一次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一方面在北海、海南留下了大批没有建成的“烂尾楼”,另一方面又给向房地产商贷款的银行造成了大量坏账,使在泡沫中购买房地产的个人和单位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穆斯格雷夫的经典分析,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的三大职能。

5、基尼系数越大,反映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小,反映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越平均。

第四章

1、市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不同:

首先,通过市场进行的选择中,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状况,采用货币选票选择自己需要的私人物品。而集体选择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由投票人直接投票进行选择,或者由选民选出代表来决定公共物品和劳务的供给;

其次,个人对私人物品的选择遵循自愿的原则,而对公共物品的集体选择则难以实现集体选择参与者的一致同意,而常常需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三,在对私人物品的选择中,个人成本和效益的关系是直接对应的,而对公共物品的集体选择则不存在个人为公共物品支付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效益之间的直接对应;

第四,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满足个人需要,而公共物品的供给则通过选民对选举结果的影响间接地实现。

投票人对财政政策的偏好是完全可能不同的,个人之间的差异的存在对公共部门的分析具有根本的意义。在直接民主制度下,根据不同的投票规则,公众可以直接参与公共预算方案的决定

2、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 decision-making rule)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 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 即同意或者不反对(弃权)的情况下, 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

3、对投票规则的评价:

布坎南和塔洛克在《同意的计算》(1962)中,主张以成本分析为基础评价公共选择规则。集体决策规则一旦确定将适用于集体决策的所有参与者,这种内在强制性使每位集体决策的参与者在选择集体决策规则时,面临外部成本和决策成本。

集体决策的外部成本指在决策规则的选择过程中因集体决策的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使其所需承担的成本。当集体决策的结果与参与者的偏好一致时,外部成本为零;当集体决策的结果与参与者的偏好不一致时,存在外部成本,外部成本的大小随着不一致的程度的增大而增加。

当集体决策作出只需得到某一特定社会成员的同意,这意味着集体决策权被这一社会成员独揽,他会按照自己的偏好作出决策,这会使其余集体成员预期到他们可能面临最高的外部成本。当集体决策作出需要得到所有的集体成员的同意,即集体决策按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制定,则每位集体成员的愿望都将在最终的集体选择结果中得到反映,任何参与者都不需要承担因他人的行动而带给自己的外部成本。因此,在集体决策中,随着集体决策的作出所需人数的增加,参与者所面临的外部成本将按递减比例下降。

与外部成本相反,集体决策的决策成本会随着集体决策的作出所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当集体决策采取全体一致同意规则时,决策成本最高。如果不可能达成一致同意,那么决策成本为无穷大,如果一个人说了算,那么决策成本为零。当表决人数介于一个至全部之间,为达成集体决策,参与者之间的讨价还价的可能性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长。

4、尼斯坎南认为,官僚的目的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机构效率,而是其个人效用。

5、财政幻觉指的是现有财政税收制度使纳税人在作出财政选择时产生幻觉,或使他们认为所要缴纳的税收低于他们的负担,或使公共产品的受益者认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

第五章

1.科斯1974 著名论文《经济学中的灯塔》

2.公共产品的特性:(产品的不同类型)

3.准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这两种特征之一的产品或劳务

分类:(1)具有竞争性但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2)具有排他性但具有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

注意:(1)私人产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也不一定只由公共部门提供。

(2)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

第六章

1、行政管理支出包括:(1)行政管理费支出(2)武装警察部队支出(3)公检法司支出(4)外交外事支出

第七章

1、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2、社会保障制度首创于19世纪德国高速工业化时期。

3、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

包括:社会保险:养老、医疗、伤残、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城乡居民提供的物质帮助。

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对盲聋残哑和鳏寡孤独等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物质帮助。

4、社会保障模式:现收现付式和个人帐户式

5、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6、在中国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价格补贴和企业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

7、补贴标准:(两种标准):

希克斯(Hicks)标准: 补贴使价格变动前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保持不变。

斯拉茨基(Slutsky)标准:补贴使消费者在价格变动前后能够买到的商品组合保持不变。注:作图并分析p137

总之,现金补贴能够比实物补贴更好地满足补贴受益者的特殊偏好,特别是当补贴受益者对政府提供补贴的商品的需求低于政府补贴的数量时,现金补贴优于实物补贴。

第十章

1、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指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的强制征收。

(2)非直接偿还性:指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人进行的非直接偿还的征收。

(3)固定性:征纳双方必须按税法的规定征税和缴税。

2、税制的三大基本要素:

(1)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征税对象:又名课税对象,是税制的核心要素,是指课税的目的物,即对什么征税。税制中,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标志在于征税对象不同。

(3)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现税收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包括: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3、税收原则:

(1)古典税收原则:

A.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a平等:亚当·斯密认为国民应尽可能按照各自的纳税能力来承担政府开支所需要的收入。 b确实:即课税要以较稳定、严肃的法律为依据形成确实的税基、税率、固定的纳税日期和纳税方法等,这些都必须明确告知纳税人。

c便利:各种纳税缴纳的日期及方法,应当最大限度的给予纳税人便利。

d最少费用:此原则又称为节约原则,是指在征税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与支出,目的是使税收征收成本最小化。

B.瓦格纳的税收四项九端原则

a.财政政策原则又称财政收入原则。即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组织财政收入,满足支出需要,所以收入的来源必须充分并有弹性

两个具体原则财政充分原则、弹性原则。

b.国民经济原则即国家征税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避免危及税源。分为选择税源原则、选择税种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又称社会公平或社会政策原则。瓦格纳主张以税收作为社会分配的一种手段,通过国家政策以立法和行政措施来改革分配过程中的弊病,矫正自由经济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所以他提出了社会正义原则。具体又分为下列两个具体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

d.税务行政原则又称课税技术原则,是关于税务行政管理的要求,与亚当。斯密后三项原则相似。分为确定原则、便利原则、最小费用原则。

(2)现代税收原则:

a.税收的效率原则:要求市场机制的运行不会因政府课税而扭曲,即使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化。

b.税收的公平原则:受益原则和纳税能力原则是公认的税收总额在所有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合理地分配必须坚持的原则。(1.根据受益原则分配税收负担 2.根据纳税能力原则分配税收负担。

4、税收的分类(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直接税和间接税

5、.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图并分析(课本189页)

第十一章

一、税收的经济归宿和法律归宿(与供求弹性有关)

税收归宿:税收最终的落脚点。

法律归宿:表明谁对税收负有法律上的责任。

经济归宿:由征税而引起的私人真实收入的分配变化。

二、税收归宿与供求弹性

需求弹性:指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的反映程度。其大小可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供给弹性:指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的反映程度。其大小可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P194 一般情况下。。。)

第十二章

一、埃奇沃思模型

假设:

1、在政府要获得的收入是一定的,最优所得税的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使个人效用之和,即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2、社会成员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并且此函数只取决于他们的所得水平。社会成员的效用函数表明所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也就是说,随着所得的增加,个人的效用随之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是递减的。

3、所能获得的所得总额是固定的。

不足:

首先,模型假定只有收入是影响个人效用的因素,而没有考虑闲暇也影响个人效用。如果考虑闲暇在个人效用函数中的重要性,便不能忽视所得税对人们行为的扭曲,就必须面对所得税带来的超额负担。

其次,模型假定无论税率是多少,政府征税所能获得的收入总额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即使税率达到100%,也不会对产生有任何影响。

第十三章

一、商品和劳务税

简称商品税,也称流转税。我国税收以流转税为主。

二、中国主要的商品税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三、推行增值税的理由:

1、有利于纠正传统流转税制的弊端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3、有助于提高间接税的效率

四、增值税的类型:

1.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算企业应纳增值税税款时,对购进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税款不得做进项扣除。

2.收入型增值税:在计算企业应纳增值税税款时,对固定资产可按当期折旧所含税款做进项扣除。

3.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算企业应纳增值税税款时,对购进的固定资产可在购进当期做进项扣除。(我国采用)

五、增值税税率

1.基本税率:17%

2.低税率: 13%

3.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3%

第十四章

一、所得税

1、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我国人们交的最多的税是印花税即交易税)

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三、现代税制评制标准:公平与效率

四、税收管辖权是国家管辖权的派生物,是主权国家在征税方面所拥有的权利。国际公认的确立和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基本原则有两个:一是属人主义原则;二是属地主义原则。按照属人主义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居民或公民税收管辖权。按照属地主义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地域税收管辖权或称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p257 最顶上综上所述。。。)

五、个人所得税制分类:

1、分类所得税制,就是把归属于同一纳税人的所得按来源不同划分为若干类别,对各类不同性质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率,分别计算征收所得税。分类所得税是根据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应区别对待的原则设计的。

2、综合所得税制,就是把归属于同一纳税人的各类所得,不管其所得来源如何,作为一个所得总体,综合计算、征收所得税。综合所得税的建立,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既然所得税是一种对人征收的税,因而其应纳税的所得就应该是综合反映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的各类所得的总额。综合所得税最能体现税收按能负担的原则。

3、二元或混合税制,就是将分类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合并,对所得税实行分项课征和综合计税相结合的课税制度。

六、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分为:七级

七、黑格和西蒙斯:将收入定义为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权利净增加的货币价值,即收入等于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消费加上代表潜在消费能力的储蓄。

八、课征方法

源泉课征法:是指所得税采用从源征收的方法,即在支付收入时,由支付单位依据税法规定,对其负责支付的收入项目代扣代缴所得税税款。一般来说,分类所得税制可以广泛采用这种方法。

申报纳税法:是指由纳税人按税法规定自行申报纳税。采用这种方法,应纳税额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一般来说,综合所得税制适宜采用这种方法。(中国是两种方法相结合)

第十五章

一、财产税与商品税的区别主要在于课征对象的相对耐久性不同。

第十六章

一、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

财政赤字指的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的支出大于政府通过征税、收费和国有企业利润等取得的收入。

公共债务,简称公债,是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

区别:总结起来,赤字是流量的概念,表明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公债是存量的概念,一般指的是累计额,即某一时点未归还的公债余额的大小。二、赤字率(计算)

赤字率,即赤字占GDP的比重。赤字的大小直接影响公债规模。

三、公债负担率

公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导论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三要素:主体:国家;客体:剩余产品;目的:满足公共需求 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属性:历史的经济范畴 特征:国家主体性、强制性、无偿性 财政学概念:关于财政研究的学科。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规范与实证 定性与定量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公共财政‖ 与传统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的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 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主要是通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税收征集收入;国家财政既可通过以 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国家财政的支出则可能提供(甚至主要提供) 私人商品。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公共需求 公共需求含义: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非排他性 第二特征:非竞争性 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 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公共选择的规则:(一)一致性规则又称一直满意规则,是指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任何一项 提案在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获得所有投票者的赞成。 (二)投票的多数性规则,在一项提案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经过多数 投票者的赞成 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投票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获胜。 阿罗不可能定理:要寻找这样一种决策机制,即它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不限制投票人的偏好以及进行的独立决策,并能最终将所有个人的偏 好转换成一种社会的偏好,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效率与市场 资源配置含义: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对资源的使用进行的组合或选择。 资源配置机制: 1.决策机制 2.信息机制 3.动力机制 4.协调机制 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满足人类需要的状况。 配置效率:称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既定的条件下,当资源配置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个人的福利受损时的资源配置状态。 帕累托改善:是指在一部分人福利得以改善的同时并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时的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 当局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当局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一.早期财政思想 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齐语》中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 二.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 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 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 【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思想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累进设计符合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功利主义者认为①个人的效用可以用技术来衡量,社会福利是所有社会成员福利的总和。②如果财富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中造成穷人效用的增加大于富人效用的减少,被认为收入分配比以前公平。) 【2】罗尔斯主义(短板效应):社会福利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情况,即只有境况最差的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改进。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导论 一、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活动是财政学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财政也就是理财的政治,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①古典财政学阶段:以《国富论》发表为标志。亚当斯密主张“小政府、大社会”,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阿道夫瓦格纳是古典财政学的终结者和现代财政学的创建者。 ②现代财政学阶段:以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为重要标志 ③当代财政学阶段:以约瑟夫《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发表为标志。在收支关系的处理上,主张“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相结合。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对象:一个立场,就是如何认识财政的本质问题。两个“度”,指的是集中度和集权度。三大职能,指的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四项要素分别是收、支、平、管。五级体制分别是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六点原则。 三、如何学习财政学 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②借鉴西方财政学的合理成分 ③紧密结合中国财政经济的实际问题 ④密切关注财政理论研究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政的产生 ①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也是首要条件。 ②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国家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二)财政类型的演化 ①自然经济下的家计财政 ②计划经济下的国家财政 ③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 二、财政的基本含义 内涵:财政是政府的资金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公共财政的内涵: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三、财政的基本特征 ①阶级性与公共性:财政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公共性,是两者相互统一的一种分配形式。

财政学 重点

一.名词解释 财政学:就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帕累托效率:指的是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改善:指的是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功利主义(边沁主义):社会福利是社会各成员的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 罗尔斯主义:社会福利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上境况最差的那个人的效用。 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的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在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均衡结果将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 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享用。 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在支付产品价格后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从而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 自然垄断:指的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产品。 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及非排他性的产品。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税收转嫁:指的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其他人的过程。 前转:只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商品或要素的购买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嫁。 后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嫁给商品或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税收资本化:后转一个特例。如果政府向资本品的收益征税。那么在这项资本品出售时,买主会将以后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资本品价值中预先扣除,从而使资本品的价格下降,税收实际上将由资本所有者负担。 超额负担:因课税而带来的净损失或额外负担,是无法用税收的收益来弥补的,因而对经济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是在多数票同意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瓦拉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会增长。 二.简答 1.社会主义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1)边沁主义 (2)罗尔斯主义(参看名词解释) 2.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 (1)在效率上达到帕累托均衡 (2)从参与者的权利看,达到了每个参与者的平等 (3)从结果看,避免了免费搭便车 (4)从实现的成本看,交易成本过高 3.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 (1)部分人利益受损 (2)多数人专政现象

财政学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

财政学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1.财政对概念及其包含的要素。 2.财政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3.财政的特征和本质。 4.财政的职能: (1)财政参与资源配置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3)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其实现手段。 (4)掌握概念:经济公平社会公平洛伦兹曲线(图)基尼系数。 5.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7.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概念及其区分的基本标准。 8.免费搭车的含义及其解决。 9.正确理解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10.公共需要的特征。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熟悉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参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2.掌握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3.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4.弄清楚纯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提供的原因,掌握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5.掌握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6.掌握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最低费用选择法。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熟悉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了解财政支出规模各指标的含义。 2.掌握概念:“瓦格纳法则”、“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3.掌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4.掌握“经济发展阶段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相关分析。 5.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第四章财政购买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中所说的民生性支出包含的内容,掌握民生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区别。 2.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基本属性及包含的主要内容。

3.教育支出的属性及提供方式。 4.医疗卫生事业需要政府介入的原因及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现状。 5.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6.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6.政府介入三农投资的理由。 第五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1.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其包含的内容。 2.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以及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3.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原因。 4.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的方式。 5.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保基金亏空的原因及对策。 6.财政补贴的概念及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7.税收支出的概念。 第六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要素 1.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2.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3.政府收费的含义、作用,政府收费与税收的区别。 4.当前我国财政收入状况及政府收入中税、费比例情况。 5.土地财政的含义(P135),我国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及缓解土地财政问题的对策。 第七章税收原理 1.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2.概念:直接税与间接税、从价税与从量税、价内税与价外税; 3.税收制度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4.区分概念:纳税人与负税人、起征点与免征额。 5.税收的原则; 6.税负转嫁的含义、税负转嫁的种类及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 第八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1.掌握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掌握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掌握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三个基本命题); 4.掌握拉弗曲线的概念(图)、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一、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提供公共物品财政分配目的:弥补市场缺陷分配主体: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分配对象:剩余产品 二、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分配不公平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领域几个方面:提供司法制度商品与服务行政管理调节经济运行管理金融市场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的困惑公关经济政策的失效政府行为职能作用失效 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资源配置作用范围作用层次(宏观微观) 公共与效率准则的实现(政府致力于公平,市场于效率) 三、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含义: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直接或间接引导资源流量、流向,从而引起资源最优分配的功能。内容:涉及社会总资源的划分比例(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合理,则政府分配资源的份额也就比较合理)涉及政府内部资源配置(提高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财政投资结构)涉及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运用间接方式如税收、补贴)手段:支出和税收 分配职能含义: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分配状态的功能。手段:制定公平的财富制度合理运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转移支付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能够获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或进行补贴 经济稳定含义: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影响总需求预算政策上的变化影响总需求财政制度的内在适应性影响总需求(收入和支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适应性)四、公共支出:1按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国债利息支出其他2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商品或劳务流通资源配置,挤出效应,拉动效用)转移性支出(实质在国民收入分配基础上再次分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西方关于公增摸增长:1,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2,皮考克和魏斯曼:公共收入增长引致3,马斯格雷夫:公支增长发展模型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结构:1,正确界定支出范围2,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保证国家实现基本职能需要确保社会实现公共性开支需要(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重视基础产业领域投资(工业社会公共建设基础,农业)支持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当资源量一定时,要完成某个项目在多种方案中,根据一定方法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后选择方案。 费用最低选择法公共劳务定价法 五、科教文卫支出性质:静: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不能对当年物质生产发挥作用动:具有部分生产性支出性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革新,生产率提高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所占比例会增高 分析发展科教文卫管理:明确指出范围,完善财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方式,多方式发展,筹集资金 六、政府投资:政府为实现职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特点:微观上可以是不赢利和低利项目,资金来源无常,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项目,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 1.财政的定义(10):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 。 (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4,了解) 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没多提供一件或一

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因为其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大学的成本不会因为我的加入而增加。 3.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 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 (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O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指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导论 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 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分配关系。 2.社会公众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 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社会公众需要的特征:总体性、共同性(非个人)、不对称性(不付代价或少量费用)。 3.财政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剩余产品的产生——国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财政产生了。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 问题:在新常态下,国家如何执行宏观调控职能? 1.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进 2.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基本条件 1.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 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3.市场失灵表现: 4.@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正外部 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偏好不合理、 5.@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6.公共产品含义及特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 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 5.公共产品的分类: 7.一是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 二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 三是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四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 2.免费搭车 8.财政职能: a.资源配置职能(资源使用效率的两个方面): 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 b.收入分配职能 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主要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转移支付;税收 c.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 一、财政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财政学的概念: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在收入与支出方面的一门社会科学。 财政学的对象:政府的财务活动及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二、财政学的基本特征 1. 政治性和社会性:它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问,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2. 经济性:它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影响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3. 社会管理性: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管理学科,研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手段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的。 4. 实践性:财政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政府正确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 三、财政学的核心概念 1. 政府财政:政府执行财政职能的全部活动,主要包括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借款等内容。 2. 预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书面文件。 3. 税收:政府依法从居民和非居民取得财产收入的一种手段,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4. 财政支出:国家在实现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的各种开支,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5. 财政赤字:政府收支中支出大于收入形成的负债,或者指政府为满足支出而向金融市场借贷形成的负担。 四、财税体系 1. 财政体系:是指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组成的两级财政组织,其中中央财政为整体上的协调组织机构。 2. 税收制度:政府依法征收税费的体制,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3. 预算制度:是指政府编制和执行年度预算的规定及其实施方法。

五、政府债务 1. 定义:政府因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而向银行、投资者等借款而形成的债务。 2. 财政赤字:构成政府债务的一种方式,指政府面临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必须向银行等借款以弥补赤字的现象。 3. 影响因素:政府债务的数量、结构、成本和分摊方式等,都会对经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六、税收 1. 个人所得税:是指按税法规定对个人纯收入征收的一种税费,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所得、财产转让等收入。 2. 增值税:是对商品销售或者进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等项目征收的一种消费税。 3. 营业税:是指按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费,是我国税种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现在被逐步取代。 七、公共财政 1. 定义:公共财政是以公共利益为宗旨、实现社会公平和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的一种财政活动。 2. 包括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政府债务等方面,具有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八、结语 上面我们对财政学的概念、基本特征、核心概念、财税体系、政府债务、税收 和公共财政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些知识点是财政学考试的基础,希望能够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考试整理 一、单选20题,20分二、多选5题,10分三、名词解释5题,15分 四、计算题1题,10分五、简答题3题,30分六、材料分析题1题,15分 基本慨念 1、财政:指的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2、混合经济: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的经济。 3、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4、帕 累托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 变差的结果。 5、帕累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 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6、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既有的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 要求和愿望。 7、基尼系数:基于洛伦茨曲线、用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8、市场失灵: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经由市场机制和私人部门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9、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即,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 的边际成本为零。 10、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 的情形。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 水平等作出的决策。 12、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决策。 13、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14、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偏好的结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15、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 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16、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 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财政学知识点

财政学知识点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政府如何运用这些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以下是财政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收取外债利息、出售国有资产等方式获得的资金。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 2.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国防等方面的支出。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平抑经济波动、实现社会公平等目标。 3.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平衡是指政府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的状态。当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时,称为财政盈余;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时,称为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但长期的财政赤字会增加债务负担,对经济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4.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指税收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其中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简洁原则。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按照纳税人的能力征收,富人应缴纳更多的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收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励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简洁原则要求税收制度简单易行,减少行政成本和纳税人的负担。

5.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6. 财政与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适度的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激发私人投资。但过度的财政支出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上升,进而影响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增长。 财政学是政治经济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对于了解和分析政府财政行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以及深入理解经济运行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上只是财政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财政学还涉及到更多的理论模型、政策工具与实践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通过分析财政活 动的规律和原理,旨在提供政府财政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本文将 从财政学的定义、目标、原则、收入与支出、预算、税收等多个方面 进行总结。 一、财政学的定义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学科。通过分析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学旨在为政府提供 经济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财政学的目标 财政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政府财政活动能够有效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并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财政学一方面要关注财政收入的筹集,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以实现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 三、财政学的原则 1. 公共利益原则:财政活动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2. 收入平衡原则:政府在筹集财政收入时,要实现收入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过高。 3. 支出优先原则:财政支出应优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 公共福利最大化。 4. 财政自主原则:政府应具有财政自主权,能够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财 政政策,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四、财政收入与支出 1.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资本收入等。其中,税收收 入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非税收入主要包 括政府的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

2. 财政支出:包括行政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公共服务支出和投资支出等。其中,行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的日常运营和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保障支出用于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服务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支出用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五、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规划和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预算包括年度预算和中期预算。年度预算是政府在每个财政年度内编制的具体收支计划,中期预算则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计收支情况进行规划。 六、税收 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用于满足公共开支和提供公共服务。税收征收方式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直接税是针对个人和企业所得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以商品和服务为纳税对象的税收,如消费税和增值税。 七、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措施。主要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用于刺激经济增长,通常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则用于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通常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实现。 八、债务与赤字 政府债务是指政府为筹集财政资源而借入的资金,债务主要包括国内债务和外债。财政赤字则是指政府财政支出超过收入所形成的财政逆差。过高的债务和赤字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经济不稳定。 综上所述,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目的是为政府提供财政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从财政收入与支出、预算、税收、财政政策等多个方面来看,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而复杂。通过深入学习财政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府的财政活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福利提高提供指导和支持。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2019-2020) 课程三 1.财政支出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划分为哪几类?按经济性质划分为哪几类? 按支出产生效应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按经济性质分类:依据是否发生交换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三个指标是什么? 1.财政支出增长率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3.财政支出增长理论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 (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 (2)、皮考克和威斯曼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正常时期:财政支出为渐进上升趋势;社会经历“动荡;财政支出水平将剧增,呈现出跳跃性增长态势。 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1)、宏观因素: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 (2)、微观因素: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 (3)、政治决策程序 5.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发展变化的理论有哪些? (1)、内生增长理论 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 外在要素内在化 (2)、经济发展阶段论 早期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消费阶段、生活质量阶段 6.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方针和措施有哪些? 1.总量上减少、控制行政管理费财政补贴; 2.加大对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3.加大转移支付。 课程五 1.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政府介入卫生医疗理论依据 ①公共卫生领域有很大外部效应;②公平收入分配; ③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保险市场的不完全。 2.政府向医疗卫生领域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政府介入卫生医疗提供方式 (1)基本医疗服务: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可以遵循谁看病谁付费的原则主要通过市场提供。(2)公共卫生服务:着眼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而提供的服务,具有较为明显的外溢性,具有公共属性; 3.当前我国卫生费用投入情况规模偏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一是,在卫生事业费的投入主体构成中,政府与社会投入所占比重下降,居民投入比重上升。二是,中央财政支出在卫生事业费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财政 的支出逐年上升

罗森财政学知识点

罗森财政学知识点 1. 什么是罗森财政学? 罗森财政学(Rosen’s Public Finance)是一门研究政府如何收入和支出的经济学分支,它主要关注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和决策。罗森财政学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如税收、公共支出、社会保障、公共债务等。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2. 税收 税收是罗森财政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是指政府从个人和企业等经济单位征收的一种强制性非对等交换关系。税收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等。税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平衡财政预算、调节经济和实现社会公平。 在罗森财政学中,我们还研究了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问题。效率指的是最大化社会总福利,而公平性则包括垂直公平性(富人应缴纳更多税款)和水平公平性(相同财富状况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款)。 3. 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公众需求而进行的支出活动。它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罗森财政学研究了公共支出的决策过程和效果评估。政府在进行公共支出时需要考虑资源配置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4.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罗森财政学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种社会福利项目。罗森财政学研究了社会保障的融资和管理问题,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在社会保障领域,我们还需要关注可持续性问题。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等原因,许多国家面临着社会保障系统不可持续的挑战。罗森财政学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增加税收收入、调整退休年龄等。 5. 公共债务 公共债务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借入的资金。罗森财政学研究了公共债务的融资、管理和影响。公共债务可以用于满足紧急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福利,但也可能带来财政风险和经济不稳定。 在研究公共债务时,我们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和影响因素。可持续性指的是政府能否按时偿还债务,而影响因素包括利率、经济增长率等。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整理 重点章节:一,二,三,七,十三,十四 不考章节:导论,十,十一,十七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标准: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市场效率:(帕累托经济效率标准)又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 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 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帕累托最优状态: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编号而不是别人的境况变坏。(边际效益=边际成本) 4、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5方面:(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 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5、财政职能(三个):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课后8-10)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1、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可由政府、市场或混合提供。(例子:桥梁、基础科研成果、医保) 2、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评价成本定价法(成本递减行业)、二部定价法(最普遍)、负荷定价法(水、煤气等)。 3、公共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4、财政法制化建设包括:财政立法、财政执法(合法、适当、禁止滥用权力)、财政行政复议(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我国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类、款、科。 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2、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3个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G(%)、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g、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MGP。 3、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4、皮科克与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政府支出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在危机时期,公共支出会代替私人支出,财政支出比重上升;但在危机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不会退回到先前水平。 5、马斯格雷夫与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在发展中期,政府投资仍在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在发展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和福利服务的支出。 6、内生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靠投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一种外生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

财政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基本理论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2)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因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会期望“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购买这种产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利)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公共定价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 :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的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将项目的受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的一种经济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情况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以单位货币计量备选项目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